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13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60/1395

  为了此次实验专门调集的三颗卫星,分别从三个角度拍摄到了此次核爆的情况。
  氢弹的破坏威力无疑是非常巨大的,其中:距爆心投影点七百米处的三辆坦克完全被破坏,其中虎I坦克内的两只狗和十二只豚鼠全部死亡炭化;距爆心投影点三点三公里在铁轨上重46吨的火车机车被冲击波吹倒并位移了十五米;距爆心投影点八公里开阔地面上的两百只土狗,当场死亡一百一十三只,余下的几天后全部死亡;距爆心投影点五公里至十五公里的三座新建砖房和一栋小楼房,被冲击波完全吹散。
  根据事后对多种测量数据综合分析,氢弹的爆炸威力为388万吨TNT当量。实测爆炸高度为2438米,爆心投影点距靶标方位为22.8度,距离为39.1米。
  中午十三时许,安毅从新地岛核试验基地机场乘坐专机回到永曾机场,立即召见执行完空投氢弹任务正在做书面总结的机组人员,亲自向他们表示了感谢、慰问和祝贺,并同大家合影留念。
  一天后,根据安毅建议,中央军委决定给执行此次投弹任务的机组记集体一等功,以肯定和表彰这个机组每一个人的功劳。
  这次试验场区内和场区外人员都非常安全。
  爆炸后,卫生部门立即对烟云径迹区内的十二个地区,尤其是对西西伯利亚的农垦区进行了放射性沉降物抽查,通过对水、土壤、粮食、蔬菜、牧草等取样多次检测,没有发现污染。
  ……
  四四年的建军节,安毅没有举行任何庆祝仪式,而是在春香城的龙潭大本营,举行了集团军以上级别将领军事会议。
  会议一开始,安毅便指示工作人员播放了军影厂摄制的实况记录片,所有与会将领得知第一枚氢弹成功爆破并亲眼目睹其巨大的威力后,全都无比震惊。
  夏俭张大着嘴巴问:“这样一颗氢弹如果在行进的部队中爆炸,那么不是整个师整个师的部队都会一下子全部报销?”
  安毅笑着道:“氢弹可不是这么用的!夏俭,我问你,如果这样一颗炸弹落进大城市里,而这座城市又恰好驻扎了几个集团军的部队,你以为结果会是什么?”
  夏俭打了个冷颤,连连摇头:“太可怕了!太可怕了!这么一来,哪怕再英勇的部队,也禁不住这么一颗炸弹……不行,不行,这种武器,绝对不能掌握在别人手里……”
  安毅笑着打趣:“怎么,连天不怕地不怕的夏俭都感到害怕了?”
  夏俭依然摇头,顾长风苦笑着搭话:“别说夏俭,就是我也觉得害怕。就说接下来的战事吧,要是我们在对苏门答腊岛发起登陆作战的时候,冷不丁地来上这么一颗炸弹,再多的人命也不够填!”
  “是啊!所以这种大杀器,最好只掌握在我们手里!”
  安毅脸色变得严肃起来:“据我所知,现在世界各国不要说氢弹,就是原子弹也没谁造出来。除了我们之外,原本德国是最有希望研究出原子弹的。早在三八年十二月,在柏林的凯泽威廉化学研究所,德国科学家便继我们之后演示了铀235的裂变。”
  “保罗·哈特克是汉堡大学的化学教授,他意识到原子能有着巨大的军事潜力,于是给德国陆军部门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掌握核物理就可以制造威力巨大的炸弹,轻而易举地打败敌人。那正是希特勒希望听到的,德国由此开始了将核能运用到军事中的研究。”
  “不过,希特勒对犹太人的迫害,致使德国很多优秀的犹太裔科学家分别来到我国和前往美国,我们的原子弹和氢弹研究便是在这种情况下起步的,由于我们政府在财政和资源方面全力支持,再加上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没有走弯路,发展可以用一日千里来形容。”
  “美国人则是受到三三年赴美的犹太裔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提醒。爱因斯坦本人对把核能用于军事没有兴趣,但当他获悉德国成功进行铀235裂变实验的消息后,立即发现其中的凶险之处,考虑再三后寄了一封信给罗斯福总统,让他注意德国在核物理上的进展。这封信促成了‘曼哈顿计划’,也就是美国的核武器研制计划的施行。”
  “研制核弹有两个重要的步骤:第一,要保证有足够的原材料用于制造核弹;第二,必须设计出一个有效的投放系统。投放系统就不说了,德国早在四二年十月便研发出了V2导弹,虽然比起我们的F—2导弹落后许多,但远远地走在了其他国家的前列。关键是制成核弹的原子材料研制方面迷雾重重!”
  “德国在西欧闪电战的成功,让其在原子材料的获得上有了重大突破。德国人从比利时北部的一个仓库没收了1000吨铀材料,又在挪威诺斯克水电站开始生产制造核弹的重要物质,俗称重水的氧化氘。”
  “不过正当一切进展顺利时,英国人获悉了相关情报,在经过多次行动惨痛失败后,终于在去年十一月派出庞大的轰炸机群,以付出九十多架战机坠毁的代价,成功将诺斯克水力发电公司的重水工厂毁掉。德国人失去了重水资源,核武器计划遭受严重挫折。”
  “根据最新的情报,希特勒认为核裂变对结束战争并没有太大的贡献,下令把‘铀工程’项目转移到德国南部的海格尔洛赫,改由民间负责。从此,这个项目就被九个研究技工所分摊,项目发展严重滞后。另外,一些研究应用核裂变的科学家也离开这个项目,转而去研究一些战争更需要的其他项目。可以说,德国人在核弹方面对我们已经没有任何威胁……”
  尹继南感兴趣地问道:“那么美国呢?他们和我们一样拥有大量犹太人科学家,再加上本身强大的科研力量,核武器研究想必进度很快吧?”
  安毅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美国人也比德国人好不了多少,曼哈顿计划几个关键地区,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和阿拉莫戈多核试验基地,田纳西州东部坎伯兰山区橡树岭的铀分离工厂及有关科研、实验机构,加利福利亚州旧金山东湾伯克利市和五大湖地区芝加哥的核实验室,都出了状况。”
  “这其中,新墨西哥州和加利福利亚州早早地就落入了日军之手,其后芝加哥也被日军攻占,这大大延滞了美国人研发核弹的力度。对美国人打击最大的还是发生在四二年冬天的日军轰炸机群的密集轰炸,那次打击破坏了橡树岭的铀同位素分离工厂,包括军方代表格罗夫斯准将、总负责人奥本海默在内的两千多名重要人士都死于高强度放射线照射和污染,美国人不得不在弗吉尼亚州蓝岭的黑堡重建铀同位素分离工厂和实验室。”
  “由于连续损失科研人员和科研资料,美国负责原子研究的科学家严重匮乏,再加上能源空前紧张,导致对核弹的研发全面陷入停顿,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迹象表明美国生产出了浓缩铀235。”
  路程光不无担忧地说:“要是日本人得到美国的全部资料,那我们就麻烦了!”
  安毅点点头道:“日本人不简单啊,早在三八年初,石原莞尔就专门成立了核子研究部门,任命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曾担任陆军航空技术研究所所长的安田武雄少将为项目负责人。安田武雄此人十分关注国外在军事方面的科技进展情况,自然也注意到了德国科学家关于核裂变的发现。”
  “三九年四月,在得知核裂变具有极大的军事潜力后,安田武雄向他的老师嵯峨良吉教授请教这一问题。嵯峨良吉曾到过美国,结识过一些物理学家,对核物理的最新发展比较了解。在安田武雄的要求下,嵯峨良吉以书面的意见指出,核物理的最新成就在军事领域潜力巨大。”
  “石原莞尔见到这个书面意见后,指示让专家研究这个问题。四零年五月,安田武雄指令日本物理化学研究所讨论研制铀弹的可能性,最后决定由日本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仁科芳雄教授负责。”
  “仁科在东京的实验室制造了一台小型回旋加速器,并根据从美国战场获得的设计图纸,建造了第二台有250吨磁铁的大型加速器。这个实验室很快就吸引一百多名日本青年科技人员投入到这项庞大的研究中。第一年,他们基本致力于理论计算,结合从美国战场得到的翔实的资料和数据,开始了从无到有研发原子弹的历程。”
  “在陆军开展核研究的同时,日本海军也开始了原子弹的研究工作。四二年初,日本海军开始原子动力能的研制开发。海军部认为,研究核物理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其主要研究方向是通过核分裂取得能量,为舰船和大型机械提供可靠而巨大的动力源。为此,海军技术研究所成立了一个核物理成就利用委员会,追踪国外的研究进展情况。委员会成员有日本的第一流物理学家嵯峨良吉、荒胜文策、菊田正四等,仁科芳雄当选为委员会主席。”
  “可是,希特勒等德国高层人员根本不相信原子弹能爆炸,日本则是找不到铀矿,一直无法周密细致地展开实验。四二年中,日本人终于在澳大利亚发现了华人财团开采后填埋的铀矿矿坑,并发现了几条新的铀矿矿脉,有了稳定的铀矿来源。”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人把核研究机构搬迁到了澳洲的达尔文。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情报人员,及时掌握了日本人的动静,对日本人的重要人物进行了暗杀,并破坏了日本人的实验室,以及正在建设的铀同位素分离工厂。到目前为止,日本人依然没有提炼出任何浓缩铀235。”
  胡家林恍然道:“难怪……前段时间我看到中央情报局的专题汇报,还琢磨着怎么会不惜一切代价对这些日本人下手……要知道为此我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潜伏在日军高层的六名情报人员因此而暴露,损失之大,前所未有。”
  “是啊!”
  安毅叹息道:“我们确实花了些心思,才把日本科学界的这些重要人物一一干掉!比如,曾师从核物理学家玻尔的仁科芳雄,新年这天他和家人外出时,遭到我方情报人员扮演的酗酒浪人砍杀,血染街头;曾成功进行过人工轰击原子核实验的荒胜文策,在散步时被我们情报人员豢养的疯狗咬伤,患上狂犬病而亡;二阶义男回家途中,被我们的人击晕,从右侧腰部静脉注射大量空气,死于非命;菊田正四死前疲乏、出汗、突然虚脱、丧失知觉、瞳孔扩大,这是血液中的含糖量过低的症状。一个糖尿病人所能接受而无问题的胰岛素剂量,如果注射到健康人身上,就可能使他进入低血糖休克状态,也可能死亡,我们就用这种手法,不知不觉就夺去了这个重要人物的性命。”
  “至于嵯峨良吉,本来是被诊断为胃溃疡致死,但是日方情报部门坚持解剖尸体,结果法医在嵯峨良吉的胃里发现了大量钻石粉末,这是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贵族之间流行的暗杀手法。钻石粉末虽然没有毒性,但是却能在胃中不断磨擦胃,导致胃溃疡等病症,致人死亡。日方情报机关根据这个疑点,逐步排查,终于摸到了我们情报人员的马脚,若非中央情报局澳洲站应对及时,损失恐怕还要大!”
  在座的军中猛将听到这些杀人不见血的阴损手段,大感痛快之余,也为情报部门的无孔不入而暗暗心惊,连在敌人的心脏部位都有如此多的潜伏者,那自己身边……所有人都不敢继续想下去了。
  其实,安毅可没在自己弟兄身边安插钉子的习惯,他自信安家军有着严格的现代军事制度制约,又有独特的政工体系对军事主官作为牵制,在思想和个人行为规范上完全达到了前世那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军队的程度,哪怕有人想作乱,也带不走队伍,对自己根本没有任何妨碍,绝不屑于做此等下作之事。
第2191章
纸上谈兵
  “好了,说了这么多,我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至少到现在为止,我们的科研部门已经为我们在这次世界大战中的最后胜利上好了保险。”
  说到这儿,安毅话锋一转:
  “但是,有了这种大杀器,并不意味着我们接下来的打仗会轻松许多,我明确地告诉大家,氢弹这种可以决定战争走向和胜负的武器暂时无法投入实战,如果这个时候我们迫不及待地使用出来,其结果必然是战争就此结束,各国在现有格局上进行和平协商,又或者是轴心国和同盟国携手起来,与我们作战,我还没有把每一个反对我们的人都杀光的心理准备!”
  安毅的话引来会议室里一阵哄笑。
  安毅又道:“我再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的科研部门正抓紧时间把氢弹头装上火箭,预计明年年初就可以通过火箭远程发射,对一万二千公里外的目标进行精确打击,这个载体就是目前刚刚装备二炮部队的F—5洲际地对地导弹……老史,给弟兄们好好介绍一下这个国之利器吧!”
  “是!”
  二炮司令员史俊仁上将骄傲地站起来,大声道:“F—5洲际地对地导弹基本上沿用了土星五型运载火箭的技术,弹长32米,第一级长20米,第二级长7米,弹头及附件长5米,弹径3.25米,弹重180吨,最多可载荷3.5吨的弹头,对12000公里外的目标进行最大误差为500米的打击。”
  “这样的打击精度,决定了这种导弹只能携带核弹头,才能对特定目标形成威胁。目前我们装备的F—3、F—4和F—5导弹携带的威力最大的核弹头,仅仅为当量在两万吨左右的原子弹……看了刚刚的影音资料,我预计,一旦换装威力更为巨大的氢弹头,恐怕一座上百公里的大城市也会在这种新型核弹的打击下灰飞烟灭!”
  随着史俊仁的坐下,安毅说道:“我们的科学家通过对核反应堆和原子弹小型化的研究,基本上摸清楚了氢弹小型化的方向,但是氢弹的威力实在太大了,哪怕出现任何的意外都是我们不能承受的,因此必须要经过严格的推理和验证,做到百分百有把握,才能把微型化的氢弹头装上火箭。”
  “好了,开会前给大家看这个,是想给弟兄们鼓鼓劲。我们的征程是星辰大海,远远没有到尽头,在我们的前方,日军现在依然盘踞在兰印群岛、吕宋群岛和澳洲,台湾和琉球人民还等待我们去解放,我们横扫日本列岛的心愿还没有完成,我们绝对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这个时候我们任何的懈怠都是对国家和民族的犯罪!”
  安毅转向杨飞:“参谋长,简要介绍一下我们面临的情况吧!”
  “是!”
  杨飞站起来,走到大幅世界地图前,从旁边的参谋手里接过指挥棒,指向地图:“中太平洋方向,日军在攻占新喀里多尼亚岛后,在其优势海军的配合下,先后攻取所罗门群岛、图瓦卢群岛、莱恩群岛和斐济群岛。”
  “在日军海陆军齐头并进的情况下,总部设在美属萨摩亚的美军太平洋舰队,不得不一分为二,主力撤回大西洋,经历斐济海惨败后重组的第七舰队,返回了惠灵顿和奥克兰港,配合麦克阿瑟守卫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在这种情况下,日本陆海军于六月下旬基本上把整个中太平洋群岛纳入了掌控。”
  “当然,美国人的主动放弃也不是没有好处,至少在第三舰队、第五舰队和第九舰队回撤大西洋后,美国海军的实力已经整合成一股强大的战略决胜力量,一旦这股力量用于欧洲,意大利海军保持多年的地中海霸权将受到严重挑战。”
  杨飞说完回到座位,邓斌主动站起做补充说明:“原本根据开罗会议的要求,国民政府主导的中国远征军原本应该在今年二三月份,开到次大陆和缅甸南部的港口,装船后在美军舰队的掩护下前往塔斯马尼亚和新西兰,但是,北美战局的变化大大出乎了华盛顿方面的预料。”
  “随着日军对加拿大东部五大湖北岸地区发起摧枯拉朽一般的凌厉攻势,美国东北部地区的防御也出现了极大的漏洞,他们需要海军配合陆军作战,至少在战局没有明朗之前,美国海军大西洋舰队不能离开美国本土到印度洋担任护航任务,在这样的情况下,开罗会议的决议自然没有办法贯彻。”
  “另外,北非的战局也大大出乎丘吉尔和罗斯福的预料,面对班加西海战的失利,还有突尼斯的沦陷,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就像是一支择人而噬的猛虎,随时都有可能把盟军在西北非的防线撕得稀烂。”
  “面对惨淡的局面,丘吉尔先欧后亚的战略老调重弹,就连英美联军远征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也希望整合后的美国海军,暂时放弃太平洋战场,把所有的精力都用于欧洲大陆,先把德国和意大利击败,再找日军的麻烦。”
  “经过英美两国高层反复磋商,罗斯福与丘吉尔在白宫彻夜交流,终于达成一致意见,暂时放弃太平洋战场。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也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先集中海军力量用于大西洋和地中海是最佳的选择,而陆军则专注于北美作战。”
  “如此一来,是不是意味着美军会放弃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东北军区司令员杨九霄上将敏感地问道。
  “这个由我来说明吧!”
  安毅见大家全都竖起了耳朵,笑着道:“我在伯力的时候,接到罗斯福总统的电话,他希望蒋委员长和我能够接手太平洋战场……最迟九月底,美军就会从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撤军!”
  “啊!”
  全场一片哗然,张承柱不解地问:“丘吉尔顽固透顶,他会容许我们进入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此前这位首相大人可是咬住不准我们涉足澳洲战场的!”
  “这个罗斯福没有和我说明,但我基本可以推测丘吉尔此时的心态!”
  安毅看了众将一眼,道:“发生在加拿大的战事,给了丘吉尔极大的刺激,加拿大近百万军队在日军疯狂进攻下,竟然没有招架之力,任由日军在五大湖北岸地区来去自如,这让丘吉尔意识到,小日本不是想象的那么好打!与其流英国人和美国人的血,还不在让我们与日军拼命,英国和美国在一旁坐山观虎斗,等到分出结果后再谋求利益来得轻松自在。”
  “另外,据说小日本从渥太华、蒙特利尔和多伦多抢夺了大量黄金及有价证券,丘吉尔迫切地需要美军在本土发起对北美日军的围剿,尽快夺回损失的财物,而从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调兵是最佳的选择。毕竟,现在麦克阿瑟手里拥有第一军、第十一军和第三两栖军共二十五个师,再加上两个澳大利亚师和两个英国装甲旅,一旦这支部队投入北美战场,完全可以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尹继南若有所思:“要挽回被抢走的财物,必须要做到兵贵神速,堵住加拿大境内的日军西遁的道路,而选择从哪里进军就非常关键了。”
  “这还不好判断吗?”
  赵东全在征得安毅的同意后,起身来到地图前,用指挥棒在美国西南方重重一点:“最佳的进军路线就是顺着美墨两国的边境线,不管不顾直插圣迭戈和洛杉矶,然后在空军和伞兵部队的配合下,沿着海岸铁路和公路北上,只要堵住旧金山、波特兰、西雅图和温哥华这些海港,日军就成了瓮中之鳖。”
  说完,赵东全向安毅敬了个军礼,便回到座位上坐下。
  众将细细琢磨,觉得赵东全的分析不无道理。
  “相对而言,这条进军线路路程最近,美国人说不一定真是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60/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