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2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0/1395

  西北军将领见状齐声大叫不好,冯玉祥担心麾下被分割歼灭,匆匆密令韩复榘炸毁武胜关铁路隧道,然后率军尽数西撤。韩复榘虽然硬着头皮炸毁了隧道,但是麾下第六军集结于洛阳就再也不愿向西开进一步了,原因是蒋总司令已经暗中承诺,打倒冯玉祥之后,河南省主席非毅然投身革命劳苦功高的韩复榘莫属,并提前送来两百万第一期资助军费,保证投诚中央后韩部将士不愁吃不愁喝。
  重诱当前,加之西北现在正在爆发饥荒,西进陕西随时都有饿肚子和掉脑袋的危险,略一迟疑,早就想当一省之长的韩复榘便做出正确选择,从此背叛了一年四季总是穿着一身二等兵军服的老帅冯玉祥,而此时的冯玉祥仍然蒙在鼓里。
  在蒋介石和唐生智的双重逼迫下,在北面阎锡山的蠢蠢欲动下,西北军统帅冯玉祥频出昏招……命令韩复榘炸毁武胜关铁路隧道以制止中央军北上……却因阻断了这一南北铁路命脉,使得“中央的大量赈灾物资无法北运”,终于引来全国上下一致声讨,特别是一直对冯玉祥持支持态度的西北民众,眼巴巴地盼望着南面的粮食和药品援助,结果铁路被炸形成战争,唯一生存下去的希望就此断绝,相继转到了冯玉祥的对立面,本就人心浮动的西北军内部,也因此而迅速发生分裂。
  时局发展至此,蒋介石仍然高姿态地向全国军民展示他的宽广胸怀,三天两头致电冯玉祥,委婉地劝其来京就职,以消除战祸,还给人民一个安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暗地里却又再调动方振武部四个师开往徐州以西,步步压迫河南,内忧外患的冯玉祥终于与正在被全国讨伐的李宗仁、白崇禧通电联合,再一次踏入了蒋介石为他苦心编制的大圈套,使得原本制止冲突希望通过和平谈判取得共识的党内中间派极为失望,逐渐倒向蒋介石,从而使得冯玉祥陷入四面树敌的孤立处境。
  与冯玉祥关系一直不错的胡汉民甚至在中央党部的扩大会议上痛斥,说冯玉祥是个比陈炯明和桂系军阀作恶更多的伪君子,是一个目无党纪国法的变相军阀,是造成西北数千万人大饥荒的罪魁元凶。
  十四日,冯玉祥麾下大将刘镇华也在这个节骨眼儿上通电全国,请冯玉祥出洋考察,实际意思就是让冯玉祥下野。
  安毅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忙得不亦乐乎,情报的分析预测、情报网的建立与完善、为四十四军和石珍部争取中央更多的军费和装备、救灾物资的购买和运输、致电远在美国的欧耀庭请求与美国有关方面谈判购买小麦玉米、派遣情报人员和兵工技术人员等等,事无巨细,都要安毅亲恭定夺,通信参谋石谱芳、作战参谋梁振宇等人看到安毅叹息声声频频摇头,忍不住心里的好奇,询问安毅为何如此感叹?安毅回答说一言难尽,告诉大家只要多看多想,很快也会和自己一样感叹的。
  “报告,刚从兵工署署长职务上调任到军政部担任次长的陈长官求见。”沈凤道进门来到安毅身边低声禀报。
  “有请!”
  安毅急忙站起来迎出门口,将现任军政次长兼代理军政部长的陈仪迎进办公室,彼此寒暄几句,安毅将身边的参谋赶出办公室,关上门回到陈仪身边坐下,恭敬询问:“陈长官此来有何赐教?”
  陈仪微微一笑,望着彬彬有礼的安毅低声回答:“我奉军委特别会议之命,肯请安将军就任湘鄂川边境绥靖长官,兼任湘鄂川赈灾安置委员会主任一职,同时授予安将军临机管制和调动鄂西、湘西各驻军的权利,请安将军不要推辞。”
  安毅惊讶之下连忙站了起来:“陈长官言重了!晚辈如何当得起长官的一个‘请’字?如果说带兵上阵鏖战沙场,晚辈定会倍感幸运快步争先,可这湘鄂川边境绥靖长官一职,却不是晚辈这种资历浅薄的懵懂年轻之辈能够胜任的,与其到时候出丑,还不如趁早知难而退,以免误党误国,成为笑柄啊!”
  “安毅,你小子怎么也跟我来这一套?是不是敬之将军临时代理军政部长那几天,撤了你的第三军副军长兼参谋长之职,你因此而记恨在心,对我也处处防范?”陈仪忍不住沉下脸来。
  安毅连忙坐下,不停摆手:“前辈,您可千万别误会啊!晚辈知道前辈为此还与何长官争论了很久,晚辈心里感激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会对前辈有所防范?晚辈只是实话实说,不敢因为校长和前辈的信任就不知天高地厚,去做那些打肿脸充胖子的事情。如果只是让晚辈担任赈灾安置委员会主任一职,晚辈咬咬牙,多带上点儿私房钱去鄂西估计能滥竽充数,要是再让晚辈顶着个三省边境绥靖长官的头衔,掌握湘鄂川三省边境地区的军政大权,恐怕就会要了晚辈的小命,弄不好枪林弹雨博回来的一点儿好名声就此荡然无存了!”
  陈仪指着惶恐不安的安毅哈哈大笑,好一会儿才止住笑,点点头说道:“其实你的顾虑我们都知道,也都明白张向华(张发奎字)将军重任第四师师长以后,借助西征桂军之机收罗了一万余名降卒,现在随着手中兵力渐增大有东山再起之势,不好指挥啊!不过这也不能怪向华将军,更不能怪中央不作为,谁叫眼下各军各师都不愿意接受语言不通的桂军官兵?与其放出去落草成寇贻害两湖,还不如让向华将军麾下习俗相近、语言基本相同的第四师接受呢。可是有人向我反应,尹继南十六师和湘西四十四军第二师不地道啊,他们将所有俘虏的武器装备尽数缴械,以每支长枪二十元、每支短枪十五元、每挺机枪一百元的价格,悄悄向各友军大肆收购,你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吗?”
  安毅摇摇头,莞尔一笑:“看来世上真是没有不透风的墙啊!不瞒前辈,这些都是晚辈向继南师弟和四十四军张弘栾前辈请求的,目的是将这些杂乱无章新旧不一的劣质武器收集起来,送到江南厂重新拆解返修、更换枪管、保养维护后归类入库,为二线的各省保安部队提供些物美价廉的装备,好在两个友军都给晚辈面子,除了收购的资金外,没有多赚晚辈一分钱,这才让晚辈有幸为江南厂弄回两万多条旧枪,让那些刚进厂培训完毕的工人有点儿事情做,对军队也是一种贡献,对吧?”
  陈仪又是一笑,指着安毅道:“恐怕你小子也从中赚了不少吧?对此军委没什么意见,西征之前就已承诺,缴获由各部自行处理,因此谁都不能眼红你们,只不过你却因此让向华将军为难了,他收罗的一万多桂军俘虏竟然有六成以上没有武器,按照总司令的提议和军委的同意,向华将军接下来将会率部清剿盘踞在湘鄂大山里的贺龙所部,但是他麾下将士武器弹药相当缺乏,三次致电与我,让我为第四师将士排忧解难,可如今中央的主要精力和绝大部分补给,都优先满足鄂豫边境和陇海一线的各军各师,我也很难办啊!”
  安毅微微一愣,不知陈仪说这么多到底是想达到哪个目的?安毅知道之所以让张发奎清剿贺龙红军,原因是贺龙在北伐第一阶段结束时晋升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就是张发奎一力推荐的结果,后来继续北上攻打河南的直系军阀部队,贺龙的二十军也在张发奎这个方面军司令的指挥下奋勇作战,因此本着解铃还须系铃人的惯例命令张发奎去面对贺龙,也是可以理解的事,但安毅不知道陈仪是想为张发奎部解决装备问题还是有别的原因,因此只能如实询问:“前辈,晚辈一时糊涂了,您能不能说得直接一些,否则晚辈真不知该怎么办啊!”
  陈仪扬了扬双眉,笑着说道:“第四师驻地就在荆襄,他们的不少师长团长你都认识而且彼此交情不错,你就任绥靖长官之后,他们的困难自然也就是你的困难,因为他们的军事行动以及所有补给暂时由你全权负责,明白了吗?”
  安毅吓得跳起来大声拒绝:“陈叔,你就饶了小侄吧!小侄干不来,绝对干不来!您老人家想想,北伐后向华将军当副军长的时候,小侄才是个工兵营长,您让小侄怎么去指挥向华前辈啊?还有,要是小侄这一百五十斤陈叔看得上的话,尽管拿刀割了去卖,卖得多少就买多少枪弹送给第四师使吧!”
  陈仪忍不住哈哈大笑,胡子都笑得乱抖起来,好一会儿才忍住笑,擦去笑出的泪水问道:“你真不愿就职?”
  “不愿!打死小侄也不能去!”
  “行,那我就把你这话如实向总司令回报吧,由总司令定夺,我也管不了啦!”
  “谢陈叔!小侄送送您!”
  “你省省吧,就一层楼的距离,你送个屁啊?”
  “哈哈……”
第514章
危难之处显身手(二)
  蒋介石没有勉强安毅,听了陈仪的汇报后他觉得安毅的话不是没有道理,以目前安毅的资历,的确难以指挥得动张发奎和壮大了一倍的第四师,对剿灭湘鄂红军的军事行动反而生出诸多扯皮事,原本不重用张发奎是担忧他再次坐大,如今看来也只好用他了,其他人的军队不在鄂西,面对反目成仇的西北军,一时间也抽不出人手和心腹大将。
  反复权衡之后,蒋介石决定由张发奎来担任这个湘鄂川边境绥靖长官,一是让张发奎去和湘鄂边区的贺龙红军拼命,二是把这头仍然在粤军中具有影响力的“广东老虎”留在鄂西地区,省得让他回去打乱粤桂征战的大好局势。让安毅专任湘鄂川赈灾安置委员会主任,以便能顺利执行稳定湘西、对川黔步步蚕食的秘密计划。
  张发奎接到蒋介石的委任状,大为兴奋,这个相当于各路大军总指挥的头衔显然更为符合张发奎北伐元勋的身份,因此,张发奎在接到委任的第二天,立即召开绥靖区军事会议,除他麾下第四师将领外,驻扎襄樊的师长范石生、驻扎宜昌的十六师尹继南、常德的四十四军第三师张韶东等正副将领三十余人出席。
  会议开到一半张发奎才知道,尹继南十六师由于昨天刚接到中央军委的紧急命令,麾下四十六旅正在开往恩施的路上,占据因内战而顾此失彼的川军刘湘部让出来的地盘,留下的四十七旅、四十八旅要镇守宜昌以及周边五县这片重要区域,再也没办法调用一个团前往剿共。驻扎在常德的四十四军第三师是个正在编整的地方师,也无法胜任剿共的战斗,唯一能动用的除了自己的第四师,只有驻扎襄樊的范石生部,范石生部虽然只是个师级番号,但一直保有一万七千余主力部队,要是增加一个炮团就相当于一个军了,因此,不情不愿的范石生在火爆脾气的张发奎命令下,不得不答应派出两个旅的主力部队参加剿共行动。
  远在南京的安毅等的就是这个机会,四川军阀大战连连,刘湘打得很吃力,不得不退出贫瘠的鄂西恩施让给中央军,以换取中央和蒋总司令对他的支持,而恩施虽不在长江干道周围,境内群山延绵,地少人稀,却是直接连接湘鄂川同时能威胁到湘西安全的重要地域,蒋介石、安毅、葛敬恩、陈仪等人几乎同时看到了这一点,立刻修改原计划,命令尹继南十六师暂缓图谋巴东,迅速派出一个旅的兵力开往西南进驻恩施,牢牢站住脚等待时机,经营好这块进入巴蜀的跳板。
  为了弥补十六师兵力的不足,经葛敬恩提议全体讨论通过,命令尹继南立刻着手招募三个团的保安部队和一个水上警卫团,以充实只有番号没有士卒的鄂西警备司令部,所有装备和军费由中央军委一次性拨付。
  六月一日是先总理孙中山的奉安日,孙中山灵榇于今日安葬于南京紫金山,各地分别举行安葬纪念会,荷使欧登科、德使卜尔熙、比使华洛思、西使嘎利德、美使马慕瑞、法使玛泰尔、义使华雷、挪代办欧勒、葡代办福南德、瑞典代办李用赫福、古巴代办嘎利嘎、丹代办艾克福、英日使节均在上海,孙中山先生生前友人犬养毅、头山满、萱野长知等也于是日尽数出席盛大的仪式。
  安毅与诸多欧美使节均是第一次见面,却以显赫的战功和鲜明强硬的风格备受各国使节所瞩目,在蒋总司令的关照下,安毅也借此机会与各国外交使臣和武官们相互见面,寒暄问候,不管今后怎么样先混个脸熟再说。
  德国公使卜尔熙是安毅的老朋友了,之前在鲁麟洋行远东区总经理汉斯的介绍下就认识,五月上旬在德国使馆举行的来华军事顾问团总顾问鲍华尔先生的悼念会上,安毅作为参谋本部将领和中央军校教官出席。
  对安毅的军事和经商才华非常赏识的卜尔熙,特意与安毅进行一个小时的详谈,话题包括对中德军事合作的看法、贸易和科技方面的合作等方面,彼此均为目前两国民间企业在江西合作建立的一个钢铁厂,一个铜矿冶炼厂、一个钨矿精加工企业的顺利投产而由衷感到高兴,因此在今日的见面中,卜尔熙非常亲切,趁短暂的休息时间为安毅引见瑞士、捷克两国的公使。
  隆重的仪式过后,宋庆龄先生没有接受中央诸多元老和蒋介石的挽留,直接乘船赶回上海去了,安毅在散场之后也想返回家中,为明日的鄂西之行做准备,刚走到自己的轿车旁就被曾扩情叫住,通知说蒋校长将在送别各国使节后见见安毅。
  安毅请曾扩情坐自己的车一起走,车子开出陵园,安毅问道:“师兄,你刚才从重庆回来,给小弟说说那边的情况怎么样?”
  “还不是那个样子,两派三方打得一塌糊涂,看样子今年很多县镇的粮食也会成大问题,加上地方土豪劣绅大量囤积粮食,米价一天比一天高,川中百姓怨声载道,叫苦不迭,连愚兄家里的亲友都吃不饱啦,川军各部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不同意中央派驻官员调解,更不愿意中央军队进驻,如此下去整个四川都会举步维艰啊!”
  曾扩情无奈地摇摇头,加上车子晃动,脑袋摇晃得更厉害了。
  安毅担忧地望着曾扩情:“这么说起来,原本计划到巴蜀各地购买赈灾粮的事没指望了?”
  曾扩情长长地叹了口气:“你趁早在江浙赣三省再想想办法吧,由于刚打完仗,湖南大片田地丢荒自给都成问题,两广就更别说了,现在还在打呢,唯一尚存希望的就是江西鄱阳湖地区……哎?你不是早就吩咐老南昌商会动手收购粮食了吗?听说连福建和浙西地区三十多个县都往老南昌运粮卖粮,还不够啊?”
  “简直是杯水车薪!到目前为止,小弟和老南昌商会倾尽全力,也只能筹集到一万两千吨粮食,其中四千吨是玉米和黄豆,目前全都堆在老南昌码头仓库里排队装船,一周来运往湘西鄂西各县安置点五千余吨,剩下七千余吨很快就要继续送走,可这半个月来,仅仅是从豫西和陕南涌入鄂西的难民就已高达二十多万,后面还跟着好几百万人呢。按照人均计算,每人能分到几口粮食?东方社悄悄向中央透露西北发来的最新消息,陕北已经开始出现人吃人的惨状了!”安毅痛苦地低声哀嚎。曾扩情望着安毅很久:“师弟,我听说你悄悄向上海的中汇银行借款五百万,用以赈灾?”
  安毅点了点头:“不错,杜月笙先生给小弟组织的全国工商界赈灾联合会捐款二十万,还以最低利息借贷给小弟五百万,这才让小弟筹集到十万吨小麦和五万吨玉米的定金,现已委托正在美国的欧耀庭先生代为办理。此事也得到了中央政府和美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校长和师母、宋家老小也帮忙游说美国佬,这才能按照目前的国际最低价定下十五万吨,虽然全世界开始出现通货紧缩,美国的粮食交易价格大幅度下降,但是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美国那些资本家宁愿倒进大海里也不会低价交易的,何况我国的大饥荒噩耗已经传遍全世界,那些国际奸商们谁不想趁火打劫?小弟也难啊!急得快当裤子了,要不是江南集团的财务总监张熹夫妇也紧急前往美国,为小弟的赈灾事务奔忙,小弟真的是一筹莫展,这个时候,还能管钱是从哪儿来的吗?能把钱借给小弟买粮赈灾,让小弟下跪都行啊!”
  曾扩情听完安毅的话,无比动容:“师弟,这么一来你还能剩下多少家产?后续的发展怎么办?上月愚兄临行前,你悄悄说要振兴咱们四川老家的工商业,还要愚兄为你考察航道和重庆地区现状,如今你一下撒出去一千多万还去大举借债,下一步怎么办?成百万上千万的灾民你又能救得了多少?”
  “师兄,小弟如今没心情考虑下一步了,能多救几个都是好的,要不是董事会和道叔他们坚决反对,小弟恐怕也会将目前拥有的江南集团股份转让出去。我们的民族太苦难了,这么多年来全国的同胞没能过一天安生日子,我安毅一个人家财千万有什么用?老子身为革命军人,面对记者和民众经常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挂在嘴边,值此危难时刻,不做点儿实实在在的事情,别说对不起国家民族,就连睡觉也会睡不着的……唉!想我安毅当初流落在广州街头找工作讨口饭吃的情景,老子这心里就疼得慌,那种滋味永生难忘啊!”
  安毅难得地动了真感情,双眼微微湿润,一脸的哀伤。
  曾扩情拍拍安毅的肩膀,长长叹口气不再说话,望着车窗外的芸芸众生他忽然明白,安毅为什么能获得全国人民的喜爱和拥护,为什么在民众中间具有如此巨大的号召力,为什么安毅的独立师甚至尹继南的十六师都被驻地人民称之为模范军、安家军。
  相比之下,同袍中没有一个人拥有安毅这份宽阔胸怀,更没有他赚钱的本事,安毅对国家民族的深厚感情并非是用嘴说的,而是言而有信以身作则,倾尽所有拿出数以千万的财产无私救助灾民,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呼吁全国各界慷慨襄助并取得巨大成果,这种对自己的祖国和民族无比真切无比深厚的爱,让曾扩情感铭肺腑无比崇敬,暗下决心一定要为自己这个外表率意内心仁厚的师弟做点儿什么。
第515章
危难之处显身手(三)
  蒋介石靠在书房椅子上,非常疲惫地闭眼稍息,等待三个多小时的安毅没有打扰他,而是与杨永泰一起走到阳台,低声商议目前的局势。
  杨永泰自从建议蒋介石削弱安毅的实力之后,并没有引来安毅的任何不满,甚至没能从安毅的脸上看到一丝敌意,安毅仍然和往常一样礼貌相待,彬彬有礼,杨永泰心里反而生出几许愧疚。
  自从杨永泰得知安毅毫不犹豫倾囊而出、并利用宽广的人脉发起和实施庞大的赈灾计划后,杨永泰终于明白了安毅的为人和胸怀,感慨之余,心中对安毅也生出由衷地敬意。
  虽然年纪轻轻的安毅数年之内从一无所有到富甲一方,让杨永泰深感诧异,另外安毅不拘一格的行事作风也不符合杨永泰的道德观和审美观,但这一切丝毫没有影响杨永泰对安毅能力与才华的欣赏,他更为安毅宽厚仁义的胸怀所感动。细细权衡之后,他非常清楚的意识到,与孔家、宋家、欧家等举足轻重的财阀们关系深厚的安毅已成为蒋介石的心腹大将,距离成为军政界的宠儿只有一步之遥,因此,杨永泰悄然无声地改变了自己的策略,利用工作之机不着痕迹地与安毅拉近距离,希望能通过一些弥补和帮助,最终与安毅结下交情。
  因此,杨永泰非常珍惜安毅离开前的这个机会,将诸多原本属于绝密级别的消息一一告诉安毅:继一周前西北军将领韩复榘、石友三、马鸿逵自洛阳通电归附中央起,西北军大将吉鸿昌也已经与中央政府的特使举行了会晤,并以宁夏平叛战事激烈为由,拒绝发兵潼关,孙连仲等其他几位西北军大将也处于摇摆之中,只需稍微加把劲即能结束战火;此外,阎锡山已经与蒋总司令达成秘密协定,共同肢解西北军,冯玉祥宣布下野之后不去山西避难则已,一去就会被阎锡山软禁,从而使得四分五裂的西北军再也没有崛起的机会。
  安毅暗自吃惊,云南的龙云和贵州的李燊组成联军打败了勾结桂军背叛中央的贵州王周西成,陈济棠在广州近郊大败桂军,俘虏了李宗仁的参谋长王应榆,朱毛红军三千人自江西瑞金再入闽西,占领汀州、上杭、龙岩等等,安毅都通过自己的情报系统提前获知,唯一不了解的就是蒋介石与阎锡山之间的协作关系和收买分化西北军的种种诡秘手段,听完杨永泰透露的消息后,安毅立刻明白局势已经大大改变,同时自己的鄂西赈灾行动也会轻松许多,至少不用担心西北军拦截流民或者饥饿难忍越境南下抢劫了。
  杨永泰看了看书房,转头对惊讶的安毅微微一笑:“总司令之所以会这么累,并非是因为中原和西北的事情,赈灾由你担起重任,总司令无比放心,唯一让总司令忧心忡忡的是,赣东闽西的朱毛赤匪日益发展壮大,如不及时予以剿灭,定会成为我党我军的心腹大患!本来我想建议让老弟去担任剿匪总指挥的,老弟的用兵方式和指挥才华,远在目前的几位在任将领之上,无奈赈灾重任非老弟这样深孚众望、又与军政界和社会各界关系融洽的大将承担不可,相比之下,赈灾的紧迫性以及由此带来的政治影响力,远远高于讨逆剿匪,也是更能树立声誉和威望的事情,因此我也就没有提出这个思考已久的意见,在总司令最后决定之时力挺老弟西出湘鄂川边境,并建议总司令给予老弟临危处置的决断权。总司令今天再次把老弟招来,就是宣布这一项重要命令,估计会让老弟带上一个团的宪兵一同出发,以确保赈灾安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安毅心里暗叫好险,脸上却满是感激地对杨永泰点了点头:“谢谢先生鼎力支持,安毅记在心里了。”
  “哎!老弟见外了,你我身为同僚,又一同辅助总司令,哪儿用得上如此致谢?祝老弟此去一帆风顺,马到成功!另外,如有疑难尽快给总司令来电,我定会鼎力支持密切协作。估计半月之后,夫人也会偕同中外机构和国内各界代表前往鄂西视察慰问,届时我会提前给老弟打个招呼的。”
  杨永泰客气地笑道,说完示意安毅一同返回书房,低声说这会儿总司令估计已经小歇完毕了。
  安毅与杨永泰一同进入书房,果然发现蒋总司令已经伏案翻阅文件,来不及感慨杨永泰对蒋总司令的深刻了解,连忙上前几步来到书桌前,立正敬礼,低声报告:“学生安毅奉命到来,请校长训示!”
  “嗯,等久了吧?”
  蒋介石合上文件夹,冲着安毅笑了笑,伸出只手示意他坐下:“明天你就要赶赴宜昌,还有什么要求吗?”
  “禀校长,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南昌商会筹集的数千吨粮食已经装运完毕,将会在学生抵达湖口时一同西上。”安毅低声回答。
  蒋介石满意地点点头:“做得好!我原本想把谷正伦将军麾下一个团宪兵借调给你的,后来考虑到指挥问题,还是决定让你自己挑选吧,此去短则一两个月多则半年,甚至更长时间,你手里不能没有一支信得过的队伍来保证各项事务的展开,你师弟尹继南重任在肩,防区扩大了一倍不止,虽然有张弘栾将军四十四军一部帮忙,恐怕也没办法为你提供更多的兵力支持,你还是自己挑一挑吧,你挑好了让他们换上宪兵的衣服装备即可……南昌士官基地教导团怎么样?那些教官们可是你带出的一支百战精兵啊!”
  “谢校长体恤!”
  安毅谢完解释道:“由于夏俭的赣中保安部队抽调一空之后需要重建,教导团三分之一的尉官经军政部和训练总监部同意,已经调入夏俭部协助训练新兵,中央所属各师在讨逆之前又紧急调走了三分之一,剩下三分之一需要留下保证士官基地的正常教学训练,因此不能再抽调他们了。如果校长同意的话,学生打算从第三期两千五百名士官学员中抽调一半,组成临时宪兵团,担任起赈灾安置任务。”
  “完全可以,南昌士官训练基地是中央直属培训机构,是我黄埔军校的重要补充部分,你现在仍兼任南昌士官基地的教育长,想必你的学生都会以获得征召为荣,有这样的队伍跟随你,我也放心。士官基地训练出来的优秀军士和准尉,已经成为我中央所属各军各师竞相争夺的基层作战指挥人才,战事结束,我要好好奖励基地教官和全体教职员,以资鼓励!”蒋介石时刻没有忘记对麾下嫡系的鼓励鞭策。
  安毅再次致谢,看到蒋介石又低下了头,就想提出告辞,发现蒋介石从抽屉里拿出一个信封,似乎还有交代,连忙坐稳。
  蒋介石把信封递给安毅:“拿着吧,为了赈灾恐怕你已经倾尽所有了,让我非常感动,你师母好几次提到你的义举都湿红了眼睛,要我好好嘉奖你,相信全国军民都会被你打动的,我以你这样的学生而骄傲。喏,这是一百八十万支票,用作湘西四十四军和黔西北石珍部的特别专款,他们的装备和军饷我会责成军需署尽快予以解决,不在这笔专项开支之中,也省得你总是自掏腰包满足他们的要求。这儿还有一份我签字的加盖有军委印鉴的手谕,为你提供些权利和方便,保存好了。”
  “谢校长!”
  安毅感激地站起来。
  “坐下说吧。”
  蒋介石揉揉太阳穴,接着又说道:“石珍给我发来密电,汇报说龙云和李燊的主力部队已经乘胜追到贵阳一线,目前与周西成部正在激战之中,请示是否趁机占领兵力空虚的毕节地区,对此你有何意见?”
  安毅非常清楚贵州目前的局势,实际上石珍给蒋介石发来的密电正是根据安毅的秘密授意而为的,以撇清石珍部与安毅之间的瓜葛,让蒋介石和中央军委放心,此时听到蒋介石征求自己的意见,沉思片刻大胆回答:“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如果石珍将军在毕节地区站稳了脚跟,就能与原有的怀仁、习水、川东南的古蔺连成一片,下一步与湘西四十四军的协同就方便多了,如能趁乱造成割据的既成事实,想必胜利后的李燊和龙云也无力再攻打石珍部,只能通过谈判的方式承认石珍部的存在。中央可在关键时刻急令龙云滇军继续南下攻打广西,以避免龙云与李燊结成更为紧密的同盟,为中央下一步收回滇黔领导权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对中央军队将来入川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因此,属下认为石珍将军的请示可行,只不过要在行动上做得更巧妙一些,把彼此的矛盾严格控制在最低程度上,以既不会太过刺激李燊又能占据黔西和黔西北为原则,估计会更好一些,石珍部很可能从此赢来一个迅速发展的契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0/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