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10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82/1395

  林晓彤到底是经营传媒的人,各行各业的人看得多了,落落大方地对安毅道:“我们都很好,而且随时关注国内的情况。你在南华所作的一切,尤其是三七年年底果断南下,创下南华这片基业,我和妹妹都很佩服!以前我和妹妹都担心你功高震主,到后来无法收场,现在放心多了!”
  今天的林氏双姝,均穿着一身粉红色齐胸儒裙,她们那一无二致的绝美容颜中,镶嵌着一双黑白分明、明媚的大眼睛,琼鼻挺直而又小巧玲珑,没有一丝缺陷的耳朵上,挂着相同的水晶坠子。
  一样的樱桃小嘴、尖滑香腮、紧窄香肩,隆起的胸脯引发无尽的遐思,晶莹剔透的小手,像水晶雕刻的绝世艺术品,纤纤一握的小蛮腰,挺翘的臀部,比例修长的一对美腿,金莲一般的小足,如洗凝脂般白嫩肌肤,眉腮春心动,巧笑顾盼生!
  说真的,面对两位如玉佳人,安毅分不清楚谁是姐姐,谁是妹妹,若不是林晓彤主动提及,恐怕还会闹笑话。
  安毅感激地向林晓彤点了点头,细细端详二女的不同,直到把两个女孩看得粉颊通红,才查到细微的差别……姐姐林晓彤右耳的耳朵上,有一颗红色的小痣,而奇异的是,林晓冉的左耳耳垂,也有颗几乎看不到的红色小痣,若不是安毅视力超人,根本无暇发现。
  就在两个女孩想要发火的时候,安毅向她们伸出手:“一直以来,我都忽视了你们的感受,这里我说声对不起!不管你们信不信,我安毅都向你们保证,只要我在一日,便没有人可以欺负你们!”
  林晓彤微微一笑,伸出手,搭在了安毅的手心,林晓冉看了姐姐一眼,嘟着嘴,也把手放了上去。
  旁边的人一看,都使劲地鼓掌,唯有冷月和周紫微芳心酸楚,脸上却不得不挤出笑容。
  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宾主纷纷落座。
  安毅与罗斯福夫妇,对面而坐。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有意,安毅身边一左一右,安排坐着林晓彤、林晓冉姐妹。
  随着宴会司仪宣布晚宴开始,酒店服务人员开始有序上菜。
  西方的宴会,不同于中式宴席,均实行分餐制。偌大的长桌上,一头一尾摆放着红烛台,烛火摇曳,满是温暖。
  每个人面前均摆放着餐具,服务人员开始鱼贯上菜,分别将装满食物的小碟中国瓷器放在客人的面前。
  罗斯福笑着对安毅道:“我知道贵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仅仅一个满汉全席,便有数百道菜。我们美利坚是一个移民国度,饮食文化具有多样性,今天我特意准备了法式大餐,款待贵客,希望您能喜欢。”
  安毅连忙道:“哪里,哪里,这已经很丰盛了!其实我个人对吃不是很在意,在出发来美国之前,我天天待在军营里,和官兵们同吃同住,每天都是大锅饭大锅菜,然后跟着一起训练。中东地区缺少蔬菜,食物都是豆芽、午餐肉炒土豆、豆豉咸鱼等,我也照样吃得津津有味,现在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安娜·埃莉诺一脸惊讶:“安毅先生真的与普通战士住在一起?吃同样的饭菜?”
  得到安毅肯定的答复,安娜·埃莉诺感叹地说道:“安毅先生能放下身份,与官兵们吃住在一起,肯定能极大地鼓舞军心士气。我现在明白,为什么主席先生的士兵那么英勇善战了,士为知己者死啊!”
  罗斯福这时也想起了自己的军旅生涯:“上次欧战的时候,我被威尔逊总统任命为海军部助理部长,一干就是六年。至今想起,那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若是没有那段经历,我就不能战胜可怕的病魔,从纽约州州长一步步走到今天。”
  安娜·埃莉诺神色间却有些不自然。
  原来,罗斯福当海军部助理部长期间,与安娜·埃莉诺的女秘书露西·默塞尔有了露水姻缘,此后,露西就一直与罗斯福保持联系,两次出席罗斯福的总统就职典礼。罗斯福不能到处走动,于是安娜·埃莉诺每年行走四万英里,替他访问民情。安娜·埃莉诺一回来,罗斯福就不厌其烦地向她打听见闻,并风趣给妻子一个特工代号:漫游者。而埃莉诺不在家时,露西就去看望罗斯福,关系暧昧。
  这时,侍者已经给所有宾客面前的杯子斟满了鲜红的葡萄酒。罗斯福高举酒杯,喊了声“干杯”,然后与拿起被子的安毅轻轻一碰,一饮而尽。
  酒席间顿时活跃起来,赫尔、马歇尔等人先后向安毅敬酒,安毅又向美方代表敬酒,气氛极为融洽。
第1807章
战略与建议
  丰盛而又热闹的欢迎宴会,在夜里近八点钟的时候结束。
  宴会之后,罗斯福没有像夫人安娜·埃莉诺那样告歉离开,而是邀请安毅、赵东全一同上了顶楼的小会议室。赫尔则邀请吴庭艳,前往咖啡厅叙话。
  由于严格的安保措施,今晚五月花酒店一律不留宿外人,看到林旭东、马致远、张熹夫妇及林氏双姝等人眷恋不去,而罗斯福显然已经等得有些不耐烦,安毅只得允诺在美逗留期间将一一登门拜访,大家这才释怀,陆续离开。
  顶楼的小会议室,马歇尔及几位军方的将领已经在座。罗斯福与安毅、赵东全,以及一干翻译、记录员分座次坐好。
  看到人已经到齐,罗斯福单刀直入地说:“主席先生,现在澳大利亚战事紧急,美利坚非常需要你的帮助!”
  安毅有些惊讶,想了想有些不确定地问道:“临来美国之前,我在中东指挥部队,教训叙利亚境内的日军。怎么,澳洲的局势已经严重恶化了吗?”
  “不错,很危险!”
  罗斯福点了点头,神色变得极为严肃:“我想请马歇尔将军说明一下我军的情况,以及近期的战事进展。”
  “愿闻其详!”安毅做出倾听的样子。
  马歇尔站起来,手里拿起一份厚厚的文件,翻开后环视席间人员一眼,这才开始讲解:“自法国陷落后,我们即开始在全美范围内实行强制征兵制度,但问题是兵征召来后,训练装备奇缺……这主要是一直以来,我们无法确定,是全面公开地支持幸存的德国的对手,还是首先武装自己。并且,如果太突然地改变国家的经济和正常的生活,将有助于国内孤立主义者反对现政府。因此,自去年六月到年底,我们的工厂还在一边生产武器装备,一边生产平时的日用消费品。”
  “在重整军备的刚开始阶段,我们的工业产品中,并没有包括轻型和中型坦克,也没有新型的105mm榴弹炮,更不要说大口径的高射炮和重型火炮。虽然后来得到英国的援助以及各军工企业自主研发的火炮及高射炮生产上了轨道,并通过引进贵方的狼式及豹式坦克制造技术解决了坦克的生产,但产量依然无法满足部队的实际需求。”
  “比如,去年陆军作战部准备组建一支用于欧洲和非洲战场的军队,其中需要组建四个高射炮团,但问题是如果要把这四个团装备齐全,其他三十七个装备率仅有20%的防空团,将被剥夺全部的高射炮,甚至包括平时用于训练的高炮。第一步兵师和第一陆战师,于去年十一月在亚速尔群岛登陆,以确保我们的大西洋航路畅通,那时候我们就动用了所有库存的紧缺弹药,包括全部3英寸高射炮弹和37mm反坦克炮弹。”
  “截至去年珍珠港事变爆发之前,我们所拥有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工业体系,仍然在生产各种民用汽车,并准备在今年推出新的车型,而与此同时,陆军急需的坦克、装甲车和运输卡车却奇缺。而在十二月中旬举行的一次军事演习中,我们两个集团军所使用的,根本就是武器模型,而百货商店里为圣诞节储备的货物,却很充足……”
  安毅一边听着马歇尔的讲解,一边对照此前自己所获得的美国情报综合进行分析。
  马歇尔所言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民用生产与军工生产抢夺资源固然是一个方面,但美国军队出现装备奇缺的窘迫情况,其主要原因恐怕是和过度慷慨地援助英国有关,而根子无疑是在罗斯福身上。在法国突然崩溃后,罗斯福即决定大力援助英国,哪怕以牺牲美国自己的扩军作为代价。
  前年九月战争爆发时,美国只有十万陆军,要改变美国军队的状况,只能是在英国这个盾牌后面缓慢扩军,所以,罗斯福在用美国的武器支持英国和推动美军自己扩军之间,保持了一个平衡。以作战飞机为例,英国取得美国出产的战机的60%以上,美国自己只有30%,其余10%则由其他国家分配。
  安家军派出的五百名军事顾问,深入到美国征召的162万新兵编成的三十六个师中,惊讶地发现部队的装备率竟然还不到50%,许多人只能徒手训练。结果,在珍珠港事件发生时,美国陆军的武器装备大部分破旧不堪,甚至就连这些旧货都严重不足。
  珍珠港事件促使美国陆军按照南华军事顾问的建议,迅速制定出建立新型陆军师的计划,这就使得装备缺乏的问题更加严重。
  到目前为止,三个月过去了,美国陆军依然严重缺少装备。美国陆军总参谋部不得不发表了按一、二、三类师和非师属部队分类先后供应的计划,在这主要的三个类别中,还细分了几个等级,只有一类部队才能领到全部定额装备,而只有马上要开赴澳大利亚及西海岸警戒日军登陆的部队,才能正式成为一类部队,二、三类部队都是“训练部队”,不马上参战,二类部队只能领到50%的定额装备,如果不是师属部队,百分比还要小。三类部队的指标就更少了,有时候有的部队列为一类部队的时间太短,战士们根本来不及在开赴战场之前熟悉那些复杂的装备就上了战场。
  马歇尔的声音继续传来:“原本我们的扩军计划,是在对轴心国主动发动进攻作战之前,一共建立213个师,共884万军队,而近期目标是在今年年末建立71个师。在珍珠港事变后,根据南华顾问的建议,陆军部制定了具体的计划,从今年三月份开始,一个月成立三到四个师。新建师将通过基干制建立,即从原有师中抽出一定数量有经验的军官和士兵,组成新建师的组织与训练和核心,其他军官则来自候补军官学校。”
  “由于仓促扩军,部队没有战斗力,南华顾问再次做出建议,组建一个新师到做好战斗准备,应为10到12个月:初步组织为17周,基础训练13周,到团规模的部队训练也是13周,合成训练则为14周,其中至少包括一次师与师的对抗演习。我们参谋部认同了这个建议,今后将严格按照这个训练大纲实行。所以,到现在为止,新编成的部队正在训练中,我们没有足够的师用于澳大利亚战场。”
  马歇尔说到这里,便坐下了,随后站起来的海军上将向罗斯福及安毅敬了个军礼,自我介绍:“我是新任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特·金,现在由我讲述海军的情况。珍珠港事变后,我海军遭遇严重打击,太平洋舰队三艘航母中的两艘沉没、九艘战列舰悉数被毁,在菲律宾海域及其他岛屿的争夺中,我们还损失了包括重巡洋舰在内的大量舰船。”
  “目前,在夏威夷以西海域,太平洋舰队下辖的第一、第三、第五、第九舰队,仅仅只有一艘航空母舰,四艘巡洋舰,八艘驱逐舰,十二艘潜艇,另有辅助舰只四十多艘,仅能在陆基战机的保护下存在;而在澳大利亚,划归西南太平洋战区的第七舰队,也仅有一艘老式的水上飞机母舰、七艘巡洋舰、八艘驱逐舰、九艘潜艇,此外还有三十多艘鱼雷艇、炮艇及维修舰等船舶……”
  “不对!”
  安毅摇摇头,突然问道:“据我所知,贵国的大西洋舰队,目前还有九艘战列舰、四艘航空母舰、二十余艘巡洋舰和大量的驱逐舰,为何不调集部分舰船前往太平洋作战呢?现在德国并未与美国宣战,其海军主要以潜艇战为主,水面舰船无所作为,对大西洋舰队威胁不大……为何不集中力量,先行消灭太平洋之敌?”
  欧内斯特·金没想到安毅对美国海军了解得如此透彻,向罗斯福看了一眼,在得到肯定的示意后,解释道:“德国海军潜艇的威胁远比想象的要大得多,它们成群结队,频繁袭击我国的商船队,我们必须得派出战舰护航。此外,我们向澳大利亚输送官兵和作战物资,也需要大量舰船护航,这也占用了大量的作战舰只。我们的生产力要迅速转化为舰船,至少还得一年时间,而在这一年时间里,澳大利亚非常的危险!”
  罗斯福看向安毅,一脸沉痛:“主席先生,澳大利亚噩耗连连,已经成为萦绕我心中的一场噩梦。麦克阿瑟将军昨日来电,从达尔文港出发的日军,已经推进到了巴克利高原地区,而韦帕港的日军,则穿过茫茫草原和原始丛林,突然出现在大分水岭附近的科恩镇,扼麦基尔雷斯岭天险,蔽翼约克角半岛的安全。”
  “整个阿纳姆地及约克角半岛北部地区,如今已经置于日军统治下。阿纳姆地东北部的阿纳姆角的戈夫及维塞尔群岛的马钦巴岛,以及约克角半岛的韦帕,是世界级的铝土矿产地,目前由我国的洛杉矶矿业集团斥资开发,产出的铝土矿,主要销往国内和南华。众所周知,铝合金是重要的飞机制作材料,这两个地区的失陷,将使我国的战机生产能力受到削弱,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最为可怕的是,四天前,日军突然在澳大利亚西北角的黑德兰港及丹皮尔地区实施登陆,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击破我军数道防线,顺着公路向南推进到哈默斯利岭的布鲁斯山地区。截至去年今天下午六点,敌我战线维持在威特努斯及马里拉纳一带,由于日军攻势极为凶悍,前线各部损失惨重,频频告急!”
  “当前澳大利亚政府及盟军司令部最担心的是日军利用其制海权,再次进行蛙跳作战,进逼澳大利亚西南部甚至直接从墨尔本、阿德莱莱等南部地区实施登陆。麦克阿瑟将军一再呼吁国内派出更多的援军,但短时间内,国内哪里派得出?因此,我们迫切地需要将军的援助!”
  安毅知道洛杉矶矿业集团是华人集团的产业,哈默斯利岭周边更是著名的铁矿产区,也为洛杉矶矿业集团所有,与自己关系密切。不过对于罗斯福的求救,他却有些不以为然,当下奇怪地问道:“总统先生,现在由中南半岛通往澳大利亚的海上及空中皆被日军阻隔,我怎么才能援助你们?”
  罗斯福恳切地说:“很简单,我们希望将军尽快向缅甸、东印度及马来亚的日军发起进攻。一旦那样,日军或许会抽调兵力进行援助,那么澳大利亚就会转危为安。况且,打通贵国西印度与本土的大陆交通线,不是一直是主席先生所期待的吗?我想这种一箭双雕、利人利己的好事,主席先生是不会推辞的!”
  安毅一听,眉头皱了起来,开诚布公地说道:“总统先生,马歇尔将军,还有尊敬的金将军,我军并不是外界看到的那样强大,由于受扩军所困,现在我们的军备也是严重不足,暂时无力发起反攻!”
  “此外,现在已经是四月份,缅甸、马来亚和印度,都已经进入了一年里最炎热的季节,日常气温均在四十度以上,这样的天气,不要说在崇山峻岭中行军及作战,就算是在户外稍微运动一下也会中暑。再过一个多月,马上又将面临雨季,潮湿的气候以及泥泞的道路,将会成为敌人的盟友,我军的进攻将受到严重阻碍,补给线也会受到暴雨、山洪及泥石流的威胁!进攻纯属得不偿失!”
  “在此,我想请诸位认清一个现实,目前能够真正挽救澳大利亚的,并非是我们,而是贵军及澳大利亚军队自己。由于近几年来的矿业开发及工农业发展,澳大利亚已经跻身世界第五大工业国,那里有日本人急需的矿山及工厂,有辽阔的国土可作为战略纵深,是日本人迁出地震频发的日本列岛后的最佳去处。再加上三年前那场席卷整个澳大利亚的瘟疫,使得该地人口骤减一半,加上迁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总人口还不到三百多,就算全民皆兵,也不过能组建五十万军队,这就好比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婴幼儿身怀巨宝,对日本这个强盗国家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
  “有着诸多的利益纠葛,就算我们不顾实际,在中南半岛和次大陆发起反攻,日本也定然不会回援,甚至可能因为大陆战略出现危机,越发坚定其经营澳大利亚,依靠其目前排名世界第一的海军,彻底变身为海洋国家的决心!我实在不明白,贵国有那么强大的工业生产力,就算是拼消耗,日军也不是对手,怎么搞得那么狼狈,草木皆兵了呢?是不是贵方的作战指导思想有问题?”
  罗斯福与马歇尔对视一眼,马歇尔有些不肯定地道:“此前麦克阿瑟将军采取的战略,是在全岛稳步防守,伺机反击。到目前为止,我们调到西南太平洋战区的战机为九百七十二架,包括P—37型、P—39、P—40型及最新的改造自南华A26、A27、A28的P—45、P—46、P—47三款新机型,轰炸机则有B—17、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及TBD鱼雷机三款型号。”
  “此外,我们还送去了四百多辆坦克、八百多辆装甲车以一千六百多辆卡车……确实,拥有这么多的飞机和战车,不应该打得如此被动才是?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
  一名少将经举手批准后站了起来:“总统、主席先生、赵将军,还有各位同僚,我认为可能是麦克阿瑟将军的作战指导思想出了一定问题。原本澳大利亚参谋部有个计划,其基本出发点是放弃澳大利亚北部、西北部的大片领土,依托澳大利亚中部的山脉及河流,集中优势兵力,形成一条坚固的防线。但是,麦克阿瑟将军吃够了在菲律宾因为战略纵深不够被日军挤压包围在马尼拉城的苦头,认为必须坚守海岸线,御敌于国门之外,再次把撤往大陆东南方的军队调往前线,导致各部疲惫不堪。”
  “当然,麦克阿瑟将军也并非是简单地占据海岸线死守,他把海岸线及其后两百到三百公里范围,具体划分成不同的战线,形成波状防守体系,一道战线失守,其余部队立即后撤,依托第二道防线再次防守。不过,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兵力过于分散,毕竟澳大利亚有着近八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海岸线三万六千多公里,具体到每一个地区,兵力都少得可怜,面对优势的敌人自然节节败退。”
  “尤其关键的是,此前的空军及坦克部队,没有集中使用,而是采用了添油战术,分批投入。以我们补充的战机为例,为了防范日军有可能发起的登陆战,机群分散在澳大利亚漫长的海岸线后面,每一个地区仅部署有少量战机。结果敌人一来,起飞迎战,总是以寡击众,损失很大,导致制空权一直为日军掌控。尤其无法想象的是,我们的坦克也总是以营为单位,平均地分散到各个步兵师,充当步兵的支援武器,而不是像德国及南华那样,集中起来使用……”
  安毅认得这名少将,正是上次访问南华的前美国西部军区司令部后勤计划官艾森豪威尔,那时候他还是一名上校,但现在他竟然已经是一名将军了,估计其职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看到安毅端详自己,艾森豪威尔友好地点了点头。艾森豪威尔确实际遇不凡,回国后不久,他即出任了第三师参谋长职务,后来部队扩军,他又搭顺风车升任第九军参谋长。等到珍珠港事变爆发,部队再次扩编,他已经是第三集团军参谋长了,顺利晋衔准将。
  短短的几个月时间,艾森豪威尔的晋升速度如此之快,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不过他的晋升之路还未中止,随着日军攻占瓦胡岛,并且破坏了巴拿马运河,艾森豪威尔被召回华盛顿,升任战争计划处副处长,不久后,计划处升格为作战厅,他又被任命为作战厅长,几星期后晋衔少将,正式完成由上校到少将的跨越。
  这时的艾森豪威尔,已经能站在最高统帅的角度,代表美国利益来指导全球性的战略行动了,他的意见给安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安毅赞同地点了点头:“艾森豪威尔将军的意见是正确的。目前澳洲军队的当务之急,并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在于消灭日军的有生力量,以及宝贵的作战资源。根据我的了解,澳大利亚的地形地貌类似于中东和北非,沙漠、戈壁、草原及山地密布,在这种地方作战,后勤是关键。日军一个师团,只装备不到四百辆汽车,士兵基本靠双脚及脚踏车行军,火炮依靠马匹,后勤极为脆弱。”
  “只要能够抑制日本陆军在其海军的配合下,通过蛙跳作战,不断从西北南下,逐步吞噬澳大利亚沿岸地区,那么,盟军完全可以放开敌人,任其深入。日军的后勤,基本上依赖就地征集,但不管是北澳,还是西澳,除了沙子和岩石,别无他物。澳大利亚不比中东,除了部分矿山有铁路与港口连接外,其余地方连条公路都没有,更不要说其他的了。这里大部分地区的人口,平均上百公里分布不到一户人家,日军根本征集不到任何食物,只要深入陆地三百到四百公里,那么他们的补给就将基本断裂。”
  “因此,我建议在澳大利亚南部、东部及东南部沿海地区,以及大陆周边的岛屿上,大量构筑军用机场,集结空军兵力,防止日本海军继续沿海路推进,同时借此机会积蓄反击力量。美国的生产力远在日本之上,只需要顶住半年到一年时间,那么,太平洋西南方面军的战机和坦克数量,以及兵员和作战物资,都将远胜对手,届时即可发起全线反击,最后将登陆的日军彻底消灭!”
  罗斯福连连点头,马歇尔一脸惊讶,艾森豪威尔则大为佩服。安毅这一番抽丝剥茧的战略分析,让美方所有与会人员,眼界大开。
  这个时代,除了德国的闪电战及苏联的大纵深战略外,陆军的整体作战思想,大多还沿袭自一战。因此,安毅的运动战理论,给了美军上下极大的启迪,当然,至于灵验与否,得看具体的实践才能知道了。
  这一番会议下来,已经是凌晨三点。
  罗斯福、马歇尔等人礼貌告辞。安毅旅途疲乏,这时也终于可以休息了。
第1808章
不是时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82/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