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1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5/1395

  潘鹤年感激得不知如何是好,端起酒杯,双手频频颤抖,一饮而尽刚要说话,安毅就在他耳边悄悄低语几句,潘鹤年会意地连连点头,转向相互交谈的众人说了几句场面话,以精力不济为借口满面春风地拉着夫人的手告辞离去,安毅和顾长风礼貌地站起来,将潘鹤年夫妇送到长廊入口处。
  回到席中小坐片刻,安毅再次起身,大大方方地邀请冯洁云四下走走,欣赏美景,冯洁云羞涩地站起来欣然同意,向身边的周若婷歉意一笑,跟随安毅步入左侧花径。
  丫鬟们见状,全都知趣地悄然离开,席上只剩下顾长风和周若婷两人,安静得似乎听得到彼此的心跳。
  顾长风四下看看,站起来走近脑袋都快埋在酥胸上了的周若婷,温柔地邀请周美人漫步花园,走走聊聊。
  周美人抬头望了顾长风一眼,再次低下头,好一会才羞羞答答站起来,跟随在顾长风身后半步,走向前方的假山荷池。谁知才走到一半,两人就停下窃窃私语起来,不知不觉间拉着手拐入右边幽深小径。
  ……
  午夜时分,安毅和顾长风回到大营会议室,尹继南、陈侃、詹焕琪、彭剑青等人仍在紧张地制定扩编报告,两人习惯性地坐下,一起帮忙。
  尹继南吸吸鼻子,放下手中的笔,抬起头疑惑地看看安毅,再转向顾长风。突然,他眼神一定,望着顾长风嘴角和腮巴,似笑非笑地问道:“虎头,怎么偷吃完了也不擦擦嘴啊?”
  “胡说什么啊?不就是和老大一起到潘老头家坐坐喝杯茶吗?什么时候偷嘴了?”顾长风嘴上这么说,可一只手已经摸到自己嘴皮上。
  安毅这时才看清楚顾长风腮巴上的两个唇印,对他如此神速的进展佩服不已:“虎头,老子算是服你了!不愧是咱们特种分队的首任主官啊,哈哈!”
  顾老二看到众弟兄却都望着自己的脸暧昧大笑,连忙站起来疾步走出会议室,跑到后面安毅的卧室里,抓起桌面上的圆镜,走到白炽灯下仔细端详自己的脸,看到上面的桃红唇印,随即温柔地摇头笑了笑。他抬起手,用指尖轻轻抚摸与周若婷亲吻时留下的印迹,久久不愿擦掉,闭上眼细细回忆美妙一刻的每一个片段:果敢而强壮的他一把搂住娇滴滴的美人之后,怀中散发着缕缕幽香的灼热娇躯没有丝毫的抗拒,美妙的声声低吟伴随着急促的喘息,接着就是香艳滚烫的四唇相贴……
  良久,顾长风留恋地擦去嘴角和腮帮上的桃红,把镜子放回到书桌上,想了想安毅和冯洁云并肩回到席中的每一过程,两人衣衫整齐,神态自然,除了眼眸中浓浓的柔情之外,似乎什么也没有,这时顾长风倒是很想问问安毅,与美得不若凡尘绝色、犹胜仙子天姿的冯洁云在长达半个多小时的独自散步中都谈了些什么?
  次日上午,两辆轿车在四辆运兵卡车的护送下,离开镇江开往南京,其中的黑色雪铁龙轿车里,坐着心怀忐忑的潘鹤年和脸带喜色的冯洁云与周若婷二女。
  雪铁龙轿车前面,仍然是安毅自己驾驶的黑色轿车。
  与安毅彻夜长谈直至天亮的老道仍然精神饱满,与身边的顾长风低声交谈,笑声不断,开车的安毅与副座上的沈凤道则是一言不发,静静倾听,不时也发出爽朗的笑声。
  行至途中的桥头镇,正逢圩日,公路两边一个个摊点密密麻麻排成一大串,众多的赶圩村民和附近山民将公路挤得水泄不通,看到运载荷枪实弹革命军的车队到来,人们神色慌乱,连忙让道,车队在第一辆卡车的开道下,缓缓通过。
  老道望着窗外的人群,摇摇头低声叹道:“相比全国其他地方来说,这片地方应该算得上是富裕之乡了,可你们看看窗外的人,大部分都光着脚板,身上的衣服也陈旧破烂补了又补,可想而知这长年的战争,让多少人被盘剥得一穷二白,咱们这国家何时才能安定下来稳步发展啊?”
  安毅接口说道:“很难啊……不过估计接下去十年间应该有个较为稳定的发展期,人们的生活水平会成倍提高,十年后就不敢说了。”
  “咦,又是你那个不着边际的预测?”老道不屑地笑问。
  安毅洋洋自得地笑着问道:“老道,你认识我以来,什么时候看到我的预测出错过?当时我说北伐开始,一年之内就能打下南京,你说我做梦,我说三年之内革命军会统一中国大半国土,你说我痴心妄想,如今怎么样了?更别提我跟你说的汽车、轮船、火炮、高射炮这些高技术的东西了,不都一一实现了吗?我说五年内自己能当上将军,会有成百上千万的财富,你说我白日做梦净说瞎话,可现在这些不是都实现了吗?所以啊,你别看不起我的预测,虽然没你糊弄人的一套套理由和依据,但是准确度绝对远远在你的占卜和易经八卦之上,你可不能不承认。”
  老道叹了口气,不再说话了,顾长风看得有趣,莞尔一笑,坐在副驾驶位置一直没开口的沈凤道突然对安毅说道:“小毅,你看左前方路口,看到那个身背火铳、衣衫破烂的孩子没有?请看他脚下的两只大山猫,铁砂全都是打在脑袋上的……这种山猫皮毛像豹子,虽然很值钱但绝不好打,行动敏捷,十分警惕,就连寻常的老猎人都难以猎到,那个孩子能打到这么大的一对而且枪法这么准,绝对是个狩猎天才。”
  安毅有些奇怪沈凤道居然对无关琐事如此关注,待看清猎物身上的弹痕也大为敬佩,想了想按响三声悠长的喇叭,减慢速度,将车开到路边缓缓停了下来。
  看见安毅主动停车,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整个车队依旧全都自觉地停了下来,随后三十六名荷枪实弹的侍卫在卫队长林耀东的带领下迅速冲下车,展开全方位的警戒。
  雪铁龙轿车上的潘鹤年惊讶地看着前面的安毅打开车门走下车,顾长风和气度不凡的中年道士等人也跟随安毅一起,走向了公路对面,轿车后座上的冯洁云和周若婷盯着安毅等人的身影,秀眉微蹙,不知道他们要干些什么。
  身材单薄、年纪约为十六七岁的小猎手看到几个军人大步来到自己面前,神色显得非常慌张,情不自禁地退后几步,但又舍不得扔下自己千辛万苦才收获的猎物,慌慌张张望着含笑的安毅几个不知如何是好。
  一旁的民众被荷枪实弹的侍卫吓坏了,四下躲开,远远驻足围观。
  老道细细打量了一番身高约一米七五的消瘦孩子,缓缓点了点头,低声询问身边的沈凤道:“骨骼不错,相貌也行,是块未经雕琢的上好璞玉……怎么,你想收徒弟了?”
  “不不!小侄仍在修炼之中,师父至今仍未准许小侄回归门墙,更不敢存非分之想,擅自收徒。只是看到这孩子如此优越的天赋与根基,是棵可遇而不可求的好苗子,留在荒野任其自生自灭,实在是太可惜了。我想让小毅收回去培养一番,这孩子拥有极高的天赋,只需稍加训练,就能成为最强的狙击手。”沈凤道低声回答。
  安毅没有听到老道两人的议论,蹲下细细查看两只大山猫脑袋上的伤口,欣喜地站了起来:“小伙子别害怕,我们是革命军,不会伤害你的。我想问问,你是在哪儿打到这两只猎物的?”
  “在……在南边的老鸦山上。”小伙子看到安毅等人和善的笑容,没那么害怕了。
  安毅笑了笑,和气地问道:“你打到的?”
  “嗯。”
  小伙子一个劲儿地点头。
  “我听说这种山猫很难打,你是怎么打到的?”安毅再问。
  小伙子犹豫了一下,还是回答了:“是挺难打的,我顺着雨后留下的印迹跟了四天,在老鸦山北面的仙人峰下找到巢穴才打到的。现在刚开春,两只猫还瘦,长官要是想买的话,随便给几个钱就行了。”
  安毅点点头:“我买了,不过我想看看你身上这把猎枪,可以吗?放心,我不会要你的猎枪,如果你愿意,我送你一支也行。”
  “这……好吧,但我不要你的枪。”
  小伙子犹豫了一下,还是大方地解下身上的猎枪递到安毅手里。
  安毅接过来细细查看这支已经磨损得不成样子的猎枪,发现擦拭得非常干净,斑驳的木制枪托的裂缝,也用树胶细细粘合得严丝合缝,简陋的撞机擦得闪闪发亮,显然是长时间的爱惜保养才能用得这么长时间。
  安毅把枪还给双眉修长、眼睛清亮的小伙子,看到他微微隆起的喉结和紧闭嘴唇上的淡淡绒毛,微微一笑:“你叫什么名字?”
  “安晋,安逸舒适的安、晋朝的晋。”小伙子如实回答。
  安毅非常惊讶:“巧得很,我也姓安,五百年前咱们可是一家啊?”
  小伙子听了高兴地问道:“真的吗?我听爷爷说我们这个姓在晋朝是个大族,很有名的,我还知道如今也有个大英雄姓安,就是你们革命军中被称为北伐英雄的安毅将军,长官你认识他吗?”
  众人一愣,随即畅声大笑起来,心眼多的老道上前一步,和气地问道:“小伙子,你家里还有什么人啊?”
  小伙子看到老道和颜悦色人畜无害的亲切样,爽快地回答:“就我和爷爷,我们家住在正南三十里的雷公山下,周围几里地就我们一家,我和爷爷靠打猎为生,我爷爷年轻时候可有本事了,打死过两只老虎,方圆百里之内没有一个人比得上他,我的枪法就是跟他学的。”
  “哦……小伙子,你想不想入伍当兵、为国效力啊?”老道和蔼地问道。
  小伙子连连摇头:“我爷爷年纪大了,没人照顾,我爸妈死得早,十几年前那场大瘟疫死了很多人,我有个姐姐也死了……”
  老道与安毅对视一眼,转向小伙子低声问道:“如果你爷爷有人养着,你愿意当兵吗?”
  小伙子犹豫片刻,低声回答:“我从未想过当兵,如果……真要当兵的话,除非是安将军的部队,否则我不去!村里和镇里的人都说,只有安将军的军队才是真正为国为民的军队,他们打仗勇敢从来没输过,也从不欺负老百姓,每到一处都为老百姓修桥修路盖房子,还拿出自己的钱接济孤老和穷人,我爷爷说这样的军队百年不遇,是真正的军队,还说要是他死了让我好好活着,真要当兵也要到安将军这样的军队里当兵,否则就老老实实做一辈子猎人,不能去参加别的军阀部队祸害乡亲们。”
  老道对小伙子越看越喜欢,惜才之心溢于言表,想了想对安毅说道:“你留下辆车等我,我和小伙子到他家里看看,如果行的话我把他家老爷子接到老南昌去住,你看怎么样?”
  “行啊!有你出马,没办不成的事,我先到南京等你的好消息,要是你办成了,我就跟这小家伙拜把子,反正他也是我老安家的人,拜了把子他家老爷子就更放心了,对吧?哈哈!”安毅转向惊讶的小伙子问道:“小兄弟,你识字吗?”
  小伙子点点头:“认识几个。”
  “你看看,这两个字叫什么?”安毅上前半步,指指自己左胸上的将军名牌,满面春风地望着小伙子。
  小伙子细细一看,突然惊呼起来:“安毅……安将军?!”
  安毅喜笑颜开,掏出五个大洋塞进小伙子手里,吩咐手下把两只山猫扔上车,不顾小伙子和周围民众的阵阵惊叹,大步回到车边,命令后面的一辆车和八名侍卫留下等候老道,钻进车里与车队缓缓离去。
第247章
情何以堪(三)
  扬州大捷产生的效应,远远地超出了众人的意料之外,随之而进行的一系列军事行动,更是让国内外各势力瞠目结舌:在五月一日举行的誓师大会上,把持南京政府权柄的蒋总司令郑重宣布:何应钦将军担任第一路军总指挥,率领第一军第二、第二十一、第二十二师,周凤岐将军的第二十六军、赖世璜将军的第十四军、曹万顺将军的第十七军即日渡江北上;李宗仁将军就任第三路军总指挥,率领麾下第七军夏威师、第十五军刘鼎甲师、王天培将军第十军、王普将军第二十七军、柏文蔚将军第三十三军等部迅速北上,进攻滁州一线;由蒋总司令任总指挥、白崇禧将军任前敌总指挥的第二路军,下辖贺耀祖将军第四十军、第一军第一、第三师和安毅独立师、陈调元将军的第三十七军、杨杰将军代理指挥的第六军,即日誓师北上,攻向徐州。
  武汉方面对此反应强烈,继四月份宣布撤销蒋介石的军事委员会主席、军人部部长和黄埔军校校长职务之后,再次以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的名义,宣布撤销蒋介石的北伐军总司令职务,同时任命远在陕西的冯玉祥将军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任命晋绥军统帅阎锡山和军事实力急剧壮大的唐生智将军为国民革命军副总司令。
  谁知道老奸巨猾的阎锡山并不买账,以“深恐赤祸蔓延”为由,拒绝了武汉政府的任命,让汪精卫和唐生智狼狈不堪,闹了个大红脸,却让蒋介石高兴万分,立即密令祖籍山西的财阀孔祥熙自上海启程,秘密前往山西与阎锡山商议。
  就在此时,突然传出蒋介石要对第二军进行缴械收编的惊人消息,第二军将士闻讯后大惊失色,惊恐之下全部离开江北,开往武汉,而南京卫戍司令程潜不知道是不是厌倦了杀人盈野的“清党”运动,暗中响应了武汉方面的呼吁,于誓师前匆匆率领麾下最为精锐的十七师离开南京,投往武汉阵营,随后驻扎在南京的第六军十九师在杨杰领导下,迅速改编为第六军,从此依附在蒋总司令的羽翼下。
  获得李宗仁桂系军队和江浙军界各部支持的蒋介石完全与武汉方面撕破了脸皮,公开否认武汉方面的合法地位,另立中央,推出胡汉民为国民政府委员会主席兼中央政治会议主席,与汪精卫和孙科领导的武汉国民政府针锋相对,并以极其高调、无比坚定的北伐姿态,向全国宣布立即率部北上,消灭反动军阀,捍卫中山先生的遗志,完成中山先生未竟的北伐大业,一时间赢得了许多中立势力的好感与支持。
  国民党以及国民革命军从此彻底分裂为两大阵营,无数的黄埔同袍从此走向了同室操戈的道路,在今后数十年的纷争中,演绎了一场又一场痛心疾首、爱恨交加的历史悲剧。
  安毅并不知道自己一手策划并取得的扬州大捷,对时局产生的意义和推动作用有多大,他只知道自己的独立团升级为独立师之后,有忙不完的事情。一到南京大公馆饭店,他就直接给陈立夫打了个电话,陈立夫满口答应前往大公馆饭店,与潘鹤年见面。
  安毅放下电话,驱车前往南京政府大院,来到留守的第一军军部呈交编制报告,仍然像以往那样恭恭敬敬求见军部长官,与副军长蒋光鼎将军和政治部主任何玉书等长官交谈一个半小时,详细汇报所部的扩编情况和面对的严峻形势,诚心诚意地恳请军部在各个方面,给予年轻的自己和独立师大力帮助和指导。
  安毅诚恳的态度和不骄不躁的谦逊作风,得到了长官们的欣赏和信任,爽快地批准了独立师的扩编方案。
  蒋光鼎将军与众同僚商议片刻,当即决定调拨八千套军装、一个团的轻武器装备和相应弹药,以支持独立团升级为师的扩建工作。
  汇报结束,老长官何玉书将安毅送出门外,谆谆叮嘱安毅尽快去找总司令部经理处长老长官缪斌帮忙,为老南昌的征募处和士官训练基地多弄点儿装备和资金回去,并告诉安毅已经确定了独立师党代表的人选,就是目前供职于军部政治部的二十六岁少将刘首江,江苏宿州人,十七岁就在上海加入了国民党,去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放弃了进入日本陆军大学继续深造的机会,毅然回国追随蒋总司令参加北伐,是个既懂军事又懂政治的难得人才。
  安毅告别何玉书,与副官沈凤道、侍卫长林耀东驱车前往蒋总司令的官邸熙园。
  车刚在花园旁的草地上停稳,总司令侍卫长王世和已经笑着迎了上来,将安毅领进院子,来到侍从室等候。
  很快,得知安毅到来的俞济时和康泽等黄埔师兄全都围到了侍从室,一个劲儿地恭贺安毅晋升师长,并要求安毅摆上两桌酒好好庆祝一下。安毅不假思索,爽快地便答应了下来。
  四五个师兄弟没能说上几句话,秘书前来通知俞济时,校长有请安毅,安毅连忙站起来,端正帽檐,整理风纪,跟随在俞济时身后走到蒋介石的办公室门前,稍微停顿片刻,大步入内朗声报到,并对坐在里侧沙发上含笑望来的葛敬恩和殷祖绳两人敬礼问候。
  蒋总司令等人此时正在为第二军戴岳的两个师逃离江北、放弃围攻滁州造成的战机延误而头痛不已,对顾祝同和何应钦同时发来的请战电报,一时间难以做出抉择。
  蒋总司令示意安毅坐在办公桌对面的凳子上,想了想将顾祝同和何应钦的电报推到安毅面前:“你先看看吧,涉及到你的新编独立师面对的战局,你的教官顾墨三和何敬之各有各的理由,也都是围绕中心目标津浦路而制定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计划,看完后说说你的意见。”
  安毅详细阅读完两份长长的电文,沉思片刻,委婉地提出自己的意见:“校长,何长官以主力攻取海安迅速北上盐城的计划很好,学生妄加推断:如今南通已在我第一军两个师和赖世璜将军十四军的夹击之中,南通守敌定会与靖江守敌相互策应,采取层层抵抗的策略,何长官计划使用周凤岐将军二十六军两个师和我军十四、二十一两个师,放弃南通,沿东路海岸直插海安,估计是想一举攻破海安,对敌军重兵把守的盐城强势进逼,间接形成对泰州、兴化和高邮的张宗昌部的迂回包围,迫使张宗昌部的直鲁联军向北撤出南通、江阴、泰州、高邮,退到淮安、徐州一线,最后再利用我第一、第二路军集结的优势兵力,趁后撤之敌立足未稳之际展开大规模的围歼或者击破,同时也避免了顾长官三师、刘长官的二师和学生的独立师遇到太大阻力。从全局上来说,即能以最小的代价占领泰州、高邮至淮安以南、以东的大部地区,又能振奋士气,威慑敌军,的确是个很好的战略计划。”
  “不错!眼光不错!你能看出老长官何敬之的整个战略目的,非常难得,证明你的军事水平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不枉我对你的信任和期望,很好!”
  蒋介石高兴地站起来,看到安毅礼貌地站起来,便挥挥手示意他坐下,走出几步回过头来期待地问道:“那么,你又是怎么看待顾墨三围歼泰州之敌、断绝靖江一线守敌退路的局部作战计划?”
  安毅略微迟疑了一下,在蒋介石鼓励的目光中终于鼓起勇气,大声说道:“校长,学生认为,在即将发起全线北伐的初期交战中,不应执着于一城一地的占领,而是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最大目的,只要歼灭敌军有生力量,占领苏北地区兵力稀少、防卫空虚的城池不在话下。仅以此战来说,晚几天占领淮安围攻徐州,对我军并没有任何的损失,如果学生推测不错的话,至少在一周之内,李宗仁长官的左翼第三路军,不会迅速攻打张学良督战的蚌埠一线,只能在拿下合肥、淮南和阜阳的基础上,兵分三路,对一马平川的徐州实施战略逼迫。以李宗仁将军目前只抽调麾下的一个师参与北伐来看,他定会步步谨慎,不再做攻打贺胜桥那样的血战,而是等待校长委托白崇禧将军指挥的中路军攻下滁州,然后才协同共进。有鉴于此,学生更倾向于顾长官的计划,只要顾长官的三师和学生的独立师牵制住泰州、高邮一线的敌军,就能为何长官指挥的东路第一路军创造围歼江阴、南通两万余守敌的大好机会,七万人围歼两万人,最多也就三天时间完成,三天之后,泰州、高邮之敌将会不战而退,龟缩至淮安一线,我军乘胜北上,同样也能实现何长官的战略企图,战果却要大得多,在后一步发起的整个徐州战役中,以我军为主的东路军将能减轻许多压力。”
  蒋介石非常惊讶地凝视安毅的眼睛,把安毅看得局促不安,连忙站起来肃立,一动也不敢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5/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