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13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63/1395

  “对此,英国政府和外交部门进行了严正抗议,要求严惩肇事者,交出此次空袭事件的罪魁祸首。小毅全然不为所动,称完全是英国人无理取闹,明明是英国人的舰船侵犯我们的主权,反倒贼还捉贼,是可忍孰不可忍。”
  “为了表示不屈服的决心,同时鼓舞前线将士的军心士气,小毅亲自前往西南印度洋战区,给那里的官兵晋衔授勋,并且大张旗鼓地祭奠被英国人炸死的两名安家军官兵,以及在此次袭击中牺牲的一百二十九名飞行员。”
  “原来是这样……”
  朱培德脸色稍稍缓和,刚想说话,忽然一股大浪袭来,能够运输1000人的运输舰在浪尖高高地抛起,朱培德没有站稳,一下子扑倒在面前的桌子上。詹焕琪大惊失色,慌忙扶起朱培德,此时朱培德额头上已经隆起一个包。
  詹焕琪见状,非常担心地说:“父亲,旅途如此颠簸,我看还是转舰吧!现在安家军海军第一特混舰队就在我们东方二十海里处,其中‘黄山’号航空母舰上备有现成的运输机,以应付旅途中出现的各种意外。父亲不如乘坐直升机到‘黄山’号,再转乘运输机到新西兰。”
  “这一回海上航程可是长达半个月,我担心您老的身体会承受不住!”
  为了此次远征,安家军特意在阿姆斯特丹岛和圣保罗岛上修建了野战机场,可以起降大型运输机,航程方面安家军空军和海军的几款运输机都可以执行飞行任务,安全性方面有保障。
  “无需兴师动众!”
  朱培德决然地摆了摆手:“我的身体我知道,这些年来调养得宜,我的贫血症已经早就治愈了,这点儿困难还难不倒我!我是远征军主帅,如果我不与我的将士们在一起,别人会怎么看我?卫俊如、罗尤青、黄御行他们又会怎么想?”
  “可是……”
  詹焕琪欲言又止,微微叹了口气。
  这时朱培德一阵恶心,连忙走到屋角的铁桶旁,弯下腰“哇哇”地吐了起来。上船没多久朱培德就晕船了,连中午饭和晚饭都没有吃,这会儿胃里已经没有东西,只吐出了一些清水,看得詹焕琪摇头不已。
  “父亲,身体要紧!”
  詹焕琪忍不住上前,搀扶起直起身后身体摇摇晃晃的朱培德:“您不比我们年轻人,而且以您的身体和身份地位,陪着我们一起登船,坚持到现在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这个时候,哪怕你离开船,没人会说三道四,何苦自己为难自己?”
  “父亲,别再犹豫了,时间拖得越久,您老身体越承受不住。现在澳洲大陆还未克复,日军依然在顽强抵抗,您也不希望有个什么意外情况发生吧……不要怕影响不好,就算是这艘船上的所有官兵都知道你离船了又怎么样?我会坚持以你的名义每天都向各船致电,等到船队在新西兰的港口靠岸,您来港口迎接我们就行了,根本就不会……”
  “别说了!”
  朱培德打断詹焕琪的话,擦干嘴角的涎液,以不容置疑的口气道:“我是不会离开舰队的,那违背了我做人的起码准则!不说这个问题了……焕琪啊,当初你是小毅麾下数得着的大将,现在看到昔日弟兄们一个个建功立业,心里不是个滋味吧?”
  “这……”
  詹焕琪愣了一下,随即苦笑说:“这一次南下给我的感触很深,我记得四二年夏天昆东铁路(昆明经玉溪、思茅、景洪、景栋至东枝)、昆锡铁路(昆明经大理、保山、瑞丽、瑞保、吉灵庙、因帕尔至锡州)开通的时候,铁路沿线还是一片荒芜,但现在才仅仅过了两年时间,就算是最偏僻的缅北地区,入目所及,到处都是林立的烟囱和高楼,工农业发展可谓一日千里。”
  “再看看富饶的次大陆,以前这块土地上到处都是皮肤黝黑、做事懒散的印度人,可这次到来,从锡州(前锡尔杰尔)开始,沿途经过的农村,在田地里劳作的几乎都是中国人,在各个城市休息补给的时候,我专门进城去逛过,无处不见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无处不听到亲切的乡音,那种普天之下皆华夏的感觉,太让人着迷了!”
  “这些年来,我们滇军一直窝在云南,闷头发展,虽然我们滇省的整体经济实力稳步上升,也为维护国家的统一、维护国民政府的统治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是相对于整个华人世界来说,我们的发展并没有因为我们不打仗而领先同济,相对于南华的整体高速发展,我们落后许多。”
  “更为重要的是,一觉醒来,亚洲几乎快变成中华民族的亚洲,而我们滇军却对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没有留下任何值得骄傲和回忆的东西,着实令人遗憾。”
  “焕琪啊,难道到现在为止,你还不明白我的良苦用心?”
  朱培德仰头叹息:“前年秋天的时候,随着安家军入主东北,兵进大汉半岛和远东,华夏十分天下安家军已据有其三,如果我不站出来支持国民政府,稳定蒋委员长的信心,避免他情急之下出险棋,一场大规模的内战几乎不可避免,到时候东有日寇犯境,西有纳粹强邻进击,北有苏俄伺机收复西伯利亚和中亚,再加上大规模内战爆发,中华民族利用此次世界大战趁势崛起的大好时机,就有可能在我辈手里丢失。”
  “你也知道,我这个人没什么政治野心,最怕的就是同室操戈。看看现在多好,安毅和他的安家军一力向外,蒋委员长主持国内,彼此相安无事,共同发展,这既是国家的幸事,也是民族的幸事。如果此次远征,我们能够顺利地把澳洲拿下来,那么未来几百年内,中华民族根本不用担心人口繁衍的问题,未来世界总人口中华民族据有其中大半也不是不可能!”
  “有了一南一北两个华人国家相互竞争,就算是其中一个发展不好,另一个依然可以稳步发展,提高华人在国际上的地位,不会受个人、政党和自然灾害的因素而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福祉和利益。”
  詹焕琪非常惊讶地看向朱培德,没想到他竟然看得那么远。
  “其实我知道,小毅一直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朱培德一脸的苦涩:“小毅一直无心国内,这从他在对待东四省和西南三省的建设上就可以看出来。自安家军进军中南半岛后,西南三省基本上就没有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了,前年我们易帜后,受中央军可能会接管湘西、黔西、川南和云南的影响,云贵川湘不少地区都出现了整村整村南迁的情况,尤其是川南地区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大多数村民都自觉自愿地把自己的土地出售给政府,然后拿着钱和全部家当到印度次大陆免费分得土地,重新创业。我们的云南也受到极大影响,一年多来至少外迁了一千万人。”
  “不过小毅他们也没亏,叙府、泸州、自流井和昭通政府,通过广播、电视和报纸广告的形势,向全国公开销售土地,只需要向川南银行贷一笔款,不管是地主、财阀还是普通的农民,都可以得到上好的田地。刚解放的东四省受到的影响也很大,别看现在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大城市依然繁华,但是在广袤的乡村,受到国民政府卷土重来、张汉卿和奉系将领要拿回属于自己田地的影响,再加上大汉半岛、远东和西伯利亚免费供应土地,大多数民众都涌向了大汉半岛和远东地区,导致东四省大量田土荒芜。”
  “若非是无意在国内争锋,小毅何至于此?其实我担心的是,那些安家军的将领们……如果安家军在国内控制的地盘越来越大,对上中央军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他们难免会携手推动小毅在国内谋求更多的利益,直到取代南京国民政府……我想这也是蒋委员长虽然了解小毅为人,但始终对他不放心的主要原因!”
  詹焕琪摇了摇头:“就是苦了国内的百姓了……”
第2195章
追忆与对比
  庞大的运输舰队浩浩荡荡,第一拨远赴西南太平洋战区参战的中国远征军官兵多达二十万,此刻谈论国民政府治下与南华不同的,远不止朱培德与詹焕琪翁婿俩。
  护航舰队排水量9100吨的“轩辕”级重巡洋舰“管仲”号军官舱室内,黄埔一、二期的宋希濂、黄杰、郑洞国、陈明仁、钟彬、甘丽初、方天等人凑在一起,一边就着海味喝着从国内带来的美酒,一边讨论此次南下次大陆的所见所闻。
  这一批出征的二十万远征军官兵中,中央军只占了不到一万人,只是开拔前简单地从蒋介石嫡系的各集团军中抽调一些连队,再把各级军官派到前线充充脸面就行了,主要作战任务还是由杂牌军担任。
  到底比起朱培德年轻许多,虽然几名黄埔将领都有晕船反应,但还坚持得住,精神尚佳。
  “今非昔比啊!”
  第十一集团军副司令长官黄杰颇为感慨地说:“真没想到,当初广州城里一名商行里的伙计,被我们硬拉着参加革命,一晃二十年过去,到今天竟然开创出偌大的基业。此前我经常从广播和报纸上见到南华这个由小毅一手创立的国家,总觉得云里雾里,没有多少真实感,此番南下亲眼见证,才发现一名黄埔四期生早已经把我们这些师兄远远抛到身后了!令人唏嘘不已!”
  “老黄,你还记得那次我俩回广州城侦查,无法靠近瘦狗岭,小毅给你的那份地图吗?”站在黄杰身侧的宋希濂,如今已经是第十一集团军司令长官,舱室里的黄埔生几乎都是他的部下,可谓位高权重。
  “怎么可能会忘记?”
  黄杰有些激动地说:“就是因为有了那份地图,我们从潮梅回师的革命军进攻广州城才会那么顺利……那一仗可真够刺激的,我记得你们把车给开进河里了?这极大地方面了我们的渡河行动!”
  “枪林弹雨的,九死一生啊!”
  宋希濂脑海里顿时浮现安毅当初和他一起开车冲击滇军后队时的情形,由衷地说:“小毅做事情有股子狠劲……而且,他做事认真负责,喜欢把什么事情都钻研透,当伙计时如此,在四期工兵科学习时也是如此,而且他会活学活用,所以才会从众多的师兄弟中脱颖而出。从连长、营长、团长到独立师师师长,再到后来独领一方……我记得中原大战之前,他就已经是我们黄埔第一人了吧?”
  “确切地说,应该是蒋桂大战!”
  新一军军长郑洞国追忆说:“那时候我所在的第九军教导团刚刚解散,前途未卜,心灰意冷之时忽然听到小毅出任第一路军参谋长兼前敌总指挥,负责南线湘赣战区,指挥六个师与桂军作战时,我整个人都惊呆了,顿时立下志愿毕生以小毅为学习的目标。”
  “要知道,那时候就算是我们一期生中进步最快的胡宗南,也仅仅只是第一师第二旅少将旅长,等到三零年中原大战前,小毅出任第五军团司令长官,专营鄂西作战,那时候就与我们这些师兄弟彻底拉开距离了!”
  “小毅一路走来,也非一帆风顺!”
  第七十一军军长陈明仁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安毅时的情景:“听说小毅差点儿在广州商团叛乱中被当作乱军给杀掉,后来也是几起几伏,最悲壮的就是江北千里回撤……他总能咬牙坚持下去!”
  “我还依稀第一次见到他,是和李默庵、刘戡、李文他们到黄埔军校招生处询问我们这些大本营陆军讲武堂学员的安置问题,当时他身穿一身由军装改成的打着补丁的衣裤,看起来很落魄,但一双眼睛非常明亮,给人的印象很深刻。”
  “就是在小毅的指点下,我们去求蒋巫山和贺君山帮忙,成功转入黄埔军校一期。第二次碰到小毅时,他已经被‘泰昌’商行录取,并领到了第一个月工资。小毅为人慷慨,毫不犹豫就请我们这些肚子里缺少油水的黄埔穷学生吃牛肉米粉,慢慢地大家就混熟了……”
  第六军军长甘丽初和第二军军长钟彬两个黄埔一期生,也提及了一些当初在黄埔军校时关于安毅的趣事,特别是提到“匪兵乙”时,大家嘴角都露出由衷的笑容。
  “小毅越挫越勇,每一次沉沦总是爆发的开始,及至抗战到来,终于一飞冲天,成就了我们这些人想都不敢想的伟业!”
  第五十三军军长方天赞佩地道:“我和小毅共事过一段时间。一次北伐小毅被李宗仁白崇禧设计,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了些列强的不是,结果被打发到新兵补充团当团长,那时候我给他当团副……可惜没过多久,独立师作战不力,校长又把小毅官复原职,我没从他身上学到多少真本事,现在想想,真遗憾啊!”
  “现在还说这些陈年旧事干嘛?我们应该为小毅和我们自己感到高兴才是!”
  看到大家都陷入到对往事的追忆中,陈明仁笑嘻嘻地转过话题:“政坛险恶,至少以后我们混不下去了,还可以到南华来当个富家翁,以我们和小毅的交情,他怎么也会照顾一二的。对了,这次一路南下,大家对小毅治下的南华有什么观感?”
  “叹为观止!”
  农民家庭出身的钟彬非常重视民生疾苦:“以前我还对南华的所谓高速发展持怀疑态度,但自看到铁路沿线工厂林立、恒河平原万里沃野的景象,便知道为什么小毅要一力向外扩张了。”
  “姑且不说工业,就说农业吧,这可是直接关系到我们大家吃饭的问题。多好的土地啊,从火车上向外看,沃野万里,几乎所有的良田都有极为优良的灌溉设施,加上这里得天独厚的气候,听说通常年景都可以做到一年两熟到三熟,再加上南华农业科技研究院研究出来的高产作物,今后就算国内有大的灾害,也饿不死人了……”
  现在国内的粮食供应已经没有像抗战刚开始时那么紧张了,经过几年的不断推广,国统区农民种植的水稻、玉米、土豆、番薯、蔬菜等作物,大部分都是安毅集团的农业研究机构研发出来的高产品种,农民们养殖的猪、牛、羊、鸡的品种也经过改良的,有些地方的农民还走出了小农经济圈子,效法现代化农场的做法,办起了初步现代化的高效率的养猪场和养鸡场,用过去一直废弃或者拿来烧火的庄稼秸秆进行发酵作为饲料,还有的建起了沼气池,代替了沿用了几千年的柴火,极大地促进了农牧业的发展。
  钟彬在陕西带兵时,就亲眼看到原本干涸的梯田,由于引进了南华生产的水泵,一层一层地把水从低处向高处送,原本只能看天吃饭的庄稼,也变得水旱由人,亩产比起以前翻了三倍都不止。
  同时,由于免费获得土地的诱惑,大量农民外迁,江浙一带的地主被逼采用机械化作业,联合播种机和收割机开始在农村普及,同时化肥和农药投入使用,这更加地提高了农产品的收成。
  钟彬率部进入云南,在驻地附近看到一些村民报名参加由南华农业专家举办的农业致富班,学习如何科学种植平菇、蘑菇,养蚕抽丝。
  所有这些,都让钟彬有一种安毅功德无量的感觉。
  “我看未必,以国内现在的情况,就算是收成好了,农民也得不到多少实惠!”
  甘丽初皱着眉头说:“官场的贪腐我就不说了,就说我们军中吧!我手下有几个河南籍将领,他们说河南被汤恩伯糟蹋得不成样子了……河南本来就连续数年的自然灾害,而汤恩伯不恤民力,总是巧立名目屡屡向农民征收重税,把农民的最后儿一点存粮也强行夺走。”
  “河南民众现在有这样的口头禅:河南两大害,黄河和汤恩伯。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百战之地,又面对‘两年三决堤,百年一改道’的黄河,常年水旱灾害不断。最近的一次大规模黄河水灾,是1940年的洪涝灾害,由于连续半个月内连降暴雨导致溃堤,河水奔腾而下,夺淮入海,水退后形成长达数百公里的黄泛区,豫东平原的万顷良田沃土变成沙滩河汊。”
  “由于小毅率部取得的淞沪和浙东会战的胜利,日本人没能打进长江口,江南最精华的地区得以保存,豫东、皖北、苏北和山东地区,成为中日交战的主战场。第一战区几十万军队在河南驻防,军粮马料及兵源补充,全靠在河南就地取材,沉重的兵役徭役赋税,使得河南民力物力财力枯竭,即使风调雨顺,农民缴纳粮赋之后,也没有什么节余。而雪上加霜的是,自四一年后连续的久旱无雨,更加重了负担。”
  “河南的四害‘水旱蝗汤’中,以汤为最,就是汤恩伯和他统帅的军队。他的部队连土匪都不如,凡是部队驻扎的村落,除老弱妇孺外,所有成年男子一概强制离开,村中细软、粮食、牲口也不许外运,留下的妇女、财产任由他们处置,所过之处,就像蝗虫一样把财物搜刮一空,稍有姿色的女子都逃不脱被侮辱的命运,老百姓绝望之下只得抛弃家园,前往蒙古,随后又迁网西伯利亚和中亚,在那里过上安定的生活。”
  众将一听都沉默下来。
  汤恩伯此人向来飞扬跋扈,与同僚的关系非常糟糕,这位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汤司令打仗最喜欢的就是那种飘忽无常的机动战,当看到形势有利时,就迅速来个短促突击,否则便退避三舍。
  每次临阵,汤恩伯的指挥部都没有固定地点,他只带少数随从和电话机四处流动,因为每逢作战,敌机总很活跃,他害怕被敌机发现而招致危险,所以不愿长时间停留于某一地点,以至于司令部的其他人员都不知道总司令在何处。
  抗战爆发后汤恩伯仅有的几次战功,都是蒋委员长亲自向他下令,并严令不得后退,汤司令才硬着头皮上的,在友军几乎损失殆尽也消耗了敌军主要力量的同时,算是打了几场胜仗。因此,这个人跟同僚的关系差到了极点,反正要是他的部队出了事,大概没人愿意来救他。
  不过,汤恩伯是浙江人,又是黄埔六期生,是蒋委员长的嫡系。他跟同僚的关系差、军事素质不过硬、军队祸害百姓、战时保存实力等问题在蒋委员长看来不是缺点而是优点。正因为这样,汤恩伯必须也必然对蒋委员长言听计从;不然的话,蒋委员长下条命令,汤恩伯就得完蛋。
  在蒋委员长看来,反而那些跟同僚的关系好、军队秋毫无犯、又有足够实力的将领们就太危险了,他们要造反可太容易了。因此,尽管军中颇多怨言,但汤恩伯依然继续当他的河南王。
  “相对于国内某些地区的黑暗,南华的民众可谓生活在天堂了!”
  同样是农民家庭出身的方天感慨地说:“南华的农民只承担很少的税赋,有些地方甚至常年免税,农民生产的东西都是自己的,生产积极性很高,从这一点看,我们需要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啊!”
  每一位将领心情都很沉重,相比于地主财阀控制下的国统区,生活在南华的民众和在天堂无异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63/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