雀仙桥(校对)第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201

  想当年,她何尝不是如此?
  卢渊欺负到她头顶上来了,她还唯唯诺诺地害怕反抗之后的失败,不敢轻易迈出一只脚去。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慢慢的有一种体会,不管你想的多好或者是多坏,你若不去做,就永远不知道结果会怎样。
  她不由劝萧桓:“大家立场不一样,你难道觉得你和卢渊还能重归于好不成?与其这样畏畏缩缩不敢出头,还不如把事情往明了说。至少,你会得到萧家的支持。好过这样反反复复地推算。毕竟物是死的,人是活的。人只要活着,就什么事都会发现。前段时间闵南一带上折子,说有户农妇一胎生下四个儿子呢!”
  萧桓听了不禁笑了起来,辩道:“我倒不是害怕,就是没时间。我等会想去找十三叔父,请他帮着告知家中的老幼,明天开祠堂,把你的名字写进去……”
  这又是一桩让夏侯虞有些意外的事。
  婚礼过后三个月,开了祠堂把新妇的名字写进祖谱里,婚礼才算完成了。
  前世她没有来拜祭萧炎,也没有到萧家供奉灵位的祠堂去拜见萧家的祖先,她更不知道萧桓有没有将自己的名字记入祖谱。
  她道:“你既然有事,就先去忙你的事去。这件事,我们明天再说。”
  夏侯虞觉得关于祭拜萧炎的事,还得她来。
  她最好是今天下午就派个人这个院里逛逛,那个院里说说闲话,打听打听各房之间的关系,很快就能把这件事摆平了。
  萧桓的确有点急。
  夏侯虞尚在孝期,这么热的天气,她还能陪着吴氏回姑苏,可见是个明理懂事的女子,他不能委屈了她才是。
  “也好!”萧桓想了想,肃然地道:“那你等我回来了我们一起商量这件事。”
第七十七章
妥协
  等萧桓回来商量,黄花菜都要凉了。
  何况夏侯虞也没办法想象萧桓一个男子汉掺和到内宅的事里来。
  她敷衍地点了点头,送走了萧桓。
  回到屋里思忖了半晌,叫杜慧来商量这件事:“……我们来得太急,我原以为我只要来祭拜了大人公就可以回建康城了。”然后像前世那样,再也不用踏足这个地方,“现在看来,萧家的事还挺复杂的。得想办法打听打听萧家几房的关系,特别是都督和他二叔的关系,还有萧韩是什么立场和态度。”
  杜慧愕然,犹豫道:“能在庄园里服侍的,都是世仆,只怕短时间内不好打听。”
  言下之意,是问夏侯虞能不能用点特别的手段。
  夏侯虞并不是十分在乎萧家的其他人。她笑道:“尽量地问吧!我也很好奇。”
  特别是为什么萧炎病逝之前萧浠和萧炎的关系尚且可以,萧炎病逝之后萧浠和萧桓的关系却势同水火,而萧醒显然很喜欢萧浠这个叔父,吴氏也说想不通萧浠为什么会这么做,说明萧浠并不是个特别差劲,甚至有可能还和侄儿们相处不错的人。
  杜慧躬身应是,退了下去。
  夏侯虞见阿良等人还在布置内室,她就在外面的院子里转了转。
  这正院正如吴氏所说的那样,有很多景致优美的小宅院,而且是一个院子套着一个院子,打开了,可以变成一个很大的宅院,关上门,又可以变成一个仅容七、八口人居住的小院子,每个院子的风景都不一样,曲曲折折,环环叠叠,没有人领着,非常容易迷路。
  她走着走着,不知道自己走到了哪里,还是叫了个在院子里当值的侍女领着,这才顺利地回了正房。
  夏侯虞站在正厅的庑廊下,望着院子里郁郁葱葱的玉簪花,觉得若是像吴氏说的那样把这院子住满了人,还真有点困难。
  她问领她出来的侍女:“平日里这些院子由谁打理呢?”
  那侍女恭敬地道:“由管事的嬷嬷们打理。”
  夏侯虞撇了撇嘴。
  房子久不住人,慢慢就会腐朽。
  前世萧桓大部分的时候在襄阳和建康,没回过姑苏两趟,不知道看到这宅院慢慢地没落下去,他是什么心情?
  夏侯虞回去又小憇了片刻,萧桓派了人带信给她,说有事在十三叔父那里耽搁了,晚膳就不过来了,让她不要等。奉命给她带信的小厮还道:“二郎君、七郎君也都在十三郎君那里。都督让我跟您说一声。”
  也就是说,他们几个又斗上了。
  说不定祭祀的事明天就会有结果。
  夏侯虞点头,阿良赏了铜钱,吩咐人送了小厮出去。
  她就寻思着自己要不要去陪吴氏用晚膳。
  杜慧回来了。
  这下子夏侯虞想走也走不成了。
  两人关了门在偏厅里说话。
  杜慧道:“都督为何和二郎君失和的事没有打听到什么眉目。不过,据那些仆妇说,起因是都督的三叔父——据说都督的三叔父是在外面暴毙而亡的,当时大家都准备着葬礼,族中的长辈也出面写好了祭文,结果都督的父亲却不允许三郎君的棺椁进门。说三郎君得的是恶疾,不能传染给了别人,葬礼是在萧家的祖坟那里举行的。因是恶疾去世的,族中除了二郎君和七郎君,就没有第三个人去参加葬礼的。接着都督的父亲就病逝了。二郎君就开始和都督争家主之位。”
  “七郎君一直是袖手旁观,两不相帮的。”
  “后来都督做了家主,二郎君不服,还是七郎君出面帮着说项,二郎君这才没有继续挑事。”
  夏侯虞在宫里见过太多的稀奇事。就算有些没有见过,也听宫里的老嬷嬷们说起过。没有听老嬷嬷们说起来的,也在宫里的一些杂文记事中读过。
  她支肘托腮道:“也就是说,从表面上看来,两人是因为都督的三叔父去世,大人公不允许都督的三叔父在家出葬引起来的。”
  杜慧点头。
  她也是积年的人精了,低声道:“我已经派人去查都督三叔父的死因了。”
  夏侯虞点头,暂时把这件事放到了一边,独自用了晚膳,然后去给吴氏问安。
  萧醒在吴氏那里。
  看样子是过来陪吴氏用晚膳的。
  吴氏笑盈盈地携了夏侯虞的手在案几前跪坐下来,温声道:“之前听说你和阿桓有事,就没有让你过来用晚膳。后来又听说阿桓有事不能回来用晚膳了,我正准备和阿醒过去你那边看看,没想到你先来了。”
  夏侯虞忙和吴氏客气了几句。
  萧醒在旁边如坐针毡般的不安生。
  吴氏看着就有些生气,瞪了萧醒一眼。
  萧醒垂头丧气,再也不乱动。
  夏侯虞看着好笑,正巧起身告辞的时候吴氏又差了萧醒送她,她索性道:“阿醒,你刚才是怎么了?”
  萧醒脸色微红,想了半天才闷闷地道:“我知道阿兄和二叔父、七叔父都在十三叔父那里,我很想去去看看,可母亲不准!”
  夏侯虞佯装不知地道:“我看你和二叔父关系很好,为何二叔父却和阿桓关系紧张?”
  萧醒有些不自地地道:“主要是阿兄守着父亲生前定下的规矩不改,二叔父觉得阿兄愚钝,两人的关系不太好。”
  “那你觉得是你阿兄对还是你二叔对?”夏侯虞继续道。
  萧醒磕磕巴巴了半晌,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
  看来萧醒也觉得萧桓在这件事上不对。
  这会不会与前世萧醒一直呆在姑苏而不愿意去建康城有关呢?
  夏侯虞脑子飞快地转着,半天也没有想出缘由,好在是萧桓比和她约定的时间回来的早,回来时且面带笑容,一看就知道十三叔家之行非常的顺利。
  萧桓倒也不是拖拉的人,坐下来喝了杯茶就说起了下午的事:“二叔父最相信的人还是七叔父,二叔父已经答应了父亲祭日的时候供奉大三牲,但他不愿意担任主祭,可能到时候要请十三叔父出面了。”
  “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夏侯虞并不吝啬自己的赞美,笑道,“那明天开祠堂的事也商量好了?”
  萧桓点头,又拿出了一张长长的单子递给夏侯虞:“章程都在这上面了,你先看看,熟悉熟,明天也不用一头雾水了。”
  夏侯虞因为自己的经验,经常要主持宫中的宴请,她对礼仪方面的事是最熟的。
  瞥了一眼萧桓递过来的单子她基本上就知道明天是个怎样的安排了,令她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单子的最后几页写着的是她明天要见的萧氏族人的名单。
第七十八章
前往
  夏侯虞仔细地看了看她明天要见的萧家人。
  和萧家的仆妇一样,多半都是熟面孔。
  但和上次不一样的是,这次她收下了萧桓的好意。
  “多谢!”她笑着对萧桓道,把单子折好,递给了一旁的阿良。
  萧桓忍着没有说话。
  萧家世居姑苏,姻亲遍布江南,如今也称得上人丁兴旺了。等夏侯虞的名字正式记入萧家的祖谱,夏侯虞才是真正的萧家人,家中隔着房头的长辈或是妯娌都会来相认,她真的不再仔细地看看,把名册记在心里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2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