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6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8/1395

  坐在另一边的宋子文斜眼看了看安毅,转向对面的宋美龄,低声诽谤:“哼,安毅这小子拍马屁的工夫一日千里,几乎快达到炉火纯青的水平了!”惹得宋美龄和身边的周至柔哈哈大笑。
  冯玉祥感兴趣地问安毅:“安将军,贵部空军与日本关东军航空团相比如何?”
  蒋介石和孔祥熙随即望向安毅,两人也非常想弄清楚这个问题,另一侧的宋美龄、周至柔也关切地望了过来。
  安毅沉思片刻,谨慎回答:“在战机数量和作战经验上,关东军航空部队远远优于我们,在战机性能和武器系统配置方面,我们则略胜一筹,综合战力孰优孰劣,就要看在什么地区、什么空域交手了。”
  “空战比的可不仅仅是空中作战水平和能力,后勤支援、指挥系统、战时维护、地面火力支持、情报辅助等方面都非常的重要。我们的空军成立至今还不到五年时间,将士们在经验和飞行时间等方面与日军差距比较大,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已经有了淞沪作战和长城作战的实战经验,两年来又在德、美、英、法飞行教官的指导下,不断取得进步,经过不懈的摸索也总结出一些心得,但一切均有待于实战检验。”
  “不管别人怎么看,我始终相信,我们的空军是有能力与日军航空兵团正面较量的,差距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唯一令人担忧的是,我们的战机数量有限,很难在长时间的连续作战中保持基本的数量要求,毕竟相较而言,日本的工业基础强大得多,虽然这几年我们川南奋起直追,但比起日本民治维修后数十年的积累,我们还是落后很多。”
  “根据最近一期的美国军事杂志推测,日本若是进行战争动员,其强大的制造能力将得以体现,战争初期即能够达到月产战机八十至一百五十架的水平,进入中期其产量将会稳步上升,仅此一项我们就没办法比。”
  冯玉祥听了微微叹息,蒋介石脸上也露出凝重之色。
  沉默片刻,冯玉祥又再次问道:“军中传言,中国最好的航空学校是叙府航校,如果安将军不介意的话,我想问问,叙府航校成立五年以来,共培养出多少飞行员?你们的西南空军目前又拥有多少合格的飞行员?”
  安毅悄悄地望向蒋介石,看到蒋介石微微点头,便如实向冯玉祥介绍:“航校创建至今已经五年了,刚开始时飞行专业实行的是两年制教育,从第三年开始实行三年制教育,其他如地勤、防空等专业,仍然实行两年制教育。五年来,飞行专业共有两期毕业生,首期飞行专业的毕业生仅一百八十人,加上成立初期从海外和国内各军中招揽的八十四人,总人数为两百六十四人,在淞沪和长城抗战中牺牲三十七人,受伤退役或转入后勤、民航部门七十八人,数年来在例行训练中牺牲二十二人,首批飞行员至今剩下一百二十七人,这些人如今基本上都成了各大队、各中队的指挥官,是西南空军的无价之宝。”
  “第二期毕业的飞行员招收人数是五百余人,最终毕业人数为三百六十六人,其中八十三人是滇军、川军和晋绥军委托培训人员,都回去了,剩下的二百八十三人尽数进入西南空军,一年多来,其中二十一人在训练和执行任务中牺牲或致残。到目前为止,其中包括空军司令黄禀一在内,也包括我本人在内,西南空军实际拥有飞行员三百八十九人,与军委直辖的空军部队大致相等,但是战机数量少了一半以上。”
  冯玉祥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随即再问出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这么说起来,叙府航校的第三期飞行专业的学员应该毕业了吧?第三期合格飞行员又有多少?”
  “六百八十一人,明天举行毕业典礼,晚辈和航校教育长黄禀一将军、航校防空专业总教官屠智荣将军恳请蒋校长亲自授剑,仪式完毕后,近两百毕业生分别返回滇军、川军、晋绥军等委托培训的所属部队,剩下的四百余人尽数进入西南空军。这批毕业生至少仍需要一年的训练,方能成为合格的各式战机飞行员。”安毅没有对冯玉祥隐瞒。
  冯玉祥脸上泛起一丝喜悦之情,连说百尺竿头可喜可贺,蒋介石也欣慰地点点头:“五年来花了你不少钱吧?”
  “禀校长,到去年底为止,航校总共花掉了两千七百多万!这还仅仅是教育培养方面的费用,不算学校建设和购买训练战机、训练消耗等方面的钱呢!”
  安毅显得无比痛苦,突然指着望过头来的宋子文,向蒋介石和冯玉祥伸冤:“宋主任坚持原则,胸怀天下,却始终不理会我们的巨大付出,看到属下从安南偷偷走私几台飞机发动机回来,他就咬牙切齿地要属下交税,属下听说去年秋天他从叙府回到南京之后,立刻向校长您告状,非得要我们如实申报进口数额,补交关税,害得学生几个月不敢去南京见您!”
  孔祥熙笑得前俯后仰,宋美龄和周至柔也乐的不可开交,蒋介石骂了一句“油嘴滑舌”,就笑得捂住嘴。
  只有冯玉祥惊讶不已,看看懒得理会安毅的宋子文,再看看一脸沉痛的安毅,好一会儿才会心地开怀大笑。
  这一刻,冯玉祥终于看到了安毅的狡猾与无赖,也从中看出了安毅与宋子文之间非同一般的关系。
  冯玉祥对安毅的巨大付出佩服不已,当着蒋介石、宋美龄等人的面,啧啧赞叹:“安将军数年来精砺图治,不但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队,而且屡屡为南北灾区慷慨解囊,安置灾民高达上千万,此次国家产业危机,又及时筹集两亿多巨款,义无反顾地拯救民族工商业,惠及百万产业工人及其家属,保存了众多民族工业的生存发展,令人万分感佩,实属国家之幸、民族之幸啊!”
  安毅心中有些惴惴不安,谦虚地说道:“安毅感谢前辈抬爱,但当不得如此赞誉。安毅以及志同道合的将士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尽到一个军人的职责而已,用一句漂亮话说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应该的。”
  “记得安毅八年前北伐折翼,铩羽而归,遍体鳞伤地回到南昌,安毅尊之为父兄的劳守道将军,对心灰意冷的安毅和将校们说过一番话,他说‘只要坦然面对,无愧于心,虽败犹荣;若是锱铢必较,不明大道,胜不如败。人生于永恒之天地,犹如白驹过隙,数十年弹指一挥,纵有良田万顷,广厦万间,死后栖息五尺之地,唯烁烁大义千古不灭,人生苦短,大道长存,岂可对个人成败执着如斯’。”
  “这一番话安毅苦苦思索,直至现在才逐渐弄明白该做些什么。说实话,到目前为止,安毅所作的一切,都不知道是对是错,越往前走,越觉得肩上的责任重大,时有不堪重负、如履薄冰之感,若能倾尽所有换来国泰民安,对安毅来说反而是最好的解脱。”
  众人惊愕之后,全都沉默下来,一时间都难以理解,年纪轻轻的安毅,怎么会有如此苍老的心态?
  唯有坐在后排的沈凤道暗自唏嘘,他明白安毅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由衷之言,同时也为安毅逐渐窥探到“何为大道”而暗自欣喜。
第1127章
天堑通途
  中央各部首脑在岷江机场受到叙府各界民众的盛大欢迎。
  中央和地方军政官员见面完毕,整齐列队,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副委员长冯玉祥在安毅的陪同下,欣然检阅了威武雄壮的安家军三军仪仗队。
  检阅完毕,蒋介石代表中央军委、中央政府发表讲话,随后在第二路军师以上将领的恭送下,与全体中央领导成员一起登上汽车,直接前往川滇铁路枢纽站叙府车站,出席通车剪彩庆典仪式。
  长长的车队在二十四辆摩托车组成的先导车队的引领下,缓缓驶出机场。道路两旁挥舞彩旗、热烈欢呼的万千民众,延绵十里。
  车队经过悬挂巨幅党旗国旗、装点无数彩旗彩带的金沙江大桥时,心中极为震撼的冯玉祥终于询问副驾驶座位上的安毅:“安将军,看这人流熙攘川流不息的样子,叙府到底有多少人口啊?我怎么感觉比起上海、南京等地,毫不逊色啊?”
  “算上郊区新旧八镇,常住人口有一百八十万,如果加上流动人口,估计已在三百五十万之上。考虑到未来的重重危机,我们从今年开始,将大幅度扩建泸州、自流井、南溪、昭通这几个铁路沿线的县城,力争在一年之内,完成基本的道路和水电工程部分,计划要求每个县城拥有最低能满足五十万人口基本生活的规模,其中重要的重工业城市泸州和昭通,要达到容纳一百八十万人口的基本要求,并且增设自流井南面的孔滩战略储备仓库,争取在明年夏季之前,完成五十万吨粮油的战备储存。以上工程投入总额大约在五千万元左右,所以今年我们川南无法认购中央政府发行的公债了。”
  安毅没有半点儿炫耀的意思,一脸的沉重与无奈,将他的满腹忧郁表露无遗。
  冯玉祥大为感动,他非常清楚安毅所说的“重重危机”是什么,也非常清楚在自流井城南增建粮油战略储备仓库、扩建四大县城的目的。
  两次中央大会举行期间,冯玉祥曾三次和蒋介石探讨一旦中日战争打响的各种可能性,赞成蒋介石到了危难时刻迁都重庆而不是西安的初步打算。
  听完安毅这一席话,望向车窗外欢欣鼓舞的欢迎民众,冯玉祥心头沉重,再也无法高兴起来,终于明白安毅在飞机上所说的那番话是多么的确切艰难,也看到了安毅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坦荡情怀。
  车队在阵阵欢呼声中,直接开上了宽大气派的叙府火车站车站站台。
  童子军校军乐队奏响了广东名曲《喜洋洋》,蒋介石、宋美龄、林森、冯玉祥和五院院长,在叙府公署军政要员的陪同下,登上铺设红地毯、前台鲜花围绕、背后悬挂有巨幅党旗国旗的主席台,接受与会的两万多叙府军民和各界代表的欢呼。
  叙府绥靖公署秘书长蒋云山主持了庆典仪式,他站在四支落地式麦克风前,每介绍一个中央政要,全场就发出山崩地裂的强劲欢呼,满眼的旗帜、喧天的锣鼓,把一个个中央政要感动得神色激动,频频挥手。
  主席台下方,数百名中外记者手中的照相机“劈啪”作响,连连冒出蓬蓬白烟,争先恐后地记录这一激动人心的盛大庆典。
  如潮水一般热烈的欢呼声中,主席台上的安毅却在身旁的宋子文耳边,低声笑道:“小弟的拍马屁功夫如何?放眼全中国,有谁的拍马功夫如此雄伟壮观?”
  宋子文不但不生气,反而摇摇头,无比感叹地说道:“这不是马屁,而是实实在在的功绩啊!要是你多有几个这样的庆典,我宋某人天天给你拍马屁,又有何妨?”
  安毅听了,禁不住咧嘴一笑,这一刹那发自内心的自豪笑容,被法国记者达维特成功捕捉到,不久就传遍中外各国,成了全世界发行的美国《时代周刊》二月份的封面人物。
  要知道《时代周刊》的影响力非同一般,全球发行量突破一百万份,去年十二月封面人物是日本天皇的扑克牌形象,本年一月杂志封面人物,是被民意拥护即将连任美国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
  国家主席林森、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行政院院长蒋介石、中央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对川滇铁路的开通,分别致辞,无一例外地对川南军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对以安毅为首的川南军政两界政府,给予了高度赞扬。
  作为主人的安毅,却没有发表任何谈话,恭敬地邀请林森主席、蒋介石委员长、冯玉祥将军、于右任院长、孔祥熙副院长、宋子文主任一同走向横跨铁路上方的大型彩门,在崭新的火车头前方,纷纷拿起了悬挂红绸的剪刀。
  在雄浑的军乐声、鞭炮声和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中,众人相视一眼,脸上展现发自内心的微笑,然后一起动手,将红绸剪成了数段。
  随着红绸缎落地,车头披挂巨型红花红绸的火车头,发出长长的汽笛轰鸣声。
  一行人回到月台上,目送着载满乘客的火车缓缓启动,逐渐加速,开往西南方向的铁路尽头,所有人在这一刻均热泪盈眶,困扰四川千年的交通问题,就此成为了历史的记忆。从此以后,四川、贵州、云南三省,将通过川滇铁路连接起来,然后再与滇越铁路接轨,加上滇缅、滇寮、滇越公路,形成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欧美等国的物资,将通过川滇铁路,源源不断地运抵叙府,为将来的抗战平添了许多底气。
  第二天上午,匆忙返回南京主持军政事务的蒋介石,手捧一张张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报纸,一一阅读。
  几乎所有的报纸,都隆重报道了川滇铁路全线贯通的盛大庆典,社会各界和欧美各国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不但将其作用和意义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而且视之为中华民族自信心和意志力的体现,视之为中华民族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此时的叙府,仍然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出席庆典的中央政府大员近半留在叙府,继续参观考察。
  全国著名的书法大家、监察院院长于右任老先生在蒋云山、马君武的陪同下,莅临风景优美的西南文学艺术联合会,与张大千、刘海粟等数十名家欢聚一堂。
  于老先生与联合会理事、近年来在中国文坛声名鹊起的年轻作家……安毅的妻子冯洁云畅谈之后,当场挥毫,写下了“中流砥柱”四个大字,委托冯洁云代他送给心怀党国、功勋卓著的安毅。
  在于右任这位书画名家的带动下,各位大师灵感涌动,纷纷挥毫泼墨,仅仅只是一上午,数十件闪烁着智慧光芒,凝聚深厚情感的诗词歌赋、丹青卷轴横空出世,很快便传遍了全国,风靡一时。
  安毅丝毫也不知道,就算自己日后再次穷困潦倒,但只要那几十件大师作品还在,日后依然可以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富豪。此时的安毅,正与麾下主要将领,陪同宋美龄、宋子文和周至柔,一起参观叙府飞机总装厂。
  宋美龄一行进入山腹内宽阔的总装车间,三个工作区内二十余架各式战机整齐排列着,数百名技术工人正在进行产品的最后检测。
  数十名中外专家分布于各区域,紧张分析检测数据,复查飞机各部位的制造精度和质量标准。
  众人看到安毅、杨斌等将领和客人到来,只是点点头露出个微笑,便继续工作。
  精通各种战机的周至柔在线条硬朗的A26攻击机周围转了一圈,不管正在对着检测数据紧张商议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有何意见,两步登上工作台,趴在打开的机舱看了又看。
  数分钟后,周至柔飞快下来,蹲在机舱下方,手贴在冰冷的飞机表面摩挲一阵,便打开双联航空机炮合金盖板,睁大眼睛,细细打量每一个机械部分,最后钻出机腹,大步来到安毅面前,激动地说道:“太先进了,威力巨大啊!真是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啊,比在天上远观,更令人震撼……安老弟,这批飞机优先调拨给愚兄的中央航空直属大队如何?钱不是问题,哪怕砸锅卖铁,再去跪求孔财长,愚兄也要凑齐这笔钱给你,绝不拖欠!”
  众将一听笑了起来,宋美龄温柔地为周至柔说情:“小毅,中央空军的现状你也知道,名义上有三百多架各式战机,但其中近半属于超期使用的陈旧机型,很快就要报废了,剩下四个大队的战机,都是两年前购进的美国飞机和德国飞机,运输机大队的十二架运输机近半已经超期服役,而且载量最大的容克52型飞机只有两架,剩下五架全都是老式容克和波音,至柔这个未来的空军司令可不好当啊!”
  安毅笑着说道:“师母,钱的事可以放在后面再说,关键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来,秉一,你给周司令详细解说一下吧。”
  “是!”
第1128章
空军人才
  “夫人,周主任(周至柔时任国民党航空委员会主任),新型A26攻击机的操作与上一代各国进口战机区别不小,A26使用两台美国福克斯公司生产的大马力发动机,属于双人重型攻击机,航速高达四百八十公里,作战半径一千二百公里,升限、机动性和灵活性与上一代机型相比大为改观,武器系统差别更大,没有经过七十小时以上的严格训练,就是老飞行员也无法很好驾驭,而且装备一个大队的战机,必须有一个专业的地勤单位和不下于三名高级技师的辅助维护队伍,就算我们司令现在答应下来,周兄恐怕也开不走,就算能勉强开走,也用不好,发挥不出战机的威力。”黄禀一上前仔细解释。
  宋美龄和宋子文一下子愣住了,周至柔尽管早有此心理准备,可没想到技术要求如此之高,他看了看一脸诚恳的黄禀一,再望向乐呵呵的安毅,想了想恳切地请求:“安老弟,大哥此番回去之后,立即选拔三十名飞行员前来叙府航校进修如何?至于地勤人员和高级技师,只有向老弟厚颜相求了。中央空军的情况你也了解,愚兄身受委座重托,要挑起这副担子不容易啊!”
  看到宋美龄和宋子文也一脸忧虑的样子,众人不敢再笑了,安毅与黄禀一、杨斌、叶成走到一旁,商量片刻,回到忐忑不安的周至柔面前,客气地说道:“我们同意接收中央航校毕业生前来培训,哪怕来一百人都没关系,但必须再次经过参谋本部第四厅政治处的政治审查,要求有二:第一、受训人员一年之内不能透露任何受训内容,只能驻扎在滇南的车里机场,任何人均不能离开滇南。至于技师和地勤人员,我们可以抽调出来,等这批飞行员结束训练,通过考核,我们将一个不少地送回到周兄身边,连同他们驾驶的各式战机一起送过去都行。第二、请周兄回去之后,立即着手招募一批理工科大学毕业生,送到叙府航校各专业继续学习,相信经过一年半系统的专业学习和半年的实习,基本上就能胜任新式战机的维护要求,很快就会成为周兄麾下扎实的技术队伍。最后,我们愿意负担所有受训飞行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费用,包括服装鞋帽、专业教育、日常训练等方面,航空委员会只需按月给他们发放军饷就行,周兄或者航空委员会特派人员随时可以前来督促检查。”
  周至柔有些犹豫了,宋子文不解地问道:“安毅,你直接拨一批人手给至柔不就完了吗?叙府航校越办越好,西南空军人才济济,不在乎这百十人才吧?”
  安毅瞪了宋子文一眼:“你站着说话不腰疼,以为是开银行啊?要是真的这么简单,我们这么多人还费神商量干什么?你怎么不考虑下,一旦未来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战损之后怎么办?还记得淞沪抗战吗?只打了三天空战,中央空军基本上就被打残了,后继无人的前车之鉴,这么快就忘了?老实说,周兄即将接手的中央空军,比起日本空军已经落后很多了。”
  “越是这样,你安毅就该给予更大的支持才对。在国民经济建设、救灾赈灾、华北危机、民族产业危机甚至地方军队建设各方面,你都能顾全大局,义无反顾地慷慨解囊,怎么在这一点上如此计较?”宋子文的牛脾气又上来了。
  安毅顿时火了,沉下脸怒气冲冲地说道:“好吧,我现在就告诉你为什么。数年来,航空署的那群酒囊饭袋高高在上,整天陶醉于自己拥有多少架飞机,又拥有多少飞行员,根本就看不起我们叙府航校,那些孙子出席各种庆典宴会,个个争先恐后,穿戴得人模狗样的,可一年到头有几个人真正下到过基层,体会空军将士们的焦虑与艰辛、倾听飞行员和地勤人员饱含危机的呼声?”
  “那帮大权在握、故步自封的孙子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从来没有提到过送一两批飞行员过来受训,现在好了,知道我们西南空军战机先进,将士技高一筹,才知道自己已经落后了,于是着急了,可这三年来他们都在干什么?”
  “小弟我曾三次向中央军委提出书面建议,恳请重视空军建设与人才培养,恳请中央与地方之间多多交流,取长补短,结果呢?反而被航空署那群大老爷骂我好高骛远,多管闲事,诽谤我安毅居心叵测,图谋中央空军司令的高位,弄得航空署那帮孙子每次见到我,就像见了贼似的……”
  “算了,我都懒得提起这些破事了,就事论事吧,一句话,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再蹉跎个一年半载的,待大战一来,周兄你就等着当光杆司令吧,到时候哪怕你有再多的钱,也只能搂着钱到梦中去打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8/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