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1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1/1395

  回到城中大营,独立师的整编工作随即开始,在这一万一千名俘虏中,一千四百余名带伤的俘虏兵在独立师官兵的征询下选择留下医治,六千名被淘汰下来的俘虏和军官每人领取两个大洋的路费,随即便被送出城外,剩下的三千六百多名年轻力壮的俘虏被三个团瓜分一空,其中一大半分到战损过半的陈志标二团,心情阴郁的陈志标这下终于有事情做了。
  安毅赶至蚌埠已是下午五点,一路上只有三十六名卫士随行,但独立师大旗所到之处,友军热情接送,隆重而又周到。
  刚开始的时候,安毅尚未觉得有什么不妥,即将进入蚌埠城时提前得知李宗仁、白崇禧、王应榆、夏威和胡宗铎等将军已在城门外迎接,安毅立刻意识到这一路上备受礼遇的原因所在。
  距离城门口欢迎的人群尚有百米,安毅立刻下马,在侍卫长林耀东的跟随下,大步走向欢迎队伍正中央的李宗仁和白崇禧两位将军,以下属参见之礼恭恭敬敬地立正敬礼,大声报告,边上大批记者的闪关灯照得安毅几乎睁不开眼睛。
  李宗仁将军含笑回礼完毕,大步上前,亲切地握着安毅的手:“久仰安将军赫赫威名,今日一见,足慰平生啊!”
  安毅笑着回答:“不敢当!有劳长官和各位将军远迎,属下诚惶诚恐无比激动。长官,属下在汀泗桥之战中有幸目睹长官风采,当时属下担任二师工兵营营长,被选入黄琪翔将军突击团的工兵小队,出发之前长官和陈可钰、张发奎将军曾亲自为我们壮行,当时属下率一个排的工兵弟兄排在队伍后面,所以幸运地见到将军了。”
  李宗仁细思片刻,爽朗地笑了:“哈哈!我记起来了,当日天色已黑,气氛雄浑悲壮,因保密原因,我们这些长官没能亲自将勇士们送抵江边,如今想起来还甚为遗憾,那个夜袭战打得漂亮啊!我记得黄琪翔团长也是那一仗之后晋升将军行列的,哈哈!请,营中已备下薄酒,洗漱更衣完毕晚宴随即开始,随便用点儿略作休息,今晚八点将准时举行记者会。安将军来了就好了,二路军有健生将军和安将军做代表,今晚这个记者会就很具有代表性了。”
  “谢谢长官!白长官请……夏长官、胡长官请!”
  安毅谦逊地礼让,在南昌城下与安毅有过数面之缘并合作过的第七军二师师长胡宗铎亲热地拍了拍安毅的肩膀,参谋长王应榆和副军长夏威将军对安毅的礼貌和涵养也似是非常欣赏,彼此间相处融洽,丝毫没有什么牵强之处。
  回到蚌埠大营中略微叨叙,安毅一行被领到全城最好的宾馆蚌埠大酒店安顿,有趣的是,安毅的房间被安排在三楼东头,与白崇禧将军的房间正对面,整个过程由七军政治部麦主任和白崇禧的侍卫长陪同,礼遇不可谓不高,使得心有提防的安毅忐忑不安,诚惶诚恐。好在白崇禧的侍卫长黄瑞华与安毅是老相识了,当日的南昌攻城失败,黄瑞华护送蒋总司令冲出重围就是安毅率部接应的,因此见面之后没有什么生疏感。
  黄瑞华请安毅洗漱更衣,亲自将安毅的三十六名卫队安排在隔壁的八间客房里,非常的热情周到。
  令安毅没有想到的是,晚宴竟然是个开放性的中西合璧的自助餐,百余名中外记者也在宴请之列,餐厅里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李宗仁将军把第三路军前敌总指挥第十军军长王天培、三十三军军长同盟会的老前辈柏文蔚等将领一一介绍给安毅,弄得安毅这个小小少将频频敬礼致意,数分钟都无法停下。
  好在见面过后诸事繁忙的李宗仁将军要和一群老将边吃边谈,安毅这才能轻松一些。
  安毅刚刚弄回点食物,坐下还没开动,白崇禧、张定璠等人相继到来。
  白崇禧看到安毅要起立敬礼,连忙摆摆手示意他不用多礼,吩咐侍者送来食物、饮品,三人坐下低声交谈起来。
  白崇禧笑了笑示意安毅不要拘束,张定璠则很感兴趣地询问五河之战的一些关键决策点。
  安毅没有隐瞒,一一如实回答,并将自己在关键时刻的艰难、彷徨和盘托出,看到张定璠脸上怪异的表情,连忙问道:“参谋长,属下……属下做的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吗?请参谋长不吝赐教。”
  张定璠摇摇头微微叹息:“这仗打成这样,我哪里敢说什么赐教啊,只是听了你的叙述,再想起白长官对五河之战方方面面的分析总结,发现白长官和安将军在对敌预判方面竟然有着惊人的相似。你的指挥作战能力远远超出我原先的估计,令人意想不到啊,如此年轻竟然拥有这份预见和胆略,不得了,不得了!”
  “参谋长过奖了,属下身处险境,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才放胆搏一搏的,事后回头再看,属下的排兵布阵漏洞百出,只要其中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估计就是个大败而逃的结局了,惭愧!”
  安毅诚恳地说出心中感受,想到此战的艰险,情不自禁地抓起洁白的餐巾擦拭额头上的汗珠。
  白崇禧见安毅谦逊的样子,心中暗自嘉许,在一场大胜之后竟然如此诚实地剖析自己的得失、正视自己的缺点而不是洋洋自得的人不多见,至少是北伐以来白崇禧从未见过的,见到的几乎都是有点儿战绩就骄傲自大之人,哪怕表面谦虚推辞,心里也是志得意满,鲜有像安毅这样诚实率直、直言自身不足之士。
  同时,精于算计的白崇禧也对安毅敏锐的战场洞察力和迅猛诡异的战法颇为忌惮,再联系到安毅独特的训练方法和高效独特的军中管理体制,白崇禧突然生出一种隐隐约约的戒心来。
  白崇禧脸上依旧是亲切的笑容,他放下餐刀,轻轻擦拭嘴角,喝下一口白开水晓有兴趣地打量正与张定璠商讨的安毅,看到两人的谈话告一段落,白崇禧等安毅吃下点东西端起了果汁,才又含笑问道:“安毅,此战收获不小啊……你大营中的一万俘虏兵是怎么处理的?”
  安毅连忙放下杯子,如实汇报:“其中一千四百余受伤俘虏留下治疗,三千六百四十余愿意加入的俘虏分进各团补充消耗,其他大部分老弱病残和不堪造就的兵痞都在属下离开之前予以遣散了。大战之后,属下的补给非常困难,那一周时间全凭当地老百姓慷慨援助,官兵们才不至于饿肚子,可当地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也挺苦的,百姓们为了我们这一战付出太多了,我们不能再给他们增添压力,所以也不忍心实行就地征集粮草的惯例。我师党代表刘首江将军负责的军需供给由于交通原因,只送达过一批,本来足够全师官兵两天半的消耗量,结果大部分让俘虏给消耗掉了,下一批物资补充估计要到明天才能发到,所以属下不得不遣散绝大部分俘虏。虽然我明知道其中近一半遣散士卒回去之后仍需当兵糊口,很有可能再次扛起枪与我北伐军作对,但是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属下只能这么做,属下一直认为这是内战,我们的对手是中国人,所以……所以不能过于苛刻,不对之处恳请长官原谅!”
  “没什么不对,你的处理是正确的,换作是我,也会这么做。”
  白崇禧点点头继续说道:“这次让你率部孤军深入,的确有些欠考虑,不过你用辉煌的战果告诉我们,你身上还大有潜力可挖。”
  安毅惊讶地望着白崇禧,白崇禧和张定璠相视一笑。
  “对不起!打扰白将军和张将军了,我能借用白将军麾下爱将几分钟吗?”《中央日报》年轻漂亮的女记者叶青突然出现在安毅背后,笑容可掬地向白崇禧提出请求。
  白崇禧礼貌地点头允许,叶青致谢完毕,对站起致礼的安毅笑着说道:“你穿上将官服可真帅,就是胡子没有刮干净。走,到我那桌去,何京和几个老朋友都在那……谢谢白将军、张将军,失陪了。”
  “叶小姐请!”
  白崇禧矜持地点点头,看着叶青拉上拘束的安毅走向斜对面窗子下的记者那一桌,微微一笑,低声说道:“我们的小将可真受人欢迎啊!等会儿的记者会恐怕他的风头要盖过所有人了。”
  张定璠会心一笑,瞥了窈窕婀娜的叶青背影一眼,点点头道:“自古都是英雄美人,谁也跳不出这个圈子,何况安毅如今风华正茂,年纪轻轻就战功累累闻名天下了,哪个女人不喜欢啊?哈哈!”
  安毅却不喜欢,但是他没办法,一身水蓝色旗袍外穿一件精致绣边小马甲的叶青抓住安毅的手臂不放,在周围记者们羡慕的注视下,将安毅拉到了自己的那一桌,此时何京早已站起来迎接,把身边的新闻界朋友一一介绍给安毅。
  安毅礼貌地逐一握手完毕,坐下后对身边含笑不语的《申报》记者周崇安低声问道:“什么时候到的?”
  “昨天就来了,在南京拿到的战区通行证,本想到五河去看看你,听说你要来蚌埠就没过去了,恭喜你打了个大胜仗!”
  周崇安以老朋友的口吻低声笑道。
  安毅无所谓地笑了笑,转向叶青低声问道:“青姐,你从哪儿把这个漂亮的美国妞拐来的?”
  众人哈哈大笑,叶青没好气地批评安毅:“有你这么随便说话的吗?真是没礼貌!这是美国《纽约时报》的驻华记者,去年刚来上海报社任职我们就认识了,不过卡普兰小姐此前一直在北京、天津那边工作,直到上个月才调到上海这边来。”
  叶青转向卡普兰低声笑道:“别在意,这家伙和我们几个朋友在一起就这样随便,他,还是个不满二十一岁的小男孩呢,呵呵!”
  长着一头黑发、有一双漂亮褐色眼睛的卡普兰大方地笑道:“没什么,这样挺好……安将军,认识你很高兴。”
  “谢谢!我也很高兴。”
  安毅似乎想起什么,盯着卡普兰的眼睛好奇地问道:“卡普兰小姐的汉语说得很不错了,只用一年就说到这个水平,实在令人惊讶。”
  卡普兰嫣然一笑:“我很聪明,我们犹太人都富有语言天赋。”
  安毅点点头:“这正是我想问的,在年初的衢州之战中,衢州城的阿尔弗雷德教士在帮助我们的官兵治疗时曾对我说过,卡普兰这个姓氏是犹太人的姓氏,阿尔弗雷德先生还对我说,他的妻子就是卡普兰这个姓氏。”
  卡普兰高兴地回答:“亲爱的安将军,阿尔弗雷德是我的姐夫,他是全世界最好、最善良的医生。”
  “是吗?”
  安毅惊讶地看着双眼发亮白皙动人的卡普兰,叶青、何京和周崇安等人也非常感兴趣地看着她。
  “是的!再告诉将军一个消息,十天前我刚陪着从美国赶来的姐姐到衢州的教会去,我姐姐打算和阿尔弗雷德一起留在中国传教行医,阿尔弗雷德对我们说了衢州之战,特别提到安将军,他对将军评价非常高,说将军是个睿智博学的人,是个善良的有包容心的人,这样的将军在目前的中国很少见,是个真正的英雄。”
  卡普兰高兴地说道,美丽的嘴巴非常性感,笑起来时露出晶莹洁白的牙齿。
  安毅愣了一下,看看这个看看那个,见大家脸上都是笑容也嘿嘿一笑:“我不算什么英雄,要是我这样的人都算是英雄的话,那么这天底下的英雄就太多了,至少在我看来自己不是英雄,只能算是个合格的军人,真正的英雄是抵抗外辱为民族争取独立统一的人,如中山先生那样,才能算是真正的英雄。”
  “不不不!将军过谦了,以将军的战功还不能称之为英雄的话,就很令人不解了,像李宗仁将军、白崇禧将军等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都是英雄,不是吗?”卡普兰礼貌地望着安毅的眼睛。
  安毅想了想笑道:“那么……你问问周崇安先生和何京先生,看看他们会不会同意你的观点。”
  周崇安和何京颇为恼火地瞪了安毅一眼,因为在昆山相处的那段时间三人就对英雄和枭雄进行过激烈讨论,结果就连安毅也被周崇安定为极具枭雄潜力的人,何京也基本同意周崇安的观点,这个时候安毅突然这么一说,弄得两人颇为被动,尽管他们心里是这么想的,但在今天的这个气氛和中国目前的局势中,他们谁也不敢大声喊出来,看到朋友们都望着自己,只能笑笑不予评论。
  好在七军政治部麦主任恰好到来,礼貌地与记者们打过招呼就把安毅弄走了,叶青这时才记起想问的几个问题都没时间问,于是就与几个朋友一起商议晚些时候请求安毅给个专访机会。
  这一提议让美丽的卡普兰小姐非常高兴,第一个举手赞成并对叶青表示感谢。
第274章
问天下谁是英雄(中)
  记者会的准备工作非常充分,在饭店一楼宽阔的会议厅里,各国记者都有宽敞舒适的座位,传音效果也非常的好,第七军政治部麦主任主持会议时不需要麦克风就能清晰地致辞。
  令安毅颇为意外的是,李宗仁将军在麦主任的谦让下发表了长达半个多小时的讲话,内容涉及目前北伐军所面对的战局、宁汉关系以及广西军民在北伐大业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整个讲话条理分明,语气和缓,特别是对已经占领洛阳、兵锋直指郑州的冯玉祥将军予以高度赞扬。
  李宗仁的话中不奢赞美之词,对冯玉祥将军及二十五万西北军将士在物资匮乏、军费极为拮据的情况下,仍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仍具有如此坚定的革命信心表示衷心钦佩。
  整个讲话三次被记者们热烈的掌声所打断,唯一令人不尽满意的是,李宗仁没有就目前宁汉之间正在出现的敌对状态和双方暗中进行的兵力调动发表意见,也没有涉及刚刚发生的日本军舰炮击靖江北伐军、英国军舰在长江浦口段撞沉东路第一军运兵船和两艘民船的事情,通篇讲话也没有任何一句赞美蒋总司令和南京总部的话语。
  安毅坐在主席台中间偏右的位置,与李宗仁之间隔着白崇禧,由于安毅越来越高的知名度和刚刚漂亮地完成了被称之为“以寡击众的奇迹般胜利”的五河战役,已被外界和全国军民理所当然地把他当做青年军人的代表和楷模,再加上俊朗的外表和今日“显赫的”座次,所以从记者会一开始到李宗仁将军讲话结束,都得忍受中外记者手中闪光灯的照射。
  已经逐步适应下来的安毅对此处之泰然,表现得十分轻松,心里却在对李宗仁将军的讲话详加回味,渐渐地听出了一些奥妙之处,那就是李宗仁将军几乎对每一个参加北伐的军阀势力都予以赞扬,对自己指挥的一个个战役也介绍得很细,却没有一个功绩与坐镇南京的蒋总司令有关。
  李宗仁将军完全不需要稿子张嘴就来的长篇讲话进行完毕,麦主任左右看了看,见没有人有讲话的意思,便含笑宣布开始回答记者问题,时间是一小时,获得准予的记者尽可向主席台上的五位将军提出问题,将军们定会知无不言、尽最大可能满足大家的要求。
  首先获得提问的竟然是日本通讯社的记者。这个身高只有一米五八左右、在大热天仍然西装革履的矮子分别向李宗仁和白崇禧提出问题,一问白崇禧何时能拿下徐州?二问李宗仁如何看待目前的中日关系。
  白崇禧非常间接地用“指日可待”四个字来回答,李宗仁却对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感到十分棘手,原因是“南京事件”发生之后,日本军队借口“保护本国侨民的安全和利益”派出四艘军舰逆江而上抵达汉口,用黑洞洞的舰炮指向了武汉政府的军队,并加派一个联队的海军陆战队强行进入汉口日租界,对中国无辜的商户和贫民动辄殴打拘禁以示报复,武汉汪精卫、唐生智政府却低声下气极力言和,大声疾呼“一衣带水的友邦切以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为重”,暗中却严格限制自己的军队靠近日租界以避免所谓“误会与冲突”,换得“友邦”的谅解与撤兵。
  在南京政府长时间的经济封锁和层出不穷的社会矛盾冲击下,武汉政府的财政入不敷出,财政赤字越来越大,同一阵营内各军事势力之间的隔阂与猜疑越来越深,加上日本军舰对长江码头的封锁和列强对武汉政府的商品实行禁运政策,有恃无恐的日本人越来越肆无忌惮,横冲直撞,却越来越遭致中国各界特别是青年学生强烈的反感和敌意。
  因此,这一个看似简简单单的问题,却让李宗仁颇为头痛,他不能说好,因为只要他说中日关系良好的话很有可能遭到社会各界的抨击,但是他又不能说不好,否则将会影响自己的“友邦”心目中的形象,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毫无益处。
  在短暂的思索过后,经验丰富的李宗仁开始大谈中日之间多年来相互交往的深情厚谊,历数自己的军中和北伐军各军不少将帅都在日本接受过高等军事教育的事实,很巧妙地将孙中山、蒋介石甚至何应钦等人的“日本情结”抬出来说事,主张双方相互间加深了解和合作。
  李宗仁的一席话情真意切,娓娓动人,既避开了尖锐的现实,又能向全国全世界展示其温和派的一面,联想到李宗仁为消除宁汉之间的战火进行的奔波斡旋、以及他从未在宁汉之间有过明确的选择,台下众多记者露出会心的笑容,日本记者也从李宗仁的话里获得了自己想要获得的信息,非常礼貌地站起来向李宗仁行了个九十度的鞠躬礼,坐下后脸上带着无比自豪的微笑。
  安毅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不知为何,他觉得台下日本矮子的笑容是那么的令人恶心,心中怒火暗暗燃烧,真想走下去给他两个巴掌才解恨,因此根本就没有再注意听下面几个中外记者对李宗仁、白崇禧、王天培、柏文蔚、王应榆和张定璠四人的提问,心想接下来也不会有自己什么事情,要是有何提问也就三言两语应付完事,回头再与自己的几个记者朋友单独谈谈,争取让他们多报道些一线官兵和最高层的“英明神武”,这才是自己此行的主要任务。
  安毅好不容易调整好情绪,端起茶杯刚要喝上一口,法新社中年记者达维特终于把提问的方向对准了他。
  蓄着灰色络腮胡子的达维特先是自我介绍,随即将目光投向主席台上面无表情的安毅:“尊敬的安将军,首先允许本人对将军所取得的辉煌胜利表示衷心祝贺和钦佩!将军如此年轻却拥有如此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令人非常惊讶,而且根据数月来流行于中国并且被翻译成英、法、德等国文字出版的《模范营》一书中介绍,将军的部队有着独特的先进训练手段和政治教育方式,请问将军,《模范营》一书中的描写是否属实?你对自己正在从事的北伐合理性和公正性怎么看待?”
  全场随即安静下来,记者们的目光全都集中到端起茶杯的安毅身上,台上的李宗仁和白崇禧也含笑看了安毅一眼,心里想着安毅会如何回答法国记者后面那个关键问题。
  对于这样尖锐的问题,安毅没有任何的心理准备,因此表现得很惊讶。过了一会儿,他慢悠悠地放下茶杯,略作思考朗声说道:“很荣幸能够得到达维特先生的垂青,今晚将星云集,本人还以为今晚没自己什么事情了,所以也没有做什么准备……”
  记者们听得有趣,低声笑开了,坐在记者席第一排的叶青、何京和周崇安几个也没想到安毅这么老实,全都对安毅露出开心的笑容,只听安毅接着说道:“不瞒大家,《模范营》一书本人一直没有机会拜读,原因是连续的作战和北进几乎占据了我们第一军独立师将士的所有时间,不过此书的作者确实在我军中做过长时间的采访,他们掌握了较为全面的资料,感谢他们将中国革命军人的风貌介绍给大家,从数以千计的进步青年加入到我革命军中的情况来看,这本书是非常成功的,感谢作者对北伐大业所作的贡献。”
  安毅停顿一下,直接略过第一个问题回答第二个问题:“达维特先生的第二个问题,我认为在李宗仁长官开篇讲话中就已经很明确了,就像我北伐军蒋总司令所说的那样,北伐大业是革命的事业,是艰辛的造福于中国人民的伟业。达维特先生提出北伐的合理性和公正性的问题,让我感觉到这一问题别有用心,似乎不少所谓的外国友人不愿意看到中国结束军阀割据、战火连连的混乱局面,他们不希望中国统一,因为一个统一的中国会慢慢形成统一的国家意志,军火商们的武器弹药就会失去很大一块市场,跨国企业就需要按照统一的中国国家法律缴纳相应的关税,也慢慢失去对中国各种资源疯狂掠夺的特权,强权政治就失去继续奴役中国人民的机会。所以,这些心怀叵测的人不愿意看到我们数十万军人和千百万人民正在进行的北伐大业,他们会以各种各样的卑鄙手段来支持他们在中国长期扶持的代理人,扶持那些崇洋媚外的北方军阀,会以各种各样貌似合理的民主的借口,对中华民族的觉醒表示质疑,就像达维特先生刚才的问题一样。对不起了,达维特先生,我的话在某些人看来也许不怎么友好,但是我从未质疑过令法国人民走向民主和进步的法国大革命,也没时间对法国人正在进行的各种变革甚至对全世界殖民地的掠夺的公正合理性进行质疑,所以也请你不要质疑我们北伐军数以万计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的理想和信念。谢谢你的问题,谢谢!”
  全场一片沉寂,众多目光全都集中在站起致谢的达维特和端起杯子喝茶的安毅身上,安毅刚刚放下杯子,就听到热烈的掌声和赞扬声响起,就连达维特也耸耸肩坐下颇为欣赏地望着安毅,抬起手轻轻跟随大家一起鼓掌,中国记者眼里满是惊喜和自豪,安毅不卑不亢的态度和坚定立场实在令中国人倍感舒心和振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1/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