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气凛然(精校)第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185

  萧益民颇为苦恼地挠挠头:“袁大帅具体什么时候倒下我没底,不过,就他那样最多也就是苦苦支撑个十年八年,别看国民党刚成立,这帮人只要继续不依不饶地拼下去,将来肯定能成事,所以我们得抓紧时间了。”
  包季卿眉头紧皱,再次抽出支香烟续上火,一面吸一面沉思起来。
第120章
你玩虚的我玩阴的
  进入九月,全国上下一片喧闹,袁世凯似乎也体会到了政党的重要性,开始命令手下组党。
  对于袁世凯这一手,新组建的国民党大加讽刺,能阻止就去阻止,能拆台就拼命拆台,于是北京城里相继演出一幕幕闹剧,中央各部部长、副部长轮番辞职,又轮番就职,令中外各界眼花缭乱,想送礼祝贺都不知道该送给谁。
  由国民党议员提出的组建全国铁路协会的提案获得通过,原先表示什么职务都不会担任的孙文先生本着为国为民的博大胸襟,欣然出任铁路协会会长,开始在袁世凯眼皮底下频频召开记者会,发表一次次激动人心的演讲,每次演讲时都呼吁迁都南京,要求政府引进外资、开矿建厂,接着为国民描绘一幅美好蓝图——十年内,建筑铁路十万公里,将祖国的大好山河连成一片,为改变国家贫穷落后面貌,为发展民生、造福子孙后代而不懈努力,鞠躬尽瘁!
  全国各界民众为此雄伟目标,欢欣鼓舞,袁世凯可不是吃素的,心想孙文你在我眼皮底下耀武扬威、蛊惑人心我忍了,可你又不是政府官员,凭什么要求引进外资修路开矿?凭什么三天两头跑到日本人使领馆去,拿政府管辖的矿山土地作抵押借钱?
  于是袁世凯的宣传机器开始轰隆隆发动,今天呼吁国民加强道德修养教育,明天宣布与英美德法各国展开友好协商,两个阵营再次开始轰轰烈烈的口水战。
  坐落于祖国西南方的滇川两省,似乎都没有参与外面世界口水战的欲望。
  云南省议会在川滇之战过后,悄悄通过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自八月起开始,云南各级政府向川商加倍征收税赋,此举再次引发四川各界的一片反对,两省文人又开始在报纸上对骂,打起了两省之间轰轰烈烈的口水战。
  四川各地蒙受巨大损失的商人全都跑到成都哭诉,省议会在无法忍受的情况下,很快通过一项特别税政决议,要求镇守川南的王键第四师,全力协助新组建的川南各县政府,在通往云南和贵州的所有交通要道、水陆码头设置检查站,对所有云南北上的商品物资征收重税,征收到的税赋一半划归第四师所有,以补贴第四师官兵的戍边伙食。
  王键开始时还犹犹豫豫不敢动,他在世代经商的家庭长大,深知此举会带来什么样的恶劣影响,于是立刻电报请示萧司令。
  萧司令的回电只有一句话:明年的军饷你自己解决了!
  王键和身边将校接到电报后大喜若狂,这不是允许我们堂而皇之的征税吗?虽然第四师已经划入省政府管辖之内,省府为了解决军队干政强行征税的痼疾,已经给川军四个师分别下拨一百万元的粮饷,保证各师一年之内的所有支出,这笔巨款让一至三师非常满意,也就痛痛快快地把征税权交给省政府。
  但对于已经扩编为四个步兵团又五个直属营的第四师来说,这笔钱是远远不够的,总计一万一千五百官兵的第四师,需要萧司令在武器弹药上给予大力支持,之前他们缴获的价值两百多万大洋的金银财宝和大量古董字画,早已被爱财如命的参谋长包季卿运回成都总部,要不是还占领滇军的物资中转站宜宾县城南大营,获得大批粮食物资和驮马,第四师官兵恐怕吃饭都不敢放开肚皮。
  三天不到,四川南部边境四个县通往云南的各要道和水陆码头,全部出现身穿橄榄绿军装的第四师官兵,一道道关卡迅速设立,一座座征用或者自建的木头营房拔地而起,从云南北上的所有商队,均被征收重税,运往云南的所有金属制品、钢铁铜锌等原材料、精盐粗盐、粮食农具和棉纱布匹等“重要战略物资”,一律扣押,调查清楚确实属于四川商人的,缴纳一成罚金即可通行,属于云南客商的则征收三成税赋,多说几句就全部没收充公。
  两省之间的贸易战自此打响,两个月不到,各自把征收的税率从三成提高到五成,贸易往来遭受重创,对商品物资互补性依赖更大的云南,因此而苦不堪言。
  萧益民对两省之间的口水战没有半点儿兴趣,更没时间、也没义务去参加文官们的各种会议,反正除重庆地区之外的四川全省税收权,均已掌握在省政府手里,各级政府已成立较为完善的税政警察队伍,有力地保证了全省税收的执行、汇总和统一调配,而且实行更为合理的农税和工商税,取消了满清政府遗留下来的厘金和捐税,四川大部分民众深感满意,萧益民的任务至此算是完成了。
  虽然不参加口水仗,萧益民也没闲着,他和参谋长包季卿、边防一师师长王陵基等将校一起,于九月八日晚秘密接见前来求援的黔军将领鲁平舟一行。
  鲁平舟原是贵州新军步兵团长,绰号鲁莽子,贵州讲武堂一期生,作风悍勇,带兵有方,此前追随被蔡锷任命为黔军司令的戴戡北上“支援四川革命”,进入川南不久,滇军打着支援武昌起义的幌子,到达贵阳之后立刻大开杀戒,武力占据。
  鲁平舟看到形势不对,悄悄率领所部返回贵州打击滇军,谁知刚走到遵义,就被投靠滇军的黔军团长刘显潜率部伏击,鲁平舟率领残部突出重围,逃到重庆,正缺兵少将的蜀军司令熊克武慷慨收留了他,编入麾下,继续让他担任团长。
  川滇一战,强大的滇军被萧益民率领的川军打得落花流水,滇军将领谢汝翼、李鸿翔、黄毓成和戴戡等十余名将领不是落荒而逃就是被俘,直到谈判结束之后,滇军谈判代表以被俘将校家人的名义,悄悄支付数十万大洋的赎金,才把戴戡等十七名被俘将校赎回去,至今仍有三千七百余名滇军官兵因云南政府不愿支付战争赔款,也无法支付巨额赎金,被四川边军扣押下来当成修路的苦力使用。
  川滇交战期间,盘踞重庆的熊克武自始至终,按兵不动,原计划趁川滇两军分出输赢之际再迅速出击,打击战败一方,也好分上一杯羹,无奈萧益民指挥的这场大战仅用三天时间就结束,熊克武和重庆蜀军所有将校无不目瞪口呆,自此再也不敢提起喊了半年多“打回成都去”的口号。
  萧益民的军队同样令寄人篱下的鲁平舟无比震撼,想想自己的悲惨处境,再把勇往直前的萧益民拿来和处处想要投机取巧的熊克武相比,二十八岁的鲁平舟睡不着了,他对滇军怀有巨大仇恨,做梦都想打回老家去报仇雪耻,却苦于自身实力弱小而无能为力,如今看到萧益民的智勇果敢,听说了萧益民的仁厚慷慨,终于做出决定,找到蜀军重庆政府军政次长刘秉先,悄悄和萧益民联系上并传递自己的愿望,没想到仅三天时间,就等来了萧益民的回应,鲁平舟立刻以招募旧部为由向熊克武请假,迅速赶到成都求见萧益民。
  忐忑不安的鲁莽子和他的两个助手看到脸带笑容的萧益民时,又是惶恐,又是激动,不知敬礼好还是抱拳问候好。
  萧益民毫不在意琐碎的礼节,热情地请鲁平舟三人进入司令部就坐看茶,客气地询问路途如何,是否用过晚饭?然后才用心倾听鲁莽子三人的表白与要求,询问他们如今的实力和将来的打算。
  三个小时过去,鲁平舟三人满怀感激与兴奋,离开成都赶回重庆。
  五天后,鲁平舟的副官鲁平山悄悄带领二十名有文化底子的贵州籍官兵回到成都,交给边军司令部培养,再与萧益民的参谋长包季卿密商一下午,怀揣厚厚的计划书和一份密令返回重庆。
  九月二十五日傍晚,鲁平舟率领的八百子弟兵顺利通过川军第一师防区,来到叙府东郊的川军第四师军营,休整一天之后,换上第四师的军服,分成三部分跟随第四师直属机枪营、侦察营和炮兵营进行训练。
  鲁平舟派遣的一个十五人小分队,悄悄越过边境进入贵州,按照计划展开联络和潜伏行动。一个月后,完成特训的鲁平山部将返回故土,开始报仇雪恨、重建家园的殊死斗争。
  整个九月下旬,萧益民和他的将校们一直在忙碌着。
  之前用德华银行贷款购买的三万五千支德国毛瑟步枪、一百挺MG08水冷式重机枪、五十支蔡司公司生产ZF09型四倍率民用猎枪瞄准镜、一百五十副六倍军用望远镜和炮队望远镜、五百个指北针、生产枪支的各种钢材、十二台套机械加工设备和其他物资陆续运到。
  跟随第一批德国武器来到成都的,还有八名军衔均在少校以上的德军退役军官、军校教官和他们的家属,以及德国军方免费赠送的一批德国军校教材。
  这八名德国军事教官将与萧益民和边军将校一起,共同确立四川陆军军官学校的专业设置,选定各专业军事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和招生计划,并长期担任军校各科教官。
  其中,三年前从德军总参谋部退役的五十八岁的卡尔·冯·克莱斯特上校,深受萧益民的尊敬和器重,这位曾效力于普鲁士军团并取得赫赫战功、担任过柏林军事学院战术主任讲师,最终在德军总参谋部作战部退休的资深上校,来到成都后的第三天,就以他严谨的作风和渊博的学识折服萧益民,当即被萧益民任命为军校总教官。
  十月一日,《华西时报》、《四川日报》分别在头版重要位置刊登专题文章,详细介绍由四川边防陆军兴办的、面向全省招生的四川陆军军官学校的各种情况,同时在头版醒目位置,刊登四川陆军军官学校的招生简章。
  简章介绍:
  四川陆军军官学校首期六个专业共招收五百名学员,即日起接受报名,考试时间为十月十八、十九两天。其中,二百五十名学员面向社会招生,择优录取,另二百五十名学员将由川军各部从现役军人中选拔推荐,根据四川军队实际需要,并参照德国军事教育体制,分别设置一年制和三年制两种学制,优秀毕业生将保送德国军事院校深造。
  报纸一经发行,立刻轰动四方,位于新西门外的新大营的巨额投入和豪华营区,本就是数月来四川民众津津乐道的话题,如今八名德国资深军事教官与国内各省二十余名知名将校纷至沓来,联合执教于高标准的四川陆军军官学校,可想而知吸引力有多大。
  更令军中将士和无数青年学子向往的是,萧益民萧司令亲自担任四川陆军军官军校校长!
第121章
大浪淘沙(上)
  秋风渐起,夕阳的余晖将古老的山城染黄,重庆这座闻名天下的火炉温度骤降,茵茵弥漫的湿气也没盛夏那么浓重了。
  蜀军政府的大院里仍旧与往常一样热闹喧闹,进进出出的军政府各级官员和各部军官,大都是麻辣火锅般的性子和大嗓门,笑声、骂声、打诨插科声与各种声音交集一起,构成了重庆蜀军政府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办公大院西侧的独立小院里,军政次长兼训练处长刘秉先送走了来他办公室聊天的议长吴玉章,吩咐副官什么人也不见,回到办公室关上门,反复阅读昨日发行的《华西时报》第一、二版,再从抽屉里取出三弟萧益民写来的两封信重读一遍,最后抽出支香烟缓缓点燃。
  刘秉先实在难以想象,竟然有一万七千多名知识青年从四川各地汇聚成都,争相角逐新成立的四川陆军军官学校首届招收的二百五十个学员资格,更没料到三弟萧益民从北京请回了前两年饱受排挤、一怒之下离开四川的新军元老徐孝刚和周道刚,分别委以军校教育长和训导主任的要职。
  对于三弟萧益民的宽广胸怀、深沉心机和惊人的办事效率,刘秉先除了佩服就是感慨,原本他只要对再三恳请他回成都的萧益民点个头,这个刚成立就名动全国的四川陆军军官军校的教育长一职,就是他刘秉先的了,可现在……
  刘秉先每个月至少收到三弟萧益民的三封信,萧益民对他的手足情感不但没变,反而日渐深切,每封来信都不下三页纸,内容驳杂,无所不谈,品评天下大事、分析巴蜀现状、告知康藏平叛、陈述建军思想等等,都在萧益民的来信中频频出现,而且丝毫不隐瞒他与时俱进的崭新思想和忧国忧民的满腔抱负。
  萧益民的每一封来信,都让刘秉先反复品读,进而夜不成寐,刘秉先每次都意识到,自己与三弟萧益民之间的差距,越拉越远了。
  刘秉先之所以在毕业归国之后返回重庆,除了敬仰和追随中山先生倡导的革命之外,还有个重要的、但说不出口的原因:
  六年前,他在方方面面均被同窗兼兄弟萧益民压下一头,东渡日本深造四年回来,再被三弟萧益民的光环罩着怎么行?无论从哪个方面思考,性格坚毅、自尊心强的刘秉先都要闯出个新天地,实现心中救国救民的远大抱负的同时,也向兄弟证明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近一年来,刘秉先虽然与三弟萧益民频繁通信,但没有再接受萧益民的任何帮助,除了回国创业之初萧益民赠送的那批武器装备之外,刘秉先多次婉拒了萧益民在武器弹药和资金方面的慷慨援助,凭他坚忍不拔的努力和庞大家族的支持,组建并训练出一个战斗力和军纪都达到现代军队要求的步兵团,成为重庆地区各武装和同盟会总部为之侧目、又赞不绝口的精锐革命力量。
  谁知司令熊克武和议长吴玉章等人仅仅召开一个小小的军事调整会议,就名正言顺、堂而皇之地把刘秉先苦心经营的精锐步兵团分走一半,同是刘秉先和萧益民好友的杨庶堪在会上竟然保持沉默,事后还劝刘秉先一切以革命大局为重。
  以革命的名义分走刘秉先的半个团他认了,可近一年来同盟会领导下的蜀军政府并没有任何的进步,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所谓革命军队,军纪败坏,各级军官贪墨成风,除了高举革命旗帜高喊革命口号之外,本质上与满清倒台前后的新军没有两样。
  看似革命热情高涨、表面上越来越强大的政府中,到处充斥着投机政客,各级官员打着一切为了革命的旗号,明里暗里争权夺利,相互诋毁,相互拆台,致使整个政府矛盾重重,一个个正直无私的官员因此而远走他乡。
  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短短半年之内,蜀军政府就增设了十七个厅局和委员会,用以安置从四川各地和同盟会总部派来的革命元勋,导致政府办公费用支出在半年间猛增十五倍之多。
  只会造反不会生产的军政官员,只能将这笔费用摊到老百姓头上,导致花样繁多的税赋逐渐出炉,老百姓的负担更为沉重,已经引发重庆以及周边各县民众的强烈不满,南部几个县出现了零星的暴力抗税事件。
  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各部高官仍旧生活奢华,挥金如土,连各自乘坐的马车和轿子都要相互攀比,一个个大慷革命之慨,可众官员在公众场合和频繁举行的大型集会上又是另一番形象:争相发言,激情四射,满口都是令人鼓舞的革命道理,频频描绘未来全国发展的美好蓝图和亿万民众的幸福生活,暗中却在为自己的小集团或者家族牟利,哪里有半点儿革命党人大公无私天下为公的风范?
  刘秉先终于失望了,数月来的每一天,他都处在彷徨痛苦之中,为此他多次致信中山先生和黄兴总司令,中山先生和黄总司令也在百忙之中给他回信,对他的革命热情和巨大贡献大为褒奖,信中寄予诸多鼓励和殷殷期盼,同时也责成重庆同盟会和蜀军政府严加整改。
  可最后的结果是,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蜀军政府军政次长兼训练处长、日本士官学校第八期优秀毕业生刘秉先,因此得罪了诸多既得利益者,逐渐被边缘化,掌管全军训练教育的训练处编制,也以种种冠冕堂皇的理由大量裁减,弄到现在只剩下处长刘秉先和他的几个参谋和副官,处于名存实亡的尴尬境地。
  烟雾缭绕中的刘秉先,一动不动,越来越短的烟头灼痛了手指,他才回过神来,缓缓扔掉烟头,无力地仰起脑袋,发出一声悠长而又沉重的叹息。
  一阵痛苦的沉默过后,他目光慢慢移到桌面的信封上,脑海里浮现三弟萧益民来信中的一段颇有诗意的文字:这个黑暗与光明胶着的痛苦时代,更是个大浪淘沙、波澜壮阔的英雄时代……
第122章
大浪淘沙(下)
  与痛苦彷徨的刘秉先相比,此刻的萧益民无疑是幸福的。
  夜幕降临,忙碌一天的萧益民回到家中,衣帽不解就兴冲冲地上楼,抱起走到楼梯口迎接的爱妻轻轻放到宽大柔软的沙发上,撩起爱妻的衣服,把耳朵贴在爱妻初具规模的肚皮上,用心倾听久久不愿离开。
  易真颖无比幸福地轻抚爱人的头发,看到爱人这段时间天天都是这般孩子气的举动,忍不住笑道:“刚五个月,能听出什么呢?快把腰带和枪套什么的解下来,一天到晚挂着,你也不嫌难受。”
  萧益民嘿嘿一笑,抬起头坐到一边,伸开疲惫的四肢,仰天长叹:
  “总算安心了,原来一直害怕老天爷残酷地没收老子的作案工具,没想到贼老天也有开眼的时候,哈哈!”
  易真颖羞得打了萧益民一下:“也不害躁,以后不许你再说这种话了,要是给小月小雪她们听见,多丢脸啊!”
  “你不说谁知道是什么意思?这是你我夫妻二人之间的共同语言,隐秘程度堪比密电码,这世上谁能破译?”
  萧益民可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夫妻夜话中的造人运动等等层出不穷的奇言怪语,每每让易真颖羞得全身通红笑得岔气,大量的引人遐想的暧昧语言和笑话,已成萧益民为夫妻生活增添滋润的调剂,至于与他息息相关的最核心的来历部分,他可是打死也不说的,估计到死他都不会提起。
  易真颖忍不住又打他一下,责令他解下腰带脱去制服,看到萧益民老老实实照做才甘心:“今天什么事情高兴成这样?”
  萧益民换上拖鞋,回到爱妻身边,捧起爱妻白皙润滑的手猛亲一下,随即摇摇头:
  “怎么会是高兴?愁都愁死了,一大批军校落选考生通过各种关系,拉来省里的各部官员和总商会那群朋友为他们求情,老老少少上百人挤到我的司令部里,好说歹说就是不肯走,非要再增加一百个名额不可。”
  “唉!大家都是老朋友,能不给面子吗?最后我只好把徐教育长、周主任和总教官卡尔请来商量,争论半天,我们三个好说歹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让老顽固卡尔点头,勉强同意再扩招一百名预科生,但要按照他的标准特训一年,合格之后并入下一期正式学员当中,这才把司令部里的上百老少打发走,事后害得我被卡尔教训一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1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