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2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3/1395

  眼看着蒋校长的新婚大典五天后即将举行,考虑再三的安毅终于打定主意不亲自赶赴上海参加,一来的确是抽不出时间,二来这种锦上添花的事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蒋校长如今紧锣密鼓地准备复职,身边围绕着全国数以百计的风云人物和军界将领,就连反骨的何应钦也向全国通电支持蒋总司令复职了,其他各军统帅更不要说早已趋之若鹜。
  安毅心知肚明,哪怕自己亲自赶过去,最多也就是喝杯酒和蒋介石见个面,诉苦完再阐述一下自己的态度,然后就会被数百师兄弟缠住不放,没有个三五天时间,根本就不可能赶回来,而这三五天时间加上一来一回的时间对于此刻的安毅而言是多么宝贵,有多少事需要他亲力亲为啊!
  不去可以,但绝对不能没有贺礼,别的关系暂且免谈,作为个学生兼曾经的忠诚部下,怎么也得有所表示才对。想破脑袋的安毅最后决定送去一整套有别于所有人的礼物,此次蒋校长和宋家联姻,和大财阀孔祥熙成为连襟,不缺钱也不缺古董古玩名车豪宅,所以送钱送牌匾这种俗套就自动被他过滤了。
  拿定主意的安毅每天都抽出时间赶到城西南三面临水的密林里,与越来越牛气的麾下爱将、军械厂首席武器制造专家小胡子泡在一起,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和追求至善至美的态度,对几支正在生产加工的仿制和改良枪械进行艺术品般的精雕细琢,还得抽空前往军服厂察看特别订制的全套新式服装的生产情况,就连帽子上青天白日徽章的刺绣精度,他都一丝不苟细细检查。
  这天,安毅在军服厂厂长谢予卿的陪同下刚刚走出工厂大门,侍卫长林耀东上来低声报告:“驻守高安的守备四团石团长和莫团副前来拜访,此刻正在士官基地的办公室喝茶等候。”
  “他们怎么会来这儿?莫不是戆西那边有什么变故?”安毅心里一动,连忙向谢厂长告别,迅速赶回基地,一进门就伸出双手迎向站起来的两位老朋友:“石大哥、莫大哥,真的是你们!欢迎,欢迎,两位老哥让小弟好等啊!竟然这么长时间没来小弟这儿坐坐,实在太见外了!上次赵掌柜那事小弟尚未向两位老哥致谢呢!”
  “将军客气了、客气了!将军送去的一整车物资和两百箱香烟让属下和官兵们无比感动,再加上以前的救命之恩,石某惭愧啊!”
  满腮针状胡子的石珍见安毅如此平和近人,原本略显严肃的神色不由一松,当即激动地握着安毅的手连声致谢,团副莫荣高敬了个礼,也笑容满面地伸出双手。
  安毅握住莫荣高的双手不高兴了:“两位老哥,要是不见外就喊我一声小弟,要是见外你们干脆喊我一声安老板算了,现在这样称呼算是什么事儿啊?”
  石珍和莫荣高一愣,随即开心地笑了起来,立马改口亲热地高喊贤弟,安毅二话不说大声吩咐备车前往老韩头的川菜馆,走到门口看到石珍两个带来的一个排随从,立即吩咐林耀东把弟兄们一起领到川菜馆去好好喝一杯,同时叫陈勉给胡子和最近总泡在药厂里面的沈凤道去个电话一起出来喝酒。
  一群人到达酒楼,老韩头已经迎了出来,安毅介绍完毕问老韩头会不会做贵州菜?老韩头拍拍越来越厚的胸膛说小事一桩,各位老大请先上楼小坐,用不着一碗茶的功夫就会陆续上菜,上上下下的满腔热情,顿时把石珍和莫荣高两个落难弟兄感动得不行。
  三杯酒下肚,沈凤道和胡子急匆匆赶来,大家寒暄一番再次举杯,菜没吃一口几两酒便下了肚,耿直的石珍打了个嗝不好意思地反复致谢。
  安毅给两位老哥每人夹上一块麻辣烧鱼,示意大家随意,自己也不客气地大吃起来,才动了几筷看到石珍和莫荣高一副心事重重欲言又止的样子,安毅不由放下筷子,连忙问道:“两位老哥心里定是有事,如果觉得小弟能帮点儿什么忙尽管开口,否则这餐饭吃得不舒服。”
  石珍尴尬一笑,与莫荣高相视一眼,叹了口气老老实实说出实情:“不瞒贤弟和各位,老哥如今的确是碰到难题了,由于我军数月来实力大增,新组建的三师六团很快就要进驻上高,眼见着老哥的守备四团就要调回南昌西大营重新训练编整,我团上下接到命令忧心忡忡啊!各位和益公以及我三个军的军长、师长都是好朋友,肯定都知道如今第五路军只剩下老哥我这一个由贵州家乡弟兄组成的守备团,被拆散是迟早的事,可要是真被分散打入其他各部,我们唯有的一点儿乡情从此就没了,虽然益公和各级长官待我们都不薄,从不缺军饷不缺吃喝照应,可是……唉!老哥我是心乱如麻啊!”
  安毅沉思了一会儿,慢慢点了点头:“石大哥和莫大哥是否要小弟帮忙出面说说情?或者是不整编分拆保留所部完整建制,或者是干脆不让三师六团去上高挤占你们的地盘……”
  莫荣高连忙摇头:“不不!感谢贤弟的好意,我们知道只要你出马,益公那边不会不答应,可哪怕队伍仍然保存下来不分开,更甚者保留眼下的驻地,但我们这心里依然不好受啊!此处山好水好,怎么有自己的家乡好?实不相瞒,我部上下离家日久,军心浮动,全团两千弟兄都想家了。”
  安毅看看含笑不语的沈凤道和胡家林,转向石珍与莫荣高,惊讶地问道:“莫非两位老哥和四团弟兄们是想开回老家贵州另谋发展?”
  石珍双颊一红,歉意地点了点头:“虽然这话我们不好意思说出口,可心里却真是这意思,只是……只是我们不敢贸然向军座和益公开口啊!军座、益公和其他长官对我们这帮没爹没妈的黔军弟兄可谓仁至义尽义薄云天了,我们却要穿着他们给的衣服扛着他们给的枪回家,这……这……实在开不了口啊!可是不开口队伍眼见着就要散伙了,我这心里着实为难呐……”
  安毅分析了一下其中的利害得失,想到目前贵州的局势心里不由一动,连忙示意两人别急,吩咐沈凤道和胡子陪两位老哥喝几杯,告了个歉走下楼进入柜台,拿起电话直拨朱培德的家,恰好朱培德正在家里,安毅便把这一情况向朱培德如实汇报。
  心地宽厚的朱培德沉默片刻,长叹一声,委托安毅告诉石珍:何去何从随其所愿!
  安毅连忙低声安慰朱培德,并将自己的意思说出来,认为让石珍他们回去实是利大于弊,石珍和莫荣高都不是迂腐之人,说不定回去之后能称霸一方也未可知,毕竟如今贵州王周西成正在和云南的龙云打得不可开交,石珍、莫荣高本是黔西毕节县人,那地方连接川滇两省而且是不少名贵药材和鸦片的主产区,如果两人命大逐步发展,或许今后能互通有无成为个助力。
  朱培德仔细想想也认为安毅言之有理,两千人离开对他麾下军队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损害,反而能消除不安定因素,自己如今兵强马壮,已经不在乎这支人马了,干脆做个顺水人情还能博得个美名,于是愉快地答应下来,并大方地表示这个月的军饷提前发,让他们有些路费,至于轻武器和弹药随他们带走算了。
  安毅会心一笑与朱培德道别,放下电话上楼就把好消息告诉了石珍和莫荣高。
  石珍和莫荣高没想到事情解决得这么快这么完美,感动得两眼含泪,齐齐站起来对着安毅抱拳鞠躬。
  安毅连忙一把拦住,费了好大劲儿才把两人按回座位上去,按住石珍伸向酒瓶子的手,低声询问两人是否现在就赶去南昌城向朱培德当面致谢?
  两人恍然大悟,立刻站了起来,安毅让陈勉开车将两人送进城,拜见完朱培德立刻回来继续喝酒,还说要在两位老哥离开前送上份薄礼以表心意,几句话就把本就感动得不行的石珍、莫荣高说得几乎掉泪。
  安毅和弟兄们将两人送上车回到楼上,沈凤道笑看安毅低声问道:“你一定是有所打算了,说来听听吧?”
  安毅点点头:“上个月,黔滇大战中一直占据上风的周西成攻到曲靖逼向昆明突然被打败,本来反叛龙云归附周西成的两个滇军将领再次投靠了龙云,致使周西成惨败而归,周西成怒火万丈,回来就把自己的警卫营长顾长武连同一家老小二十七口全杀了,这事《申报》上有登,想必大家都知道。我分析周西成如此没有气量,肯定会让麾下官兵人人自危离心离德,本来被他打得躲进深山里的各方势力必然会群起而攻之,贵州局势将会再次走向四分五裂,而这个时候石珍和莫荣高两位大哥带着人马回去,很可能在这乱世之中谋得一席之地,只要能获得些必要的支持,或许能独霸一方慢慢壮大起来。因此,这个顺水人情咱们为何不做?成了对咱们有益,不成咱们也没什么损失,对吧?”
  胡家林眼睛一亮,随即指着安毅笑道:“恐怕事情不这么简单吧?这两个老哥都是黔西人,我好像不止一次听你说到过黔西的磷矿、煤矿、铁矿、铜矿和银矿都不少,只是没人去开采罢了,对吧?”
  安毅不为所动义正词严:“去去去,别把我的义气说得这么市侩,我在你们心目中何时变得这势利了?”
  沈凤道和胡家林相视一眼,接着哈哈大笑起来。
第384章
最好的礼物
  十二月一日的《申报》刊登了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婚典启事,证婚人分别为国民党元老蔡元培和中华基督教青年协会总干事余日章,介绍人为德高望重的元老谭延闿、王正廷。
  下午三时,按基督教仪式在宋家府邸西摩路举行西式婚典,下午四点半,在著名的大华饭店按中国传统仪式再来一次。
  当今中国最隆重最显赫的婚礼,一时间为国内国外各方势力和无数民众所瞩目,德、美、英、日、法、挪威等三十几个国家均派出总领事级别的外交官员和驻华武官参加,国内各势力的魁首或者代表蜂拥而至,热闹非凡,获邀参加婚礼的各界人士多达一千三百余人,还不包括数以百计的中外采访观礼的记者,另有数千人仍聚集在饭店门外不得其门而入,嗟叹之余各显神通,上蹿下跳疏通关节以便入内表表心意。
  不少人都敏锐地意识到,蒋宋联姻很有可能改变未来的中国走向。
  富丽堂皇的大华饭店内外鲜花一片,喜气洋洋,熙熙攘攘的来宾中到处参杂难以辨认的便衣警卫,大堂内的观礼台正上方悬挂孙中山先生的大幅画像,两边是党旗军旗,左右贴着两个喜庆的“福”、“寿”大字,观礼台周围繁花似锦,五彩缤纷,俄国管弦乐队奏响迎宾曲,大门至观礼台之间的几溜高矮平台上,整齐地摆放着一层层各界赠送的丰厚礼品,珠光宝气,琳琅满目,令人叹为观止。
  仪式前的十分钟,两位西装革履的嘉宾在外围便衣警卫的热情引领下畅通无阻,来到迎宾台前与负责接待的陈立夫等人礼貌致意。
  个子稍高气度不凡的年轻男子接过侍从递来的笔,在烫金的贺仪册上龙飞凤舞签上贺喜嘉宾的名字“安毅”,接着又在安毅名字的后面签下自己的名字:周崇安。
  陈立夫双眉一振,热情地伸出双手:“原来是周先生大驾光临,久仰大名,失敬、失敬!当今国内工商界提起周先生无不交口称赞……对了,先生是绍兴人对吧?”
  “正是,陈先生实在客气了,安毅兄不止一次对小弟提起先生大名,每每感叹先生的提携关照,常怀感激之心啊!”周崇安微笑着应酬。
  陈立夫开心地点了点头,边上侍从室的一帮黄埔骄子个个脸带微笑,热情致礼,事先在内采访的何京也快步走来,迎接周崇安。
  寒暄完毕,陈立夫指指周崇安叫人抬进来摆在贺礼台下的大箱子,含笑问道:“周先生,这是……”
  “敝公司董事安毅委托送来的贺仪,不成敬意!安毅兄俗务缠身,无法亲来致喜,心中万分歉意,委托在下代为致歉并奉上亲笔信,再三恳请校长及各位师长原谅。”
  周崇安接过助手乐骋递来的信封交给陈立夫,看到身后不少嘉宾等着进来签到,连忙告歉,便与何京、乐骋一起入内落座。
  陈立夫拿着安毅的来信,看看抬头和落款,轻轻叹了口气。
  俞济时走到周崇安送来的大箱子前仔细打量,发现这个被红绸包裹的大箱子至少一米二见方,四面雕刻着一组组精美的福寿图案,箱子正面雕刻的硕大“囍”字周围装饰的荷花仙桃图案栩栩如生,整个箱子散发出一股淡淡的幽香,显出名贵古朴之气。
  俞济时拉过陈立夫问他箱子是什么料子做的?陈立夫蹲下摸摸箱子细细察看,站起来说这是如今已非常罕见的百年紫檀,箱子的每一面都是用整块木料精雕细琢而成,仅看雕工就知道必定出自名家之手,天知道安毅是从哪儿弄来的。
  俞济时惊讶地问道:“这箱子足有一米二见方,岂不是说这颗紫檀树不小于一米二粗了?”
  陈立夫爱惜的望着箱子,点了点头:“这就是这箱子的珍贵之处,先不管里面装的是什么,单只这箱子就价值千金啊!小毅这家伙如今财大气粗了,真不知道他费了多大周折才弄到这么个古董,看风格和款式,似乎是明代的,珍贵啊!”
  “刚才两个人抬进来都很吃力,看到是小毅的贺仪我们也没有开箱检查,不知这家伙在里面装些什么玩意儿?”俞济时颇为遗憾地看着箱子。
  陈立夫微微一笑:“放心吧,小毅送的贺仪不会比任何人差,具体是什么,等典礼完毕运回去打开不就知道了吗?行了,大礼快开始了,我们也过去吧,这里留给君山几个就行了。”
  十余分钟后,极富特色的婚礼仪式结束,周崇安与身边的何京、乐骋望着台上光彩照人的宋美人感叹不已。
  何京因撰写《模范营》、《铁血雄狮》两本畅销全国并被译成六种文字发行海外的纪实文学书籍、以及在蒋介石从日本返回第二天获得独家采访并将内容大幅刊登在一炮打响的《东方瞭望》周刊上,一举成为国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著名作家和新闻界声名鹊起的后起之秀,兼之与上海滩众多名流和各国使节的友好关系,又是新成立的中华青年记者协会会长,让他一步就跻身于名流之列,加上接连三期的《东方瞭望》周刊全都采取免费赠送、数量多达十数万册的大手笔,旗下的东方新闻社几乎在一夜之间便蜚声国内外,其富有和慷慨睿智之名已经广为传播。
  婚礼仪式完毕,嘉宾们转到威尼斯大厅和会议礼堂举行茶话会,新郎官蒋介石发表了著名的政治演讲《我们的今天》,赢得了与会嘉宾潮水般的掌声,也由此而正式宣告自己的政治努力方向,所有人都清楚地知道,蒋总司令揭开迷迷糊糊的面纱,已经决定正式复出了。
  隆重而又盛大的婚礼结束,绝大部分嘉宾络绎离开,正在与众多上海滩的旧日好友话别的周崇安突然接到陈立夫的通知:蒋先生盛情邀请周先生前往拉都路的府邸小聚。
  何京笑容可掬地恭喜了一句便要告辞准备回去组稿,周崇安连忙叫住何京,一起回到报社旁的办事处别墅洗澡更衣,换上了一身较为轻松的西装,这才带上助手乐骋赶赴蒋府。
  进入高朋满座的大厅,周崇安立即就被蒋介石的连襟、自己的亲密合作伙伴孔祥熙拉到了身边,与上海滩大亨虞洽卿、杜月笙、冯景尧等人一一见面打招呼,最后坐在孔祥熙身边,加入到谈论的行列。
  二楼客厅,换上一身月白色文人长袍的蒋介石坐在张静江、蔡元培、王正廷、谭延闿、宋子文几人中间,静静地望着摆放在地毯中间的大箱子,难掩心中的惊讶和激动。
  王正廷笑着说安毅这家伙还真是小孩子,哪儿有结婚送机关枪、手枪当作贺礼的?一句话引来笑声一片。
  换上一身洁白长裙的宋美人也和姐姐宋霭龄来到蒋介石身后站住,晓有兴趣地观看俞济时和陈立夫两人把箱子里的礼物一件件小心捧出,整齐地摆放在了旁边的大茶几上。
  随着拿出的礼物越来越多,周围的惊叹声也越来越响。
  众人感兴趣地上前注意观看,这才发现礼物的珍贵远远地出乎自己的预料,就连修炼到神妖级别的元老张静江细细看完礼物,也禁不住声声感叹:“介石,这份礼物不得了啊!有枪有书还有两套新式军服,你的得意门生是在用这份寓意深刻的礼物告慰你,想让你看看他在这段时间所取得的成就,告诉你他一直在为军队、为振兴民族工业不懈努力,他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向你表白,他没有辜负你的殷切期望啊!”
  蒋介石接过陈立夫送上的五本装订平实的军事教材,逐一看完每本教材的封面,双手微微发抖,嘴巴动了动,好久才说出句话:“安毅大才!安毅大才!不愧为我最心爱的学生……”
  宋美龄知道自己这位新婚的丈夫不善表达,看他如此动情,连忙上去接过他手里的书放在身边小茶几上,温柔地扶着蒋介石坐下,随即翻看上面那本《步兵射击训练教程》,接着一本本摊开低声读出书名:“《工兵操典》、《士官军事基础教程》、《陆军步、炮、工兵种战术协同》、《步兵基础训练教程》……这些书名下面,只有模范营三个字而没有署名,就是常提到的安毅那个模范营吗?他们竟然拥有这样的理论知识,真让人难以想象,原来我们听说安毅为了救自己的将士,冲进圣保罗教堂还用剑在胸口画出个深深的十字架,感动之余都以为他是个赳赳武夫的性格,没想到原来这么多才多能。”
  “校长请看……”
  熟悉枪械的俞济时捧起散发油漆味的机关枪来到了蒋介石面前蹲下,腾出右手,指了指枪匣上刻工精美的铭文与制造日期、编号,激动地说道:“都是中文,而且此枪与花机关枪相比大不相同,枪管增长了,枪托也更精致实用,枪管的方形散热孔精致简单,非常新颖,定是安师弟的工厂秘密研制成功的,安师弟真是了不起啊!”
  蒋介石动情地点了点头:“这是他们在借鉴德制花机关枪和美制勃朗宁机枪基础上,花了八个月时间研制成功的。我看了他的信,他说此枪晃眼一看像是德制机关枪的加长型,其实主要机件还是仿自美国勃朗宁一九一一式轻机枪,研制阶段非常辛苦,好在已经批量生产了,目前的月产量为三百八十支,半年之后有望达到一千五百支,使用美式七点六二子弹,与如今捷克生产销往我国的德制步枪口径一样。你看看枪匣铭文上半圆形的桂树叶纹饰中间,是空的,没有命名,你的师弟请求我同意,把这种枪命名为‘中正一式’,唉……”
  ……
  看着眼前这款欲被安毅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机关枪,蒋介石再次双眼发红,说不出话来,众人连忙安慰说这是喜事,有这样能文能武的好弟子应该感到高兴才对,蒋介石接过宋美龄递来的水喝下一口,稳定了下情绪,低声叹道:“这是我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济时,你们每人都有一套安毅送的黑色训练服,平时你们都很喜欢穿,评价也很不错,蒋铭三和顾墨三也都向安毅的军服厂订购了几批,安毅今天送我两套说是完全基于实战设计制作,估计他是按照我的身材特制的,你和我身材差不多,穿上试试吧。”
  俞济时答应一声,脱去外套,很快换上全套通用迷彩服,换上新式加厚高帮军用绿色胶鞋,接着把同色加厚帆布宽腰带、帆布弹带、肩带、外包迷彩布的手枪套全披挂上去,戴上绣有青天白日徽章的新式军帽,端起机关枪笔直站立,立即赢来满堂喝彩。
  宋霭龄走到俞济时身边,帮他整理好衣服,左看右看,不无遗憾地说道:“花花绿绿的眼都花了,要是净色的就更漂亮了。”
  蒋介石却看得很仔细,吩咐俞济时站到转角的高大盆景和茂盛的吊兰之间,上前几步再退后几步,频频点头,大声赞道:“果然和安毅信中说的一模一样,穿这身作战服在野外的草丛和树林地带,会起到极大的伪装作用,匍匐不动走到身边都难以发现,可见他着实动了一番脑筋,一切都从实战出发,很好、很好!比起蒋铭三他们定制的灰色新式训练服好很多,可以在我第一军内试用,反应好的话就定型装备。”
  陈立夫拿着手枪走到蒋介石身边:“叔叔请看,与美式柯尔特一模一样,这支礼品枪装上了象牙柄,枪身精致,似乎使用德国武器的外观处理技术,非常漂亮,能仿制到这个水平,证明安毅他们兵工厂的制造技术和设备已经非常先进了。”
  “确实如此,从每一个细节都能看出来技术水平,有了安毅的老南昌兵工厂,我们再也不受汉阳、巩县、广州甚至上海这几个全国最大的兵工厂遏制了,这才是安毅做出的最大贡献。你去下面把孔先生请上来,如果江南企业集团的周先生来了也一块请来。”
  蒋介石说完走到俞济时身边,仔细询问俞济时穿上感觉如何,早已穿过相同款式的黑色训练服的俞济时赞不绝口,蒋介石让他脱下换上另一套松绿色的春秋常服看看效果,俞济时穿上之后再次赢来满堂喝彩声。
  孔祥熙和周崇安上来与蒋介石和各位元老、女眷打完招呼,立刻对站在中间身穿崭新军装的俞济时不住赞叹。俞济时本来就长得英俊帅气,仪表堂堂,穿上笔挺的新军服更添几许风采,在众人的赞扬声中脸红了起来。
  周崇安从众人的反应中看到了巨大商机,心里为安毅的精明与巧妙暗自赞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3/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