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12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50/1395

  要知道,进入150毫米、120毫米口径的重型榴弹落点五十到八十米范围内的士兵,即便是躲在弹坑里,也无法逃过炮弹中的炸药爆炸后所产生的震荡波而震伤内脏,造成内出血而死亡。
  这样强度和密度的饱和炮击,不仅给施蓬内克中将和第四十二军的指挥官带来极大的冲击和震撼,同时也给在后方准备攻击的德军其他部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对于攻陷眼前的阵地忽然感到渺茫起来。
  没错,这种震撼,深深地让德军士兵感到发自内心的恐惧,连续的失败,行军途中遭到安家军空军的无情轰炸,已经让德军士气全无,再加上这种血腥而又野蛮的屠杀,士兵们的心防几乎快要崩溃了。
  毕竟战斗需要士兵们来完成,而在这残酷的铁与火的考验中,送死的不是别人,正是这些德军士兵。人一旦产生恐惧,就代表着他们会下意识地抗拒执行进攻命令,德国人的进攻,由此再次变得拖拖拉拉起来,就算德军指挥官再怎么努力,也无法驱使没有战斗意志的人去冲锋陷阵。
第2033章
最后一战(三)
  一九四三年元旦,《南华日报》和《解放日报》,均在头版头条,刊发了国家元首安毅的新年致辞:“过去的一九四二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关键的一年,我们的军队在接连取得东北、远东等系列战役的胜利,并成功地驱逐日寇、光复故土后,又在西亚地区与纳粹德国进行了殊死的决战,到现在战争形势已经日益明朗,我们的军队将要在伟大的自卫还击战争中赢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连我们的敌人也不再怀疑了。”
  “战争走过了曲折的道路,当德国背信弃义发起战争的时候,他们军队的数量约等于我军数量的四倍,他们军队的装备和人力、物力等资源,一度远远地超过了我们,毕竟这个拥有整个欧洲的工业和人力资源为后盾的国家,此前已经征服了丹麦、比利时、法国、巴尔干,并在苏德战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正因为这样,战争的第一阶段表现为纳粹德国的进攻和我们的防御。德军在悍然对我宣战后,派出大量空军入侵我领空,陆军对我边境防线发起猛烈攻击,至上月二十一日,其两百余万军队分别从南北两翼突破我军防守,攻占了我两河流域地区大片土地,在国际上大肆宣扬,谓其已取得决定性胜利。”
  “在此期间,我们采取了正确的战略,逐次抵抗,延滞敌人的进攻,在前期利用坚固壁垒歼灭德军二十余万的同时,逐步把其引向我纵深地区,为最终歼灭敌人并等待我后续援军抵达赢得宝贵时间。”
  “战争在上月二十一日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这一天,我空军全军出动,基本上消灭了德军在西亚地区的所有空中力量,并在各条战线发起全线反击。二十二日凌晨五点,德军赫尔曼·霍特上将统率的东线集群全军覆没,德国国防军序列中绝对主力之第四装甲集群及第二装甲集群两个机械化军被全歼,含第四十四军两个师在内共三十余万众;二十六日下午五时,克莱斯特上将统率的东南集群在遭到连续失败后向我军投降,是役共歼灭德军王牌第一装甲集群全部和第六集团军三个军,共五十万余万众;三十日凌晨一点,保卢斯上将统率的南方集群宣布无条件投降,该路共消灭德军第六集团军两个军及第二集团军一个军共三十万余万众。”
  “三大战役结束后,西亚敌我力量已经发生根本性逆转。二十九日,边境筑垒地区北翼,我军集中两个坦克集团军及三个主力摩步集团军,向德军发起全线反击,至三十一日晚十一时,该路四十万德军被全歼;三十日,我主力军团向德军南翼发起攻击,战斗从早上六时开始,至下午三时,德军已全线崩溃,急于逃命的德军匆匆炸毁幼发拉底河上的桥梁和堤坝后,狼狈逃窜至西部沙漠戈壁地区,是役再歼灭德军十五万众。”
  “德军作为策应之南线鲁拜特以西部队,已经在三十日凌晨西逃,在此之前,该路五十余万大军已在我坚固防守面前折损近三分之一,其余人等在逃离中遭到我军连续打击,预计最终返回大马士革等地的军队不到二十万。此前的二十三日,我第一、第二坦克集群在向塞尔萨尔河东岸运动中,与敌军第二装甲集群之第二十四摩托化军和第九集团军第五军遭遇,全歼该路德军十余万。”
  “在连续的战斗中,我英勇之人民军队已经消灭德军两百万,加上目前处于布尔河及塞尔萨尔河之间的布隆伯格及曼斯坦因两大作战集群已在我军重重包围之中,这一百五十余万军队,注定将成为我西亚战区二十二个主力集团军、三百五十万英勇军队的囊中之物!最后的胜利属于我们,这是谁也无法阻挡的历史大势!”
  “至此,纳粹德国想将西亚、中亚和次大陆收入囊中的阴谋已经全部破产,西亚两河地区德军最精锐的部队已经消灭,中东、土耳其和外高加索地区部队的覆灭,也仅仅只是在弹指之间,在未来一段时间,德军兵力将会严重收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已经开始露出曙光。”
  “军事上取得连续胜利的同时,中国人民在政治和经济战线上也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拥有完备的轻重工业体系,拥有生产枪支弹药及先进武器的一切资源,拥有上千万熟练的技术工人。正因为有了这一切,我们这个新兴国家在国际上地位的提高、华夏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已经没有任何争议了!”
  “行百里路半九十,敌人是不会自行消灭的,一时的胜利不代表永远的胜利,如果我们的军队头脑发热,急于求成,昏头昏脑地一头栽进敌人的圈套,就会把好不容易确立的优势葬送掉。而我们的工人和农民,也要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尽可能多地生产粮食和武器装备,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而努力!”
  “在新的一年里,我希望我们全党、全军同志和全体国民,戒骄戒躁,脚踏实地,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当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回眸一九四三年时,我们可以毫不惭愧地说,我们不负于这个时代!”
  “最后,我从祖国遥远的西北边境地区城市永曾市,祝福我们全体党政工作人员、部队的指挥员和战斗人员、各少数民族和全国人民、海内外侨胞,在各个工作战线上取得新的胜利。祝我们在反法西斯战争、在工农业、在经济和财政战线上、在文化战线上都取得伟大的胜利。”
  “中华民族万岁!人民万岁!”
  安毅的新年致辞,首次向外界披露了西亚战争的实况,不可战胜的德军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惨败,在全世界引发轩然大波,除当事人外的同盟国及轴心国的政要、将领,均对此抱着怀疑态度,而要求到西亚地区访问的记者,突然增加,人们都想亲眼见证这近乎神话的一幕。
  有鉴于此,南华外交部、文化部及安家军总政治部联合发文,要求所有需要采访的记者到各国使馆或者我驻外使馆报名,外交部门在统计好人数并确定采访去向后,集中到西海省首府卡拉奇市,由军队政治部门派遣专机护送到西亚地区实地采访。
  ……
  海湾时间早上七点,通过铁路和公路,德军的前后左右已经云集了安家军十二个集团军的兵力,空军也部署到位,超大规模的总攻即将发起。
  摩苏尔以南一百多公里的艾夫镇,二十九日刚刚乘坐火车赶到西亚战区的第十五、第二十三集团军,便部署在这里,他们将由西向东,跨过塞尔萨尔河,向战场纵深南北宽一百二十公里、东西长两百公里的德军发起奋勇一击。
  元旦的凌晨下了一场小雨,到清晨风雨停歇,前沿阵地上干枯的泥土和野草湿漉漉地,在晨光中摇曳着晶莹的光芒。
  寒风中,第十五集团军等待出击命令的先头部队,在掩体内静静地等候,没有欢笑声,没有说话声,只听到检查枪械时发出的金属碰击声。
  第十五集团军军长秦稚荣中将及指挥部人员,不时看看腕上的手表,看向河对岸的敌人,河对岸德军用来构筑工事的沙袋以及沙袋上架起的机枪全都看得清清楚楚。
  两个小时过去,九点整,两颗红色信号弹升起,嘹亮的冲锋号声传来,安家军阵地上刹那间沸反盈天,伴随着惊天动地的炮吼声,一阵阵从千万个喉咙里发出的“前进……”的喊声,好像飞自天边,又好像迸自地底,震撼着人们的心扉。
  战士们高举着冲锋舟和橡皮艇,冲下河堤,来到略有涨水的河边,将渡河工具扔下水中,随即跳上船,奋勇向前划。
  忽然,对岸的机枪响了,沙袋上闪出一窜窜橘红色的火光,密集的迫击炮炮弹落到江面上,一艘艘船被打翻在水中。
  这时,第二批战士又举着舟船冲出战壕,同样高喊着冲向河边,又是一阵密集的弹雨袭来……
  安家军的轰炸机,以及悬停在半空中的直升机,不停地向德军的阵地上倾泻着炸弹,集团军所属的独立坦克旅推进到岸边,对准对岸的德军火力点展开打击,压制敌人的嚣张气焰。
  冲锋舟和气垫船越来越靠近对岸,终于,第一批战士已经抢滩登陆,后续的部队源源不断地冲上沙滩,向着岸上的阵地冲去。
  一架架武装直升机,就像是飞行的坦克,自上而下,把所有暴露出来的火力点打掉。德军终于承受不住,开始向后溃退,虽然后方的德军第一时间组织了强有力的反击,但这时安家军的工兵部队已经开始用固件搭建钢铁浮桥,同时过河的部队得到空军及陆航部队强有力的支持,德军的数次反击均被击退。
  战斗异常残酷,战至下午三点,塞尔萨尔河西岸阵地基本被安家军官兵拿下,战事向纵深发展。
  当天晚上九点,哈德尔城周边防线被安家军第十五集团军全线突破,城北的哈特拉古城,被四十三师顺利拿下,并向南部的城区方向推进,城东方向,第四十四装甲师和集团军直属坦克旅,已经拿下城区边缘,东南方向,第四十五师正在绕过城区,准备绕击德军后翼。
  在这种情况下,德军第九集团军第六军军长赫尔穆特·弗尔斯特上将终于明白了自己所处的危险境地,一面派出通讯员向集群司令部告急,一面率领部队撤出哈德尔城,向西部紧急撤退。
  第十五集团军的进攻,只是安家军庞大进攻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德军包围圈的东西南北各个方向,安家军十二个集团军共两百万军队,齐头并进,以两万多门火炮、五千余辆坦克、八千余架飞机的绝对优势力量,向德军扑去。
  德军也不是软柿子,利用一切地形负隅顽抗,往往一个阵地都要经过多次争夺,战斗持续了半个月,至十五日夜德军才无条件投降。
  在此期间,安家军动用了包括云爆弹在内的所有新型武器,德军在被分割包围、各自为战后,安家军均采取优势兵力进行突破,消灭一个包围圈内的敌人后再对下一个包围圈里的敌人发起进攻。
  连续的战斗,涌现了许多英雄人物,后世许多影视作品便取自于此。
  最后的一场战役发生在赫莱西耶,该部德军弹尽粮绝后,在第九集团军司令阿道夫·施特劳斯上将的带领下投降。
  此役德军共投入兵力一百五十多万人,到最后有六十二万成为了俘虏,其余的都沦为了可怕的现代化大规模杀伤武器的亡魂,当科技进化到一定程度后,人数的多寡已经不再是决定性的,合适的战术以及武器的先进程度,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战争的走向。
第2034章
千年之基石
  一月二日,东汉省首府永曾市。
  永曾市是目前乌拉尔和西西伯利亚地区最重要的工业中心城市,它坐落于乌拉尔山脉东麓的伊赛特河畔,始建于一七二三年,十八世纪时因处于连接欧亚的西伯利亚交通要道上成为著名的冶金工业中心。十九世纪上半叶,冶金业带动了城市的迅速发展,到十九世纪的最后二十五年,该城成为乌拉尔经济、财政中心和文化中心,也是通向彼尔姆、图们、车里雅宾斯克铁路的重要枢纽。
  本世纪初,该城被卷入影响整个俄罗斯的社会动荡之中,苏俄国内战争期间,布尔什维克革命者在伊巴特叶夫宫枪决了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一九二三年,该城成为大乌拉尔地区的中心。在二十至三十年代,该城兴建和重建了近百家大型工厂,同时创建六十多个工业分支的研究所和高等院校,城市工业潜力得到显著加强,成为西伯利亚地区首屈一指的工业城,并使得人口在远东共和国分裂前达到了四十万人。
  远东共和国宣布独立后,长达两年多的激烈内战,使得乌拉尔山麓的许多地区变得荒芜萧条,但作为远东共和国的临时首都,远东中央政府向永曾城迁移了大量人口,并且东部西迁的重工业机械也大多落户这里,使得大型工厂数目一举突破两百大关,至苏德战争爆发前,该城史无前例地拥有了七十余万人口。
  但好景不常,随着远东共和国宣布取消独立,大多数居民均选择南迁至南华的中亚、东南亚及次大陆等地,机械设施也被有意识地隐藏下来,剩下来的少数人,则因为连战连败丢失大量国土的苏俄政府急需大量人力资源,填充迁移至乌拉尔西部地区的工厂,苏布中央强制举家迁至喀山、萨拉托夫、莫洛托夫等城市。
  至去年九月初莫斯科失守,斯大林在与安毅的秘密会见中,将乌拉尔山以东地区作价一百亿华元“出售”给南华以换取作战物资后,乌拉尔山东麓及西西伯利亚各地的苏维埃政府均执行了残酷的迁移政策,除了南华政府指定的人员外,其余所有的居民无论老幼,统一迁往乌拉尔山西部地区,城市就此彻底没落。
  现在的永曾市,尽管紧急从各地抽调来五万工人恢复军工生产,同时又从中国的东北、江南等地迁移至此五六万移民,但整个城市依旧显得非常寂静,尤其是在寒冬冰雪封城的情况下。
  永曾市一月的平均温度为零下二十四度,到处银装素裹,在户外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根本不可能,因此,当上午九点斯大林的专列抵达永曾火车站时,安毅在车站宽大的候客厅举行了一个简短精干的欢迎仪式。
  仪式井然有序进行,苏联最高领袖斯大林站在检阅台上,倾听着车站里响起的庄严肃穆的《国际歌》歌声,看着陪同在自己身边的年轻的安毅,动作刚劲有力地给举着钢枪从检阅台前走过的仪仗队敬礼时,首都刚刚光复、对胜利又有了期盼的斯大林不由得异常的羡慕。
  现在的南华兵强马壮,不仅工业实力雄厚,而且领土囊括了世界上最著名的几大粮仓,战争潜力可谓无穷无尽。反观苏联,丢掉了欧洲最肥沃的土地乌克兰,同时三分之二的工厂落入德国之手,现在唯一可以拿出来吓人的,恐怕就是一千多万军队了!
  但是,南华最不缺的便是人口了,根据契卡和格鲁乌反馈的消息,现在南华仅仅华人人口便突破三亿,虽然其他约一亿人口的次大陆、缅甸、马来亚等地的民族将在今后一段时间陆续独立,但现在到底都受南华中央政府控制,南华随时都可以拉出数量庞大的军队来。
  历史上的斯大林很倨傲,对于蒋介石不屑一顾,那是因为苏联以一己之力,硬扛了几乎整个德军的兵力,对同盟国贡献巨大,但这个时空苏军连战连败,不仅斯大林格勒不保,莫斯科也危如累卵,而且由于早早地丢掉了远东、东西伯利亚和中亚,所谓辽阔的战略纵深已经不复存在。
  对现在的苏联而言,同时与两个强大的国家为敌是不明智的。一旦触怒南华,德国从西向东攻击,南华自东向西攻击,苏联将不复存在。
  正因为如此,斯大林才会煞费苦心地把乌拉尔山以东地区全部“卖”给南华,起到交好的作用,同时换取最重要的作战物资。
  在当时的斯大林看来,这个世界上最不可靠的便是条约了,德军入侵的欧洲国家,哪一个不是与其签订了和平条约?只要在消除西线的隐患后,苏联的实力能够超越南华,到时候再用强大的军队把一切都拿回来,让对方明白苏维埃俄国的便宜是不那么好占的!
  但是,随着安家军在西亚连续获胜的消息传来,斯大林敏锐地发现,现在的苏联已经没有折服对方的本钱,就连强大的、不可战胜的德军也在安家军面前吃了大苦头,素质参差不齐的苏军能够比德军做得更好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要让苏联继续存续下去并让红色的大旗插遍世界,与南华这样强大的近邻保持一个和平的态势异常重要。
  因此,心态平和的斯大林,对于自己此行受到的礼遇还是感到非常满意的。
  说起来,这已经是斯大林第二次造访了,虽然这片土地以前都是苏联的国土,但是在魔鬼希特勒与守信用的安毅之间、在苏联富裕的欧洲部分和不毛之地的亚洲部分之间,斯大林明智地选择了信任安毅,扔掉那些不重要的领土来获得一个重新崛起的机会。
  苏联人的心态也有一个逐步转变和适应的过程。如果是在原有的历史上,不要说割让整个乌拉尔山以东地区,哪怕仅仅丢掉远东,估计斯大林就得下台。但是,这个时空中,早在三七年底苏联就因为远东共和国的独立而丢掉了远东,到了三八年又接连丢掉中亚和整个西伯利亚,到三九年战争持续在乌拉尔山西麓及伏尔加河流域展开,苏联早已经失去了对以上领土的控制,民众的心早就麻木了。
  而现在的乌拉尔山及西西伯利亚的领土,属于远东共和国取消独立后送回来的意外之喜,相对于丢掉的乌克兰、波罗的海及白俄罗斯的土地,孰轻孰重连个瞎子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便是斯大林“丧权辱国”的“卖国行为”没有得到任何质疑的原因。
  再者,如今的南华,已经是苏联武器和作战物资进口的唯一渠道。
  由于德国海军远超历史上的实力,原来时空中对苏联非常重要的北冰洋航线和黑海的补给线基本断绝,加上日本海军封锁了太平洋和印度洋航线,依赖英美的物资援助已经不可能。退一万步讲,就算航路通畅,现在的美国正与日本在本土激战,他们根本没有多余的物资供应苏联,因此,与南华的合作便成为了仅有的选择。
  还有一点就是……迫于德军的压力,苏联需要找一个盟友,从侧翼牵扯德国人的精力!而正在与德军在西亚地区作战的南华,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相对于空口许下诸多承诺的英国和美国,作为近邻的南华更值得交往,毕竟在让出大部分土地后,中国与苏联之间的领土纠葛早已不存在,现在反过来是中国人欠苏联人的情,这样在外交中,双方结合得更为紧密。
  斯大林对此次访问抱有极大的期待。
  一个人说话的胆气与行事手段,一般都会与本身的实力相符,如今的苏联在德国的步步蚕食下,朝不保夕,斯大林自然也就硬气不起来,他非常希望能够借这个机会,获得南华的援助,与南华结成真正的盟友,同时希望能够在以后的国际大局中,协调步调,为红色帝国谋求一个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
  而安毅对这次双方的会见也抱有很高的期望,现在该得到手的领土已经到手了,再向西发展不符合南华的根本利益,如何巩固现有领土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与苏联关系有效改善的话,对于南华政府而言将是一个巨大的收获,至少未来在漫长的边境线上,双方不用搞得剑拔弩张,让居住在这一地区的人随时都有面临战争的恐惧。
  当然,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将来不管怎么样,安毅也不会减轻对国防建设的重视,只要南华能够保持目前的发展势头,在科技与军事领域继续大跨步前进,任何威胁都不足为惧。
  一行人返回由前沙皇行宫改建而成的主席宫,斯大林看到街头连个行人都没有,四周一片荒凉的景象,暗暗点头,认为这笔买卖做对了!
  中午,安毅在主席宫宴会厅设宴款待斯大林一行。安家军中亚战区主要将领及东汉省军管会主要领导陪同出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50/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