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12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83/1395

  从阿斯塔拉罕向上游追溯四百多公里便是苏联重要城市斯大林格勒,去年这座英雄的城市被德军占领后,纳粹德国重新将其命名为伏尔加格勒。在伏尔加格勒城南二十多公里处,列宁运河将伏尔加河和顿河沟通起来,五千吨级的舰船可以从里海东海岸的港口城市直达黑海,再进入地中海。再加上自帝俄时代就修建的铁路和公路,沟通了东西南北,阿斯塔拉罕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
  夕阳西下,阿斯塔拉罕城中心地带的伏尔加河西岸码头。
  已经被希特勒解除指挥权的前德国国防军中东集群司令官龙德施泰特元帅扶着栏杆,站在码头尽头,他的左右,分别站着同样遭到罢黜的前A集团军群司令利斯特和B集团军司令曼斯坦因两位元帅。
  三人穿着一身寻常的灰黑色大衣,神色焦急地向着南方的河面眺望。
  在三位元帅身后不远处,几名陪同军官小声地交谈着,他们隶属于国防军新组建的顿河集群,今天奉命到这里陪同三位元帅迎接从里海对岸归来的第一批俘虏兵。要知道仅仅在半年前,那些俘虏兵所在的部队都还是百战精锐,王牌中的王牌,主力中的主力,对于像自己这样的二线部队官兵不屑一顾。
  但今天,他们每一个都将背着巨大的心理包袱归来,兔死狐悲之下,每一名军官心情都十分沉重。
  顿河集群的前身就是高加索集群,现在外界还不知道集群的名称已经改变,防区也由整个高加索地区,变为了防卫并巩固北高加索、克里米亚、顿河和伏尔加河下游等辽阔区域,抵御来自南方和东方的安家军的威胁。
  集群依然由冯·包克元帅担任司令,由于统帅部决定重组第二集团军,顿河集群的高级将领包括冯·包克元帅本人都没有前来迎接被俘官兵,再加上根据中华民主共和国的要求,俘虏的交接需要严格保密,因此陪同三位元帅的仅仅只是防守雷恩沙漠边缘地带的两个国防军师的军事主官、参谋长和情报官员。
  “报告!”
  第三零零步兵师师长布雷德上校得到通信兵的最新情况汇报后,大步走到曼斯坦因身边,轻声道:“元帅阁下,运送帝国官兵的船队已经抵达城南的江心洲,预计最多再过十五分钟,就可以出现在我们视野里!”
  曼斯坦因精神一振:“来了多少条船?船上官兵的精神面貌如何?”龙德施泰特和利斯特两位元帅,也关注地看向布雷德上校。
  布雷德上校心里面的压力骤然增大,不过这些情况他还真不知道,只得摇摇头:“一切都不清楚……但根据沿岸观察哨汇报,船队拉得很长,除了领头的是一艘军舰外,其余大多是客船和货船,吨位普遍不高。”
  曼斯坦因在部队遭到安家军合围后,原本准备与麾下官兵共存亡。
  但希特勒为了避免元帅被俘的丑闻发生,勒令曼斯坦因与布隆伯格元帅和各集团军的主要将领乘坐运输机逃离,最后曼斯坦因不得不抛下一百多万军队,先逃到土耳其南部城市迪亚巴克尔,然后乘坐专机返回柏林。
  在曼斯坦因心中,对被俘官兵是愧疚的,对于自己被解除指挥权没有任何怨言,回到柏林家中寓居时,夜不能寐,两个多月下来整个人衰老了许多。
  相对于曼斯坦因,利斯特元帅需要担负的责任要小一些,毕竟他在局势极端不利的情况下,成功带领A集团军群残部撤退,虽然最后到达目的地时收拢的部队还不到出发时的一半,但却表现出了一名优秀将领应有的素质,因此尽管也被解除了指挥权,但却被赋予接收被俘官兵组建新部队的重任。
  曼斯坦因在获知利斯特的新任务后,立即找到老上司龙德施泰特,然后两人一起到利斯特家中拜访,利斯特耐不住老朋友的请求,最后三人一起来到里海边的阿斯塔拉罕,迎接被俘官兵归来。
  三人中间,龙德施泰特元帅虽然主动为西亚作战失利承担责任,但实际上他统领中东集群问题不大,尽管没有攻破安家军的防线,但是在前期失去制空权的情况下,防守也未露出大的破绽。完全是统帅部头脑发热实施“铁榔头”计划,从中东集群抽调走了大量生力军,这才导致后来战局的糜烂。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龙德施泰特是在为希特勒背黑锅,因此尽管他赋闲在家,但依然是希特勒军事智囊团的重要成员,在三人中地位最高。
  “弗里茨,威廉,少安毋躁……”龙德施泰特向两位同僚摆了摆手:“根据中国人提供的数据,包括罗马尼亚、土耳其等仆从军在内,他们总共俘虏了三百一十二万人,帝国情报部门推测,其中大概有两百万帝国军人。”
  “如果这些被俘官兵能够全部交换回来,则我们将立即恢复至少十个集团军的编制,目前战略上出现的被动局面将立即得到改观。就在昨天,我们已经提前支付五百吨黄金的赔偿款,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首批释放官兵总人数在十万左右。”
  利斯特苦笑着说:“面对苏联、西欧和北非三大战场,十万人只是杯水车薪,我们还需要赎回更多的官兵……听说对方开出的价格非常离谱,一个普通的士兵就要一千美元的赎金,然后以五百美元逐次加价,上等列兵一千五百美元,三等兵两千美元,一直到上尉的七千美元。”
  “校官则以八千美元起价,以一千美元累加,少校八千美元,中校九千美元,上校一万美元。而将官的赎金就更惊人了,起价就是两万美元,然后以倍数递增,少将两万美元、中将四万美元、上将八万美元、大将十六万美元。”
  “中国人知道我们没那么多钱,允许我们用等值的生产物资和人口折价,苏联和西欧的各大钢铁厂、机械厂、军工厂、拖拉机厂等等,都是他们觊觎的目标,而且还允许我们用人口抵押,比如一个三十岁以下的斯拉夫族妇女价值一百美元,这样我们一个普通的列兵相当于十个妇女……对了,不知道中国人要这么多女人干什么?”
  曼斯坦因用带着嘲讽的语气道:“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都是出产美女的地方,估计中国人想换换口味,在获得必要劳动力补充之余,还可以顺带解决他们因为一夫多妻制度带来的妇女数量不足等问题,充实人口基数。”
  利斯特惋惜地说:“可惜他们不要男人,否则欧洲流浪汉多的是,我们可以把那些不愿意为帝国工作的人抓起来,统统送到里海对面去,这样既解决了我们在治安方面的困扰,还可以减少粮食消耗!”
  “当然,我们也不用太过担心,欧洲大地上的适龄女人多的是,用她们来为我们换回几百万军队,这样的交易还是值得的!”
  龙德施泰特显然知道更多的内幕,摇摇头道:“不是你们想的那么简单……人口在整个俘虏交换里面,仅仅只占其中百分之二十的份额,而且他们负责移民的官员,会通过种种手段验证妇女的来源,他们要求的是家人死于战火没有牵挂,遭到遗弃的孤女也可以,总之社会关系越简单越好。用他们的话说,解救这样的女人是做善事,但如果拆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那就是好心做坏事了,与他们的初衷不符。”
  “原来中国人是想展现他们仁慈的胸怀啊!”利斯特非常的遗憾:“我还以为可以通过以人易人,把部队全部换回来呢!”
  就在三人谈话间,伏尔加河上船影点点,庞大的船队已经出现在正对码头的南方宽阔的河面上。
  船队越来越近,为首的一艘战舰缓缓靠拢,终于在龙德施泰特等人站立的码头停稳,其余的客货船,则依次在其他码头停靠,粗略一数,沿岸二十多个码头全部停满了,客轮和运输船的总数在六十艘左右。
  战舰上的舷梯伸了下来,一百多名德军军官出现在甲板上,当看到下方等候的龙德施泰特、曼斯坦因和利斯特三位大佬的时候,所有人脸上均露出不敢置信的神色,他们慌忙在甲板上排开,随后顺着舷梯,整体地鱼贯下船,来到码头上后自动地在三位元帅前面列好队。
  三位元帅目光从一张张激动的脸上掠过,各自发现熟悉的面孔……
  龙德施泰特大步向前,一把抓住为首一人的左手臂:“汉斯,真高兴能再次看到你,你还好吧?”
  原来,为首将领右手臂空空如也,正是第十六装甲师师长汉斯·瓦伦丁·胡贝中将,国防军中有名的独臂将军,曾参与基辅会战、罗斯托克会战和斯大林格勒战役,原本统帅部准备在西亚战事结束将第十六装甲师升格为第十六装甲军,但谁想在两河战场东南方向的作战中,整个东南集群遭到安家军合围,最后胡贝兵败被俘,今天竟然在这样一种尴尬的境况下重逢。
  胡贝非常激动,使劲地晃着左手臂,大声道:“元帅,我对不起你的信任,把部队丢光了……”
  龙德施泰特安慰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失败并不全部是你们的责任,这一次我们国防军方方面面都出现了问题,才导致这样的惨败。放心吧,国内的各大军工厂已经加快生产力度,同时还利用苏联的生产线生产T34和KV坦克,这样双管齐下,我们的装甲部队很快就可以重建,到时候你就可以再次统兵驰骋沙场了!”
  龙德施泰特这番话并非是无的放矢,汉斯·瓦伦丁·胡贝是希特勒非常喜欢和器重的一员将领,这次大战,如果仅仅只是第十六装甲师失败,估计汉斯·瓦伦丁·胡贝会失宠,但问题是国防军的精锐全部赔进去了,希特勒还得依靠这些将领来打仗,因此胡贝继续受到希特勒重用的可能性很大。
  此时曼斯坦因也紧紧地抓住一名将军的手,此人是费迪南德·沙尔中将,德军第十装甲师师长,曼斯坦因担任第四十六装甲军军长时的亲密属下,在两河东线战场时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所部与武装党卫队帝国装甲师和大德意志装甲师一起溃灭。
  费迪南德·沙尔声音哽咽,这个经历过叶塞尼亚、莫斯科等战役考验的钢铁汉子,此刻泪流满面:“亲爱的弗里茨,中国人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可怕,他们的战术起码领先我们五年,不管是炮兵、装甲兵还是空军,都比我们做得更好,尤其是这次战争还出现了许多想都不敢想的新武器,我们必须要慎重对待啊!”
  曼斯坦因眼睛通红:“我知道,我知道的,我也经历过类似的噩梦,帝国需要像你这样的军人,勇挑重担!放下所有的包袱,和我一起重新振作国防军的军威吧!”
  客轮和货船上的德军官兵,纷纷下船,在基层士官和军官的组织下,很快便列队并点数,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喧嚣,确认此次安家军共释放了两万八千四百二十九名官兵。
  根据前来负责交接的安家军政治部官员的介绍,余下的俘虏将在未来一周时间内全部送到。
  肩负重要使命的利斯特元帅得到确切的数字,并在交接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后,立即指示部队跑步前往西方两公里外的火车站,乘坐专列前往柏林,在柏林城外经过简单的休整并重编后,部队将开拔前往意大利,然后在那里坐船前往北非。
第2084章
战后构想
  “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悠扬的音乐声,通过高音喇叭,在辽阔的金兰湾中,来回飘荡。
  虽然已经是夜里八点,但天上明月高悬,繁星点点,虽然说不上纤毫毕现,但视线看个百十米远的距离那是一点儿问题也没有。
  安毅与奉命紧急到来的军委秘书长邓斌、副总参谋长黄智、总参作战部部长刘宇漫步在金兰湾西岸的沙滩上,讨论着下午夏俭的来电。
  “从白天的空战看,苏门答腊岛确实应该拿下来!”
  邓斌开门见山地说出自己的主张:“此前我们的战略还是太过保守了,认为撬动东南亚这块蛋糕,会影响甚至左右世界格局,进而导致战争进程向我们预料不到的地方变化!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日本人不知道是不是吃错了药,乱拳打死老师傅,美国的实力根本没有表现出来便被打懵了,如今展开拉锯的战场竟然是在美国本土,事前谁能想到?这就意味着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美国人根本腾不出手来威胁到我们的印度洋和太平洋战略!”
  “再看英国人,虽然他们得到了自由法国、美国和中共军队的加强,在北非取得决定性胜利,但是要想击败隆美尔的非洲兵团,一时间还是难以做到,接下去英军将在北非和德军进行惨烈的交火。这样一来,自顾不暇的英国人,已经不具备左右世界格局的能力。”
  “最后就是德国人。德国人此前走了一招错棋,被咱们抓住,一下子葬送大好局面,现在不仅斯大林死灰复燃,重新收复了莫斯科及周边地区,北非局势也出现反复,同时德国人还不得不分兵于欧洲大西洋沿岸,提防盟军有可能发起的登陆作战,希特勒为他的愚蠢付出惨重代价!”
  “其他诸如自由法国、苏联等国势力,在德军强大攻势下,能够维持当前的局面已经不错了,何况他们还有赖于我们的作战物资补给,更不可能与我们翻脸!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我们在东南亚搞出多大的动静,暂时都不会对其他战场产生任何影响。换言之,我们可以放心大胆地进军苏门答腊岛。”
  安毅默默地点了点头,停下脚步,目光落到前方的海面上。
  夜色里,海水就像是又黑又浓的墨汁,无声地翻滚着,没有阵阵拍岸的惊涛,没有排排汹涌的巨浪,只有像开了锅的沸水一般翻滚的浪。
  一个个巨大的气泡从海底涌上来,“哗”地裂开,砸向黑漆漆的海面,四周的海水一阵沸腾,翻滚着,打着旋,纵横着,呜咽着。沉下去的越发浓重,涌起的则闪烁着反射月光的炫目光亮,令人感慨大海的高深莫测。
  安毅沉思了一会儿,看向黄智:“黄参谋长,你的看法呢?”
  黄智蹲下身子,随手捡起一根小树枝,简单地在沙地上划了幅地图。
  借着月光,安毅慢慢看出来,原来是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和苏门答腊岛的地势图,不由淡淡一笑,知道黄智这个军中有名的智将早已有了准备。
  黄智拿着小树枝,指着地图道:“在临来的飞机上,我反复考虑了这个问题,我认为苏门答腊岛必须尽快拿下来。主席请看,马来半岛北接大陆,西临印度洋安达曼海和马六甲海峡,南为新加坡海峡,东濒南华湾、南海,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新加坡位于半岛的最南方,拥有全世界最优良的军港。”
  “现在,由于来自海峡对面苏门答腊岛日军的威胁,整个半岛西部海岸地区,我军驻扎三个师的警备部队,在安然运河南部与新加坡之间,还部署有两个近卫师,时刻提防日军可能发起的登陆与突袭。”
  “苏门答腊岛与我们的马来半岛距离太近了,需要防御敌人登陆的地点太多,槟城、吉隆坡、新加坡等极具发展潜力的城市,受备战的影响,经贸发展缓慢,尤其重要的是,新加坡港的海军基地因为日军战机的威胁,并没有投入使用,太平洋舰队竟然以梭桃邑为母港,这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
  “一旦我们拿下苏门答腊岛,不仅可以把防线一举南移至巽他海峡,加大我们的战略纵深,而且依托苏门答腊建立防线,由于对峙面大幅度减少,比起在马来半岛实施防御更为节省兵力,同时可以把新加坡港解放出来,在战略上由守转攻!”
  安毅见刘宇正在凝眉思索,没有说话的意思,知道心腹爱将还在斟酌得失,于是直接发表自己的见解:“其实我也是赞同进攻苏门答腊岛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那是一个有着四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岛,上面有着十多万日裔移民,同时经过日军长时间的经营,防御体系比较完备,日军甚至可能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退入岛屿内部,依托高山和丛林与我们展开游击战,有很大的几率把我们拖入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事中,为此我们必须做好方方面面的准备才行。”
  “军委和总参此前之所以没有把苏门答腊岛列入首要攻击目标,除了担心利益受损的英美或许会因此向德国和日本媾和外,还在于按照紧迫性和必要性而言,是否拿下苏门答腊岛并不具备决定性的意义……相比于解放东北、远东地区和在西亚彻底打垮德国人东进的决心,苏门答腊岛的重要性显然要逊色得多!”
  “另外,现在全国各地到处都在进行工业建设,西伯利亚、中亚、远东、次大陆和中南半岛,甚至马来半岛,每一个地区都有发展的理由。但是,这种发展必须是有序的,结合当地的地理和区位优势,然后根据资源和能源状况进行建设,必须要有重点,而不能盲目的、一窝蜂地上马。”
  “现在就开发马来半岛具有一定的风险,整个半岛南北长一千一百多公里,最宽处仅仅只有三百二十多公里,地势狭长,只要被登陆的敌人猛攻一点,有很大的可能把半岛给拦腰斩断,给我们的兵力调动和作战带来巨大困难,我们辛苦取得的建设成果就有可能拱手让人。因此,至少在战争结束前,马来半岛不会像其他地方那样搞工业建设,充其量成为我们的锡、铁、橡胶、粮食和渔产品的供应地。”
  说到这里,安毅也蹲了下去,就着黄智的地图,在西边画了一个个圈:“我们之所以把发起印度洋战事放在进攻东南亚前面,除了消除来自日本海军随时可能的对海上运输线路的威胁,彻底打通与欧洲和北美的海上通道外,就是要在英美等国反应过来之前,把马达加斯加等岛屿纳入我们的控制,一举把我们的防线前移至东非海岸。”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和攻占苏门答腊岛一样,也是增加我们的战略纵深,这将使得印度洋在未来一百年时间里,成为我们的内海,至于战后英国人要索回他们的查戈斯、马尔代夫、可可等群岛,以及塞舌尔、毛里求斯和桑格巴尔等岛屿,让他们去找日本人,我们是不会认账的……”
  邓斌、黄智和刘宇都忍不住笑出声来。反正现在中华民主共和国几乎就是在英法的殖民地和苏联的亚洲部分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债多人不愁。其实这些岛屿来历是否清白并不重要,关键是要看安家军陆海空军有没有实力应对西方世界的疯狂反扑。
  安毅继续道:“今天收到夏俭的电报后,我也意识到苏门答腊岛是我们防守上的一个破绽,日军依托苏门答腊岛,随时可以威胁到我们的印度洋、安然运河和马六甲海峡等航线的安全,若是我们能够一鼓作气拿下苏门答腊岛,对下一步战略实施有很大的好处!”
  “不过,苏门答腊岛环境太过复杂和恶劣,全岛南北长1790公里,东西最宽处435公里,赤道从岛屿的中部地区穿过,西半部山地纵贯,东半部为平原,南宽北窄,全岛有九十多座火山,从三千八百多米高的山峰到海岸线,各种地形均有分布,岛上河流众多,百分之七十的地方覆盖热带雨林,再加上炎热潮湿的气候,如果日军执意要在岛上与我们打游击,贸然投入部队只会带来巨大的伤亡。因此,就算是要打,也必须事前制定周密的计划,准备周详再说。”
  “主席,我有不同的看法!”
  刘宇终于说话了:“其实要达成夏长官的意图,我们根本不需要占领苏门答腊全岛,只需控制沿海关键的地区就行了。我们采取零敲碎打的方法,在优势空军和海军的配合下,先占领北部的班达亚齐,然后顺着海岸南下,陆续占领实格里、萨马朗阿、兰沙、棉兰等东部海岸城市,最后占领巨港。”
  “进攻苏门答腊以确保我们航线安全的关键,不在于岛上腹心地区的绵延林海,而在于沿海的港口城市,这些是对外联系的门户和窗口,哪怕日军在岛上隐藏千军万马,于我们又有何妨碍?我们只需要占领港口,构筑起坚固的防御工事,扼守交通要道,把日军困死在岛上就行了。”
  “至于说准备,我们大可在战斗中慢慢适应,把部队轮流派出去作战,慢慢积累丛林作战经验,用日本人来磨练我们的海岛作战经验,等到将来全线反击,我们的部队基本上适应了东南亚的气候,也适应日本人的战法,优势将重新回到我们手里。”
  安毅先是一愣,沉思片刻后连连点头:“这个提议很有建设性,边打边练兵,非常符合我军的光荣传统……我们的军队,就是在北伐中慢慢成长起来的,相信这一次也能从战斗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培养出适宜海岛和丛林作战的部队!”
  “刘宇,你小子倒是给我提了一个醒,对于部分日军盘踞的岛屿,我们根本没必要逐岛进行争夺,我们只需要打击重点,阻断他们的海上交通线,那么困守孤岛、兵力分散的日军,对我们没有任何威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83/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