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11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52/1395

  迪亚娜努力装出威严的样子:“我是女王,只有我才能决定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如果哈希姆叔叔不理解,我不介意让他回家养老!”
  说到这里,她又原形毕露,伸出嫩若白藕的双臂,缠着安毅的脖子:“毅哥,你一定要帮我啊!我好想夏天在西伯利亚赏雪,冬天在马来亚的海滩游泳……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才适合我!”
  安毅紧盯着迪亚娜的眸子,心里揣摩她是否言不由衷,嘴里却道:“放心吧,我一定会照顾好你的,你是我的好妻子,我们的后代会世世代代沿袭阿富汗,把它建设成为一个真正的世外桃源。”
  此时的阿富汗,已经成为南华版图上举足轻重的重要地区。
  随着今年夏天马扎里沙里夫至赫特拉、坎大哈至喀布尔、喀布尔至白沙瓦的铁路修通,曾经的天堑变成了通途,西伯利亚、蒙古和中亚,与南华其他地区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若是计划于三年后竣工的马扎里沙里夫经巴格兰翻越兴都库什山至恰里卡尔抵喀布尔的铁路贯通,则南华的整个战略态势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各个地区起码有两三条铁路相连接,任何地区发生叛乱,驻军均可在一天时间内抵达,中央的统治力度将得到根本性的加强。
  正因为阿富汗对南华太重要了,因此安毅才会拐弯抹角地拐骗不经世事的萝莉女王,使得阿富汗不需要经过太大的变乱,即可彻底溶入南华的怀抱。
  而且安毅也有私心。
  虽然此时的他,已是货真价实的独裁者,但民主与共和是世界的大趋势,安毅不介意在巩固华族的统治、法律和制度完善后逐步放权,还政于民。但是,如果在这个庞大的国家里,有一块完全属于自己的私人自留地,不也是一个有趣的尝试吗?况且这块自留地还足足有六十五万平方公里那么大!
  南华改为联邦制国家,并未是安毅信口胡说。
  随着西亚三省的加入,现在的南华横跨六个时区,已经真正有了大国气象。南华这名字一听就是取自“中华之南”寓意,不够磅礴大气,政治协商会议以及政府已经着手更名事宜的讨论,政务院总理徐子良提出的“中华联邦共和国”获得大多数人的支持,就看什么时候正式通过了。
  有了阿富汗的先例,今后印度的那些土邦国家,可以考虑组建类似的邦国,外交与内政全面接受南华的指导,甚至直接并入“联邦”。当然,今后会有一个类似于“反国家分裂法”之类的法案出台,甚至可以其写入宪法,以维护国家的繁荣稳定,长治久安。
  喀布尔皇宫,陪着迪亚娜祭拜完逝去的查希尔·沙赫国王一家,安毅刚刚走进宫门,穆罕默德·哈希姆就一脸愤怒地出现在两人眼前。
  “主席阁下,我想你就南华中央政府新下达文件中‘阿富汗将建设成为中央直属的自治王国’这一款做出合理的解释!当初我们邀请贵方出兵,驱逐苏军和盛世才部,为的可不是落得个被贵方吞并的命运!”
  “放肆!”
  安毅尚未开口,护夫心切的迪亚娜已经站了出来:“首相大人,为人不可忘本!你要知道,若非我夫君伸出援助之手,你我现在已经成为了喀布尔废墟里的一缕亡魂!这几年阿富汗的变化你难道视而不见?”
  “农牧民的生活,因为中央政府的扶持,越来越好,所有的适龄儿童,均可享受到义务教育和一顿免费的午餐,每一位公民的基本医疗完全免费……如此福利林林总总,此前我们可曾想过?”
  “还有,那些那些埋葬在深山里的矿藏,因为我夫君的关系优先投入开采,我们的财政状况急速好转,甚至我们还有多余的钱投资开设种植园和商贸公司,这难道不是中央善待我们的表现?首相大人,你再看看宫门外这座全新的城市?你知道建设这些需要花费多少钱吗?”
  说到这里,迪亚娜将指向宫门外的手缩了回来,放缓声音,“叔叔,人要有自知之明,更不可过河拆桥!离开了南华的帮助,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会变成什么样子?若是人民失去了他们的美好生活,我们的王室还能存在吗?说不得到时候反对力量会聚集起来,把我们推翻,然后再去欢迎王师,难道这就是你乐于见到的局面吗?”
  迪亚娜一番话,不仅让哈希姆脸色苍白,无言以对,就连安毅也颇为意外。
  原本安毅以为:迪亚娜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思路走,没想到她对现在的时局也有着如此清醒的认知。
  没错,情报部门已经在阿富汗内部埋伏了许多暗桩,一旦哈希姆及其他王族成员冥顽不灵,不排除动用非常手段,虽然迪亚娜的女王宝座将因为自己的关系得以保存,但王室的权力以及对国家财富的控制将大为减弱。
  同时,现在的阿富汗可不仅仅只有一百八十多万土著民众,经过两年多的移民,这里已经有三百多万华人和二十多万斯拉夫人,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阿富汗甚至可能会一步到位,成为南华直辖的一个省份。
  见哈希姆心灵遭受重创神色萎靡不振,安毅上前一步,紧紧地握住他的手:“叔叔,我向你保证,我并不是想毁掉这个国家,更不想消灭我妻子的民族,而是为了更好的让它存在和发展,尤其是要确保王室的利益,毕竟,我和迪亚娜的孩子,将继承这个国家,我也不愿意小家伙一出生就受苦!”
  哈希姆神色变得和缓下来。
  其实老首相心里很清楚,阿富汗所处的位置太重要了,周边被南华领土包围,西方的波斯现在实际上也是南华的属国,仅仅看这两年南华的投资力度,看看喀布尔城里已达七八成的华人人口,便知道中央政府绝对不会轻易放手。
  此次来抗议,哈希姆更多的是想出一口气,但他没想到,被他一手扶上位的迪亚娜竟然如此果断坚决,恼羞之余,心中也不乏欣慰……温室里的小花终于成长,“穆沙希班”家族后继有人了!
第1890章
死亡的城市
  安毅在滞留喀布尔期间,帮助迪亚娜逐步完善了阿富汗王国及下属各级政府的组建(此前由军管会代管),大量通过童子军校……士官学校或政法学院这一流程成才、对安毅绝对忠心的年轻人走进了各个工作岗位,占据了阿富汗几乎所有的重要部门,继续深化这个内陆小国的政治、经济改革,强调宗教和政治剥离,加大了中央政府的控制力度。
  阿富汗作为中亚、西亚和次大陆的腹心地区,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三地的气候及生态状况。
  川南集团在原本开发的北部塔哈尔市的萨米特金矿、朱兹詹市的雪贝尔干气田和达伦苏煤田、喀布尔市以南三十公里处的埃纳克铜矿等大型矿藏的基础上,又再计划投入巨资开发喀布尔市的卢格尔铜矿、巴米扬市的哈吉克铁矿,楠格哈尔市的锂、钽、铌、锡混合矿区,赫尔曼德市的南汗尼欣铀、钍、稀土共生矿区等具有很高开发价值的矿区。
  按照规划,阿富汗将在十年内建成初步的现代工业体系,涵盖轻重工业的各个方面,这些企业产生的利润主要用于改善本地区的自然条件,在高原恢复森林和绿化,在大中型河流上建设水利工程,在沙漠和戈壁地区推行农垦制度,这些举措将使阿富汗在未来一二十年后真正成为改善周边环境的绿肺。
  九月十九日,喀布尔王宫。
  早上起床后,安毅先是跟着沈凤道炼了一个多小时的拳,随后与迪亚娜一起吃早餐,九点左右两口子来到书房,商议是否在喀布尔建设一所综合性大学以完善现在的教育体系,沈凤道适时走了进来。
  迪亚娜知道若没有要事,老沈不会在这个时候麻烦安毅,当下笑着向沈凤道点了点头,然后在安毅脸颊上吻了一下,便离开了书房。
  老沈走到安毅身边,低声汇报:
  “德国沃尔夫通讯社刚刚发表了社评,称德国时间今天凌晨两点,列宁格勒被德军攻陷,德军进攻莫斯科的大门将重新开启……”
  安毅微微一愣,顺口问道:“列宁格勒失守了?”
  沈凤道点点头:“我们在德国的情报部门很快印证了这条消息,详细的情况总参很快就会送来!”
  安毅有些遗憾地摇了摇头。
  虽然这个消息早在预料之中,但此刻听来,依然觉得有些刺耳,毕竟苏德之间相互消耗最符合南华的利益,若是一方取得太大的优势,则平衡必将被打破,到时候事情就不好办了。
  今年德国在东欧战场上由攻转守后,这一地区的局势变得相对平缓,但局部交火依然不断,目前战场主要集中在德军清剿游击队和围攻列宁格勒上。
  自去年九月列宁格勒被围到现在,苏军在那座英雄的城市足足坚持了一年时间。
  其实早在去年年底,列宁格勒的粮食和燃料便全部告罄,两百多万市民和五十万军队陷入了饥荒中。
  在此期间,列宁格勒通过拉多加湖与外界保持着一条水上通道,尽管杯水车薪,每天饿死的人不断增加,从十二月份的一天死三百人到今年二月时每天死四千人,但至少能让市民每天得到二两口粮,尤其是可以让部队保证最低的军粮供应。
  然而,到了三月份,随着德军把主攻方向由莫斯科换回列宁格勒,芬兰军队出兵占领了拉多加湖北岸、德军占领拉多加湖东岸,彻底封闭列宁格勒与外界的陆上和水上通道,列宁格勒便逐渐陷于绝境。
  此后,苏军虽然通过空投的方式,持续向列宁格勒供应粮食和弹药物资,但空投行动在配备了雷达的德军空军的战机面前,非常之危险,每一次飞行员们出任务,都仿佛一次生死之旅。
  为了让列宁格勒一直抵抗下去,斯大林命令不惜一切代价,都要向列宁格勒供应粮食和弹药物资,莫斯科到列宁格勒的空中航线成为了一条名副其实的死亡航线,每一天都有几架甚至数十架飞机坠毁,如果不是有美国自南华采购的海量战机供苏军消耗,估计苏联人早就撑不住了。
  为了攻克这座以苏维埃缔造者命令的城市,德军撒下雪花般的传单,极尽利诱和威逼之能事:一份传单上写着:“俄国军民们,为了保命,到德国这边来吧,你会发现,你们的敌人是嗜血的布尔什维克。”
  另一份传单威胁说,如不投降,后果很严重,死得很难看。
  虽然空运的粮食无异于杯水车薪,但列宁格勒的军民开动脑筋,用代用食品维持了很长时间……面包师用木屑、发霉的面包粉和着空投下来的面粉做成的食物,还有最初打算用来做轮船油料的有毒棉籽饼。
  等到这些都吃完后,墙上的画片和书上的浆糊被刮下来,合着少量的面粉作汤。人们都提着裤子走路,因为皮带被煮成了汤,正如卓别林电影《淘金记》上的镜头一样,皮鞋成了美食,城市里飘荡着老鼠汤的香气,等到连老鼠都吃光了时,惨剧不可避免地上演了:人肉相食。
  苏军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师,阻止惨绝人寰的人吃人现象蔓延,结果在首次执行任务时几个士兵失踪了,极有可能变成食物了。
  随着德军逐渐合围,列宁格勒开始对电力进行定量配给,民用电基本断绝,城市陷入了黑暗中,好在寒冬已过,暖气虽然关闭但无伤大雅,可是后来自来水厂被炸毁就麻烦了,平民们只得把水桶吊在脖子上,拖着沉重的脚步到运河和涅瓦河里提水,而尸体就浸泡在水里。
  进入夏季,当苏联其他地方战火趋缓之际,列宁格勒却饿殍遍地,尤其是饮用不干净的水导致了瘟疫的发生,整个城市陷入可怕的寂静中。每天有几千甚至上万人死去,尸体被盖上旧窗帘、破布和牛皮纸,这些尸体就放在家里、街头和堆在医院的走廊里,因为幸存者太虚弱,根本搬不动,城市里弥漫着可怕的腐臭气息。
  一个月前,一个绝望的苏联记者在墙上写道:“咬紧牙关撑过去近一年时间后,这个城市即将死亡。”
  到了八月中旬,可以说,他的话变成了残酷的现实。饥饿已经蔓延到了军队,饥不择食的士兵们纷纷在战壕里掘土,不是为了修坑道,而是为了寻找蚂蚱、鼹鼠甚至蚯蚓这样的小动物充饥。
  就在一周前,德军感觉作战时机成熟,向列宁格勒发起了总攻击。
  德军用埋在普尔科沃高地下的155吨高爆炸药引爆作为列宁格勒最后战斗的序幕,接着上万门大炮轰击,数千架战机和几千辆坦克齐声发出轰鸣,五十多万俄罗斯和乌克兰自愿军从南向北、相同数量的德军从东到西,潮水般地涌向那座濒死的城市。
  大爆炸将泥土和烟尘掀上一千多米的高空,作为列宁格勒屏障的普尔科沃高地,变成巨大的大坑,当场炸死苏军一万多人。
  爆炸所产生的震动,在爱沙尼亚首都塔林都能感觉到,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早起的人可以看到列宁格勒上空升腾起的烟幕。
  精疲力竭的列宁格勒,竟然还坚持了一周时间才宣告最终失陷,其实已经是高水平发挥了,毕竟对连举起枪支都很困难的军队来说,要抵抗上百万军队的进攻,绝非容易的事情,由此可见苏联人战斗意志之顽强。
  安毅皱着眉头自言自语:“柳申科夫老师他们是怎么回事?大半年的时间竟然没有发起过像样的进攻,这完全不符合斯大林的性格啊!”
  沈凤道摇摇头:“去年苏军损失了三百万军队,几乎把西线的部队丢了个精光,虽然后来得到了远东红旗集群的补充,但在总体态势上,依然无法与整合了全欧洲力量的德军匹敌。目前苏军统帅部除了构筑坚固的防御阵地,借城市与防御战来消耗德军的实力外,再一个就是开辟敌后战场,位于白俄罗斯的‘游击共和国’、乌克兰的‘红色自由军团’、南斯拉夫的铁托游击队都是重点扶持的对象。”
  “不过从这几个月的情况来看,随着德国的政策逐步改变,各个游击组织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危险,随着今天列宁格勒的失陷,苏军在战略上已经开始呈现颓势。一旦让德军腾出手来把位于自己腹心的游击组织铲除,那么下一步又将是狂风暴雨般的进攻,苏联再想守住莫斯科就困难了!”
  安毅心里也在琢磨战局的变化。
  这个时空不同于历史,德军由于早早地占据了巴库油田以及高加索地区,使得其从一开始就有充沛的物资用于作战。
  现在乌克兰基本上已经平定,顿巴斯以及利沃夫-沃伦、第聂伯等煤田几乎占苏联煤炭总产量的一半,克里米亚附近的黑海沿岸大陆架油田以及里海以巴库为中心的油田区的丢失,让苏联的石油产量顿时缩水四分之三以上,克里沃罗格、克列缅丘格、别洛泽尔斯科耶三大铁矿区以及第聂伯河流域锰矿区均占苏联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再加上这里充沛的铝土矿、钛、镍矿、石墨、硅质石英岩、高岭土、褐煤、建材原料等多种矿物资源,一旦让德国彻底消化掉,哪怕得到盟国大力援助的苏联,也不可避免地走向失败。
  难道……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会在德军的进攻下失守?
  安毅站起来来回踱步,越琢磨越觉得这个可能性正在不断变大。但斟酌再三,安毅依然不准备改变什么,现在德拉的核子基地正在源源不断地提炼高浓度武器级铀,同时第一枚命名为“大布丁”的原子弹已经正式装填完毕。
  核子研究所早在两年前便开始在中亚内陆的克泽尔沙漠地区建设核试验基地,修建了大量坚固的工事和成片的民用楼房,地上地下的钢筋混凝土构筑物里安装了各种探测仪器、摄影设施。
  首次核爆试验已经决定于十二月中旬某日进行,届时还将调拨一批坦克、大炮、飞机,以及牛、羊、马、猪、狗、鸡、鸭、猴子和猩猩等动物进行活体实验,一旦成功验证原子弹的威力,源源不断的原子弹便将制造出来。
  “看来我该回新京了!”
  安毅回到座位坐下,向沈凤道吩咐:“让军委和三总部派人,在白沙与我汇合,我们一边考察铁路沿线军事布防和运输情况,一边举行军事会议,研讨当前局势!”
  “是!”
第1891章
国之利器
  一列装甲列车,从逐步恢复繁华与喧闹的喀布尔城驶出,在茫茫群山的峡谷中穿行,向着东方快速驶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52/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