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气凛然(精校)第1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2/185

  萧益民集团的战略大调整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确立军政、外交、经济、宣传教育等领域的大政方针,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出阶段性目标后,四川军务会办兼川军总参谋长包季卿悄然返回成都,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他将长期坐镇四川大后方,代表萧益民全权统辖四川和康藏两省军政事务,并担任四川陆军军官学校副校长。
  川军副司令王陵基被萧益民任命为尚未获批的“中央军政部南京行营”参谋长,留在南京协助萧益民,但因目前汇集于徐州的李纯、倪嗣冲等人蠢蠢欲动,王陵基需要暂时离开南京,赶赴宜昌。
  川军工程兵团三万余名官兵已陆续抵达南京,分别驻扎在废弃的明故宫、神策门瓮城、清凉山石头城等地,没有一个官兵占用民房,全部住在迅速搭建的成片军用帐篷里,军纪之严明、形象之威武,获得南京各界民众和中外记者的一片赞誉。
  工程兵各部官兵仅休息一天时间,立即开始进入紧张而高效的工作状态,最先进行的是萧益民遇刺当天承诺修复的太平门城垣。
  原来的成都总司令部直属各部门近三分之二的将校,已经陆续来到南京,轻车熟路地组建南京司令部并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新组建的南京行营宪兵司令部已经开始行使权力,川军情报局长麻刚当仁不让地担任南京宪兵司令,麾下的军警猛增至五个团,四川陆军军官学校军警专业的一百八十余名学员提前毕业,幸运地成为南京宪兵司令部基层军官。
  在三月底和四月初的十天时间里,萧益民连续接见英、美、法、日、意、荷兰、瑞典、比利时等国公使或特使,陆续出现在萧益民身边的张謇、杨度、孙宝琦、林白水、顾维钧、王宠惠、张群、王正廷等人,引发中外一片惊呼。
  张謇、杨度、孙宝琦、林白水四人早已名声赫赫,均是备受前总统袁世凯推崇器重的重要人员,虽然袁世凯死后四人先后失势,备受南北两大政党的排挤,一直到萧益民遇刺之前都无法翻身,不是黯然隐退就是四处避祸,除了最先加入萧益民阵营的张謇之外,其他三个突然出现在萧益民身边,实在是令人难以想象。
  联想到纵横家杨度的满腹韬略,张謇在袁世凯身边的超然地位和作用,资深外交家孙宝琦灵活的外交手腕和颇为固执的老辣性格,还有国际法专家兼时政批评家林白水的巨大号召力,就能清晰看到萧益民的勃勃野心和政治取向。
  顾维钧、王宠惠、张群、王正廷这四个满腹才华、早已成名多年的年轻俊杰,竟然也被萧益民招揽至麾下,不得不引发外界的震惊和思考。
  略做联想,不少人赫然发现,年仅三十岁就先后出任过驻墨西哥和美国公使的顾维钧,拥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法及外交专业博士学位;拥有耶鲁大学法学博士学位的王宠惠,曾担任过孙中山政府司法总长、北京政府法律委员;同样毕业于耶鲁大学曾担任孙中山政府工商次长、北京政府参议院副议长的王正廷——这三位年轻显赫的政治人物,都有着相同的美国留学背景,并有着相同的从政经历,又都是在两年来连续不断的剧烈政治斗争中饱受压制和排挤,最后被挤出政治大舞台,陷入郁郁而不得志的艰难处境。
  最令人惊讶的是二十九岁的张群,传闻这位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优等生,与如今名震天下的革命党人黄郛是好朋友,一起参加过辛亥年光复上海的战役,是革命党内少数脚踏实地、拥有真才实学的军事人才,备受黄兴、孙中山、许崇智等首脑的器重,按理说此时他应该出现在如火如荼的广州才对,怎么会突然出现在萧益民身边?而且还担任了萧益民的军事联络处少将处长一职?难道仅仅是与萧益民同为四川人的关系?
  不管外界如何热议,如何臆测,以上老中青八人加入萧益民阵营的消息,已经成为不容辩驳的事实。
  一周来,他们不但跟随萧益民一起与到访的欧美日各国公使和特使会见,还从容专注、一丝不苟地协助萧益民处理各种军政事务,正因为这八人的加入,为素来立场强硬、备受列强责难的萧益民重新树立起灵活务实的外交形象。
  从英、美、法等国公使近日发表的谈话中,可以看到彼此间关系的明显改善,看到列强对萧益民集团的极度重视和初步认可。
  这其中,唯独与日本特使的两次面谈均没有取得任何成果,从日本特使小幡酉吉在第二次会谈结束后对记者发表的谈话中,所有人都能感受到日本人语气中的强烈不满,但是萧益民以及新成立的督军府新闻处,没有对此做出任何说明。
  四月七日上午九点,萧益民与顾维钧、王宠惠、张群一同出现在督军府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数百名早已等候的中外记者看到萧益民四人神色冷峻、不苟言笑的样子,立刻意识到有重要事情发生了。
  主持新闻发布会的张群宣布最新的会场规则之后,萧益民果然通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昨天晚上,也就是四月六日晚上八点三十分开始,日本三井商社的‘嘉义丸’等七艘大中型货轮,招商局长江运输公司所属的‘楚江号’等三十四艘客货轮船,运载着北洋军李纯部一个师、安徽督军倪嗣冲麾下两个师,从芜湖、安庆两大码头,开往江西九江。”
  “凌晨五点四十分,乘日轮率先抵达九江码头的一万二千余官兵登岸后,毫无人性地开枪杀死上前询问的九江守备团三名军官和五十余名守卫士兵,攻入赣军九江守备部队营房并开始纵火。”
  全场一片哗然,十余名中国记者愤怒地大骂日本人,不少记者冷冷盯着场中的三名日本记者,但是这三名日本记者毫无畏惧,脸上还带着兴奋的笑容。
  萧益民耐心地等待全场安静下来,接着发出严厉的警告和抗议:
  “在新闻发布会召开之前,我本人已经将详情电呈中央政府和段总理,请求段总理立即制止李纯等人的疯狂行为,并追究所有叛乱军队团以上军官的责任。在此,我以中央军政次长、国家副总理的名义,对日本驻华机构和日本政府提出强烈抗议!”
  张群接着宣布:“下面是自由提问时间,由于时间关系,只能进行十五分钟,请大家见谅!”
  主席台下立即举起如林的手臂,在张群的示意下,《申报》女记者获得率先提问的机会:“请问萧将军,能不能多通报一些九江现状?川军第七军一个师不是驻扎在九江吗?”
  萧益民看看表:“虽然我们连续接到九江驻军的急报,但是由于叛军的进攻太过突然,攻势太猛,后续消息仍未收到,驻扎九江县城的袁崇熙将军第十八师在没有获得中央军政部和我本人命令的情况下,不得不匆匆向西撤退,以避免冲突的激化和扩大。”
  全场又是一片惊呼,谁也没想到,装备精良、战力强悍的川军主力师竟然会选择撤退。
  看到下面一片混乱,举手高喊者、大声惊叹者比比皆是,萧益民不得不大声请求安静:“诸位,这件事情发生得很突然,性质非常恶劣,我们正在紧张等候中央的指示和命令,在没有接到中央的明确命令之前,我们不能贸然采取任何措施,因为这不仅涉及到三万军队的叛乱,而且牵涉到江西、安徽的政局和两省数千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此,我不得不对日本政府发出严厉警告:请你们立即停止一切干涉中国内政、破坏中国稳定政治局面的不义行动,如果你们不对此做出合乎逻辑和道义的解释,我们将保留做出进一步反应的权力。”
  老资格的美国记者休斯身材魁梧,他拨开人群,站到最前面,用中国话大声问道:“请原谅我的失礼,尊敬的将军,我只问一个问题:你所说的进一步反应指的是什么?会不会是军事上的行动?”
  萧益民不无歉意地回答:“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我们会非常慎重,而且任何行动都必须获得中央政府的同意。怎么说呢?我想应该这么说,这不是一个偶然、孤立的事件,大家都看到了,广东地区的内战越打越大,属于中央领导的军队包括奉命驻扎广东边境地区的四川军队,都没有参与其中,更不会犯下任何屠杀无辜平民、抢夺民间财产的卑鄙罪行,但是我们也无法有效阻止广西军队大规模东进平叛,毕竟直到现在,中央政府仍旧没有对广东正在爆发的内战做出任何实质性行动,我想,仅仅呼吁和平是完全不够的。”
  “那么你怎么看待今早突然爆发的九江事件?”休斯不管不顾地问道。
  萧益民挺起胸膛:“这完全是一个有计划、有预谋而且有外国政治力量和军事力量参与其中的叛乱事件,反动军阀李纯等人的目的非常明显,无非是想破坏长江流域各省好不容易争取到的安定祥和的政治局面,他们是要与数千万江西军民为敌,与全国人民为敌,绝不会有好下场!”
  “好了,会议结束,谢谢!”
  张群匆匆宣布会议结束,萧益民和一直没有开口的顾维钧站起来,转身离去,留下一群工作人员吃力地安抚愤怒的中国记者,忍受着记者们对萧益民所表现出的懦弱进行质问和责骂。
第252章
幡然醒悟
  宽敞的总理办公室里静得吓人,坐成一圈的徐树铮、曲同丰、王士珍、吴光新、靳云鹗、岳开先看到被气得胸膛起伏的段祺瑞都不敢说话,唯独老资格的梁启超神色依旧,不紧不慢地擦拭自己的眼镜。
  “嘘……”
  段祺瑞发出长长的出气声,放下手中的最后一份密报,缓缓抬头,逐一扫视满座心腹,良久才强忍怨恨,悠悠说道:
  “我实在没想到,数年来的呕心沥血,忍辱负重,到头来竟是为别人作嫁衣裳,可悲,可叹啊!要不是伟卿(曲同丰)及时查清个中实情,恐怕我段祺瑞仍旧在为别人上蹿下跳,被人当枪使还自得其乐呢。”
  “大帅!”
  徐树铮有些担心地打断痛苦自责的段祺瑞:“要怪只能怪我们这些下属,是我们这些人太过得意,太过疏忽,这才使得冯华甫(冯国璋)的奸计得逞!之前谁也没想到,德高望重的徐卜五(徐世昌)竟会包藏如此巨大野心,更没料到他与我们的秘密结盟全是委蛇之计,竟然早已与装病躺在家里的冯华甫狼狈为奸了。”
  “这确实是个巨大教训,但亡羊补牢犹未晚,越是这个时候,我们就越需要冷静,决不能让冯华甫和徐卜五的阴谋得逞!”
  曲同丰连忙附和:“没错,大帅,虽然徐卜五的总统资格已经获得两级议会通过,但这不还没举行正式就职大典吗?在此之前出现什么变数都有可能……属下认为,既然我们能够策动参议两院支持他取代冯华甫,就能阻止他正式就职大总统。”
  “不不!时间来不及了。”
  梁启超挺起腰板,连连摇头:“两院已经通过的重大决议,岂能朝令夕改?若是强行制止,天下人将如何看待我们?又如何看待大帅?更加麻烦的是,北洋各军必然因此彻底分裂,就连貌合神离勉强维持的局面都不会再有了,届时,大帅和诸位又该如何自处?”
  众人一听,顿时心乱如麻,叹息不已,段祺瑞却满怀期待地望向梁启超,知道他既然提出,肯定有了对策。
  成竹在胸的梁启超轻轻靠到沙发背上,不紧不慢地提出妙计:“只需大帅出面即可,亲自登门拜访一下众议院议长张澜先生,请他在决议书上的徐卜五的名字前面,加上个‘代’字即可。”
  段祺瑞激动得拍案而起:“高啊!”
  其余各人先后反应过来,惊喜之下纷纷站起,向梁启超致以真诚的敬意和滔滔不绝的称赞。
  这一计策果然击中了徐世昌和冯国璋联盟的最大软肋,虽然冯国璋、徐世昌两位北洋元勋的强强联合拉拢了近半北洋军队,转败为胜东山再起,但是按照立法规定,“病中”的冯国璋的代总统任期到七月底才结束,因此,新当选国家总统却尚未对外公布的徐世昌尽管可以立即就职,但只要段祺瑞不愿意,仍然可以依据宪法条款,通过两院在徐世昌脑袋上加上个“代”字,徐世昌在七月底之前只能暂时以代理大总统的名义登台亮相。
  如今是四月上旬,算起来还有三个多月的时间,完全够段祺瑞集团弥补过失收拾河山了,届时,掀翻屁股尚未坐热的代理大总统徐世昌根本不需要花多大力气,没有获得正式任命的徐世昌只是个“过路王”而已。
  不得不说,冯国璋和徐世昌利益集团太过心切,以至于发生巨大误判,在此之前,他们两人的秘密结盟和所实施的一系列计谋令人拍案叫绝,不但成功地促使段祺瑞饱受蒙蔽连连失误,而且还利用段祺瑞的失误,将曹锟、黎元洪、张作霖等实力派和北洋军队中的大批中立派拉进自己阵营,大力削弱段祺瑞集团实力的同时,也迅速壮大了自己并一举转败为胜。
  然而,冯国璋和徐世昌利益集团还是低估了日本人的巨大破坏力,他们和段祺瑞一样,一直以来都依靠日本人的幕后扶持,依靠来自日本银行的巨额借款发展壮大。
  正因为如此,冯国璋和徐世昌在日本人的逼迫下,默许了心腹将领李纯、倪嗣冲、陈光远等人蓄意挑起战火,以“援赣平叛”为借口,突然向逐渐蚕食赣粤两省的萧益民集团发动庞大的军事袭击,进而一举打乱中国南方政局,使得各方势力均能浑水摸鱼或者火中取栗,促成最大的政敌段祺瑞与萧益民的联盟破裂,甚至有望挑起两大集团之间的巨大战火。
  但是冯国璋和段祺瑞包括日本人都没有想到,素来立场强硬、奉行以牙还牙的萧益民竟然退缩了,除了开个记者会喊几声之外,再也没有任何反击的迹象,宁愿承受南北各方的质疑,默默忍受全国青年学子和无数军人失望之下的谩骂。
  唯有各国驻华使节和各方军阀看得最明白,甚至看得触目惊心,北方政局的突变和萧益民的反常表现,预示着更大的灾难即将来临,可以说,萧益民的突然退缩和沉默,已经显示出强大的威慑力。
  北方两个完全撕破脸的军政集团和一直默默观察中国政局演变的日本人,为此惶惶不安,夜不成寐,其保持沉默的威力之大,可以说难以估量,就连正在激战的粤桂两军,也都不约而同停止交战,小心观望。
  全中国只剩下李纯等人率领的北洋军三个师,仍旧毫无畏惧地在江西土地上攻城掠寨、肆意杀戮,看样子很快就会杀到赣南的川军第四军头上了。
  如果说,此前南京爆炸案让段祺瑞惊慌失措,并为此而开始自我反省的话,那么,接下来骤然发生的“九江事件”,终于让段祺瑞集团看清了台前幕后所隐藏的一切,让段祺瑞和他的手下幡然醒悟,面对目前内忧外患的艰难处境,段祺瑞集团已经没有任何等待的时间和选择的余地。
  所以,心腹们重新坐下后,段祺瑞也终于下定决心:“这个时候,恐怕不批准成立军政部南京行营不行了!”
  “不可!芝泉,这事万万不可!宁可不要萧益民的合作,也不能养虎为患,伤及自身,萧益民此人太能忍太可怕了!”
  梁启超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从未与梁启超见过面、彼此间没有任何联系的萧益民,因为川军三番两次破坏袁世凯及北洋一系的好事致使梁启超对其始终没有好感,而且萧益民遇刺后展开的一系列血腥报复,无疑深深刺激了梁启超敏感的神经,带给这位自诩三朝元老的保守派领袖极大的恐惧。
  看到段祺瑞一脸苦笑,看到梁启超如此激动,众人又是一阵沉默。
  徐树铮轻咳一声:“任公,这个时候,除了通过局部的妥协让步,继续保持与萧益民一派的密切合作,以获得强大的川军和众议院议长张澜控制的民主党支持之外,我们还有选择的余地吗?”
  “如果我们拒绝萧益民的这一要求,恐怕南北大战立刻就会打响,到时候谁还能够抵抗兵强马壮的萧益民?更加要命的是,江浙最大的政党‘复兴会’全体会议已经作出决定,集体加入萧益民和张澜领导的中国民主党,这就意味着萧益民数年来所提倡的政治纲领、通过四川执行了六年多的政治体制和经济政策,已经取得江浙财团和各大政治派系的认可与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除了满足萧益民的要求以保持双方良好的关系之外,还有别的选择吗?”
  梁启超终于沉默了,无力地回到位置上,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
  看到没人再提出反对意见,段祺瑞终于松了口气:“明天上午,我将亲自出席中外记者会,以中央军政部长和国家总理的名义,命令入赣各军立即停止所有军事行动,撤回安徽合肥和徐州驻扎,等候中央军政部的进一步处理;”
  “其次,我将宣布撤销安徽督军倪嗣冲的所有军政职务,任命吴光新代理安徽督军一职;”
  “再次,以立即平息南方各省战乱、继续执行‘剿匪戡乱’行动、整顿全国军队等等理由,宣布成立‘中央军政部南京行营’,正式给军政次长萧益民授权,并让他兼任江苏督军一职。诸位,还有不同的意见可以立即提出来。”
  众人均表示同意,徐树铮悄悄对吴光新笑言:“这回你可以经常见到自己的老朋友了。”
  满怀喜悦的吴光新低声回答:“我都有好几年没和一鸣见面了,还不知道这小子会不会忘了我这个老朋友呢!”
  唯有梁启超不停摇头,却无法提出任何反对意见。
  此时的梁启超极为沮丧,暗自后悔为何糊里糊涂抛弃了中立客观的清流立场,懵懵懂懂加入到段祺瑞阵营中来,想回到过去已经不可能了,要是再次与段祺瑞决裂,只会让自己本已受损的名声变得更坏。
  四月八日上午十点,国家总理、中央军政部长段祺瑞在北京郑重宣布:
  一、命令北洋军入赣各部立即停止所有行动,一周之内必须撤离江西返回原防,总理府、参众两院、中央军政府组成联合调查组,前往皖赣两省善后;二、撤销安徽督军倪嗣冲所有军政职务,任命吴光新上将代理安徽督军职务;三、成立中央军政部南京行营,由中央军政次长萧益民上将全权负责,江苏省督军一职由萧益民上将兼任。
  消息通过云集北京的两百多名中外记者发往全中国和世界各地,等待多日的中外各方势力闻风而动,本就喧嚣沸腾的舆论再掀高潮,所有人的目光再次投向了南京,投向了一直隐忍不发的萧益民和他领导的强大军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2/1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