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11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91/1395

  冲出大约五百米远,谷本富文带着几名属下来到城南的郊外,发现一群安家军伞兵已经在对面那座海拔一百多米高的山丘上组织起了防御阵地,几十名日军士兵隔着大约两百余米的距离,与其激烈对射,不过空中接连降落下来的安家军伞兵大大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
  激烈的交战中,周围不断有人倒下,谷本富文嚎叫着,带着几名手下补上了空位。打着打着,谷本少尉发觉形势不妙:周围的日军士兵声势越来越弱,随着安家军接连三个梯次的空降之后,视线中尽是那些各种颜色的降落伞!
  四周横飞的子弹,带着吓煞人的尖锐呼啸,随处都有人中弹倒地。
  “啊……”
  一声闷哼传来,跟着谷本富文的一名士兵饮弹身亡。迫于无形的压力,谷本富文趴到了地上,继续朝活动的安家军伞兵射击。
  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就仿佛一个世纪那么长久,几名手下已经伤亡殆尽。忽然,谷本富文觉得气流纷乱,勉强仰头一看,恰巧看到一架奇怪的飞行器从头顶上掠过,带着巨大的气旋,在不远处的开阔地落下。
  谷本富文眼睁睁看着十多名士兵从那个飞行器里跳了下来,这才意识到那是一架军中盛传的安家军装备的“蜻蜓机”,因类似乎自己小时候玩的竹蜻蜓而得名。那些安家军士兵,还从机舱里拿出一门小炮,放在地上稍微调整,便猛烈炮击,“砰砰”的闷响声,炮火在周围接二连三地炸响,再次掀起一片血肉。
  虽然一切都发生在视线当中,但面对这样的打击,谷本富文却没有任何办法!
  空降下来的安家军士兵继续不断增加,周围的枪炮声渐渐稀少,这是因为日军的抵抗正在逐步被清除。
  看到距离自己只有几米远的两名帝国士兵扔下手里的三八式步枪,高高地举起手,谷本富文心中一阵悲哀。就在他考虑是否将这两名懦夫击毙的时候,只见四面八方突然出现许多小巧的杂色坦克,隆隆地向苏维埃港城开来……安家军的I式空降坦克终于粉墨登场了!
  谷本富文下意识地扔下武器,举着手站了起来,不知道为什么,他心中没来由地感到一阵轻松:终于解脱了!
  九月三十日,安家军空军伞兵部队对苏维埃港的突袭成功,顺利解放了这座位于鞑靼海峡,处于庙街和海参崴两座重要港口城市之间的中转港,并对库页岛形成了压迫!
第1947章
战火漫漫
  安家军在远东和朝鲜各个战场,均如同张牙舞爪凶猛强悍的恶龙一般,滚滚向前,不断地吞噬对手。
  各支部队轮番替换,追着日军的屁股打,搞得日军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叫苦不迭,战斗随时随地都在爆发。
  朝鲜战场推进速度极快,不到两周时间,顾长风负责的西线已经顺利拿下日军据守的清川江和大同江防线,占领宜川、平壤、浦南等城,把战火蔓延到了沙里院;李金龙统帅的东线,部队更为分散,需要负责的地区更多,但由于有现代化的通讯网络,现在几路大军也在江川城与咸兴一线顺利会师,目前正在向元山推进。
  由于日军裹挟大量朝鲜民众向南逃离,少部分当地民众躲进深山老林之中,等待局势稳定,安家军入朝大军所到之处,十室九空,这虽然不利于安家军就地征集粮草,但也减少了部队与当地民众之间因语言不通或者是风俗不同造成的摩擦,避免了与受到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洗脑成长起来的新生一代的直接对抗而导致的仇恨发生。
  十月一日傍晚,朝鲜中部的广州川北岸的黄州,休息完毕吃过晚饭的一支部队,餐车尚在收拾之中,坦克、轮式及履带式装甲车和各种型号的运输卡车,已陆续在公路附近的旷野中集结。
  传令兵们骑着两轮和三轮摩托车,往来于各处集结点,传达上级的命令。
  基层连一级的军官们其实早已通过电话接到了营部下达的命令,不过必要的程序还是需要履行的,在命令传达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后,这些连一级的军官立即召集属下排长、班长开会,部署行动,一切都秩序井然。
  半小时后,夜幕已经完全降临。
  “出发……”
  一辆安装有通讯天线的豹II坦克上,穿着黑色装甲兵制服的安家军中尉对着送话器大吼一声,随着他高高举起的右手平缓放下,十余辆豹II坦克在发动机强劲的轰鸣声中,慢慢移动起来,淡淡的、充斥着油气味的青烟,顿时在这支装甲部队周围弥漫开来。
  紧紧地跟随在这个坦克连后面的,是另一个坦克连。
  不远处,一支装备装甲战车、运兵车和I号突击炮、I式坦克歼击车以及防空炮车的装甲连队也已经启动。
  更远的地方,拥有大量卡车、自行火炮、火箭炮、拉拽式火炮和防空炮的大部队,也缓缓开始移动起来。
  在此起彼伏的“前进”声中,越来越多的坦克、装甲战车和车辆进入公路,但出人意料的是,拥塞的情况并未出现,在安家军政治部和后勤部的精心组织下,在柴油发电机提供电力的高瓦数电灯下指挥交通的宪兵,不断挥舞各色旗帜,调度车辆。
  滚滚车流顺着公路,向前行驶了约一刻钟,随后在宪兵们的指挥下,开始渡过广州川,然后继续向南方行进,他们将在明天清晨于沙里院吃过早餐,取代此刻正在向五峰山和灭恶山之间的瑞兴江防线发起进攻的友军,担任全军突击箭头。
  由沙里院到开城,有两条路,一条向东,经新院里、瑞兴、新幕,在南山店折而向南,由平山、汗浦、金川至开城。另一条线路便是先向南,在海州折而向东,进逼开城。这个坦克团肩负的任务便是走第一条线路,由瑞兴、平山至开城。
  夜幕下,一条闪烁着无数小光点的河流,不断汹涌澎湃地向着南方涌动。
  尽管已经确认朝鲜和远东地区没有日军航空兵参战,但为了确保夜间行进不被可能出现的日军侦察机或者是滑翔机发现,安家军空军依然加大了防空和拦截力量,在车载雷达、高空飞艇雷达、前线人员观测点以及无线电监测站的联动作用下,鬼子的侦察机和滑翔机想要悄无声息地获取情报,根本是不可能!
  部队行军极为顺利。
  ……
  在距离黄州东南方一百多公里远的平山,公路上也挤满了行进的车辆和人流。
  皎洁的下弦月,给大地铺上一层银灰,由平壤溃退下来的日军,形成了一条蜿蜒的河流,向着南方滚滚开进。
  为了防止安家军无所不在的空袭,一辆辆运输卡车关闭车灯行进,公路两侧山岭上,日军步兵一个个气喘吁吁,步履蹒跚,但为了逃命,谁都顾不上说话。
  “支那人的空军!”
  “空袭!”
  “注意防空!”
  惊慌失措的喊叫声,忽然由北面传来,迅速沿着队伍向南传播,几乎是眨眼间,队伍一下子就乱了,鬼子兵纷纷躲进附近的草地和树林躲避,公路上的车辆慌不择路,交通事故频繁上演,喇叭声、斥骂声汇聚成片,一片兵荒马乱的景象。
  当十多架蚊式轰炸机飞临日军上空时,日军的骚乱快速平息,没有发现什么异状的安家军飞行员,开始凭借感觉投弹。
  不过,好运并不是无时无刻陪伴着安家军,在这样的能见度下,空中看到地面黑乎乎一片,只能依稀看到地势轮廓,不知道对手躲在哪里,自然也就无法进行瞄准,大部分落下的航弹,都远离了公路,少数落在公路上的,也没有意外引爆装载燃料或者弹药的车辆,冲天而起的火光没有载体迅速熄灭,只剩下了袅袅的烟柱。
  机群在空中盘旋一圈,没有发现什么动静,便继续向南飞去,准备轰炸前面的金川和开城,能在侦查情报的同时打乱日军的撤退步伐,显然是笔不错的买卖。
  随着天上的飞机离去,鬼子兵才纷纷从隐藏处跳出来,随后就传来尖锐的哨子声和呵斥声,卡车兵开始大声吆喝,把冲入道路旁的树林里躲藏的汽车推出来,到处都是一片纷乱嘈杂的景象。
  这样一场要不了多久就会来上一次的空袭所造成的影响,显然比炸弹本身导致的破坏要大得多,过了许久,马路及两侧山岭的混乱才被制止。
  随后,各级官佐开始指派人手,在爆炸点附近搜寻幸存者。
  基层的尉官、曹长、军曹和伍长,带着自己的士兵返回山路或者是马路,进行点名和整队,而在交通事故发生的路段,鬼子兵不得不将事故车辆推到马路边,等待维修人员抢修,或者等部队撤退完后爆破掉。
  这样吵吵闹闹地耗了大约二十多分钟,部队才重新上路。
  真是坎坷的南归之路。
  ……
  凌晨一点,瑞兴江西岸的新院里一线,第五坦克集团军下属的第二十三坦克师第一坦克团,正在向东高速推进。
  大同江和瑞兴江地区,是朝鲜半岛难得的沿海平原地区,在空旷的原野中,安家军的机械化部队轻而易举地便端掉了日军部署在瑞兴江东的几处阻击阵地,那些试图延滞安家军攻势的鬼子,甚至没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就已经被安家军坦克和装甲战车上的大炮、机枪给掀翻在地。
  紧接着,第一坦克团的两个主力坦克营,带着两个装甲步兵营,一路狂飙疾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日军在瑞兴江以东的桥头阵地发起猛攻。
  时间进入秋季,距离七八月间的大暴雨过去了一个多月,朝鲜半岛的枯水期已经到来。作为一条受季节影响十分严重的河流,夏日里宽达一百余米的河面,现在仅仅缩小只有二三十米,而且部分河段河水仅仅没过膝盖,根据侦察兵反馈的消息,这条江进入秋冬季后,就连卡车也能够涉水经过。
  江面上的铁路大桥,早在七月下旬便已按照日军大本营的指示被爆破,但为了方便自己部队撤离,日军又在江面上建立了一座以沙包堆砌成桥墩、圆木钉排为桥面的简易桥梁,普通车辆足以通行,轻重坦克则需要涉水渡河。
  随着朝鲜北部大量军队和平民撤离,日军又以沙袋在两侧铺底,用于主桥被安家空空军投掷的炸弹破坏时临时通行车辆之用。
  对于这条河流的情况以及日军的应对,安家军利用航空拍照、审讯俘虏及侦察兵实地考察等各种侦察手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了解,师指得到的命令很具有针对性:抢在日军将这些简易设施破坏之前一举拿下,保障纵深突击作战的效率!
  面对滚滚而来的百余辆坦克和大批装甲车组成的安家军进攻部队,守卫桥头堡阵地的大约一个大队的鬼子虽然感觉天都要塌了,但受到武士道精神以及向天皇效忠的理念支撑着他们坚守战线。
  这时候,日军布置在瑞兴江对岸的野炮、山炮和高射炮,开始频频射击,阻挠安家军进攻。可惜的是,虽然皎月当空,但能见度依然严重不足,频频射出的炮弹,并没有给安家军的坦克构成太大的威胁,反倒是由日本本土紧急调运来的步兵火箭筒,给安家军进攻阵型中的坦克和装甲战车造成了破坏,有一辆坦克被命中,冒出浓烟停止前进,还有两辆装甲战车被火箭弹命中后直接燃起熊熊大火。
  不过日军的火箭筒数量太少,整条战线仅有不到二十具,而且一发火箭弹射出,立即给坦克炮和机炮、机枪指明了方向,串串密集的弹雨落到目标区域,把操作火箭筒的鬼子炸得死无完尸。
  大量豹II坦克凭借着较为厚实的装甲和高速度,不断靠近敌人的桥头堡阵地,105毫米的坦克炮、航向和同轴机枪,死死地压制住日军阵地上的火力点,大量装甲战车和运兵车蜂拥而至,机炮、机枪给予了日军巨大压力。
  随着装甲运兵车上的装甲步兵开始下车伴随坦克及装甲战车进攻,安家军熟练的步坦协同战术,轻而易举地击破了日军的自杀式攻击战术,大量抱着成捆的手榴弹和临时用各种容器灌装的汽油弹跳出战壕的鬼子兵,往往还没有前进两步就已经被安家军官兵用自动步枪扫倒在地,而当安家军的坦克、装甲战车势不可挡地从日军的桥头堡阵地上碾压过去时,装甲步兵们以最快的速度,将阵地上残余的鬼子清理得干干净净,确保坦克毫发无损地越过了日军的西岸阵地,冲下了江面。
  坦克和装甲战车在泅渡途中,遭到来自河对岸的强烈阻击,此时日军快发疯了,集中所有的反坦克火力,疯狂射击,以延缓安家军的攻势。
  又有两辆豹II坦克在江水中搁浅,四辆装甲战车被反坦克炮弹直接命中变成了燃烧的火球,还有尾随进攻的突击炮及坦克歼击车、防空炮车,都停在了刚刚占领的西岸,压制日军的炮击,空气中全部是穿梭的火雨流星。
  等到第一批豹II坦克和装甲战车上了东岸,战场形势迅速明朗,日军的步兵和炮兵阵地纷纷失守。
  这时,安家军灵活多变的战术再次奏效,坦克和装甲战车在正面攻坚的同时,分出部队从左右两翼进行包抄,半小时后迂回的部队顺利实现合龙,将日军的退路断掉。
  遭到前后夹击的日军进退失措,于凌晨五点左右大部被全歼,少部分投降,随后部队进入仅有少量日军镇守的瑞兴城,等待后续部队到达替换进攻。
  这是一场犹如教科书似的歼灭战,在整个朝鲜和远东战场上,时常可见。正是这一串串小胜,积累成大胜,导致日军的有序撤退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大溃败,不断地把战火向纵深推进。
第1948章
席卷远东
  十月二日,杨飞率由五路军改编而成的远东南方集群,在肃清日本海大彼得湾沿岸的杜纳、苏昌、纳霍德卡及奥尔加等城市的日军,确保侧翼安全后,根据总参及本部联合制定的作战计划,正式发起对日军据守的海参崴的进攻。
  坐落在阿穆尔半岛南端依山而建的海参崴,是远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工商业中心,十月革命尤其是斯大林掌权后,为了确保海参崴的绝对安全,城内的几十万汉、满等民众几乎全被杀绝或强制迁移,朝鲜人也被全部迁走。三八年下半年日军占领该城后,迁移来大量日裔及朝鲜裔民众,但自今年七月中旬东北和远东战事爆发,日军殖民政府开始大规模撤侨,待九月远东开战更是加快了撤退速度,到目前除了俄裔和少量老弱病残外,尚有两万多日军、五万余伪满军固守。
  此刻,北美战场战火连天,日军与美军打得不亦乐乎,但美国毕竟是本土作战,补给极为方便,同时在连续的战斗中,许多新兵变成了老兵,指挥员也由菜鸟变成了战术大师,战场态势开始出现不利于日军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石原莞尔再次向北美派送了第一批十个师团的援兵,同时将从中国战场撤下来的师团中抽调了十五个师团,送往南美,争取控制南美的资源,靠近北美主战场,就近建立物资生产基地,一方面彻底截断美国在南美洲地区的石油、矿石、粮食和橡胶等供应,另一方面则挟持当地土著,创建“太平洋共荣圈”,配合日军一起作战。
  照理说,东北和远东一路都退下来了,为了保存实力,日军应该无条件放弃海参崴才对。但是,海参崴有着完备的防御体系,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至几年前,帝俄与苏联一再地加强海参崴的防御体系,共有二十余座堡垒、炮台等防御设施,虽然在三八年被日军大肆破坏,但经过四年多的修复,这些要塞群已经基本恢复了功能。裕仁天皇不愿意放弃这么好的天然防御要地,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石原莞尔下令日军第四十二师团及伪满军进行“玉碎”抵抗。
  这段时间安家军总后勤部可没耽搁,工兵部队已经在延吉、图门、珲春、东宁、绥芬河、穆棱、牡丹江、鸡宁、密山、虎林、双城子、波谢特等地修建了大量机场。这天下午三点整,一架架B1、B2、B3、B4轰炸机在A28、A29、GII战斗机和Q1、Q2强击机的掩护下,向着海参崴飞去。
  第一波B1轰炸机在三点一刻抵达,在高空中便扔下密集的炸弹,整个城市到处都传来剧烈的爆炸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91/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