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10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91/1395

  蚁群以人类来不及反应的速度,潮水般向前推进,将接触到的一切物体淹没。
  蚁群铺天盖地,爬满官兵们的全身,在一声又一声凄厉的尖叫声中,一个个挣扎的人类迅速变为白骨。
  当东非军团司令官埃贝哈德·兰茨中将与前锋团失去联系,派遣另一支部队深入丛林搜寻时,终于在一个不知名的湖边,惊恐地看到了这样的场景:湖面以西大约两三平方公里的地面上,触目可见一副副人类的骷髅架,有的完整,有的散落。不仅皮肉,凡毛发、衣物等有纤维、有蛋白质的物品,无一例外一无所剩。而骨架附近,几十辆越野车、武器、手表、金属纽扣、眼镜等均完好无损。
  经过官兵们搜集,按骷髅计算,现场共遗留987具尸骨,出发的1127人,仅有60人逃脱,还有80人在此之前减员。
  在现场,还搜集到部分体形巨大的蚁尸,情形极为恐怖。
  受此惊吓,东非兵团在南苏丹的尼罗河上游盆地固步不前,除了远远地派出警戒部队,以防蚁群突袭外,还把消息传递到了位于开罗的集团军群司令部,随后德军地中海集群司令官隆美尔元帅,又把这一消息传回到德国,让正在精心准备巴巴罗萨计划的希特勒心中升起一丝不祥之感。
  书归正传,安毅回到新京后,便一直待在小南海治政堂,待将积压了三个月的公务全部处理完,已经是半个月后了。
  在这半月时间里,林晓彤、林晓冉姐妹与欧楚儿、冯洁云相处甚欢,又在安毅的带领下,专门去拜见了劳守道及万寿宫诸位道长,并与本集团的党、军、政大员及负责经济的干部见面,很快南华高层便知道安毅的这两位新夫人。
  六月十六日,小南海宣武楼会议室。
  四位副总参谋长赵瑞、杨飞、杨杰和赵东全,国防大学校长邓斌,总政治部主任展到,总后勤部部长常保芳,国安部长杜易,以及总参情报部部长刘卿、作战部部长沈子凌等大本营将校,济济一堂。
  安毅放下手里的电报,看了众将一眼,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现在大家可以松一口气了……钉子发来了最新情报,纳粹最高决策层昨天举行了军事动员会,原来德国的军事动员并不是针对我们,而是执行希特勒与他的统帅部成员共同制定的‘巴巴罗萨作战计划’。”
  “今天作战命令已经下发到了德军各集团军群、集团军、军及师司令部,具体作战日期为二十三日,那一天是星期天,苏军西线的官兵将处于轮休状态,另外,那一天是夏至后的第二天,昼长夜短,在战役最初的日子里,德国军队一天差不多可以战斗十八个小时!”
  杨飞急切地问道:“那么,土耳其那个新编成的集团军群,是冲着苏联的巴库油田去的?”
  “是的!”
  安毅肯定地点了点头:“根据‘巴巴罗萨作战计划’,该集团军群将在开战后的一个月时间内,占领巴库油田区。巴库城距离土耳其边境,仅有六百多公里,不过考虑到边境线附近山地和丘陵地带纵横,亚美尼亚高原和小高加索山脉仿佛一道天然的屏障,保护着苏联的国土,因此要想快速突破会很困难。”
  “根据‘钉子’反馈的信息,此番德国土耳其集群所配备的,都是精锐的山地部队,一旁协助的土耳其军队也善于打山地攻坚战,再辅以部分机械化部队,一旦撕破苏军的防线,那么战火将很快蔓延到里海西部的希科拉草原及库林低地地区,形成全面的突破……德军对占领巴库油田势在必得,斯大林的日子不过好了!”
  “何止不好过!”
  赵瑞微微一笑:“估计现在都已经焦头烂额了……虽然至今为止,苏军依然扼守着喀山以西的泽列诺多尔斯克及科兹洛夫卡之间的铁路和公路大桥,通过伏尔加河及沿岸公路,与后方保持着联系,但在远东军一浪高过一浪的攻势下,最终被合围是迟早的事情。”
  “由于朱可夫辜负了斯大林的期望,这位取代沙波什尼科夫出任红军总参谋长、打赢了基洛夫会战晋升元帅的苏军名将,被调整到了预备役方面军,副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担任东线战事总指挥,前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官复原职。不过,仗打成这样,神仙难救,若是西线及南线再打起来,斯大林估计寻死的心思都有了!”
  杨杰一直沉默不语,听到这里突然问道:“诸位,我有个疑问,苏联与远东共和国原本就是一个国家,信奉的是同一个主义,实行的也是相同的政治和经济体制。此前,因为斯大林的肃反政策而分裂,若是面临外来的侵略,两国会不会就此放下成见,重归于好?”
  杨杰的这个问题,让会议室里一下子沉默下来。
  过了一会儿,展到有些奇怪地问道:“耿光参谋长,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问题?斯大林不是放狠话要对远东共和国上上下下斩尽杀绝吗?连暗杀这种卑鄙的手段都使出来了,加上现在喀山又是这样一种战场态势,哪里是能够说和就和的?”
  “对啊!”
  邓斌也有些颇不以为然:“若是就此选择投降,姑且不说布柳赫尔、布哈林和李可夫是不是白死了,仅仅现在远东共和国高层那些人,哪一个不是上了斯大林的死亡名单?难道他们就不为自己和家人想想?”
  “而且,德国在西线发起进攻,远东军面临的压力自然随之大减,难道他们不会利用这个机会向西拓展势力?喀山以西,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待拿下莫斯科后,远东共和国整合国家的力量,统一思想认识,再伺机与希特勒展开决战,我倒觉得这种可能性非常大!”
  会议室里七嘴八舌,一致出言反对。看到杨杰微笑着没有说话,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安毅心里一沉。
  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安毅看过太多老一辈革命家的例子了,就以苏区的肃反为例,许多优秀的军事指挥员晚上被开会批斗,生命随时都受到威胁,到了白天需要人带兵打仗,照样一丝不苟,舍生忘死全情投入,打完胜仗下来自觉地向肃反委员会报道,这种精神和品质,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
  远东共和国的高层,大多数都是和乌里扬诺夫一起打天下的老红军,绝对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苏联在德国的入侵下,分崩离析,最终走向毁灭。如果说苏联和远东共和国的战争属于兄弟打架,不管谁胜谁负国家的政权和颜色都不会变,那么德国的侵略,不仅可能颠覆苏维埃政权,甚至关系到整个斯拉夫民族的存亡。在这种情况下,谁也不知道那些老一辈革命者会做出何等选择!
  认真倾听了好一会儿意见,安毅心中的担心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加大了,见再讨论下去也不会有更多的收获,他果断地摆了摆手,待大家安静下来,才说了自己的看法:“我觉得耿光的设想并非无的放矢……我们不能忽视人的精神信仰,就如我们为了国家民族的崛起,不惜抛头颅洒热血,那些布尔什维克主义者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说不一定也会做出舍小家顾大家的选择!因此,我们必须做好两手准备……”
  说到这里,安毅站起来来回踱步,过了一会儿,转过头看向赵瑞:“翔云,看来你得动动了……目前我们在中亚地区,由萧无统率的一个坦克集团军群以及属于北方军区的三个摩步化集团军,担负起了我们在乌拉尔及里海沿岸的防御任务。当然,这样的兵力,要防守数千公里的边境线,还稍显薄弱,不过我想中亚方面军的架子完全可以先搭建起来,由你出任司令员,让萧无担任你的助手,稍后我再陆续调动部队过去,充实方面军实力。”
  “一旦远东共和国选择为了理想和主义,放弃他们执着追求的东西,斯大林必然会调虎离山,抽调远东军到西线与德国人作战,苏军就会顶替远东军进驻乌拉尔和西伯利亚,你领导的方面军防守压力就会陡然增大!”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德国入侵的大背景下,斯大林绝对不会冒着双线作战的风险,与我们再起龌蹉,但我们必须预防战争结束后苏联秋后算账。因此,在构筑坚固的边境防御壁垒基础上,在关键的位置部署重兵是有必要的。以现在我们的铁路建设程度,大多数地区只需坚守一两周时间,就可以得到周边部队的支援,形成局部的优势兵力,给入侵之敌以毁灭性的打击!”
  赵瑞惊喜地站起来。他知道安毅既然做出决定,那么他方面军司令官的位置便算是定下来了!搞了这么多年情报工作,回到集体的怀抱后不仅没有被嫌弃,而是继续给予足够的信任,这种知遇之恩让他眼睛通红,情不自禁地向安毅敬了个庄重的军礼。
  安毅点了点头,示意他坐下,然后对总参作战部部长沈子凌道:“子凌,这两年你负责总参作战部的工作,成绩有目共睹。但是,如果就此把你拘束于这个岗位,阻碍你进步,我有些不忍心!这样吧,你晋衔一级,去中亚方面军担任参谋长,帮助赵瑞打理好方面军事务,用一到两年时间,给我把方面军建设好,未来西伯利亚作战,还得从你们军区抽调部队东进,不要让我失望啊!”
  沈子凌也是又惊又喜,激动地向安毅敬礼致意。
  坐机关虽然没有什么危险,但却没有多少机会建立功勋,在安家军注重军功的情况下,晋升极为困难。以前总参谋部作战部处长刘宇为例,抗战初起时尚是少尉,在华北抗战、淞沪会战中,屡次出奇谋,一路晋衔少校。后来调任北方军区,经过中亚战事及此后的西伯利亚会战,短短的三年多时间,如今已经是集团军少将参谋长,军衔竟然与沈子凌平级。现在能有机会下去带兵,一旦战起,上升的通道要大得多,说不一能能够在战争结束前晋衔上将。
  杨杰出言提醒:“远东共和国是否会倒向苏联,几率在五五之间。为防一语成谶,我们必须得事先在乌拉尔、西伯利亚构筑一个流民迁移通道。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去面对斯大林的暴政,许多受过政治迫害的人,肯定会选择逃离即将撤销的远东共和国,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尽力挽救这部分人的性命!”
  “诸位,经过两年多的连续移民,我们下辖地区的华人人口已经近两亿,当然,这是在把蒙古族、满族、朝鲜族、京族、傣族等民族都归类于华人后的统计数字,另外大约还有六千余万其他民族的人口,包括白俄、法裔、犹太人、斯拉夫人、澳大利亚及其他欧洲国家的移民一千万,中亚、西亚、西伯利亚等地区的少数民族六百多万,印度人四千一百多万。”
  “当然,按照规划,大部分印度人都将迁入新成立的次大陆印度土邦国家,而一部分犹太人也会在战后迁移至中东建立的犹太人国家,这样我们的华人人口,将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并且随着国内移民的继续,这个数字还将不断拉大!因此,在确保华族主导地位的基础上,我们完全有能力接纳远东共和国的移民。”
  安毅灵光一闪:“不仅针对远东共和国,我们还可以从高加索及乌克兰地区,引进大量年轻妇女……”
  看到所有人都用古怪的目光看向自己,安毅连忙解释:“你们可别误会,不是我喜欢白种女人,而是进行人道拯救的一种手段……根据‘钉子’的情报,希特勒主导制定了一个‘东方计划’,该计划的目的,是从肉体上消灭斯拉夫民族,尤其是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以及犹太人和其他民族。”
  “就在昨天纳粹党高层举行的会议上,希特勒公然宣称‘为了拓展日耳曼人的生存空间,我们务必有计划地消灭苏联土地上的人口……这是我们天职的一部分。应当记住,在我们占领的这个国家中,人的生命没有任何价值,我们需要发展消灭人口的技术’。”
  “为此,德军总参谋部、党卫军、秘密警察部门已经开始着手制定将来在苏联被占领土上实行的暴行纲领。根据这些计划和纲领,在未来二十年内,要杀戮一亿两千万到一亿四千万人,并最终‘消灭俄国的生存潜能’。为了完成这一惨绝人寰的使命,希特勒指示党卫军组建第二部
队,专门用来屠杀俘虏和平民……”
  “德国人疯了!”
  此前一直缄默不语的常保芳,几乎是下意识地说:“以杀人为目的政府,注定会被世人唾弃,也势必不能长久!幸亏我们不和这样的国家结盟,否则良心上怎能过得去?这是赤裸裸的反人类的罪行啊!”
  “消息确实吗?”
  对德国素有好感的赵东全,有些疑惑地问道:“此前德国入侵波兰、法国、巴尔干和中东,没听说这样耸人听闻的屠杀啊!为什么独独对斯拉夫人那么苛刻?不会弄错了吧?”
  “来自‘钉子’的情报,从来没有出过错!”
  安毅严肃地说道:“据我所知,在希特勒规划的世界中,北欧人种及日耳曼人种最高贵,能够与之比肩的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种,稍次一等的是高卢人、法兰克人、加泰罗尼亚人等西欧和南欧白人种族,最差的就是斯拉夫人。希特勒认为斯拉夫人和犹太人一样,都属于白种人中的劣等种族,代表着愚昧和野蛮,希特勒总是把斯拉夫人称为欧洲的痔疮,由此可见他对斯拉夫人的痛恨!”
  “在希特勒眼里,乌克兰和克里米亚的土地想种什么就种什么,无论种什么都会有好收成,这样肥沃的土地,必须控制在日耳曼人手里,因此非常有必要清除这些土地上的原住民。有着这么多理由,希特勒要想干什么,还不昭然若揭吗?”
  所有人心里都一片冰冷,邓斌摇了摇头:“只有疯子才会那样做!我敢肯定,只要德国敢在占领区搞大屠杀,距离失败就不远了!”
  “没错!”
  安毅点了点头:“这也是我们不与德国结盟的重要原因,谁愿意与疯子在一起?不过,趁着彼此未撕破脸皮,我们倒是可以尽可能地挽救苦难的白俄罗斯及乌克兰人!我准备救援那些最容易受到战争伤害的妇女和儿童,就像挽救犹太人一样拯救她们,一来可以引进大量适龄女青年,满足我们许多未婚男同胞的需要,二来可以增加劳动力,纺织厂、服装厂、仪表厂等企业都很需要女工,三来嘛,我听说乌克兰和白俄罗斯都是出美女的地方,我想我们的下一代,恐怕会诞生很多帅哥与美女哦!”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哄笑声,常保芳眉飞色舞地说:“夏俭那孙子,最好这口,保不定家里就再添一个小老婆,哈哈!”
  安毅淡淡一笑,道:“只要郎情妾意,我个人是不反对纳妾的,不过若是谁欺男霸女,休怪我军法无情!对了,我提醒一下。‘钉子’提供的情报属于绝密,前线部队的警备级别不仅不能降,还得再提高一个级别,做出一副全力备战的模样。等到德国真正向苏联发起进攻,我们才能安下心来!此外,不管德军最后攻向哪里,三总部必须得拿出相应的预案,不要等到事情临到头了才措手不及!好了,散会吧!”
  “是!”
  全体将校起立,向安毅恭敬敬礼后,先后离去。
第1820章
染血的边境线
  六月二十二日,夏至后的第一天,同时也是下旬的第一个周末。
  虽然东线此刻形势紧张,华西列夫斯基正指挥部队,与远东军就伏尔加河沿岸的关键地点进行反复争夺,但西线为了不触怒德军,驻守在这里的军队依然采用和平时期的作息制度,这天仅仅需要上半天班,下午即放假了。
  基辅特别军区航空兵司令员科佩茨上午处理完工作后,即乘坐吉普车放假回家。一路上,他想起前几天副国防人民委员梅列茨科夫对他当众提出的严厉批评,心中仍有些忿忿不平。
  一周前,梅列茨科夫来到乌克兰首府基辅,任务是视察部队战备情况,正好赶上军区进行一次空军的警报演习。
  演习在离司令部不太远的一个机场举行的。
  那是一个很大的军用机场,设施完备,停机坪上,整整齐齐地停放着上百架战斗机、轰炸机、侦察机和运输机,很有气势,四周视野开阔,天空晴朗,只有几朵淡积云在远处的天际线上挂着。
  梅列茨科夫脸上不动声色,看不出有什么不妥,军区司令员巴甫洛夫踌躇满志,一边兴致勃勃地对梅列茨科夫指点着什么,一边高声地和军官们打着招呼。当见着正从塔台上走下来的科佩茨时,马上拉他过来,并大声介绍说:“梅列茨科夫同志,认识一下吧,这位是我们军区航空兵司令员,苏联英雄科佩茨同志,他在西班牙内战中立下赫赫功勋,归国后又为苏维埃培养了大量优秀的飞行员,目前许多飞行员正在东线与远东匪军作战。我想你不会陌生吧?”
  梅列茨科夫当然知道这位英雄飞行员的事迹,只是没想到他比想象中的还要年轻,当即上前亲热地友好拥抱,并相互致以热情的问候。
  一行人来到临时搭建的观摩台上坐定,很快演习便开始了,只见一架架战斗机、轰炸机腾空而起,在指挥员的口令下,编队飞行,作着各种战术动作。
  正当演习达到高潮时,忽然不知什么地方钻出一架德国飞机,在机场上空盘旋,机翼上两个巨大“铁十字”徽记看得清清楚楚。
  坐在观摩台上的梅列茨科夫不禁愕然,很快,德国飞机竟大摇大摆地对准跑道,一个俯冲,然后降落在机场上,飞机上走出一队空勤人员,指指点点,左顾右盼,对这里发生的一切好象既有点意外,又相当感兴趣,梅列茨科夫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是真的。
  “怎么回事,巴甫洛夫同志?德国人的飞机怎么能降落在这里?”梅列茨科夫转过头问向身边陪同视察的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毫不在意,微笑着说:“不用大惊小怪,难道你们在莫斯科都不知道,根据苏联民航局的指示,这个机场准许接收德国客机?”
  梅列茨科夫目瞪口呆:“你说什么,民航局的指示?国防人民委员部怎么不知道?”
  巴甫洛夫两手一摊,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梅列茨科夫尽管由此觉察出部队的战备观念松懈到可怕的程度,应该狠狠批评,但是,对巴甫洛夫……在西班牙战争中表现出色的坦克兵专家素来有几分敬意,如今他又说是民航局批准的,也就不便于发作,于是转向坐在另一侧的科佩茨,问道:“科佩茨同志,我有一个问题问你,机场上的这些飞机是为了演习暂时转场集中到这里的?还是一直就停放在这里?”
  科佩茨未加考虑,如实而平静地说道:“除了调往东线作战的战机,其他的一直就在这里。”
  梅列茨科夫厉声问道:“那么军区的野战机场用来做什么?”
  科佩茨解释说:“野战机场的条件很艰苦,飞行员和地勤人员不太愿意待在野外……”
  “可是你睁眼看看这里发生的是什么事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91/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