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气凛然(精校)第1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4/185

  法国人卡拉斯小心地掰下一角送进嘴里,细细嚼几下,随即双眉飞舞:“口味非常不错,比英国饼干好多了!”
  身为日不落帝国驻青岛总领事,乔治鄙夷地扫了卡拉斯一眼,和其他人一样颇有兴趣地品尝起来,完了还用叉子叉起一块冻结的四方牛肉塞进嘴里,迅速圆睁双眼,张大嘴巴跳起来:“太辣了、太咸了,我的上帝,茶水在哪里?”
  众人看到乔治额头上不断涌出的豆粒大的汗珠,忍不住哈哈大笑,可笑声未停,就听到东面的天空上传来阵阵轰鸣,经验丰富的维克多立刻跑上平台,和诸多惊愕的记者们一起手搭凉棚,仰望远处的天空。
  不一会儿,三架喷成蓝白灰颜色的双翼飞机,呈倒V形由东向西飞来,三机编队越过东面的小红山顶部之后,缓缓下降,以一百八十公里左右的时速飞向马庄上空,中间的飞机很快降低飞行高度,准确地朝地面上摇动的两面战旗飞去,在即将到达两面战旗的正上方时,战机扔下了一个橘红色皮囊,随后拉起机头再次升高,越过山谷,向遥远的西面加速离去。
  “三架飞机全部是我们美利坚寇蒂斯公司制造的军用飞机,其中两架是1917年研制成功的侦察机,投下物品的是最先进的霍克双座对地攻击机,天啊!寇蒂斯公司什么时候把战机卖到中国来的?”
  维克多惊讶地叫起来,幽兰深凹的眼睛,仍然呆呆地盯着西面的天空。
  乔治微微摇头:“亲爱的维克多,别忘了你的好朋友萧益民将军在南京郊区新建的飞机场。据我所知,除了南京机场外,长江以北的蚌埠、徐州两地也修好了军用机场,随时都可以投入使用。由此可见,南京行营的空军早已组建,否则这些飞机不可能这么快就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而且还一口气修建了如此多的机场。”
  卡拉斯疑惑地问道:“不可能吧?欧洲的大战刚刚结束,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拥有专业的空军,落后的中国绝对不可能走在欧洲前面,刚才的三架飞机也许只是南京行营的一种尝试。”
  “不!千万不能轻视南京行营的军事力量和萧益民将军对先进文化及科学技术的接受能力,之前,谁能相信萧益民将军的军队拥有众多而且非常先进的三种口径的迫击炮?谁能相信四川兵工厂能够生产出上千上万支先进的轻重机枪?”
  乔治大声地说出自己的看法,也代表了英国政府对高速发展的中国军事工业的隐隐担忧。
  维克多笑着道:“巴黎和会不是正在讨论对中国实行武器禁运吗?看来似乎不会有什么理想的效果了,因为中国的工业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四川军队的轻武器生产和研发水平,也远比各国政治家们预料的高许多,要是英国最终同意实行武器禁运,那么只能让不遵守规则的日本和意大利受益。”
  意大利人阿尔西诺根本不在意维克多话中蕴含的讽刺意味,他指向奔驰而来的两匹战马,大声通知身边诸位:“快看,两名骑兵将飞机扔下的橘红色物品送过来了,我们是否去指挥部了解一下?我有强烈的预感,战斗很快就要打起来!”
  调查组负责人乔治立刻做出决定:“先生们,看来我们有必要向王谦将军了解一下作战计划,这是我们的职责……另外,我本人对即将展开的作战非常感兴趣,迫切希望能够亲历前线全程观战。”
  “同意!”
  “同意!”
  临时指挥部里,王谦和萧飞已经打开航空兵送来的地图和简要情报,详细核对地图上用红蓝两色标注的大红山匪窟和火力点。
  看到联合调查组的六位先生不请自来,王谦也不在意,礼貌地和众人打了个招呼,然后继续盯着地图。
  十分钟后,王谦客气地请乔治和维克多六人走近硕大的沙盘,用熟练的法语进行介绍:“尊敬的先生们,由于时间关系就不需要翻译了,在此,我只能做一番简要说明,如果有谁需要询问,可以在我介绍完情况之后提出来,同意吗?”
  众人含笑点头,没想到总是紧绷着脸的王谦这么好说话,而且法语说得相当的流利。
  王谦接过副官递来的长棍:“先生们,大红山上聚集在一起的三千余名匪徒接到我们敦促他们无条件投降的信函之后,出现了大规模的内乱,估计有三百余名匪徒在内乱中死亡,匪首张鸣鹤、张鸣九、小笠辅治等人拒不投降,而且残忍地杀害了替我们送信的信使和要求投降的两股匪徒,因此,和平解决已经没有可能,只能动用武力了。”
  “等等!尊敬的将军,你说的小笠辅治是这么回事?”维克多敏锐地发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王谦解释道:“根据我们获得的情报,名叫李福志的匪首,一年前就已经进入鲁南地区,负责匪徒的军事训练和多起行动策划,他的真实身份其实是日本陆军参谋总部派驻青岛的情报官,名字叫小笠辅治,三十二岁,身高一百六十三厘米,体重约为五十八公斤,方脸,双眼细长,一九一四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骑兵科,左脚有轻微的残疾,曾担任日本朝鲜派遣军陆军上尉,一九一五年在镇压朝鲜革命军的作战中受伤,后调入日本情报机关,负责青岛地区的情报工作。”
  “先生们,这个人曾经在北京的日本领事馆工作了一年半时间,相信见到他之后,也许你们常驻北京的同行中有人会认识他。”
  六名外交官大吃一惊,面面相觑,紧接着脸色阴沉恼火不已,除了对日本人的包藏祸心感到无法接受外,也对南京行营的情报收集能力深感震惊。
  王谦微微一笑,抬起指挥棒,指向了大红山深处的两峰之间,娓娓地将马上开始的作战计划一一予以说明。
第290章
鲁南剿匪(下)
  大红山上,此时已是人心惶惶,一片混乱。
  火并之后的两百多具尸体,被扔下了断崖,聚义厅前方的平缓地面上,一摊摊血迹和手雷爆炸后的焦黑痕迹,随处可见。
  聚义厅里人满为患,空气中充斥着浓浓的火药味,一双双或是赤红、或是惊恐的眼睛,全部望向主位上的张鸣鹤,没有一个人敢对这位年仅三十八岁、长得就像个教书先生的匪首说个“不”字。
  山风呼呼作响,灿烂的阳光似乎无法带给大红山半点儿温暖,张鸣鹤低沉锐利的声音在聚义厅中久久回荡:
  “不出三天,山下的官兵肯定要打上来,甚至明天就会来个生死之战也说不一定。有几位当家的一直劝我从南面突围,因为大家都知道只有南面的小河和五里宽的密林没见动静,其他各个方向各个道口全都是官兵架起的轻重机枪,粗粗一数,足有五百多挺,还有隐藏在暗处不知多少的小钢炮,要命啊!”
  众头领的心随着一声“要命啊”立刻变得冰冷起来,不少人眼里露出了绝望之色。
  张鸣鹤缓缓站起,很有风度地甩了甩长袍下摆,环视一圈,侃侃而谈:“五年来,所有前来清剿的官兵都没有这次多,也没有这次凶险,以前我们都能够获得隐藏在官兵之中的兄弟提前报信,周边各县镇的官老爷们每次都提前通知我们,就连山东督军张怀芝司令部里面也有我们的好兄弟,所以我们每一次都能化险为夷,甚至能顺势而为,捞到不少好处……”
  “可是,这一次不一样了,包围大红山的不是山东的军队,而是十年来勇冠全国、百战百胜的川军!他们,绝不会被收买,也绝不会对我们有丝毫的同情,想想卧牛山,想想鸡冠子谷,还有东面的抱犊岗和南面的狮子峰,整整十二个山寨六千多弟兄都没了,山下的川军远比大清朝时的官兵残忍百倍啊!”
  零星的哭泣声响起,很快变成号啕大哭,一片哀伤的叹息声中,十几名从以上被毁山寨逃到大红山的匪首禁不住泪流满面。
  张鸣鹤也双目含泪,仰起头望着屋顶,喉结上下蠕动,久久不能开口,身边的堂弟张鸣九和四五位匪首更是满脸悲愤,呼吸急促,唯有坐在张鸣鹤身后的军师小笠辅治还是那么安静平和。
  良久,张鸣鹤连咳几声,唏嘘声不绝于耳的聚义厅立刻安静下来,谁知没等张鸣鹤再次开口,令人恐惧的飞机轰鸣声已经传来,聚义厅里立刻大乱,几十位匪首似乎没听到张鸣九等人的大声喊叫,争先恐后地冲出聚义厅,跑到平地上紧张张望,不少人已经拔出腰间的驳壳枪,手忙脚乱地上膛待发。
  恨铁不成钢的张鸣九很快冲到人群中间,望了一眼白云袅袅、阳光朗照的湛蓝天空,扯开嗓子大声喊起来:
  “他奶奶的慌什么慌?唵?!不就是几架花里胡哨的破飞机吗?竟然把你们吓成这样,孬种!听着,军师说了,那些飞机全他娘的是侦察机,只能往下看,不能往下面打枪打炮,要是飞得低了,架起几挺哈奇开斯机关炮就能把他干下来!所以不用慌,听到了没有?回去开会,不用慌……青山岭的红烧鼻子,你看什么看?说你呢……”
  “不对啊……来了,来了,我的娘啊!黑压压一片飞过来了,大家快跑啊!”
  惊呼声随即响成一片,整个聚义厅前方数百匪徒,如同没头苍蝇一样四处奔逃,可是已经来不及了,从北面飞来的二十四架飞机,以三三编队的方式压低机头呼啸而至,安装在机翼两侧的航空机枪喷出狂暴的火舌,密集的弹雨将聚义厅连同方圆千余平米的地面打得尘烟四起,血雾腾腾。
  数以百计的土匪来不及发出惨叫就被打得血肉飞溅,大威力子弹击碎了一具具身体,打断了一条条胳膊和大腿。
  三轮俯冲射击之后,二十四架战机在南面七公里的空域重新整队,然后分成六个编队,再次飞向大红山,率先飞抵目标上方的三架双座战机,在前方侦察机的指挥下,相继扔下了十八枚雅安兵工厂刚研制成功尚未定型的燃烧弹,其他各编队也分别飞抵自己的轰炸目标上空,将一颗颗燃烧弹投向半山和悬崖上的一个个火力点,就连大红山东面的铁索桥也不能幸免。
  “轰、轰——轰、轰、轰——”
  燃烧弹的连续爆震声,足足延续两分多钟,满目枯黄的大红山主峰周围方圆数里剧烈震动起来,呼啸的烈焰在满山浓烟中冲天而起,炽热的气流和强烈的冲击波摧毁了方圆五里之内的所有草木。
  燃烧的气流发出的呼啸声,如同恶鬼的嘶叫声一般,竟然传到了十里之外,刹那间山摇地动,群山回荡,卷起冲天大火的大红山如同人间炼狱。
  十余分钟后,迫击炮弹的爆炸声和轻重机枪的点射声开始响起,前行到大红山西麓聚集于阵地后方的百余名中外记者和各国外交官,望着山上冲到半空的烈焰,一个个连声惊呼,无比震惊。十余名中外记者用颤抖的手举起照相机,更多的外国记者则在胸前默默划十字,满脸凄仓地遥望方圆数里的大火。
  “从未见过的燃烧弹!威力巨大的燃烧弹!我的上帝,中国什么时候有了这种可怕的武器?”
  维克多的脸被火光照映得一片赤红,他望着漫天飞舞越飘越高的灰烬,倾听气流高速运动挤压出的声声尖啸,整个人陷入极度震惊之中。
  已经拉着维克多连退十几步的乔治回过神来,激动地扯住维克多的袖子,大声喊叫:“之前你能想到这种地狱般的打击吗?你能想到南京方面拥有这么多的战机吗?狗屎!我们都被欺骗了,一直以来我们都被欺骗了!这不是剿匪,而是炫耀,赤裸裸的炫耀!”
  维克多摇摇头,双眼仍然死死盯着前方燃烧的大山:“是炫耀,但也确实是剿匪,不管怎么说,我们都看到了终身难忘的一幕,也从中得到了启发,仅是集中轰炸这一点,就让我们对飞机在战争中的巨大作用有了深刻认识,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不虚此行!”
  乔治恼火地望向不远处缩在工事里伸长脖子张望的意大利人和法国人,轻轻松开维克多的袖子,非常吃力地点了点头:
  “维克多,谢谢你的提醒,我想我知道该怎么书写报告了,至少发回国内的报告不需要任何的构思。”
  维克多转头来来,脸上露出了笑容:“乔治,你应该感谢王谦将军,感谢仍在北京活动的萧益民将军,他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很好的一课。”
  “你是说,他们故意让我们看到这些东西?”乔治微微吃惊。
  维克多郑重地点点头:“是的,他们是故意的,冷静的想想,并非是刻意的炫耀,恐怕更多地是为了表达一种诚意——萧益民式的诚意!这方面你应该比我更有感触,毕竟英国外交官和南京行营打交道的次数,远比我们美国外交官多得多,不是吗?”
  乔治沉思片刻,最后发出一声低叹:
  “也许你是对的!看来,萧益民是要告诉我们,他不怕任何外来的干涉,他完全有能力用武力统一中国,这是我此刻心里所产生的最深感受,再联系到吴佩孚即将出任山东最高军事长官,张怀芝调往北京陆军总部任职这两件事,萧益民占领山东的脚步已经不可阻挡,哪怕日本人也挡不住他的决心和信心,由此延伸分析,正在召开的巴黎和会必定会出现重大变化,至少中国不需要继续承受太多的压力和歧视。”
  看到王谦和萧飞大步走来,乔治和维克多停止了交谈,打起精神迎上前去,向王谦和萧飞表示祝贺,态度比起中午时好了许多。
  王谦客气地回礼:“我们来是特意通报两个情况,第一,东面和北面的进攻部队已经登上大红山顶,开始进行最后的清扫;第二,根据我们设置在大红山南面的四个暗哨汇报,约有八百余名残存的匪徒正在通过湍急的溪流,向大红山南麓逃蹿,如果小笠辅治不死于轰炸的话,相信今天晚上大家就能见到他。”
  乔治和维克多相视一眼,由乔治回应王谦的话:
  “感谢将军的及时通报,我们之所以要求抓获那个叫小笠辅治的日本军人,并不是怀疑将军的情报和诚信,因为在上周的剿匪作战中,我们已经看到两名被俘虏的日本人和三具日本人的尸体,以及从被俘日本人身上搜出的家信和其他一些物品,不过,不管怎么说,我们还是对将军的通报和热情款待表示感谢!”
  “没关系,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为了澄清鲁南大劫案背后的事实,我们付出再多也心甘情愿。”
  王谦礼貌地与乔治和维克多握手:“战斗到这个阶段基本上没什么看的了,若是诸位还想在此停留的话,请原谅我先回去,我需要把战况及时地发回南京,若是各国记者需要传递新闻,我想我们可以腾出两部电台来,毕竟战斗已经结束,我们的军队也会在明天上午撤回南京,通讯限制可以解除了。”
  “谢谢你,将军,谢谢!”维克多再次伸出手。
  望着王谦挺拔的背影越来越远,乔治突然询问维克多:“根据日本人的通报,这个王谦极有可能在留学德国四年期间,加入德国陆军,参加了一系列对我们协约国军队的战役,属于战犯之一,对此你怎么看?”
  维克多苦笑道:“除非德国人的战争既要全部解密,否则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中国派往德国留学深造的数十名军人参加了世界大战……不过,我本人认为,日本人的这一推测还是比较可信的,而且我从萧益民统领的军队身上,看到了德国军队的影子,或者可以说,我们眼前这支军队,已经打下了德军的烙印,如果让他们换上德军的军装,你会发现他们的一举一动,几乎和德国军队没有两样,甚至比德国军队更为严谨。”
  乔治转过头,望向前方深挖的防御工事,以及匍匐在工事前沿、严阵以待的一个营官兵,感叹道:“是啊!这是一支可怕的军队,中国已经在慢慢发生改变,变得我都感觉有点儿陌生了。”
第291章
各取所需
  次日凌晨,燃烧的大红山逐渐熄灭,漫天的烟雾仍然弥漫,顶着酷热和山火展开搜索的两个团官兵也撤下了大半。
  小笠辅治的尸体于天亮时分,摆到了所有中外记者和外交官面前。
  两位被子弹打碎膝盖的匪首——张鸣鹤和鲁延寿,也被押解到众人面前,从聚义厅后山石洞中搜到的德国产老式电台、十四张电文和三百多支日制步枪和训练手册,整齐地摆放在平台上的石磨前方,众多中外记者用照相机忠实地记录下这一珍贵的历史画面。
  令所有参战将士惊喜的不是两周剿匪作战中缴获的大批钱财和古董字画,而是总司令萧益民乘坐火车突然到来。
  慰问完独立第二师的作战官兵,萧益民立即进入临时指挥部,与乔治等六名联合调查组负责人展开会谈。
  经过反复考虑和艰难的说服,联合调查组放弃了将俘虏的二十余名匪首送到上海公共租界审判的要求,同意萧益民将审判庭设在南京最高法院的建议。
  别小看这个小小的让步,这可是自满清后期以来,中国在重大涉外案件中从未获得过的主动权,说明南京行营的司法独立获得了列强的认可,更加重要的是,萧益民由此而改变了列强近百年来的强横立场,为国家争取到了本应属于自己的权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4/1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