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娇(校对)第2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4/393

  那彭家可是福建的地头蛇,彭家最有前途的子弟十一爷居然能在福建的地界上遇到土匪,谁知道那彭十一爷到底遇到的是什么人?
  家里最怕的就是出这种事。
  你争风吃醋、妒忌不甘都行,却不能闹出人命案来。
  那成什么了?
  一言不合就杀人!
  谁还没有几个雇杀手的银子不成?
  斗来斗去,逞凶的人都活下来了,宽怀慈悲的都死了,这个家还有什么奔头?这又不是乱世,谁拳头厉害谁就掌握话语权?”
  郁棠连连点头,心里却猜测着,这恐怕是殷家的相人之术吧?知道谁家出了优秀的子弟,除了了解对手之外,应该还可以选姑爷。说不定这才是殷家这么多年长盛不衰的秘诀吧?
  她抿了嘴笑。
  徐小姐就在那里猜测:“武家肯定不甘心,您说,武家会和彭家联姻吗?”
  杨三太太笑道:“那就看彭家怎么想了。”
  如果他们想和江华扯上关系,肯定是愿意和武家联姻的。
  怕就怕他们不在一条道上。”
  几个内阁辅臣中,江华是根基最浅的,但他也是最不要脸的,为了利益,他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这也是为什么那些世家不喜欢和江家联姻的缘故,怕是羊肉没吃着,反惹一身膻。
  徐小姐就道:“那顾朝阳为什么还不成亲?他年纪不小了吧?若是再不成亲,怕是不仅孙大人不高兴,那些阁老们也会觉得他为人轻浮了。”
  成家立业!
  这个时候的人觉得成了家的人比较稳重,更有责任感,更能沉下心来办事。
  杨三太太笑着没有吭声。
  郁棠狐疑地看了杨三太太一眼。
  此时的顾朝阳正和裴宴左右坐着,和彭大老爷等人说着话:“我不会忘本。但大家也不可太过份。虽说高邮的河道案是个托辞,但我自从来了江南之后却毫无进展,大家好歹也让我去交个差嘛!”
  彭大老爷眯着眼睛,心想杭州也好,苏州也好,都不是他们彭家的地盘,他们彭家才不在乎苏浙一带的世家准备怎么办?他来,是为了撤销市舶司的事。
  裴家瞒得过别人,却瞒不过他们彭家。
  如今裴宴和陶清勾结在了一起,准备在广州那边联合成立一个商铺,想垄断广州的海上生意。到时候不管泉州和宁波的市舶司撤不撤,裴家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他就是一直纳闷,裴家是怎么说服陶家的。
  按理说,广州是陶家的地盘,裴家这是从陶家的嘴里抢食吃,陶家无论如何也不应该答应的。
  能让陶家低头,除非……裴家后面站着个皇子。
  只是不知道裴家后面站的是二皇子还是三皇子?
  彭大老爷有点焦虑。
  裴家从前太低调了,他感觉到不对想和裴家搭上话的时候,却怎么也找不到机会。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家能容忍宋家这么长时间的缘故。
  他斜眼望着顾昶。
  不知道能不能从顾昶这里入手?
  顾昶也是个狼崽子,他是应该以利诱之呢?还是威胁打压呢?
  彭大老爷轻轻地叩着手下的椅背。
  宋四老爷却觉得这是个机会。他立刻道:“你想我们怎么做,不如明说。猜来猜去的,谁有这个时间?万一猜错了,更麻烦。”
  武大老爷觉得宋四老爷说得有道理,他目不转睛地望着裴宴,想听听裴宴会怎么说。
  裴宴没有说话。
  这里多的是“能人”,他不准备出这个风头。
  顾昶有自己的小九九。
  顾家这几年败落地厉害,他也想借着这件事能让顾家多些资本。况且这次的事还是他恩师筹划的,若是东窗事发,他们顾家还有什么颜面在江南立足?
  他想到孙皋削瘦而显得有些刻薄的面孔,看了裴宴和陶清一眼,又看了彭大老爷一眼,这才低声道:“两年前,二皇子曾经遇刺,可锦衣卫和东、西厂都没能查出谁是幕后指使,二皇子也只是虚惊一场,加之西北大旱,皇上又要重修大相国寺,朝廷里也腾不出更多的人手来,这件事也就成了悬案,不了了之了。可前些日子,孙大人查高邮河道的款项时,突然发现有人借着高邮修河道之事,给三皇子府送了二十万两银子,且查出这笔银子是通过漕运从江南送到京城的。皇上震怒,派了我和魏三福来查这件事。至于王七保是什么时候出的京?为什么事出京?与我们要查的案子有没有关系?我和魏三福完全不知。”
  说到这里,大家的视线都落在了裴宴的身上。
  在座众人,他和王七保交情最好。
  因为涉及到漕运,武大老爷第一个坐不住了,他急急地道:“这件事我怎么不知道?二十万两,可不是小数目,怎么可能无声无息地就进了京呢?肯定是有人要陷害我们武家。遐光,你什么时候去杭州?你去杭州的费用我全都包了。”
  宋四老爷则是看戏不怕台高,而且还想着若是能通过这件事和王七保搭上关系就好了,索性笑道:“既然朝阳把话说明了,我看我们不如一起去趟杭州,或者是把王大人请到临安来,正好来昭明寺转转,还能听听无能大师的高论。”
  彭大老爷闭着的眼睛也顿时瞪得像牛眼似的,但他没有说话,而是朝陶清望去。
  陶清犹豫了片刻,低声对裴宴道:“遐光,这件事不简单。正如武大老爷所说,二十万两现银,可不是小数目,是怎么通过漕运运进京城的。我怕就怕这从头到尾都是个圈套,等着我们去钻呢!”他说着,还看了顾朝阳一眼。
  他怀疑这是孙皋的诡计。
  孙皋出身寒微,对权贵有偏见。他从前任顺天府尹的时候,若是有穷人和富人打官司,他必定偏向穷人,若是有权贵和富人打官司,他必定偏向富人。有人因此钻空子,特意装成穷人去打官司。
  只是顾朝阳在这里,他不好把这话明说。
  顾朝阳能说出这番话,就是准备和孙皋翻脸了。
  他苦笑道:“陶举人也不必往我脸上贴金,我看过孙大人给我的案卷了,孙大人的确没有冤枉谁。只怕这次江南各家没办法善了了。”
  说话的时候,他一直看着彭大老爷。
  彭大老爷被他看得心里怦怦乱跳。
  彭家也不会把鸡蛋全部放在一个篮子里。
  他们彭家有子弟站二皇子,也有人站三皇子。
  但在他心里,他更倾向三皇子一点。
  这无关两人德行人品,而是按律二皇子继位是名正言顺的,他们这些世家就算是支持二皇子,那也是应当的。如果支持三皇子就不同了。
  如果三皇子继位,他们就有从龙之功。
  可以保他们彭家最少三代荣华。
  谁能不心动?
  谁能不眼热?
第二百二十六章
得知
  顾昶这么看他是什么意思?
  是知道了彭家有人一直在接触三皇子,帮三皇子办事,所以怀疑这二十万两银子是他们彭家的手笔?
  这锅他们彭家可不背!
  彭大老爷重重地咳了一声,沉着脸道:“武大老爷和陶举人说的都对。二十万两银子,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在座的不管是谁家拿出来都有些吃力,而且是怎么运到京城里去的,也是个谜。若是孙大人查到了什么,还请顾大人明言。大家现在都坐在同一条船上,翻了船,对谁都没有好处。如宋四老爷说的那样,时间紧迫,也不是客气寒暄的时候,大家还是有什么话说什么话吧!”
  顾昶一直怀疑彭家。
  因为只有彭家才有这个财力和物力,可此时看彭大老爷的样子,他又觉得自己有些想当然了。二十万两的银子虽然多,但在座诸位还真的都能拿出来。
  主要是怎么运进京城的。
  如果不是武家,不是彭家,那是谁家呢?
  孙皋查得清清楚楚,这银子就是从苏州的大运河进的京。
  宋家没这么大方,裴家没这等手段。
  那到底是谁呢?
  顾昶很头痛。
  他干脆道:“三皇子的事,我只要个结果。至于大家怎么想,我年纪轻,比不得诸位大风大浪里来来去去的,一时也没有什么好主意。魏三福也和我想是同样的想法。我们准备在这里呆到端午节过后,若是端午节过后还没有什么消息,那我们就只能查到什么报什么了。”
  到时候江南的世家一个也别想落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4/39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