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12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15/1395


第1983章
你要战我便战
  西亚和东亚有四个小时的时差,因此当东北亚空战进行得昏天黑地的时候,西亚地区还是一片黑暗。
  由于这一地区早晚温差过大,那怕是秋冬季节中午的日照也极为强烈,因此民众的活动主要集中在早晨和傍晚时分,这会儿天尽管天才蒙蒙亮,城区已经是熙熙攘攘,人流涌动。
  “呜……”
  凄厉的防空警报声突然响起,集市和街道上人群大乱,惊慌失措的阿拉伯人,向自己的屋子跑去,很快城市便陷入一片死寂。
  由于两河及阿拉伯半岛地区大多数地方都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或者是草甸、沙漠、戈壁,没有森林及大山掩护,因此最好的防空手段便是在家里挖那种深达五六米的地道,耐心等待城头变幻大王旗。
  巴格达城北底格里斯河右岸的木嘉堡,风景迤逦,有着两河流域罕见的大片高大绿树丛林和湖泊,这里方圆五十公里范围内被巴格达王国租借给南华,成为军事禁区,安家军西亚战区司令部便设在这里。
  第一时间接到警讯的尹继南,神色凝重地站在地下一层战区指挥中心大厅的大型电子屏幕前,冷静地观察德军机群的动向。
  这段时间德国人虽然频频施展障眼法,在大西洋沿岸地区搅风搞雨,做出一副渡过海峡决战英伦的架势,但却瞒不过拥有卫星和飞艇雷达侦测的安家军情报系统。在这两三天内,大批战机已悄悄从欧洲各地调到中东、土耳其和高加索的机场,从数量看已经突破一万架,因此尹继南早已有了心理准备。
  清晨五点,部署在叙利亚境内幼发拉底河代尔祖尔城上空两万四千米的飞艇雷达率先发出预警,随后悬停在外约旦锡尔汉谷地、叙利亚大马士革和哈塞克、土耳其迪亚巴克尔和凡城、高加索的埃里温和巴库等上空的飞艇雷达也相继发出警讯,同时部署在边境线附近的雷达车,同时发现空中目标。
  战争已经爆发,再做小女儿委屈状已经没有任何异议,尹继南向守候在旁的空军司令黄禀一上将点了点头:“老黄,命令部队出击吧!干净利落地消灭对手!”
  黄禀一一脸严肃,拿起话筒,大声说道:“我是黄禀一,现在我正式代表军委及战区司令部命令:一号作战计划正式启动,第一波战机起飞迎敌,第二波、第三波、第四波、第五波做好准备,每一刻钟起飞一波,交替轮换作战。”
  “请各部密切注意预警机、侦察机和飞艇雷达提供的敌机讯息,我们的目的是不放过一架敌机进入我们的国土,明白吗?”
  “是,保证完成任务!”
  指挥中心的扩音器里,传来整齐划一的声音。
  ……
  部署在两河平原铁路及河流沿线、湾北省北部及波斯南阿塞拜疆的安家军各飞行大队,第一时间行动起来,一架架喷气式战斗机腾空而起,在空中排好队形后,向着各自的目标飞去。
  此时,德军战机浩浩荡荡,铺天盖地,中低空全部都是“嗡嗡”的声音,让人看了触目惊心。
  当距离边境线还有二十多公里的时候,天色已经亮开,德军机群中领路的侦察机突然发现,对面空中飞来大量战机,立即知道偷袭已经失败,匆匆打开无线电,向地面指挥部汇报这一突发情况。
  当德国空军指挥部仓促应变的时候,双方机群距离已经不到三公里,安家军机群突然诡异地散开,在高、中、低空同时开火,还未等德军机群反应过来,密密麻麻的火箭弹如同狂风暴雨一般,向着德军机群飞去。
  安家军A32和A33喷气式战斗机,左右机翼均装备57毫米口径双联装十六管火箭巢,一次性可发射六十四枚火箭弹。
  这种口径的火箭弹全长0.82米,采用六翼片折叠式稳定尾翼装置,翼展0.23米,弹重3.86—3.97公斤,战斗部1.38公斤,最大速度可达一马赫,装有近炸及撞击引信,可攻击五百到三千米距离的空中目标,必要时也可对地、对海进行射击。
  德军机群最前面的侦察机和战斗机身形灵活,大多数都躲避过了火箭弹的打击,但后面携带大量炸弹的轰炸机群就不行了,眼睁睁地看着如同蜂群一般密集的火箭弹飞来,虽然急速规避,但来袭的火箭弹实在太多太密集了,一时间哪里躲得开?
  “轰轰轰……”
  剧烈的爆炸声接踵传来,数目不详、型号各异的德军轰炸机,在密集的火箭弹弹幕攻击下,化为了大火球,整个天空都被连续爆裂开的火球染得通红,到处都是燃烧的战机碎片在坠落。
  参与护航并担负消灭安家军空军任务的德国战斗机飞行员,一个个又惊又怒,他们如何也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情,双方机群尚未接触,自己的轰炸机便损失惨重,一个个就像被摸了屁股的猴子一样,气势汹汹地驾驶着战机,向着对面的安家军机群扑去。
  当德军飞行员驾驶着自己的战斗机逼近安家军战机时,都不由傻眼了,在他们眼前呈现的战机,竟然没有装备螺旋桨,而且飞行速度非常快,转弯极为灵活,这究竟是什么东西?
  在西线和东线历次空战中获得击落四十二架战机的德军王牌飞行员赫尔曼·贝格上尉,在自己的Bf109战斗机的驾驶舱里,瞪大了双眼,不可置信地望着向自己扑过来的安家军战机。
  不得不说,喷气式战斗机第一次亮相非常让人震撼,它那优美的外形,流畅的线条,与目前主流战机迥异的外形设计,还有喷气式发动机所产生的那种嘶鸣呼啸声,让所有的德国飞行员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曾经翱翔于中亚空中斩获无数、如今已经积功担任飞行大队长的项羽中校,一眼便看到了赫尔曼·贝格上尉驾驶的战斗机。
  王牌对王牌,项羽三九年初由轰炸机飞行员转为战斗机飞行员后,在与苏军、日军的空战中,已经取得击落十六架敌机的战绩,但是赫尔曼·贝格上尉座机舱下那三十枚代表击落战绩的喷涂,依然让项羽大为眼红,他迫切地想在和强手的对抗中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赫尔曼·贝格此时也看到了项羽座机舱下的喷涂,知道对方的实力不俗,加上其驾驶的战机此前从未见过,立即打起精神应付。德国人没有丝毫犹豫,两机远远地交错而过后,迅速转弯,准备去追项羽驾驶战机的屁股。
  项羽新驾驶A32喷气式战斗机不久,那里甘心放过这个让人眼馋的猎物,也跟着转向,变成了他向着赫尔曼·贝格的战机追去。
  赫尔曼·贝格向后看了一眼,一推拉杆,将Bf109战斗机的速度增至最大。作为王牌飞行员,在这短短的接触中,他已经知道面对的这一波安家军战机速度要比自己快,但是空战并不是速度快就能取得优势,在实战中许多技巧也不可忽视。
  驾驶Bf109数年来,赫尔曼·贝格已经达到了人机合一的至高境界,他相信凭借着自己超强的驾驶技术,能够在运动中消灭对手。在他眼里,对面没有螺旋桨的战斗机虽然看起来动力非常出色,但是体积过于庞大,这也就意味着对方行动会比较笨拙,在相同速度短距离短时间的加速度上,自己的Bf109应该会占据上风。
  可惜,赫尔曼·贝格对喷气式战斗机一无所知,只是把自己对螺旋桨战斗机的理解强加于喷气式战机上,因此这一次他失算了,项羽驾驶的A32战斗机低速飞行时速就已经达到零点八马赫,如果赫尔曼·贝格选择降低速度降低高度,充分利用Bf109的灵活性进行缠斗或许会坚持得久一些,可是他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加速。
  “想找死也不是这样的,算你倒霉吧!”
  项羽脸上浮现自信的笑容,轻巧地驾驶着A32,高速逼近对手,迅速地将赫尔曼·贝格的座机套进了30毫米航炮的瞄准镜内,手指轻轻扣下驾驶杆上的扳机,随着一阵速射机炮的射击声传来,发现不妙正准备拐弯的Bf109已经化为了一团火球。
  此时空中,安家军空军第一波应战的喷气式战斗机,与德军打头的战机纠缠在一起,战况无比的惨烈。
  但是,德军战机数量处于绝对优势,丝毫不顾身边正在发生的激烈空战,大量的战斗机与轰炸机,依旧浩浩荡荡地向边境线扑去。
  挡在他们前方的,是第二波、第三波、第四波、第五波喷气式战斗机的阻拦。
  ……
  新京,大唐宫城,南华政务院大楼会议室。
  南京时间早上八点五十分,吴庭艳打来电话,德国大使默克尔正式知会……从即日起两国处于战争状态,得到安毅情况介绍早已有心理准备的吴庭艳,立即向总理徐子良和国家主席安毅做了汇报。
  恰好这时情报部门传来消息,九点钟希特勒将在德国议会发表宣战演讲,安毅匆匆赶到政务院,与中央政府委员会的委员们一起,从收音机里了解这位战争狂人有何惊人之语。
  南华时间九点,柏林时间凌晨两点,在一阵热烈的掌声后,希特勒标志性的癫狂声音传来。
  “德意志人民,在这个时刻,继我们征服苏联后,一场在世界历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就要开始了。”
  “有这么一个国家,他们依靠德意志和我们的盟友发起的战争,悄悄吸血发展壮大,在过去的几年里,从无到有成为一个拥有两千多万平方公里的东方大国。过去,我们念在同属雅利安人后裔的份上,对于他们一再忍让,但是,他们没有理解我们的好意,公然与我们的敌人签署《三国宪章》和《联合国家宣言》,旗帜鲜明地反对德意志,反对我们正在进行的伟大事业。”
  “这两年来,他们得寸进尺,在东非和北非设置禁飞区,对德意志公然进行侮辱,向正我们正在作战的苏联提供飞机大炮、枪支弹药和粮食物资,致使我们大量将士伤亡,现在又与我们的盟友日本帝国作战并把战火燃烧到了日本列岛。”
  “人的忍耐终归是有限度的,我们再也无法容忍这种无限度的挑衅,既然这个曾经的盟友需要战争,那么我们就给予他们战争,从现在开始,德意志正式向南华共和国宣战。”
  “从此刻开始,在前线战斗的目的,已不再是保卫单个的民族,甚至不是为了保卫欧洲的安全,而是为了全人类的解放。因此,今天我将德国的命运,第三帝国的未来和德意志人民的明天交给我们的士兵,愿上帝保佑我们赢得这场战争!”
  话音落下,收音机里传来震耳欲聋的掌声。
  安毅不动声色,叫过秘书长蒋云山,面授机宜,一刻钟后,安毅来到政务院的广播大厅,通过南华国家广播电台,正式发表讲话:“你要战,我便战,历史会记住这一刻,从此刻起,南华共和国与德意志帝国处于战争状态!”
第1984章
英美反应
  德国和南华相互宣战的消息,在很短的时间内便传遍了全世界。
  伦敦时间凌晨两点,英国,曼彻斯特。
  一直担心德国发起对英伦三岛登陆作战寝食不安的丘吉尔长长地舒了口气,这个时候,他正和他的助手伊斯梅将军等人,在曼彻斯特城东郊山上的格罗瑟普首相别墅研讨战局,议题的核心是提防德国人进行伞降或者是在空军掩护下由海军强行发起登陆作战,得到工作人员通知第一时间收听了希特勒的对南华宣战演讲,随后南华国家主席宣布与德国处于战争状态后,心中悬着的大石头才落地。
  “这是今年听到的唯一的好消息!一个魔鬼去打另一个靠战争和蚕食不列颠殖民地发展壮大的吸血鬼,让上帝保佑他们同归于尽,这样世界才可以恢复战前的秩序!”
  丘吉尔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高声叫道:“伙计们,来,我们喝上两杯,好好地庆祝一下!”
  说完,丘吉尔亲自从别墅的酒柜里拿出两瓶英格兰葡萄酒,与从中国回来后担任上院议长的哈利法克斯勋爵、内阁副秘书长兼丘吉尔驻参谋长委员会代表伊斯梅勋爵、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艾登、下院议长斯塔福德·克里普斯、供应大臣比弗布鲁克勋爵、掌玺大臣克兰伯恩勋爵和美国大使怀南特开怀畅饮。
  三杯酒下肚,丘吉尔脸色潮红,更加兴奋地说道:“希特勒先是把盘踞北方的红色魔鬼撕咬得粉碎,消耗了他大量元气,现在又马不停蹄地去进攻南华,相信要不了多久,就会耗干纳粹在欧洲大陆盘剥来的战略物资,人力资源也捉襟见肘,那时候就是我们开辟欧洲战场进行战略反攻的良机!上帝没有抛弃我们,在关键的时候带给了我们光明,来,伙计们,再干一杯。”
  众人哄然举杯,轻碰一下后一饮而尽。
  在美国大使怀南特眼里,丘吉尔作为英国首相,竟然如此感情外露,直率得像个天真的顽童,不由暗暗好笑,但是出于对盟友的尊重,他还是微笑以对,等大家安静下来,才郑重地问道:“我记得在两年前的六月,首相先生对德国侵入苏联抱悲观态度,认为希特勒会在东欧辽阔的土地上碰一鼻子灰,没想到德国人用了两年多时间,一步步把斯大林赶到了亚洲和欧洲交界的乌拉尔,苏俄的失败似乎已经只是时间问题。现在首相又称南华会耗干德国人最后的资源,不知道会不会算错呢?”
  丘吉尔笑着问:“不知道大使先生有没有听说过中国人的自称?”
  怀南特想了想,回答:“好像每一个中国人都自称是龙的传人,他们的民族信仰的是一种叫做龙的邪恶生物!”
  丘吉尔乐不可支地道:“回答正确!在我们西方民族的传说中有许多屠龙勇士,他们到处寻找龙的巢穴,然后把龙杀死,掠夺龙的巢穴里的庞大财富!但是,龙并不好杀,大多数想屠龙的人,最后都死于龙喷出的烈焰中,现在希特勒想去做那个屠龙者,大家以为会发生什么事情?”
  怀南特是个聪明人,问道:“首相的意思是……这回纳粹德国进攻南华,会碰个头破血流?”
  丘吉尔笑着道:“本首相神机妙算……天机不可泄露,慢慢看吧!”
  大家笑了一阵,最后扯到对于德华之战如何表态,丘吉尔道:“虽然南华和我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但现在不列颠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同时南华还是我们名义上的盟友。因此,我不介意和魔鬼合作……天亮后我要在下院为魔鬼说上几句好话。”
  说到这里,丘吉尔叫伊斯梅记录,准备当着众人的面表演他横溢的才华和动人的文采,口述英国关于德华战争的声明。
  伊斯梅准备好后,丘吉尔一字一句地说:“在过去的一百年间,西方民族用舰船和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以后世界把对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民族的奴役视为了理所当然。曾经我也是其中的一员,并为此沾沾自喜,但纳粹这个魔鬼的出现,让我深深明白,以前的观念是多么的苍白可笑,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那是对自由和公平的粗暴践踏。”
  “现在,我看到那些有着黄皮肤黑眼睛的士兵,站在对抗纳粹这个恶魔入侵的最前线,看到残暴的德国人像一群饿狼向他们扑去,看到在这些德国士兵的背后,有一小撮策划、组织这场威胁人类文明继续存在并繁衍的恶棍。我们大英帝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决心消灭希特勒和纳粹制度的一切痕迹,我们要给予所有与恶魔作战的国家和民族一切可能的援助。”
  “我们不能心存侥幸,希特勒在东线发起的攻势,不过是企图进攻大不列颠诸岛的前奏,毫无疑问,他们希望在据有波斯的石油和印度的良田后,掉转头来,在另一个法西斯国家日本强大的海军帮助下击败大不列颠,他希望用比以前更大规模的欺骗,来重演他各个击破的伎俩。”
  “因此,东线的战事关系到我们切身的利益,关系到不列颠和美利坚的生死存亡,让我们吸取通过残酷的经验得来的教训吧,让我们加倍努力,只要一息尚存,力量还在,就齐心协力打击敌人!”
  丘吉尔口述完毕,过目一遍,点了点头,显得十分满意,他向伊斯梅吩咐:“通知广播公司,我要在早上七点的准点新闻时间向不列颠和全世界人民讲话。”
  随后,丘吉尔对怀南特大使说:“罗斯福总统肯定知道这个消息了,我想他现在也在庆祝,毕竟在日本疯狂的侵略下,你们的总统承受的压力很大,现在有人帮助他承担,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15/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