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气凛然(精校)第1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5/185

  令所有南京民众感恩戴德的是,萧大帅的军队军纪严明作风严谨,驻扎城内城外的五万官兵不但没有出现一起重大扰民伤民现象,反而在修复南京城墙和建设南京的过程中,涌现出上百上千“爱民惠民”的优秀官兵和“军民鱼水”的感人事迹。
  全城用破旧小庙和道观设立的四座福利院,在工程兵的无私援建下焕然一新,数以千计的孤寡老人得以照顾;城南城北两座占地宽广的废弃寺庙,经过五千余名工程兵的日夜建设,如今已变成两所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希望小学”,南京城以及周边三千八百余名流浪儿童和小乞丐穿上了整洁的校服,就连两所学校周边的上千户贫困市民也因此受益。
  短短的四十五天时间,萧益民就赢得了南京民众的衷心爱戴和拥护,无数民众第一次知道什么是“人民子弟兵”,什么样的军队才是“人民的军队”,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青年学子和青壮年涌到各大军营门口的征兵处。
  在萧益民和他的军队带动下,工商百业全面复苏,新开工厂接连不断,物资流通量和交易量成倍增加,整个南京地区焕发出强大的勃勃生机和活力,萧益民的南京政权赢得了民心,自此奠定了稳固的统治基础。
  五月五日,“南方经济发展研讨会”顺利结束,各省军政巨头带着丰盛的成果离开南京,萧益民集团的喉舌《中国时报》于当日发行特刊,公开发表了“中国南方铁路建设发展纲要”、“南方各省税政改革初步方案”等十余项重要的会议成果,彻底打碎了尘嚣直上的“南北分裂”谣言,赢得全国上下的一致喝彩,也紧紧抓住了欧美列强的贪婪之心。
  五月五日下午三点,早已等候多日的各国使节、跨国集团代表和中外记者,涌向城中的督军府,出席南昌行营秘书处和联络处例行召开的新闻发布会。
  万众瞩目的萧益民出席了本次新闻发布会,行营各部负责人详细介绍了会议精神和各自领域的工作计划,并就中国南方铁路大建设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当在世界上拥有广泛影响力的美国《时代》记者布鲁斯打破新闻发布会开场定下的规矩,严肃讯问萧益民如何看待仍在广东抵抗桂系军队的南方政府时,全场立刻变得一片寂静,三百余名各国使节、驻华代表和中外记者,全都紧盯着主席台中央的萧益民,坐在萧益民两侧的杨度、顾维钧等人也显得有些紧张了。
  萧益民缓缓站起,徐徐扫视台下,用他浑厚抑扬的声音念出两段句子:“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就是我的明确态度!”
第257章
利益攸关
  “司令,广州急电!”
  张斯可的到来,打断了顾维钧和张群的工作汇报,在萧益民的提醒下,他和军中绝大多数将领一样,仍然称呼萧益民为司令。
  萧益民接过电文,示意张斯可也坐下,很快挺起身躯,接着通报:“程璧光遇刺身亡了……广东督军莫荣新派人干的。”
  顾维钧和张群大吃一惊,张斯可脸上却微微泛起幸灾乐祸的笑意。
  张群反应过来,禁不住感叹道:“真没想到,仅仅距离孙文先生登上南方海军总长程璧光的军舰、下令炮击莫荣新的观音山督军府紧紧四个月,卷土重来的莫荣新就使出如此阴招!”
  “岳军,我可不同意你的说法。”
  曾与张群是同窗学友的张斯可慢条斯理地笑道:“这件事背景很复杂,相互间纠葛也很深,但是不管怎么说,孙文与陆荣廷从亲密合作走向分裂后,怎么也不应该在恼羞成怒之下,命令海军两艘战舰炮击观音山督军府,虽然成功逼走了北京政府任命的广东督军莫荣新,驱逐了占据广州的一个师桂军,却造成了巨大的不良影响,受到全国上下的一致谴责,革命党的声誉严重受损,并就此埋下巨大隐患,有今天的这个结果也不奇怪!”
  “再者说了,岳军你在广东那边也待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应该知道革命党素来喜欢走极端,从辛亥年到现在,死于革命党暗杀之下的军政名流还少吗?就连他们自己的同志也不放过,更不要说敌人了!”
  张群一脸凄然,连连摇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顾维钧则是颇感兴趣地看看这个望望那个,也许是联想到刚刚过去不久的南京爆炸案,顾维钧最后的目光停在萧益民平静的脸上。
  萧益民对顾维钧微微一笑:
  “估计我的心理有诸多暗影面存在,所以接到程璧光遇刺身亡的消息时,竟然有那么几分……兴奋,对!是兴奋!也许你们对我的反应感到奇怪,觉得我应该表现出符合自己身份的风度,不管怎么想也该惋惜地感叹两句,或者对程璧光寄予同情,对吧?”
  “说实在的,我心里非但没有半点儿同情或者惋惜,反而感到丝丝快意,这是因为甲午海战的伤痛深深铭刻在我心底,我清楚的记得,程璧光作为‘镇北’舰的舰长,不但在甲午战争中临阵逃脱,而且还积极主张乞降,最后他竟然自告奋勇,亲手将投降书送到日本侵略者手里。”
  顾维钧和张群听完萧益民的一番心里话,相视一眼唏嘘不已。
  张斯可则是连连点头,显然和萧益民存有同样的看法:“我始终认为,程璧光更像是一个投机的政客。”
  张群骨子里的传统观念非常淳厚,兼之与程璧光彼此熟悉,所以轻描淡写地转了个话题:“司令,广州发生了这样的大事,会不会影响我们总体计划的实施?”
  萧益民笑道:
  “不会有太多影响,估计海军总长刘冠雄的舰队已经离开长江口南下了。广东控制的海军本来就没有几艘像样的战舰,说起来大大小小十几艘,但是最大一艘战舰的排水量不到三千吨,其中大部分属于超期服役的老旧舰艇,没有一艘能够远离海岸线航行,更加要命的是内讧不断朝不保夕,而且半数以上的舰长都是当初程璧光拉到广东的,如今程璧光没了,广东海军的命运也就到头了。”
  顾维钧立刻明白过来:“这么说来,局势反而对我们更有利了?”
  “没错。”
  张群随声附和,看到萧益民没什么吩咐,便与顾维钧一起告辞离去。
  麻刚很快到来,脸上带着少见的笑容:“大哥,我就知道你今天要见我,所以我把行程推迟到明天。”
  萧益民把刚刚签署的绝密文件递给麻刚:“任务结束后,这份文件立即毁掉。”
  “明白!”
  ……
  广州,沙面大街。
  明丽的阳光透过茂盛的树冠,给洋楼林立的沙面大街染上斑驳的金色,从江面上吹来的风带走了初夏的炎热,如此凉爽宜人的天气里,集中了世界六大银行、七国领事馆和上百家驰名商行的沙面大街应该行人如织才对,可因为程璧光的遇刺身亡和浓郁的战争气氛,这条著名的大街已经失去了昨日的繁华,缠着大包头的印度警察和矮小黑瘦的安南警察结队游走,其数量几乎与脚步匆匆、神色紧张的行人一样多。
  巴洛特式楼宇下方的会理银行仍然敞开大门,只不过进出的客人寥寥无几,银行左侧的鲜花店也变得冷冷清清,各种各样盛开的鲜花,几乎遮住了半个门面。
  上午十一点刚过,大街上的行人增加不少,游走了一个上午的警察也松懈下来。
  一辆悬挂使馆牌照的小汽车徐徐停到花店门口,两名年轻的时尚男女含笑下车,围着门口的一篮百合花啧啧称叹。
  年轻的卖花女郎快步跑出来,低声赞美客人身上漂亮的服装。
  西装革履的男青年显得非常有教养,他习惯性地对卖花女微微鞠躬,用生硬的粤语,和气地询问能不能代为送花?
  卖花女询问送花的地点,得知是斜对面著名的日本伊藤商社,立刻笑眯眯地答应下来,而且还高兴地告诉两位年轻顾客:“伊藤商社的高野先生也是本店的老顾客。”
  彬彬有礼的男顾客再次客气地致谢,很快掏钱买下整整一篮的盛开百合。
  身穿漂亮日本和服的女顾客似乎突然记起了什么,连忙用日语低声提醒身旁的男顾客,男顾客很快返回汽车旁,没多久就拿出个包装精美的小盒子交给卖花女,再附上一笔可观的小费,请求她尽快将这个小礼物连同鲜花一起送到伊藤商社,他要给高野先生一个巨大的惊喜。
  卖花女愉快地答应下来,转向店里叫了几声,年约十一二岁的小男孩很快到来,接过卖花女包装好的鲜花和礼盒,望一眼正在上车的一对客人,有些不情愿地朝伊藤商社跑去,非常顺利地将鲜花和礼盒交给站立商社大门之外的日本职员。
  年轻的职员谨慎地接过小礼盒,看到贴在礼盒上的小卡片写着“高野长雄”的落款,似乎感到一阵迷惑,最后还是捧着礼盒和鲜花进入商社,交给一位身穿西装、神色阴鸷的中年人,顺便解释了一下礼物和鲜花的来路。
  中年人看一眼礼盒上的卡片,默读一遍似乎非常熟悉的落款人名字,很快登上二楼,将鲜花和礼盒送进了里侧那间没有标注任何文字的办公室。
  五分钟不到,一声巨响从伊藤商社内部轰然传出,硝烟和烈焰冲破了洋楼的房顶,破碎的瓦砾和木梁随着巨大的浓烟漫天飞舞,周围五十米内所有建筑的窗户玻璃应声而碎。
  大街上很快响起声声急促的警笛,数以百计的租界警察从四面八方飞驰而来,整条大街惊呼阵阵,乱成一团。
  沙面租界仅有的两台消防车很快到来,两条水龙在消防员的叫喊声中喷向熊熊燃烧的楼宇内部,数名幸免于难的商社职员哭喊着逃出大门,在越来越多的围观者惊恐的注视下,大声哀求消防员快去救救二楼的幸存者。
  普普通通的一辆人力车来到围观人群后方停下,没等年轻猥琐的车夫多看两眼,两名身材高大的印度警察就挥起大棒厉声驱赶,车夫立即惶恐地道歉,拉着人力车不紧不慢地离开,很快拐过街口向市区方向行进。
  仅过一分多钟,英法两国的军警飞驰而来,将整个沙面租界封锁得严严实实,所有进出的行人与车辆禁止通行。
  当日下午,“世界著名跨国财团日本伊藤商社董事、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高野长治被炸身亡”的消息又一次震惊中外,政局混乱、刀光剑影的广州又一次成为中外舆论报道的焦点。
  下午四点,日本驻北京公使气急败坏地冲进了总理段祺瑞的办公室,提出强烈抗议并大肆威胁要百倍报复之后,郑重宣布自今日起停止“西原借款”的执行,直到段祺瑞政府拿出一个令大日本帝国政府和所有国民认可的调查结果为止。
  正在为程璧光的遇刺和吴佩孚等将领的公开背离弄得焦头烂额的段祺瑞无比震惊,直到怒气冲冲的日本公使离开,他仍然没有从这个突如其来的无妄之灾中清醒过来。
  在外人印象中,高野长治并不是个出色的政治家,此人在中国的名望也仅限于文化界,没有多少人知道此人还是日本伊藤财团的第二顺位继承人,可他段祺瑞却非常清楚。
  更为秘密的是,年仅三十五岁、仪表堂堂博学多才的高野长治是日本陆军大学和德国柏林军事学院的高材生,还是日本陆军情报部门驻中国华南地区的最高负责人,数年来一直以秘密提供资金和武器装备、挑选人员前往日本深造和接受秘密训练等方式,在暗中支持南中国的反对党,就连松井石根、有吉明这样身份的驻华公使和武官,也要对他毕恭毕敬。
  “谁干的?到底是谁干的?”
  面对段祺瑞声色俱厉的质问,迅速赶来的一群北洋将领和总理心腹一片沉默,如果说程璧光的死让所有人都感到高兴的话,高野长治的死就令所有人感到痛苦了。
  似乎谁都没有必要下这个黑手,毕竟没有几个人了解高野长治的绝密背景,唯独知道此人高贵身份的,只有北京的段祺瑞和广州的孙中山。
第258章
信任与忠诚
  缓缓合上标有五颗黑星的机密卷宗,通宵未眠的杨度靠到柔软舒适的椅背上,习惯性地轻揉酸涨的睛明穴,看似全身心放松下来,其实大脑仍在飞速转动。
  从杨度下定决心来到南京辅佐萧益民开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个半月,在这短暂而又繁忙的四十多天时间里,杨度的日子可以说过得既愉快又充实,萧益民给予他的高度重视、尊敬与信任,与杨度之前的东主袁世凯以及所有遇到过的上位者都截然不同。
  萧益民的礼遇、关怀和器重,似乎全都蕴含在举手投足之间,更难得的是他不耻下问、知错即改的严谨态度和宽广胸怀,对手下每一位谋臣,每一员大将,萧益民都给予足够的尊重和信赖,没有动不动便重金赏赐的做派,没有刻意的夸赞,也没有上位者惯有的那种礼贤下士的风范,更没有一丝流于形式的虚伪与做作。
  萧益民所展现出来的一切,都那么地自然从容,和谐恬淡之中却令人倍感温馨,心悦诚服。
  正因为如此,萧益民逐渐赢得杨度等十余名同一时期投入帐下的当世名士的认可,上到孙宝琦、林白水这些成名已久的人物,下到顾维钧、张群等声名鹊起的俊杰,都在用勤勤恳恳、卓有成效的行动和成绩,来表达自己的对年轻统帅萧益民的忠诚追随。
  尽管每一天大家都忙得脚不沾地,但是每一个人身上都洋溢着一种罕见的充实与满足感。
  来到南京之后,杨度过得非常愉快,虽然秘书长一职日理万机极为重要,特别是南京行营初创阶段,大量的事务需要杨度规划、执行、监督和拍板,但是对于满腹经纶、阅历深厚的杨度来说,绝大部分事务只是举手之劳,并没有耗去他多少精力,反而是提点部员、提携后进费去他大量时间,但杨度乐在其中,也没有愧对萧益民给予他的信任。
  只是萧益民的军事系统早已自成体系,方方面面上上下下已经非常完善,加上平叛战争顺利结束,需要行营各部门主管一同参详的军机不多,每天都重复着几乎同样的事务,让杨度有些心情郁积,虽然他知道自己初来乍到,不能急于一时,但是身负惊天之才、性格也极为自负的杨度,心里不时浮起几许失落与不甘。
  昨日晚饭后,杨度习惯性地返回自己的办公室加班,刚看完当天的汇报文件,喝完一杯君山茶,就看到一身戎装的萧益民独自进来。
  萧益民来到杨度身边,放下一本卷宗,不无歉意地说道:“对不起皙子先生了……由于金陵兵工厂提前完成几条生产线的设备安装,一大早两个厂长和几个德国专家专门登门报喜,并邀请我出席M1916重机枪、最新型M1918式短步枪的组装车间和子弹生产线的投产仪式……”
  “高兴之下,我在金陵兵工厂待了一整天时间,中午时被工厂一群老师傅灌了不少酒所以没赶回来,晚上又宴请美国总领事戴维斯和蓝旗洋行几个负责人,所以来晚了,本应今早交给先生参详的几份机密文件,只能拖到现在才送来。”
  看到杨度起身要给自己泡茶,萧益民连忙说老婆孩子今天刚从上海回来,得回去好好说说话,转身走到门口时,萧益民又回过身来,笑着道:
  “既然先生不愿意在城里选一座院子,那就再等一段时间再说吧,等清凉山行营大院修好了,先生干脆就住我隔壁,到时候我把师母和两位师兄也一并接来,省得先生三餐都没个固定地方。”
  杨度听了颇为感动,等他看到萧益民留下的厚厚卷宗那黑色封皮,以及封面上的五星绝密标志时,整个人当即愣在椅子上,发呆了好一会儿立刻打开卷宗,随后如同中魔一般伸出微微颤抖的手,强忍心中的激动,细细翻阅每一份盖有鲜红“绝密”戳记的文件。
  杨度这一看就再也无法放下,整个人一直处于极度震惊和亢奋的状态,直到他口干舌燥想要站起来添茶水,才发现自己的双腿和腰部已经僵硬,两只手不停地微微颤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5/1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