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12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45/1395

  虽然到目前为止,纳粹政府还未向外界公布西亚战事的细节,但嗅觉敏锐的英美等国情报机构,还是从西欧境内战机数量的急剧减少、土耳其土地上德军兵力的调动及许多城市频频遭遇空袭等状况,推断出德国人可能正在史无前例地走向失败。
  可惜的是,至今为止,南华政府依旧对外界的疑问三缄其口,同时为了对许多新武器新装备进行保密,西亚战区拒绝外国记者进入,曾经是欧美记者后花园的中东地区,笼罩在一层迷雾之中,现在就看谁最先把谜底揭露出来。
  和螺旋桨陆基战斗机的研发已经停止一样,安家军各大飞机公司及研究机构关于螺旋桨陆基轰炸机的研究也基本告一段落,现在研究的方向,几乎都转向了喷气式运输机及轰炸机的研发中。
  对于安家军而言,现在的陆基螺旋桨轰炸机基本上够用了。在短距离上,以B2俯冲轰炸机为绝对主力,在作战半径五百公里至一千五百公里之间,大多出动B1蚊式轰炸机和B3双发轰炸机,而一旦作战半径超过一千五百公里,则B4、B5和B4S这三款四发轰炸机将大显身手。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样,安家军的B4轰炸机,主要是根据AN6运输机研发而成,航程三千一百公里,性能与美国B17“空中堡垒”轰炸机相近。
  于四零年一月研发成功、次年五月列装航空队的B5轰炸机,则是根据AN7运输机技术,自主研发,机组成员八人,在加装副油箱的情况下航程可达五千五百公里,武器为十门12.7毫米航空机枪,载弹量七吨,发动机为四具一千五百马力星形发动机,巡航速度为三百五十公里/小时,最大速度五百八十公里/小时,最高飞行高度为九千五百米。
  作为B4轰炸机升级版的B4S轰炸机,于去年六月下旬研发成功,今年五月正式装备航空队,拥有诸如加压机舱、中央火控和遥控机枪等先进设计,机组人员十人,空载重量三万三千公斤,满载重量五万五千公斤,最高起飞重量六万二千公斤,这也就意味着B4轰炸机最大可负载二十九吨的重量。
  B4S轰炸机的发动机为四具超级增压星形二千二百马力发动机,最高速度为六百二十公里/小时,巡航速度为四百二十公里/小时,作战续航距离六千五百公里,运输续航距离九千八百公里,升限一万一千米,武器包括十二门12.7毫米机枪,一门遥控20毫米机炮,机尾可悬挂九千一百公斤航弹。
  B5和B4S轰炸机,作战半径都超过了二千五百公里,是安家军进行远程轰炸的杀手锏,中东这边作战半径普遍在一千五百公里以内的城市,对于这两款四发重型轰炸机而言,就像是不设防一般,在最高航程可达四千公里的A29战斗机护航下,可做到全天候打击。
  在第一波机群出发半小时后,两千余架由A27、A28、GII战斗机和B1、B2、B3轰炸机组成的三十多个打击小组,也依照轰炸半径的长短陆续起飞,开始对土耳其南部、叙利亚、约旦境内的德军驻扎城市和机场实施打击。
  天空中,各种各样的轰炸机密密麻麻,铺天盖地,排着整齐的队列,越过防空炮密集响起的边境线。
  德军的侦察兵只需要站到各个边境要塞的顶部,就能清晰看见这些喷涂着安家军飞狐徽标的作战飞机,如河流一般向着西方天空滚滚涌去,那些速度更快、飞行高度更高的战斗机,一队队从后方赶来,远远看过去,就如勇敢的骑士护送着出嫁的公主前往目的地。
  卡米什利、哈塞克、代尔祖尔等重要边境城市,由于空中直线距离最近,执行任务的安家军轰炸机虽然是最后起飞,却最先对其展开打击。
  部署在各大城市的高射炮群怒吼着,黑色的烟雾几乎遮蔽了向上的视线,但那些尖啸着的B2轰炸机,依然无所畏惧地俯冲而下,将一颗颗重磅炸弹砸向德军的防空阵地,以及刚刚修复的军用机场和那些处在城市边缘的军营。
  震破耳膜的爆炸声接踵响起,这些城市的地面就像正经受八九级的大地震一样,剧烈地颤抖着,虽然安家军的轰炸机以平均两分钟一架的速度被击落……有的拖着长长的黑烟滑落,有的被炮弹击中凌空爆炸,还有的直接折断了机翼以螺旋状下坠,但无所畏惧的安家军航空兵们,依然前仆后继地发起攻击。
  这个时候,绝大部分德军官兵都躲藏在深深的防空掩体中,无缘观看这一幕幕壮烈的景象。
  上午九点左右,地中海沿海城市被包围在烈火与硝烟中,安家军轰炸机在一两千米的空中呼啸着,向那些已经废弃或者即将废弃的码头、机场、仓库、船厂以及一切可疑建筑投掷炸弹。
  密集的航弹落下后,将平整的水泥码头、机场的跑道和一条条可供飞机起飞的马路变成坑坑洼洼的月球表面,几乎没有一座建筑能够避开安家军战机的轰炸与扫射,任何矗立着大型天线的建筑都会遭到连续的轰炸,直到它存在的痕迹被从地面完全抹去。
  事实上,德国空军已经想尽一切办法,将大约四五百架战斗机送到了中东地区,现在它们正分散隐藏在海岸山脉的树林中、山洞里,又或者是城外乡村农家的仓库、草堆之中,当安家军的大机群尤其是受到战斗机掩护的机群来袭时,它们会像是把脑袋埋在沙砾中的鸵鸟一般视若不见,但等到空中出现落单的轰炸机或是单独行动的侦察机时,这些德国战斗机立即会露出它们那锋利的爪牙。
  当德国人几乎所有关注的目光都聚焦于发生在中东各地的、由安家军空袭所带来的巨大损失时,最后登场的才是这次空袭行动的主角……由A32、A33喷气式战斗机和GIII混合动力战斗机掩护的数量惊人的AN6、AN7、YII运输机群,向着卡米什利、库拜巴特、哈塞克之间的广袤原野飞去。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飞行,机群从德军突破的边境缺口部位切入,安全无恙地抵达目的地上空。
  此时,地面上已经升起直插蓝天、确认空投地点的六道红色烟柱。
  运输机开始从五六千米的高空中,盘旋下滑,一直下降到两三百米的高度,才保持平稳飞行。
  随着机舱后门打开,空降第一军第二师的伞兵们,纷纷以头朝下的跳水姿势,跃出了机舱,在飞机发动机发出的巨大轰鸣声中,天空中到处都开始绽放华丽的白色伞花。
  一架架抛空伞兵的大型运输机,在天空盘旋并调整好姿势后,谨慎地爬升,随后在战斗机的掩护下离开空投地点。
  在伞兵们全部落地后,近百架武装和运输直升机才从德军防线的缺口处切入,快速飞临空投地上空,其中武装直升机自动散开,在附近低空中盘旋,执行巡逻和警戒任务,而运输直升机则直直地下降,直接停到了地面上,在急速旋转的螺旋桨卷起的狂风下,士兵们弓着腰,拿着武器,快速地离开运输直升机的机舱。
  “脱下降落伞后,尽快找到你们的武器装备,以班排为单位,向直升机降落区域集结!”顾不上搓揉降落时撞得生疼的胸口,第二空降师各团的一个个基层尉官和士官,不厌其烦地重复着相同的命令,至于空降地点的安全警卫工作,那些武装直升机和散落四处的敌后破袭小分队可不是吃素的。
  就在最后一位安家军伞兵落地后不到一刻钟,大约一个排规模的德军侦察部队,骑着两轮和三轮摩托车,向伞降区赶了过来,可惜远远地就被盘旋在空中的武装直升机发现,立即围了上去,密集的火神机炮抛洒出可怕的弹幕,德军的车队迅速人仰马翻,早已经提高注意力的敌后破袭小分队,迅速乘坐吉普车和卡车迅速包抄到位,但这时四十多名德军侦察兵已经一个不落地被武装直升机打成了残肢断臂。
  燃放烟幕引导伞兵空降的敌后破袭小分队队长、白种华人安华夏上尉,此前已经选好了一处平整的开阔地,作为下一波即将到来的飞艇的机场,在向第二空降师师长赵正阳上校交接完任务后,安华夏立即率部离开,移师土耳其南部地区,继续以德国人的身份,在敌后从事破坏活动。
  第二空降师的通讯营,立即开始着手架设雷达、无线电台等装置,半小时后,四艘大型飞艇从东面的天空飞来,到达临时飞艇机场上空后,在无线电的指引下,缓缓下降高度。
  “砰……”
  四艘飞艇的底舱接触到地面时,发出轻微的撞击声,舱门陆续打开,钢制引桥呈十五度角斜斜伸出,一辆辆坦克、装甲战车、装甲运兵车、卡车从里面开了出来。
  早已守候在旁边的伞兵们,立即鱼贯进入机舱,将75毫米无坐力炮、105毫米的山地榴、107mm十二管火箭炮等武器装备抬了下来,开始进行组装,然后分发到各团营。
  当满载上百吨货物的机舱变得空空如也,四艘运输飞艇再次启动,缓缓地爬升高度,当到达八千米高空时,开始向东方天空飞去,继续运送第二批作战物资。
  上午十点半,从哈塞克城开出的一个团德军,成为了完成集结正准备出发的第二空降师的猎物。
  装甲战车的20毫米机炮、装甲运兵车的12.7毫米高平两用机枪嘶吼着,加上隆隆行驶的空降坦克、突击炮和坦克歼击车,声势极为惊人。在天空武装直升机的配合下,几乎一个照面就将步行而来的德军打得丢盔卸甲,穿插、包围、歼灭,短短的半个小时,一个团的德军除了三百余人投降外,其余非死即伤,无一漏网之鱼。
  十一点四十三分,空降第二师的九千余名官兵挺进到哈塞克城西的火车站时,与驻守在这里的德军发生激烈交火,虽然德军的反坦克武器基本都送到了前线,但88毫米高射炮平放后就是最好的反坦克武器,加上各种口径的防空机炮和高射机枪,以及德军步兵装备的火箭筒及因地制宜制造的燃烧瓶、喷火器,给第二空降师的进攻造成了一定的麻烦。
  不过随着战斗的深入进行,双方在装备上的差距开始显现,安家军伞兵们以班排为战斗单位,使出了擅长的突击渗透战术,坦克、装甲车、突击炮和歼击车,拉开了距离,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手榴弹、火箭弹、无坐力炮和坦克炮弹的爆炸声此起彼伏。
  进攻时,安家军伞兵每每由爆破性武器在建筑物的外墙或者正面凿开口子,配合默契、战斗经验丰富的官兵们,先是用手榴弹伺候,然后端着冲锋枪和自动步枪,冲进去就是一通狂扫。
  逐屋逐户的战斗原本应该很艰苦,但这个时代哈塞克的土木建筑也太简陋了,就连二层小楼都很少,能够对安家军造成的拦截效果相当有限。
  战斗仅仅持续了一刻钟,哈塞克火车站及周边街区便宣告易手。
  随后,从西、南两个方向突入哈塞克城区的安家军伞兵们,开始清扫每一条街巷,终于在中午十二点四十五分控制了位于城东、已经在安家军空军打击下千疮百孔的哈塞克军用机场,工兵营迅速修复机场跑道,迎接飞艇和运输机的到来。
第2027章
粉碎性突破
  在第二空降师进攻哈塞克城的同时,第一空降师和第三空降师先后空降并完成集结,凌星中将的军指挥部随同最后一批运输飞艇抵达。
  下午一点整,在获悉哈塞克已经成功攻克,第二空降师留下一个团迎接第一、第三空降军抵达,师长赵正阳上校率两个团和师直属部队顺着铁路北上后,凌星当机立断,亲自率第一、第三空降师从西南方向向北线德军的后勤中枢卡米什利城进军。
  下午两点一刻,卡米什利东方一百公里的边境筑垒地区,战云笼罩。
  泰勒科切克一线的阵地,隶属于安家军第二十四集团军各师的官兵们,已经沿着交通壕,进入一线阵地,整装待命。
  各师、团的主要指挥官,站在一个个掩体的潜望镜前,仔细地观察对面德军防线的情况。自“铁榔头”计划发起后,德军从两翼抽调了大量生力军,顶替上来的都是二线甚至仆从国军队,初时还可以进攻两下,但随着伤亡的急剧增加,德国人不得不由攻转守,北线和南线战场就此安静下来。
  此时此刻,对面德军的阵地静谧得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坟场,一些被上午安家军空军密集机群轰炸引燃的建筑和掩体,还在冒着丝丝缕缕的青烟。
  安家军一线阵地里,各个连的指挥官,正在分配任务。
  “弟兄们,我们连的目标是正前方最南边一段德军战壕……进攻的时候,集团军会派坦克、装甲车及陆航部队前来支援,一旦占领敌人的阵地,不要急于向纵深推进……我们所处的位置很关键,必须彻底清理那些战壕、防炮及防空掩体,清除里面所有的德军士兵,排除一切可疑的爆炸物,提防南线德军突然北上。我们将牢牢地钉在那里,等到警戒命令解除!大家听明白了吗?”
  其中南方靠近德军突破缺口的一段战壕中,一名个子不高、脸上神采飞扬的年轻中尉,正用高亢的嗓音,提醒着正在整理装备的士兵们。
  此时此刻,一个连近两百名士兵,自动地分成了两列,挤在不长的一段战壕内,士兵们手里大多持I式自动步枪和I式冲锋枪,每个班均装备一挺I式通用轻机枪以及两具火箭筒,排以上配一名喷火兵及两门50毫米迫击炮,连部直辖的重火力排则拥有四门60毫米迫击炮和六挺I式通用重机枪,必要时甚至可以呼叫空军进行支援,火力之凶猛,已经达到后世朝鲜战争时期美军的强度。
  I式通用机枪有轻型和重型的区别,其中重机枪安装了能保证机枪火力更为持久、射程更远的重型枪管,通常使用三角可调支架以及弹链供弹,原则上一个重机枪火力组由三到四人组成。
  轻机枪则装备易于迅速转移的两脚架,由于单兵携弹量不多,主要采取75发圆形突击弹鼓,通常一个轻机枪小组由射手和装填手两名成员组成,其中装填手主要背负弹药。
  这里再补充一下I式冲锋枪的资料。
  I式冲锋枪是中正二式冲锋枪的设计者陶勋少将于三九年初设计定型的具有持续密集火力的单兵近战武器,其设计目的有二:一、此前装备的中正二式冲锋枪,无法使用75发的圆形弹鼓,同时射速仅为六百五十发/分钟,和同时期美国、德国、苏联的冲锋枪威力相近,接战时达不到火力压制的效果;二、正式与采用9mm手枪弹的中正二式冲锋枪进行区分,统一为7.62mm口径子弹,这样可以极大地减轻后勤压力。
  I式冲锋枪采用7.62mm手枪弹,全枪共分为八十一个零部件,生产一把枪只需要六个工时,除枪管等少数零部件外,其余零部件皆由钢板冲压成型,在枪支生产中大量使用焊接及铆接工艺,除枪管外的零部件均可在汽车修理厂、模具厂或五金厂等地由不熟练的劳动力使用非常简单的设备进行生产加工,那些熟练的技术工人完全可以投入其他更为精密的武器生产中去,这样将极大地提升安家军军工企业的生产效率。
  和I式通用机枪、自动步枪一样,看起来外表极为粗糙的I式冲锋枪坚实可靠,在严寒及酷暑环境下皆可正常使用,全枪质量不含弹夹3.35公斤,比起中正二式冲锋枪轻1.15公斤,装备75发弹鼓时重5.18公斤,射速提高到950发/分,比起美国的汤普森冲锋枪和德国的P38、P40冲锋枪,拥有绝对的火力压制优势。
  一线突击部队的准备工作就绪后,熟悉的飞机发动机轰鸣声,从阵地后方的天空中传来,天地间几乎都是嗡嗡的声音。
  由于这一两个月来连续的空战,大多数老兵都懒得转头去看那习以为常的壮观场面了。一波又一波B2轰炸机在各型战斗机、强击机的护送下,浩浩荡荡地从低空中掠过,它们每三架或者六架组成一个三角形战斗编队,攻击地面目标时通常挂载500公斤、250公斤和50公斤三种型号的高爆炸弹。
  “嘭嘭嘭……”
  对面的防线上,德军的防空炮拼命地嘶吼着,在天际绽放一朵朵黑云。
  雨后蔚蓝色的天空,看不到一架喷涂蓝绿色块状迷彩的德军作战飞机,安家军战机喷涂的银灰色,成为了这片天空中唯一的主宰。
  尽管为了扳回劣势,同时为陆军提供必要的情报支持,德国空军从欧洲悄悄抽调了四五百架战机到中东,部署到了各地,但面对占有绝对优势的安家军空军集群,德国空军只能选择避而不战,否则盲目的出动,将葬送德国空军的火种。
  “呜……”
  B2轰炸机发出的凄厉而又尖锐的呼啸声,充斥于耳边,连续猛烈的爆炸震撼着大地,西方五六公里外掀起的气浪,迅速地卷过空旷的战场,使得东边安家军战壕中的官兵们,也能切身体会到温热之感,由此可知轰炸多么激烈。
  安家军官兵们视线所及,遭到连续轰炸、原本就千疮百孔的德军防线,又经过新一轮钢铁与烈焰的摧残,看上去越发地显得岌岌可危,不堪一击!但这依然不是进攻的良机,长达半小时的空袭过后,又经过十分钟的休整,安家军一线阵地后方的炮群,突然发起了长达一刻钟的快速炮击。
  这样的战术是战区司令部针对作战意志极为顽强的德军量身订做,在德国军校的教科书里,飞机的轰炸通常是步兵进攻的序曲,估计这个时候德军的指挥官们正在让自己的部队从防炮和防空洞中紧急进入前线的战壕、坑道,这样德军将会在安家军突如其来的补充炮击中,遭受非常大的损失。
  为期一刻钟的150毫米、120毫米重炮攻击转瞬即逝,鳞次栉比的堡垒前方的安家军一线阵地上,基层尉官和士官们,大声提醒投入第一波进攻的士兵做好出击准备。
  与此同时,阵阵发动机的轰鸣声,从出发阵地后方、一座座堡垒之间的通道位置传来。
  和来自空中的飞机发动机的声响不同的是,这种声音,夹杂了大量金属摩擦的“咯吱”声以及碾压地面时发出的铿锵声,同时,柴油燃烧时挥发的臭味随风飘荡,在纵深达到五公里的战线上弥漫开来。
  等到战区和各集团军直属的独立重坦克旅、坦克驱逐旅、独立重坦克团的一辆辆虎I、豹II坦克及III式装甲战车、I号突击炮和I式坦克歼击车越过战壕,向着前方德国人的防御阵地快速驶去,整个战线上终于传来嘹亮的军号声。
  “滴,哒滴,哒哒哒哒哒哒滴滴……”
  “冲啊!”
  “为了新中国,前进!”
  两河流域西北部地区近百公里的战线上,数以万计的安家军步兵,爬着梯子冲出战壕,他们与后世那支南征北战、抵御外辱未尝一败的人民军队拥有相同的求胜之心,唯一不同的是,他们的装备更加先进,大耳沿钢盔、适合野外战斗的弹药包和防毒面具、可以拼刺并连续射击的自动步枪、拥有稠密近战火力的冲锋枪,应有尽有。
  火箭筒手将火箭筒背在背上,手里拿着重0.85公斤、采用7.62口径子弹的I式手枪,快速地跟随大部队向前。除了扛着、背着弹药箱的弹药手外,其他官兵携带的手榴弹,大多插在皮带或者靴子上部,基层的尉官和士官们,举着I式手枪或驳壳手枪,不断地向前挥手,招呼自己连队和班排的士兵,紧跟着坦克和装甲车发起冲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45/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