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3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2/1395

  九个弟兄喜忧参半,心情各不相同,梁振宇、曾长庚等弟兄纷纷向安毅表达自己的不舍和感激,只有石谱芳百感交集深为失落,他预感到从今往后再也无法回到安毅身边,虽然官升一级调往舒服的步兵学校任职,但是两年来所有努力和殷切期待均化为泡影,再也不能接触到日益壮大、政治取向不明却占据战略要地的安家军核心机密了。
  安毅摆摆手,让弟兄们安静:“除了晏梓和谱芳之外,其他人必须在今夜十二点之前,向沈副官移交手上的所有工作,明天上午前往南岸教导师大营,向代理师长邓传祥将军报道。弟兄们,教导师是个新编师,五个新兵团共九千弟兄基本上都是来自豫陕各地的灾民,他们将与十六师教导团组成新的正规师,中央军委将在两个月内对全师进行校阅点验,并赋予正式番号。希望弟兄们到那儿之后做出新的成绩,严格训练、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同时,要善待所有弟兄,要把所有弟兄都当成自己的亲兄弟,时时刻刻都要牢记‘模范营精神’,这一点尤其重要!不管是独立师还是十六师,之所以成为威震四方的主力师,就是因为他们时刻牢记‘模范营精神’,一旦抛弃了‘模范营精神’,我们的军队就失去目标和信仰,也就没有了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凝聚力,就会变得平庸,甚至会蜕变成千夫所指的军阀部队,希望弟兄们牢记我的这些话……谱芳、晏梓留下,其他人解散。”
  梁振宇等人敬礼离去,安毅对石谱芳和吴晏梓低声说道:“明天跟我一起返回南京报到,之后你们俩都有一个月的探亲假,回去看看家里的父老吧,出来这么多年也该回家看看了……好了,回去准备吧。”
  “师座,小弟一个中校,进入中央军校特别班会不会……”吴晏梓忐忑不安地问道。
  安毅含笑鼓励道:“怎么不行?你跟我一样都是黄埔四期生,从炮科毕业后转入武汉警卫部队,在宁汉分裂众人茫然四顾的时候,你毅然跟随蒋先云师兄北上征伐,奋勇作战,看穿唐生智的真实面目之后,你没有任何犹豫就回到南京黄埔同学会,在戴大哥引荐下随即进入我独立师当营副,两年来咱们并肩北伐,患难与共,你也进步神速积功晋升中校,三次获得军委特别嘉奖,怎么不能继续进修?下一期特别班把入学底限降低了,有战功的作战部队中校军官,经军级将领推荐即可入学,你已经达到了标准,有什么可顾虑的?说不定开学后我还要给你讲课呢。”
  “谢谢师座!小弟非常乐意去进修!”
  吴晏梓难掩心中激动,敬个礼匆匆返回办公室办理交接手续。
  石谱芳站在安毅面前,想说点儿什么却说不出来,安毅笑了笑,神情暧昧地低声问道:“谱芳,听说你看上了城里正街杂货铺的老板娘了?”
  石谱芳心里一惊,挤出笑容连连申辩:“师座,您可别当真,那是弟兄们无聊时开玩笑的,完全是胡说八道,根本就没那事儿!”
  安毅哈哈一笑,拍着石谱芳的肩膀道:“喜欢就喜欢,怕什么?以你的眼光,看上的绝对是千里挑一的美人儿,哈哈!要是你愿意,我请贺前辈和商会的刘老爷子帮你说媒去,尽快把她接到南京,安顿下来后立刻把婚事办了!宜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养出来的妹子个个白白嫩嫩俊俏勤劳,就是性子泼辣点,你得花点儿时间好好调教。”
  众人听了哄堂大笑,纷纷指着石谱芳尽情调侃。贺国光大步走来,高兴地问道:“谱芳,看上哪家闺秀了?要是你愿意,老朽这就帮你说媒去!最近难得碰到高兴的事情……”
  “前辈……不是这么回事,估计是宪兵团的弟兄们看到晚辈进去买过一两次烟,就胡乱嚼舌头,您老可不能跟着瞎起哄啊!”
  石谱芳脸都涨红了,话音未落再次惹来一片笑声。
  石谱芳匆匆给安毅敬了个礼,再给张弘栾、石珍和贺国光敬个礼便匆匆离去。
  走出正堂,石谱芳放慢脚步,脸上的最后一丝笑容随即消失殆尽,微微凹陷的双眼里满是焦虑和失望。
第540章
举贤不避亲
  “憩庐”是南京城东中央军校内的新建筑,是蒋介石新官邸的名字,坐落在中央军校宿舍区绿荫之中,于十月中旬落成,不久蒋介石夫妇便告别城南三元巷的老房子搬入“憩庐”居住。“憩庐”为一座二层西式洋楼式建筑,红色外墙,坐北朝南,建筑费用加内部装修耗费三万余元。
  十二月十四日傍晚,安毅回到南京,把龚茜送回厚载巷,随即乘车返回黄浦路军校宿舍,放下行囊洗了个澡,立刻向蒋总司令侍从室电话报道,得到命令饭也来不及吃,带上副官沈凤道和一众侍卫,驱车赶赴总司令部出席军事会议。
  安毅穿过重重警戒,进入总部会议室,发现会议尚未开始。正在交头接耳低声攀谈的朱培德、葛敬恩、钱大钧、陈仪等人看到安毅,高兴地站起来打招呼,安毅恭敬迎上,一一致礼问候,回答前辈们的关切询问,表示现在自己的病情基本康复,已经不碍事了。
  安毅看了看出席会议的阵容,微微吃了一惊,知道今晚的会议将要产生重要决定,于是收起心神,谦让地在朱培德身边坐下,细心环视一圈,发现蒋总司令还未出席。何应钦与张治中、刘峙、朱绍良几个在右前方休息区低声聊天,显得很投入,顾祝同、蒋鼎文、陈诚一帮人则坐在左边的长桌旁热烈商讨着。
  顾祝同转过头时突然看到安毅,连忙举手示意,蒋鼎文和陈诚也几乎同时发现安毅的身影,一边点头招呼一边露出灿烂的笑容,安毅向几位老前辈告了个歉,起身来到顾祝同和蒋鼎文中间坐下,打完招呼便加入到讨论之中。
  数日来,南北局势瞬息万变,六日,唐生智在河南公开任命徐源泉、王均、何键、刘兴为第一、二、三、四方面军总指挥,任命阮玄武、魏益三、夏斗寅、龚浩、门炳岳、杨虎城、周斓、万选才、任应岐、孙殿英、刘桂堂等二十一人为反蒋联军的军长,尽管其中不少将领至今尚未表明其政治态度,唐生智此举无异于一厢情愿地拉起虎皮做大旗,但也让中央军委和蒋介石感到惊慌失措,特别是隶属中央军的王均、杨胜治、夏斗寅等人由于受到排挤或自感待遇不公,立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动摇,唐生智又以湖北地盘做诱饵,拉拢分化拥有两个师的徐源泉,频繁与占据湖南大半地盘的老部下何健秘密通电颇多许诺,汪精卫等人越来越壮大的改组派又在南方紧密配合唐生智,频频给各部将领致电,“晓以大义委以重任”,本以为齐心协力的中央军随之出现微妙变化。
  与此同时,原本稳固无忧的江浙腹地也出现了动乱的迹象,常州浙军第四旅第十二团主官彭建章、李炳新受反蒋派领军人物居正和蒋尊簋蛊惑,悍然举起反蒋旗号称江浙联军,截断沪宁铁路向南挺进,接着是上海警备司令熊式辉部第五师营长钱子壮率众叛变,与造反浙军快速会师,吓得熊式辉尽起大军疯狂围剿。
  唐生智和汪精卫对中央军各部的收买分化,确实让蒋介石捏了一把汗,虽然现在中央名下拥有三十九个师的强大兵力,但除了寥寥几支由黄埔师生建立起来的部队可堪一战外,其余大部分都是遍布各方只有名号而无实力的乌合之众。
  蒋介石屈指一数,自己能掌控的嫡系部队只有独立师、第一、第二、第三、第九、第十一、第十三、第十六这几个师,其他各师将领均属收编于中央名下的地方部队,各部将领一个个都是左右逢源、圆滑处世的老江湖,若遇逆境,难保这些将领不生出异心来。
  有鉴于此,本来就是捭阖纵横高手的蒋介石迅速反戈一击,稳住湖南省主席何健的同时,电劝唐生智部师长刘兴、龚浩反正,紧接着任命第十军军长杨杰为开封行营主任,晋升徐源泉为第十军军长,任命夏斗寅为第十三军军长,任命驻军河南、洛阳一线的杨虎城为第十七军军长,并派出特使,对徐源泉和王均多加安抚鼓励,先把自己的篱笆补得结结实实的再说,朱培德、陈仪、谭延闿等诸军元老也都向往日的老部下发去密电。
  何应钦、陈济棠、朱绍良等人在蒋介石的授意下,通电全国,竭力声讨自立中央挟之自重的汪兆铭,蒋鼎文、刘峙、顾祝同、杨杰、方鼎英、徐源泉、王金钰、王均等将领也随即纷纷通电声讨唐生智。
  这场尔虞我诈、相互攻取对方内部堡垒的明争暗斗,终于还是以财大气粗的蒋介石暂时胜利而告一段落,老谋深算冷静观望一直按兵不动的阎锡山见此情景,再看到不可一世的石友三数万人马转眼之间便被打得灰飞烟灭,石友三本人也被外界传得神神秘秘极为凶悍冷血的“独立师特务营”连续追杀五百里,辗转三夜两天才仗着路熟马快,在把兄弟韩复榘的接应下,带着仅剩的百余将校侍从逃到鲁南。阎锡山觉得此时与强悍的中央军对上没有胜算,加之西北地区天灾人祸数十万大军粮饷紧缺还得靠自己供给,反蒋联军看似强大实则一盘散沙,便隐晦地表示“党事国是应由党人国人解决,武力居于服从多数地位,永泯纠纷”,悄悄地倾向于蒋介石一边。
  被左右摇摆毫无坚定信念的阎锡山罔顾口头协定巧妙出卖的唐生智恼羞成怒,终于按捺不住满腔怒火,命令麾下大军南下攻打湖北,南方的汪精卫立即遥相呼应,命令陈兵西江的张发奎、李宗仁率部攻打广州,消灭“执迷不悟见利忘义的广东反革命军阀”陈济棠。
  面对顾祝同等人的询问,心明如镜的安毅谦逊表示自己远在鄂西刚刚返回南京,对军情不甚熟悉,含笑静听不发表任何意见,众将也都认为安毅大病初愈没有什么准备,所以也只好作罢。
  由于拥兵六万占据齐鲁的韩复榘反反复复敌我难料,被胡家林独立师等联军击溃逃到津浦路北线的石友三再次获得西北军各部的支持和补充,并获得韩复榘的庇护及暗中赠送大批军饷武器,很快便拉起一万余人的队伍,再次叫嚣起来,西北军各路大军开始缓缓压迫鄂豫一线,配合唐生智五万大军南下攻打湖北,中央军多头防备南北应战,兵力捉襟见肘,形势非常严峻,蒋介石和各路将帅深感吃力,都在快速扩军紧张商议对策,迎接即将到来的战事。
  安毅早有自己的想法,但对上次没有获得军长一职仍然难以释怀,再一听蒋总司令数日来连续委任了一批军长都没有自己的份儿,各路军总指挥也都早有定论,赌气之下更不愿多说一句话。
  侍从官响亮的通报声响起,满堂将领回到长桌两旁,肃立恭迎。
  蒋介石在军师杨永泰等人的簇拥下,大步走了进来,扫视一圈平伸双手示意大家坐下,目光再次回到安毅脸上,微微点头露出一丝微笑,示意坐在左下首的何应钦开始主持会议。
  何应钦将数日来的局势变化、西北军、唐生智等部的调动情况、中央军各部所面对的严峻形势详细通报。蒋介石做了一番总结和动员,代理军政部长陈仪接着宣布最新任命的十一个军将领名单,并根据参谋本部的意见,提请蒋介石任命第一至第四军团司令,负责苏北……豫皖……鄂北数百公里战线的集团作战指挥。第一军团司令竟然是韩复榘,与会不少将领面面相觑非常惊讶,大感意外的安毅细细一想,随即明白其中奥妙,不由哂然一笑。接下来宣布的各军团司令委任中规中矩,俱在意料之中:第二军团司令为刘峙,第三军团司令为何成浚,第四军团即总预备军团司令为陈调元。
  军一级的调整完毕,接下来便是师一级的扩编,陈仪宣读完六个师的最新人事变动和新增的何健部十五师、周澜五十师,接着轮到对安毅的任命:“由于第四十四师方鼎英将军他调,该师一三一旅余亚农率部反叛,一三零、一三二旅官兵哗变逃散,重新编整只剩萧之楚、王金镛、陈永、辛明利四团,现已调拨沙市,加入新成立之五十一师,统归新任师长范石生将军节制,充实荆襄一线驻军实力,应对豫南西北军之威胁。经军委各部研究报总司令同意,兹任命安毅将军为四十四师师长,驻地荆州,所辖各旅由宜昌行营新组教导师充实编组。特此任命!”
  陈仪合上文件夹,安毅立刻举手要求发言,脸上没有一丝的喜悦,也没有一丝的失落,众将见状微微诧异。
  陈仪与蒋介石相视一眼,大声说道:“安将军有话请讲!”
  安毅大声致谢,站得笔直,双眼望着东面的墙壁,不紧不慢地说出自己的意见:“感谢中央军委和总司令的信任!安毅大病初愈,多走几步就感到呼吸困难,力有不逮,实在无法担当领兵征战训练士卒的重任,回军校和同袍们相互切磋动动嘴皮子还可以,要是带兵短时间内实难胜任,恳请总司令和各位长官另行安排四十四师师长人选。”
  满堂将帅瞪大眼睛,全都惊讶地望向脸色潮红的安毅,各人心里都在琢磨安毅推辞的真正理由是什么。
  蒋介石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宜昌行营的暂编教导师大多是湘西征招的豫陕各地难民,少部分为湘西当地青壮甚至土匪,士卒来源地域纷杂,良莠不齐,虽经四十四军两个多月新兵训练,营连一级主官基本上也是从尹继南十六师教导团调入的,但该师总体来说较难管束,因此军委各部反复讨论,才让你去当师长的,你现在身体尚未恢复情有可原,要是真去不了的话,不妨向我们推荐一个师长人选。”
  满堂将帅一听蒋介石这话,羡慕不已,安毅脸带微笑感激致谢:“谢谢总司令的信任!属下觉得,第一师参谋长徐庭瑶将军非常适合这一职务,徐将军是安毅的老上司、老教官,安毅正是在徐将军的教导和帮助下,才从一个工兵连长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从工兵连到模范营、从模范营到补充团、从补充团到独立团,再到如今的独立师,上万官兵每上一个台阶,都凝集着徐将军和刘峙将军等老长官的心血汗水,因此,属下认为经验丰富、治军严谨的徐庭瑶将军,非常适合于担任四十四师师长一职,加上宜昌行营教导师各级营连长不少都是徐将军曾经的老部下,徐将军的工作将会很好开展。”
  安毅话音未落,全场已经议论纷纷,不少人都似笑非笑地望着至今仍死死抓住第一师师长一职不放的刘峙,顾祝同非常愿意看到死死压在自己头上的刘峙难堪,乐不可支地看看恭恭敬敬缓缓坐下的安毅,又看看涨红着脸非常尴尬的刘峙,心想刘经扶你这孙子终于出丑了吧?当上行营主任和军团长指挥四五个军的人了,还霸占一个小小的师长位置不愿松手,成为笑柄了吧?
  没等蒋介石和身边的陈仪、朱培德、何应钦商量清楚,刘峙突然站起,大声提议:“报告总司令,属下身兼数职,军务繁忙,早已经打算辞去第一师师长职务,借此机会,恳请总司令与军委同意属下请求,属下力荐一师参谋长徐庭瑶将军接任师长职务!”
  蒋介石与左右略微商议,一致同意徐庭瑶接任一师师长,蒋介石大力赞扬刘峙宽大的胸怀,最后转向安毅大声问道:“安毅,徐月祥将军已另有任用了,你再推荐别的人选吧。”
  安毅再次站起,大声说道:“独立师副师长顾长风战功卓著忠心耿耿,锐意进取带兵有方,十月初刚刚从我黄埔特别班进修完毕,以各科平均成绩第一名的优异表现毕业,未几,即率领麾下独立师将士在讨伐叛军石友三部战斗中一战而定,在数年征战中有勇有谋,表现极为出色,多次获得军委和总司令的双重特别嘉奖。其次,军中俱知顾长风出身悍匪,却不知其为淮北名宿彭老先生的嫡传子弟,五岁开始追随名师文武兼修,通晓四书五经兵法谋略,琴棋书画无一不精,所以军中将士一直戏称顾长风为军中悍匪或者顾疯子,属下以为,由这样的疯子去率领流民和土匪组成的四十四师,最合适不过了,我想不出半年,定将成为我中央军序列中的一支能征善战的悍勇之师。”
  众人听了哄堂大笑,暗自佩服安毅的狡猾和对自己手足的大力提携,笑声停下,全都望向主席座位上的蒋介石。
第541章
猛虎出笼(一)
  听了安毅的介绍,刚刚才给胡家林、顾长风等亲自授勋没几天的蒋介石、朱培德、陈仪等人也禁不住咧开嘴笑,都知道正是独立师的骁勇强横,才将趾高气扬的石友三叛军迅速击溃,不但为中央政府和中央军挽回了声誉,还极大地震慑了各部叛军,鼓舞全军士气,称之为力挽狂澜居功至伟毫不为过。
  蒋介石几个稍作商议,均认为安毅的推荐非常有道理,由猛将顾长风去率领那支新成立的复杂部队非常合适,弄不好还真能带出第二个独立师来。三人全都同意了安毅的推荐,当即任命顾长风为第四十四师少将师长。
  满堂将帅鼓掌之时感触良多,从中看到蒋介石对安毅的宠信和对顾长风的喜欢,同时也惊觉一个事实:随着顾长风的意外晋升,从独立师中衍生出来的甲种师已经多达两个,要是再加上与安毅关系亲密的朱世贵十七师,未来安毅只要获得任命,无形中就拥有从容指挥四个师的强大军力。
  晚上九点五十分,会议结束,饥肠辘辘的安毅和张治中刚要一同返回军校,就被朱培德和葛敬恩留下了,与安毅一同被留下的还有蒋介石麾下三员大将,负责鄂豫战区的刘峙、蒋鼎文和顾祝同,每遇重大决策都会悄悄跟随在蒋介石身后的何应钦、杨永泰、陈立夫等人自然也在。
  众人在蒋介石的吩咐下,一起来到地图前站立,参谋次长葛敬恩缓缓拉开第二重幕帘,鄂豫战区巨幅军事地图映入众人眼帘。
  和以往每一次讲解战略战术任务一样,葛敬恩从容不迫地将河南唐生智部四个师、冯玉祥西北军五路人马的驻地、动向和装备水平细说完毕,微微提高声音,说出最后的目的:“由于我军南北两线同时面临叛军威胁,防线太过漫长,导致兵力分散,战力锐减,再者,江北一线近二十个师大多是地方部队改编而成的乙种师,每个师只有两旅四团的主力部队,装备简陋,训练不足,大部分师属炮兵的编制不到一个营,而且还存在立场动摇、畏难怯战的致命弱点,因此,在豫皖苏鲁一线我们只能暂时采取守势。根据总司令意见和参谋本部反复商讨,决定变更原作战计划,鄂皖交界以东的江北一线采取积极防御的态势,鄂皖交界以西的鄂豫一线,第二军团由诱敌深入转为主动出击,利用我军业已控制武胜关的有利条件,对唐生智部叛军展开针锋相对的进攻。”
  众人的目光随着葛敬恩的指挥棒移动,在刚才的会议上尴尬不已的刘峙,此时脸上带着自豪的微笑,正是刘峙的雄心壮志和反复进言,使得蒋介石放弃了鄂豫战区被动挨打的“积极防御计划”,决定在豫南一线与敌展开战略决战,赢得政治上的声誉和士气上的主动,也让那些委身于中央军序列下却摇摇摆摆见风使舵的各路军阀增加胜利的信心,不至于产生消极悲观的恶劣影响。
  葛敬恩接着说道:“由于第二军团下辖之第三、第五师已经调至扬州、滁州一线稳固江北战线,鄂豫战区的参战部队目前只剩下第一、第二军的五个主力师,武汉三镇、荆襄等鄂西五个师因地方防卫任务繁重,一时难以抽调北上加入战局,这就使得我军在鄂豫战场上投入的兵力明显不足。总部本想抽调鄂西一个师转属第二军团,但考虑到冯玉祥的西北军很可能会趁我方与唐生智激战之际,突然从豫陕南部攻击战略要地荆襄一线,而鄂西四个师中的两个都是尚未形成战斗力的新编师,一旦大战开启而主力又不在的话,两湖战局会立即糜烂并带来恶劣影响。因此,总部考虑再三还是放弃了这一计划,暂不从鄂西抽调兵力。经过再三研究,总部初步决定还是从江浙一线尽快抽调两个师赶赴鄂豫战区,但此时唐生智三个师主力已经南下信阳,大战迫在眉睫,第二军团在未能及时获得兵力补充的前期作战会非常艰难,面临排兵布阵上捉襟见肘的困局。现在我们迫切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两个:第一、激战一旦打响,如何面对西北军对荆襄一线的进攻?第二、请诸位探讨一下,如何才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解决这一棘手问题?”
  众将在蒋介石的示意下回到位置上坐下商议。顾祝同神色轻松,一片平和,他的第一军下辖第一、第二两个装备精良的超编甲种师和战斗力优良的第三独立旅,占据了主力部队的一半,因此他一点儿也不发愁,倒是第二军军长蒋鼎文心里没底,虽然第二军下辖第六、第九、第十一师和第四独立旅,但是刚刚升任第六师师长的方策和第六师需要镇守鄂东一线,第四独立旅仍在鄂州展开整训,能上阵作战的只有蒋鼎文兼任师长的第九师和陈诚的第十一师,其中十一师还需要留下一个旅留守汉口,这就使得第二军的攻击力明显不足,在即将到来的激战中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
  蒋介石扫视一圈,严肃的表情和精光闪闪的眼神立刻让低声议论的将领们安静下来:“鉴于目前兵力不足的严峻局面,我们已经想尽各种办法加以弥补。首先,各地的新兵征募正在加紧进行。其次,中央陆军教导团扩编为教导第一师的工作正在进行,以中央军校教职员为骨干的教导第二师编成计划也即将实施,从赣浙皖招募的五个团新兵也基本到位,这两个教导师和慕尹兄(钱大钧字)在武汉分校组建的教导第三师一样,只能担任地方守备任务,以目前的进度看,教导各师尚有三个月整训方能成军,拱卫京城勉强胜任,开上战场是不行的。远水救不了近火,大战在即,我们只有一举击溃唐生智叛军,才能震慑宵小,为下一步全力改编中央军下辖各师赢得时间和主动权。下面,就请各位畅所欲言,为赢得这一仗的胜利集思广益,献计献策。”
  众人齐声应是随即低声商议起来,坐在顾祝同下首位置的安毅竖耳倾听,一言不发。
  半个多小时过去了,与会将领的一个个提议在经过充分讨论后全都被否决了,由于多线作战造成中央军各部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窘迫境地,加上各地那些拥兵自重暧昧观望的军阀随时可能出现的反叛,从哪儿抽调兵力都让人不放心。
  “安毅,你这个被称之为‘狐狸将军’的军中典范怎么一言不发啊?”
  何应钦突然大声询问,一时间把众人的目光全都吸引到了安毅身上,朱培德和葛敬恩等人暗自惊讶,没想到何应钦竟会主动询问安毅,虽然话语里有那么点儿讥讽成分,但是总归是一种良好的和解姿态。
  安毅皱皱眉,看都不看何应钦一眼,靠在椅背上从容回答:“谢何长官夸奖,属下‘飞狐将军’的匪号是当年北伐江北时白健生长官封的,而不是什么‘狐狸将军’,至今恐怕没有几个人记得了,要说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恐怕还是当年沪杭报纸上常说的‘白狐狸’。”
  众将面面相觑,最后都惊愕地望向何应钦,谁都没想到安毅竟然会这么记仇,把何应钦当年与白崇禧、李宗仁联合逼蒋介石下台,被江浙沪各界贬为“白狐狸”集团的旧账给翻了出来。
  何应钦气得满脸铁青,蒋介石不悦地注视若无其事的安毅,沉下脸大声质问:“安毅,你身为党国军人,在此危急关头竟然忘记自己的地位和责任了吗?”
  安毅心中一凛,豁然站起笔直挺立:“回校长,学生无时无刻不谨记自己的身份地位,时刻以革命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只是学生不愿意让某些人提起以前的匪号,如有错误,恳请校长原谅。”
  蒋介石沉默片刻,阴沉的脸上看不出是否对安毅的态度满意,他仍然紧盯着安毅的脸没有说话,与会众人屏住呼吸不敢表达意见,气氛沉闷而又尴尬。
  过了好一会儿,蒋介石对下首的何应钦微微点头以示安抚,再次转向安毅说道:“说吧,说说你对鄂豫战场的认识,有什么意见和看法尽管直说,你在鄂西待了几个月,想必对战区情况不会陌生。”
  “遵命!关于鄂豫战局,学生也有一点儿不成熟的看法,第二军团该怎么打学生实在没有应对能力,但是说鄂豫西线的荆襄战场怎么打多少心里有底。学生认为,以目前鄂西四个师的兵力,完全可以凭借复杂的山区、河流、湖泊等地形,确保鄂西无忧,只需守住襄阳,利用自身的火力配置、行军速度、熟悉地形和获得民心的优势,就能将任何企图南下的叛军击溃甚至歼灭,因此,学生认为校长和各位长官尽可对鄂西放心,将有限的兵力全部投入到武胜关一线的主战场上面。”安毅自信地大声回答。
  众将看到安毅这么有信心,也对鄂西战局放心不少,蒋介石微微点了点头,再次问道:“襄阳是武汉的门户,只要襄阳不守,武汉就在对手的俯瞰之下,你既然这么有信心,能否将你的具体应对计划说出来?”
  “学生遵命!”
  安毅请求蒋介石允许自己对照地图解释自己的全盘计划,蒋介石立刻答应下来,一群将领也纷纷跟随在蒋介石身后,再次来到地图面前,非常感兴趣地等待安毅讲解。
  安毅捡起架子上的指挥棒,指着南阳一线如数家珍般报出西北军南路主力部队七个师的驻地、秘密调防行动、集结点和中转兵站:“这些宝贵情报都是十六、十七两师官兵花费巨大精力付出艰辛努力后获得的,根据西北军的排兵布阵情况分析,他们早已做好南下攻打襄阳的准备,之所以至今仍无行动,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政治上的原因,西北军也怕师出无名,落下主动挑起内战的骂名,被全国军民所声讨,二是他们需要等待唐生智与我军在鄂豫战场东线打起来,来个渔翁得利。综观西北军的兵力布置和作战意图,安毅以为,只要我第二军团把唐生智堵在武胜关以北展开战略决战,西北军就不敢轻易南下攻打襄阳,哪怕他们真敢攻打襄阳,也很难在四个师的阻击之下得到什么好处。以目前西北军窘迫的财政和拮据的后勤供给处境分析,长时间的攻坚和鏖战是他们最不能承受的。反观我鄂西四个师,虽然刚刚组建成型的五十一师和四十四师没有什么战斗力,但凭借着有利地形固守还是能做到的,何况西北军想要兵临襄阳城下绝不容易,之前还得过尹继南将军的十六师、朱世贵将军的十七师这两道关,不付出巨大代价,他们无法到得了襄阳。退一万步讲,如果西北军将士众志成城爆发出百倍的战力打下襄阳,还要面对我优势炮火镇守的大河天堑才能渡河或者南下,在未能克复襄樊之前,西北军根本就不敢开往东南方向的武汉,否则未到随州就会陷入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险境,鄂西各师完全可以在三天之内征调三个师的警备部队,利用河流、山地等有利地形对其展开不间断的全程袭击,届时冒险深入的西北军距离覆灭也就不远了。”
  众将大多同意安毅的分析,张治中沉思片刻,走到蒋介石身边低语了几句,蒋介石点点头询问安毅:“安毅,你觉得由谁来指挥鄂西四个师比较好?”
  安毅恭敬回答:“只要是总司令派遣的军级长官,谁去都行。”
  众将一阵低语,蒋介石迟疑片刻不再说什么,高声宣布会议结束明早继续举行,众将略作收拾尽数离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2/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