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气凛然(精校)第1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0/185

  “好的,等会儿我将立即向他提出请求,不过,亲爱的查尔斯,也许你们还不能与外界联络,在赶来此地的一路上,将军对我说,英国政府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至今仍然否认曾经向四川西部地区派遣军事人员,不愿承认你们的身份……”
  “我们的官员正在通过各种渠道,包括向中国总统施压,要求尽快释放你们,随后将你们这些优秀的军人和帝国功臣,安全送回英国或者殖民地军部,所以,还请你告诉所有不幸的同胞,再耐心等待一段时间,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庄森低声向查尔斯透露尽可能多的消息。
  查尔斯沮丧地点点头:“我已经猜到了,放心吧,最近我们的生活条件得到巨大改善,这个该死的地方竟然有斯诺克活动室,还有我们英国和欧美各国公开发行的地理杂志和科技刊物,我的上帝!太不可思议了,刚见到这一幕时我差点儿发疯了!”
  庄森也惊讶不已,不过很快就想通了,他指向坐在远处草亭里和部下愉快聊天的萧益民:“那个可恶的家伙非常有才华,说起来你也许不相信,他全靠勤奋自学,用五年时间便掌握了英语和德语,他还是个才华横溢的作曲家和吉他演奏家,嗓音不错,无孔不入的美国佬为了抢占中国西部市场,竟然邀请他灌制唱片和拍摄记录电影。”
  查尔斯睁大了眼睛:“……法克油!请告诉我,那个虚伪的将军今年多大年纪?”
  “还有两个半月他才满二十五周岁,可他已经和我在一起合作了八年多时间,他的财富超过百万英镑,他已经有了两个健康可爱的儿女,还成了我儿子的中国教父。”庄森唏嘘不已,无可奈何地连连摇头。
  “庄森,你不是开玩笑吧?”查尔斯不可置信地盯着庄森的眼睛。
  庄森严肃地回答:“都是真的,而且他还是被全世界称赞为中国最好的军事学校——四川陆军军官学校的创立者和校长,这所军事学校近半的教材是他亲自编写的,创办以来,有数十名退役的德国职业军官在里面担任军事教官。”
  “据我所知,目前在欧洲战场上大量杀死英法联军的迫击炮,也是这家伙建立的兵器研究所最先开始研发的,有多达三十余名欧洲各国兵器专家长期为他工作,为他研制出一件又一件新式武器。”
  “我的上帝,你说的不是天方夜谭吧?”查尔斯怎么也难以相信庄森的话。
  庄森无奈的耸耸肩:“我知道你不会相信,可你应该见过迫击炮的威力,法国人的《远东时报》购买到西部战争的详细消息,其中也提到了两种迫击炮和一种新式气冷式轻机枪的威力,而我们国内那群蠢猪般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根本不相信……”
  “那些家伙说德国不但支援中国生产轻重机枪和火炮,还将全套迫击炮制造技术转让给中国,中国这才成为世界第二个拥有威力巨大却很轻便的先进迫击炮的国家,因此在最近一段时间里,欧洲各国大肆抨击中国,要求北京政府立刻中断与德国之间的军事合作……”
  “由此日本人也参合进来,警告我的这位老朋友必须在三十天内,把逃到成都的二十三名德国军官交给日本,否则日本海军将不惜一切代价打击四川,理由是,这二十三名德国军官都是在去年的青岛之战后期,从日本海军陆战队的俘虏营里逃出来的。”
  查尔斯愣了片刻,突然惊喜地说道:“这种情况对我们太有利了!也许我们很快就能获释的。”
  庄森犹豫良久,最后还是决定把实情告诉查尔斯:“亲爱的查尔斯,也许你不能这么乐观。前天下午我离开成都时,发生了一件轰动世界的大事:日本为了逼迫四川政府和军队停止反日运动,交出二十三名德国军官,责令四川政府对大量失踪的日本商人负责——其实是披着商人外衣的日本情报人员和多年来被日本收买的中国籍间谍,并派出五艘军舰沿长江开往四川……”
  “太好了!日本人果然有勇气,有担当,全世界都将会看到可恶的中国人是如何屈服的!”查尔斯激动地大赞起来。
  庄森连忙摆手:“不不!查尔斯,你也许弄错了,我说的震惊世界的大事不是这个,而是前天我的朋友萧益民将军的回应,他及时召集中外记者会公开宣布,他的三个炮兵营已经开进长江的三个水流喘急航道狭窄的江段沿岸,随时准备给予胆敢进入四川的日本军舰毁灭性打击,为了表示他的决心,他还向法国人的《远东邮报》和四川的《华西时报》重金购买了整个头版版面,整个版面只印刷九个中国大字和一个大大的感叹号:你敢来,我就往死里打!结果今天中午我的将军朋友收到了情报,他乐哈哈地告诉我,日本军舰得知四川炮兵正在奉节江段展开实弹训练的消息后,已经离开三峡入口的宜昌江段,重新退回了下游的武汉。”
  查尔斯无比震撼,情不自禁望向远处谈笑风生的萧益民,最终咬牙彻齿挤出一句话:“他是个疯子,他妈的完全疯了……”
第160章
谁更无耻
  满清王朝对外签订的所有条约中,没有允许各国在规定的通商口岸之外设立领事馆,整个四川只有重庆是《烟台条约》中的通商口岸,因此,德、法、英、美、日五国通过各种手段在成都设立的领事馆和商务处性质一直无法界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属于非法存在。
  在遍及全国的反日浪潮中,四川各界民众于十月十日再次发起声势浩大的抵制日货大游行,包围了日本强行设立的重庆领事馆成都分部,声讨日军对四川发出的威胁和在中国制造的一个个血案,要求日本人立即滚出成都滚出四川,情绪激动的市民和学生向领事馆内投掷五六吨的石块、破鞋、死鸡和烂菜叶等杂物,愤怒的建筑工人们拉来两车搅拌好的砾石混泥土倒在领事馆门口。
  担任保卫维持任务的两百余名警察乐呵呵看着,等到混泥土凝结变硬了才把游行的民众劝走。
  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句“到省政府请愿赶走日本人”,数万民众轰然回应,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随即开往省政府所在地明远楼,将偌大的皇城东、南两个出口围得水泄不通。
  正在皇城内新落成的政府办公大楼和议会大楼里办公的省长张澜、议长匡佑民等官员顺应民意,很快接见了各界代表,接下了四川学联、四川工商联合会、建筑工人总工会代表递交的请愿书。
  当天晚上,四川省政府紧急召开特别会议并迅速形成决议:限令日本、英国、德国、法国自行设立的、没有任何法理依据的驻成都领馆一周之内自行撤销!
  次日,省政府受理重庆府、重庆议会联合递交的申请公文,讨论并同意“立即收回日本四大商社强行霸占的、未经任何报批和授权手续而建造的重庆五个仓储码头,并责成重庆政府和议会,会同地方检察厅、地方法院追究四大商社的法律责任”。
  决议宣布,万众欢呼,四川省政府的决定获得了全国人民的欢呼和支持,却苦了四川各级政府和军队,用张澜的话说是:民众扬眉吐气了,政府和军队四面树敌了。
  英国驻华机构特派小组正在与川军总司令部举行的秘密谈判再次中断,英国驻渝总领事克拉克·李斯特、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特派代表夏廷伦、英国驻成都新任领事艾德华三人对川军总司令萧益民提出强烈抗议,指责四川省政府的决议是野蛮无耻的强盗行为。
  一直好脾气的萧益民闻言大怒,当即指着叫得最大声的特使夏廷伦的鼻子痛骂:
  “你他妈的才是强盗,你全家都是强盗!你的家族三代都是卑鄙无耻的强盗!你残暴的爷爷在南非野蛮屠杀当地民众,回到英国还到处炫耀带血的南非钻石,你父亲从我们的圆明园抢走的十余件国宝级陶瓷和书籍,去年还毫无廉耻地拿到伦敦展览,现在轮到你来了,老子今天就明确告诉你这锤子:千万别惹恼我,否则,总有一天老子要你们百倍奉还!”
  萧益民骂完转身就走,作为英方谈判负责人之一也是萧益民朋友之一的艾德华连忙追上去。
  恼火的萧益民强压怒气,低声对好朋友说道:“比利,这样的谈判不可能再继续下去,我已经厌倦了!如果你有时间的话,不如学学德国人和美国人,把你们大门口的领事馆招牌换成商务联络处;”
  “再一个,作为朋友我想通知你,三天之后,我们将公开展出英国人在四川西部支持叛军抢劫和屠杀中国平民、商人、政府官员的大量史料和照片,还要把七月初抓到的十九名英国军事间谍拉出去展览,你们不是坚决拒绝我们的友好条件吗?那就这样吧,我不可能用民众缴纳的军费去帮你们养活那十九头蠢猪,我要拿他们出去巡回展览,通过出售参观门票为他们筹集生活费!再见!”
  “不不!我的上帝啊,你不能这么做……”
  艾德华痛苦地叫起来,萧益民已经率领四名谈判助手大步下楼,乘坐汽车离开成都大饭店,让愤怒而无奈的英国人自己对自己咆哮。
  回到司令部,值班参谋送上日本富商冢源次郎的信函,这位以商人面目居住在成都十年之久的日本间谍终于服软了。
  一周前,四川省高级法院分别以“谋杀罪”、“欺诈罪”、“贿赂罪”和“抢劫罪”,判处七名甘当日本走狗损害人民利益的四川名流最高死刑、最低十二年有期徒刑并抄家罚没所有财产之后,日本人再也不敢把在汉口失踪的三名“日本知名富商”与萧益民扯到一起,只能通过派驻成都的日本陆军情报人员冢源次郎以私人名义提请和解,低三下四地请求萧益民慷慨释放“误入军事禁区的八名日本旅游者”,愿意为这些人的释放支付不高于五万银元的罚款,至于被四川军队收缴的测量设备、测绘地图等仪器资料,冢源在信中提都不敢提。
  萧益民非常清楚,日本人已经对自己恨之入骨,但是得益于四川数千里的纵深位置,得益于日本势力尚未在四川形成气候,许多唯利是图的商人没有被日本人培养成卖国者,大量留学日本已经失去气节的所谓“知名人士”、“文化先驱”大都集中在革命党阵营里,没有几个敢于回到“形势恶劣”的四川活动。
  这些人的家人都已经接到川军总司令部军政处的宪兵发出的调查公函,重新调查和追究三百余名四川国民党人在保路运动、成都兵变和最近一段时期的所作所为和行踪,被调查的革命党亲属们无不心惊胆战,惊恐万状,加上数十名所谓的巴蜀名流和富商被砍头的砍头,判刑的判刑,所谓的革命者们哪里还敢返回四川作乱?
  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被反日浪潮搞得焦头烂额的北京政府根本管不了四川,袁世凯任凭日本人和英国人怎么叫嚣,怎么威胁,都已经没有精力去管远离北京的四川,除了向四川发出几分质询电文之外,袁世凯把所有精力放在日益混乱的中原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大力整顿混乱不堪的军队,频频召见摇摆不定阳奉阴违的各省军政官员,尽一切努力稳定军队稳定重要的中原地区和东南沿海。
  自六月底开始的陕南和豫西内战已经变成了各路诸侯的混战,奉袁世凯命令一同镇压白朗农民军的中央军第十五混成旅、第十六混成旅,以剿匪名义开进相对富裕的汉中就不走了,同样参与围剿农民军的陕军陈树藩旅、镇嵩军刘镇华旅的地盘骤然缩小,陕西地方势力在饱受外来军队抢掠盘剥之下,终于联合陈树藩、刘镇华部突然发难,对贾德耀的第十五混成旅、损兵折将从川北逃回汉中的冯玉祥第十六混成旅发起猛烈攻击,川军总司令萧益民又在暗中大力支持陕西民众和陕军,不但赊销给陕军背后的强大势力陕西商会三十余万元的武器弹药,还派出川北袍哥老大张源领导的三千民团前往助战。
  陕西联军经过半月苦战,重创了贾德耀和冯玉祥两个混成旅,收复汉中,迅速发展壮大的陕军一不做二不休,对率领残部逃往西安的贾德耀和冯玉祥发起追击,高喊“驱逐强暴、还政于民”的口号,很快获得陕西各地民众的拥护,地方各势力趁机揭竿,驱逐外来官员和军队宣布独立,进而浩浩荡荡杀向西安,与猛增至四万人马的各部陕军并肩协同,将陕西督军陆建章的两个旅和贾德耀、冯玉祥残部团团包围在西安城中。
  白朗农民军获得喘息的机会,再次死灰复燃,借着官兵之间相互混战的难得时机,果断跳出豫陕交界的山区,高举造反大旗,杀回豫南和豫东南地区,仅一个月时间,又啸聚起一支令官府和土豪劣绅闻风而逃的三万造反大军,农民起义的烈火从豫南燃烧到豫东,大有向淮北鲁南蔓延的趋势。
  在福建与浙南地区,原属政府领导的地方军纷纷投靠革命党,再次发起武装革命,浙南七县和半个福建烧起熊熊战火,获得日本势力支持的沿海地方势力扛着三八大盖、腰挂日本炸弹,奋勇冲击一座座县政府,潜伏或外逃革命党领袖纷纷赶赴福建和江浙地区领导革命运动,上海、南京、杭州、苏州等重要城市都频频发生炸弹爆炸事件,忠于北京政府的军队再次与革命党势力展开殊死搏斗。
  面对战火四起、混乱不堪的辽阔中国,日本和欧美列强束手无策,惯用的武力威胁和政治恐吓逐渐失去作用,欧洲越烧越旺的战火又牵扯了欧美列强的大量精力,唯有临近中国百年来侵略野心不断膨胀的日本冲在最前头,但是日本人如今面对的对手萧益民极为难缠,萧益民控制的四川距离日本拥有绝对优势的海洋远隔数千里,处于极为有利的大陆纵深地区,农业和畜牧业发达,拥有高度独立的发展条件,近年来工业基础不断增强,钢铁、煤炭、粮食、棉纱、食盐的产量迅速增长。
  在萧益民的努力下,对中国西部觊觎已久的德国和美国财团抢先一步挤进这个中国西部大省,一项项先进的技术和一批批先进设备运进了四川,使得四川不但对日本没有任何的依赖,反而因本土工商业的快速发展,抢占了日本垂涎已久的长江流域广袤的市场,使得日本对影响力薄弱的中国西部生出束手无策之感。
  如今看来,日本人的暂时妥协绝非好事,野心勃勃卑鄙无耻的日本必将对四川和萧益民发起全方位的打击,无耻的日本人定会在中国的其他地区制造一个个恶性事件予以报复,并以此向北京政府和国民党流亡政府进行威胁和讹诈。
  对此,萧益民和他的追随者们早就有了思想准备,一直在为自身的利益艰苦努力,而且决心借此机会重创日本的野心,最大程度地消除整个四川甚至周边地区的日本势力。
第161章
平衡的艺术
  十一月一日上午九点,声名远播的四川陆军军官学校举行隆重毕业典礼,顺利完成三年制现代军事教育的五百五十八名毕业生,在数千教官、学员和各界代表的热烈掌声中,怀着激动自豪的心情逐一登台,从校长萧益民手里接过千金难求的“军魂”佩剑,听到校长一个接一个准确叫出自己的名字,不由双目湿润,庄重敬礼。
  第四期一千六百名新学员早在九月一日已经入校学习,从第四期开始,每年的开学典礼固定为九月一日,毕业典礼为七月三十日,与全国各省公立大学和普通高校保持一致,便于招考工作的顺利进行。
  军校自今年起取消一年制速成教育设置,川军各部推荐入校的优秀士兵也必须经过文化考试。
  本期从军中录取人数为六百人,约占本期录取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强,其余三分之二学员面向全国招收。
  本年度报考第四期军校生的人数达到创纪录的两万八千余人,考生分别来自四川本省、云南、贵州、湖南、湖北、陕西、广西、甘肃等十一个省份,两万八千余名考生经过体检、面试、笔试、体测四道关卡的严格筛选,最后只有九百八十余人获得录取,录取率仅为3.5%,这一结果再次引发全国军政界的强烈反响,四川陆军军官学校也就成了全国最难进入的军事院校。
  经过两场大规模战争,以及四川轻兵器制造领域的高超技术和源源不断销往全国各地的优良装备,川军已被公认为全国战斗力最强、装备最先进的军队,四川陆军军官学校也由此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师资力量最雄厚、专业设置最完备、办学资金最富裕的高等军事院校,军校设置步兵、炮兵、骑兵、工兵、辎重、军械、测绘电讯等七个专业,每个专业均有五名以上来自德国的资深教官和四十余名中国军事教官言传身教。
  其中军械及电讯测绘专业的招考录取最为严格,两个专业加起来每期录取人数只有区区一百人,还必须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查,获录取学员完成第一年军事教育考试合格才能升级,从第二年开始,进入以实践为主的深入学习阶段,跟随从欧美各国高薪聘请的十五名专业工程师进行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使用的全是从美国和欧洲购买的先进设备和器材,优秀毕业生将获得公派出国深造的宝贵机会。
  在此之前,已经有两批共四十七名优秀军官被保送德国深造,从本年度开始,保送留学的人员均从军校毕业生中择优选送。
  除以上七个专业外,军校增设了三年制高级参谋专业,每期录取人数为五十人,学员来源限制在川军内部,招收的对象为川军各部士官及以上中低级军官,除跟随德国教官学习德国陆军大学参谋专业的四门基础课程之外,还必须学习和掌握德语、英语、日语中的任意一门外语,学习密码编译基础知识和无线电收发报技术,校长萧益民亲自担任参谋专业的班主任,司令部政训处副处长、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四期工兵科毕业的四十二岁川军元老郑志铭担任副主任。
  毕业典礼之后的第二天,从沿海的江浙地区和甘、陕、鄂、豫、冀五省领回成都的两百名十岁左右的孤儿,与数百名同样命运的小伙伴依依告别,分批乘坐总司令部的汽车离开北郊凤凰山下的兵工厂小学堂,搬到西门外的骑兵大营,与川军将校和官员们的三百余名子侄一起开始新的学习生涯。
  这所刚刚落成的“成都荣军小学堂”为全寄宿小学,对外宣称是为安置在外驻扎的川军军官子侄而特别建起来的,实际上是为川军培养未来情报人才的摇篮,川军总司令萧益民和情报局长麻刚的五个干弟弟也在其中,从川军总司令部参谋处、川军各部本年度退役官兵中特别征召的六十名文化、外语、体能、拳术、射击、军械等科目的教官,早已等候多时了,下一步还会有十余名从上海招募的外籍教师和音乐教师前来任教。
  驻扎此地的骑兵团年初被钟颖的西征部队分走了大半,如今仅剩下一个五百人马的骑兵营,官兵均是三十五岁以上拥有十几二十年军龄的满蒙两族汉子,这五百名身经百战、能在马背上连续三天吃喝拉撒不下马的精锐老兵,几乎都已有家有室,家人和老婆孩子都住进了大营对面的军人住宅小区,官兵们享受优厚的军饷,家属们能享受免费医疗,日子过得无忧无虑,比令人羡慕的兵工厂工人还要富裕。
  该营仅保留一个直属总司令部警卫团的特勤骑兵连,其余官兵都成了陆军军官学校骑兵科的专职马术教官和骑兵战术教官,自今日起,如何把五百余名懵懵懂懂的小家伙养成马术高手,也成了他们不可推卸的重要任务。
  办起这样一所学校,远比想象中困难百倍。
  为此,萧益民把从日本富商冢源那里勒索到的十万大洋全部投入其中,愤怒的英国人为十九名俘虏不得不忍痛支付的二十六万英镑,也被萧益民打入荣军小学堂的专有账户——经过长达两天一夜的讨价还价,萧益民终于守住了底线,卖出了满意的价钱:
  被俘的七名英国军官每人赎金两万,十二名技术人员每人一万英镑打包销售,被打死埋在理化城南的三名英国人的尸骨将会在一个月后交付,萧益民大方地表示中国是礼仪之邦,讲究人死为大,出于对死者的尊重,这三人就不收钱了。
  为此,萧益民的合伙人兼好朋友庄森连续一周不和萧益民说话,可是,当萧益民带着可爱的两岁大儿子,拿着两瓶包装精美的自流井日用化工厂最新生产的“玉兰牌”洗发水,于晚上八点走进庄森家里时,庄森只能无奈地叹气,看到自己儿子爬到萧益民身上用汉语连声呼唤干爹时,庄森夫妇心中那点疙瘩随之被融化。
  “别指望我给你倒酒。”庄森颇为恼火地瞪了萧益民一眼。
  贝蒂打开漂亮的洗发水瓶闻了闻便欣喜不已,高兴之下抱住身边的萧南征亲了一下,转向萧益民问道:“萧,这种洗发水已经量产了吗?”
  萧益民放下威士忌酒瓶回答:
  “是的,美国的那几个化工专家和技师解决了自动灌装问题,并已取得百分之三十的销售权,目前三种洗发水已经推向上海、广州和江浙地区,从各地反馈回来的消息看,很快就会供不应求,就像去年重庆推出的风靡全中国的高效洗衣粉一样。”
  “我和重庆的邓显克先生打过招呼了,如果你老公或者你父亲感兴趣的话,完全可以运回英国或者英国的殖民地销售。”
  “太棒了!萧,让我怎么感谢你才好?”
  贝蒂激动不已,两个月前她试用了这种用四川的天然皂角和名贵植物何首乌加上一种神奇的洁白粘土制成的洗发水,马上就爱上了这种方便高效、蕴含阵阵幽香的新产品,随后贝蒂将两种洗发水送给领事夫人,没几天领事夫人就登门拜访致谢,对神奇芬芳的洗发水赞不绝口,询问在哪里可以买到?
  精明的贝蒂很快从闺蜜易真颖那里了解到,这个新产品的出现,来自于萧益民的策划与推动,萧益民没有投资自流井日用化工厂,但是作为四川超级富豪的化工厂老板邓显克仍然将两成股份送给了易真颖的贸易公司。
  贝蒂高兴地给身在上海的父亲打电话去了,庄森望着萧益民,摇头苦笑道:“萧,你这个吸血鬼,你彻底得罪了英国政府,你以后有的受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0/1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