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12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19/1395

  看着地图上壁垒纵深及越来越多的火力点,曼斯坦因有些担心地说:“从航空队反馈的消息看,敌人的边境壁垒不仅多达三到四层,蔓延十多公里,而且每一座堡垒都构筑得极为坚固,五百公斤级航弹也对其无法造成致命伤害,同时敌人布置的高射炮数量之多,出乎了想象。”
  “截至目前为止,整个空袭行动,在对边境壁垒进行攻击和后续飞越该区域的坠毁战机达到了惊人的九百多架,这么多的高射炮一旦进行平射,我们的坦克部队很难取得突破,战争将演变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壁垒战!”
  这个时空,由于乌克兰和顿河战事一帆风顺,因此龙德施泰特也就没有被希特勒剥夺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官职务,今年他和维尔纳·冯·布隆伯格元帅一起,携手攻破斯大林格勒,一时间风光无限,再次获得骑士铁十字勋章。
  南方集团军群秘密南调后,原来负责中东和非洲战区的隆美尔元帅,专职负责非洲战事,一口气拿下苏丹全境,并肃清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和肯利亚的盟军,把战线推进到坦桑尼亚和刚果。
  由于动用大量奴役的苏联和阿拉伯人修建铁路和公路,充分保证了物资补给,隆美尔稳扎稳打,步步推进,如果没有外来助力的话,隆美尔极有希望在来年逼近到南非边境,成就他“沙漠之狐”的赫赫威名。
  随着参与东线战事的各部陆续到位,南方集团军群更名为中东军,布隆伯格元帅的高加索集群恢复土耳其集群的称呼,而在莫斯科战役取得决定性进展后悄悄南下的中央集团军群一部,改编为高加索集群。
  这次大战,中东军负责南线,土耳其集群负责由土耳其东部的凡城攻向波斯西北部边境,而高加索集群则由里海沿岸南下,直插德黑兰,同时兵锋直指中亚,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由里海东岸直插阿富汗,截断两河平原、阿拉伯半岛和波斯境内安家军的退路。
  龙德施泰特沉吟许久,向利斯特和曼斯坦因道:“今天晚上我们先进行两个小时的饱和炮击,然后试探性的地攻击一下,查明一下敌人的情况……我隐隐觉得,和对苏联的情报获取极其失败一样,我们许多关于南华的情报也都过时了!就比如刚刚发生的一幕,谁能知道对面究竟使用了什么武器,竟然让我们超大规模的空中突袭失败?”
  出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利斯特,在他十八岁那年参军,三十二岁时毕业于巴伐利亚军事学院,上次欧战时服役于巴伐利亚第二军,战后历任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校长和国防军师长、军长,对于纳粹党持中立态度。五年前,利斯特任侵占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的德军集群司令,后任第十四集团军司令,参加入侵波兰,次年任第十二集团军司令,参加进攻法国,晋升陆军元帅。四零年,利斯特率军入侵南斯拉夫和希腊,继而任巴尔干占领军司令,此番直接调到中东,担任A集团军群司令。
  没有经历过苏德战场残酷的利斯特,无比自信地说:“敌我对峙的整条边境线,长达两千余公里,敌人绝无可能在所有的地点布防,特别是在南部干旱的沙漠地区,由于缺少饮用水,敌人根本无法持久防御。因此,看似固若金汤的敌人防线,实则漏洞百出,在我绝对的优势兵力之下,敌人的崩溃将无可避免!”
  “不过,今晚试探性攻击一下也好,除了可以查探敌人的底细外,也可以把敌人的注意力,吸引到正面战场,方便我们进行侧翼机动!我们要确信这样一个事实……刚刚经历了东亚战事的南华军队,绝对无法抽调那么多部队到西线来补漏,只要一点攻破,则敌人的整条战线都将置于我们兵锋之下。”
  龙德施泰特赞赏地点了点头,正要说话,突然凄厉的防空警报声响起。
  利斯特瞟了一眼窗外,不以为意地说:“肯定是敌人的空军不甘示弱,准备越境发起反击……尽管在今天的行动中,我们损失了三千多架战机,但我们依然有九千余架战机,占有绝对的空中优势,敌人的空军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龙德施泰特非常认同这种观点,一丝一毫撤离的意思也没有。
  曼斯坦因心中却没来由地一阵发怵,从战场上养成的敏锐第六感,促使他一把抓住龙德施泰特和利斯特的手,大声道:“不管怎么样,既然空袭警报响起,我们就应该躲避一下……”
  不由分说,曼斯坦因便让作战室里的参谋们赶紧收拾东西,随后架着两位元帅,快速地跑了出去,曼斯坦因跟在使劲挣扎的龙德施泰特和利斯特身后,进入两百多米外一处新修建的防空洞,乘坐电梯来到地下二层,心中的不安感觉这才消失。
  利斯特十分恼火,正想出言讽刺几句,突然听到一声巨大的爆炸传来,整个地面就像筛子筛米一般,在疯狂地颤抖,泥沙和粉尘“唰唰”地向下掉,地面传来的巨大震荡波,竟然让地下室头顶的电灯“啪啪”地爆炸起来,防空洞里一片慌乱。
  过了大约两份多钟,大地才恢复了平静,但整个地下室里却烟尘滚滚,咳嗽声四起。
  不知道是谁点燃了蜡烛,地下室里恢复了光明。
  曼斯坦因扶了扶歪了的军帽,拍拍身上的灰尘,快步向室外走去。由于巨大的震动导致电梯失灵,曼斯坦因通过楼梯来到地上一层的防空洞口,顿时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此前他们所在的指挥部,已经被夷为平地,由条石砌成的西亚风格的二层大楼,变成了一片残垣断壁,很难想象如果此刻他们依然在里面会是什么样子。
  利斯特来到曼斯坦因身边,看到指挥部的惨状,目瞪口呆,脸色变得一片惨白。
  在参谋搀扶下来到防空洞口的龙德施泰特,庆幸劫后余生之余,指着废墟不解地问道:“这是什么武器造成的?难道是敌人的高空轰炸机?我们的空军和防空兵在干什么?”
  龙德施泰特话音落下,大家还在思考,西北方向再次传来一声巨响。
  三位元帅相视一眼,当即小心翼翼地来到防空洞后面的高地上,只见机场方向腾起巨大的蘑菇状烟云,浓烟滚滚,一声接一声的爆炸接踵传来。
  就在三人相视骇然的时候,城南幼发拉底河河畔第一装甲集群进驻的军营,再次传来一声巨响,又是一团巨大的烟柱直冲天际。
  这时,通讯参谋快速来报,机场和军营均遭遇一种带着焰尾的神秘飞弹袭击。其中,机场那枚飞弹正好命中油库,导致航空油料起火爆炸,溅射的火苗又引燃了弹药库和机库,随后剧烈的殉爆将机场上的飞机摧毁了七七八八,所以声势才那么大。
  而冲着军营去的那颗飞弹,却偏差了营地三十多米,虽然也造成了近百名官兵死伤,但相对而言,损失要小得多。
  三人这时几乎都可以肯定,南华方面拥有了一种超远程的攻击武器,曼斯坦因突然想起国内正在进行的一种实验武器,惊出一身冷汗,大声道:“这是一种具有攻击性的火箭,我和党卫军司令莱因哈德·海德里希元帅交流的时候,他告诉我,我们德意志正在佩内敏德的火箭基地研发这种武器,最新型的A—4火箭已经研发成功,前一型号A—3火箭重达750公斤,直径0.7米,长6.5米,可负载高能炸药弹头并射向一百多公里外的目标。很显然,南华方面已经掌握了这种武器,而且已经投入实际运用,现在他们就在用这种火箭攻击我们!”
  龙德施泰特恍然大悟:
  “你是指冯布朗与冯·布劳恩的团队从事的研究?当初多恩伯格奉命接受领导研制火箭武器的任务时还是一名上尉,后来元首任命他为佩内明德火箭研制中心和试验基地的司令官,全面负责军械局的火箭研制、生产和部队训练。”
  “据我所知,A4火箭的预定目标为射程175公里、最大射高80公里、酬载量1吨。而敌人这种武器,或许射程和威力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的A4火箭,看来我们的情报部门严重失职啊,连这么重要的消息也一无所知。”
  曼斯坦因道:“我建议立即把这个情况向元首汇报……唉,敌人有了这种武器,可以在很远的地方攻击我们,而我们却无法还击,现在事情难办了!”
  “糟糕!”
  利斯特脸色大变,急声道:“敌人既然可以攻击距离国境线二百五十多公里的我们,那么自然可以攻击这一距离内的任何目标……巴库油田危险了!”
  龙德施泰特和曼斯坦因相视一眼,均从对方眼中感受到一丝恐惧。
第1990章
胜在起跑线
  在边境线附近两三百公里范围内,如果说有什么战略级的打击目标,那么毫无疑问是巴库油田。
  上世纪末,里海之滨的巴库发现大油田,从而使高加索山脉以南的外高加索地区成为工业重镇。
  巴库油田最早由瑞典诺贝尔家族投资开发,十月革命后被苏联政府收归国有,到苏德战争爆发前,八千多口油井的石油总产量高达二千四百万吨,比波斯、罗马尼亚、墨西哥及荷属东印度的石油产量总和还要多。
  希特勒对巴库的重视是毋庸置疑的。
  上次欧战最后两年,德国经历了严重的石油短缺,惟一的石油来源地是奥匈帝国和罗马尼亚,鲁登道夫当时曾指出……罗马尼亚石油乃重中之重,但很不幸,罗马尼亚的石油生产能力已经达到极限,不足以改变德国石油短缺的整体局面。英国人捷足先登,于一九一八年八月占领巴库,被鲁登道夫称为“对我们的沉重打击”。
  希特勒上台后的第一年,经济战略专家便指出:一旦发生战争,对原油进口的严重依赖将是制约德国军事行动的一个关键瓶颈。
  三七年戈林主导制定的“凯琳大厦计划”,要求到一九四三年初德国将实现石油产量一千一百万吨,但希特勒显然等不到这个时间,他的战略是先通过储备打响战争,然后在战争中解决石油来源,其中最觊觎的便是巴库油田。
  一九三八年上半年,德国石油进口达到顶点,最大来源地是罗马尼亚,尽管九月后欧洲以外的来源断绝(实际上德国依然通过中立国荷兰进口了大量石油),德国当年仍进口石油七百万吨,比头一年多出二十万吨。
  次年五月,当德国军队在法兰西大地上纵横驰骋之际,德、罗两国签订了石油协定,当年德国进口的三百一十万吨石油中有九十八万吨来自罗马尼亚,通过德国对外窗口荷兰解决了九十万吨,另外根据《苏德贸易协定》,进口石油六十六万吨。
  到了一年后,德国从罗马尼亚的进口石油增至一百万吨,从荷兰悄悄进口八十万吨,上半年从苏联进口二十九万吨。
  当希特勒席卷西欧时,东欧最重要的能源国罗马尼亚局势岌岌可危,匈牙利、保加利亚和苏联,都向其提出领土要求,苏联干脆于三九年七月出兵强占了比萨拉比亚。罗马尼亚政府无奈之下,正式宣布加入轴心国和《反共产国际协定》,当年德国对罗马尼亚的石油依赖量达到了百分之七十四(其余通过荷兰解决,这也是荷兰保持中立的条件),到次年的“巴巴罗萨”行动时,二百一十万吨的对德石油出口比起参战的一百万罗军更有价值。
  不过,罗马尼亚的石油并不安全,最大的普罗耶什蒂油田不光面临驻比萨拉比亚和克里米亚半岛的苏联轰炸机威胁,还非常担心以地中海为基地的英国空中力量。果然,苏德战争打响后,罗马尼亚的油田和炼油厂,就遭到从克里米亚半岛奥德萨起飞的苏联轰炸机近百次轰炸,只是因为苏联在战争初期轰炸机损失过半,英国有此能力的轰炸机又忙于北非作战和从本土偷袭法国、比利时和德国西部,因此到目前为止,罗马尼亚油田还是安全的。
  三八年秋天入侵波兰时,德国的石油储备并不充分。
  由于英国的海上封锁也针对被占领国,因此实际上到三九年下半年德国占领法国后,挪威、丹麦、比利时、法国等国家的日常燃油,也开始由德国来供应。更加糟糕的是,一九三九年六月墨索里尼向英法宣战,从此将意大利这个贫油国的油管也插进了德国的油桶里。
  若非这一年中国地质专家在比利亚发现大油田,随后埃及也落入德军之手,燃油供应短缺问题将把德国拖入无底的深渊。
  一九四零年三月,德国战时经济与军备局发出警告,德国石油储备估计将在十月份耗尽,如果未来陷入消耗战,缓解石油压力的惟一办法就是利用苏联的石油,必须迅速夺取并利用高加索油田。同时,必须在苏联尚未完全破坏前夺取采油设备,包括运输工具,才能保证一个月内恢复生产,完成运输还要一个月。如果这些目标不能实现,这一年九月一日后的作战和国内经济将面临无法预计的严重后果。
  这个时候,由于隆美尔在北非和中东的连续胜利,同时百万大军陈兵边境,迫使了土耳其的屈服,希特勒完成了对巴尔干、北非和中东地区的控制,希特勒终于可以腾出手来,攻占石油中心巴库,彻底解决德国的燃油供应难题。
  与原来的历史不同,由于德国新增加了一个土耳其作战集群,使得无需翻越高加索山进攻的德国军队,在对苏战争发起后的一个多月,就完全控制了巴库油田,把这个年生产石油二千四百万吨的石油产地,牢牢地控制在了手中。
  德军为了配合占领巴库、格罗兹尼等地的石油,希特勒还特意组建了高加索石油师,兵力达到二万四千八百多人,配备三千多辆各式车辆,主要是修复被毁的油井和炼油厂,转运油料。
  巴库油田开采的石油,通过石油管道输送到黑海东岸的巴统港,然后由油轮运抵黑海西岸,分别通过多瑙河和第聂伯河的内河航运,送到德国和波兰。同时,德国正在修建连接国内与罗马尼亚、乌克兰等黑海港口城市的石油管道,以彻底解决输送油料难题。
  此外,巴库油田出产的石油,依然有近三分之一需要通过油罐列车,由欧亚铁路桥以及高加索、乌克兰、波兰的铁路送到德国,不过由于最近德军调动频繁,部队、军资和弹药供应占用了几乎所有南来北往、东去西进的列车,所以大量石油存放在巴库以及巴统港的油库里。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今的巴库及巴统港,宛若坐在火药堆上,只要扔入一丁点儿火星,就会引发剧烈的爆炸。
  上午十点,远离边境线三百公里的巴库城,笼罩在秋日的光辉中。
  整个高加索南部平原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七月平均气温二十多度,一月平均气温为几度,冬暖夏凉,非常适宜人类居住。
  德意志帝国高加索最高特派员海因里希·洛瑟在处理完公务后,带着一个中队的党卫军官兵,出城前往南部海湾方向,那里是油井的主要集中地。每一天洛瑟都要亲自去看一看那些油井,还有那些不断汲取石油的磕头机,从中感受到工业的力量,同时在视察中充分享受别人看到自己的敬畏目光。
  此时的洛瑟可谓春风得意,希特勒把这么重要的地区划拨给他管理,充分体现了元首对他的信任。现在洛瑟每天都是锦衣玉食,漂亮的高加索美女几乎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换一个,他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安逸生活,因此对于工作十分卖力。
  由于八年前巴库取代第比利斯,重新成为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首都,使得这里的城市建设加快,市政办公以及居民居住的城区,建在环绕海湾的山坳上,苏联风格的街道整齐有序,沿途高楼林立、绿树成荫,山下的海湾是密集的工厂区和仓储区,有五十多个大型炼油厂,一千多个大型油库。沿着海湾,一片林立的油井,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壮观的景象。
  此外,石油开发也推动了巴库的军工企业、交通运输业、城市交通、住宅建设、商业、服务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同时作为苏联外高加索的经济中心,城市的机械制造、冶金、采矿、机床、电机、造船、汽车修理、水泥及建筑材料、消防器材等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轻工业也从无到有,地毯、食品工业相当发达,所产粒状黑鱼子和鱼子酱闻名于世界。
  车队中央一辆黑色轿车里,洛瑟斜靠在后座的靠椅上,转过头,得意洋洋地看着自己管理的工业王国,突然坐在他身边的党卫军大队长托马斯指向东南方的天空,大声道:“那是什么?”
  洛瑟随着托马斯指的方向看了过去,顿时惊讶得嘴巴都合不拢。
  只见蔚蓝的天空中,十多条雪茄状的飞行物由里海的东南方飞来,它们拖着长长的焰尾,和东方民族传说中的扫把星一模一样。
  直到这个时候,巴库的防空警报声才响了起来,整个城区内外,到处都是一乱慌乱,原本宽敞的街道,很快被惊慌失措寻找防空洞的民众塞满。
  大腹便便的海因里希·洛瑟此前是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省党部头目,毫无应对危局的经验,虽然明知道情况不妙,但是他却不知该如何应对,只是呆呆地看着扫把星越来越近,一动也不动。
  “嘭……”
  就在洛瑟发呆的时候,第一枚飞行物已经轰然落下,直接命中山下港湾一座存放汽油的万吨级油库,巨大的火焰冲天而起,滚滚的浓烟铺天盖地,情景十分的吓人……溅起的火苗冲起数十米高,在激烈的气流激荡下,落下时包裹着大量汽油的火团已经在数百米外,不偏不倚直接命中一口油井,正在燃烧的汽油如同倒水般淋在井架上,顿时燃起熊熊大火。油井汲取的石油,从油管喷薄而出,撒到海面上,经过烈火的洗礼,就着水面开始剧烈燃烧。
  又是一枚飞行物命中了另一个油库,直接击穿顶棚,然后剧烈爆炸。
  这个油库存放了炼油厂新提炼出来的五万吨汽油,想一想把火扔进沸腾油锅里的感觉,而桶柱状的油库里存放的海量燃油,更是把这种化学和物理变化放大了成千上万倍,几乎是一瞬间,一团粗壮的蘑菇云冲天而起,以蘑菇云为中心,一团狂暴的火环向外急速扩散,所到之处,把一切都吹倒在地,进而变成火海。
  毗邻这个中弹油库的其他几个万吨级油库,相继因高温发生殉爆,剧烈的爆炸声接踵传来,整个巴库城仿佛经受了十级大地震,大地如同筛豆子一般,所有的建筑都在活蹦乱跳,人们东倒西歪,最后尖叫着趴在地上,一动也不敢动。
  比起地震更可怕的是,飞溅出来的燃烧汽油,就像是一团团飞火流星,不断地把火球抛射进城区,没过多久巴库城就烽烟四起,各个街区被一片片大火包围。
  这个时候,趴在车里一动也不敢动的海因里希·洛瑟终于反应过来,大声道:“赶快转弯,我们要在整个城市沸腾烧成一片之前,冲出去,否则就只有等死。”
  在周边剧烈的爆炸声以及大地的颠簸中,托马斯颤抖着问道:“山下正在燃烧的工厂区和仓储区怎么办?我们应该想办法灭火!”
  洛瑟指着窗外山下已经变成一片火海、同时从一个个油库中如同火山爆发般不断向四方激射的火团,道:“这个情况,怎么控制火势?下去除了白白送死外,还有什么其他意义吗?今天的责任不在你我,而在于空军和防空部队,他们没法拦截那种奇怪的武器,导致情况失控,怨得了谁?快走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19/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