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4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6/1395

第840章
吃一堑长一智
  三月七日,日军开始向长城一线发动猛烈进攻,驻守冷口的商震三十二军,驻守古北口的王以哲六十七军,驻守喜峰口的宋哲元二十九军与敌寇展开激烈交战。东北军统帅张学良也在这一天公开发表通电,宣布下野了。
  在连续两天的交战中,占据古北口周边高地稳固防守的王以哲部打得非常辛苦,数个高地相继发生反复争夺的消耗战;善于防守的晋绥军商震部在冷口打得中规中矩,稳稳当当,阎锡山十年的苦心经营终于展现效果,装备大量自制火炮和大口径迫击炮的晋绥军打得轻松稳健,日军付出伤亡三百余人的代价,发起三次冲锋都难以靠近守军阵地;打得最出色、最顽强的是镇守喜峰口的宋哲元部,将士们在宋哲元和刘汝明的指挥下,毫无畏惧地拉出去打,总以为守军会龟缩防守的日军措手不及,被二十九军弟兄打得连连后退,恼羞成怒。等日军调来炮队,主动出击的守军已经后撤,愤怒的日军立刻发起大规模进攻,守军隐藏的炮火突然怒吼,炸得日军溃不成军,连连后撤,二十九军弟兄突然冲出来一阵掩杀,首日交战就取得歼敌四百余人的优异战果。
  密云前线指挥部里,十七军军长徐庭瑶、副军长胡家林、独立师参谋长杨冠、第二师师长黄杰、二十五师师长关麟征、副师长杜聿明等将领面对沙盘,展开激烈讨论。
  面对日军地面炮火和飞机的轮番轰炸,战损越来越大的王以哲部估计很难再支持三天以上的时间,虽然知耻而后勇的东北军弟兄在王以哲的率领下打得非常勇敢,但在日军优势炮火面前,实在没有多少还手的余地,安毅送给的十八门迫击炮在首战中就被日军轰掉一半,陡峭的地形、崎岖的山路,又无法将十七军的炮兵拉上去支援,除了被动的防御之外,根本就没有其他路子可走。
  看着地图,徐庭瑶和麾下将校都很清楚,即使是自己的两个师顶上去,也只能和王以哲部一样,被动挨打。虽然眼下全军将士摩拳擦掌,士气空前高涨,各团营纷纷递交请血书,抱着必死之心频频请战,可单凭勇气是远远不够的,在被动的阵地防御中没有任何的回旋余地,因地形的限制,守军连冲锋的机会都难得。但是古北口的战略位置实在太重要了,必须要坚决守住,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不能让侵略者踏入长城一步。因此,摆在徐庭瑶和将校们面前的难题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打击敌人、降低消耗。
  商议很久,谁也拿不出更好的办法,关麟征思考半天不得要领,转向胡家林问道:“胡长官,如果安师弟在的话,他会怎么打?”
  “对啊!安师弟这狡猾的家伙,总是能想出别人想不到的办法。”黄杰也靠了过来,轻声附和。
  胡家林微微摇头:“估计他在这儿也没什么好办法,在这样的地形条件下,哪个部队上来都只能死守一处,被动防御,拼的就是消耗,拼的就是意志,选择的余地几乎没有。”
  “还是胡子最了解小弟,这么多身经百战的兄长都一筹莫展,小弟能有什么好办法?哈哈!”安毅人没到,声音已经传了进来。
  众将抬头一看,发现安毅领着顾长风、杨九霄和作战处长方鹏翔等将校已经站在门里举手敬礼,徐庭瑶等人连忙回礼,匆匆迎了上去,彼此间本来就很熟悉根本无需任何客套,一个个乐呵呵地开起了玩笑。
  关麟征上下打量一眼,啧啧叹道:“小毅,咱们哥几个都以为你不是在保定医院看望伤兵弟兄,就是在廊坊大营里大发脾气拒不见客,没想到你会赶到这儿来。怎么?想开了?”
  安毅大声叫冤:“众师兄也太看不起小弟了吧?难道你们认识的安毅就这点儿肚量?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古人诚不欺我矣……”
  众人连笑带骂,纷纷向安毅发起言语上的反击,原本气氛紧张的屋子里立即充满了欢声笑语。
  徐庭瑶客气地与顾长风、杨九霄握手见礼,知道安毅这个时候带着两名刚从辽西回来的悍将到来,一定是为自己助拳来的,高兴之下,把众人请到会议桌旁坐下,不用吩咐,机灵的参谋们已经把茶水端了过来。
  “你还别说,我真以为你在为各部善后的事情奔忙呢,季宽将军和耿光将军这几天不是开会就是视察前线,我也见不着他们。”徐庭瑶还是那样从从容容,不骄不躁。
  安毅点了点头,叹口气道:“小弟这几天也不轻松啊,慰问将士安抚伤员,忙得不亦乐乎……昨天听说商震、宋哲元二位将军在冷口和喜峰口打得漂亮,小弟觉得不能寒了前线将士的心,立即把廊坊大营里的一批弹药、粮食和药品分送到两军前线兵站,算是表达一下小弟的心意。”
  “忙到今天,才把最后一批物资送到这儿,趁机过来看看各位兄长和师兄弟们,估计再有两个小时运输车队就会赶到。由于三分之一的受伤弟兄已经用专列送到汉口乘船返回老南昌医院休养,廊坊、保定两个野战医院轻松一些,虎头这次把他四十四师野战医院的八十人医疗队和一些急救药品也顺便带了过来,希望能帮上忙。”
  众将纷纷向顾长风致谢,心里面对安毅放下恩怨、顾全大局的胸怀,非常敬佩。
  黄杰有些遗憾地说道:“这两天王以哲将军率部打得很辛苦,特别是日军飞机的轰炸,让六十七军弟兄伤亡惨重,仅是今天上午的一次轰炸,就让他们的三团黯然撤离阵地,我听说该团撤下来时只剩三百余人,而且其中大多带伤。”
  “古北口内外各高地都是坚硬的石头,根本就无法挖掘战壕掩体,更不敢用小石头堆砌阵地,生怕一炮打来炮弹没把人炸死,冲起的石头反而把人砸死了,因此六十七军伤亡惨重却又无可奈何,能坚持到现在,他们已经很不容易了。”
  “咱们权衡之后一致认为,换咱们两个师顶上去也一样,除了死扛外,完全没有其他办法,咱们几个师兄弟私下也讨论过了,要是你的两个航空大队还剩下三分之一战机的话,估计事情就好办多了。”
  徐庭瑶看到安毅眼中一闪而过的犹豫,立刻明白安毅和他的参谋班子定是对此有过专门的讨论,以徐庭瑶对安毅的熟悉和彼此深厚的交情,徐庭瑶根本不需要对安毅客气:“小毅,有办法了,对吗?”
  安毅苦笑道:“哪儿有什么办法?只能说有些想法,但是很不成熟。来之前小弟和弟兄们讨论过古北口的防御问题,一直以来,前敌指挥部都在密切关注各军的情况,对两天的战况进行总结之后,赵瑞师兄认为:此战的关键点在喜峰口和古北口,这两个关隘都是通向北平的门户,日军也只有攻下这两个关隘,才能穿越燕山山脉,大规模地开进北平一线,东面的冷口至山海关一线反而相对轻松些。”
  “小弟同意赵师兄的看法,而且小弟坚持认为,喜峰口与古北口比较,古北口的防守难度要大得多,原因正和关师兄刚才说的一样。在目前极为艰难的条件下,除了增强火力、降低兵力消耗之外,几乎没有其他办法,而降低消耗的最有效办法只能是增强地面防空火力,因为日军的飞机轰炸给我们造成的威胁最大,通过这两天的情况看,六十七军的大部分伤亡都是由飞机造成的,高地上没有掩体,无处可躲,所以每次轰炸都会带来严重减员。”
  “为此,小弟征求防空旅长屠智荣的意见,智荣想出了个让小弟和所有弟兄均深感意外的办法,但是如果能做到,将会有效遏制日军的空中优势,大大减轻我军的伤亡。小弟也不客气了……智荣,你到前面来,好好说说,都是自己弟兄,别不要不好意思。”
  徐庭瑶和众将校齐齐望向安毅身后,数月来率领防空部队击落三十一架日机的屠智荣,已经成为闻名全国的抗日将领,三次受到中央军委和蒋委员长的通令嘉奖,他的防空旅已经被军委授予“功勋旅”的光荣称号,获得了全军的第五面飞虎旗,深受全军官兵的尊敬,也让中央军各部弟兄倍感脸上有光。
  屠智荣在二十余名将校的笑容中连忙站起,红着脸颇为拘束,走到安毅身边对大家说道:“其实办法很简单,就是把我部战车上的防空火炮拆下来,分解后扛到关口周围的四个阵地上。不过,要想发挥防空火炮的最大威力,最关键的是保护火炮不那么容易被日军的炮火和飞机消灭,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否则该计划无法实施,就算强行实施,也无法生存,也就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如果……如果能给我三个晚上时间构筑阵地,我愿意干。”
  众将校无比振奋,黄杰兴奋地说:“如果能成功遏制日军飞机,别说三天,拼老命咱们也给智荣争取六天!”
  众人纷纷响应,都要求军长徐庭瑶和副军长胡家林尽快展开,徐庭瑶和胡家林也认为这是个非常大胆、非常有新意的想法,如能顺利实施,定会起到巨大的作用,先别说能打掉敌人多少飞机,只要日军飞机在四面防空火力的阻击下不能从容过来投弹,防御战就算打赢大半了,地面部队拼火力、拼意志,绝不在猖狂的日寇之下,何况还占有居高临下的地形优势,再把胡家林独立师的炮团和两个机炮营的迫击炮算上,日寇要是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只能是送死。
  安毅把弟兄们脸上的表情都看在眼里,唯独微笑中似乎露出几丝担忧的杜聿明让安毅深心中一动:“杜师兄,小弟想听听你的意见。”
  毫无思想准备的杜聿明一愣,热烈交谈的弟兄们立即闭上嘴巴,好奇地望向杜聿明。
  杜聿明轻搓一下五天没刮的胡子,四处望了一眼,似乎有所顾虑。
  徐庭瑶立刻明白杜聿明的顾虑是什么,当即叫来副官,在他耳边低语几句,副官大步出去,很快在指挥部外围布置起严密的警戒线……这是个各部共用的大军营,十七军两个师进驻以来,王以哲六十七军预备队和后勤部门的将校经常过来串门聊天。
  杜聿明感激地对徐庭瑶点了点头,平静地站起来说道:“智荣兄的这个计划令人钦佩,而且想得非常周到。小弟想了一下,知道智荣兄的顾虑是什么,尽管不清楚智荣兄如何能在短短三个夜晚构筑四个阵地的防空火炮掩体,但是从胡长官的独立师、顾长官的四十四师、鲁师兄十七师的工兵作业能力来看,我绝对相信智荣兄能够办到。”
  “之所以心有顾虑,并不是对智荣兄和防空旅弟兄们的能力有所怀疑,而是不放心王以哲将军部。不知道诸位留意没有?今天这座大营里东北军弟兄的情绪变化很大,从少帅宣布下野的消息传到这儿开始,再也没有听到笑声,而且下午小弟去他们的伤兵营走了一圈,发现怨声沸腾,士气堪忧啊!”
  众将校猛然醒悟过来,脸上的笑容顿时被深深的忧虑所取代。
  安毅看到大家都望向自己,叹息着摇了摇头,拍了一下身边的顾长风:“虎头你来说,这个问题是你第一个提出来的,如今杜师兄又和你看法一致,足见英雄所见略同。这个问题如不引起高度重视,恐怕这一仗不好打。”
  顾长风冷冷地说道:“诸位也许都知道我顾某的遭遇了,我想说的不多,就两句话:一、吃一堑长一智;二、这个世界怕死的人比不怕死的多得多。”
  众将校神色严峻,一片沉默,不由得为正在激战的古北口感到深切担忧。
  徐庭瑶站起来,把胡家林叫了出去,十分钟回来立即下达一连串命令,黄杰和关麟征的两个旅很快行动起来,整装待发。
第841章
安抚
  三月八日,南京中央政府、中央军委发出对汤玉麟等二十七名临阵逃脱将领的通缉令;下午四点,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乘专列抵达石家庄,新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主席何应钦以及中央参谋团团长黄绍竑、参谋主任兼第九军团(中央军团)总指挥杨杰、东北军辅帅张作相、石家庄政府官员等百余将领和政要赶到石家庄车站迎接。
  次日上午,蒋介石的专列开赴保定,已经下野的东北军少帅张学良、乘飞机从上海赶来的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宋子文等人先后到达。
  夜幕降临,召开一下午会议,用过简单的会议餐后,蒋介石在华北前敌指挥部参谋长赵瑞、政治部主任展到等将领的陪同下,与宋子文、何应钦、黄绍竑、杨杰一起,视察了保定野战医院,殷切慰问三千七百多名独立师、四十四师、十七师、独立第二师受伤将士。
  当蒋介石得知已有四千余伤员转送至老南昌、由独立师和十七师野战医院联合组成的廊坊野战医院还有两千六百多伤病员时,才深刻体会到四个师付出的代价何等惨重,体会到安毅和他麾下将士的满腔悲愤,明白为什么越来越沉稳的安毅毫不顾忌各方感受、毅然以霹雳手段枪毙一枪不放就把凌源和平泉拱手让给日寇的军中败类、民族罪人董馥庭……独立师、十七师死伤过半不堪再战,四十四师、独立第二师还能扛得动枪的只剩下三分之一,威震敌胆功勋赫赫的英雄部队遭受如此惨痛的损失,全都拜东北军汤玉麟第五军团所赐,如何能让外表和善、内心嫉恶如仇的安毅不动杀机?
  回到保定城内的临时行营,洗完温泉热水澡,换上一身新戎装,蒋介石拿着一份华北前线资料汇总,坐在大客厅沙发上静静沉思,他的胸腔里似乎仍然充斥淡淡的血腥气味,他的脑海里不时浮现独立师副师长吴立恒、四十四师旅长方步青等将领躺在病床上虎目含泪愤怒控诉的情景,心里面对何应钦汇报的“安毅将军拒不交出以前敌指挥部和参谋本部第四厅名义逮捕关押的五十余名第五军团将校”终于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不由微微摇了摇头。
  “砰、砰……”
  房门突然敲响,打破了蒋介石的思绪,他转头一看,何应钦、宋子文、黄绍竑、杨杰已经在侍卫的恭迎下步入房间,不由得挥了挥手,示意大家坐下。
  在昨晚的石家庄战局通报会和今天刚刚举行的“保定会议”上,该了解的东西蒋介石全部了解,并以少有的高效率,通过了“同意张学良辞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主席、华北战区总司令、东北军总司令等职务”和其他重要人事任免,与东北军、晋绥军等各部武装达成理解和共识,基本上将指挥混乱、士气浮动的华北战区各部危险的颓势制住。
  蒋介石放下手中文件,和声问道:“季宽兄,现在安毅还在密云前线?”
  黄绍竑摇了摇头:“安将军已经在赶回保定的路上,这会儿估计差不多该到廊坊了。前天,安将军亲自将大批物资弹药送到了古北口一线,并命令独立师、四十四师、十七师将没有伤病的八千将士混编成两个旅,开往密云,完好无损的四十四师炮兵团、独立师和十七师各一个炮兵营、三个师的三个工兵团、屠智荣将军的两个防空团也陆续赶赴古北口前线,与两个暂编旅组成了一个预备师,由顾长风、鲁逸轩将军指挥,全力协助古北口一线作战。”
  蒋介石颇为意外,愣了一会儿点了点头,对安毅和麾下各师将士百折不挠的精神,甚为感动:“看来,安毅和胡家林、顾长风、鲁逸轩等人没有任何的退缩放弃,他们是真正的军人,是我中央军的楷模,是我的好学生!”
  杨杰对安毅也很佩服:“委座,安将军意志坚韧,顾全大局,值得钦佩啊!在短短三天内,安将军从刚刚撤下战场、身心俱疲的四个师中迅速组建一个暂编师投入前线的消息传出后,各军将帅深感震惊,无比钦佩。而且尤其值得赞扬的是,安将军并没有因为东北军第五军团给中央军团四个师带来的惨痛损失而纠缠恩怨,相反,他仍然向正在与日军交战的各部友军慷慨提供粮食弹药和急救药品,由四十四师野战医院派出的八十人医疗队前晚已经到达密云,全力救治王以哲将军部伤病将士,前线各军对安将军的慷慨豁达一片赞誉,就连东北军少帅、辅帅张作相等将领也为之无比内疚感触万千。”
  蒋介石深感欣慰,众人频频点头,黄绍竑突然想起件重要事情,立即说了出来:“委座,安将军赶往密云之前,曾与属下匆匆商议,他想请参谋团向军委提出建议,征调川南尹继南将军的二十四军两个师、云南朱世贵将军的三十八军一个师、湘西张存壮将军的四十四军两个师北上,以中央军团的名义加入华北战场。属下认为可行,这五个师都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主力师,二十八军和四十四军又都是去年参加过上海一二九抗战的功勋部队,特别是方方面面都与胡家林将军的独立师不分伯仲的第十六师,这支英雄部队一旦开赴华北战场,对军心士气的激励、对民心的振奋都不在独立师之下。”
  “看来,安毅这家伙真是杀红眼了……不过我最钦佩安毅的也正是他这种为国为民全力以赴的精神,比那些口号喊得震天响却不见任何实际行动的所谓当代名将名帅,高尚百倍啊!”宋子文叹道。
  众人一听就知道宋子文这话里是另有所指,微微一笑,没人说破。
  蒋介石想的却不是这些,他想的是这样的大事,安毅为什么不率先向自己禀报,而是通过黄绍竑的嘴进行转达?再一个,安毅身为全军参谋次长兼华北战区前敌总指挥,为什么不率先考虑从中央军三十多个主力师中抽调兵力,而是打算从滇军和湘军中抽调?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隐情?
  要知道朱培德、张弘栾都是安毅关系亲密的长辈兼盟友,安毅在提出建议之前,肯定与两人达成了默契,要是朱培德和张弘栾借此机会振臂一呼、以实际行动奋起抗战,其政治影响之大决不在两广枭雄李宗仁、白崇禧和陈济棠之下,朱培德和张弘栾的政治声望定会迅速提高,对中央政府完全收回整个大西南的领导权将会非常不利,一直服从中央领导、对蒋介石全力支持的川黔湘地区和整个云南,很可能因此而慢慢走向实质上的自立。
  综合以上两方面进行分析,蒋介石似乎看到安毅与他这个校长之间已经慢慢出现的裂痕,至少是已经没有了原先那种信任与亲密。可是,在目前内忧外患的困境下,蒋介石不能没有声望日增、羽翼已丰的安毅集团的鼎力支持,如今的安毅在天下大乱的五六年中殚心竭虑闷头发展,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后来居上的军阀,不!两年来东北军两次遭受重创、两次瓦解之后,安毅已经成为蒋介石之后全国最大的大军阀,更为重要的是,安毅经过内外征伐和两次中日战争,已经树立起崇高的威望,累积了深厚的政治资本,已经实现了政治上的崛起,安毅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事事忍让、甘于吃哑巴亏的谦让后辈,他已经成为全国军队和政坛中举足轻重、在中外都拥有重要政治影响力的大人物,军政两界贤达、中外各国势力恐怕没有一个人看不到安毅雄厚的实力和隐隐呈现的领袖风范。
  蒋介石心潮澎湃,百感交集,脸上却是一片平和,他知道目前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对安毅大力安抚,通过各种方法,利用各种手段把安毅紧紧拉在身边。还有,通过黄绍竑刚才的汇报,蒋介石明确地抓住了安毅所想要表达的重要一点……安毅集团的五个师将会“以中央军团的名义加入华北战场”,这就意味着安毅仍然尊重蒋介石不可动摇的统帅地位,服从中央政府和中央军委的领导,安毅并没有或者暂时没有任何“独立自主”的野心,否则,安毅大可不必“以中央军团的名义加入华北战场”北上抗战。
  在树立个人威望,积攒政治资本的最佳时刻,要说久历战火考验和政局变迁的安毅还没有意识到这个天大机会,那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情,哪怕安毅暂时没有意识到,但他身后庞大利益集团中那些饱经世事、大智若愚的智囊们不会不懂。
  综合数日来的反复分析,蒋介石很快得出结论:安毅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表现得如此的识大体顾大局,只能说明安毅确实在实践自己为国为民的崇高理想,安毅仍然服从他这个统帅,仍然支持他这个校长,不会在国家民族内忧外患之际,效法那些满嘴国家民族大义、满嘴仁义道德的各路枭雄,为一己之利而不顾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向他蒋介石突然发难、企图取而代之,干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来。
  在众人或是迷惑、或是若有所思的目光注视下,沉默良久的蒋介石微微点了点头,脸上缓缓泛起一丝难得的笑容,慷慨激昂地说出了令人惊讶的一番话:“安毅的这个建议非常好,这充分说明安毅不但看到了战局有可能出现的不利变化,而且安毅也非常聪明,他知道我中央军主力部队正在全力围剿的关键时刻,不愿意让我中央军在‘攘外必先安内’原则下即将取得的决定性胜利毁于一旦,这才挺身而出,果断调动同样受到湘鄂川共产党武装袭扰威胁的川湘驻军,安毅这是在为党国分忧,在为我这个校长分忧啊!”
  “其次,我们还应该看到,安毅不但拥有杰出的军事才华,经过多年的磨练和他自身的努力,在政治觉悟上的提高同样令我备感欣慰,安毅非常敏锐地看到了国内的局势,看到了国内各地方势力口口声声抗日,却借此堂而皇之的旗号牟取私利、借机发展壮大的阴谋诡计,试想一下,如果朱培德将军和张弘栾将军联名通电,表示服从中央领导,听从军委指挥,已经严阵以待随时等候中央召唤,其政治影响何其广大?各路军阀情何以堪?高妙啊!”
  众人细细一项,不由频频点头……经蒋介石这么一分析,众人无不对安毅的政治智慧深感惊讶和敬佩。
  蒋介石对众人的反应非常满意,灿烂一笑:“还有一点大家可能都没注意到,安毅明知道我这回带着刘堪师一起北上,但仍然提出征召川南一线我黄埔嫡系二十四军两个师、湘滇军共三个师北上抗日的建议,只能说明安毅非常的理智,非常的务实,并没有任何亲疏之分,好恶之别,这是因为,安毅建议征召的五个师实际上实施的全都是安毅那一套新式训练和指挥模式,各师的各级指挥官都是与安毅并肩战斗过来的师兄弟和亲密战友,安毅指挥起来将会更为得心应手,更能发挥各部的战斗力。”
  “这一点非常重要,也是非常明显的,呵呵……敬之啊,你不要执着于追究安毅枪毙逃兵溃将的责任,在眼下错综复杂的战局下,那些都是小节,我相信少帅他们也能理解安毅的心情,我认为你可以主动和安毅就五个师北上的事情讨论一下,毕竟你是军政部长,是代理参谋总长,你去和安毅讨论最合适,只要你们意见一致,就可以放手实施。”
  “是!”
  何应钦非常郁闷,他原本以为打了安毅的小报告蒋介石会生气,没想到竟然是这样一种结果。
  黄绍竑与杨杰相视一眼,彼此都看到对方眼里一闪而过的惊讶,对蒋介石对一个统兵大将如此信任有些疑惑不解,唯有宋子文嘴角挂着一丝笑容,却又让人看不出他是赞是贬,是喜是忧。
第842章
信心来自信任
  上午九点,保定兵站专线铁路上号令声声,一片忙碌,中央军嫡系部队第八十三师一万二千将士登上三列专列,以最快速度赶赴密云前线。
  八十三师是中央军嫡系部队中率先整编的三个德械师之一,全师上下清一色的德式装备,脑袋上顶着的钢盔也是江南兵工厂生产的仿德式钢盔,两年来一直是鄂豫皖内战中围剿红军的主力,毕业于黄埔一期的师长刘戡作战勇猛,身先士卒,深得主将卫立煌的欣赏,也因其强硬的反共立场获得蒋介石的信任和重用。
  专线月台上,刚刚乘坐火车抵达保定的慰问团已经分散到了各个登车口,两百余名慰问团成员都在给将士们端茶送水,热情鼓励,将士们看到被中山先生称之为“党内圣人”的元老张静江、百忙中抽身前来的中央军校教育长张治中、蒋委员长夫人宋美龄、安毅次长夫人冯洁云和众多各界名人给自己端茶送水亲切问候,赠送印有“保家卫国”字样的毛巾,一个个感动得不能自已,却又穷于表达誓死抗战的决心。
  还是一个团长聪明,带头唱起了安家军率先唱响如今已风靡全国的《精忠报国》,震天的豪迈歌声,让保定城万民瞩目,纷纷前来送行,如果不是被兵站警卫官兵劝阻下来,民众恐怕会将铁路沿线塞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6/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