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气凛然(精校)第1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5/185

  “芝泉兄不止一次在私下说过,他最佩服一鸣老弟的细致和科学,当年四川边军重建之初,为了测算士兵负重越野强行军的考核等级,一鸣老弟亲自背负四十斤背包和弹药,全副武装跟随普通一兵进行训练,连续干了十五天,才把边军的这项考核标准摸索出来并予以确定。”
  “所以说,诸位看到一鸣老弟冒雨视察在建工事不足为奇,他就是这么较真的一个人,而且年纪轻,有本钱,哈哈!”
  冯国璋和众将校听完这番话非常意外,联想到萧益民数年来的所作所为和受到中外军政两界的瞩目和赞誉,便觉得自己似乎忘记了萧益民博学多才的另一面,再望向雨中越走越远的萧益民、王陵基和川军官兵,大家慢慢觉得心里似乎好受了一些。
  冯国璋微微点头赞扬几句,心里却对徐树铮与萧益民的关系揣摩不已。
  冯国璋知道徐树铮作为段祺瑞的特使赶来与萧益民见面,名义上是调解宜昌驻防事宜,暗地里是为大沽兵工厂和巩县兵工厂索要机枪生产图纸和技术,至于是否还有别的秘密使命,却是冯国璋无法了解的。
  通过一年来四川与中央、萧益民与段祺瑞之间的微妙关系分析,老辣的冯国璋非常敏感地发现,段祺瑞和萧益民之间存在诸多默契和联系,仅以此次段祺瑞不顾所有人的反对、以陆军总长名义命令川军协同平叛来看,两人之间似乎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合作关系。
  徐树铮离开北京之前,段祺瑞专门就萧益民和四川军政结构和政治取向做了详细说明,叮嘱徐树铮不要受其他将帅的影响,支持川军代管宜昌,以打击内部分裂派系代表王占元等人,只需与萧益民就未来一年的系列合作达成默契即可。
  连续下了一个多小时的大雨终于停止,可装扮一新的码头和街道,早已经是污水横流,垃圾遍地。
  田中义一走下军舰登上码头时,依然神采奕奕,似乎毫不在意这些表面文章,仍然保持优雅肃穆的军人风度,对前天才在武汉见过面聊过天的冯国璋和徐树铮等人亲切有加,可他左顾右盼,却没有看到他最想见面的川军总司令萧益民前来迎接。
  见惯大场面的冯国璋只好歉意地解释说,萧益民将军一开始就和众人一起等候,后来因为大雨突至,担心正在修筑的工程出问题,只好匆匆离开了,估计这个时候正在准备今晚的欢迎酒宴。
  徐树铮也在一旁解释说,今晚的欢迎宴会由萧益民将军主持,届时他定会亲自向贵客敬酒致意。
  田中爽朗地笑了笑,与冯国璋和徐树铮等人愉快地登上码头,一个连的日军卫队和数百湿漉漉的日侨紧跟其后,一个个弯腰低头,非常恭敬,但走起来也非常累人。
  垮塌一半的斑驳城墙外,肃立着两排荷枪实弹、列队欢迎的中国官兵,队伍一直从城门口外沿着临江路向东延伸,队伍尽头就是日本驻宜昌领事馆和日侨区,田中一行不需要进城,就能通过夹道欢迎的队伍中间前往日本领事馆。
  有件事宾主之间都不愿意提起,田中来访之前,作为宜昌最高军政长官的萧益民郑重向小笠吉原和晴川正源提出要求:
  除田中义一、领事馆官员和随行的日军军官之外,随同田中来访的日本军人,包括驻守在宜昌日侨区的一小队日本海军陆战队员,在未经中国守军临时司令部许可的情况下,不能擅自进城,只能在日本领事馆和日侨区活动或停留。
  经小笠吉原急电田中请示,获得田中的许可之后,这一规定获得双方的严格遵守,否则,态度强硬的萧益民有权拒绝田中义一的来访,在此之前,萧益民和四川政府已经十余次拒绝日本军政两界对四川进行任何形式的访问,不管是日本方面还是北京政府,都拿萧益民和四川政府没办法。
  相貌堂堂身形直挺的田中义一,看起来非常有风度,也许是久居上位的原因,田中义一的一举一动都洋溢出一种自信和威严,登上码头就原地立正,端端正正地向两排列队欢迎的中国官兵敬礼,然后沿着两列队伍,大步前行,遇到积水的水潭也不拐弯,擦得一尘不染闪闪发亮的军靴从容不迫地踏在水潭中,令陪同的冯国璋等人感慨钦佩。
  黑压压数百人跟随田中义一和冯国璋等人走到一半,田中义一突然停下,在中国将校们惊讶的注视中,田中义一走向路边一位身穿夏季迷彩作战服的军官,仔细观察笔直肃立的年轻军官衣领上的川军独特的少尉标志,再打量一番少尉腰间的大威力军用手枪和特制匕首,非常感兴趣地转过身来,询问冯国璋:“冯君,这位少尉是四川军队所属吧?”
  冯国璋含笑点头:“将军果然博闻强记,哈哈!不错,是川军第一师的警卫部队……杨森上校,你来给田中将军介绍你的部下吧。”
  队伍后面的杨森大步上前,向冯国璋敬了个礼,转向田中义一,大声说道:“我第三旅直属警卫连奉萧益民总司令的命令,列队欢迎将军的来访,保卫将军和随同人员的安全,这是我川军第一师第三旅警卫连少尉排长。”
  田中满意地点点头,低声向魁梧的杨森说声“谢谢”,指着杨森腰间的枪套和少尉腰间的配枪,和气询问:“你们川军的军官,都配发这种美国产的柯尔特M1911军用手枪吗?”
  杨森犹豫了一下:“将军,我们的配枪是我们四川兵工厂自己生产的,外形仿自美国柯尔特M1911,但是在很多方面都做了改进,我们称之为‘豹牌’军用手枪,是我军士官以上军官的标准配备,只有团长或者少校以上军官才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自行选择配枪。”
  “非常感谢杨君的介绍,贵军果然如传说的那样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田中说完向肃立不动的少尉敬了个礼。
  少尉连忙回礼,随即放下手恢复原有姿势,良好的素质和精神风貌,让田中频频点头,也让跟随在田中身后的一群日军军官暗自凛然。
  宾主一行进入领事馆,作为日军总参谋部主持日常工作的参谋次长的田中义一,特意向欢迎的侨民致以深切谢意,当田中致谢完毕,向数百全身湿透的日本侨民深深鞠躬时,激动不已的数百日侨全都弯下腰,久久不起,抬起头时绝大多数人脸上流淌着感激和自豪的热泪,最后在田中的反复致谢下,整整齐齐地排着队离开领事馆。
  看到这惊人的一幕,冯国璋和徐树铮等人羡慕不已,同时也对身居高位却心怀国民的田中义一更为钦佩,宾主间略作交谈,约定晚宴时间和双方致辞内容,冯国璋等人便告辞离开。
  半小时后,洗完澡换上一身洁净军礼服的田中义一站在领事馆二楼临江的落地窗后,遥望滚滚东流的长江,良久才向肃立一旁的领事小笠吉原问道:“小笠君,宜昌似乎与支那的任何一个城市都不同,看来你的责任重大啊!”
  小笠吉原鞠了个躬:“谢谢将军勉励!在川军占领这个扼守长江中上游的古城之前,情况完全不一样,可以说与支那任何一个地方没有太大的区别,可是仅仅六天时间,一切都变了。”
  在田中义一的询问下,小笠吉原将川军占领宜昌后表现出来的严明军纪与安民措施一一道来,特别汇报了萧益民宴请本地各界代表的情况和此后的变化:
  “……将军,看来帝国的情报单位并没有很好地掌握四川的情况,对四川军队的总司令萧益民将军缺乏深入了解,因此生出许多误解和轻敌思想,我本人时常听到各地武官们开玩笑,把这位川军总司令说得很糟糕,甚至拿他卑微的出身来开玩笑,却不知道苦心经营十年的萧益民将军早已富可敌国,却把自己的巨额财产用来发展教育,奖励科学发明和推广先进技术,从前几天萧益民将军把获得的二十万元馈赠全部用来建设宜昌中学和贸易市场来看,此人确实拥有很高的道德品质。将军,今后川军第一师长期驻扎宜昌,对我们的外交事务和经济拓展都是一个巨大考验啊!”
  田中非常满意地望向小笠吉原:“说得好!小笠君,辛苦了,我定会向外交部和内阁成员如实汇报在宜昌看到的一切。”
  “感谢将军的眷怜,在下定不会辜负将军和国家的期望!”小笠吉原感激地弯下腰。
  田中微微点头:“今晚你就跟随我左右吧,我们一起会会这个年轻的中国将军,如果交流愉快的话,我建议将你调任重庆总领事馆工作。”
  小笠吉原惊喜万分,再次深深鞠躬感激致谢,声音已经变得颤抖起来。
第206章
汉冶萍的归属
  晚宴进行得很愉快,虽然宾主间交谈的内容都是些无关痛痒的客套话,没有涉及任何的具体事务,但总体来说气氛还是相当融洽,强势占据宜昌成为东道主的萧益民表现得很有风度,彬彬有礼无懈可击。
  接下来的两天,各方均在明争暗斗的谈判中度过,萧益民代表川军和四川省政府与冯国璋、田中义一进行了开诚布公的会谈。
  不管两人信与不信,萧益民都诚恳地向两人介绍了四川的工商业发展和军队建设情况,其中又把工商业发展和教育作为介绍的重点,阐明四川严守中立的政治立场,让人怎么看都觉得萧益民满足于耕耘自家那一亩三分地,没有任何争霸天下的野心,但田中义一仍对川军霸占宜昌“仅是确保对外贸易发展”的目的保持怀疑态度。
  与段祺瑞貌合神离的冯国璋终于可以松口气,中外舆论普遍关注的“宜昌中日对峙事件”获得圆满解决,冯国璋肩上的重担终于可以卸下,而且只需把谈判结果向外公布,必将给野心勃勃的冯国璋带来诸多的声誉与威望。
  整个谈判过程非常顺利,在川军副司令王陵基承诺“保证日本领事馆和侨民的安全和利益,按照原有法律规定征收关税,保护合法贸易”之后,达到目的的日本人也很知趣,不再执着于原本在通商政策方面享受到的“约定俗成”的特权,日方谈判代表小笠吉原提出由日商购买旧码头改建专用码头和库区的要求,同样遭到王陵基的婉拒。
  负责具体谈判的王陵基,将扶持宜昌工商业、扩建现有码头设施的五项措施和盘托出,表示将在一年之内扩建所有的四个大中型码头和库区,购置大型客货渡轮促进宜昌南北交通,其中江北现有的两个民用码头、江南新建的储运码头和大型中转仓库,均对各国商船和商人开放,宜昌江防部队将会为各国商船和商品贸易提供服务,以促进宜昌的繁荣和发展。
  田中义一在第三天上午再次与萧益民会面,然后在众多中国将领的热情送别下,“愉快地”离开宜昌,乘坐军舰直航上海,另外三艘前来耀武扬威的日本炮舰和一船陆战队员,也随之返回武汉驻扎,宜昌江段剑拔弩张的局势终于平静下来。
  送走了日本人,冯国璋终于获得与萧益民单独会谈的机会,走进临江街那座占地五亩、拥有四栋三层高欧式洋楼的主楼大厅,冯国璋对室内的豪华程度啧啧称叹,然后打趣道:
  “一鸣,没想到宜昌工商界对你如此尊敬,刚见面几天就送给你这么一大片产业。”
  萧益民哈哈一笑,请冯国璋一起登上三楼,走出宽大别致的阳台,将整个江段和南北两岸景色尽收眼底,萧益民指指东面百米外的日本领事馆和日侨区,再指向正前方的简易货物码头:
  “这座独立的宽阔院子原本是个法国商人建起来的,这个法国人在中国捞够之后,衣锦还乡,宜昌商会便把这片产业,连同下面的货运码头一起买下来……小弟用一座新码头换到这片产业和下方的码头,并没有厚颜收取这份巨额馈赠,而且这座院子和下方的码头很快就会成为宜昌江防部队的驻扎营区,下面的小码头也要扩建成江防部队的专用码头,小弟打算留下几艘炮艇维护宜昌江面上的安全。”
  冯国璋微微吃惊:“你真的不打算把宜昌交给湖北省政府了?”
  “怎么会呢?俗语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小弟也不能免俗啊!”萧益民乐哈哈地望向冯国璋,冯国璋也会意地笑起来,似乎明白了萧益民的良苦用心。
  根据昨日四川代表与湖北政府代表、中央特使三方之间达成的书面协定,川军有权利在宜昌驻扎五年时间,以宜昌地区五年的贸易税收和进出口关税的五成,弥补川军出川平叛的耗费。
  对湖北省政府而言,也是能够接受的结果,反正川军一时半会儿赶不走,与其闹僵后什么也得不到,还不如干脆地后退一步,达成个对双方都有利的五年协定,名义上的政治管辖权还在湖北政府手上,什么也不用操心还能获得进出口关税的五成,这个结果远比用武力争夺后可能什么都得不到要好得多。
  至于五年之后情况如何,只有老天爷知道,包括督军王占元在内的湖北军政官员们在意的是自己的任期,在意的是眼前利益,谁也不知道五年之后自己身在何处,只要能有个说得过去的理由搪塞过去,谁也不愿撕破脸。
  侍从官将两杯茶奉上便悄然退下,冯国璋抿一口甘醇的香茗,大赞两句,抬起头望向萧益民:“一鸣,你对目前的南北争端怎么看?下一步有何打算?”
  萧益民捧着茶杯思考片刻:“很乱!说实话小弟看不惯南方的做派,否则也不会响应中央命令,出兵宜昌,一旦让南方政府占领宜昌,恐怕我们四川好不容易得来的安定团结局面就要受到冲击。”
  “表面上看,我们川军占领宜昌获利巨大,实际上没人能体会到其中的难处,华甫兄也知道,我们四川得罪了英国人和日本人,从年初开始就被这两个强国的军舰封锁出川水道,四川的猪鬃、桐油等土特产出口严重受挫,进口也受到极大打击,整个四川的进出口产值和税收下降近四成,弄得川中工商界朋友三天两头跑到小弟家里唉声叹气,小弟也不得安宁,对外还得硬撑着说形势一片大好,不停地说些硬气的话和谎言安抚民众。”
  “想来想去,最后小弟觉得只有占据宜昌,才能打破列强对四川的封锁,所以哪怕多出些银子,多为宜昌百姓干点儿实事,对四川的发展来说都是值得的,同时也能刺激宜昌的发展,为川鄂两省的互通有无打下坚实基础,进而也能提升两省的民生,至于其他的政治影响,对小弟来说反倒不重要。”
  冯国璋微微点头,略作思索,含笑问道:“一鸣,看来你依然不愿出兵南下、直面革命党武装,对吧?”
  萧益民诚恳地解释:“先把立场和面子放下不说,只说四川东面的湖南局势以及出兵费用吧……华甫兄想必也看到了湖南的混乱,你那老朋友陈宦可不安分啊,他时而反对中央投靠南方革命党,时而又指责南方革命党,拒绝听从召唤,还趁机并吞了湘军的几支地方守备部队,如今已被中央政府任命为湖南督军了。”
  “陈宦原本就从直隶带来一个旅,去年又在湖南征召了一个旅,如今他驻扎衡州的部队已高达一万二千人,这支部队到底支持谁啊?再有,小弟曾经的同僚程潜将军,如今也在常德拉起了一支响应革命党的队伍,再加上出自北洋一系的赵恒惕的一个师,以及湖南原有的几支地方武装,整个湖南如今已是个一触即爆的火药桶!”
  冯国璋哀叹不已,非常认同萧益民的分析:
  “是啊,是啊!湖南够乱的了,说是火药桶一点儿也不为过,只是,以贤弟的强大实力,应该能为中央分担点压力吧?”
  萧益民无奈地回答:
  “小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川军名义上号称十五万,但实际只有十二万,驻守巴蜀各地就去了一半,另外四万人还要为中央控制宽阔的康藏地区,小弟多次要求扩军,却得不到省府和工商界的支持,此次出兵宜昌已是非常勉强了,要不是牵涉到政府税收和商人们的切身利益,恐怕整个四川没有一个人赞成小弟出兵宜昌的,唉!四川的政治制度华甫兄也是知道的,仅仅是军费由政府控制和下拨这一点,就抓住了小弟的命根子,难办啊!”
  冯国璋哈哈一笑:“这些还不都是你搞出来的吗?这几年全国各省的文人们群起响应熙熙攘攘,上蹿下跳强烈要求实行四川这一套所谓的民主政治,弄得我们这些掌兵的四处受制头疼不用,你这个罪魁祸首终于懊悔了吧?”
  “听说巴蜀工商界逼得你把自己的产业都让出去还不行,还准备出台控制军政官员和子女经商的措施,哈哈!这么下去可不行啊,国情不同,中国不是欧美各国,贤弟的用意是好的,可惜操之过急了!”
  萧益民深有感触:“不说了,说了憋气。华甫兄,小弟明天就要返回成都,下次见到兄长也不知什么时候,有件事还想请兄长多多帮忙啊!”
  “自己兄弟别客气,有什么需要愚兄的地方尽管吩咐,这次获得你低价提供的五千支德式步枪和五十挺重机枪,还送给愚兄两百支驳壳枪,愚兄可是承情的。”冯国璋脸带微笑,半闭的眼睛精光一闪而过,他知道正戏来了。
  萧益民笑道:“华甫兄,小弟想要汉冶萍。”
  “咣当当……”
  冯国璋手中的茶杯猛地一抖,杯盖差点被抖掉,溢出的茶水淌满他有力的大手上,萧益民连忙掏出手绢给他擦拭。
  冯国璋把茶杯放到阳台边沿,接过手绢慢慢擦手,情绪已经稳定下来:“一鸣,请跟愚兄说实话,你真的要趟这潭浑水?”
  萧益民点点头:“小弟知道此事的艰难,也知道此事牵涉的方方面面利益有多大,虽然将汉冶萍抵押给日本人一直遭到全国各界的反对,可芝泉兄他们一直罔顾民意,锲而不舍,日本人为控制我国经济命脉不惜代价志在必得,如今看来,汉冶萍已经不仅仅是铁矿、煤矿和钢铁厂了,已经上升到民族的自尊和国家尊严的高度,其政治影响力远远超过其本身价值。”
  “那你还这么执着干嘛?听愚兄一句劝,放弃吧,一鸣,此事实在牵涉太大了。”冯国璋真心实意为萧益民着想,他不愿意看到已经和他建立起良好合作关系的萧益民陷入无尽的麻烦之中。
  萧益民感激地笑了笑,凝视冯国璋的眼睛,低声问道:“华甫兄,如果小弟说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拿到汉冶萍,华甫兄是否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小弟这个大忙?”
  冯国璋愣住了,犹豫良久,终于答应下来:“虽然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的军政只是名义上归我分管,但我觉得在汉冶萍问题上还是能说上几句话的,可关键不在我这儿,而在芝泉兄,在中央政府,剩下的麻烦就是几个洋人股东,以及日本人与大冶铁矿签订的三年合同,这些就不是我能管得到的了,湖北省督军府和省政府都不是问题。”
  萧益民抬手作揖:“谢谢华甫兄的关照,事成之后小弟定有重谢!实不相瞒,在英美两国商人手上的汉冶萍股份小弟已经拿到手了,缺的只是湖北省政府的支持,至于芝泉兄和中央政府那里,小弟自信能用钱摆平。”
  冯国璋吓一跳:“这可是一千五百万以上的巨额资金啊,贤弟可千万要想清楚了。”
  萧益民哈哈一笑:“没问题,钱已经准备好了,只要获得兄长的帮助,小弟就有信心拿下汉冶萍!全国民众和广大的爱国青年,也会成为小弟最大的助益。”
  冯国璋沉默良久,终于恍然大悟:“原来你占领宜昌,是为拿下汉冶萍打基础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5/1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