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11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37/1395

  三日前,张发奎、余汉谋、梁寒操等人先后发表坚决与汪精卫划清界限的演讲,揭露“汪逆精卫厚颜无耻,其言行可比宋明时期之秦桧、吴三桂,美其名曰为公,实则害国,千刀万剐亦不足以证其罪”。
  除了采取广播驳斥,华南军政首脑们还一而再、再而三地通电申讨,并且发动广东各县一致举行“讨奸大会”,以“彻底粉碎逆谋”。
  在这一波反汪浪潮中,南京政府趁势发布《以汪兆铭通敌祸国通令全国严缉法办令》,指出:“汪兆铭违背国策,罔顾大义,于全国一致对日作战之际,潜离职守,妄生和议,并响应敌方谬论,希冀煽惑人心,阻挠大计”,严令全国军政各机关“一体严缉务获,依法惩办,以肃纪纲!”
  随后,国民党中央宣布开除汪精卫、周佛海、陈璧君、梅思平、高宗武、丁默邨等人的党籍,永远不允许其返党。
  不过,汪精卫的言论,在当前日军、德军高奏凯歌的国际背景下,还是蛊惑了一大批人,如《申报》董事兼责任秘书赵尊岳、清末两广总督岑春煊的儿子岑德广、上海广厦大学教务长傅式说、康有为大弟子徐勤的儿子徐善伯、前武汉绥靖主任何成浚的参谋长杨揆一、前甘肃政府主席刘郁芬、前北平卫戍司令鲍文樾、前东北军骑兵司令郑大章、前唐生智麾下师长刘培绪、前武汉警备司令叶蓬、前南京陆军军官学校主任政治教官罗君强等人,纷纷汇聚到汪精卫周围。
  与此同时,汪伪特务机构主要领导人丁默邨、李士群,也在日本的支持下,收罗了一批军统、中统中的不得志人员,其中包括唐慧明、茅子明、翦建午、叶耀先、章正范等干将,声势为之大增,军统、中统在华北及山东的势力遭到很大的破坏。
  由于有了一股支持自己的特工力量,安全方面有了初步保证,十一月一日,汪精卫、周佛海、梅思平、陶希圣、褚民谊、丁默邨等人经过密商,向外界公开宣布,将在天津召开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取得“党统”,好名正言顺地上台。
  安毅对此嗤之以鼻。
  要知道按照国民党组织规定,召开全国党代会必须有各省市、各特别支部和海外支部推选的代表参加,汪伪在毫无基层组织基础的情况下,要产生各级党部代表,纯属痴人做梦。不过以汪精卫现在的无耻程度,不难想象他会采取什么手段来达成目的。
  在此时的安毅眼里,曾经高高在上遥不可攀的汪主席,已经沦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政治小丑,不管他跳得再欢,也是螳臂当车,影响不了大局。
  南华,新京,小南海,宣武楼会议室,南华军事委员会最高会议正在进行。
  军委委员、副总参谋长杨飞上将站在大幅军事地图前面:“当前全世界最受人关注的莫过于苏德于莫斯科城外举行的规模空前的大会战,战事的经过相信这段时间的战报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了,总而言之,德军在各条战线都取得了胜利,正在逐步向莫斯科城外逼近。”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随着冬季的逐渐来临,情况对德军越来越不利。首先是秋雨连绵,道路泥泞的季节已经到来,德军的行动已经越来越慢,有时还不得不停止前进,正在打仗的坦克也得撤下来,去拖拉那些陷在泥坑里的大炮和弹药车,由于缺乏拖曳车辆所需的钢链、挽钩,德军统帅部只得派出运输机空投一捆捆绳子。尤其是十月下旬,大雨滂沱,德军极其狼狈,步兵在泥泞中一步一滑,每门大炮都得用许多马队来拉才能前进,所有车辆都陷在泥坑里,一直陷到车轴部分,甚至牵引机行动起来也十分困难,到目前为止,德军许多重炮已经无法动弹!”
  “其次,由于准备不充分,到现在为止,德军的兵员得不到有效补充,经过连续作战,有的连队现在只剩下十多个人,可供使用的坦克和大炮数量也严重不足,特别是冬季快到了,可现在德军连冬衣的影子也没见到。在遥远后方的广大森林沼泽地带,由于德国执行的愚蠢的民族政策,已经开始频繁出现游击队的踪影,德国人的铁路经常遭到破坏,运输队也时常被伏击,前线补给面临中断的窘境。”
  “第三,从昨天开始,两百多万精锐的远东军,已经开始向西线调动,第一批参战部队将在本月七日于莫斯科红场接受斯大林的检阅,随后即开赴前线。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远东军的T34坦克深受我们的豹式坦克影响,而KV坦克则有着我们虎式坦克的影子,其空军装备的拉格III、米格I和雅克I战机都受到我们A26、A27战机的影响,并不输于德国的武器装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远东军的参战,将会成为压倒德国的最后一块砝码!”
  会议室里议论纷纷,拿破仑当年在俄国经历的惨败,可以说是每一位经历军事院校教育的军官的必修课,现在德军的经历,似乎是在复制当年法国人的噩梦。
  奉命返回新京开会的尹继南对德国深具好感,现在虽然南华与德国之间已经不像战争初期那么亲密,但到底依然有着正常的贸易往来,德国投资兴建的铁路、公路正在运转,水电站提供的电力,正在为南华的工业生产服务。听到德国极有可能面临第一场失利,坐在安毅右手第一位的他主动站了起来,慨然道:“当前战局确实正逐渐向苏联一方倾斜,但如果希特勒果断壮士断腕,还是有希望挽回颓势的。希特勒现在需要做的不是进攻,而是果断在后方构筑坚固的防御壁垒,然后逐次把莫斯科周边的军队撤退下来,这样就可以极力避免部队的大的损耗。”
  “不管怎么说,现在德军先后在明斯克、斯摩棱斯克、列宁格勒、基辅会战以及此次莫斯科外围战中,消灭了近三百万苏军,与我们安家军素来重视消灭有生力量而轻视占领土地的作战思想不谋而合。”
  “至少苏德战争开战以来,赚了便宜的是德军,而不是苏军!相信随着在莫斯科城外遭遇的一系列艰难境况,会使希特勒猛醒过来,及时改变策略,则未来即便苏军一方加入远东军,也不过是弥补了初期的消耗,整体格局依然是德强而苏弱!”
  安毅心中微微有些不舒服,但想想尹继南在德国担任近三年武官,对德国有着深厚感情应该可以理解,当下问道:“继南,就你内心而言,是希望德国胜利还是苏联胜利?要知道苏联虽然至今未加入盟国,但根据罗斯福总统数次来电透露的信息,苏联已经向华盛顿派出了庞大的外交使团,磋商加入盟国事宜,以一致对抗轴心国的入侵!从这一点上来讲,我们理应站在苏联一方才是!”
  说到这里,安毅索性站了起来,来回踱了一会儿步,随后才对满屋将帅大声说道:“长期以来,我们都执行的是亲近德国的政策,这么做的主要原因是列强中只有上次欧战的失败国德国愿意向我们开放技术,或者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而进行等价贸易。”
  “我们今天所取得的系列成就,尤其是科技发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便在于有着德国先进科技的基础,我们的武器装备,从手枪、步枪到机枪、大炮,都有德国军工科技的影子,我们的外籍科学家,大多是受到德国排斥的犹太人,同时我们的军校留学生,也多派往德国,彼此交往极为密切。”
  “此外,不管是中国还是南华,在战争爆发之前,都是弱小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是列强眼中可随意宰割的大肥羊,自鸦片战争以来,英法美等国都不把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看在眼里,中国人在国际上的地位很低很低。因此,我们迫切地需要有一个国家站出来,打破这种几乎固定的国与国之间的等级划分,打破白人高高在上的传统,而作为上次欧战失败国的德国,便是最好的对象!”
  “弟兄们,大家不妨回想一下,两年前德国向波兰发起进攻,英法向德国宣战的时候,谁看好德国会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有谁认为我们南华会成为今天左右国际局势的搅局者?大家再想想,若是曾经的第一陆军强国法国不被德国征服,素有日不落帝国之称的英国不丢失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区广袤的殖民地、本土不被炸得千疮百孔,谁会正视中国和南华的存在?德国、英国和美国,先后做出决定无偿归还我们文物,难道仅仅只是因为他们的好心?”
  “想想七七事变日本入侵中国时列强的嘴脸,再对比现在中国和南华在国际上的地位,大家就应该明白,正是由于德国人的频繁胜利,才使得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逐渐有了与列强叫板的实力,从这一点来说,德国人功不可没!”
  “不过,德国人做了这些,我们就必须做出善意的回应吗?我们此前在德国、奥地利、利比亚勘探石油,部分解决了德国的燃油困难的问题,是否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呢?若是德国顺利击败苏联,领土与我们接壤,会发生什么事情?以希特勒的狂傲,他会允许我们这么一个不稳定因素存在吗?”
  “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在我看来,此次莫斯科会战,德国还是战败的好,这样就有一个始终战斗的、不屈服的苏联在我们与德国人之间作为缓冲,我们还可以通过苏联的存在,继续平衡轴心国和同盟国的实力……”
  “平衡?!”
  夏俭有些惊讶地问道:“老大,你是说……轴心国的力量,已经开始超越同盟国?这……这不可能吧……美国的实力如此强大,我实在想不通他们怎么可能会失败……”
  安毅苦笑一下:“夏俭,你没听错,是平衡!美国虽然强大,但工业生产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不断地累积!美国人安逸惯了,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大多数工厂还处于民用生产,要从民用转为军用,中间有一个改造的过程!还有一个问题,这些工厂生产出来的武器装备,没有库存,几乎都是出厂便投入使用,源源不断消耗在太平洋和印度洋战场,暂时体现不出工业领先的优势!”
  “而且,不同于日本人自小接受军国民教育,美国青年安于享乐,骤然加入到军队里,从一个平民变为合格的军人,起码需要一年甚至更多的时间适应。至少在当前的情况下,德国和日本占有一定的先手,美国人最需要的便是时间!”
  “不得不说,现在轴心国太强大了,从昨天日军占领悉尼开始,实际上日本已经成为了澳大利亚大陆新的主人,一个占地八百多万平方公里、工业门类齐全、资源极其丰富的大陆对于日本而言意味着什么,我想大家都很清楚,若是在前面不断进攻的同时,后方再有个一两年的稳定发展,日本的工农业都将上一个台阶……”
  看到大家窃窃私语,似乎对此存在诸多争议,安毅示意情报部长刘卿用幻灯片公布一组数据:截至去年年底,澳大利亚的工业总产值为一百二十亿美元,拥有包括矿石、玻璃、化学、钢铁、纺织、制革、制烟、制酒、木材、家具、造纸、印刷、电气、橡胶、电器、发动机、造船、汽车、拖拉机等工业部门,甚至还有乐器、珠宝、瓷器等在内的完整工业体系,且技术工艺水平和机械化水平非常高。
  工农业的发展带给交通运输业的进步,到去年十二月为止,澳大利亚已拥有铁路63828.7公里,是年货运量达5323.8万吨,客运量高达58486万人次,铁路职工人数为15万人,此外还有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到去年共有公路达975028公里,拥有各种汽车150万辆。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在航空和航海方面也有着惊人的表现,去年全年民航客运量为247919人,货运量达上万吨,邮件运量达五千多吨,同时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货运网,民航机全年飞行路程近50万公里,各主要城市悉数通航,国外航空也开辟,可远航到英国和美国。海运方面,到去年年底全澳大利亚拥有海运公司40家,大小轮船200余艘,沿海各重要港口均通航,并且远航到欧、亚、非、南北美各大港埠。
  农业方面,播种面积已经高达3016.3万英亩,主要种植小麦、大麦、玉米、燕麦、马铃薯、甘蔗、豆类等,主要农产品总值高达上亿英镑。
  畜牧业方面,去年全澳大利亚羊只数量已经达到135189129只,产毛60万吨以上。同时,去年澳大利亚已经拥有牛16091175头,马2097845匹,猪为2297821头,畜牧业的副产品,如牛、羊、猪皮、猪鬃、牛奶、牛羊肉、乳酪业都发展迅速,乳酪、奶粉、牛羊肉罐头等都是上佳的军需品。
  “看到了吗?日本有了澳大利亚大陆,就相当于有了稳定的、可持续提供动力的工业母机,一切都可以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那里不像东印度人口密集,整个澳大利亚八百万平方公里仅有两三百万人口,完全可以通过移民把这块大陆占有巩固,这可和驱使印度人从事工业生产是两回事!”
  安毅见大家皱眉沉思,又继续说道:“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日军已经取得重大优势的情况下,若是再让德国人获得莫斯科战役的胜利,那么盟国的势力就会受到严重打击,甚至有可能会摧毁英国人的抵抗信心!一旦英国人缴械投降,那么欧洲便成为希特勒的欧洲,不管是美国还是我们,都将面临被孤立的命运!因此,站在我们的立场,无论如何德国人都不能胜!”
  尹继南脸色苍白,喃喃说道:“这么说来,德国政府紧急求购的四百万套棉衣,我们不会提供给他们了?”
  安毅知道尹继南是关心则乱,语重心长地说:“继南,虽然我们不希望德国获得胜利,但也不希望他们败得太惨,我知道希特勒给你致电,希望能够通过你的斡旋,让德国军队尽快得到这批救命的棉衣,但他们不拿出真金白银出来,我们凭什么给他们?”
  南华占领的中亚和西印度地区,是全世界最大的棉花产区,而孟买又是全球最大的棉纺工业中心城市,四百万套棉衣对于早有准备的南华而言并不算多,问题是希特勒自大惯了,虽然现在德军面临着巨大的危机,但他依然不肯放下架子,竟然想以平常的价格来购买这批堪称救命的军需品。
  安毅早在年中便指示大量生产棉衣,为的便是在莫斯科会战中大捞一笔,希特勒如此不上道,自然交易就谈不拢,目前双方贸易代表尚在孟买僵持。看到达不到目的,希特勒为了保住面子,试图通过尹继南来从中撮合,但希特勒不付出更多的黄金和白银,休想让安毅松口。
  坐在尹继南身边的顾长风有些惊讶:“原来不是我们不卖,而是希特勒不愿意拿钱来买?他以为我们是福利机构吗?”
  安毅摇了摇头,解释道:“不是德国人不给钱,而是给少了!对德国来说,这是挽救他们命运的东西,根本不能以普通商品的价值来衡量……说到底还是开战以来德国顺风顺水,连续的胜利养成了希特勒狂妄自大的性格!其实咱们与德国保持贸易往来,已经算是很给他面子了,否则他就是拿着钱,也没人卖那么多的棉衣给他们!”
  “主席此话不假!”
  总后勤部长常保芳站了起来:“如今不仅是德国人急需棉衣,苏联、英国和美国也都需要过冬的衣物!尤其是苏联,苏联没有了中亚地区的产棉地,欧洲的乌克兰、顿河和白俄罗斯等棉花传统产区也尽数被战火摧毁,若非计划经济下的苏联有着许多库存,预计要熬过这个冬季也够呛!”
  “英国接连失去印度、中东和澳大利亚等产棉区,现在南非也陷入战火,棉花供应基本上全部断绝,只能靠外购来维持!美国的问题是连续扩军导致军服供应紧张,他们的棉花生产虽然已经全部转为军用,但依然无法满足冬衣的生产,驻扎在英国的美国军队,非常需要冬衣御寒!因此,咱们的棉衣并不愁销路,卖给谁主要是看战略需要!”
  尹继南连连点头:“这件事交给我办理吧!估计现在希特勒元首还未意识到等待他的将会是什么,我要亲自飞一趟柏林说服他……上次他下令归还中国文物,到现在德国及法国窃据的中国文物,基本上已经进入我们的仓库,我代表南华共和国亲自对他说一声感谢我想不过分!”
  “好吧!”
  安毅也不坚持,道:“继南,你现在已经不是驻德国武官,而是南华共和国北方地区的最高军政首长,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能说……不过我想以希特勒的偏执,哪怕你告诉他情况危险,他也未必会听得进去……”
  “大哥……”
  尹继南目光直直地看着安毅,脸上满是坚毅:“我知道该怎么做,不会卖国求荣的!其实我也明白,德国陷入苏德战争泥潭的根子,在于希特勒所奉行的民族清洗政策,听说德军刚开始进入苏联境内的时候,不管是波罗的海国家,还是波兰、白俄罗斯以及乌克兰,所到之处,民众无不踊跃欢迎。”
  “可是,德军给予他们的是什么?是烧杀抢掠,是集中营,是容克贵族窃据的农庄的农奴,是修建铁路公路免费的劳力!结果便是现在这样,从苏德边境到莫斯科城下,到处都是游击队,后方的运输补给线路时刻遭受威胁,败局隐现!”
  “我想说明一点:现在德国的一切,都建立在其军队的连续胜利上面,若是在苏军的反击下遭受可怕的惨败,希特勒很有可能会被军方抛弃,庞大的德意志第三帝国有可能像拿破仑帝国那样瞬间土崩瓦解……德国失败太快,显然也不符合我们的利益!放心吧,大哥,我知道怎么做才对我们有利,我会尽量争取一个对双方都有利的局面出现!”
  “我相信你!”
  安毅鼓励地一笑:“继南,按照你的想法去做吧……其实现在我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不知道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对了,我这里再通报一个情况……根据可靠情报,日军在占领澳大利亚后,极有可能调整兵力部署,发起对美国本土的攻势,其重兵将逐步调往东北和远东地区,伺机对美国的阿拉斯加地区展开攻击。若是我们贸然与之对上,将面临一场空前惨烈的战争!”
  “因此,我的看法是未来一两个月内赢得马来亚、缅甸和东印度等地作战胜利后,我们将赢得一段时间的和平,工作重点最好放在对以上地区进行土地改革,解决民众的温饱问题,进而消除民族矛盾上面,我们力争用两到三年时间,恢复这些地区原有的工业生产能力,并发展起一批军工企业,在提升我们国防实力的同时,改善民众的生活,从而巩固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总而言之,在日军对美国本土发起进攻之前,我们暂不宜收复远东和东北,替美国人挡灾!待日军东进后,我们再考虑釜底抽薪,一举拿下远东和东北,从而奠定我们的强盛之基!”
  没有人怀疑安毅的情报来源,大家也都知道安毅对国际局势的判断有多么准确。况且,这短短一个多月的作战,已经快把南华的战略储备打光了,确实需要一段时间进行恢复,因此会议在很短的时间内便统一了思想。
第1866章
突如其来的停火
  虽然说日军大本营已经对马来亚及缅印方面军下达了总撤退令,但如何撤退,怎么才能尽可能多地把人和物资运到就近的岛屿,以避过安家军的锋芒,却存在诸多问题。
  毕竟若是放任安家军长驱直入,不仅原先正常抵抗下能够撤出的部队和物资都保不住,甚至可能带来更大的惨败,这是大本营及南方军司令部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看到的。
  十一月三日,日本缅印军先后爆破恒河上的甘塔、拉杰尔两大水坝,一日后又炸毁布拉马普特拉河上的锡拉水库,数十万平方公里的恒河口平原地区,顿成一片泽国。
  这样日军依然不满足,又于十一月六日,对戈尔诺普利河上游大坝进行了爆破,吉大港及周边地区,瞬间成为一片汪洋。
  日本人的毒辣,远远地超出了世人的想象。
  在这次突如其来的洪灾中,高达数十米的特大洪峰,在广袤的原野上疯狂肆掠,卷走和消灭一切生命。
  提前得到侦察机预警的安家军各部,纷纷撤离到了高处,这次洪灾并没有造成多大的伤亡,但这数十万平方公里原野上的土著居民却遭了殃,一个月后,洪水慢慢退去,安家军各部进入灾区,淤泥中到处都可以看到腐烂变质的尸体,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都被泥沙包围,深度高达半米左右,保守估计土著平民损失千万人以上。
  在马来亚,日军于十一月四日,在拉美士城南部的勿沙山、兴楼山、云冰山、中山、武吉山地区纵火。
  由于动用了大量燃油助燃,原本就是林海的马来亚中南部地区,数百个火点一经引燃,迅速呈现星火燎原之势,适逢连续多日无雨,炎热的天气夹杂着从海洋上吹来的海风,火借风威,瞬间形成了绵延数百公里的森林大火区域。
  在这样规模的火灾中,除了烈焰的侵袭外,可怕的还有浓烟的骚扰,人在吸入大量烟尘后会出现头晕目眩及窒息等症状。
  看到前进的道路上大火封山,安家军南下部队不得不紧急止住南下的步伐,一方面派出工兵,利用施工机械大量砍伐树木,制造出一条数公里宽的隔离带,另一方面命令主力部队北撤,对马来亚中北部山区进行剿匪,同时协助民运总队开展工作。
  缅甸不同于东印度,也不同于马来亚,既没有英国人构筑的大水坝可供毁坏,以水代兵阻敌,也没有马来亚茂密的热带雨林可供纵火,于是日本殖民当局便把歪脑筋动到了缅甸地区的华人华侨上。
  先简单介绍一下缅甸的战局。
  早在十月中旬,卫一航第六集团军便攻陷达西城,与自东攻来,连下东枝、黑河、格劳等城的王焕炎第三山地集团军、叶清风第四山地集团军胜利会师。十月下旬,该路集群接连攻占标贝、谬拉、达贡等城,顺利进驻缅东铁路交通枢纽彬马那。
  西路集群,李振汉第二十一集团军与方面军直属第一、第二坦克旅,独立第一重型坦克旅,于九月下旬顺着伊洛瓦底江沿岸铁路发起攻击,连克谬达、韦卢、纳多基、敏建、皎勃东、仁安羌等地。经过一个多月的连续作战,该路大军于十月底占领中部铁路中心城市卑谬。由于后勤供应不及,燃油和弹药均出现短缺,部队暂时在卑谬城休整,与南面在瑞当山构筑防线的日军对峙。
  在这两路大军之后,顺利结束曼德勒战事的罗磊第四集团军,把戍守及维持治安任务交给新成立的曼德勒守备师和金沙省武警总队,与方面军司令部、直属各部一起,于十月中旬南下,在东西两路集群中间区域进军,到十一月初已经挺进到东敦枝与萨德瓦一线。
  由于仁安羌、稍阜、阿耶迈等油田刚刚收复,油井等设施遭到日军的破坏,起码得两三个月时间才能恢复开采,同时缅甸的炼油厂主要集中在仰光地区,前线部队的燃油供应严重依赖后方补给,九月中旬开战到现在,方面军储备的燃油,已经出现问题,三条线都不得不停止前进的步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37/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