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12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66/1395

  “再者,各国的记者肯定会对我们用如此快的时间就拿下这条长达二三十公里的防线很好奇,咱们干脆大张旗鼓地把人请过去,好好地宣传一下我们的官兵,还有我们先进的武器装备。听说美国人已经在试制直升机,并有了重大成果,我认为是时候把咱们的I型和II型直升机对外销售了,毕竟在成熟的技术与现研发的技术之间,理智的人都知道如何取舍,这样就可以起到打击美国人科研力量的作用!”
  “咱们只要掀起一股舆论的高潮,不难起到吸引人眼球的作用!”
  尹继南吩咐丁家虎把杨九霄的报捷电报转发军委和总参,这才对张承柱道:“是得好好宣传,想尽一切办法向世界各国营造一种我们强大的军队无法匹敌的印象!我想世界各国的政要和军事专家,肯定会纷纷赶到西亚来,这样我军在其他方向上的动作,就没有多少人关注了!”
  说话间,两人回到了地图前,参谋长李君这时也看完了电报,满脸笑容,和尹、张二人简单地讨论了下中线战场的局势,认为暂时不宜出击塞伊汉河平原,又继续拿起指挥棒,指向了地区上的西北角:“昨天下午,德军第二十摩托化师在我空军连续骚扰下,狼狈不堪地撤退到了塞得港,预计整个撤退行动,至少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此外,德军部署于红海及苏伊士湾东岸的部队,也在这段时间相继撤过苏伊士运河,如今汉志和西奈半岛西部已经处于真空地带,局部地区出现了暴民打砸抢烧等现象。”
  “此前兵力收缩于也门亚丁及附近的区域的盟军部队,正在积极向北运动,但遭到被德军武装起来的阿拉伯部族武装的袭击,吉达、延布等城市均发生激烈交火。驻波斯湾沿岸的卫戍司令部来电询问我方之立场。”
  尹继南挥了挥手:“我们对此不持任何立场。如今阿拉伯半岛地区已经有阿曼苏丹国、内志王国、利雅得王国、鲁布哈利王国和西贾兹王国,而红海东岸地区则属于规划中的汉志王国,我们只有在这些国家遭到轴心国侵略并寻求援助时,才会出兵,我们不好干涉他国之内政。”
  张承柱则说得更为直接:“阿拉伯半岛和中东地区,民族复杂,由于我们与犹太人的亲密合作关系,至今为止,已经发生了上百起自杀式攻击事件,如此疯狂的举动,在我军历史上仅有在缅甸的时候经历过!事实证明,民族间的仇恨最难化解,因此我们不必涉入太深,只需要控制好我们的地盘即可。”
  “报告!”
  通讯处长江云河上校走到三人身边:“三路军于半小时前,成功拿下德军重兵据守的特拉维夫城,并在空军的配合下,击沉未及撤走的四艘轴心国运输船。”
  “今天真是捷报连连啊!”
  尹继南非常高兴:“看来我们预计的在四月底前解决西亚战事还太过保守了,按照现在的进度,最多至下月底就可以完成军委和总参交予的任务。”
第2058章
提督的野望
  中午十二点,艳阳高照。
  时值夏末的南半球,气温持续在三十度以上,天地间一片炙热,而燃烧的战火,则加剧了人体的热感。
  “呜……”
  机身上喷涂着十六道血红光芒线“旭日”标志的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在低空中疯狂地肆虐着,随着一串串航弹落下爆响,腾起大片大片的黑色烟雾,残肢断臂夹渣着带血的碎肉末,抛洒得到处都是。
  虽然从前方阵地到后方阵地都梳理了一遍,但天上的杀戮机器依然没有放弃的意思,它们带着猛烈的啸叫声,撕开硝烟俯冲而下,露出狰狞的面孔,从阵地上空掠过,正在顽强抵抗的巴西军队,再次淹没于无边无际的爆炸气浪中。
  日军的轰炸机足足肆虐了半个多小时,分成三个打击梯队的近百架轰炸机才在高空中集结,向着西方的天空迤逦而去。
  战壕里的巴西士兵还没来得及松上口气,日军猛烈的地面炮击又开始了,呼啸的炮弹瞬间点燃了空气,还未消散的硝烟,变得越发地浓烈,当隆隆的声响到达顶点之时,根本听不出炮弹爆炸中间的间隙,只有成片轰隆隆地动山摇的声响。
  猛烈的炮击中,随着短喇叭和哨子声响起,密密麻麻的土黄色人影冲进了硝烟之中,枪声频频地从烟雾中传来,偶尔迸发出一点点红光。
  “好,终于冲进去了!”
  站在后方掩体瞭望口前的南美军统帅石原莞尔大将,用望远镜看着烟雾空隙中晃动的人影,不住的点头。
  旁边的参谋长柴山兼四郎中将也是一脸笑容,从参谋人员手里接过几张最新电文,低声介绍前方的战况。
  石原莞尔心情愉快,看着一波波的地面部队冲出战壕,向着前方巴军据守的高地突进,一面面旭日旗插上一座座相对独立的山峰,心中升起一种挥斥方遒的激越与豪迈。
  自十二月份在南美智利登陆后,石原莞尔率领四个军共十七个师团并八个独立混成旅团东进,自巴拉圭盆地和北查科平原杀进巴西境内,一路势如破竹,连克大坎普、特雷斯拉瓜斯、阿拉萨图巴等城,短短的两个月时间,便将巴西西南部的南马托格罗索州、巴拉那州、圣卡塔琳娜州纳入掌控,并一路杀进圣保罗州境内。
  日军在玻利维亚、巴拉圭、智利以及巴西西南部地区,抢修了大量野战机场及少量能够起降B17、B24、B29大型运输机的高标准机场,从北美及哥伦比亚运输来的弹药物资以及部分重炮,开始陆续补充部队。
  为了补给方便,现在日军于美洲地区的部队,几乎全部采用美械装备。
  步兵的制式配备为M1半自动步枪和汤普森冲锋枪,重火力部队装备的是M1918A2轻机枪及M1919A4重机枪,其他诸如迫击炮、火箭筒以及头盔、急救包、指北针等几乎都采用美国制式,仅仅军装和掷弹筒保留了日本特色。
  自本月上旬战斗在圣保罗州边境打响后,日军和巴军无一日不接火。在日军强大火力打击下,巴西军队连战连败,半个月下来,已经退守到了巴西第一大城市圣保罗的外围防线,林斯、包鲁、雅乌、里贝朗普雷图、埃皮纳思等圣保罗州重要城市均落入日军之手。
  巴西人口约一千一百万人,扣除五十万日裔以及其他族裔,葡萄牙裔、西班牙裔以及其他西欧各国后裔大约有六百万,在巴西北部的委内瑞拉遭到日军突袭的时候,巴西军队才紧急扩军,由十万国防军一举扩充到五十万。
  这五十万巴军,装备的主要是美国于巴拿马运河第一次遭到攻击后陆续提供的防卫武器,大多为一战后的存货,根本就比不上日军占领美国中西部兵工企业后采用拿来主义生产的武器装备,再加上训练和士气不足,失败几乎是可以预期的事情。
  今天日军进攻的是圣保罗西郊位于铁特河南、北两翼的防线,巴军依托山势,构筑了若干工事,但是在日军第三十九军两个主力师团迅猛如雷的攻击下,主要由白人组成的巴西军队,再次遭到沉重打击。
  “轰轰……”
  巴军据守的防线上,腾起一片片火光,随后猛烈的爆炸声接踵传来。
  原来,从美国人那里获得步话机技术后,石原莞尔立即下令把这种通讯器材配备到了中队一级,在阵地进攻中,随时可以召唤炮兵进行协同作战。同时,日军还配属有迫击炮和掷弹筒,在近战中巴军面对如此凌厉的攻势,基本上无解。
  石原莞尔扶了扶头顶的M1钢盔,半眯着眼,向硝烟弥漫的东方高地看了看,才对柴山兼四郎道:“非常好,帝国军队终于明白一个道理:在炮火的掩护下进攻才是最省力的!虽然这会造成一定的误伤,但对于敌人的压制更大!”
  “司令官英明!”
  柴山兼四郎赞佩地说道:“这种战术我们的敌人安家军早就采用了,可是各部因循守旧,就是不肯采用。现在在南美的战场上,我们的军队采用如此战术,让巴军根本无力抵抗,这加速了战事的进展!”
  “在当前各个战场均处于僵持状态的情况下,我们南美军独树一帜,相信要不了多久,这片广袤而又肥沃的土地就会置于帝国统治之下!”
  石原莞尔微微一笑,没有谦虚,问道:“北线进展如何了?”
  柴山兼四郎道:“北线在星野(利元)将军和今田(新太郎)君的率领下,第五军、第十一军、第十二军和装甲第四军齐头并进,东路的主力集群已经攻占了博雷博尔玛高原,威逼巴西中部重要的石油产地阿拉卡茹和萨尔瓦多,中路两个师团已经进抵两兄弟山至龙卡多尔山一线,只等进军巴西高原,西南方向的第二十九师团,已进至卡欣布山和帕雷西斯山……”
  石原莞尔在脑海中思索着以上地区在地图上的位置,忽然打断柴山兼四郎的话:“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完全征服了亚马逊平原?”
  柴山兼四郎兴奋得满脸通红:
  “是的,司令官阁下。亚马逊平原是人类最难征服的地区,那里热带雨林密布,河流蜿蜒曲折,湖沼纵横交错,加上大日本帝国官兵在进军期间适逢汛期,洪水泛滥,可是我们的官兵硬是克服了重重困难,有惊无险地征服了该地区!”
  随后,柴山兼四郎详细地介绍了各支部队在横穿亚马逊平原时的发现,认为其中多个地区可以垦殖生活,石原莞尔听了非常欣慰,连连点头,心中的许多规划终于可以实施,这让他的心情越发地愉快。
  石原莞尔很清楚,在处于蛮荒的四十年代,仅有一千多万人口的巴西,开发的主要区域集中在南部和东南部地区,而中部及东北部、中西部地区,地广人稀,整个亚马逊平原地区更是可以说是无人区,连绵的密林是那里唯一的风景。
  石原莞尔之所以采用分兵进击的战术,在于要查明这些地区是否适宜人类生存,并及时发现隐藏的潜在敌人。
  事实证明,在十多年前便已派到巴西摸清楚亚马逊平原情况的日裔向导的指引下,这片占地五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原始丛林,不仅可以藏匿兵力,还可以充分利用这里的地理地势,创建自给自足的根据地。
  石原莞尔对于日本的未来,并不十分看好,他之所以主动要求来南美,一方面确实是为了牵制美国的兵力,使得其无力向亚太地区进军,美洲将成为美军最后的战场,这样亚太地区的战事,必须得依靠安家军或者是中国远征军来完成。
  另一方面,石原莞尔则存有在未来战局不利时,悄然隐退或者索性割据一方的打算。
  南美大陆幅员辽阔,人口稀少,物产富饶,如果在这一地区有个几十万的游击武装,未来战后美军就要头疼了。要知道后世阿富汗塔利班武装在那么艰难的情况下,美军依然拿其无可奈何,更不要说在科技远远落后的四十年代了。
  没有人愿意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石原莞尔准备先把巴西全境拿下来,然后驱使俘虏和青壮,秘密前往亚马逊平原地区垦殖,开辟出若干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以作退路。当然,在此之间,钢铁冶炼设备、枪支弹药生产线等都会源源不断地向巴西西北部几国接壤地区输送,这样哪怕未来遭到美军的封锁,也可以长期坚持下去。
  石原莞尔在规划着自己的未来,前面的激烈战斗依然在继续。
  进攻的第六十师团下属两个旅团,就像是一个击出的拳头,从铁特河北面毫不留情地便击穿了巴军固守的防线。
  铁特河南面的一零四师团深受刺激,师团长岩原公任中将亲临一线,督促部队展开强攻,在火箭筒、掷弹筒的近距离打击下,巴军防线迅速崩溃,日军一路冲到奥萨斯库镇,位于圣保罗城中心的巴军指挥部,不得不调集预备队前来堵缺口。
  巴军的动作,早在石原莞尔的预料之中。接到前线急报后,他迅速调集预备队,第三十九军其余两个师团……第一一八师团和第一四八师团分别从圣保罗城北和城南两个方向,向圣保罗外围防线发起进攻,于傍晚时分顺利把战线推进到了城市边缘地带。
  当天晚上十点,日军对圣保罗城的总攻发起。
  正面进攻的第一零四师团反复突击巴军的防线,双方数次白刃格斗,作战意志顽强的日军,以尸山血海的气势,一举冲开巴军的防线,将两翼的巴军成功吸引到了正面,第六十师团抓住战机,一举突入巴军阵地,巴军被迫从纵深阵地调集部队前来堵缺口。
  待巴军的战略预备队一动,第一一八师团和第一四八师团分别从圣保罗城的南北两翼发起猛烈进攻。
  激战持续了整整一夜,黎明前夕,石原莞尔秘密调动的混成第一、第八旅团,绕过圣保罗城,突然出现在战场的东部。
  两个独立混成旅团突入巴军防线,从最薄弱的后方杀入,一举突破巴军数道阵地,随后向两翼旋转,配合第一一八师团和第一四八师团,夹攻阵脚大乱的巴军。
  苦战至下午,第一零四师团在得到独立混成第九旅团的加强下,再次突破圣保罗城西面的三道正面防线,此举立刻导致巴军整个战线的分崩离析。
  到了这个地步,缺乏援军的巴军再也无力恢复防线,不得不紧急向东北方向的莫日突围。在石原莞尔的调派下,日军留下一个师团打扫战场,其余第一零四、一一八和第一四八师团前堵后追,刚刚撤退到莫日的巴西军队惊魂未定,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再次狼狈逃窜,向圣若泽多斯坎波斯城撤离。
  日军在屁股后面依然穷追不舍,巴西人又累又饿,但是却不敢停下休息,顺着铁路没命地向里约热内卢方向逃窜,一路上不断有人掉队被日军俘获。
  当巴军撤退到沃尔塔雷东达时,日军追击的部队,已经由精疲力竭的第三十九军,换成了生力军第三十三军。
  该军下辖的第三十三、第一三六、第一三八和第一三九师团共四个师团,在沃尔塔雷东达城与停下脚步的巴军展开激战。
  溃退的巴军大多数官兵已经无力再战,好在此地有巴军生力军三个师,并且有坚固防线支撑,因此一时间倒也打得有声有色。
  但是,战斗持续半天后,从南帕拉伊巴河北岸绕击而来的日军第二十军已经抵达沃尔塔雷东达城的北郊,日军汇合后共八个师团的强大兵力,让巴军叫苦不迭,再次经过一天一夜的苦战,巴军主力大部被全歼,残部不得不退向东南方的里约热内卢。
  在翻越东部海岸高地的时候,巴军溃军与从里约热内卢增援而来的部队不期而遇,跟在后面的日军趁势掩杀,巴军阵脚大乱,慌忙溃退,日军穷追不舍,一直把战火燃烧到里约热内卢城西北方的关杜河。
  由于巴军早早地就在关杜河东岸及后面海拔一百多米的山地上修建起了稳固的防御工事,加上巴军又炸毁了关杜河上的铁路和公路桥梁,日军三次强渡均告失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这个时候石原莞尔终于下达暂缓进攻的命令,准备先巩固占领地区,补齐战略物资,再对里约热内卢及周边发起总攻。
第2059章
湖中议事
  小南海,烟波浩渺。
  一艘古色古香的二层画舫,在占地近万亩的小南海上随波逐流,装饰雅致的上层船舱,左右舱壁悬挂着名人字画,靠窗的小火炉上,陶瓷水壶正在“咕咕”地向外冒着水蒸气,再加上几位身着中国古典服饰的女服务员温馨的笑容,整个船舱似乎也显得格外的舒适安逸。
  居中的红木茶几两侧,安毅与“自由法国”外交部长让·穆兰对面而坐,旁边殷勤服务的一名美貌少女为二人斟上茶水后,在安毅挥手示意下,与身边的几位姐妹恭敬地退下。
  安毅拿起茶杯,微微嗅了嗅,轻抿一口,笑着对让·穆兰道:“这种茶叶是中国农历清明节前夕,从安南中部山区拥有六百多年历史的老茶树上摘下特制而成,它汤色清冽,幽香独特,比之中国几种名茶有过之而无不及,部长先生一定要尝一尝。”
  让·穆兰哪里懂得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而且安南产茶的历史虽然悠久,但一直没有形成产业规模,在国际上名声不彰,牛嚼牡丹般地一口喝完,装模作样夸奖一番,立即引入话题:“主席先生,以前我数次来到河内,也曾在这西湖上泛舟,但那时候给我的印象是民众愚昧落后,随处可见人大小便,街道上的行人面带饥色,黑漆漆的店铺里商品单调,整个河内连二层小楼都很少见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66/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