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气凛然(精校)第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185

  萧益民耐心解释道:“之所以任命你为军校骑兵科主任,目的是迷惑袁大总统和京城那群官员,让他们以为只是给你个安慰性的闲置,不会让你带兵打仗,只要任命一下,就由不得袁大总统了,明白吗?”
  祁洛不满地白了钟颖一眼:“你快做好准备吧,我和巴尔斯大人都老了,如今住在川康一线的老部下老兄弟,还有数千满蒙族人就靠你带领了,我们这群老家伙那个不是一身的伤病?你也得让我们也过几天安逸日子吧?”
  钟颖恍然大悟,咧开嘴嘿嘿直笑,与会弟兄终于明白了司令和参谋长的苦衷,相继猜到钟颖很快就要出征川康独当一面了,不由得对司令和参谋长的良苦用心深感佩服,只要钟颖接任川康边军统帅,全军弟兄就能彻底放心了。
  彻底想通了的钟颖霍然站起:“司令、参谋长,就让我明天陪着祁洛大叔一起走吧!我想早点见到我的兵。”
  “这个……”
  萧益民为难地望向包季卿,看到包季卿点点头,便转向钟颖问道:“大哥,你看还需要什么吗?”
  钟颖指向坐在对面的骑兵团长唐五麟:“五麟麾下由我的一群老部下,让我挑一个连就行。”
  唐五麟立刻站起:“司令,请允许属下重归钟将军麾下,属下愿意追随钟将军,彻底平息康藏叛乱,为司令、也为我们的族人打下一块休养生息的地盘!”
  萧益民惊讶不已:“五麟,你刚结婚,还是等等吧,如今的骑兵团也离不开你。”
  唐五麟挺起胸膛:“司令放心,骑兵团弟兄留下一半就足够了,巴尔斯大叔的儿子巴特能力远在属下之上,而且巴特刚从军校进修毕业,有他在,骑兵团照样是一往无前的强军!”
  萧益民沉思片刻,抬起头微微一笑:“只要钟将军愿意,我不反对。”
  钟颖哈哈大笑:“成了!我的骑兵团成了!五麟,好样的!”
第144章
对峙
  大年十五,元宵节,陕南重镇汉中灯笼高挂万民欢庆,到处是一片节日景象。
  南关大营位于汉中古城南门之外,是汉中最大、最具传统的军营,冯玉祥部第十六混成旅六千官兵已在此处驻扎十个月。
  军营内外灯火辉煌,尚未化冻的雪地上点燃了一堆堆熊熊篝火,六千官兵正在兴高采烈地享用丰盛晚餐,一向艰苦朴素、严以律己的少将旅长冯玉祥今天慷慨地下令宰杀三十头猪,每个官兵都分到半斤烧酒,吩咐官兵们放开肚皮吃,明日一早就要全军南下四川。
  两匹普普通通的骡马拉着辆遮盖严实的马车徐徐来到营门外,马车尚未停稳,车厢厚重的布帘已经挑起,一名年约四十、身穿翻毛皮袄的富绅跳下马车,接过伙计递来的两条烟,赔笑着走向值班的哨兵。
  两名代替哨兵值班的军官看到富绅的笑脸和手中晃悠悠的香烟,立即背上步枪,和气地走到商人面前拱手致礼,其中一位很有礼貌地向商人地询问:“感谢商会给我们送来的诸多年礼,只是这么晚了,陈先生来此何事?”
  陈先生把香烟塞进军官手里,从皮袄里掏出封信双手递上:
  “就在天色擦黑的时候,南面广元绿林道上的一位大当家突然来到鄙人家里,要求鄙人将此信呈交冯玉祥将军,鄙人的商队长年累月行走在川陕道上,哪敢拒绝那位大当家的委托?于是只好硬着头皮把信送来了,还请军爷多多包涵啊!”
  “那人还在不在?”军官连忙问道。
  陈先生摇摇头:“早走了,他也没为难鄙人,扔下这封信他就打马出城了。”
  值班军官连忙与同僚商议,转向陈先生快速说道:
  “这封信我会立即呈交我们将军,陈先生请先回去吧,道上的人不会伤害先生的,怎么说先生也是汉中商会的副会长,他们还指望你们的商队吃饭的,先生别担心,回去吧,谢谢您了!”
  “不客气、不客气,那么……鄙人告辞了!”
  陈先生向两位军官连连作揖,手忙脚乱地爬上马车钻进车厢,赶车的伙计拉转马头,很快把车子赶往城门方向。
  车厢里,一位看不清面貌的年轻人诚恳地向陈先生致谢:“谢了,陈叔,大过年的害得您老没能吃上顿饭,小侄这心里过意不去啊!”
  陈先生低声笑道:“贤侄千万别客气,老叔恨不得早点儿赶走这帮横征暴敛的客军,自从他们进驻以来,汉中城和周围百里的父老乡亲就没有一天好日子过,在他们的威逼之下,我们商会每个月都得补助他们两万元军饷,实在恨透他们了。”
  “陈叔再忍忍,我爹说了,最多不过一年,驻扎川陕交界地区的客军都要撤走,哪怕不走也要把他们打走,到时候汉中的父老乡亲就不会受到欺压了。”年轻人低声安慰道。
  南关大营的指挥部里,身材壮硕的冯玉祥在众将校的紧张注视下看完信,随手递给特来赴宴的结拜大哥、第十五混成旅旅长贾德耀:“没想到我们刚要动身,萧益民就把信送来了,言语间倒是显得很诚恳啊!”
  贾德耀迅速阅读,看完徐徐将信笺折叠起来,不紧不慢地放入信封之中:“贤弟,这恐怕是先礼后兵,看来此次南下艰险了。”
  “是啊!”
  冯玉祥长出口气:“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出了汉中地界,再往南全是险峻崎岖的山道,要是萧益民串通沿途的地方民团和各山头的道上朋友,冷不防打几下冷枪,扔出几颗雅安造的大威力手雷,我们躲都没地方躲去,哪怕不打枪,他鼓动沿途各地民众来个坚壁清野,就能把几千弟兄饿个半死。”
  贾德耀点点头,为拜把兄弟冯玉祥出谋献策:
  “贤弟先别南下,随便找个理由搪塞大帅和陈宦就行,目前看来,陈宦虽然轻松击溃周俊的川军第一军,占领了重庆,但他仍然不敢西进一步。从几天来的情报通告和报纸上的新闻分析,川军大将王陵基一天不答应就任重庆镇守使,陈宦和他带去的八千湘军就不敢轻举妄动,何况早已投靠萧益民的川军第三师孙兆鸾部七千余官兵已经缓缓东进,堵住了安岳至遂宁一线,长期驻扎川南的川军王键部一个旅移防綦江,明显是对蠢蠢欲动的陈宦发出警告。”
  “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陈宦没有掌握四川局势,我们就没必要匆匆南下,不能为别人作嫁衣裳,拉起一支队伍不容易啊!”
  冯玉祥重重点头:“四川的事情还是得靠陈宦去解决,我们只不过是在一旁帮帮忙而已,哪怕陈宦拿下四川,我们也不会讨到半点好处。大哥说得对,小弟就坐在汉中慢慢等,慢慢看,真要是催急了,就带一个团徐徐南下,只要陈宦一天没有占领成都,小弟就等他一天。”
  贾德耀放心地端起酒杯:“贤弟,你如何看待川军边防司令萧益民?”
  冯玉祥摇摇头:“除了军中传言和报纸上那些,其他的都不怎么清楚,按照军中的普遍分析,此人是个杀伐果断的狠角色,就连国民党总理孙中山、滇军统帅蔡锷这样的牛人都被他弄得灰头土脸,可见此人心机深沉实力不凡。”
  “小弟估计,除了归附萧益民的川军第三师、本就属于边军系统的川军第四师之外,萧益民麾下的边军官兵不低于五万人,而且装备精良能征善战,否则,陈宦为何不敢对他说句狠话?”
  “这两天的四川报纸大哥也看了,四川督军胡景伊根本说不上话,四川上下对陈宦率部入川全是反对态度,萧益民在这样的时候竟然一言不发,可见此人极为阴险,不得不小心应对啊!”
  贾德耀非常认可:“说得太对了!就拿‘钟颖案’来说吧,由于萧益民的上下活动,大帅不但放过了桀骜不驯胆大包天的钟颖,昨天竟然还任命钟颖为四川边军副司令,里面除了有安抚萧益民和川军的意思之外,恐怕还有萧益民上下活动的结果,由此可见,此人不但会练兵、能打仗,还会玩平衡、玩阴谋,不可小觑啊!”
  冯玉祥点点头,忽然问起一件重要的事情:“对了,大哥,这两天能不能召集商会那帮人开个会?”
  “贤弟想了解什么?”贾德耀有点意外。
  冯玉祥严肃地解释:“小弟想了解川北的各路豪强,其中拥有一个正规步兵团的广元民团最为重要,还有就是以县长身份兼任民团团长的张源。这半年多来,我们都看到了,四川制造的各种武器弹药、民用炸药、硫酸、烧碱、香皂肥皂洗衣服等等货物,源源不断卖到陕西、卖到西北各地,陕甘宁的中药、皮革、马匹和牛羊源源不断运往四川,走的大都是张源控制的商道。”
  “两个月前,绵阳的民团忽然改编为四川边防军独立团之后,大量的甘陕和豫西流民投入到川陕商道的扩建之中,有传言说,川军征召了上千名甘陕和河南籍的青壮流民从军,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绵阳到剑阁一线,恐怕已经掌握在萧益民的边军手中了。”
  贾德耀立即答应:“好!明天愚兄就召集商会头目,我们一起问问就知道了。”
  至此,原定从汉中南下压迫成都的冯玉祥第十六混成旅改变原定计划,以粮饷奇缺急需补充为由,继续蹲守在汉中南关大营,任凭四川军务会办陈宦怎么催促,冯玉祥都有理由搪塞过去,而且一拖就是一个半月。
  无可奈何的陈宦只能向袁世凯诉苦,正被“二十一条”搅得焦头烂额的袁世凯没有任何办法,除了给四川边军总司令萧益民下达几份措辞严厉的训令,根本无法改变四川境内川军与客军的对峙之势。
  眼看陈宦的诉苦电报雪片般飞来,四川各界反对客军入川的声音越来越大,袁世凯恼怒之下,密令云南督军唐继尧立刻率部攻打川南,电令驻扎武昌的长江中上游江防司令曹锟率部入川支援陈宦,然后向全国新闻界公布两个令人震惊的军事调令:
  即日起,原四川边防陆军总司令萧益民中将,调任中央军部副总参谋长,兼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会办!
  另:任命四川省军务督办胡景伊兼任四川边防陆军总司令,全权统制四川边防陆军各部。
  军令一出,举国瞩目,四川各界立刻发出强烈的反对声音,所有报纸在请求中央军政部和袁大总统收回成命的同时,抓住中央财政部不经过四川省议会同意而设立的万县税务征稽局不放,四川工商联合会、重庆商会、四川江运工会等民间组织纷纷发表声明,严厉反对中央政府对四川民政的粗暴干涉,拒绝向任何未经四川省议会、省政府同意设立的税务稽征部门交税,号召万县和川东各地民众团结起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推翻巧取豪夺的中央税政部门。
  袁世凯的两个命令,竟然演变成川东地区风起云涌的抗税运动,成都、重庆和万县先后出现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运动,这让龟缩重庆寸步难行的陈宦始料不及,日子更加难过。
  更令陈宦倍感无力的是,带进重庆的两个旅湘军官兵军纪松弛,飞扬跋扈,强买强卖调戏妇女,不时引发军民之间的武力冲突,忍无可忍的重庆袍哥们终于发火了,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展开暗杀活动,弄得整个重庆鸡飞狗走,每天枪声不绝刀光闪耀,愤怒的湘军也展开无情地报复袭击,陈宦终于引发了整个四川的猛烈声讨。
  五月四日,正在密切关注中日“二十一条”谈判进展的袁世凯,忽然接到四川边防陆军总司令萧益民的请求电报。
  袁世凯看完电报勃然大怒,摔碎精美的茶杯一脚踢飞了椅子,身边文武吓得面无人色,纷纷上前跪请大帅息怒。
  被封为少卿爵位却得不到重用的杨度匍匐上前,悄悄捡起地上的电文,立刻被上面的内容弄得惊愕莫名却又啼笑皆非,他怎么也没想到,萧益民竟然如此大胆地以进谏的形式,肆无忌惮地戏弄高高在上的全国统帅袁世凯。
  电文上写道:
  恳请大帅收回成命,若是大帅真要属下赴京任职,也要等待属下妻子把孩子生下来再说。另外,恳请大帅不要签署祸国殃民的二十一条,大帅是中国新军和中国革命的开创者,功劳远在华盛顿之上,如果签署了二十一条,大帅的一世英名必将毁于一旦。最后,恳请大帅不要改制当皇帝,乱世中的皇帝不好当,没有几个有好下场,四川边军总司令萧益民敬上!
第145章
开战(一)
  璧山县城位于重庆以西二十六公里,提起璧山,很多人都会骄傲地说这是重庆的西大门,是座最漂亮、最安逸的千年古城,清澈秀丽的璧南河由北向南穿城而过,还有闻名巴蜀的璧山糯米和遍地娇娘。
  但是,璧山最出名也不为世人所知的是,千年来层出不穷的技艺高超的雕刻工匠,自汉代起,璧山的石雕佛像、石雕麒麟和石雕棺材都是千金难得的贡品,千百年来的传承养成了璧山人豪爽务实、精益求精的性格,养成了璧山汉子一旦认准方向就永不回头的血性。
  所以,川军第一军被打散之后,二十七岁的第一师主力团团长刘湘第一个率领残部霸占了璧山,并在两个月内成功征召一千新兵,残破的主力团迅速恢复生机。
  有了人还得有枪,胸怀大志、一心要建立一番伟业的刘湘不敢去见他的老师萧益民,加上率重兵进驻重庆的川军老长官陈宦不时派人前来拉拢,犹豫不决的刘湘更加难以选择了,是投奔势力最大的老教官萧益民,还是归附中央任命的川军会办陈宦,成了刘湘最头疼的问题。
  随着袁大总统的心腹大将曹锟率领两个旅开进了川东,随着滇军督军唐继尧的一个主力师再次逼近川南,四川重庆与成都之间脆弱的军事对峙和平衡形式已被打破。
  强硬的边防陆军总司令萧益民在四川民众的呼吁和鼎力支持下,从边防陆军中抽调一个装备精良的加强团、一个炮兵营交给早就投靠他的川军第三师中将师长孙兆鸾指挥。
  拥兵八千、苦练一年多的孙兆鸾得到大批先进装备和一个加强团之后,全师官兵人数增至一万一千人,实力大增士气如虹,仅用三天时间就把防线东移上百公里,一举占领重庆西北部最具战略意义的合川至铜梁一线,对盘踞重庆的陈宦部形成巨大压迫,逼得陈宦立即收缩防线,撤回重庆郊外西、北两个方向的湘军,摆出一副龟缩死守的防御态势。
  正在璧山休养生息的刘湘慌了,就在形势迫使他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与他同样命运的老同学、逃出宜昌后率领残部占据重庆北郊重镇北碚的杨森突然到来。
  杨森还是那副大大咧咧的爽朗性子,进入刘湘的团部文庙大成殿后,不是与刘湘急商对策,而是轻轻松松地游览这座气势恢宏闻名遐迩的古庙,一会儿摸摸屹立百年的石栏雕像,一会儿昂首观望,称赞雕梁上孔子周游列国的图案精美绝伦,仿佛他真的是来旅游一样。
  尽管刘湘心急如焚,但脸上也是一副轻松愉快之色,欣然陪同杨森逛一圈大殿,相互坐下奉上香茗,刘湘仍然乐哈哈地询问杨森对这座古庙怎么看?
  三十一岁的杨森彻底被心机深沉的老同学击败,放下茶杯,长叹一声:“甫澄,刚才小弟从城北入城,一路上被游行抗议的民众挤得寸步难行,看来这个卖国的‘二十一条’的签署,彻底要了袁大帅的老命啊!”
  刘湘知道老同学服气了,收起轻松的笑容,关切地询问:“子惠兄,陈宦长官恐怕没少派人去游说兄长加入他新组建的第一师吧?”
  杨森又是一叹:
  “不止游说,还信誓旦旦的承诺,只要我答应率领麾下一千五百弟兄开赴重庆,就立即下拨两万元现大洋,任命我为第一师少将旅长,尽可能给我补足兵员和武器装备……”
  “可是,如今陈宦已经成了我巴蜀千万民众唾弃的对象,他领进来的两个旅湘军成了重庆和川东地区民众恨之入骨的客军,这个时候,我怎么敢冒着身败名裂的危险投奔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1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