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10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39/1395

  “在这种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和光照条件下,观察卫星云层和地面目标,按照我们的设想,未来的气象、资源、侦察等应用卫星,应该都采用这种轨道。”
  安毅连连点头。隔行如隔山,许多东西是自己不知道的,而这些就是丁墨兰这样顶级的科学家所能起到的作用。
  丁墨兰看到安毅用赞叹的目光看向自己,心中骄傲不已,接着说道:“在前两种轨道上,还有第三种轨道,那便是赤道轨道,其特点是轨道倾角为0度,卫星在赤道上空运行。这种轨道可以有无数条,但其中的一条却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根据特斯拉叔叔的设想,由于卫星飞行速度随距地面的高度而变化,轨道越高,速度越小,环绕周期越长,故通过计算机中的复杂运算可以知道,当卫星处于赤道上空一定距离的圆形轨道上,由西向东运行1圈的时间,将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同,这条轨道被我们命名为地球静止轨道。”
  “因为卫星环绕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两者方向又完全一致,故相互之间保持着相对静止。从地面上看,卫星就像是固定在赤道上空某一点一样。这样,在静止轨道上均匀分布三颗通信卫星,就可进行全球通信。同时,有的气象卫星、预警卫星,也可以被送入这条相对静止的轨道……”
  安毅听到这么复杂,挥挥手道:“这些我是外行,你们做主就行了。对了,关于大型运载火箭的研发,你们有什么计划吗?”
  “土星五号运载火箭已经在进行地面测试了,他重达532吨,可以把12.5吨的酬载送上低轨道,我们将来的载人计划就全靠他了。”
  “这样的运载火箭,造价多少?”安毅想了想,又问。
  丁墨兰笑答:“大约一千万华元,是土星一型的四倍。按照计划,未来一至四型为轻型运载火箭,五至八型为大型运载火箭。等序号用完,下一级则以木星来命名。”
  跟随安毅参观访问的空军司令黄禀一脱口惊呼:“乖乖,好贵!一具运载火箭就相当于二十架喷气式战斗机、六十架最新型活塞式螺旋桨战斗机的价格,而且这还不包括卫星或者宇宙飞船的价格。”
  “运载火箭加卫星的威力,完全当得起这个价格。”
  安毅目光严肃,看向黄禀一及跟在他身边的杨飞、邓斌、常保芳等将校的眼神,充满了坚持:“别看运载火箭贵,当它承载的卫星技术成熟后,只需注意电磁信号,发现哪里的无线电联系较为密集,就大致可以知道敌人向何处用兵。若是影像技术取得进步,通过卫星实时监测,敌人的一举一动皆在监控之下,对方却拿你毫无办法,还有比这更美妙的事情吗?”
  “再则,飞机在空中的导航与地位,海军舰艇的定位以及陆军部队的通讯联络,都可以通过卫星来完成,这是飞艇雷达做不到的。此外,我们还可以发射各种具有经济价值的卫星,例如通讯卫星、导航卫星,提供气象预报服务的气象卫星,还有就是可以进行遥测的侦查与照相卫星的卫星等等,这样一来,未来不管我们的领土有多大,都可以通过卫星把我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兼顾商业和军事用途,发展潜力巨大,这就是我们必须发展火箭运载技术和卫星技术的理由。”
  感受到安毅强烈的意志,黄禀一连忙解释:“卫星技术发展起来,对我们空军也是大有好处的,对此我自然是举双手支持!我们空军许多新装上的电子设备,估计要不了多久又得更新换代了!”
  安毅这才释然,摇摇头说:“暂时不用,把昂贵的雷达搬上战斗机都是一种浪费,更不要说其他更加先进的电子设备了!就以现在的武器配备,我们完全可以取得空中的主动权!其实若不是忌讳国内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我们已经有能力收复我国的华北、东北的土地了!不过现在也好,等我们把马来亚、缅甸、印度和波斯的日本人消灭后,再回头解决中国和远东地区的日军,彻底地把日本赶出我们的地盘!”
  众将都知道安毅话里的意思。
  蒋介石利用美国的援助,以及江南兵工厂、汉阳兵工厂等强大的军工企业,建设起武器装备优良、训练有素的军队。
  当年安毅为中央军校编写的十多本军事教材,包括《工兵操典》、《士官军事基础教程》、《陆军步、炮、工兵种战术协同》、《步兵基础训练教程》、《步兵射击训练教程》、《步兵师战训与内务管理条例》、《山地训练与作战初探》被蒋介石指定为必修课本,所有的军官都必须系统地学习,并由军政部和总参谋部组织进行考核。
  此外,中央军大批基层军官轮替进入鲁逸轩第三十集团军服役,感受模范营精神,要求必须把扎实的工作作风带回原部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央军对安家军进行了翻版,至于有多大的效果,谁也不知道,不过新编成的多达四百万的精锐军队,是蒋介石的底气之所在。
  但是,这些军队,并未用在对日作战上,顶在山西、河南、山东、皖北和苏北与日军作战的,大部分却是川军、桂军、粤军、晋军、东北军等地方军。战争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日本无意扩大战事,而中央军和地方军在经历初期的锐气后,也不再试图收复失土,开始默认目前的对峙局面,整个主战场,已经形成了一种犬牙交错的局面。
  与正面战场相反,敌后战场却风生水起,八路军和新四军在绥远、热河、察哈尔、河北、山东等地,建立起了一个个根据地,对与日寇合作的兰印人、汉奸和日军,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影响力日益扩大。
  大量迁移到陌生国土上的兰印人,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也终于认清了现实,日本人毕竟躲在城里,而乡间却是八路军与新四军的地盘,他们的举报固然会得到日本人的奖励,但日军离开后,通常就是家毁人灭的下场。有了血淋淋的教训,兰印人不敢再向日军通风报信,转而与八路军与新四军合作。人都需要一个语言环境,许多兰印人开始尝试学习国语,并用国语进行交流与沟通,慢慢地得到了根据地军民的认同。
  而在西北,新疆全境以及甘肃、青海、宁夏大部分地方,黄汉与李霄龙创建的根据地,各种各样的工业设施也在建立中,通过与川南集团的贸易,根据地的实力也在迅速扩大中,各种各样的物资,支持着敌后战场的作战。
  赫尔访问完新京后,迅即又对南京进行了国事访问。蒋介石作为中国政府的合法领袖,同时他还是南华共和国主席安毅的老师,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自然也相应增加,随着法国的沦陷,英国的岌岌可危,环首四顾,蒋介石惊喜地发现,自己已经成为罗斯福、丘吉尔后第三大民主国家的领袖。
  现在的中国,形势比起真实历史上的中国,不知道要好多少倍,江南精华之地未失,两广由于南华的存在,固若金汤,再加上各种各样的工厂,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虽然贸易对象大多是南华,但是却换回了急需的粮食和枪支弹药,再加上导致乡村阶级矛盾紧张的失地农民大多迁移到了南华,使得耕者有其田成为可能。
  因此,蒋介石也就顺理成章地认为,自己这个第三大国的领袖,有了可以和罗斯福、丘吉尔比肩的资本。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赫尔的南京之行,与蒋介石签订了系列协定,充分尊重了蒋介石这位东亚领袖的权威,这让蒋介石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第1758章
海军的任务
  三个月下来,国际形势又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早在南斯拉夫战役发起的同时,德国对希腊的进攻也几乎同时展开。又是如闪电一般的攻击速度,德军接连攻破希腊军队苦心经营的防线,其中包括可与马其诺防线相媲美的梅塔克萨斯防线,将希腊军队分割包围。
  短短的二十三天时间,德军即占领希腊首都雅典,希腊国王和他的大臣们,一起逃往了埃及,十余万希腊军队乘坐英国人的战舰退往了中东和北非。
  十月九日,德军动用空降部队,与意大利海军紧密配合,先后占领克里特岛和塞浦路斯岛,进一步扩大了在地中海上的优势地位。面对意大利海军的挑衅,被日本海军两次羞辱的皇家海军舰队不得不龟缩于北非海岸,利用陆基战机保护自身安全,不得不说,这是日不落帝国的耻辱一刻。
  巴尔干战事结束后,同盟国开始瓜分南斯拉夫和希腊。
  十月十八日,轴心国国家在柏林签署协定,正式确认了德国、意大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国在南斯拉夫和希腊的利益,其中德国将南斯拉夫北部斯洛文尼亚大部分地区并入了德国领土,意大利占据了西北部连接阿尔巴尼亚的狭长地带,匈牙利割去了东北一角,罗马尼亚据有南斯拉夫东部部分地区,而东南方向则成为了保加利亚的战利品。
  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成立受德国和意大利双重控制的独立国家克罗地亚,其余国土被德军占领,希腊被判定在战争期间由意大利实行全面管制。
  再看非洲战场,从七月份开始,连续五个多月的作战,意大利军队连战连败,在拥有数倍于敌的优势兵力的情况下,被英军当做猴子耍,先后损失三十多万军队,而他们的对手总共损失还不到两千人。
  至此,意大利元气大伤,丢失了东非的所有殖民地,北非的利比亚也遭到英军的围攻,墨索里尼建立非洲帝国的美梦彻底破灭。
  为了保住已经开采出石油的利比亚的油田,墨索里尼不得不主动飞到柏林,向希特勒紧急求救。
  希特勒早就等着墨索里尼开口,为此还专门组建了北非军团,当下二话不说,立即派出隆美尔,率部前往北非作战。
  不得不承认,隆美尔这员猛将确实能征善战,到北非后,迅速扭转了不利的局面,先后占领了战略要地阿盖拉和昔兰尼加,光复了班加西……到了十一月,在确认站稳脚跟后,隆美尔亲自率领两个坦克师、一个步兵师进攻英国军队两个已被严重削弱的师和一个旅,前出利比亚、埃及边界,攻占塞卢姆。
  德意联军的进攻,出乎英军统帅部意料,英军连战连败,在两星期内退到了埃及边界,最后顶住德军进攻的是驻图卜鲁格的一个半师。
  到十二月初,联军依然在对图卜鲁格进行围攻。
  由于漫长的补给线路,德、意联军燃油、用水、食物补给均极度困难,隆美尔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双方暂时陷入对峙中。
  ……
  总体来说,进入三九年年末,国际局势继续向着不利于盟国的方向发展。
  由于马来亚、缅甸、印度和波斯的丢失,英国的兵力补充捉襟见肘。在这种情况下,罗斯福主动回绝了丘吉尔的好意,放弃对新西兰的拥有,但罗斯福向丘吉尔郑重承诺,将以菲律宾和澳大利亚为最后底线,一旦日军越过这个底线,美国即向日本宣战,在此之前,美国将倾尽全力,帮助英联邦国家武装起来,保卫自由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看看英国是如何在轴心国的狂轰滥炸下稳住阵脚的。
  法国沦陷的前后,英联邦所有国家即通过了紧急法令,授予政府非常广泛的权力去动员人力和资源。
  新西兰为了国内外作战的需要,实行了征兵制,加拿大为了国内防务的需要,也实行了征兵制。当意大利于六月参战的时候,正在印度洋和大西洋上,紧急开往中东的加勒比海国家和新西兰援军,全部被调到了英伦三岛,在夏秋两季英国最危险的时候,一直留在那里。
  在英国,尽管印度本土已经沦陷,但依旧有五十余万印度军队在那里服役,他们被编入各个作战部队,顶在了英国南部海岸线上,提防德国随时有可能发起的登陆作战。
  作为英联邦的独立国家,澳大利亚政府虽然对联合王国在去年瘟疫大爆发期间对澳大利亚人的歧视不满,不过其人口主体就是英国人,并且依然奉英国国王为国家元首,因此,现在还剩下三百多万人口的澳大利亚,也紧急组建了五十万军队,十六周岁至四十周岁的男子皆在抽调之列,他们一部分留守本土,一部分通过水路,派往英伦三岛,最后一部分则源源不断调往中东,以加强那里的防御力量。澳大利亚的航空队,也调到了中东作战。
  在非洲,来自南非联邦、东非和非洲其他地方的军队集合起来,以皇家非洲步枪队、皇家西非边防军等英国陆军部队为骨干,紧急编成了二十个步兵师,在埃塞俄比亚和埃及、中东地区同轴心国作战,并取得不俗的战绩。
  北美大陆,加拿大守备队奉派到冰岛和西印度群岛,加拿大驻英军队的人数也在急速增加,到目前为止,加拿大在海外的军队超过二十万,在国内的人数超过三十万,加拿大海军有一百八十多艘舰艇在作战,加拿大空军有六个中队在英伦三岛服役。
  南太平洋的局势,处于风雨飘摇中,与兰印群岛近在咫尺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自治领,日本、德国和意大利的高速战舰频繁活动,从六月开始,已经有二十多艘英国、澳大利亚及新西兰自治领的船只被击沉,许多岛屿遭到日本战舰的炮击,种种迹象表面,日本开始转变战略,把目光盯准了相对距离更近的南太平洋。
  毕竟与西印度洋动辄数月的征途相比,南太平洋距离日本更近,补给也更方便。美国与英国,都紧张地注视着日本海军的一举一动。
  经济方面,为了应对可能持续很久的战争,今年十年份,丘吉尔政府规定,英联邦国家和其他许多国家,必须接受有关处理其黄金和美元储备的共同协议,这样,包括所有实行自治的自治领,以及联合王国的所有属地、殖民地和保护国,都必须在伦敦存放一部分应急储备和多余的银行资金,这些钱都折合英镑进行储存。
  此前,英镑一向可以自由兑换,但战争进入第二年,英国政府意识到,有必要把它在国外的资产变成动产,把它所拥有的美元、华元和黄金收入储存起来,并建立一套外汇管理制度。由于这一协定,英国成立了英镑区美元、华元公共基金,以汇聚来自统称为英镑区国家的美元和华元收入。
  经营这笔公共资金的是联合王国,它起了一个银行的作用,向各有关国家支付它们所需要的美元和华元。
  工业方面,由于德国空军的威胁,英国本土已经不能像在开战之前那样放开马力生产武器装备,大量工厂企业除了向苏格兰地区搬迁外,开始在英联邦的海外国家中迅速发展,英国派出了具有关键作用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去管理海外的工厂,许多地区迅速拟定出扩大生产的计划。
  位于北美大陆的加拿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它可以得到英国的最新科技技术和管理人员,一方面又可以依赖美国强大的工业实力,造船业和军工企业急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能满足英国总需求的四分之一。
  在南非,大规模的工厂企业开始建立,向所有在中东作战的部队提供枪支弹药和坦克、装甲车、车辆的维修服务,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都发展了大量军事工业基地,前者制造飞机和坦克,后者利用本身有限的工业生产能力,因地制宜地生产某些军火。根据英国政府的要求,新西兰在农业方面也做了改变,把它的大部份生产从制造黄油改为制造干酪,并为英国种植亚麻。
  由于英国要支付这些来自海外物资的贷款,从今年年初开始,海外国家在伦敦结存的英镑顺差额日增月长,联合王国的战争债务迅速增加,去年八月,英国在账面上欠海外国家四亿七千六百万英镑,到去年十二月底,这个数字增加到五亿五千六百万英镑。而到今年的十二月,已经增加到十一亿九千二百万英镑。
  ……
  卡拉奇军港,南华海军印度洋舰队首次联席会议正在进行。
  对前法国海军军官和水兵的分化拉拢确实起到了明显的效果,三个月休假期满愿意回到船上继续海上生涯的,仅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二十,大部分法裔军官及水兵都选择到了到各海军军校及新兵训练基地去任职。
  普罗旺·格里里奥海军上将在熟识的法裔代理人那里搞定了投资事宜,带着家人在风光迷人的岘港、顺化、万象、京南市旅游,休完假返回部队后才惊讶地发现,手下各个舰队的司令官以及各主力舰的舰长,几乎换了一茬。
  看到那么多陌生的面孔,说普罗旺·格里里奥不郁闷是不可能的,但想想这是大多数人自己的选择,普罗旺·格里里奥也就释然了。在南华方面升职加薪外加可留在陆地上和家人团聚的诱惑下,一般人还真的难以抵御,现在能够坚持留在舰队的,毫无疑问都是真心喜爱海军、并以愿意以为终生职业的人。
  安毅坐在主持位上,旁边坐着海军司令路程光。
  由于担心普罗旺·格里里奥等人不给自己面子,闹开来不好看,路程光专门请来了老大安毅来镇场子,以后大家相处熟悉了,形成了上下的等级与尊卑观念,就不用再麻烦到安毅出马了。
  安毅此次到卡拉奇,除了为路程光壮胆外,还要到阿富汗与迪亚娜会面。
  有半年不见小妮子的面,女王陛下发脾气了,安毅不得不去安慰一番。阿富汗的情况比较特殊,毕竟这个国家在中东地区的穆斯林中拥有一定的影响力,按照徐子良和蒋云山他们的意思,是保留阿富汗的王室,未来安毅以摄政王的身份,代理阿富汗的政务,待经过数十年的改造后,再将其降格为行省。
  普罗旺·格里里奥坐在右侧第一位,左右熟悉的人中间,只有原美洲舰队司令官拉萨特尔上将、航空司令马尔蒂尼中将、“黎塞留”号战列舰舰长瑞泽·纳迪中将及舰队参谋长梅勒·桑来科少将,其余的人大多只见过一两面,不太熟悉。
  见人都到齐了,安毅与路程光商量了一下,还是决定由路程光来主持会议,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再由安毅来做工作。
  路程光目光从一群将校脸上掠过,微微一笑,说道:“我是路程光,海军司令员,相信在座各位都对我很熟悉了,不过我觉得现在依然有必要再次介绍一下自己。从今天开始,在座许多人就要正式融入南华海军,和我一起共事了,若是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地方,请尽管提出来。不过,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海军毕竟是纪律部队,讲究的是令行禁止,所以海军司令部下达的命令,也请各位一丝不苟地认真执行,否则不要怪我军法无情。”
  众将一阵凛然,包括普罗旺·格里里奥上将在内,都不自觉地坐直了身体。
  路程光笑了笑,又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39/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