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6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9/1395

  驻扎在十七军司令部后院特务团大营里的吴哲夫技术处,取消了所有轮休,集中力量对华北和党内各派的无线电联络进行全方位的监测,一份份破译的密电,络绎送到了安毅手中。
  ……
  深夜十一点,天津日本驻屯军司令部。
  身材高瘦、身穿日本陆军少将军服的年轻将领来到驻屯军司令田代皖一郎的办公室门前,对恭敬迎接的少佐礼貌致礼,在少佐的引领下,走进室内立正报告:“参谋本部少将课长石川浩一,奉命向将军报到!”
  身穿笔挺黄泥中将军服的田代皖一郎高兴地站了起来,绕过办公桌几步迎出相互致礼,抬起头亲切地端详石川浩一一下,连连点头:“石川君一路辛苦了!看你脸色红润,行走间精神十足,恢复得还好吧?”
  “感谢将军关照!”
  石川浩一再次弯腰鞠躬,神色恭敬,不敢有半点儿随意。
  田代皖一郎满意地笑了笑:“石川君请坐!已是深夜,冒昧地派人把石川君请来,细细一想却没有注意到石川君连日旅途奔波,尚未能很好休息,还请石川君多多见谅!”
  石川浩一客气回答:“石川刚到天津半日,就能获得司令官的亲自接见,这是石川的荣幸!”
  田代皖一郎哈哈一笑:“不用客气,要不是我三次向大本营提出申请,也不会让石川君离开家乡漂洋过海,来到充满危险和挑战的支那受罪!来,坐,先坐下说话。”
  “嗨依!”
  待石川浩一落座后,田代皖一郎也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直接进入此次对话的主题:“想必石川君已经阅读了我们送回国内的相关报告,对目前的华北形势有了粗略的了解,在此我就不多说了。现在有个任务想要交给石川君完成,放眼全军,也只有石川君才能够完成。”
  “敬请将军吩咐,石川定全力以赴达成。”
  石川浩一仍然是以前的石川浩一,说话简明扼要,果断高效。
  田代皖一郎对石川浩一的谦恭非常的满意:“好!情况是这样的,支那军队的第十七军盘踞华北的冀中、冀南地区已久,对大日本帝国的华北利益和扩张计划,形成了很大的阻力和威胁,特别是支那国民党总裁兼中央政府行政院院长汪精卫先生遇刺之后,整个支那局势突然变得对我们很不利,就在六小时前,我们接到武汉方面的急报,中国政坛实权派领袖、对大日本帝国充满亲善的政学系首领、国民党第一谋士、湖北省主席杨永泰,刚刚出席完我们驻武汉使馆举行的酒宴乘车抵达汉口码头,就遭到两名刺客的枪击,当场死亡。这是继去年圣诞节,我们的朋友唐有壬先生遇刺之后的又一恶劣事件,造成的影响非常严重,足以动摇很大一部分对大日本帝国怀有亲善之心的支那高级官员的立场。”
  “我们非常怀疑,这几起刺杀事件,很可能都与支那军队中坚决反日的少壮派领袖安毅有关,经研究决定,派遣石川君前往保定,拜访以支那中央军委华北军事特派员身份坐镇保定的安毅。不知石川君有何高见?”
  石川浩一心中微微激动,苍白的脸上却是一片从容:“石川遵命!”
  “很好!”
  田代皖一郎高兴地站起来:“石川君,整个华北,我们的使者哪里都能去,就是无法前往安毅领导的第十七军司令部和其他各师驻地,态度强硬的第十七军,甚至连华北政府官员都拒绝接触,多次以横蛮的行动回敬我们的试探,不断举行各种规模的军事演习,让我们非常头疼。”
  “石川君,我知道你曾是安毅的同事,在南京中央军校任职时曾与他多次探讨时局,相互间建立起了一定的感情,在目前华北两军相互敌视的情况下,只有你能够与他建立联系,所以,我们决定派你走一趟。”
  石川浩一站起来低声询问:“请将军作指示!”
  田代皖一郎竖起右手手掌,微微一笑:“没有指示,以安毅的立场来看,对他施展任何计谋都没用,更没有希望拉拢他威胁他,你只需把见到他之后的感受带回来即可,如果可能的话,对刺杀事件旁敲侧击,看看他的军队,问问他的要求,如何能更多地了解他,了解到他军队的一些情况,你就尽管去做。”
  “遵命!”
第1166章
不速之客(一)
  杨永泰遇刺次日,华北日军突然在北平郊外的卢沟桥、长辛店、军粮城、大直沽、通州等地进行大演习,全副武装的日兵在北平市内渲武游行,连续三日没有收兵,吓得宋哲元连忙命令麾下各部进入战备状态,北平和周边县城驻军尽数出动,对演习和游行的日军进行监视,以防日军突然发难,再来一个“沈阳事件”,那就悔之莫及了。
  对于宋哲元的反应,安毅非常欣慰,至少从实际行动来看,二十九军上下并没有甘心当汉奸、彻底投靠日本人,在军事和政治上依然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在面临生死抉择的紧要关头,依然能够拿起刀枪,这比什么豪言壮语,都更让安毅赞赏。
  不过,虽然在军事上进行了全面动员,但是政治上,宋哲元领导的华北政府依然对日方的请求大开方便之门。日本华北驻屯军新任副参谋长石川浩一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河北省对外联络办公室主任等官员陪同,乘坐悬挂平津卫戍司令部牌照的轿车,来到了保定第十七军司令部大营门口。
  看到轿车靠近,大门前黑白相间的障碍横杆根本没有半点儿升起的意思,同行的河北省政府少将主任也没有半点儿在自己地盘上的颐指气使、高高在上的作派,匆匆整理军帽钻出车厢,走向大门口,与值星官交涉。
  脸膛黝黑、身材精壮的上尉值星官冷冷地望向了车内,看清楚身穿日军少将军服的石川浩一和少佐副官之后,一句解释也没有,直接走向值班室,把尴尬而又恼火的河北省政府少将主任凉在了原地。
  石川浩一想起从天津坐上此车一路开来随处可见的立正敬礼官兵,再看看十七军大营门口巍然肃立荷枪实弹、手指从未离开过新式冲锋枪枪机的安家军卫兵,心中不由得微微叹息,预感到此次冒昧前来,不会获得安毅的好脸色,很可能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
  石川浩一询问坐在身边的河北省政府外交官员:“王君,看起来似乎你们与安家军的关系不怎么融洽啊!”
  年约四十身材矮胖的外交委员王童霖连忙出言解释:“将军高见,今天要不是宋哲元主席事先征得安将军的同意,恐怕我们无法开到十七军司令部大营门口来。其中具体原因很多,最重要的是该部驻扎此地近四年,与本地刁民和工商界、知识界建立起了一定感情,通过各种手段获得了本地人的衷心支持和爱戴,隐隐成为本地的霸主,拥有比较高的威望和决定权。”
  “而我们省政府刚从天津迁来不久,估计是挤占了他们的地盘,还在税收问题上多次发生比较大的矛盾,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省政府仍然没能在冀中冀南地区收税,为此双方争执不断,关系一直得不到改善。”
  “哦?素来以‘模范营精神’享誉中外的安家军,竟然这样不顾国家和政府的法律,恣意妄为吗?”
  石川浩一真的很惊讶,而不是蓄意挑唆。在他印象里,安家军从来不与政府和民众争利,相反还会自己掏钱,为驻扎防区内的民众和政府修路、看病甚至参加生产,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安家军竟然也沾染上了中国军阀的恶习。
  王童霖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回答,总不能如实告知第十七军收到的税,其实全都用到了本地民众的身上吧?
  但王童霖又不敢造谣生事污蔑安家军,否则自己很可能吃不了兜着走,于是支吾片刻,只能歉意地笑道:“在下只是主管外交、对外联络的官员,对其中的具体问题并不是很清楚,嘿嘿!请将军见谅啊!”
  石川浩一似乎想到什么,微微一笑,没有继续为难王童霖,看到一辆方方正正宽大坚实的军用敞篷越野车开来,随即把精力转向车上的人。
  越野车在营门前缓缓停下,两名身穿安家军作训服的军官跳下车来,与河北省政府的少将官员相互敬礼完毕,低声交谈了一会儿,其中一名三十七八岁的少将冲着值星官挥了挥手,横亘营门的粗大黑白横杆迅速升起。
  车里的石川浩一眼睛一亮,他一眼便认出跟在少将身后大步走来的年轻军官,正是自己在南京中央军校任教时的弟子李君。
  心有所感性格直率的石川浩一不再矜持,拉开车门钻了出来,领着副官大步迎上去,双方在距离三米左右同时立定,相互敬礼,语气温和非常客气,根本就没有河北省政府官员所担心的浓重敌意和尴尬场面出现。
  石川浩一尊敬地说了声“黄将军辛苦了”,主动上前与第十七军政治部主任黄应武握了握手,转向脸带微笑已经成熟起来的李君,低声笑道:“几年不见,你长高了,也更强壮了,看来还是军营锻炼人啊!”
  “谢谢教官夸奖!李君能再次见到教官,非常高兴。”
  李君抓住石川浩一伸出的手,轻轻一握,松开手后退了一大步,恭敬地望向黄应武。
  黄应武客气地做了个请的手势:“将军请登车,安司令早已经在司令部会客厅沏茶等候了。由于这会儿安司令和胡军长正在主持军事会议,没能出迎,尚请包涵。另外,将军座驾之后跟随的两辆运兵车,只能开进营门左侧的停车场,我们的政工人员会妥善安排的。”
  “将军客气了,请!”
  石川浩一敬了个礼,转身回到轿车旁一头钻进去,两名看呆了的河北省政府的官员连忙跟着钻进轿车,吩咐司机跟在前面那辆“大豹子”后面走。
  石川浩一感兴趣地询问:“为什么叫做‘大豹子’”?
  坐在前面的少将连忙转过头来,仔细解释:“这是军中将士的通俗叫法,前面那辆车是安家军汽车厂自行生产的军用越野车,正规叫法其实是‘猎豹三型军用越野车’,由于这种车性能优良,速度奇快,形状威风非常结实,几乎什么路都可以走,所以大家都喜欢把这种车叫做‘大豹子’。此外还有一种‘猎豹二型军用越野车’外形要小一点,军中喜欢叫‘小豹子’,也是非常适合军队使用的汽车,只要愿意,随时可以装上轻装机枪,当成突击车使用。”
  “可惜啊,我们二十九军一辆都没有,几次去购买都排不上号,听说安家军的汽车厂没日没夜地干,都无法满足中央军各部,加上我们和安家军之间存在些矛盾,就算是申请也未必轮得到我们,所以只能放弃了,改用美国车和法国车,但都比不上安家军汽车厂生产的这种车好。”
  石川浩一“嗯”了一声,点点头不再说话。他知道安家军在西南的军工厂很多,两年前就能自行组装飞机、改装军用卡车和生产民用汽车,如今能生产出军用越野车也是正常的,日本军方对此一直非常重视,无奈安毅选择的生产基地远在中国西南腹地,而且不需要通过中国沿海地区,就能获得欧美先进的技术设备和零部件,情报部门和政府部门就是想扼杀和破坏都鞭长莫及,终于让中国的军工企业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数分钟后,两辆车开到司令部大门口停下,安毅已经率领胡家林、鲁逸轩、沈凤道等将领等候在了台阶上。
  看到石川浩一钻出车厢,安毅哈哈一笑,大步迎上,一把抓住石川浩一的手,热情问候:“石川君,真没想到我们还有见面的机会,老天爷真是作弄人啊!哈哈……石川君,听说当年你在承德南郊意外遇险,我这心里非常挂念,想去看望你又怕没命回来,心里难过了很久,后来听说你回国休养,我还伤心了一段时间,今天看到你安然无恙,终于放心了,放心了,哈哈!”
  石川浩一愣了一下,他身后手捧精致长木盒的副官以及河北省政府两名外交官员,无比惊讶,没想到对日本切齿仇恨、不共戴天的安毅竟然与石川浩一交情如此之深厚。
  回味过来的石川浩一,哪里听不出安毅话语中蕴含的讽刺意味,当下摇头一笑也不在意,紧握安毅满是老茧的手,露出个真挚笑容:“非常感谢,给安君添麻烦了,安君的深厚情谊,石川永记在心!”
  安毅又是一声爽朗的笑:“好说、好说!哈哈,来,请进,几年不见,让我们好好说说话,坐下后我慢慢给石川君介绍……那个谁?应武,你去辛苦一下,陪同我们的两位父母官到偏厅用茶,略作休息,一同出席接风酒宴,哈哈!石川君请!”
  “安君请!”
  石川浩一和安毅携手入内,石川的副官手捧长盒紧紧跟随,胡家林等人也跟随入内。
  黄应武哈哈一笑,来到两位倍受冷落的河北省政府官员面前,用纯正的保定话邀请两人到偏厅喝茶。
  宾主进入简朴的会客厅彼此介绍,勤务兵已经准备好香茶,徐徐退下。石川浩一与熟悉的沈凤道低声交谈了几句,来到安毅对面的沙发坐下,接过安毅送上的香茶,礼貌致谢,喝下一口,长眉微动:“好茶!好茶啊!安君奉上的香茶果然不同凡响,这让我记起来在南京的那几个雨夜,与安君品茶畅谈把酒交心的难忘情景……李君,没想到你也在十七军,如今所任何职?”
  李君礼貌站起,恭敬说道:“回教官,李君现在独立师独立旅三团担任团副。”
  石川浩一随即用日语问道:“李君一定是立下了不少战功,否则不可能晋升如此之快,对吧?”
  李君用略带东京口音的日语回答:“是!感谢教官的培养,李君永远不会忘记石川教官的日语启蒙教育,不会忘记教官临行前对李君的鞭策与教诲。”
  石川浩一大为满意,连连点头:“很好!你很用功,日语说得非常纯正,哪怕到了东京的艺妓馆,小姐们也不会觉得你是中国人。”
  李君谦逊一笑:“谢谢教官,希望会有那么一天。”
  “会有的,我相信,请坐吧,李君,无须客气。”石川浩一优雅地伸出手,做了个“请的”手势。
  安毅莞尔一笑:“石川君,看你这样子,好像你是这里的主人一样,这样可不好。”
  石川浩一听了哈哈大笑,站起来歉意地鞠了个躬,转身从副官手里接过长木盒,双手轻轻放在茶几上:“安君,你还是那么幽默,令人心情愉悦啊!这是我从东京带来的一点儿小礼物,也是我们石川家族赠送给最最尊贵朋友的礼品,希望安君笑纳。”
  众人望着紫檀木礼盒上雕刻精美的菊纹,立即意识到这份“小礼物”不是一般的珍贵。
  正在猜测是何种物品时,石川浩一掏出洁白的手绢,轻轻擦拭双手,郑重地按下长盒正面的两颗银色圆扣,只听“嗒”一声悦耳的轻响,长盒在石川浩一指尖轻推下缓缓打开,两把式样古朴、刀柄镶嵌菊花纹的日本武士刀,展现在明黄色的绸缎上,整个空间似是为之一暗,只有长盒中的一对武士刀在散发出迷人的光泽。
第1167章
不速之客(二)
  石川浩一赠送的礼物很贵重,在场的任何一个人都清楚带有皇室标志的武士刀所蕴含的价值,且不说皇室家族及其旁支家族使用的武士刀均为千锤百炼的最高制造技术,仅仅是这对礼品武士刀代表的权威和地位,就足以让众人为之动容。
  安毅非常礼貌大方地接受下来,他了解石川浩一的性格,忆起当年一起在南京中央军校喝酒时,彼此天南地北无所不谈,从隋唐到民国的中日关系也在讨论之中,安毅隐约记得自己称赞过日本武士刀的制造技术,赞扬日本明治维新所取得的成就,只是没想到石川浩一依然记在心里,再次来华便带来家族的武士刀作为礼物赠送。
  安毅深信这一对武士刀没有任何的政治目的,纯属石川个人一种情感的表达,也是石川借此显示自己挚诚坦荡的辛兄,昭彰石川家族的信用与人品,与目前的中日关系毫不相干。
  彼此交谈片刻,宾主一同前往西面的厢房赴宴。
  倍受冷落的两名河北省官员早早坐在宴席旁,看到十七军一群将领神色轻松地进来,连忙站起,礼貌地打完招呼,就看到安毅与石川浩一谈笑风生携手而来,两名官员的眼睛顿时睁得像铜铃那么大,他们俩并不了解石川浩一与安毅的渊源,只知道正是这个石川率部迅如奔雷地拿下承德,才导致了安家军在长城外的战略溃败,也知道被安家军飞机轰炸的石川浩一差一点便命丧承德南郊,被送回日本治疗近一年时间才能下床行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9/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