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12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47/1395

  这两种被总后勤部命名为“破弩II型”的重型加农炮的初速均超过900米,当高速的榴弹在飞行二十多秒后,准确无误地命中处在德军三道防线后方的营地。
  分别重达38.5公斤、25公斤的两种口径高爆弹,在接触地面的一瞬间,绽放一朵朵绚丽的花朵,将周围近百米范围内的一切炸为尘埃并抛向空中。
  密集落下的炮弹炸开后掀起的狂风,夹杂着大量破碎的布帛、木头、石块和砖瓦,向四周飞速溅射,带着灼人高温的钢铁破片和锋利石块,虐杀着一切对象,尚在营地中及前方掩体、工事和战壕里沉睡的德军官兵,瞬间便被撕裂成了碎片。
  在低空中盘旋、作为炮兵引导的GI战斗机的飞行员们,不断地把德军的动向传递到后方。处在他们的位置,可以清楚地看到地面上那些被炮弹绞杀为碎片的尸块四处抛射,甚至间或还可以见到那些面目狰狞的头颅飞上天空时所保持的从睡梦中惊醒时所带的恐惧……可惜的是当他们发现情况不妙时已经来不及逃离了。
  八个独立重加农炮旅的炮手们,此时无不热血沸腾,他们按照炮兵指挥部传达的坐标,不断地调整射击诸元并开火,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出尽可能多的炮弹,给予德军巨大的杀伤。
  在远程重炮尖锐的轰鸣声中,集中战区四个独立重型榴弹炮旅及集团军、师属的各级炮兵部队共四千余门各种口径的榴弹炮和迫击炮,也开始奏响自己的最强音,同时赶来参战的B2、B3轰炸机群,也将自己携带的500公斤甚至1000公斤级的航弹,投掷到德军的阵地上。
  密密麻麻落下的炮弹和航弹,在德军的战线上砸出一个个无比巨大的弹坑,土壤、碎木、钢铁残片或烂砖瓦在被炸飞上天后,像雨点一般下落,还未挨着地面就被下一发炮弹激起的气浪掀飞开来。
  在遭到安家军炮火进攻的第一时间,德军防线后方,那些侥幸逃过一劫的德军炮兵官兵,想到的并不是逃跑,而是纷纷冲进最近的半掩式炮位及炮垒,准备进行还击。
  从某种程度而言,德国人算得上是安家军炮兵部队的老师,这不仅仅是因为叙府士官学校炮科专业初期的老师大多是德国人,还在于安家军大口径火炮铸造技术几乎都来自于德国,虽然后来吸取了法国、苏联等国的火炮铸造技术,自成一体,但根子还是德国军工的根底。
  尽管心急如焚,但德军炮兵依然有条不紊地打开炮尾,迅速填装好炮弹,闭锁炮闩,观测前方安家军炮兵阵地的距离、射角等诸元。有着悠久传统并且经过多年战争洗礼的德军炮兵,仅仅在遭到炮击四分三十秒后,便已经准备就绪。
  随着炮弹发射时产生的巨大后坐力,各种口径的火炮炮身猛地一退,炮弹纷纷飞出弹膛,于空中与安家军炮兵射来的炮弹交错而过。
  在东方八公里外的安家军周鼎城第九集团军第二十五师炮兵阵地上,第九十五炮兵团的官兵,此时正在拼命地发射加农炮、榴弹炮和迫击炮炮弹,根本听不见来袭的炮弹所发出的破空尖啸声。
  当精神亢奋的安家军炮手们正专注于发射和搬运炮弹、药包时,几声爆炸声毫无征兆地突然在他们周围响起。德国人的首批炮弹落在距离九十五炮兵团阵地很近的地方,由于是首轮校射,只落下稀稀拉拉几枚炮弹。
  但只是在两三秒之后,弹幕瞬间变宽,稍后落下的炮弹就越来越近,密度也越来越大,一发128毫米口径的榴弹,命中了第九十五炮兵团迫击炮营三连的阵地,把一门120毫米口径的重型迫击炮炸飞上天,溅射的破片瞬间引爆了附近堆砌的弹药,弹药堆的殉爆,使得整个迫击炮连笼罩于一团火海之中。
  尽管这只是南翼战线奉命连夜撤出三分之一部队的德国人那相对于安家军弱小得多的炮兵部队所取得的极为可怜的战绩,但这至少预示着德军炮兵并不是全无还手之力。
  在德军炮兵开火的一瞬间,空中盘旋的GI战斗机第一时间便盯上了它们,尽管此时的幼发拉底河畔仍弥漫着晨雾,整片大地上笼罩着密集的硝烟,但这并不能隐藏德军炮兵在射击时产生的巨大炮口火焰,以及炮口冲击波搅动的雾云。
  接到作为侦察机的GI战斗机飞行员们通过电台传来的具体方位,独立重加农炮旅的官兵们立即操纵射程高达二十五公里以上的“破弩II型”150毫米和120毫米两种口径的重炮,迅速设定好射击诸元。随着炮绳被猛然拉动,硕大的炮弹喷薄而出,向着德军的炮兵阵地飞去,德军的火力点在安家军重炮的点射下,一一哑火。
  炮击足足持续了半小时,剧烈的爆炸带着上千度的高温和无数的钢铁碎片,恣意地破坏着德军的防线。
  弹群在飞行过程中,与空气剧烈摩擦,发出凄厉地尖叫声,笼罩着边境筑垒地区的天空。
  “师指挥部吗?我是奥尔贝上校,我们团正在遭受猛烈炮击,请求支援……”
  在一个烟尘弥漫的地下掩体里,一位年约四十出头、满身尘土的德军上校正在对着电话焦急地嘶吼,可是电话中静悄悄的,连丝杂音都没有。
  上校吼了几下没有回音,终于醒悟过来,知道是安家军的炮击把电话线路给炸断了,不由沮丧地摔下电话,转头向通讯参谋道:“快派人去查线,必须尽快与师部恢复联系。”
  “是!”
  通讯参谋带着两名士兵领命而去。
  奥尔贝上校摇摇头,来到掩体东侧的潜望镜前,忽然地面剧烈震动,一个踉跄栽倒在地上。
  原来,一颗150毫米口径的重型炮弹在掩体上方落下并炸开,随着火球腾起,气浪卷过,掩体被炸塌了半边,接连掩体的防炮洞里,十多名警卫官兵惊慌失措地冲了出来,扶起地上的团长。
  奥尔贝上校抹了把脸,抖了抖衣物上布满的灰尘,转过身子,看到掩体另一侧的两名参谋被垮塌的木板和钢筋埋葬了,连忙指示警卫官兵迅速营救。
  两三分钟后,警卫官兵拨开上层的砖石和泥沙,惊讶地发现躺在下面的两名参谋已经没法救了,其中一人颈项被垮下的水泥板给活生生砸断,另一人则被钢筋刺穿胸部,鲜血“汩汩”地流着,地上的泥土全部被染红了。
  “混蛋!”
  一向斯文儒雅的奥尔贝上校难得地骂起了脏话,看看指挥部里糟糕的景象,掏出腰间的手枪,冲出掩体,向着前方战壕一挥手,大声道:“敌人马上就要进攻了,我们必须坚持阵地,等到援军的到来……”
  “轰……”
  一颗重磅炸弹毫无征兆地在旁边十多米开外炸开,密集的弹片飞了过来,热乎乎的鲜血立即洒在紧跟着自己团长冲出掩体的警卫排官兵身上……奥尔贝上校的上半身,几乎被弹片打得成了筛子,脑袋被削去一半,脑浆喷薄而出,顺着半边脸颊流下,脖子和胸腹多处被打穿,一条被削断的手臂掉落到了地上,失去生命力的下半身,砰然倒在了战壕中。
  “上校!”
  “团长!”
  就在十多名警卫排官兵扑上前悲痛呼唤的时候,又是一发炮弹落了下来,直接落在人堆中间,瞬间把所有的生命吞噬。
  这个时候,在德军的战线前方,密密麻麻的坦克、自走炮车、装甲战车和装甲运兵车,掩护着步兵向德军的战线快速逼近。
  “杀!”
  一刻钟后,双方短兵相接,喊杀声此起彼伏,面对步坦协同、层层推进的安家军,德军官兵终于抵挡不住,如潮水般向后撤退。
  第二道战线在半小时内突破,但是当攻击部队进攻到第三道防线时,德军出动了预备队,多次发起反冲击,交战一直持续到下午两点,这时前方传来消息:北翼南下的安家军第二坦克集团军及四个独立坦克旅,在空降第二军、第三军的配合下,一举突破德军经营的幼发拉底河北岸防线,接连拿下了未奈奈和代尔祖尔两座重镇。
  这其中,忙着撤退的德国人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竟然未想到炸毁幼发拉底河及中央岛上的几座桥梁,导致北岸的安家军长驱直入,彻底截断南翼德军沿着铁路和公路向西北方向撤退的线路。
  伴随坦克和装甲战车进攻的宣传车,迅速通过高音喇叭,把这一消息用德语向德军进行通报,德军士气迅速跌落至谷底,一场混战后终于全线溃退。
  下午两点半,安家军第四坦克集团军第十六坦克师及十九装甲步兵师在司令员齐修平中将的率领下,杀入战线后方十二公里处的阿布凯马勒城。
  ……
  下午三点,距离边境筑垒地区八十多公里的迈亚丁城。
  德军中东军A集团军群前敌指挥部里,大多数参谋忙着清理并烧毁机密文件,有人则负责把墙壁上的地图取下来,还有人把沙盘拆成一块块搬到外面的卡车上。通信兵们收回电话线,并把无线电台装箱……每一个人都显得那么忙碌,地面上铺着厚厚的一层纸屑。
  利斯特元帅双手环抱在胸前,默默地注视着眼前的一切,眼里满是悲哀。
  参谋长海姆少将走到利斯特身边,小声道:“司令官,车子已经准备好了,我们走吧!”
  利斯特点点头,走到门边时,突然停下脚步,问道:“幼发拉底河上的所有渡口和迈亚丁水坝,已经派人去炸毁了吗?”
  海姆少将指着外面道:“听,这连续的爆炸声,就是我们的官兵在爆破渡口和桥梁……至于迈亚丁水坝,将在我们撤离半小时后炸毁,奔腾的河水,将阻挡安家军高速进军的步伐,给我们的撤离争取足够的时间。”
  利斯特放下心事,走出指挥部,走向停在指挥部外的装甲指挥车。
  全军撤退的命令已经在一个小时前下发到各部,由于北面和西北方向的退路已经被安家军截断,来不及撤退的二十多万德军,一部分已经在边境筑垒地区被歼灭,其余的将从西方穿过漫长的沙漠戈壁地区,撤退到巴尔米拉,然后再通过铁路和公路,撤向奥姆斯及大马士革。
  临上车前,利斯特元帅回过头看了看东方的幼发拉底河,嘴里喃喃道:“没有任何准备就上路,不知道最终有多少帝国军人,能够平安脱险……”
第2030章
沙漠炼狱
  十二月三十日凌晨,德军位于叙利亚沙漠东部地区的扎尔穆特集群,接到龙德施泰特元帅下达的西撤命令,从司令官到下面普通一兵均如释重负,但是如何才能尽可能地保全部队,却考验着德军的各级指挥官。
  从古至今,撤退都是让人伤脑筋的一件事情,稍微不慎就会演变为溃败,这在当前需要穿越东西纵深达到三百多公里的叙利亚沙漠的情况下,掉队的连队和士兵,在缺少粮食和饮用水的情况下,只会白白牺牲。
  扎尔穆特集群下辖德军第十一军、第三十军、第五十四军、罗马尼亚骑兵军和第三十九摩托化军、五十七摩托化军,这六个军之前率属于德军第十一集团军和第三装甲集群,全部都是参加过入侵法国和苏联的功勋部队,战前总兵力高达五十六万,但在此前的连续作战中,各部受损严重,大多数部队都面临三分之一甚至过半的减员,同时因补给困难严重缺乏粮食、燃油和饮用水,情况十分不妙。
  在龙德施泰特元帅给扎尔穆特的私人电话中,告知第一、第二和第四装甲集群均陷在底格里斯河西岸,下落不明,第三装甲集群必须要优先保存下来。
  综合方方面面,扎尔穆特命令优先满足第三十九摩托化军和五十七摩托化军的用油,让鲁道夫·施密特和阿道夫·孔岑两位装甲兵上将率先率部撤离,其余依次撤离的是罗马尼亚骑兵军、第三十军和第十一军,第五十四军负责殿后,阻击中国军队的追击。
  这天天刚破晓,安家军例行巡逻的侦察机发现了德军的动向,立即将这一异常情况反馈给战区司令部。
  在空军各部均担负着重要使命的情况下,战区司令员尹继南上将命令部署于幼发拉底河南部地区的空十一师五个飞行大队,全力轰炸追歼这部分敌人,同时要求第十七集团军及各直属坦克旅将士,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对德军展开尾随攻击,能消灭多少就消灭多少。
  于是浩瀚的叙利亚沙漠,成为了战火密布你追我赶的猎场,散乱的德军没命地在地上奔逃,天空中全部是安家军密密麻麻的战斗机、轰炸机、强击机和武装直升机,炸得德军鬼哭狼嚎,苦不堪言。
  而在战场的最东部,安家军第十七集团军早在一周前便连续补充B类部队官兵实现了满编,此时接到反击命令,立即在坦克部队的掩护下,向边打边撤的德军扑去。
  “卟卟卟……”
  密集的通用机枪射击声连续响起,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硝烟气息。
  德军殿后的第五十四军第五十、第一七零步兵师及四个党卫军团,边打边退,依靠地理地形,不断地构筑工事防御,抵抗一段时间后立即撤离,绝不恋战。从早上一直作战到中午,战场已经转移到了叙利亚境内。
  随着战线向南北两翼不断扩大,坦克已经没有办法集中使用,沙漠太辽阔了,而且由于冬季大风频频,沙丘在劲风席卷下不断变化,往往直线距离四五百米内便隔着几个小丘,彼此无法看见,这给德军的防守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德军不断地利用这些小丘,发动一些反突击,这使得安家军的进攻部队,也不敢穿插得太快,以提防被德军包围打伏击。
  安家军步兵的进攻模式几乎是教科书式的,穿着土黄色沙漠迷彩服的官兵,在漫漫的黄沙中,数以百计以班排为单位的小分队,组成一个个大战斗群的方式,他们端着自动步枪,在一个个沙丘和戈壁间,层层向前推进。
  虽然兵力多装备好,但安家军并没有采用日本人最喜欢的自杀式冲锋,这使得德国人无法充分依赖临时构筑阵地从容进行点射和扫射。
  安家军小分队通常的做法是在进攻受阻的第一时间,藏身于对峙的沙丘后面,呼叫坦克和炮火支援,为了一个火力支撑点,他们可以宣泄数十枚甚至上百枚炮弹,直到把整个德军阵地炸得粉碎为止。
  不得不承认,这种战法很有效,弹片、烈焰和罡风的杀伤威力惊人,修建在沙海中的战壕非常不牢靠,往往几炮下来便轰然崩塌,躲藏其中的德军官兵,要么坚持在那里直至被黄沙埋葬,要么只能选择撤退,寻找找下一个阵地继续作战。
  南方一个沙堆后面,一道才挖掘好的战壕底部,藏着二十多个德军官兵,他们听着远方传来的隆隆炮声,不断地喘息着。
  看到官兵们干涸的嘴唇,默尔克中尉缓缓地从腰间解下从死亡的中国士兵身上得到的水壶,仰头美美地喝上一口后,这才将水壶递给身边的弟兄,然后依次传递下去。在上午十一点发生在边境线一带的战斗中,默尔克率领一个连的德军,在一个环形沙丘地带伏击了一支安家军的拨索队,在付出三十多人的代价下,全歼了对方一个十五人的小分队,并在对方援兵赶来之前顺利溜掉。
  但是,此刻每一个官兵脸上,都看不出一点高兴的样子,在连续的逃亡中,他们就像是可怜的猎物,不断地遭到来自天上和地下的攻击,一个连的部队到现在仅仅只剩下这么点儿人,他们非常清楚,随着弹药告罄,如果不投降的话,等待自己的将会是死亡的命运。
  靠在北端沙坑壁上的特斯克中士,最后一个接过水壶,喝完后舔了舔嘴唇,露出一副享受的表情,嘴里却在抱怨:“上面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原本我们和中国人好好的,非要打一仗,这下可好,偷鸡不成蚀把米,我听说几条战线都失败了,上百万人葬送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
  奥尔特希上士参加过艰苦的列宁格勒和莫斯科战役,苦笑着说:“是啊,这是自三八年九月以来我见过的最愚蠢的决定……两年前的冬天,当帝国军队陷入困境的时候,中国人及时送来了棉衣和粮食,使得我们可以从容从莫斯科撤退,组织起坚固防线,转危为安,连续经营一年多,这才有了今年的连续大胜!”
  “可现在我们触怒了东方的睡狮,帝国军队在西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麻烦,不知道谁会来解救我们?难道要靠上帝吗?”
  说到这里,奥尔特希上士摇了摇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47/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