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6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2/1395

  从今年年底开始,欧洲各国各领域专家学者就要相继离开了,欧洲经济已经摆脱经济危机影响,进入健康发展轨道,加上欧洲局势出现了很大变化,强势崛起的德国后来居上,走到了发展的最前列,深感危机重重的英、法等国看到德国工业的强势复苏,也加强了工商业领域的宏观投入,特别是至关重要的军工业方面,已经出现了激烈竞争迅猛发展的局面,对各种科技人才的需求很大。
  川南大批军工制造领域的外国专家已经收到本国政府或者工业集团的信函,大多数选择返回自己的祖国,继续从事研究和设计工作,对此安毅倍感无奈。
  好在经过八年的艰辛努力,安毅集团已经取得了丰富经验,通过坚持不懈的留学进修制度和投入巨资兴办的高等教育,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培养了众多专业人才,绝大部分项目并不会因为外国专家的离去而停滞不前,但是一批批经验丰富的欧美专家离去,多多少少会让一些研究项目和开发计划受到影响。
  安毅站起来,踱着步来到落地窗前,望着院子里在秋风吹拂下四处飘荡的枯叶,久久没有说话。
  龚茜和沈凤道知道安毅在思考,并没有出声打扰他,马大婶则拿出安毅喜欢的那套茶具,熟练地给安毅沏上茶。
  得益于滇越商道和滇缅商道的建立,天高皇帝远的川南和滇南地区彻底摆脱了对沿海口岸的依赖,利用艰难取得的高度自治政策,不遗余力地埋头发展经济,自去年春开始,再次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摆脱了国际国内政治军事势力的束缚,牢牢把握生存和发展的主动权,成为整个中国最为安定繁荣的工农业基地。
  但是,随着一批批欧美专家合约即将期满,安毅心中的危机感日甚一日,他知道上天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如果不立即将正在悄然实施的各项战备计划提速,很可能埋下巨大隐患,进而导致整个工商业发展的停止与混乱,导致数百万的产业工人和商人、手工业者失业,届时不但不能成为整个国家对日作战的稳定大后方,还有可能发生饥饿、贫困甚至大规模动乱。
  这一系列问题没有任何人会帮助安毅和他的追随者们,勾心斗角、派系林立的中央政府自顾不暇,不指手画脚就让安毅谢天谢地了,哪里还能指望他们为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分忧?
  如果国际形势趋紧、欧洲国家间的矛盾加剧,给中国带来的不良影响就会更大,没有约束的日寇就会越发肆无忌惮地展开侵略、掠夺和杀戮,因此,安毅如今唯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只有追随身边的志同道合者和三十万将士,只有刚刚走上安定发展道路却又要为国家民族呕心沥血奉献一切的数千万民众。
  良久,安毅缓缓转过身来,以不容商议的口吻说出自己的决定:“那么,今天我暂时留下。大姐立即通知公署主要官员,抓紧时间与欧美各国代表见个面,尽量把时间安排得紧凑一些,午餐时间都可以利用起来。欢送欧美各国专家教授的晚宴就安排在今晚,由公署和科学院承办,规格尽量制定得高一点,到时候我会亲自出席。”
  “明白了!”
  龚茜已经猜到了安毅的想法,毫不犹豫答应下来。
  安毅转向沈凤道:“老沈,立即通知我军旅长以上主官,无论如何今天晚上九点之前必须赶来出席紧急会议,再通知蒋先生、董副主任、祁老先生、朱老先生和道叔五人列席会议。”
  沈凤道双眉微震,点点头站起来大步离去。
  安毅走到门口,摘下大衣给龚茜披上:“姐,我和你一起去。”
  龚茜微微一笑,一双眼里满是温柔和关切。
第1171章
推心置腹
  接下来短短四天时间,安毅与川南、滇南两个绥靖区军政主官,行程数千里,召开四次重要的第二路军军政会议,视察滇南二十六军边防师和驻扎车里的空六团,参观思茅童子军校,拜见知识界、文化界名流,与学生代表座谈,祭祀开拓滇南数年来英勇牺牲的烈士,出席西南运动会闭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接见欧美各国工商代表,送别归国的欧美专家教授……安毅所到之处,军心振奋,士气如虹,各族民众箪食壶浆欢声如潮。
  就在这短短的四天时间里,安毅下辖的两个绥靖区各项战备计划加速实施,各种战备物资采购提前启动,“以产权和工厂置换原料”的计划,获得了江西省主席熊式辉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安毅集团用在赣所有矿业和冶炼厂、军营和码头等资产,换来的一船又一船钨、铜、锌产品,溯江而上,系数运往川南地区,已经壮大到拥有七十五艘大小货轮的长江船队,再装上川南生产出的汽车、机械、军工产品、日用工业品和珍稀木材,运往长江中下游地区。
  滇南四县一市扩建工程加倍投入;与英法两国殖民地政府和跨国财团签署的原材料购买合同、高新设备采购合同、粮食收购合同,加速实施;欧耀庭的南洋集团生产的航空油料、汽油、柴油、罐头食品和药品等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通过滇越商道运抵滇南;昭通战略物资储备仓库、新落成的思茅粮食储备仓库,车水马龙,逐渐充实;从美国秘密购买回来的三种型号共两百八十台新型飞机发动机、两千四百套重型汽车发动机和变速箱,已经在美国西海岸港口装船完毕,鸣笛起航;获得中央军委批准、由两大国际银行共同担保,秘密购买的六十辆法国索摩亚S—35坦克、三十六门德国88毫米Flak18型牵引式防空火炮,也将在两个月内运抵滇南。
  还是在这四天里,安毅亲自询问了四川中部地区的地震情况,对叙府绥靖公署军政两界的救援计划非常满意,随后带着大批玩具和礼物,来到建设在七星山北麓的童子军校凤凰溪分校,接见从地震灾区抢救出来的两千多名孤儿,抚慰小家伙们受伤的心灵。
  十一月五日上午,安毅轮番抱起一个个儿女,在他们的小脸上亲了又亲,依依告别两位爱妻和龚茜,登上专机,飞赴保定。装备A25改进型攻击机和新型侦察机的西南空军三个中队,一路同行,二十八架战机将替下长期驻守华北的空二团三个中队,担负起警戒华北领空、协助各军作战的重任。
  中午一点四十五分,安毅的专机顺利降落在保定机场,提前接到通知的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二十九军三十七师师长冯治安、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与胡家林、鲁逸轩、黄智等十余名十七军将领前来迎接。
  见礼完毕,安毅与宋哲元同乘一车返回保定大营,宋哲元拿出蒋介石签署的密令,请安毅过目。
  安毅早已接到蒋介石签署的紧急通知,知道被逼到墙角、忍无可忍的二十九军将士看到五万伪军在日寇支持下,突然向绥东傅作义部发起猛烈进攻,日寇悍然出动七架战机助战,并借此对宋哲元等将领进行恐吓。
  深恐唇亡齿寒的宋哲元终于抛弃与日寇和平相处的幻想,盛怒之下接受麾下将领的谏言,秘密飞抵洛阳,向蒋介石请示。在中央军委和总参谋部负责人的协助下,迅速制定出针锋相对的军事演习计划,以表明二十九军将士同仇敌忾、誓不屈服的决心。
  安毅对此非常欣慰,如实告知宋哲元,自己已经接到委员长和军委密令,将尽一切能力协助二十九军将士镇守华北,并向宋哲元表示有何吩咐尽管直言,只要能办得到,定会鼎力相助。
  宋哲元收起密令,感慨不已:“安老弟,记得长城抗战期间,贵我两军并肩作战,生死与共,那是何等的壮怀激烈,令人难忘啊!下去还请老弟抛弃前嫌,贵我两部再来一次精诚团结,为国为民,尽到我军人的本分。”
  “明轩将军客气了!华北局势糜烂至此,主要责任并不在明轩兄身上,也不在一直被全国军民敬仰称颂的二十九军弟兄身上,主要根源,还是在我们懦弱的中央政府和国民党中央身上,要是没有汪精卫、何应钦这些政军两界亲日派领袖的妥协与献媚,没有那些只会高谈阔论、却没有脊梁骨的文官们一次又一次的退让和委曲求全,哪里会出现如今这个危在旦夕的局面?所谓上行下效,若是我们的政府在对日问题上强硬一点,敢于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领域锱铢必较,我们这些军人心中有了主心骨,哪里需要与日寇虚与委蛇啊?所以,明轩兄无需自责,你我都知道其中的苦衷啊!”安毅诚恳地安慰道。
  “这真是老弟的肺腑之言?”宋哲元眼睛潮红,无比感动。
  “当然是肺腑之言,明轩兄何时听说过小弟阿谀奉承?实不相瞒,国人中骂我安毅姑息养奸、拥兵自重的人不在少数,可又有几人能够了解你我如履薄冰的艰辛困苦?虽然小弟时时刻刻摆出一副信心百倍的姿态,可是其中甘苦却只能自己忍受。”
  “谁都知道,中日两国实力对比悬殊,仅从两国军队装备和训练来讲,我军与日军相差甚远,更不要奢谈综合国力的对比了,明知道只要开战,我军就会危如累卵,可小弟和麾下弟兄还是坚定不移地挺直腰杆,迎难而上,为的不是个人名利与集团得失,为的就是军人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
  “有位大贤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如泰山,或轻于鸿毛,为国为民而死,重于泰山,死得其所,所以我安毅义无反顾!”
  安毅平静的话语中,洋溢出坚忍不拔的决心和豪迈。
  宋哲元深感触动:“重于泰山、轻于鸿毛……说得好啊!我终于知道,为何安家军如此强横,如此深受国人拥戴了,相比之下,我真惭愧啊!”
  安毅谦逊一笑,不想在谁该为华北局势急转直下负责这个话题上纠缠,有意识地转过话题:“明轩兄,听说日寇演习结束之后,五千官兵耀武扬威列队穿越北平城,平津郊外日寇铁蹄所到之处,庄稼尽毁,颗粒无收,可有其事啊?”
  宋哲元无比痛苦地点了点头:“没错,是我对不起华北的父老乡亲啊!军中弟兄目睹日寇暴行,一个个心如刀绞,咬牙切齿,这才有了上下一心、同仇敌忾的军事演习计划。为此我只能飞抵洛阳,求见委座,请求委座指点迷津,最后在委座和军委诸位委员的共同讨论之下,决定压缩演习规模,只调动三十七师和一三二师展开为期五天的对抗演习,而且还需要第十七军弟兄和老弟的空军密切配合,才能有效震慑日军,振奋我军心民心。”
  安毅点了点头,哪怕蒋介石和中央军委不下令,自己的部队也会严密配合,并且安家军将士会主动提出来,这并非是哪一部的得失和脸面问题,而是关乎整个国家抗日大局的问题。如果安家军置若罔闻冷眼旁观,日寇极有可能恼羞成怒,突然向宋哲元部发难,进而提前引发中日间的全面战争,一举打乱悄然进行大战准备的中央总体部署。
  “安老弟对此有何高见?”
  宋哲元看到安毅凝眉沉思,低声问道。
  安毅如实回答:“小弟在想绥东战事。为了确保贵军演习顺利进行,达到振奋军心民心的目的,绥东那边必须打出个漂亮仗,让日军顾此失彼,不敢轻举妄动才是。同时,小弟还打算把刚刚换装完毕的万福麟将军的一个师调出来,与鲁逸轩将军的第十七师进行换防,牵扯日军视线,分散日军精力,等演习结束再换回去,就当是一次局部的演习吧。”
  宋哲元大喜过望:“这样一来就万无一失了,感谢安老弟盛情啊!”
  “哪里、哪里,明轩兄客气了,你我同为党国肱骨,何出此言?本来小弟计划后天前往傅作义将军部走走看看,现在看来让胡家林将军去比较好一点,演习期间小弟留在保定,督促各军全力协助二十九军弟兄。”
  “等会儿我们就一起商谈一下,再拿出个应急预案出来,我就不信,日寇敢借机生事主动挑起事端,若是日寇真敢干,小弟就不惜冒着身败名裂之险,挥师直取平津,杀他个血流成河再说!”安毅打定主意。
  宋哲元感动不已:“好!一切听从老弟安排,若真因此而引发中日间的全面战争,我宋某人定会与老弟共进退,就像老弟刚才说的那样,为国为民而死,重于泰山,死得其所!”
  车队进入保定大营,直奔司令部,众将没有二话,立即召开联合会议,对二十九军演习计划反复推演,细细推敲。
  安毅把主要对策说出来,就没他什么事了,具体行动步骤,自有麾下众弟兄一一安排解决。安毅坐在长桌旁,捧着茶杯望向大型地图,似是全神贯注聆听众将的意见,一颗心却早已经飞到了滇南,飞到杨斌和黄禀一等将领所在的联勤司令部。
第1172章
君命有所不受
  下午三点,思茅城东的洗马河畔,滇南联勤司令部作战会议室。
  杨斌、夏俭、黄禀一、林飞、代正良等将领站在大幅军事地图前,紧张地商议着。地图上一条红色直线,几乎横贯了地图的东西,一头连着滇南,一头连着菲律宾北部的巴布廷群岛。这条足足有两千三百多公里长的航线,对于所有将校来说,都是个巨大的考验。
  由于蒋介石压下了安毅的“飞龙计划”,安家军企图通过南洋情报站派遣特种分队袭击日本沿海中转仓库、攻击日本油轮和物资运输船的计划无法实施。抱着“君命有所不受”的态度,安毅咬着牙,违令启动了“飞龙计划”中的空中突袭计划,秘密派遣空六团的四发大型轰炸机,执行此次轰炸日本万吨油轮的秘密行动。
  这半年来,空六团围绕此次行动,日夜进行苦练,付出坠机两架、牺牲十余名优秀弟兄的高昂代价,为的就是这一天。如果在蒋介石的严令下就此取消行动,无论是安毅还是西南空军将士,都无法接受,半年来的艰苦努力和为之投入的巨大人力物力将付诸东流,对军心士气的打击,不是一般的大。
  因此,安毅宁愿冒着最大的危险,也要派出投入巨资、耗时三年研制出来的四发大型轰炸机,对远在两千多公里之外的日本能源运输线,展开一次实验性打击,也是对数年来的艰辛努力所作的一次实战检验,是为未来发生的中日全面战争,进行一次必不可少的战略探索,这无论是对安家军还是对整个中国军队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实践和自我认识的宝贵机会,拥有重要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看完地图,大家回到各自的座位坐下。
  杨斌转向黄禀一:“参与此次远程轰炸任务的空六团将士准备好了吗?有什么需要我们司令部帮忙解决的尽管提出来,我保证一一满足。”
  黄禀一笑着说道:“万事俱备,只待一声令下了。这次轰炸任务,由零号机担任,机组人员全部为拥有该种机型上千小时飞行记录的空六团精锐校尉组成,此前在飞越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等相似航程的演练中,均出色地完成了飞行任务,相信这次我们的棒小伙也不会例外。空六团刘松龄团长已经向我保证,他们的指战员早就盼着建功立业了,此前数次高空轰炸目标的训练中,该机组保持了百分之百的命中率,这次小日本的油轮跑不了啦!”
  杨斌连连点头,夏俭如释重负:“这样就好,这样就好!司令对我们的行动抱有很大的希望,如果能够成功地在东南亚地区干掉小日本的油轮,可以混淆日本人的视线,分担华北地区所承受的巨大压力。此外,让列强和小日本狗咬狗,有利于在局部牵扯日军的兵力部署,使其不能集中精力于一点,于国于民都大有裨益。”
  黄禀一和林飞相视一眼,脸上浮现出自信的笑容。对于此次任务,西南空军上上下下,有绝对的信心漂亮完成,这绝非是盲目的自信,而是有着数千小时实战训练做铺垫。
  ……
  保定,安毅与二十九军将帅一道吃过午饭,让弟兄们和宋哲元等人接着开会讨论,完善演习计划,自己却带着沈凤道,悄悄来到吴哲夫领导的密码破译小组,倾听成果汇报。
  “自从去年十一月底来到保定,我们几乎全程监听了华北地区的所有密电,经过我们的艰苦不懈努力,已经基本上掌握了日本军队和各领事馆之间的电码规律,破译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吴哲夫介绍道。
  安毅高兴地点了点头。随着电子管的小型化和晶体管的持续研究,川南的计算机研究在有条不紊地进步中,如今新一代的实验室用机占地面积已经缩小到四平方米左右,重量减轻到六百公斤,每秒钟的运算速度提高到十万次,在复杂数据运算、密码破译、繁琐数据管理等方面,拥有广阔的用武之地。
  由于对计算机技术的高度重视,参与此项研究的欧美各国科学家均签署了保密协议,并且在项目组成立伊始便与川南政府签订了长达十年的工作长约,其家人全部接到了叙府,因此并没有受到此次首批欧美专家学者撤离的影响。
  享受相同待遇的研究技术人员还有便是需要对外界严守秘密的雷达、无线电、半导体材料和晶体管研究等科研小组,按照工作协议,他们至少还需要在叙府工作五年以上,才能离开。并且在离开时,所有人还得签署后续的保密协议,一旦出现泄密状况,将按照安家军的军规军纪处置。
  吴哲夫的夫人王玲玉也是位出色的密电码破译专家,她笑着说:“其实早在二十年代初的华盛顿海军会议期间,美国方面便成功破译了日本的外交密电,所以在谈判时占尽了上风,后来这件事被美国多家媒体公开披露,日本政府为此还向美国提出严正抗议,但后来就不了了之了。按道理讲,有了这次经验教训,日本人应该对自己的通讯安全高度重视,比如说他们应该改变密码的编制方法,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从二十年代开始,英美等国就一直在破译日本的外交密电,甚至可以在收到密电的同时,同步进行破译。我们吸收了欧美同行的先进经验,加之我们拥有计算机这一高速运算工具,现在也可以对日本的密电进行同步破译了。”
  吴哲夫这时想起件趣事:“前几天在北平东交民巷美国领事馆举行的庆祝罗斯福总统连任的宴会上,驻北平武官多蒙德少校曾说过一个笑话:今年的二二六兵变后,美国方面估计日本国内要给驻美大使馆发一份事件的过程,而事件过程报纸上就有,日本政府和军队却要求无论什么东西都要用密码发报,结果美方截获之后稍微对照一下新闻,电文迅速就被破译出来了,顺道掌握了日方刚刚才采用的新式密电码。说来也好笑,美国人除了秘密联系外用的都是明码,但是日本人却没能掌握美国人什么情报;而事事都用密码发报的日本人,却被美国人吃得死死的,这或许就是所谓的物极必反吧!”
  安毅听了笑了起来:“所以啊,不该加密的东东,就绝对不要加密。什么东西用久了,就会有规律可寻,自然会让人看出破绽来。我们军政内部得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有了日本人作为前车之鉴,相信我们的保密工作会越来越好。”
  会谈结束已经是下午五点过,天气已经渐渐暗了下来。安毅有些不放心滇南的情况,刚想去电讯室,讯问计划的执行情况,林耀东来报:“司令,司令部驻地外面有人找,被哨兵拦在大门那儿了!”
  安毅非常奇怪:“怎么回事,谁知道我今天回保定啊?”
  林耀东笑道:“我也不知道她是怎么知道的……司令,你肯定想不到是谁,连我听到名字都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
  看到安毅还是一副茫然的样子,林耀东眉飞色舞地说:“就是那个周紫微啊,那小妞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女人,和司令郎才女貌,正好相配……一个月前,周紫微顺利地通过我们的政审,我还以为她已经随着前几批南下的同学到叙府接受培训了呢!我看她是有什么事情想要和你谈谈,所以眼巴巴地在保定盯着,看到你回来了,所以慌忙赶过来。”
  安毅白了他一眼:“小九,怎么你也变得那么鸡婆了?这种玩笑可开不得,人家清清白白的女孩儿,不能在咱们嘴里给糟蹋了……嗯,这会儿宋明轩他们应该还在开会,小九,你去把周姑娘带到我的住处去,老沈,你去食堂通知一下,今天天气寒冷,安排一顿火锅,让弟兄们准备好送到我房里去。”
  林耀东领命而去,沈凤道笑着说:“这个周紫微可真赶巧,两次会面都正好碰着吃饭时间,不留她吃一顿都不行。不知道这次来,她会带来什么消息?”
  安毅摇摇头:“不管怎么说,周姑娘都应该算是我们团结的对象。那天会面过后,我专门找第四厅北平站的兄弟打听了一下,周姑娘不仅是吴子玉老帅的外甥女,是素有‘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之称的吕碧城女士的侄女,而且她所在的周家本身还与原北洋政府要人徐世昌、曹锟、熊希龄、曹汝霖、靳云鹏及袁世凯之子袁克定等人交好,在政治上拥有一定的影响力。周姑娘身份特殊,尤为难得的是拥有一颗强烈的爱国心,我们切勿小视。”
  沈凤道离开后,安毅来到电讯室,与滇南方面联络后得知计划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这才放下心事,回到自己所在的小楼。
  安毅的住处是在司令部大楼后面的一栋四层小洋楼。这栋小洋楼是保定大营里的普通住所,通常是作为前来出席会议的十七军各师将领的下榻馆舍,安毅来到之后便征用为自己的下榻和办公地点。其中一楼作为待客之所,二楼三楼则是侍卫住的地方,安毅和沈凤道、林耀东住在四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2/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