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娇(校对)第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93

  他在外面做生意,更能体会到裴家的厉害。甚至可以说,裴家这边有个风吹草动的,他们这些做生意的都会跟着一起摇摆晃动。
  “那裴家到底是由长房继承家业还是由三老爷继承家业呢?”他更关心这个问题,“鲁先生可否说得具体一些。”
  鲁信见这两兄弟都不着调,心中有些不喜,但也不好多说什么,瓮声瓮气地道:“裴家的宗主哪能这么快就做决定?裴家老太爷虽然是宗主,可裴家现在共三支。若是传嫡长子,谁都没话可说。可裴家老太爷要越过长房和二房传给三房,其他两支肯定不同意啊!这件事还有得争。”
  他话说到最后,语气里带着些许的幸灾乐祸。
  郁棠就更不齿此人了。
  刚刚还在裴家混吃混喝,转头就巴不得裴家出点事才好。
  她暗暗给了鲁信一个白眼。
  郁博知道鲁信说话向来如此,没有放在心上,而是担心道:“也不知道裴家的事什么时候能消停,若是他们家放任长兴街这样……”
  郁家就算是有银子把铺子重新建起来,也没办法把生意做起来。
  谁会跑到一堆废墟中去买东西。
  鲁信不关心这些,他絮絮叨叨地说了裴家的很多八卦。比如说,裴家的大老爷娶的是当朝祭酒的长女,两个儿子都是读书的料子,从小跟着外祖父读书,小小年纪,学问却非常的好。
  二老爷是个泥菩萨的性子,遇事就只知道说好,娶的是裴老太爷举人同窗家的闺女,有一儿一女。
  三老爷是老来子,从小就非常的顽劣,喜欢舞枪弄棍,不喜欢读书,到了七、八岁还坐不住,常常从学堂里逃学去梨园听戏看杂耍,再大些了,就学了人赌博斗鸡,惹得家里的管事满街的找人,是临安城出了名的纨绔子弟。裴家大老爷想教训幼弟一顿都会被裴家老太爷给拦着。当时大家都说,裴家百年的声誉都要被裴家三老爷败光了,谁知道他居然一帆风顺地考上进士?不要说外面的人了,就是裴家的人都吓了一大跳,觉得是不是弄错了。裴家老太爷也偏心得离了谱,知道裴家三老爷高中,拿了箩筐装着铜钱在大门口撒,还一心想着给这个小儿子说门显赫的亲事,放出话来说非三品大员家的嫡女不可。更邪门的是,这件事还真让裴家老太爷心想事成了,当朝次辅辛大人据说看中了裴家三老爷,要不是大老爷突然暴毙,这亲事就成了……
  郁棠听得津津有味。
  她前世从没有听说过裴家三老爷的这些轶事。
  别人说起裴家三老爷,都话里话外透着荣幸地说一声“我认识”,或者是“我见过”、“我和三老爷喝过酒吃过饭”之类的。她从来不知道裴家三老爷小的时候还曾经这样轻狂浮躁过。
  她以为裴家三老爷从小就是个稳重、懂事、知书达理的世家子呢!
  郁文好像也没听说过裴家三老爷的事,直呼想不到。
  鲁信不以为然地道:“成王败寇。现在他小小年纪就在六部观政,裴家又有意疏导,谁还会不识趣地继续非议裴三。也就是像我们这样的,没根没桩的,被人当浮萍算计了。”
  郁文知道他又要发牢骚了,忙劝他道:“你总比我好一些。我爹就是个做漆货生意的,令尊好歹是个秀才,给左大人当过幕僚,是读书人家出身。”
  左大人名光宗,两榜进士出身,在苏浙任巡抚期间,曾经多次击退海盗,造福苏浙百姓。累官至兵部尚书,死后被追封为襄懋。是苏浙出去的名臣、能臣。在苏浙声望极高。
  就是郁棠这样不关心世事的小姑娘都听说过这位大人的名字和轶事。
  鲁信有些得意,让郁棠的母亲拿酒来,他要和郁氏兄弟喝两杯,并在酒过三巡之后说起他祖上的事迹来:“……我父亲曾经亲随左大人出海,绘制舆图,还曾帮着左大人训练水军。”
  郁棠觉得鲁信在吹牛。
  一顿饭吃到了月上柳梢头,郁远扶着醉醺醺胡言乱语的鲁信在郁家歇下。
  翌日,鲁信睡到了日上三竿才起。
  他脸色苍白,嘴里喷着酒气地在屋里团团乱转的找着鞋子:“完了!完了!惠礼,你们家的这些仆从都是从哪里买来的?怎么连这点小事也做不好。明明知道今天裴家大老爷出殡,我还要帮着安排出殡的事宜,也不早点叫醒我!你可害死我了!”
  郁文心生愧疚,一面帮他找到了被他不知道什么时候甩在床底的鞋子,一面歉意地道:“没事,没事,裴家离我们这里很近的。我让阿苕带你走小路过去。”
  “快!快!快!”鲁信催着,茶水都没来及喝一口,就跟着郁文的小厮阿苕出了门。
  郁棠在帘子后面看着抿了嘴笑,转身陪着母亲用了早膳。
  大伯母王氏和大堂兄郁远来见郁文。
  郁远拿了郁文连夜写的祭文就走了,大伯母却留了下来。
  郁棠寻思着可能是为了铺子里被烧的那一批货,隔着窗棂听了会墙角。
  大伯母果然是为了让父亲说服大伯父去江西买漆器的事。
  郁棠心中微安。
  等送走大伯母用了午膳,郁文就出了趟门,说是要去铺子里看看。
  陈氏已经知道自家的铺子被烧了,但还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亲自送郁文出门的时候还叮嘱他:“钱财是身外之物。家里的庶务向来是大伯帮着打理。没有大伯,我们家的生意也做不成。有什么话好好说,我们家多认点损失都行。”
  郁文胡乱地点了头,晚上回来的时候告诉陈氏和郁棠:“大哥和阿远有急事要去趟江西,家里做些干粮和佐菜给他们带在路上吃。”
  陈氏笑眯眯地应了,和陈婆子去了厨房。
  郁棠却是长长地舒了口气。
  家里的事总归是慢慢地朝着好的一面在走,假以时日,定会摆脱前世的厄运的。
  郁棠欢欢喜喜去厨房给陈氏帮忙。
  鲁信却垂头丧气地再次登门。
  他苦着脸对郁文道:“这次你可害死我了!我今天早上到裴府的时候,裴家大少爷已经摔了盆,裴家的大总管狠狠地瞪了我一眼。娘希皮的,他算个什么东西?不过是裴家养的一条狗。要不是看在裴家的份上,谁认识他啊!”
  鲁信少有口出秽言之时,郁文一愣,鲁信已道:“不行!我不能再在临安呆下去了。死水一坛,我再呆下去也没有什么意思。我要去京城。我爹还有几个故交在京城。”他说着,转身拉了郁文的手,“惠礼,我不是有幅《松溪钓隐图》在你这里的吗?你前些日子还说喜欢,要买了去。这样,我们知交一场,我也不说多的,二百两银子。二百两银子你就拿走。”
第七章
看病
  前朝李唐的《松溪钓隐图》是名画,是古董。
  要价二百两银子,不贵。
  何况郁文非常的喜欢,鲁信此时的模样又如同落难。做为鲁信的朋友,郁文于情于理都应该把这幅画买下来。
  可就在这两天,女儿郁棠给他算了一笔账。
  买了画就没银子给妻子治病。
  但他的爱好不是最重要的,妻子的病才是最重要的。
  郁文虽然性情温和,行事优柔,孰轻孰重却是分得清楚的。
  “鲁兄,”他脸涨得通红,“这件事是我对不起你。你也知道,我们家的铺子烧了,我现在拿不出那么多的银子来……”说着,就要去将画拿给鲁信,“你看看还有没有其他人喜欢……”
  鲁信不信,道:“你家底殷实,又无什么负担,怎么可能拿不出二百两银子?”
  郁文更是羞愧,道:“还要留了银子给拙荆看病。”
  鲁信不悦。
  郁文却无论如何也不松口,直道:“是我对不起兄长!”长揖不起。
  鲁信揪着不放,道:“你不是还有一百亩良田吗?”
  临安山多田少,寻常地界,一百亩良田值个五、六百两银子,在临安,却最少也值一千两银子。
  郁文喃喃地道:“给拙荆看病原本银子就不够,恐怕到时候还要卖田,我不能因我的事耽搁了她看病。”
  鲁信还想说什么,听到消息赶过来的郁棠推门而入,笑盈盈地道:“鲁伯父若是等着银子急用,不妨把画暂时当了,等到手头宽裕了再赎回来就是。裴家当铺,还是很公正的。”
  前世,她就去当过东西,虽然价格压得很低,相比同行,却又算得上好的了。
  鲁信觉得失了面子,脸色一变,对郁文道:“虽然郁氏只是市井之家,可到底出过你这样的读书人,姑娘家,还是多在家里学学针线女红的好!”
  郁文汗颜。
  郁棠则在心里冷笑,睁了双大大的杏眼,故作天真地道:“鲁伯父这话说的不对,我也常帮着我父亲去跑当铺的。”
  郁文欲言又止。
  他看出来女儿是怕他借了银子给鲁信。
  可见女儿有多担心他失信于她。
  郁文有些伤心,转念觉得这样也好,鲁信也不用责怪他见其落难而不出手相帮了。
  鲁信怒气冲冲地走了。
  郁棠非常的高兴,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陈氏:“您看,父亲为了您,把鲁伯父都得罪了,您等会见了父亲,可得好好安慰安慰他。”
  陈氏闻言眼睛都湿润了,回房答谢郁文不提。
  第二天一大早,郁棠和母亲提了做好的干粮和佐菜随郁文去给郁博和郁远送行。
  郁博叮嘱郁文:“铺子里的事你不要管,等我回来再说。”
  郁文连连点头。
  可送走了郁博之后,他还是非常担心地去拜访了和他们家情况相似的几家商户,晚上回来的时候不免和妻女唉声叹气:“大家等着看裴家怎么说呢!还有两家想回乡务农卖地基。只是这个时候,除了裴家,还有谁家愿意接手。也不知道裴家的事什么时候能够了结。”
  郁棠对裴家的事非常地好奇,道:“裴家真的如鲁伯父说的那样吵了起来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9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