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5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5/1395

  “这会儿何雪舟将军恐怕急了,他向全国新闻界许诺的‘秋季战役’没剩下几天,到现在却仍然找不到黄汉部的行踪,原本以为已是笼中之鸟的贺龙部又毫无声息地从他鼻子下溜掉,刘湘将军指挥包括学生的二十四军在内的四个半师,数十天来被黄汉牵着鼻子到处转悠,至今仍没有半点儿建树,难怪新闻界最近一段时间对几位统兵的将领口诛笔伐了。”
  “二十四军军长顾长风向学生发了几次脾气,说刘湘完全是瞎指挥,我很担心他一气之下率部打道回府,毕竟川南重地如今也是兵力空虚,要是红军主力大举西逃的话,数年心血堆积起来的黔西、川南和湘西工农业基地就悬了。”
  安毅不动声色地把责任推到两位何将军和刘湘身上。
  蒋介石幽幽叹息一声,坐下来一脸无奈地说道:“当初要是让你负责指挥川湘鄂战场就好了,再差也不至于像今天这个样子,丢脸啊!这个刘澄甫,还有何雪舟,根本就不吸取前四次围剿的教训,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错误,令人失望!”
  安毅笑着安慰:“校长不必难过,当初就算是让学生去也无法成行,遍及半个国家的大旱灾,远比一两万共军影响大,校长让学生全力赈灾是正确的,至少没有让鲁豫苏皖和两湖地区出现剧烈动荡和难民潮,没有影响到各大战场,这是有目共睹的。再一个,学生以为这个时候不能责怪任何人,特别不能责怪刘澄甫将军,只要他仍然指挥川军在川北主战场和红军拼命,就是对党国的最大贡献,而且……嘿嘿……”
  蒋介石抬起头,不悦地瞪了安毅一眼:“而且什么?说下去!”
  安毅连忙收起笑脸:“校长,白健生将军的心思,不也正是校长的心思吗?川军只有在激烈的进剿中消耗掉,才能形成对中央最为有利的局势,如今中央军五个师不是都开进四川了吗?其中两个师成功地直插成都以北的绵阳和盐亭,比起我们当初预料的更为顺利,学生估计,元璋将军(贺国光)和曾师兄如今恐怕做梦都会笑醒。”
  “胡说八道!完全是胡说八道!一点儿政治觉悟也没有,此等不利于团结的话,今后休得再言。”
  蒋介石嘴上严厉批评安毅,心里却非常受用。
  以目前的进展分析,不出今年底就能把川陕红军连根拔除,届时刘湘再怎么折腾,也无力改变中央军强势入川、长期进驻的局面。
  正是因为如此,蒋介石更觉得消灭盘踞在川湘鄂边区莽莽大山里的黄汉部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只有彻底消除这一大祸患,何成浚的几个师才能抽身西进,经川鄂陕交界地区直插徐向前、张国焘红军的侧后,与南线川军和中央军各师展开夹击之势,就算不能全歼川陕红军,也能断绝红军快速北上陕西、逃离战场的退路,迫使红军从川西北和陕甘边界逃跑,中央军重兵就能以尾随追击的借口,长驱直入,彻底将四川控制。
  可是如今的形势瞬息万变,极为复杂,黄汉部一日不除,就有可能给川北和湘黔两大战场都带来意想不到的威胁,如果何成浚部主力部队放弃对黄汉部的进剿果断入川,就有可能被黄汉部突破川鄂交界一线,进而投入到本就非常复杂的川北战场;如果何成浚部主力仍然被牵制在川鄂交界一线,川北战场的战略实施又会受到严重影响,至少在中央军主力部队赶来之前,目前的川北局势不会有大的改观。
  眼下蒋介石唯一能调动的部队就是安家军,蒋介石不止一次设想,命令路程光的两个暂编师徐徐开进川湘南线,再把顾长风的二十四军三个师从刘湘手里分出来,连同刘湘的一个半保安师一起,全都交给善打硬仗和攻坚战的虎将顾长风指挥,从川鄂江段的长江南岸分头向南实施压迫,一步步缩小包围圈,何成浚的两个进剿师包括驻扎荆襄一线的三个步兵旅,就能完全抽出来,投入到川北战场。
  但是打算归打算,蒋介石之前已经答应过安毅要把二十四军尽快撤回川南、沿川湘黔交界线布防的要求,现在要是推翻原先的承诺,显然难以开口,要怪就怪刘湘和何成浚太过无能,拥兵十万对付贺龙和黄汉两万余众,竟然打成今天这种无比被动的局面,别说从来没打过这种窝囊仗的顾长风心里有气,蒋介石私下里都发了几次火。
  蒋介石没有说话,安毅也不开口,两人眼睛虽然盯着地图,可心里都在敲打各自的算盘。
  安毅感觉这么僵持下去不是个事,摸摸三天没刮的下巴,低声问道:“校长,能不能给李德邻将军去份电报?学生估计李德邻、白健生将军也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建设成果受到损害,他们无非是担心红军主力顺着湘赣粤边境打进桂北,这大概也是白健生将军之前飞赴广东与陈济棠将军商议的原因。”
  “如今粤军三个师生力军增援粤桂湘交界一线,必定是李德邻、白健生将军请求的结果,再加上剿总南路军薛岳将军率领的四个师,近十个师的重兵分布在赣南、粤北和桂北一线,这还不算三省的地方保安部队,桂北的危险实际上已经降到了最低点,这个时候,如果能说服李德邻和白健生将军采取主动,恐怕要比他们私下里与何健将军讨价还价要好,至少在中央的号令之下,很多事情可以摆出来谈。”
  蒋介石微微点头:“有道理,继续说。”
  安毅接着说道:“如果校长真的担心川湘鄂地区,完全可以给刘澄甫将军下命令,而不是以建议或者商量的口吻提醒他这样那样,就直接告诉他,从宜昌至重庆江段放心地交给路程光的江防部队负责,反正路程光部为了保障航运,一个多月来全部布防驻扎到位,对上游水域展开有效的监控和戒备,刘湘将军完全可以免除后顾之忧。再把二十四军的指挥权交给顾长风,连同川东的一个半保安师在内,全部由顾长风一手指挥,哪怕不能消灭黄汉部,也能把黄汉部从大山里面赶出来。”
  蒋介石精神为之一振:“往哪个方向赶?”
  “我看由北向南赶最好,再请张弘栾将军的四十四军尽可能抽出两个师在一旁协助,彻底封死湘北各县,使得黄汉部无法向东突围,只能沿着川湘边界,一路向南逃窜。”安毅终于说出自己的打算。
  蒋介石立即盯着地图,看来好一会儿终于重重点头:“很好!与其耗费诸多兵力分散进剿,不如把红军赶在一堆去,如此一来,川鄂一线完全没有了压力,加上路程光部沿江策应,川鄂局势全盘皆活,我们的入川计划就能更快地实施。只是……你认为顾长风会花多少时间,才能完成对川湘鄂地区的肃清?”
  “恐怕得花上两个月才行,那片区域太大,地形又太过复杂,四个半师中的一个半师只能当成预备队来使用,主要还得靠二十四军三个主力师,这样一来进展不可能太快,但是绝对比整天像没头苍蝇那样赶到这儿追到那儿团团转要好得多,东打一耙西打一耙的蠢事不能再干了,只有主动寻找敌人,才是解除当前困境的最佳方式。”安毅回答。
  “好!很好!我这就把堪侯几个招来,你和他们一起议上一议,做出个指导性计划来,我立即致电刘澄甫,也让何雪舟从旁策应一下顾长风……娘希匹,到头来还得靠咱们中央军嫡系部队来解决问题……”
第1047章
怒而不发(一)
  早在薛岳指挥的第六纵队突然发力,指挥韩汉英、欧震、唐云山和梁华盛四个师,猛攻宁都与兴国之间的战略要地古龙岗并迅速占领时,安毅就看出赣闽战场大局已定,放弃自己的优势与中央军大打阵地战、攻防战的红军,消耗极为严重,早已经没有与十倍于己之敌抗衡的本钱。
  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均在所有人的预料之中,红军被迫放弃赣闽根据地全力突围,经过一周的匆忙准备于十月十七日南渡贡水,四天后前锋部队击溃信丰一线堵截之敌,成功冲出第一道封锁线。
  渡过信丰河之后,携带大批辎重、混乱不堪的中央红军主力用了十三天时间,紧贴赣粤边境走完一百五十公里路程,平均每天行军十三公里,却能再次击溃驻守汝城的剿总西路军两个师的防线,成功突破第二道包围圈,继续向西挺进。
  在这长达十三天时间里,身在赣州指挥的陈诚竟然没有调集优势兵力南下阻截或打击,跟随在红军部队身后的薛岳纵队因为“尚未完成对占领区清剿任务”而舍弃良机,也没有乘胜追击。
  指挥重兵布置在赣粤一线的广东剿总司令陈济棠看到情况有些不对劲,担心这是老蒋的阴谋,迅即按兵不动严防死守,少量布置在红军前进道路上的粤军堵截部队一触即溃,都不愿意与全力突围的红军拼消耗,为保住自身实力,没有任何主动出击的打算。
  以福根豪森为首的顾问团对前线发生的一切摸不着头脑,连连惊呼怎么了?接受各国特别是德国军事顾问训练了好几年的中央军各部,怎么会反应如此迟钝?错过了一个又一个能够决定胜负的有利时机不说,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严格贯彻执行总部精心制定的作战计划,以陈诚的北路军和薛岳纵队为例,红军主力几乎全部通过第二道包围圈之后,才刚刚发起追击行动,行动之迟缓让人瞠目。
  福根豪森很激动,抓住安毅的手说他完全看不明白,根本想不通中国军队竟会出现这样低劣的表现。
  安毅心里也非常惊讶,他也看不懂一向精明而果断的陈诚、薛岳怎么会如此拖拉?只能对其他各路军的情况作出解释:西路军没有及时南下堵住红军西进的道路,是因为红军罗炳辉军团正如大家所担心的那样,突然冲出赣湘一线,突袭湖南首府长沙,西路军主力只能改变方向全速追击,所以才会使得西南方向兵力薄弱,让红军有机可乘;蒋鼎文指挥的东路大军,仍然在全力清剿赣闽边境一线的红军残部,其中周浑元纵队还要参与对浙赣皖地区红军的围剿,因此东路军距离中央红军越拉越远,一时间无法迅速调往湘赣一线。
  福根豪森立刻质问陈济棠的粤军为何不主动发起进攻?中央军委和蒋委员长为了让粤军参与围剿,不是曾三次下拨了多达三百五十万元的巨额军费给陈济棠了吗?就算是雇佣军,也应该遵守拿钱干活的职业道德啊!
  安毅对此只能摇头苦笑,他知道一时间无法向福根豪森清楚地说明当前中国的军政情况,以及在政治、经济和历史恩怨等因素左右之下,中央与地方军阀分分合合纠缠不清的复杂关系。
  强如安毅,此时也尚未觉察到,这一系列异常情况所蕴含的实质是什么。虽然他对中央军各部将领的表现十分不解,但是他想到的却是另一个要素:数十万大军经过一年多的连续征战,确实已经到了非常疲惫的时候,毕竟中央军各部也是良莠不齐,无论是政治教育还是军事训练,都远逊于自己的安家军,方方面面有待提高的地方实在太多太多,许多时候想急也急不来。
  福根豪森显然对安毅避重就轻的解释不甚满意,他亲自去求见蒋介石,直至第三次上蒋介石才从繁杂的各种会议中抽出时间,和福根豪森单独举行了两个半小时的详谈。
  福根豪森回来之后,不再有任何的抱怨,见到和自己一起共事的安毅,也没有了原先的笑容,似乎是在有意无意地躲避安毅的目光。
  安毅初时也没有怎么在意,以为是福根豪森终于明白了中国错综复杂的军政格局,不知不觉间也把自己看成个割据一方、不尊中央号令的军阀头目了,所以他不以为意,仍然按部就班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对前线各部发回的战报和情报进行汇总分析,为日理万机、胸怀全国各战场的蒋介石提供用以决策的基础资料。
  十一月十五日,走得比蚂蚁快不了多少的中央红军,再次突破了“重兵把守”的湖南郴州以南良田至宜章
第三道封锁线,轻松进至湘粤桂边境的临武、蓝山、嘉禾地区。
  这个时候,安毅终于发现事情有些脱离自己的掌控了!
  陈济棠粤军北上之后,负责南线战场的薛岳纵队四个师随即被并入北路军,追了七天,依然还落后于走得慢悠悠的红军七十公里,陈济棠的粤军第三军余汉谋部转入广西贺州以北,而不是按原计划自乐昌增援宜章;陈诚麾下罗卓英指挥的第五纵队拥有黄维第十一师、霍揆彰第十四师、傅仲芳六十七师、李树森第九十四师、夏楚中第九十八师,全都是装备精良又休整了一周的主力师,却仍然追赶不上红军的缓慢步伐;更让安毅无比疑惑的是,何健的六个师和驰援湖南的西路军三个主力师,全都拱卫在郴州至衡阳一线,摆出一副全力保卫长沙安全的姿态,而不是利用优势兵力主动出击。
  对照地图反复思考之后,安毅终于明白过来……其实根据目前情况,只需以湖南之部队迎头痛击红军先头部队,已经精疲力竭、不断减员的红军主力就会迅速溃败,紧随其后的十余万中央军主力部队和南面的粤桂军队不用花什么力气,就能轻松歼灭分崩离析四散而逃的红军各部。现在之所以形成目前这样一个奇怪的局面,一定是蒋介石的“祸水西引”政策在作怪,一定是欲通过把红军赶往湘桂地区,消耗地方军阀的实力,尾随其后的中央军再伺机而动,起到一石多鸟的作用。既然先前李宗仁和白崇禧对红军萧克军团采取了这样的策略,蒋介石也来了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恍然大悟的安毅心中感慨万千,疑惑也随之加深。
  好不容易等到晚饭时间,安毅放下手头的一切工作,想到与行营一湖之隔的江南宾馆顿河西餐馆用餐,刚走出指挥部大门就看到徐永昌迎面走来,说委座将在晚上八点召开紧急军事会议,陈诚、罗卓英、薛岳等将军已经到达机场,很快会赶到行营。
  安毅点了点头表示明白,谢绝徐永昌一同进餐的建议,乘车离开行营,紧急赶往江南宾馆。
  车子进入宾馆后的专用停车小院,安毅钻出车厢,立即进入通信指挥车,口述电文,火速发给黔西的石珍。
  十分钟不到,石珍回电,安毅立即亲拟电文,吩咐麾下参谋用石珍部与桂系长期联系的那套密码发出,这才与沈凤道、林耀东离开指挥车,登上二楼用餐。
  丰盛的晚餐没吃一半,赵伯翰匆匆而来,将白崇禧的回电递给了安毅,回电只有一句简短的话,却让安毅惊出一身冷汗,白崇禧的回复是:老弟千万别干五十步笑百步的傻事。
  安毅再也没有半点儿胃口,呆呆看着电文沉默很久,才掏出打火机缓缓点燃,燃烧的火苗将安毅涨红的脸照映得更红了。
  对面眼尖的沈凤道已经看到了电报全文,非常理解安毅此刻痛苦而又愤怒的心情,沈凤道轻轻挥了挥手,让赵伯翰去林耀东和侍卫那桌用餐,推开面前的大碟子,捡起餐巾擦了擦嘴:“这个时候你可千万别发火,更不要让人看出端倪来,就当什么也不知道最好……他娘的,咱们该回去了!”
  安毅沉默不语,此时此刻,他想到了很多,想到了陈诚、薛岳等人迟缓得近乎呆滞的行动,想到了何健轻松地撤回湘北三个师主力时表现出的自私自利,想到蒋介石总是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目光带往川北和湘鄂川战场,每当自己谈到中央红军主力时便把话题扯到了黄汉部上,要顾长风加快进剿的步伐,他甚至还想到了福根豪森歉然的微笑和有意无意躲避自己的目光。
  在此之前,安毅只是隐约看到李宗仁、白崇禧可能会遭到暗算,或许湖南的何健也会出问题,甚至为此扩展到因为打击萧克、贺龙部有功,获得蒋介石的赞赏刚刚被任命为贵州剿总司令的王家烈和贵州省主席毛光翔身上,但安毅怎么也没有想到,老蒋会对为国家民族做出巨大贡献的自己和一众盟友,仍然拥有如此巨大而又深沉的企图和野心。
  如果真的如白崇禧所预料的一样,那么蒋介石的野心绝对不仅仅是削弱湘桂军阀和占领贵州这么简单,在入川计划空前成功的刺激下,蒋介石想要得到的恐怕更多,更大,自己布局已久的西南,早已成为蒋介石的下一个猎物,毕竟现在经济发展迅速、工厂林立、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的川南,已经成为中国又一个工业中心和科研基地,就算自己再忠心也是完全属于自己的产业,总没有收归中央可以随心支配来得方便直接,更不用看自己的脸色行事。
  安毅想起自己向蒋介石汇报现在叙府采用德国和美国的发动机生产的飞机月产量已经突破二十架、并且自行研究设计的两种型号的先进飞机发动机已经研制成功时,蒋介石露出的那种意味深长的笑容,现在回想起来,那分明带有一丝嘲弄,或者说是一种一切尽在掌握并窃为己有的兴奋,但可笑的是,当时自己还以为蒋介石是为自己感到高兴,为国家航空工业的进步而骄傲,由始至终自己都处于懵懂之中,甚至还在蒋介石试图吞并地方的策略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白崇禧的短短一句回复,也让安毅看到了这位号称“小诸葛”的桂系巨头的远见和信心,无论如何,红军均难以在桂北一线有所作为,桂系军队虽然在蒋桂战争中倍受打击,但是桂军所拥有的强悍战斗精神和多年的养精蓄锐,几乎全部装备了新式武器还有两个大队的空军助战,战斗力何止是北伐时期那支“钢军”的数倍?
  白崇禧和李宗仁完全可以轻轻松松歼灭和赶跑入桂的红军,红军入桂受阻后,只能调头北上贵州,兵力薄弱训练松弛的贵州军队此刻应对萧克和贺龙部的进攻都已经很吃力了,拿什么来阻挡拼死一搏的红军?挡不住红军的去路,只能任由红军扬长而去,进入川滇地界,而这个结果正是蒋介石最为需要的,白崇禧的提醒,终于唤醒了安毅强烈的危机感。
  安毅愤怒之余,极为自责,因为对国家民族、对大局的高度责任感,以及在蒋介石怀柔政策下逐渐消失的警惕感,让他骄傲自满,麻痹大意,让他丧失了在这个乱世里时刻都应该保有的危机感和警惕性。如果事情真的发展到了那一步,他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身边的亲朋好友,手足兄弟,不知道如何面对数千万好不容易才有几年安定生活的川南民众,不知道如何面对因此而产生的重大损失。
  沈凤道极为担忧地望着脸色急剧变幻的安毅,追随安毅到现在,他是第二次看到安毅如此的愤怒和痛苦,第一次是当年北伐折翼、九死一生回到南京之后。沈凤道很想和安毅说几句开解的话,但是喉头蠕动良久,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因为他同样感到愤怒,同样感到被愚弄,胸中就像被一团熊熊烈火烧灼般刺痛。
第1048章
怒而不发(二)
  紧急召开的军事会议晚八点正式开始,长桌周围坐满了军委各部主官,从前线风尘仆仆赶来的钱大钧、刘峙、陈诚、罗卓英、薛岳等六人出席会议,钱大钧、刘峙坐在何应钦下首,陈诚坐在与何应钦面对面的左侧一排安毅的下首,安毅前面的第一位是常务次长葛敬恩,这个座位排列基本上代表了目前各人在军中的地位。
  安毅注意到通常列席军事会议的顾问团三名负责人没影子,知道这个会议讨论和决议的内容将会非常机密和重要。尽管一肚子怒火,安毅仍然很好地保持了克制,沉着的脸上没有露出半点儿痕迹。
  会议由蒋介石亲自主持,他简要地通报了一下各战场进展情况,随后从刘峙负责的河南战场开始,第一次于公开场合严肃地批评了刘峙在指挥上的优柔寡断和兵力调遣方面的被动迟缓,让共军第二十五军屡屡通过“迅速集中兵力打击一部”的惯用手段,一次次击溃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组织起的包围圈。
  刘峙的一张脸时红时白,非常尴尬,直到蒋介石宣布派去顾问小组和一个参谋小组增加指挥力量,并调遣汤恩伯纵队增援河南战场之后,刘峙才悄悄掏出手帕擦去额头上的汗珠,心中暗叫侥幸,同时也无比感激。
  通常情况下,蒋介石都会在宣布新措施之前下达处分命令,这次直接拿出弥补措施,很明显是没有追究刘峙的责任,仍然给予他信任和将功赎过的机会。
  蒋介石接着表扬了刚刚接过川湘鄂地区军事指挥权的顾长风,就在数小时之前,顾长风指挥二十四军主动出击,教导师第一旅终于在川东石柱地区与黄汉部主力遭遇,双方发生了“激烈战斗”,教导师第二旅迅速包抄驰援,黄汉部扔下“上千具尸体猖狂溃败”,向东南逃窜。此役教导师缴获大量被敌人抢夺去的物资和弹药,彻底摧毁了黄汉部的川东根据地,其余两个主力师已经赶赴川湘一线,对敌展开压迫性的三路进攻。
  众将齐齐望向安毅,对安家军的战力和胆量佩服不已,猛将顾长风接过指挥权数天就取得如此佳绩,相比之下,刘湘和何成浚的几个师简直成了摆设,孰高孰低一目了然,令人感叹。
  安毅却低着头,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仿佛这事与他无关一样。
  蒋介石借喝水的机会,望了一眼不骄不躁的安毅,微微点头接着总结江西战场。蒋介石对各军各师的战绩大加赞扬,强调肃清占领区共产党武装和所有组织的必要性和艰巨性,非常巧妙地避过了中央军各部延误战机的原因和责任,也就掩饰了把红军驱赶到湘桂黔甚至川滇地区的深层用意。
  获得赞扬的陈诚、罗卓英和薛岳齐齐站起,在众将的掌声中,向蒋介石致谢,先后表示奋起追击报效党国的坚定决心。
  阵阵掌声停下,葛敬恩代表蒋介石宣布最新命令,北路军九个师将在薛岳、罗卓英率领下快速入湘,投入歼灭红军的决定性战役;初步完成浙赣皖地区剿匪任务的浙赣边境五个师主力,短暂休整结束后立即北上豫鄂皖战场,协助刘峙和张学良,完成最后的剿共大业;驻扎江西两个机场的空军三个大队,三日内转场衡阳和长沙机场,继续对西逃的中央红军主力展开最大限度的打击。
  九点二十分,浙赣重要的军事会议宣布结束,整个过程没有像往常的会议那样征求与会将领的意见,也没有对宏观计划和预案进行最终审核表决,一切都在高效率高速度中进行。
  这种极少出现的情况,让安毅更加清醒地意识到,接下去的所有作战方向、作战计划和作战目标,都不会再需要众将的群策群力,而是由蒋介石一手制定一手拍板,全军所有部门和各部队只有严格执行的份。
  如此一来,不但很好地把中央军优势兵力快速调动到蒋介石愿意调到的任何地方,而且众将之间无法达成对战场和作战目的理解和默契,从而能够更为坚决、更为快速地执行蒋介石的命令,避免前线指挥将领在此期间生出顾虑和犹豫。
  由此进一步分析,湘桂黔已经成为蒋介石最为重视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主战场,反而是川北一线没有了任何悬念,四川已经是蒋介石非常放心也志在必得的地区。
  会议散去,将领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弹冠相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5/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