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娇(校对)第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9/393

  郁文还是觉得李家宗房这么做太冒险了,道:“可李秀才今年已是不惑之年,万一……”
  万一他去世了,李家就又得交税赋了。这可不是一笔小钱。会连累整个李家的。弄不好,会引起李家族人的反感,换宗房的。
  吴老爷狡黠地道:“你这还看不出来?这背后肯定是有人给李家宗房撑腰啊!不然李家宗房怎么敢有这么大的胆!”
  郁文还是没有明白。
  吴老爷直摇头,笑道:“你还真是憨人有憨福,看不出来就算了。今天我来是另有一件事求你,想请你帮我拿个主意。”
  郁文不是那纠结的人,想不通就把这件事给抛到了脑后,问起吴老爷的来意来。
  吴老爷道:“有桩生意想问你有没有兴趣——我有个侄儿,在宁波那边做生意,他们那边有个船队马上要下海了,他想弄批瓷器入股,我前些日子刚刚把家里的油坊重新修缮了,手头没有那么多银子,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参一股?”
  郁文从来没有想过和邻居一起做生意,何况还是他完全不懂的海上生意。
  吴老爷也知道,道:“你也不用这个时候就回我。你先和家里人商量商量。要是觉得有风险家里又有多余的银子,也可以借给我,我按五分利算给你。”
  郁文还真是一时拿不定主意,和吴老爷寒暄了几句,吴老爷就起身告辞。
  郁棠在想着这件事。
  前世,她为了父母的葬礼,最后把这宅子都卖了,是在大伯父家出的阁。虽然没有和吴老爷做邻居了,但吴老爷家的事她还是听说过一些——吴家没有落魄,吴老爷也没参与过海上生意。
  今生到底是哪里不对,让事情发生了如此大的改变呢?
  难道是从鲁家那里得来的那两百两银子?
  没有了前世的经验,郁棠难以判断这件事可行还是不可行。
  这让她有点沮丧。
  郁文问她意见的时候,她道:“能不能先让人打听打听那是个什么船队?”
  如果她有印象,是有可能知道这支船队的吉凶的。
  只要能平安回来的船队,都能赚大钱。
  前世出海一趟不容易,有哪些船平安回来了她不一定知道,但若是出了事,都会有些传闻传出来的。
  郁文有自己的看法,他道:“我是不喜欢这样的生意的。照我的意思,我不想别人的,别人也不要想我的。吴老爷若真是铁了心要做这门生意,我们家就借银子给他好了。万一还不了,就当我们家没有白得鲁家那两百两银子!”
  郁棠抿了嘴笑。
  她爹就是这样的性格。
  “不如把阿兄叫来商量商量。”郁棠更相信郁远的判断,“阿兄这些日子帮着大伯父打点铺子里的事,听到的见到的总比我们多。”
  郁文觉得有道理,叫郁远过来说话。
  郁远是反对这件事的。
  他道:“自从我上次去了杭州,就一直在关注杭州城的生意。我听人说,出海的生意水很深,若真是要参股,我们得事先把这些事都打听清楚才是。隔行如隔山,不能看着别人赚钱我们就眼红。”
  郁棠同意郁远的意见。
  但郁文出于朋友义气,还是借了一百两银子给吴老爷。
  郁棠知道后不由望天。
  她觉得,他们家永远都不可能成为有钱人。
  很快,李家宗房和李端家分宗的事有了结果。
  李家宗房有些急不可待,没等李意那边写信回来说同意还是不同意,就强行和李端家分了宗。
  大家都觉得李家宗房有点急,但李家宗房放了话出来,说李端家这一房违背了祖训,又不愿意受宗房节制,与其这样大家闹得不愉快,不如彼此分开,各过各的好。
  李家因为求婚不成绑架了郁棠,家仆还擅作主张指使流民杀人的事又被临安城的人翻出来议论起来。
  说什么的都有。
  但总的来说,还是觉得林氏做事太狠毒,李家家风不行。
  李端急得嘴角冒泡。
  林氏在家里大发雷霆:“这都是哪些人在嚼舌根?阿端,这件事不能就这样算了!原来我们是顾及到宗房那边,谁知道我们让了步,他们还不领情。分了宗也好,你们兄弟两人好好读书,不过几年光景,说不定能成第二个裴家。”
  哪有这么简单的事?
  李端不好在母亲面前诉苦,正要笑着应诺,就听见有男子用促狭的口吻道:“姑母这是在发什么脾气呢?亏得表弟孝顺,事事都顺着您。要是我,早和我娘顶起嘴来。”
第七十七章
秘密
  母子俩回头,看见个穿着紫红色鎏银团花锦衣的英俊男子笑盈盈地走了进来。
  “阿觉!”林氏高兴地大声道,扶着身边丫鬟的手就要站起来,“你什么时候过来的?怎么也不提前打声招呼,我好让你表弟去接你。”
  来人正是林氏娘家的侄儿林觉。
  他是林氏胞兄的长子,从小就长得漂亮又能说会道,是最讨林氏喜欢的侄儿。
  林觉没等她站起来就快步上前,赶在小丫鬟伸手之前扶住了林氏。
  “姑母!”他亲亲热热地喊了林氏一声,笑道,“您这里又不是别的地儿,我这不是想给您一个惊喜吗?没想到惊喜变成惊吓了!”他说着,若有所思地瞥了李端一眼,继续对林氏道:“我没有吓着您吧?早知道这样我就该让小厮提前来通禀一声了。”
  他语气里带着浓浓的后悔之意,让林氏听着心疼不已,忙道:“你姑母是这么胆小的人吗?再说了,别的我不敢夸嘴,这管家的本事你姑母可是数一数二的。能不声不响地跑到我屋里来的,不是你们这几个常来常往的还能是谁?”
  这点林觉倒不否认。
  和李端打了声招呼,表兄弟两人就扶着林氏在外间的圆桌前坐下。
  丫鬟上了茶点。
  林氏问林觉:“这次来是路过还是准备住几天?淮安那边的事都处理得怎样了?家里的生意还好吧?你父亲的身体可还好?”
  林觉笑道:“父亲的身体挺好的,家里的生意这些年得姑父援手,也一切都顺利。我这次来,也是因为淮安那边的生意都办妥了,一是来给姑母说一声,免得您担心。二来也是想谢谢您,要不是姑父帮着出面,这次只怕是要血本无归了。说起来,这家里还是得有个读书人啊!”
  林氏不住地点头,道:“所以我督促你两个表弟要好好地读书。”
  李意现在不过是个四品的知府就已经让林家的生意更上一层楼了,如果像裴家那样,岂不是银子像流水似地往家里灌?!
  林氏想起了林觉刚刚出生的长子,道:“你那个媳妇儿娘家虽然富足,可底蕴到底差了些。以后等你大表弟成了亲,就把孩子接到这边来教养。不说读个进士举人的,怎么也得读个秀才出来。你看杭州城的那些大户人家,生意做到顶尖的,十之八、九都是秀才出身。只有这样,才能和那些做官的搭上话,出了事才能有人保着。”
  林觉深以为然,连连点头,提前向林氏和李端道谢。然后说起来意来:“正巧这段时间没什么事,来陪陪您,也和表弟说说话。若是能见一见裴家三老爷那就更好了。”
  最后一句才是主要的吧?
  林氏想着,但侄儿话说得漂亮,她心里还是很高兴的:“行!你就在这里多住几天。临安城别的不行,风景倒还雅致,你每次来都行色匆匆的,这次就在这里多住几天,让你表弟带着到处走走看看。闲着无聊了,搭个船,去杭州城当天就可以往返。”
  林觉立刻起身道谢,陪着林氏又闲聊了一会儿,见林氏面带几分倦色,这才和李端一起告辞,由李端陪着去了休息的客房。
  不过,林觉一进门就把身边整理箱笼和李家派过来打扫房舍的仆从都赶了出去,关上了门,从随身的一个箱笼里翻出一个画轴来笑着递给了李端:“怎么样?我说你们那法子行不通吧?最终还是得看我的。喏,鲁信的‘遗物’,你看看是不是你家在找的那幅舆图。”
  李端讪然地笑道:“已经拿到手了?”
  自从听到鲁信还有遗物的消息,他们就开始打这遗物的主意。只是没有想到林觉的主意进展得这样顺利。
  李端忍不住为自己辩解:“主要还是阿竣看上了郁家的姑娘,一箭双雕的事,我也就顺水推舟地答应下来了。”
  鲁家的事虽然进展顺利,可若是有心人想查很容易就能查出这幅画是落在谁的手里了。海上生意的利润太丰厚了,相比之下杀人灭族根本就不算什么。李家的底子还是太薄了,经不起折腾。何况还有个裴家压在头顶。
  如果让裴家来分一杯羹,那他们家就永远只能看裴家的眼色行事,那李家还有什么前程可言?他奋斗一生又有什么意义?
  林觉心中得意,但并不想得罪李端这个未来可能给他们林家带来无限利益的表弟,他不仅没有和李端争论输赢,还顺着李端的话道:“若是我,我也愿意。只是没有想到郁家会这么倔。不过,好歹这幅画拿到手了,我们得快一点,等到裴家发现,这画已经到了彭家手里了。他们裴家再厉害,还能厉害过彭家去不成?”
  福安彭家,是福建第一家。
  家里不仅出过两任阁老,而且现在的彭家七老爷彭屿还是天子近臣,都察院右都御史,负责纠察百官,就是裴宴的二师兄,工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江华,也不敢在彭屿面前放肆。
  想要得到这幅画的,就是彭家。
  而李意,这几年一直想调到京城去,裴家太守旧,步子太慢,他好不容易搭上了彭家,彭家也愿意帮他,他们家自然也要投桃报李,帮彭家拿到这幅画做为投名状。
  只是李家的根基在临安,在和彭家形成能紧紧绑在一起的利益关系之前,李家并不愿意得罪裴家,也不能得罪裴家,否则一力降十会,现在的李家可是吃不消的,何必弄出这么多事来?
  李端笑了笑没有做声。
  彭家要这幅画,不是非他们李家不可,可他们李家,却非彭家不可。现在说什么都没有用,画是林觉拿到的倒是真的。
  天下没有能包得住火的纸,李端也没想能永远瞒着裴家,但怎么着也得让李家在彭家跟前站住脚了才能让裴家知道。
  他问林觉:“你不会是亲自出的面吧?”
  “我怎么会这么傻?”林觉觉得自己这个大表弟读书读得有点傻了,看了李端一眼,道,“当然是请别人出的手!就是这个人,也是我身边的心腹管事去联系的。只说这是幅古画,我有路子能卖到喜欢这画的人手里去,拿到当铺最多也就当个四、五百两银子,可经了我的手,却能卖到上千两银子。那人就上当了。花了四百两把画买下来,又五百两银子卖给我。虽然有点多,但就当是花钱买个消停,我也没给他多压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9/39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