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5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2/1395

  安毅和杨斌等人连忙和声开解,说无论红军如何折腾,都过不了安家军把守的川黔边境防线,只要红军还在贵州,仍然处于巨大的包围圈之中,走到哪儿都非常困难。
  蒋介石心里这才好受一些,简单地用完晚餐,回到西苑的宾舍略作休息,洗漱更衣之后立即展开战情分析会。
  安毅、杨斌、叶成只能陪着蒋介石一起展开研究,但是贵州方面尚未有发现红军主力部队位置的准确情报传来,一群将帅只能围着地图,纸上谈兵,结果却出现了多种可能性,其中便包括蒋介石最不愿意看到的红军掉头向东突破湘黔边界北上,一旦朱毛红军进入地形更为复杂的川湘鄂边境地区,将会如鱼得水,翻起惊涛骇浪,整个剿共局势将会发生巨大变化,川北战场的川陕红军和剿而不灭的贺龙部就会大受鼓舞,兵力薄弱的鄂西川东一线,就会陷于红军多支部队的无情打击之中。
  当晚,蒋介石的一条条命令从叙府发出,湘西张弘栾的四十四军被全部调动起来,近半兵力驻守黔东的刘建绪军团也接到了时刻保持警惕、随时奉命行动的命令。
  次日上午天空作美,连续七八天的阴雨天气悄然结束,本来安排下午参观叙府飞机制造厂和兵工厂的蒋介石,在午饭时间突然接到戴笠发来的密报:今日上午九点,苏俄政府与伪满政府于日本东京高调签署了中东铁路的非法转让协议,欧美各国也已接到相关消息。
  蒋介石勃然大怒,从开始到现在,蒋介石和中央政府就拒不承认苏俄拥有中东铁路的主权,多次对俄日之间的中东铁路转让谈判提出强烈抗议,苏俄不但抛弃了当初把中东铁路无偿交还中国政府的承诺,还一次又一次信誓旦旦地否认与日本及伪满国之间存在中东铁路的私下交易。这一次,苏俄竟然如此肆无忌惮地与中国政府和人民从不承认并深恶痛绝的非法政府伪满国签订非法转让中东铁路的协议,无疑是对中国主权的极度藐视、对中国利益的肆意损害。
  安毅和众将也怒火万丈,激动的安毅当场命令:立即停止与苏俄政府与民间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的合作谈判,从今以后禁止持苏俄护照的人进入川南、黔西、湘西和滇南地区,原本与苏俄国家进出口公司签订的桐油、钨产品、锑产品、松香、工业用茶油、猪鬃等所有出口合同全部作废!
第1078章
难得的默契
  苏俄十月革命后,为了让新生的苏维埃政府在远东保持一个和平的环境,列宁发表了《第一次对华宣言》,提出废除此前中俄间签署的《中俄密约》、《辛丑条约》和俄日签订的侵华条约。1920年9月27日,苏俄内战和武装干涉进入关键阶段,苏俄政府再次发表《第二次对华宣言》,明确宣布“以前俄国历届政府同中国订立的一切条约全部无效,放弃以前夺取中国的一切领土”,不过随着苏俄国内局势逐步稳定,其政府再也不提此前的承诺,还趁着中国内乱之机又在乌苏里江和黑龙江地段,把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的七百多个中国岛屿划去六百多个,面积达一千多平方公里,并于1929年与东北军为中东铁路爆发战争,苏军攻陷中国边陲重地同江,其后猛攻札兰诺尔和满洲里,当年十二月,南京政府被迫与苏俄签署《中苏伯力会议议定书》,含恨咽下了战败的苦果。
  现在,苏俄无耻地把原本属于中国的铁路,转卖给非法的伪满政府,其中蕴含的蔑视和无礼,直刺中国人的心底。
  安毅盛怒之下做出的决定,等于从此后与苏俄间断绝一切往来,其中撕毁贸易合同停止向苏俄出口战略物资如钨、锑、桐油、猪鬃、工业茶油的决定,对苏俄打击之大,难以估量,目前全国钨、锑出口量的百分之七十被安毅麾下两大工商业集团垄断,而工业茶油、桐油和松香这些土特产,除了李宗仁的广西开始部分出产之外,几乎全都控制在安毅集团手里,这几种占据全世界产量百分之九十的农产品,主要产地就是安毅势力范围内的川湘滇黔四省,欧美各国都得看安毅的脸色,何况被西方视为洪水猛兽的苏俄?日本正是因为惹恼了安毅,如今不得不出高价从欧美各国财阀手中购买这些无可代替的战略物资。
  安毅并不惧怕苏俄的报复,现在川南求助于苏俄的地方根本没有,还由于经济危机期间与苏俄争夺美国及欧洲的破产工厂和生产物资,成功地从其手里挖走了近三成的破产工厂、机械设备和各种物资,苏联的工业化道路,并不是一片坦途。
  蒋介石非常欣慰,支持安毅的果断决定,表示尽快致电福建省主席陈仪、湖南省主席何健,严禁向苏俄出口钨矿,以示对苏俄恣意妄行的报复,只要占据全国钨产量三成的湖南、福建效法安毅,苏俄将从此断货,最多也只能和日本一样,出高价从欧美各国手里购买。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蒋介石和安毅都是强烈的民族主义者,在某些方面蒋介石甚至表现得比安毅更为直接和鲜明。其实从心底里,蒋介石对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的那一套主张更为欣赏,政治上的大局观和预见能力也比安毅强很多,因此他非常清楚安毅的这一决定所产生的效果。
  没等蒋介石细细权衡,安毅的又一决定让蒋介石意外之余暗自感叹,也不好对此说些什么。安毅口述命令,沈凤道亲自记录:“第一、因目前川湘滇黔地区匪患严重,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建议周崇安先生为保险起见,暂缓与各国商务代表讨论下半年各种产品的出口合同;第二、由于川南新建的各大企业均顺利投产,应全力收购江西各企业生产的钨矿、茶油、苎麻等产品并运往川南工业基地,保证本集团企业的生产;第三、暂缓进行本集团在赣矿业与冶炼企业的转让谈判,并加速开采与生产,尽可能增加钨、锑等精加工产品产量,并酌情运回川南储备仓库。”
  蒋介石等安毅坐回自己身边,放下水杯低声问道:“你刚才做出的补充决定,是要趁机牟利,还是别有所图?”
  安毅如实回答:“提价是肯定的,不可能让欧美列强这么舒服地赚咱们的便宜,而且提价之后对日本和苏俄的打击更大。但主要是学生的泸州、昭通两大工业储备仓库即将落成,从下半年开始就得按计划储存各种战略物资,有备无患。还有就是叙府、昭通、思茅的三大储备粮库也正在紧锣密鼓修建,川南这两年新增土地种植面积数十万亩,加上推广良种种植,加大先进的农业技术普及,粮食产量成倍增加,但都被全国各地的灾害消耗一空,根本存不下什么粮食,万一再有个大的灾难,实在难以应付。”
  “学生更担心的是战争,看看如今的华北形势,再看看日本不断加大对我国民族工业的打击和排挤,以及在国际市场上全力争夺各种战略物资的手段,学生就觉得大战为期不远了。好在西南地区最重要的工业基础体系逐渐完善,川南的特种钢铁、三酸两碱、医药、机械、纺织、石化、橡胶塑料等企业都在这几年顺利投产,学生悬着的心才放下一半,可还有无数的事情等待着手进行,正像校长给学生的勉励一样,任重道远啊!”
  蒋介石大感意外,在如今全民都吃不饱穿不暖、各大财阀和各地买办都在拼命发国难财的时候,安毅想到的却是战略物资和粮食储备仓库的建设,而且已经快要建成了,这份远见和魄力,远远超出了蒋介石麾下那些心腹干将和自视其高的智囊。
  更让蒋介石感动的是安毅一腔为国为民的情怀,安毅想到的不是自家一亩三分地的得失,想到的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想到的是整个国家民族即将面临的大规模战争,并为此默默进行艰辛的努力。
  早在此之前,蒋介石就与安毅不止一次谈到过海岸线被强大的日本海军完全封锁之后怎么办?因此,蒋介石尽管没有精力管到遥远的滇南地区,但是对安毅悄然加大力度开发滇南的行为是支持的,直到安毅和法国人取得默契,顺利开辟了一条快速便捷的物资进出口商道,中央政府和国内各大财阀仍然觉得只是小打小闹不成气候,唯有蒋介石、宋子文和孔祥熙看到了其中巨大的战略意义,三人都对安毅的远见和大手笔深感钦佩。
  想得到和做得到完全是两码事,可安毅不但想到了,而且做到了,做的不是一般的好,好到把千方百计增加国家财源的宋子文都惹急了。
  再一个,蒋介石没有给安毅任何的压力,反而在军政权利和税政自主权方面暗中帮助安毅,除了深明大义和用人不疑之外,就是对安毅人格和道德的认可和欣赏。
  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是:国民党总裁如今是汪精卫,手上无兵的汪精卫把整个国家的财权争到手上之后揽得死死的,蒋介石这个国民党副总裁兼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也不少受气,因此蒋介石干脆对财政一块撒手不管,把精力全部用到剿共战场上,只想平定内患之后再回头和汪精卫算账。
  可是,汪精卫到底是个眼高手低的政客,非常不争气,掌握财政大权之后不但没有任何建树,只知道发行各种债券,从全国人民手里弄钱,最终钱倒是弄回不少,但整个国家千疮百孔,到处都是一个个大窟窿,汪精卫手里有多少钱都不够用,也不会用,结果什么成就也看不到,反而弄得债台高筑,日甚一日,已经到了无以为继的边沿,如今再想发行债券,已经没有人购买了,汪精卫也就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这个时候,全中国乃至全世界能帮汪精卫一把的只有安毅。
  而安毅不知为何,似乎永远对汪精卫抱有成见,虽然见面客客气气彬彬有礼,但是从不买汪精卫的帐,这一点蒋介石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也把安毅的这种表现看成是对自己这个校长的忠诚,因此眼见着没法得到川南后,不但支持这块热土继续保持高度自治,而且从不提滇南那一块,就算为了整个国家财政忙得焦头烂额濒临穷途末路的宋子文、孔祥熙已经看到滇南的财富在哗哗流淌,蒋介石仍然没有半点儿支持中央政府染指滇南的意思,因为数年来安毅的品质和胸怀蒋介石非常清楚,每次遇到大的灾难、每次国家到了捉襟见肘的时候,安毅都会挺身而出,而且只要蒋介石开口,安毅都会大力支持从不吝啬,做得比蒋介石希望的还要好。
  所以蒋介石对安毅非常有信心,他知道只要是到了党国危机关头,或者面临大的天灾人祸,他这个校长一开口,安毅就会毫不犹豫地大力支持。
  至于其他的事情,蒋介石根本不需要操心,由眼大肚小的汪精卫去劳心劳力,而且蒋介石也逐渐认可安毅的那句话:绝不会把钱用到那些没骨头的中央官员身上,绝不会把钱用到各路自私自利的、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的军阀身上。
  安毅看到蒋介石握着空杯子,低头不语,悄悄拿过暖壶再给蒋介石添满水,周边将校一直离得远远的,谁也不敢打扰两人的交谈。
  “庸之和子文快到了吧?”蒋介石抬起头问道。
  “南京那边天气不好,飞机延误了起飞,还有一个小时左右才能到,飞机厂和兵工厂那边已经安排好了,尽量为校长和庸之先生节省时间。”安毅低声回答。
  蒋介石突然想起件事:“记得你在武汉和我提到过,除了经济联络处外,德国军方和两个研究所的人也悄悄来到了叙府,对吧?”
  安毅点点头:“对,前两天他们参观完我们的雷达研究所,就到江北参与我们的雷达测试实验,从这两天德国人的反应来看,他们对我们的雷达技术非常震惊,要求技术转让和合作研究的心情极为迫切。”
  “学生没有立刻答应他们,也没有向他们提供任何的技术参数,只是让这几十个德国专家和军方代表参观其他研究所,相信不出三天,德国人就会明白我们需要什么,他们能给我们提供什么用以交换。校长有何指示尽管下达,学生定当遵命。”
  “很好,你做得真的很好,巨大的投入终于换来丰硕的成果,值得自豪啊!只可惜这些都是高度机密的事,我不能公开褒奖你,也不能大力表彰你手下成百上千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心里很过意不去。在对外合作和研究方面,你这个全军参谋次长有自主权,有领导权,不用我操心了,你按照自己的意思办就行。”蒋介石再次给予安毅极大信任。
  安毅感激地说道:“谢谢校长的信任,学生定不负校长众望。”
  蒋介石很满意:“有件事我忘了跟你说,月底召开中央政治会议,你要参加,是关于军队改革的,而且在这次会议上,将会通过由你起草如今已补充勘定的军衔制度,中央政治会议将会对全国的主要将领进行军衔的重新授予。你的二级上将这回转正了,人数不多,一级上将仅八人,都是党国元老,二级上将二十二人。高级将领的军衔铨叙之后,便是对全军混乱的军衔开始整顿,至少一半以上的将军会被去掉,地方军自己授予的军衔一概无效,由军委相关部门重新考核、点验、铨叙之后,才会重新授衔。不过,你的安家军例外,一直以来你做得很好,这次你们自己报上来,我让铨叙厅长林蔚签字就行了。”
  “谢校长!学生代全体将士感谢校长的厚爱和栽培!”安毅站起来,毕恭毕敬地致谢。
  蒋介石微微一笑:“好了,我就不去接庸之和子文了,你把他们接来之后,我们就开始参观飞机厂和各军工企业。”
  安毅答应下来:“是!校长,你看,是否答应德国驻川南经济和商务联络官员的请求,接见一下德国代表团的成员?”
  蒋介石想了想站起来:“这次就算了,既然德国人是秘密到来,弄出大的动静就不好了,你替我转达一下意思就行,如果他们愿意,本月下旬中央政治会议召开期间,我可以在南京接见他们。”
  “明白!”安毅点点头转身要走。
  “等会儿!”
  蒋介石叫住安毅:“别跟子文吵嘴,你让着他点,他也是被汪精卫逼急了没办法,才打你主意的,你不答应就是了,不用吵架,庸之会在你和他之间好好做工作的。”
  安毅心领神会,点点头和杨斌等人笑着离开。
  蒋介石挥挥手叫来叶成等人,一起走到地图前,继续讨论贵州战场。
第1079章
有备无患
  坐落在岷江北岸的叙府飞机制造厂规模宏大,单是六十多米长、二十多米宽的钢架结构厂房就多达五座,其他附属建筑和加工车间井然有序地分布在五座大厂房周围,蒋介石和孔祥熙、宋子文、葛敬恩等人走完半圈,就花去了两个多小时。
  蒋介石一行从进入一个警备团守卫的厂区大门开始,就一直在相互热议和连声惊叹中度过,蒋介石等人都去号称“中国第一飞机厂”之称的杭州飞机制造厂参观过,而且不止去了一次,如今才发现那家工厂虚有其表,除了组装美国老式飞机、维修各种民用飞机外,零配件和生产线一概没有,与设备完善先进拥有五百余名中外工程师、中青年技术骨干和三千二百余名全部接受过基础专业培训的产业工人的叙府厂比起来是多么的寒酸可笑。杭州厂成立虽早,但在叙府厂面前,就像个柔弱的叫花子站在年轻力壮的大财主面前一样。
  宋子文是提倡引进欧美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先进设备和管理经验的急先锋,是南京中央政府中最有远见卓识的实干家,杭州飞机制造厂当年就是在宋子文的大力支持下开办起来的,由于在科研水平、制造技术和观念上的极端落后,加上宋子文两次含怒下野,杭州厂才不得不引进美国资本。
  可是最终杭州厂这个挂着民族企业大旗的著名飞机制造厂,却是让美国人成了最大股东,而且到目前为止,没有生产出一架自己的飞机,全都是从美国进口发动机和配套零部件,组装成的落后产品,比如美国方面拥有完全知识产权和专利权的霍克双翼战机、波音水陆两用飞机等老旧机型,就算如此,中国空军还不得不向杭州厂购买,杭州厂一千多名中方技术人员和工人,在长达三年多时间里几乎学不到任何有用的东西。
  宋子文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对此没有半点儿办法,这才有了去年开始在南昌建厂的中央飞机制造厂,由于剿共、资金紧缺、技术水平有限等多种原因,到目前为止厂房尚未完全建成。但有此竞争,也促使杭州厂的美国合资方不得不加大技术和设备的投入,扩建了主要厂房,更新老旧加工机械,为了保持竞争力,还主动向南京政府提出,无偿选送五十名中国飞机制造业的优秀人才前往美国学习,美方将承担这五十名人员在未来两年的留美学习中的所有费用。
  可杭州厂的反应速度还是晚了,中国的飞机市场已经被安毅的叙府飞机制造厂悄悄夺去,且不说全部是用叙府厂各种飞机的西南空军司令部四个航空团,不说全部装备中德合作生产的容克JU52运输机的和逐渐采购AN5型民用运输机的、从川南航空公司上升级而成的中国西南航空公司,仅是桂系空军、晋绥军空军、新疆盛世才的航空大队,就先后采购了叙府厂自行生产或合作组装的各式战机一百三十余架,各方对叙府厂飞机的质量和价格都给予高度评价,更令各方深感放心的是,叙府厂有个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维修服务团队,只要是采购方的飞机出现故障,只需一个电报,这个反应迅速的维修服务团队就会乘坐大型运输机前去解决,不但帮助维修本厂出产的飞机,还非常慷慨地为客户修理从其他各国购买的老式飞机,深得各方的赞誉和感激。
  宋子文等人心中非常清楚,叙府厂所取得的成就仅仅是个开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现代战争观念的转变,将来中央军和全国各势力的采购量将会迅速增加,就像安毅麾下汽车制造厂出品的各种汽车一样,短短两年时间已经占据了全国市场的半壁江山,遇到严峻挑战的欧美各国制造商和销售商,面对安毅麾下企业迅速崛起的技术能力和层出不穷的市场手段,也只能徒呼奈何,没有一点儿办法。
  蒋介石一行的到来很突然,除了军队,安毅没有通知任何部门,就连飞机厂的厂长、来自美国加州的广东籍华人航空动力学博士骆稚纯,也是蒋介石到来前半小时才接到通知的。
  这位只会说中国广东潮汕话却通晓英、法、德、意四种语言的三十九岁航空学天才,和蒋介石、葛敬恩、曹浩森等人对话只能通过安毅、宋子文的翻译。宋子文和安毅一样,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潮汕话和英语,而孔祥熙干脆直接用英语和骆稚纯交流。三一年经张喜推荐,骆稚纯离开美国福克斯飞机制造厂生产经理的位置,满怀报国之心返回国内,担任安毅飞机制造厂厂长,这两年也学会不少官话,只是说起来还是结结巴巴的,怪异的发音令人忍俊不禁,弄得他面红耳赤大感吃力,这一有趣情景让跟随的一群人乐得不行。
  在参观的过程中,蒋介石一行每到一处,中外技术人员和工人们只是点点头,露出个笑容就各干各的去了,每到一处都没有任何形式上的欢迎和围观,这一现象令蒋介石非常舒服,赞扬说这才是干事业的人才,这才是干事业的地方。
  由此可见,蒋介石也厌恶了每到一处的迎来送往和兴师动众,也让跟随在蒋介石身边的所有人都意识到,安毅集团的严谨务实深得蒋介石的欢心。
  令蒋介石和所有参观人员奇怪的是,近两个小时的参观,竟然没有看到一架完整的飞机,经安毅解释之后,才知道制造厂的总装车间并不在这儿,而是在岷江南岸的空军基地旁边,所有飞机都是在那儿完成最后的组装和检验,然后经过严格的试飞测试,才能交给各方用户使用。
  在安毅的低声介绍下,蒋介石等人才得知安家军有一个高技术飞行团队……试飞团,这个拥有四十五名经验丰富、技术高超飞行员的试飞团,不但会为所有民用飞机进行交付前的各种测试,还承担一个更为重要的艰巨任务,就是为叙府厂研制生产的各种型号军用飞机进行各种测试,一年多来,已经有四名宝贵的校官级资深试飞员因飞行故障牺牲,六人在驾机降落或跳伞中致残,但这个团队仍然是安家军空军将士们梦寐以求的团队,只有加入到这个团队,才能学到更高深的知识,才能拥有驾驶所有型号战机的资格,才能通过中校这一道坎,成为空军部队中最令人尊敬的特级飞行员,也就能获得安家军司令部配发的别墅和专车,直系亲属因此而获得最优厚的福利待遇和令家族无比自豪的荣誉。
  蒋介石听到这里,心中感叹不已,几年来,他对安毅层出不穷的治军方略已经没有半点儿惊讶,逐渐变得很适应了,但安毅的这一番介绍,还是让他深为感动和震动,蒋介石知道飞行员的宝贵,正是因飞行员的制约,中央空军至今都无法按照原定计划步步壮大,为此蒋介石才不得不同意将黄埔军校中的航空专业分出去,与杭州的航校一起组建了直属航空署的中央航空学校,可是,在经费匮乏的制约下,航校学员一年中获得的升空飞行训练时间不到三十个小时,不及叙府航校的五分之一,与安毅麾下四个飞行团更是没法比,而且在师资力量、教学条件和装备设施等各个方面,也远远落在叙府航校后面。
  制约中国空军发展的系列问题,一直是蒋介石和航空署所有将领企图收回叙府航校的重要原因,但是,叙府航校是安毅自掏腰包从无到有一步步建立起来的,中央和航空署没出一分钱更没出一分力气,当初安毅提出要办叙府航校时,航空署那些资深的权威老将还一个个笑话安毅不自量力,可如今,叙府航校的规模、教学质量、知名度、所设置的专业和师资水平,远远超出了中央航校、防空学校、测绘学校和军需学校加起来的总和,而且专业设置科学、教导有方,优秀得令蒋介石不忍伤害到叙府航校的半点儿利益,加上安毅面对航空署图谋将叙府航校并入中央航校时那副横眉冷对的样子,谁也不敢当着安毅的面提出来,因此这事一直拖到现在,蒋介石也没有再提了,反而从刚才安毅毫无保留的低声汇报中,看到了安毅的满怀挚诚,意识到安毅的潜在意思是什么。
  “兵工厂就不去了,去试飞团看看!”
  蒋介石一句话,整个行程随之改变,车队开出飞机厂大门,越过气势雄伟的岷江大桥,很快来到安家军空军基地对面的山谷,车队经过一条上方覆盖着伪装网的四十余米宽的水泥大道,终于来到建立在山脚下绿墙绿瓦的总装分厂两层办公楼门前,众人下车,簇拥蒋介石前进,终于来到被挖空的厚重山体之前。
  走到巨石和钢筋混凝土垒砌的山体大门口,蒋介石情不自禁停下脚步,抬头观望三十余米高四十余米宽的拱形大门,好一会儿才在一阵阵惊呼声中询问安毅:“这个总装车间花了多少时间建成?耗费了多少资金?”
  “全部工程竣工,两个工兵团五千八百将士足足花了一年零三个月,仅是修建费用就耗费资金四百八十余万,如果加上后期辅助工程,山顶和周边的防空工事、永备警戒哨位和观察哨、雷达站等等,耗资上千万。”安毅低声回答。
  蒋介石倒吸了一口凉气,这才知道江北的飞机厂的核心是在这里,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南昌飞机制造厂已经不值一提了,安毅费尽心思大笔投入建立的这个总装车间,无疑是对未来战争可能发生的危机有了充分的认识与准备,真正地做到了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使得蒋介石对安毅的智谋和远见有了更深的认识。
  “好啊!好、好、很好!”
  不善辞令的蒋介石连续四个“好”字,已经完全表明了他的态度和此刻的心情,听得周边文武大员个个侧目,暗自感慨。
  安毅低声询问:“校长,我们是不是先进去看看?看完还能有时间去一趟兵器研究所。校长明天飞贵阳,兵工厂暂时看不成了,就看看兵器研究所吧,那里可以看到现代兵器的一些研究和发展方向。”
  蒋介石点点头:“好!抓紧时间,你带路吧。”
  “是!校长请,诸位请……子文先生,看什么呢?请吧!”
  安毅最后喊了一声仍然望着山门顶部满脸震惊的宋子文。
  宋子文闻声望向安毅,看到安毅一脸得意的坏笑,顿时板起脸,背着双手走向蒋介石,一旁的孔祥熙和葛敬恩暗笑不已,心想安毅这家伙怎么这么喜欢和国舅爷宋财神作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2/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