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11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20/1395

  随着日军打通进入东南澳大利亚的通道,美澳联军的失败已经正式提上议事日程。
  在此前的艾尔半岛大撤退中,美军已经退往塔斯马尼亚岛,原本准备将部队重新整顿后再投入东南澳大利亚战场,但看到弗拉德斯岭天险已被攻破,盟军西南太平洋司令官麦克阿瑟上将立即改变主意,抓紧时间构筑塔斯马尼亚海防要塞,同时抢修岛上的军用机场,并且开始努力积蓄战机,以应对日军有可能发起的登陆作战。
  麦克阿瑟深知,随着盟军在西南印度洋的海陆军的攻势遭遇惨败,眼下盟军及日军正在伊丽莎白港与开普敦之间的奥特尼夸山、朗厄山一线激战,为了阻止日军进入大西洋,美军主力正源源不断地投入南非战场,短时间内无法抽调更多的兵力支援太平洋作战。
  因此,屡败屡战的麦克阿瑟,不得不低下骄傲的头颅,老老实实地先做好防守工作,再伺机进行反击。
  中太平洋战场,九月上旬得知日军联合舰队主力出现在西南印度洋海域后,太平洋战区司令官尼米兹上将心神大定,立即决定趁着日本海军主力不在太平洋之机,继续发起所罗门群岛作战。
  此时重组后的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主力舰计有战列舰两艘、航空母舰两艘、重巡洋舰十二艘,此外还有护航航母一艘、轻巡洋舰十五艘、驱逐舰四十多艘,实力远在缺少大型舰只的中南太平洋的日本海军之上。
  随着美军恢复对新乔治亚岛的攻击,日本海军东南舰队司令官草鹿任一中将不得不再次下令舰队出击,以撤回新乔治亚岛上的日军。
  担任撤兵任务的是日本海军第三驱逐舰战队司令田中赖三海军少将,接到命令后,他果断地将舰队分为两部分,警戒队由他亲自率领,下辖六艘驱逐舰,运输队由黑岩精一海军大佐指挥,编有四艘驱逐舰和十艘运输船。
  九月十五日晨五点半,田中少将指挥警戒队从拉包尔启航,同日晚八点一刻,黑岩大佐指挥运输队从布因出海。
  盟军海岸监视哨,很快便发现了日军舰艇编队,立即发出报告,航母特混舰队司令官哈尔西上将接到报告,电令汉斯沃克海军少将指挥所部前往截击。
  此时,汉斯沃克海军少将的舰艇编队,已得到特混舰队的加强,共有三艘巡洋舰和六艘驱逐舰。汉斯沃克海军少将接到哈尔西的命令后,于十五日下午五时从图拉吉港出发,沿圣伊萨贝尔岛西岸北上,午夜前后斜穿新乔治亚海峡,驶向韦苏韦苏角。
  十六日凌晨零时,美军夜航侦察机报告,在舰队西北二十六海里处发现日军驱逐舰六艘,正以127度航向30节航速航行。
  不得不说,美军侦察机的报告非常及时而又准确,这支南下的驱逐舰编队,正是日本海军的警戒队。
  汉斯沃克立即下令编队从航行队形改为战斗队形,罗伯逊海军上校指挥五艘驱逐舰为前卫,汉斯沃克少将本人指挥三艘巡洋舰为本队,勒菲松海军上校指挥一艘驱逐舰为后卫,各舰依次排成单纵队,以二十八节的航速,向西北方向搜索前进。
  凌晨一点九分,美军前卫舰队的五艘驱逐舰,开始向日军驱逐舰队发射鱼雷,紧接着美国海军本队的巡洋舰的主炮,也开始射击。
  汉斯沃克少将认为己方军舰装有先进的雷达,能够占有先机,一定可以将日军战舰打个落花流水,可是他却没有想到,日本海军已经掌握了雷达技术,现在配属到各战区的战舰虽然未进行现代化改装,加装先进的雷达,但却进行了最简单的改造,装有可接受雷达脉冲的装置,因此竟然比美国海军更早就发现对方。
  根据美国海军战舰运动航向,田中赖三下令舰队以战斗队形接敌,并且由于提前知道了美舰航行方向,日本海军的瞭望兵比对手提前一分钟发现对方舰船的踪影,田中赖三没有丝毫犹豫,立即下令实施鱼雷攻击,这样实际上双方几乎是同时开火!
  日军先导舰遭到美舰集中射击,在极短的时间里,美舰就向其发射了两百多发230mm炮弹,先导舰不断中弹,伤痕累累,被迫退出战斗。日本海军田中编队的其余五艘驱逐舰,将发射管里的鱼雷全部射出后,便掉头退出战斗,准备与美舰脱离接触,重新装填鱼雷,再杀个回马枪。
  美国海军一艘巡洋舰被日军驱逐舰所发射的鱼雷击中,无线电天线被弹片炸断,当场阵亡二十九人,失去了继续战斗的能力,无奈之下,汉斯沃克少将派出两艘驱逐舰护送其返航。勒菲松海军上校指挥作为后卫的驱逐舰,伴随本队巡洋舰行动。
  这个时候,美军夜航侦察机报告日舰已高速向北撤退,汉斯沃克少将认为日军是在败逃,立即命令罗伯逊海军上校指挥前卫驱逐舰队前去追击,罗伯逊带着三艘驱逐舰追了一阵,没有发现目标,看到海面一片寂静,担心自身力量不足掉进日本海军的陷阱,于是指挥所部,向东经新乔治亚海峡返航。
  在罗伯逊上校看来,既然已经达到了驱逐日舰的目的,舰队司令官汉斯沃克肯定已经带着本舰队返航了,在自以为是之下,他甚至没有去电确认。实际上,汉斯沃克少将并没有向东返航,而是向西航行,准备与前卫驱逐舰队协同配合,夹击日本海军驱逐舰队,争取全胜。
  但是,美国海军的舰载雷达操作员忙中出错,把迎面而来的日军战舰当成自己的前卫舰队,一点五十六分,伴随本舰队行动的那艘驱逐舰的舰载雷达,发现日舰在左前方正在掉头转向,这才明白来的是日军战舰!
  汉斯沃克少将立即下令右转六十度,向日舰开火射击!可惜的是,两艘巡洋舰还未来得及开炮,瞭望员便惊骇地发现,一条条鱼雷正劈波斩棘,向战舰逼近。
  原来,日本海军的战舰掉头,是因为刚刚发射完鱼雷,准备溜之大吉,五艘日军驱逐舰,总共发射了三十一条鱼雷,美舰真正地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这个时候再想进行规避已经为时过晚,其中一艘巡洋舰被两条鱼雷击中,舰首下沉,另一艘巡洋舰被一条鱼雷击中,舰首扭曲,航速大减,伴随本舰队行动的那艘驱逐舰机舱中雷,引发大火迅速蔓延开来,由于火势很大抢救工作相当困难,战舰开始下沉。
  不久,田中赖三少将率领五艘驱逐舰返回战场,进行了最后一次鱼雷攻击,两艘美国巡洋舰沉入海底,汉斯沃克少将以下九百多名美军海军官兵,被日军用舰载机枪疯狂扫射,悉数毙命,鲜血染红了海面。
  就在日本海军警戒编队与美军舰队激战的时候,日军运输队顺利驶入新乔治亚岛的锚地,把日军部队撤上了军舰和运输船。
  十六日晨,日本海军警戒队回到布因港,中午海军运输队也平安回到布因港。被美军战舰炮击的那艘前导驱逐舰,因为伤势严重,做了应急修理后,被送回本土接受大修。
  此次海战,日本海军仅有一艘驱逐舰被击伤,并确保了新乔治亚群岛驻兵撤退任务的顺利完成,美国海军虽然兵力上占有一定的优势,却遭到较大损失,有两艘巡洋舰和一艘驱逐舰被击沉,另有一艘巡洋舰遭遇重创。
  美国海军在总结失利原因后认为,此次海战失利,主要是因为汉斯沃克少将指挥不当,过于相信雷达优势,失去了先发制人的先机,随后又过于依仗主炮威力,企图在一万米距离上,凭借主炮口径与数量上的优势,再加上雷达指引的准确性,一举击沉日舰,却轻视鱼雷攻击,没有组织舰炮与鱼雷的协同攻击,同时又忽视了对日舰鱼雷攻击的防范,结果在日军采取的重新装填鱼雷多次攻击战术面前,遭到沉重打击。
  尽管海战中美国海军遭到失败,但是航母特混舰队司令官哈尔西上将并没有放松陆地上对日军机场的攻势,至九月下旬,美国海军陆战队先后在新乔治亚岛、圣伊莎贝尔岛、科隆邦阿拉岛、韦拉拉岛和舒瓦瑟尔岛登陆成功,初步实现了对新乔治亚群岛的占领,巩固了中太平洋一线的防御。
  ……
  九月二十二日,上午十点。
  南华,新京,小南海治政堂。
  安毅收到美国方面转来的太平洋战区的情报,想了想让总参把马来亚及缅印战区的情况,也向美国方面进行通报,以加深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目前,中原战局突然变得好转,在蒋介石调动中央军六个军近八十万大军助战的情况下,第五战区在李宗仁将军指挥下全线反击,先后在韩庄、台儿庄、傅家庄、李家庄等地,击退日军的进攻,并发起凌厉的进攻,各条战线已经恢复到战前的局面。
  根据中央情报局在南京的内线反馈的消息,史迪威正在游说蒋介石,投入重兵全力歼灭黄河以南的日军,随后扎紧黄河防线的篱笆,待安家军拿下东印度和缅甸,同时盟军海军取得对印度洋的制海权后,便从中国战区抽调兵力驰援南非和澳大利亚战场。
  对于美国人的奇思妙想,安毅觉得非常不可思议,现在缅印及马来亚战局未定、印度洋地区的制海权尚控制在日本海军手里,美国人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让中国军队来分担太平洋地区所面临的压力。
  不过想想美国强大的生产力,安毅又觉得美国人未雨绸缪完全可以理解。
  按照美国的造舰计划,到明年四五月间便会有起码六艘舰队航空母舰、八艘战列舰、十二艘重巡洋舰加入美国海军现役,美国海军部已经发出通告,海军现役主力舰、航空母舰和重巡洋舰每损失一艘,便会相应生产一艘新的战舰弥补损失,而且依旧以原舰命名,足见美国人的财大气粗。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海军的优势,仅仅能保持到明年中旬,届时,美国海军完全可以组织庞大的运输舰队,绕过马达加斯加等战略要点,穿越印度洋,抵达次大陆西海岸,接上中国军队到南非及澳大利亚作战。
  至于为什么不邀请安家军参战,安毅心知肚明,不管是罗斯福还是丘吉尔,已经无法再容忍南华扩张了,以蒋介石的一贯的表现,将来战争结束中国军队肯定会从战地撤军,如果南非及澳大利亚等地落入安家军手里,再想让安毅把吃进肚子的地盘吐出来,就千难万难了!
  安毅不知道蒋介石会如何选择,不过想想宋美龄现在在美国受到罗斯福总统与美国民众热烈欢迎,美国国会频频提高援华资金的额度,便知道蒋介石恐怕会真的答应抽调部队到南非和澳大利亚作战。
第1848章
坚城血战
  毛淡棉是缅甸马达班湾重要的港口城市,它位于安达曼海东岸,萨尔温江、坚河和扎米河的汇合处,地处冲积平原,背依比劳山脉,港口西南有比卢岛屏障,自古以来便是优良的避风港。
  九月十六日开战以来,缅南局势急速恶化,暹罗军连战皆北,自加罗比被第七摩步师攻陷后,缅南便被拦腰截成南北两段。
  目前,暹罗军十五个师中,已经有第九、第十三和第十四师在扎米河一线被全歼,缅南德林达依地区滞留了三个师,在萨尔温江一线尚有九个师,其中七个师被披汶·颂勘集结于毛淡棉,负隅顽抗。
  为了阻止安家军进攻,披汶·颂勘命令炸毁扎米河及环城河上的大桥,而在扎米河及环城河的对岸,暹罗军构筑了大量战壕,其中充当反坦克壕的坑道就多达三条!碉堡、暗堡和各种火力点,各种各样的坑道纵横相连,铁丝网和路障密布,又在纵深布置了各种各样的火力点。
  九月二十三日,担任肃清缅南任务的中南方面军第三集团军对毛淡棉城的总攻击正式展开。
  刚开始就是数百门150mm、120mm、105mm口径的加农炮和榴弹炮,以及一百六十二门130毫米19管火箭炮,向着扎米河及环城河对岸的暹罗军防线,发射了无数流星火雨,地面上的人就像站在地震中心一样,大地猛烈颤抖。
  环绕毛淡棉城南、城东的二十公里战线,仿佛火山喷发一般,无数的火光冲天而起,整个河防环形地带,几乎变成了一片流动的岩浆火海。炮弹的爆炸声越来越强烈,烟尘混合着火光,喷吐着直上空中,剧烈的浓烟,几乎将太阳光全部遮挡。
  为了能够有效摧毁暹罗军的河防工事,方面军司令部特意下达命令,将专门用于海岸防护的列车炮,通过工兵抓紧时间抢修的铁路,送抵毛淡棉坚城之下。列车炮为380mm口径的舰炮,拥有先进的电磁导引装置,对于要塞及壁垒的威胁很大。
  时至今日,安家军的火炮压制技术,已经有了飞跃进步,布置在一线的各团营的迫击炮,用于射击对手的战壕,速射的75mm山炮和105mm、120mm榴弹炮,则扫荡铁丝网和雷区,射程较远的加农炮和150mm重炮炮群,则向敌人的纵深炮击,以压制对手的炮火反击。
  而210mm以上的自走臼炮,则向着那些看起来极为坚固的永备工事,进行着炮击,一枚枚炮弹引发的爆炸,都像是天崩地裂,暹罗军那些用钢筋水泥建设起来的坚固工事,在这种威力巨大的炮弹打击下,就跟纸糊的一样,只要被击中,就炸成碎片。
  在空中,不断有炮兵的校射飞机在低空盘旋,及时修正各炮兵阵地的射击坐标。
  暹罗军被动挨打,终于忍耐不住用预设防空阵地上的高射炮和高射机枪,驱逐讨厌的校射飞机。这种配备到炮兵部队的校射飞机,主要是由木制的“运I”运输机充任,它造价低廉,能够在极为简陋的场地上起降,飞行员不需要太多的技巧,只需要配备一名专门的电台人员,就可以把侦测到的地面信息,汇报到炮兵指挥部。
  在暹罗军猛烈的防空火力打击下,两架校射飞机拖曳着浓烟,滑翔着撞向南面的大地,在接触地面前两百多米时,四朵降落伞升起,随后校射机撞击大地,发出剧烈的爆炸声。其余六架校射机连忙规避,迅速将地面暹罗军的防空阵地通报给空军指挥部。
  仅仅过了五六分钟,大批机群从东南方的天空扑来,水平轰炸机向那些暴露出来的防空阵地投掷大量炸弹,若是这个时候依然有防空炮反击,则强击机低空进行第二轮打击,最后由俯冲轰炸机彻底解决。
  当然,仅仅想凭借炮火覆盖和轰炸机轰炸,是不足以摧毁所有抵抗的,在安家军猛烈的打击下,暹罗军的士兵在一个个防炮洞里面苦苦地忍受着。这些精心构筑的防炮洞,就像是一个个活棺材,在炮击中象筛糠一样剧烈地抖动,不少暹罗军士兵靠在墙壁上面,活活地被震死,还有大量暹罗军士兵所在的防炮洞被落下的炮弹直接命中,整个洞里的人全部被活埋,还有更多的人,在大口径臼炮的轰击下,被炸成肉末,尸骨无存。
  暹罗军的炮兵,只是在刚开始的时候还击了一下,但迅速就在大口径加农炮和重榴弹炮的轰击下哑火,偶尔残余的火炮,也在拥有绝地制空权的安家军空军的精准打击下,销声匿迹。
  炮击取得预想的效果后,各师的70mm步兵炮和各种75mm山炮、野炮,以及迫击炮都前移,集中到了扎米河及环城河岸边,随时准备对河对岸的暹罗军火力点进行压制,保证攻城的顺利进行。
  同时,列车炮顺着铁路轨道开了过来,停靠在了第三道战线后方,承受炮塔的庞大基座,伸出八个蜘蛛脚一样的支架,原本指向后方的380mm舰炮,则在炮瞄系统的控制下,转向了河防方向。
  在这种构筑了护城河及反坦克壕的攻城战中,坦克和装甲车无法在第一波攻势里发挥作用,只能靠步兵们用强悍的战斗意志和血肉之躯,去击破敌人的防线,然后由工兵来为坦克及装甲车开路!
  整个毛淡棉城的防线长达二十多公里,不可能多点开花,从四面八方一股脑儿地杀过去,那样敌人所有的防御点,都可以发挥作用,采取这种手段攻城纯属找死。正确的做法是选择一个点,集中进行突破,再利用这个缺口,向两翼展开,慢慢扩大战果。
  由于东线及南线皆遭遇炮击,暹罗军高层不知道安家军会从那个方向发起进攻,只能把兵力平均地分配到东、南两翼,但更注重对东线的防守,因为东线的防御阵地都构筑在平原上,而南线则由南向北,有一道长四公里、海拔近百米的缓坡,相对而言,东线更容易取得突破。
  但主持攻城战的集团军司令傅冠捷中将却认为,若是由东向西进攻,当攻到城市中心区域时,那道近百米高的山脊便会突然出现在眼前,呈现由下向上仰攻的态势。反之,若是由南线发起进攻,由于是顺着山脊进攻,则暹罗军无法利用这个山梁的存在负隅顽抗。
  随着炮火延伸,第七摩步师第三十三步兵团两千多名官兵,开始发起强渡行动。他们抬着木筏和橡皮艇,从阵地上冲出,来到环城河的河岸边上,将木筏和橡皮艇放到河面上,官兵们迅速跳了进去,然后开始划桨,奋勇前进。
  当将士们冲到河中央的时候,对岸一直沉寂的暹罗军阵地,突然射出无数橘黄色的火舌,子弹如暴雨一样射到河面上,不计其数的小水柱从河中腾起,其中还不时夹着一阵掷弹筒榴弹和迫击炮弹,撞击人耳膜的巨大爆炸声中,一道道白色的大水柱冲上天空。
  正在渡河的官兵,不少人中弹,有的从木筏上掉进河水中,有的倒在橡皮艇里,还有的木筏或者橡皮艇直接被落下的炮弹命中,不是无情地被掀翻在河面,便是将木筏直接打散,凌乱的木头顺着河面飘浮。
  早有准备的炮兵,哪里允许对手撒野?一门门70mm步兵炮,以及六零、八一口径的迫击炮,对准河对岸那些疯狂喷吐火舌的火力点开火。
  炮手们迅速地把炮弹装入炮膛中,拉动发射绳,呼啸而出的炮弹,准确地直接命中目标。
  一时间,暹罗军阵地上腾起大大小小的火球,横飞的弹片,疯狂地收割着一切触及的生命,暹罗军士兵的血肉碎片和破碎的机枪零件一起飞上了天空,沙袋和工事的残骸到处激射。
  与此同时,进抵河岸边的上百挺通用机枪,开始向对岸的敌军阵地泼洒去密集的弹雨,打得那些原本就在炮击下残缺不全的阵地,溅起飞沙走石,不少敌人被横飞的密集子弹打得支离破碎。
  而狙击手们,则各显神通,到处寻找目标,将那些敢于冒头射击的敌人一一爆头。
  暹罗军司令官披汶颂勘心里很清楚,若是守不住毛淡棉,他的暹罗流亡政府不仅复国无望,甚至连生存也无法保住,因此在前线布置了大量督战队,当一线阵地上一批人死亡,另一批人便在督战队的枪口下,迅速前出补上阵位,他们拿起机枪和掷弹筒,继续向着河面疯狂射击。
  在炮火及通用机枪的掩护下,安家军第一批木筏和橡皮艇已经靠拢河对岸,官兵们纷纷跳了下去,向着暹罗军的阵地冲去。可惜在这紧要的关头,暹罗人师承鬼子的技战术发挥了作用,又是一排掷弹筒发射的甜瓜手雷和暴雨般的机枪子弹,若泼水一般洒了过来,许多还未来得及散开的官兵们,捂住胸口倒在了冲锋的路上。
  “杀!”
  更多的登陆官兵,大声喊杀着,向前方冲去。在这片被敌人清理得干干净净的河岸上,根本没有办法隐蔽,要想活命,只能奋勇击破敌人的防线。
  暹罗军显然也在拼命了,尽管遭到火炮、迫击炮、通用机枪和狙击手的四重压制,可是敌人却死战不退,在浓烟滚滚火焰四射的阵地上,不时可看到若隐若现的火舌,不断地向河岸泼洒,战斗异常的残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20/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