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气凛然(精校)第1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9/185

  “不!”
  刘秉先霍然站起:“你休想!老子不去,锤子的!你让我怎么有脸再去见蔡松坡和那些为了革命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同志?这事你另请高明吧!”
  萧益民一把拉住刘秉先,把他拉回座位上:“二哥,此事非你不可,你是双方都认可的最好人选,是我军高级将领,你的身份对得起任何滇军将帅,你去比其他人去更容易解决问题。”
  “战事发展到现在,双方都不愿再继续打下去了……云南的地头蛇唐继尧已经退缩,其军政两界也不愿意再消耗物力财力为了虚无缥缈的理想出省打仗,可以说,整个云南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再支持蔡松坡等人发动的护国战争……而且我敢打包票,蔡松坡手下的将领已经出现严重的分裂,与我军对峙的两万军队完全失去了信心,他们全军溃败就在眼前。”
  刘秉先疑惑地盯着萧益民的眼睛:“还想再卖我一次?”
  萧益民惊愕不已,随即明白刘秉先的感受,深吸口气,低声问道:“二哥怎么会有这个想法?”
  “哼!你自己知道。”
  刘秉先把脸转向别处,端起茶杯慢慢喝茶。
  萧益民苦笑道:
  “二哥,看来你是误会了,首先你必须认清这样一个事实:不管蔡松坡等人喊出的革命口号多么响亮,多么伟大正确,他们侵犯四川是不容抵赖的事实吧?之前我们一忍再忍,低声下气地求他们不要进入四川,可他们是怎么做的?”
  “退一万步讲,他们说推翻袁世凯建立新共和为的是全天下人民的福祉与利益,可凭什么要牺牲四川民众的利益?他们自诩为革命军队,可他们的军队里鱼龙混扎藏污纳垢,眼高手低的投机者比比皆是,贪污盛行奸淫抢掠不说,还贩卖鸦片同时自己吸食鸦片,这样的军队,有何面目自诩为革命军队?”
  “如果我放他们入川,那就是对四川四千万父老乡亲的残害!”
  刘秉先望着激动不已的萧益民,略微动摇,最后摇了摇头坚持自己的意见:“你说出花来老子也不去。”
  萧益民勃然大怒,站起来环视一圈,大声下令:“召集参谋各部重新审核作战计划,二十四小时之内发起全线进攻!再派个人追上鲁莽子,让他先别打贵阳,给老子截断滇军的后路,这次一个都别放过,老子不要俘虏了!”
  包季卿和王陵基连忙上前劝阻,请求萧益民别生气,慢慢商量,其他副官、参谋第一次看到萧益民如此愤怒,全吓得站在远处惊恐四顾。
  刘秉先也忍不住了,跳起来冲到萧益民面前,指着萧益民的鼻子大声痛骂:“龟儿子的,你威胁老子是吧?有本事你放开打!你想成为千古罪人你就去!”
  萧益民双眼通红,瞪着手舞足蹈的刘秉先吼起来:
  “狗日的刘秉先!为了四千万父老乡亲,为了我川军十五万将士,我萧益民就是粉身碎骨也要一往无前!去你妈的国民党,去你妈的假仁假义,老子宁愿做个真小人,也不愿做你这样的伪君子……别拉我!都滚一边去,老子这就上前线,不灭了两万滇军,老子就死在战场上……”
  “傻站在那儿干什么?还不快把司令扶进去休息?司令都三天两夜没合眼了,你们这群蠢货……”包季卿抱着愤怒的萧益民,转向吴三、卢逸轩、郑长泽等人大骂起来,王陵基也抱住萧益民的腰杆,死命往偏房拖。
  目瞪口呆的众将校醒悟过来,一拥而上,把骂骂咧咧的萧益民架进偏房,一时间,指挥部里鸡飞狗走乱成一团。
  王陵基看到房门关闭,重重吐出口浊气,擦去额头上的汗水,整理好衣服,捡起掉在地上的军帽弹了弹,无奈地来到刘秉先面前,沉默良久低声笑道:
  “子承老弟,愚兄明白你的心思,也理解你的苦衷,但你恐怕误会一鸣了,前几天他累得不行,睡不着老失眠,愚兄就找来几瓶酒和他一起喝几杯,想让他喝醉了好睡觉……”
  “可是,他醉是醉了,心里却一直没忘记战场,也终于对愚兄说出了他的理想和抱负,令愚兄感动万分……他说自己奋斗了十年,没有一刻忘记自己是什么出身,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每前进一步,就觉得自己身上的胆子更重一分。”
  “到了最后,他说自己没什么信仰,也不愿空喊口号,钱够用就行,老婆贤惠孩子孝顺已经很满足了,什么名声、什么权利都是过眼云烟,都是浮云,只愿踏踏实实为人民做些事情,这是他不能推卸的使命……这辈子他就这么一个目标,唉……令人感动啊!”
  刘秉先痛苦地点点头:“其实我了解他,只是一时气糊涂了控制不住情绪,我这就去和他道个歉,然后起身去叙永,等战事结束,我也要回家好好休息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实在太累了……”
  ……
  北京城上空的雪花,飘飘洒洒,总统府邸室内的气温如春天般温暖。
  脸色潮红的袁世凯裹着厚厚的裘皮大衣,强撑着病体,坐在大书房的躺椅上,倾听王士珍兴奋的汇报,儿子袁克定恭敬地站在身后,伸出双手,轻轻为他按摩肩部,左右两旁整齐坐落的八名文武官员脸带微笑,倾听王士珍抑扬顿挫的声音,欣慰不已。
  数盘炭火摆在侧边,一杯杯袅袅升烟的名贵热茶芬芳宜人,处处透着温馨,朱色大柱旁的鹤形香里溢出淡淡的龙诞香味道,大总统府邸很久没有这么好的气氛了。
  王士珍收起文件,后退一步:“大帅,看来川军的实力远在我等估计之上,萧益民和包季卿确实有大才啊!”
  袁世凯难得地笑起来:“哈哈,滇军左右两翼被歼灭殆尽,蔡松坡转眼之间痛失近万精兵,连孙大炮最为器重的黔军司令戴戡都已授首,可喜可贺!如今,恐怕没人再敢笑话出身青楼的小茶壶了吧?”
  众文武忍不住笑起来,杨度顺势拍了下马屁,说这个小茶壶是金子打成的,让袁世凯和同僚又是开怀大笑。
  从南京赶回来的徐世昌位置最靠近袁世凯,他含笑望向兴致盎然的结义兄长,低声建议:“是否通电嘉奖一下,也好让天下人瞧一瞧,所谓的护国军到底是个什么烂样子。”
  袁世凯心情非常不错,笑着道:
  “不但要通电嘉奖,我还要给萧益民和包季卿升官,曹锟等人十万大军尚在湘黔交界地区行军,川军就已经取得歼敌近万的显赫战绩,还把蔡松坡的两万主力压得无法动弹,如果我不予以重奖,如何鼓舞士气彰显明德?大家也议议吧。”
  涉及具体事情,众人都很郑重,谨小慎微地提出几个建议都没获得一致认可,上首位的袁世凯不时低声咳嗽也不表态,他身后的袁克定直接望向天花板,像个机器人一样给袁世凯按摩肩膀,显然是对数年来无限风光的萧益民颇为不满。
  最后还是徐世昌综合大家的意见,向袁世凯提出建议:
  “晋衔进爵吧,萧益民已经有振武将军的名号,晋升陆军上将足够显赫了,至于季卿嘛,索性也给个陆军上将吧,再赐个‘振威将军’的名号,进爵一等伯即可,他们定会深感恩德的。”
  袁世凯非常满意,这个时候除了名誉上的奖励之外,他的确拿不出多少钱财给予重奖,十万大军南下,全国近半省份都在平息叛乱稳定治安,耗费了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要是庞大的镇压运动再延续半年,恐怕袁世凯就要捉襟见肘度日如年了,好在一直让他担忧不已的川军这回很懂事,最大的叛军蔡锷部羽翼已折,崩溃在即,西南三省和两湖地区再也不用担忧,可以将大军东调江西进剿广东,全国平定指日可待了。
第176章
连锁反应
  二月三日,北京中央政府通告全国:
  川军将士在中央统一指挥下,痛击蔡锷部叛军,歼敌一万五千余人,敌酋戴戡等三十余名将校自取灭亡,叛军大将刘云峰等十余人束手被俘,叛将蔡锷部已被川军团团包围,灭亡在即;另,晋升振武将军、四川军务督办、川军总司令萧益民中将为陆军上将,进爵二等公;晋升川军参谋长包季卿中将为陆军上将,授“振威将军”尊号,进爵一等伯。
  公告一出,全国为之震动,近半民众和国民党各地分部均不相信北京政府的话,认为与蒋方震、张孝准并称“士官三杰”的蔡锷就算再不济,也不至于败得如此之快,而早已探到零星消息的中外记者,开始涌向四川云南两地,打探真相。
  上海和广东的国民党报纸为鼓舞军心士气,纷纷予以回应,称此公告纯属一厢情愿造谣惑众,目的是妄想瓦解全国各地护国讨袁运动力量的士气,是企图分裂革命势力的卑鄙无耻手段。
  二月八日上午九点,护国军总司令部三十余名将领联名通电:
  护国军与川军消除矛盾,结束对峙,护国军将士即日起兵分两路东进湖南,继续护国伟业。
  下午三点,护国军总司令蔡锷将军通电全国:
  因病情加重,无法继续率部北伐,总司令一职交付护国军副总司令李烈钧将军代领,本人将在病情稳定之后东渡日本就医。
  一前一后两份通电,令全国上下一片哗然,通电虽然没有就护国军为何停止入川作出解释,但大部分人已经猜到真相——护国军无法撼动众志成城的川军,自然也就无法按照原定计划进入四川展开北伐,至于护国军兵分两路掉头向东,无异于承认了自己的失败,至少战略上已经失败。
  令世人大惑不解的是,川军上下没有任何声音发出,历来迅速高调旗帜鲜明的川军总司令萧益民,竟然如同消失了一般,没有只言片语传出。
  此刻的萧益民,已经返回成都,与四川巡按使张澜、议长匡佑民和民政长曾寿五等十余名政府主官,闭门密谈一天一夜,之后他视察了四川陆军军官学校和荣军小学堂,又到少城巡视一圈,鼓励满蒙两族民众放下历史包袱,将年幼子弟送进小学堂接受教育,随即悄然返回家中,娱妻弄子。
  ……
  顺利完成谈判任务的刘秉先,这个时候还在奔波忙碌,他亲自将负伤的滇军将领刘云峰送到被劫掠一空的昭通,然后敦促川南军分区司令孙兆鸾和副司令王键释放五千余名滇黔军俘虏。
  孙兆鸾和王键只愿意将其中两千名被俘的滇军官兵交给刘秉先,扣下了戴戡部三千黔军,交给镇守綦江的王瓒绪旅押送至綦江修路挖矿,其他缴获武器和各种物资提都不提,仿佛从来不存在一样,气得为谋求川滇和平劳心劳力的刘秉先差点儿吐血。
  完成所有任务、折腾得疲惫不堪的刘秉先坐下来细细一算,发现川军在此次征战中发了大财。
  刘秉先虽然不知道川军各部搜掠到多少金银财宝,也无法计算滇东北地区被搜刮抢掠的上千官绅地主损失有多大,但仅是上万人用六天时间运回叙府的各种物资,价值就高达三百余万,其中还不包括三千多头牛马和近千辆各式马车。
  浓重的无力感,沉甸甸地压在刘秉先心口上,从未有过的疲惫、无奈和迷茫阵阵袭来,刘秉先终于病倒了。
  风寒引起的高烧,使得刘秉先全身酸痛乏力,濒临昏迷状态,四名军医匆匆急救后效果不佳,立即将刘秉先火速送往重庆治疗,经过紧急抢救才勉强止住烧。
  这条硬汉一睡就是五天五夜,醒来后不管旁人怎么劝说也不愿待在医院里,回到自己家中闭门不出,谁来拜访探望他都不见。
  ……
  深受战乱困扰的川南民众,获得了军队和政府的大力资助,踊跃参加物资抢运的八千多民工领到丰厚的工钱,每人还额外获得一匹布或者一个大铁锅的奖励,欣喜不已。
  当川南驻军官兵和官员把一批批牛马、一辆辆马车、一袋袋种子和无数农具送到每一个村子时,所有的民众惊愕不已,随后喜极而泣感激万分,孤寡老人每人还获得两块大洋的救济。
  第四师防区内的三十七个镇子,各获得五百大洋的小学堂建设费用,态度和蔼平易近人的官兵信誓旦旦地保证:
  全力帮助各镇建设自己的学堂,让所有的适龄孩子都获得念书的机会!此前与第四师各团达成军民共建协议的村子收益更大,几乎村村修起了小学堂和大马路。
  四川军政两界通过这次战争获益良多,四川各地到处是民众有口皆碑的由衷感激声,政府和军队的威望随之树立起来。
  获得内部嘉奖、普遍升官发财的川军将士,悄然退出了川滇边境地区,返回各部驻扎地休整,一批批获得奖章和大笔奖金的官兵轮番休假,骄傲不已的官兵们换上最好的军装,戴上一枚枚擦得铮亮的军功章、纪念章,携带着礼物,满怀骄傲地返回老家探望亲人,由此而引发波及四川全境的尚武热潮。
  千百年来,当兵的人第一次获得民众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喜爱,无数的青年在战功和英雄事迹的刺激下,把参军入伍当成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各处驻军驻地围满了询问怎么才能加入光荣川军的年轻人。
  与此同时,川军所有繁琐的战后工作和宣传任务,均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经受了考验的总司令部各处军官,迅速成长起来,整个军队如同一部庞大的机器,以从未有过的高效率,平稳地运转起来。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总司令萧益民却无事一身轻,在频频致电关注二哥刘秉先身体的同时,小日子过得轻松自在,每周三次前往军校授课的惯例再次恢复,同时他还将建军以来发生的所有战争,包括西征边军的“芒康战役”得失总结,汇集在一起修订成册,并加上自己的点评,成为军校学员读之不倦的战例教材。
  ……
  萧家后院的桃花逐渐开放,难得清闲的萧益民抱着一双儿女,陪着爱妻一同游园,钟颖从巴塘送来的两匹白色小马驹成了孩子最喜欢的小伙伴,萧益民也任由两匹小马驹在桃花丛中徜徉。
  斜阳夕照,懒洋洋地坐在花树间的长椅上,沐浴春风,倾听妻子的絮絮低语,看着孩子与马儿在林木间与草地上撒泼尖叫,萧益民心中感到无比的满足,所有的烦恼和哀愁,在这一刻均烟消雾散。
  “哎,跟你说件事,小月这丫头不愿再念高中了,一定要进兵器研究所学无线电,马克斯先生被她烦的不行,只能同意她每周两个下午进入研究所学习。我觉得这么下去不是个办法,你得管管她,要是她真不愿读师范,去德国教会的医学院进修也行啊,秉先二哥的妹子就很不错,深受医学院的几个洋教授和嬷嬷们的喜爱,现在已经开始跟随教授实习了。”易真颖低声说道。
  “这事怎么问我?”
  萧益民不以为意地说:“老二也不管管小月?毕竟他才是小月的大哥啊,我去说合适吗?”
  易真颖白了丈夫一眼:“麻刚如今忙得脚不沾地,一个月能回家两天就算不错了,你这个大哥不管谁来管?再者说了,小月这丫头人小心大,也很能沉住气,这么些年你还不知道这丫头的心思啊?”
  萧益民头疼不已:“你这个嫂子也得帮帮忙才行,看看那些上门求亲的人里面有没有满意的人选,要是有的话,让小月和人家见见面,要是相互喜欢就谈谈,女人总得嫁人的。”
  易真颖弯下腰凑过脑袋,半是欣慰半是怀疑地盯着丈夫的眼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9/1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