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13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49/1395

  最后接受检阅的是安家军空军。
  飞行在前面的,是由三架AN7运输机和四架A29战斗机护航的带队机群,接着是四个俯冲轰炸机中队、四个战斗机中队和四个强击机中队。
  受阅的航空兵共由185架飞机编成,当然没有人看到,一万米的高空中,此刻还有两架预警机在指挥和协调飞行编队。
  所有的来宾,不论是主席台上观礼的外国客人,还是来采访的各国通讯社的记者,都没有感到太过惊讶。毕竟安家军空军声名在外,拥有这样的飞机规模很正常。战争进行到第五个年头,几千上万架战机的大会战已经爆发过多次,人们已经感到麻木了。
  在天空机群飞过的同时,地面上通过国家广场的是一支背背伞具、手持轻武器、部分人员开着轻型机动车辆的步兵部队。
  经过解说员的介绍,人们知道这是安家军的空降部队,已经在此前的两河战役和解放海南的作战中绽放光芒。
  经过两个半小时的检阅,阅兵胜利结束。
  来宾们一点儿也不知道,此次阅兵安家军的最新型武器照样一件也没出现,但即便是现在的情况,也已经足以鼓舞全国军民的士气了。
第2174章
轻松上岸
  七月纷纷扰扰,安家军在各条战线都高歌猛进。
  埃及战场,六日安家军两个装甲集团军和两个摩步集团军,组成三个作战集群,分别在苏伊士运河北段、中段和南段渡河,在与德军“激战”一天一夜后,顺利击破德国人在苏伊士运河西岸构筑的防线,并向纵深推进。
  北路军顺着苏伊士运河北上,于八日攻占了河口的塞得港。值得注意的是,安家军海军印度洋舰队的两艘轻巡洋舰和八艘驱逐舰参与了此次对塞得港的攻坚作战,并在地面部队占领港口后第一时间进驻了进去。
  其后,北路军顺着曼宰莱湖北岸的海岸公路,向西高速前进,于十九日攻取杜姆亚特河下游的杜姆亚特港,与德军沿着河流对峙。
  兵力最为雄厚的中路军,几乎没有费多少周折就攻取伊斯梅利亚城,随后一路攻城略地,至七月二十日之前,已经占领杜姆亚特河东岸的大多数城市,其中不乏曼苏拉、宰加济格这样的大城市。
  南路军在渡河首日占领苏伊士城后,便沿着苏伊士城至开罗的公路,向西猛攻,于九日下午在开罗城郊击溃德军的阻击。天黑后枪炮声响了一夜,次日清晨,安家军两个摩步师顺利进驻开罗,并沿着尼罗河布置防线。
  在此后的一周时间里,南路军四处出击,不仅顺利拿下了开罗城周边的吉萨、因巴拜、舒卜拉海迈、图拉、赫迈万等城镇,北面还拿下了尼罗河分流处的穆斯图鲁德城,与中路军的防线连成了一体,西边前出至扼亚历山大港至开罗公路的咽喉要地……奈特伦洼地的比尔湖凯尔镇,随时可以出兵截断杜姆亚特河与拉希德河之间以及拉希德河以西的德军的退路。南边顺利攻取了法尤姆城,将整片加龙湖绿洲纳入掌控。
  十八日上午,在空军的掩护下,一个装甲步兵师翻越盖特拉尼山,向拜哈里耶绿洲进军。
  龟缩在苏伊士运河东部鲁马奈、米斯塔格至阿里什一线的盟军官兵傻了眼,尤其是非洲军司令蒙哥马利将军,他怎么也想不明白,印象里战力卓绝非常不好对付的德军,怎么在安家军面前就突然就从饿狼变成了绵羊?
  综合各方面的情报,尤其是那些从战场上拉下来的德军战俘,连续两周的战斗下来已经累积了好几万人,这证明前线战事确实很激烈,德国人的损失非常大。对于现在的埃及局势,蒙哥马利颇有点儿雾里看花的感觉。
  埃及这边“大打出手”,马达加斯加也风云突变。
  七月十九日,在经过精心准备后,安家军印度洋方面军正式在马达加斯加岛西北部的马哈赞加地区实施登陆作战。
  早在一周前,安家军空军以东南非的莫桑比克、楠普拉、纳卡拉、彭巴等城市的军用机场,以及马约特及科摩罗岛上修复和新建的野战机场为出发地,对日军在马达加斯加岛西北部海岸及纵深地区的防御工事、军营等重要目标进行了猛烈打击。
  海军航空兵则以留尼汪岛和毛里求斯岛为基地,对日军位于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和南部的港口及军用机场进行密集轰炸。
  短短的一周时间内,除了部分隐藏起来备用的飞机外,马达加斯加岛不管是空中还是地下,已经看不到日军战机的踪迹。
  十九日凌晨四点,率属于印度洋海军的第五舰队,抵达马哈赞加附近海面,开始对日军滩头阵地进行猛烈炮击。
  得到急报,坐镇中部塔那那利佛城的日军非洲和印度洋军司令官中村孝太郎大将非常清楚,安家军的登陆即将发起。
  马哈赞加是马达加斯加仅次于图阿马西纳的最大港口,交通四通八达,只要安家军能够在马哈赞加站住脚,那么不管是北上攻取第三大港安齐拉纳纳,还是南下进入中部高原地区,甚至东进直接进攻塔那那利佛和图阿马西纳,都不在话下。
  在这种情况下,中村孝太郎不得不从其他地方调集部队,火速增援马哈赞加。
  清晨时分,安家军空军的轰炸机群抵达马哈赞加海滩附近,与舰炮的攻击相呼应,总攻击前的密集轰炸也开始了。
  安家军的B1和B3轰炸机在日军前线阵地及后方的公路、营房投掷了燃烧弹,打击日军的士气,阻拦纵深方向沿着公路开来的鬼子援军。接着,B2俯冲轰炸机与挂载航弹的战斗机开始投弹,与舰炮一起一遍遍把日军的防线反复来回耕耘。
  在很短的时间里,四五百架轰炸机投下了上千枚一百公斤至五百公斤不等的航空炸弹,马哈赞加的滩头阵地几乎被夷为平地。
  连续的打击,使得日军的损失极为惨重。
  当第一波轰炸机群返航的时候,日军布置于滩头的部队几乎被打残了,而援军也因为空军的阻挡轰炸,在前往马哈赞加的道路上艰难跋涉。
  安家军海军第五舰队装备的源自法国的重巡洋舰那50倍口径的203毫米舰炮炮弹,威力极为惊人,而且近距离炮击的准确性非常高。随着登陆时间越来越近,第五舰队的炮击达到了高潮。
  按照惯例,这是登陆前火力打击最猛烈的阶段,其主要目的不是要摧毁多少敌人的防御工事,而是要把敌人的防御体系彻底打瘫痪,各部失去联系和协作。
  上午九点,由两艘战列舰、四艘轻巡洋舰和十二艘驱逐舰护送的庞大登陆舰队,顺利抵达马哈赞加外海。
  这时,编在登陆舰队里的火力支援舰,迅速前出,加入到对岸炮击的行列中去。
  当二十艘火力支援舰上的火箭炮开始齐射的时候,场面异常壮观。所有的火箭弹都发射了出去,一艘艘火力支援舰全都被硝烟所笼罩,成千上万枚火箭弹呼啸着砸向日军的滩头阵地,一次齐射就足以覆盖四五平方公里的范围,将海滩上的沙石炸得粉碎,大地就像火山爆发一般变成了红色。
  九点半,登陆舰队的第一批冲滩部队官兵下到了登陆艇上,并且在十点钟的时候向马哈赞加海滩发起了冲击。
  五百多艘登陆艇云集海面,向一个方向冲锋的时候,场面无疑是极为壮观的,而此时火力打击也达到了高潮,第五舰队的主炮和副炮全都参加了炮击,与登陆舰队一起到来的两艘战列舰,也加入到对岸攻击中。
  虽然340毫米巨炮的发射速度很慢,可当20门舰炮一轮齐射时,那种带着天崩地裂般的巨响,真可谓惊天动地,尤其是当这些舰炮都向同一个方向开火的时候,两艘战列舰那二万七千多吨的舰体,会不由自主地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数米。
  毫不意外,只要是被340毫米口径的舰炮炮弹从顶部直接命中,就算是深埋在地下的日军工事,依然像纸糊的一样被彻底摧毁。
  猛烈的炮击持续到十点半,随后舰炮火力开始向日军滩头阵地的后方进行延伸,此时运载第十师官兵的五百艘登陆艇靠近了海滩。
  整个登陆场分成三段,其中北面的登陆场正面宽度约三点五公里,中部的登陆场正面宽度约三公里,南面的登陆场正面宽度二点五公里,加上三个登陆场之间的间隔,整个登陆场的宽度接近十公里。
  在这十公里的登陆场上,作为全军前锋的第四集团军第十师一万二千人,将在第一时间上岸,每一个方向投送的兵力都在六个营以上,他们将在舰炮和空中力量的支援下,一举击穿日军的滩头阵地。
  第二批上岸的部队是第十一师和第十二师,在下午三点之前,将一口气向马达加斯加岛投送三个师近五万人的部队,而在日落前,登陆部队将迅速增加到六个师的规模,除了占领马哈赞加港外,还要将整个登陆场向东方延伸十公里以上,以建立起稳固的防线。
  当第一批登陆艇冒着枪林弹雨,顺利抵达海滩的时候,安家军空军的战斗机和轰炸机成群结队地在低空中盘旋,这些战机大都挂载火箭弹和小型航弹,任务是打击那些阻止登陆部队靠岸的日军火力点。
  十点三十五分,第一批登陆艇已经冲上了海滩,激烈的战斗迅速展开。
  “巴嘎!慌什么慌!”
  一名日军官佐挥舞着指挥刀,嘴里大声呵斥:“顶住,为了天皇陛下,为了帝国的皇图霸业,我们必须要坚持到最后一刻!”
  但是,在遭到舰炮和战机的连续攻击后,日军的防线早已是千疮百孔,根本不足以庇护躲在里面射击的日军士兵的安全。再加上头顶随时都会落下火箭弹和炸弹,日军刚刚暴露的火力点瞬间就陷入沉寂,由始至终,日军的抵抗力度都极为微弱。
  自五月上旬送掉日军印度洋舰队主力后,中村孝太郎大将便认清楚了形势,对部队及时进行了疏散。
  在参谋长松井太久郎中将的统率下,在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日军的主力师团及其他部队,全部利用夜色被运输船送走,目前马达加斯加岛只留有八个独立步兵旅团。以五万多人的部队,要防卫近四千公里的海岸线,其难度可想而知。
  在这种情况下,日军只能进行重点防御,其中地势平坦、靠近东非大陆和安家军占领的莫桑比克海峡诸岛的马哈赞加地区,成为了防御的重点。中村孝太郎在这里部署了一个独立步兵旅团的兵力,并在纵深贝齐布卡河沿岸的马鲁武艾、马迪鲁瓦卢和北部的安楚希希、安图尼贝等地部署有机动兵力。
  一线滩头阵地上,日军这五千多人的部队,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官兵死于安家军空军的轰炸和海军舰炮的打击,其他人也大多带伤,面对上万生龙活虎的安家军官兵的进攻,其难度可想而知。
  一艘艘登陆艇靠岸后,随着前面的挡板放下,安家军官兵快速地冲上岸,以不可阻挡的气势一口气杀进日军的阵地。
  日军一线阵地很快沦陷,后方的日军虽然进行了反扑,但是在迫击炮、通用机枪和自动步枪的联合打击下,成群结队的鬼子兵就像是收割麦子般成片成片地倒下。
  中午十二点,日军死伤殆尽,滩头阵地全部被安家军占领,第十师官兵立即抓紧时间,构筑防线,并派出侦查部队,摸清楚方圆五十平方公里范围内日军的情况。这个时候,第十一师和第十二师官兵已经开始源源不断地上岸,大量重型装备被送上了滩头,其中包括一百多辆豹II坦克。
  下午两点,完成集结的第十一师官兵,挥师向南,冲着马哈赞加港区扑去,仅仅用去四个多小时,到天黑前全歼数量只有三个大队的守军,顺利占领这座西部最大的港口城市,这样一来,后续运输舰队完全可以直接通过港区的深水码头输送部队和作战物资。
  在第十一师进攻港区的同时,第十二师开始向纵深猛冲,至日落前一口气冲出二十公里远,开始构筑环形工事,拱卫滩头阵地以及马哈赞加港区的安全。
  马达加斯加岛的登陆作战,出人意料地轻松!
第2175章
交通枢纽
  夜幕降临,马哈赞加港东部十公里海岸平原,登陆的工兵部队抓紧时间抢修的临时野战机场,迎来了不速之客……庞大的直升机群从北方的莫桑比克海峡飞了过来,陆续在宽广的草地上降落。
  四个小时后,所有的直升机均经过检修并加满油,再次在指示灯光中升空,在两万米高空中的飞艇雷达的指引下,向着目的地飞去。
  总数两百二十架直升机的机群中,仅仅只有三个中队共四十八架武装直升机执行护航任务,此外有一百二十架运输直升机装载工兵部队,剩下的直升机部分运载燃油,部分拖挂施工机械。
  此前根据空军的连续侦查,以及卫星和飞艇雷达的不间断监控,马达加斯加岛上的日军兵力严重不足,许多远离交通要道的地区全都被放弃,其中就包括阿劳特拉湖及沿岸平原。
  阿劳特拉湖是马达加斯加岛的最大湖泊,地处中部高原东部,面积约一百八十平方公里,湖面海拔七百五十米,由几条小溪注入,再经马宁古里河东流注入印度洋。阿劳特拉湖沿岸平原极为宽广,是岛上稻米的重要产区,但让人奇怪的是,经过两周来的连续侦查,没有在这片地区发现人类活动的痕迹,就连许多村庄也彻底陷入沉寂。
  在这种情况下,战区参谋部门在反复斟酌后,决定把这里作为此次“蛙跳作战”的重要支点。
  由于受安毅及其身边主要将领都源自当初的工兵三连以及模范营的影响,安家军的工兵不仅专业技能出众,而且战斗力也颇为不俗,是一支一专多能的英雄部队。此次工兵们将在抵达目的地后,第一时间抢修能够同时容纳四艘IV式飞艇起降的大型野战机场,日出前要在南北两翼的公路关隘设置阻击阵地,静待IV式飞艇的到来。
  为了配合此次空降,海军“绿狐”特种大队两个中队的官兵于一周前在布拉哈岛西南方的马汉布海滩泅渡上岸,随后顺着马宁古里河溯流而上,用四天时间穿越原始森林和激流峡谷,抵达了阿劳特拉湖,又用去两天时间摸清楚了周围的情况,并向总部进行了详细汇报。
  凌晨三点,直升机群在地面篝火的指引下顺利降落,一千八百名工兵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施工中去。三个小时后,在荒废的稻田上修建的野战机场基本上构筑完毕,与此同时,在运输机的快速调动下,平原北部道路隘口安布阿武里、南部重要山口关卡安迪拉纳图比的阻击阵地的抢修工作,也宣告完毕。
  但是,出人意料,一直到上午十点第一波四艘IV式飞艇降落,依然不见日军的踪迹。反倒是在马哈赞加东南部的马鲁武艾地区,传来安家军第四集团军第十一步兵师与日军交火的消息。
  又过了两天,到二十三日中午十二点,第六集团军三个主力师通过IV式飞艇的快速输送,仅仅只用了五十个小时就全部到位,其中就包括装甲部队的主战坦克、装甲战车和运载车辆。
  此时战斗在马达加斯加岛西部地区全面打响,根本不是安家军对手的日军,逐次放弃沿海防线,向内陆地区“转进”。不过由始至终,日军都没有发现自己的腹心地带已经出问题了。
  阿劳特拉湖南岸的一个小村旁,第六集团军司令卫一航中将意气风发,将作战地图随意地铺在一块大青石上,并用两块石头压住了地图的两角,避免被山风吹走,接着,他就在地图上用记号笔接连画了三个圈。
  “日军占领马达加斯加后,修建了连接主要港口图阿马西纳与最大城市塔那那利佛的铁路,原本这条铁路会向北延伸到阿劳特拉湖,以便把这里的农产品及时输送出去,但是随着印度洋战事的持续恶化,日军中止了这一建设计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49/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