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6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7/1395

  蒋介石非常满意:“干得好、干得漂亮!可见,你的特种战理论和实践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更丰富更全面,威力也更大了!一个出其不意深入虎穴的斩首行动,令人眼界大开,深有感触,特别是空降和飞机接应,组织严密极具创意,非常了不起啊!”
  安毅犹豫了一下,还是如实禀报:“校长,有件事学生不敢隐瞒,参加此次行动的二十九人中,有四名是德国陆军的交流学员,他们求战心切,学生斗胆批准了,为此也做了预案,要是行动失败或者遇险,他们的身份就会变成学生军中的白俄教官。行动之前,这四个人都签订了生死状,所以……”
  宋美龄惊讶地望向蒋介石,蒋介石郑重地点了点头,思考片刻,和声安慰:“没事的,军人嘛,没那么多顾忌,我的儿子经国在苏联一待就是十三年,期间不也照样在苏联军队的远东军区服役吗?苏联远东军区三次与侵占我们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生局部战争,经国不也同样上战场,经历了枪林弹雨吗?何况这一次你准备得很充分,又是德国人强烈要求参与的,还签下生死状,哪怕出事了也有个交代。”
  “不过我想,恐怕这四名德国人获得了他们上峰的首肯,抱着经历实战、检验训练成果的想法,这才坚决要求参加的。春节后,军委要给百灵庙大捷的各级将校,以及锡林郭勒行动的所有特种队员、行动策划和指挥人员、参与行动的空军飞行员举行颁奖授勋仪式,优秀部队将获得嘉奖和授旗,只不过,为了避免外交上的麻烦,这四名德国人不能露面,只能让你给他们颁发五等宝鼎勋章了。”
  安毅听说是宝鼎勋章,非常惊讶。这种勋章无比尊贵,等级很高,象征国家珍视如鼎,荣誉之光四射,颁赠对象为海陆空军军人中捍御外侮或震慑内乱,立下显赫战功者,条件要求很高,至今全军将官以下获得者不超过两百人,这次所有参加行动的空军将士和“蓝狐大队”二十九名官兵尽数获得,可见这一行动在蒋介石和军委同仁眼里非常重要,远远超过了安毅之前的预期。
  安毅没能开口,门外蒋孝镇的报告声响起,蒋介石叫了声“进来”,得知祭祀仪式基本准备完毕,便站起来吩咐宋美龄先上墓地看看,最后对安毅嘱咐:“你跟着我,喝完茶我们再上去,辞修有些事拿不定主意,我也需要听听你的意见。”
  “是!”
  安毅站起送走宋美龄,在蒋介石的示意下再次坐下,端起热茶大口喝了起来。
第1197章
考验
  群山皑皑,银装素裹,万树枝头的绿意早已被洁白冰雪所取代,只有一棵棵古柏苍松,在雪花中傲然挺立。
  宋美龄等人在俞济时的陪伴下,先与蒋家族人前往墓地,蒋介石与安毅并肩行走,拾级而上,两人边走边低声交谈,让紧紧跟随在后面的陈诚、钱大钧等数十名文武大员羡慕不已。
  卵石铺就的台阶,清扫得非常干净,清除的积雪,堆放在台阶两边的树根底下,蒋介石的手杖总是先一步稳稳落在前一级台阶上,“笃笃”的敲击声不疾不徐,无形中引领所有人的步点,手杖发出的每一声敲击,似乎都在传递着身为上位者的威严。
  蒋母墓地的宽阔祭台上,聚集了二十余人,安毅放眼一看,无一不是深受蒋介石信任器重的心腹文武。
  宋美龄和张群几个聚在一起,亲切交谈,提前上山欣赏风景的宋子文和孔祥熙并肩踱步,两人身上都穿着名贵精致的毛领呢子大衣,看到蒋介石和安毅并肩而来,众人随即停止交谈,含笑迎上。
  相互见礼完毕,蒋介石在两名侄子搀扶下,走向墓碑,安毅看到祭祀仪式还在有条不紊地准备,便与宋子文、孔祥熙一起,来到祭台左侧的苍松下低声交谈,祭台中央的蒋家族人和十余名校长心腹在麻利地布置着。
  数分钟后,祭祀正式开始,数十名文武依次排列,蒋介石夫妇率先焚香祷告,分外虔诚,接着是蒋氏亲属拜祭,再下来轮到因受西安事变谈判条件约束而黯然下台的外交部长张群、宋子文这些文官,安毅、陈诚、钱大钧这些武将排到了最后,并不奢华的祭祀仅用半小时便进行完毕,虽然这只是短短的一个过程,但足以让所有获准参与者深感荣耀。
  祭祀完毕,众人看到蒋介石夫妇没有立即离开的迹象,伫留片刻,都知趣地先行下山,被告知留下的安毅在沈凤道耳边低语几句,沈凤道点点头默默走向祭台另一侧的侍卫长王世和,两人沿着祭台边沿,信步游走,低声交流,看似欣赏雪景,实为严密警戒。
  宋美龄对安毅吩咐几句,便在俞济时和蒋孝镇的陪同下离开。安毅把宋美龄送到台阶口恭敬目送,最后来到伫立在墓前,仍在无限追思的蒋介石身边。
  良久,蒋介石呼出一口长长的热雾,缓缓转向安毅,示意随便走走:“你还记得第一次来拜祭的景象吗?”
  “记得,转眼间五年过去了,学生不时想起那次祭祀后校长的谆谆教诲,铭刻在心。”安毅想起当年的情景,颇为感慨。
  蒋介石满意地点了点头:“难得你还记得我的教导,不错!五年来,你也做得很好,特别是这次西安事变引发的危机处置,你反应神速,出手不凡,坚决果断地把中央那帮痴心妄想的人震慑住了,如今每每想起,仍然让我无比动容……你成熟了,目光敏锐,顾全大局,知道怎么使用自己的权力和实力,做得好,我很欣慰!”
  安毅连忙致歉:“对不起,校长,学生妄动干戈挥师入京,触犯军法理应受罚,学生请求校长处分。”
  蒋介石摆摆手:“这事过去了,就让它过去吧,纠缠起来谁的面子都不好看,大家心照不宣,睁只眼闭只眼就算完事了,无需再提,倒是我有几个问题想问问你。”
  “校长请说,学生知无不言。”
  安毅心中一凛,知道考验来了。
  蒋介石停下脚步,静静凝视安毅的眼睛:“要是这次我在西安被人暗害了,你会怎么办……别皱眉头,说实话!”
  安毅咬咬牙,低声回答:“如果真那样,定会内战爆发遍地战火,各路诸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野心,肯定会相互征伐,大打出手。率先蒙难的将是陕西民众,悖逆犯上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将会在我黄埔同袍愤怒的讨伐下,血流成河,我中央军也将会落得个元气大伤、无力再战的下场,届时,日寇将会大举入侵,华北沦陷,山西动摇,上海被占,国将不国!”
  “真成了那样,总体崩塌的局面就不是学生能够阻挡的了。学生没有任何非分之想,但也绝不会受人摆布,给人当枪使,定会下令第十七军八万将士迅速撤离华北,南下武汉,与湘西四十九军南北呼应,抢占两湖,联合滇军、黔军结盟自守,稳控西南,再分化川军,消灭异己,先立于不败之地再说。”
  “至于抗击日寇入侵,谁有本事让谁去,等他们都打光了,学生再上去拼命,未来如何,谁也看不见,但是学生只要一息尚在,就绝对不会当汉奸,谁当汉奸学生就收拾谁,打不过也要打,直到分出死活为止,学生不在乎任何的毁誉。”
  蒋介石震惊地望着安毅,好一会儿才长叹一声:“很好……你没有让我失望,没有虚言敷衍我,很好!危机应对计划非常得体,也够阴够狠,不愧是我的好学生。”
  “谢校长信任栽培!学生不敢在校长面前撒谎,也没必要。就拿这次危机处置来说,学生不是不知道擅自调动军队的罪责有多重,可是,如果让那些心怀叵测的亲日派阴谋得逞,校长十余年来卧薪尝胆艰辛努力方才获得的成果将会付诸东流,我黄埔同袍百万军队将会同遭浩劫。为了国家民族,为了校长,也为了学生自己的利益,学生顾不得那么多了。”安毅诚恳地说出心里话。
  蒋介石频频点头:“事实证明你是对的,也够大气,非常好地理解了我没有责罚某些人的苦衷,没有我担心的公开发表不满言论,为稳定中央政权、团结大多数做出了贡献。你越来越成熟练达了,有大家的风范,让我和你师母非常欣慰,也为你感到骄傲。这几天来,我脑子里不时浮现那一小篮子毛荔枝,还有送来这份礼物和密信的那个东北军年轻上校,不知你是怎么做到的?”
  安毅笑道:“那人叫李寒松,东北军司令部机要科上校副科长,长城抗战时就已经是我们第四厅的人了,一直隐藏在张汉卿身边,所以学生对东北军的大动向比较了解,张汉卿和杨虎城密谋兵变的消息,也是他提前密报的,可惜……校长太相信张汉卿了。”
  蒋介石痛苦地叹息:“是啊!是啊!难怪当初你一再阻止我去西安……没错,我太相信汉卿了,他辜负了我的信任,辜负我啊!不过这样也好,通过这次蒙难,我看清楚了很多人的丑陋嘴脸,这恐怕也是一种重要收获,正应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句至理名言啊!”
  “校长请宽心,大部分人都是忠心追随校长的,不过令人惋惜的是,东北军那些扣押校长和辞修兄的人,野蛮夺去辞修兄随身携带的那份绝密计划,不顾辞修兄的百般警告就胡乱翻阅,尽管张汉卿及时收缴,严禁泄密,但还是被日军安插在东北军高层的奸细得知,从一周来关东军迅速进行的大规模兵力调动,学生就能清楚地判断出来,我们与日军决战于关外的目的,恐怕无法实现了。”
  安毅说到这儿,痛心不已,心里怎么样也无法原谅张学良。为了陈诚与顾问团制定的这个机密作战计划,安毅苦守华北,暗中扩招兵员三万余人,拿出重金配备系统的武器装备,每天都由麾下大将鲁逸轩、杨九霄分别亲自督训。可现在,一切都毁了!
  蒋介石心里也很难过,点点头继续向前迈步:“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不要耿耿于怀,事在人为,机会还会有的。我想问你的第二件事情是,你如何看待共产党?对他们的发展前途有何预见?”
  这下安毅犹豫了,低下头默默前行很久没有做声,蒋介石以为安毅在思考,也没有打扰他,两人就这么一语不发,绕着祭台边沿慢慢踱步。
  走出几十步,安毅停下:“校长,学生知道校长口头上答应了八点条件,也知道校长不得不信守承诺,这几天我中央军撤销对陕北地区的包围,学生就明白这是校长迫不得已下达的命令。”
  “从目前情况看,共产党武装仅为三万余众,而且还被分开成若干部分,共产党内部也出现尖锐矛盾,党部调查局从西安站发回的密报,称毛泽东和张国焘已经公开闹僵,就是很好的证明,因此学生判断,至少在一年之内,共产党军队不会获得大的发展。但是,如果共产党迅速消除内部隐患,利用其强大的信念,开动所有宣传力量,号召全国军民一致抗日,情况就会大不一样了。”
  “老实说,在很多方面,国民党不如共产党聪明实干,更缺乏坚定的信念和进取精神。看看现在的中央党部,人浮于事,派系林立,贪污腐败自私自利,甚至生活放荡沉溺于风花雪月之中,哪里还有先总理和北伐时期的精神面貌?长期下去此消彼长,艰难啊!”
  蒋介石听出安毅有避重就轻的意图,但是安毅对目前国民党的危机说得很到位,也是蒋介石无比担忧急于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安毅最后那一句“此消彼长”,恰恰说中了蒋介石心中最担忧最痛苦最不愿意看到的关键,因此,蒋介石没有计较安毅在反共方面的“模糊认识”和“糊涂立场”,反而深为认同安毅对国民党现状的批评。
  “是啊!是啊!看来,整理党务清理内部势在必行了……”
  蒋介石望着白皑皑的远山,幽幽而叹。
  安毅心中凛然,知道一场巨大的政治风暴即将到来,不知在这场风暴里,又有多少人经受得住考验,又有多少人会遭到无情的清洗。
第1198章
说情与否
  胸中装着许多心事的蒋介石对安毅还是非常放心的,这个学生毫不做作的姿态、毫无顾忌的性格、坦荡磊落的处世手段,令身为全国最高领袖的蒋介石感到非常舒心。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不需要太多的试探,仅仅从彼此的眼睛里就能看出很多东西来,至少,蒋介石对自己数十年来的阅人经验还是非常自信的,自觉对安毅不会看错……毕竟,换做其他心怀叵测者,在各个阶层拥有广大的人脉,又占据京城,肯定不会放过如此好的上位良机,这次自己会落得个有死无生的下场。
  蒋府祭祀日的家宴吃的都是素食,饭菜也很简单,平平常常的四菜一汤。四菜分别是炒青菜、炒白菜、拌萝卜丝和炒咸菜,汤则是小白菜豆腐汤。
  安毅的胃口比谁都好,就着青菜咸菜,“咕噜噜”三大碗饭便吞下去了,完了还盛上满满一碗碧绿的汤,喝得点滴不剩,如此好胃口不是谁都能做到的。宋美龄笑眯眯地看着,就像是看自己的孩子,陈诚、陈布雷等人则对安毅无比佩服,没想到从蒋母墓地下来后蒋介石当着众人面给了安毅一句评语,这家伙仍然拥有如此豁达从容的心态。
  蒋介石对安毅的评价是:军事优秀、经济优秀,政治不及格,让一干亲信暗中琢磨了好一会儿,纷纷竖起了大拇哥……近十年来,安毅不正是这样一个人吗?
  晚上十点半,仍然留在慈庵的将领已经不多了,这时候胡宗南才带着副官和侍卫匆匆赶到。
  原来,天水遭遇暴风雪袭击,当地有经验的老人和军中的气象人员都认为未来几天内风雪不可能停止,飞机将无法升空。为了不耽误时间,胡宗南前天晚上便坐着汽车出发,今天下午赶到洛阳机场,然后借刘峙的专机来到奉化,抵达奉化上空时已是漆黑一片,还是安毅的留守卫队接到洛阳方面的电报、听到天上的飞机马达轰鸣声后主动燃起汽油桶指明降落地点,否则胡宗南能否安全降落就要存在疑问了。
  胡宗南一看到蒋介石宋美龄便跪下致歉,蒋介石问明缘由后,亲切地扶起胡宗南,责备他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以后遇到这种状况来电说明即可,无需如此兴师动众。但从表情和言辞间,安毅还是可以看出,蒋介石对胡宗南这位心腹大将不顾自身危险依然前来拜祭的赤胆忠心还是很受用的。
  虽然已经是深夜了,但蒋介石依旧陪着胡宗南上到墓台,给蒋母上了一炷香,回来后精神疲惫的蒋介石让安毅陪着胡宗南吃饭,自己则和宋美龄一起到后堂休息去了。
  佣人用小碗送上和晚餐一模一样的四菜一汤,又盛上一大碗饭,胡宗南连吃两碗才缓过劲来,悄悄地对安毅说:“他娘的,这几天为了赶路,都是胡乱吃些东西就又上路了,今天到现在更是滴水滴米未沾,好久都没吃过这么大的苦头了。好在校长能够体谅,还亲自陪我上到墓地敬香,什么都值得了!”
  安毅取笑道:“我说胡司令,军校那会儿不是经常这样饿肚子吗?我还记得我拿钱出来请你和巫山、君山他们打牙祭呢!这几年你官越做越大,注重生活享受了,适当地让你忆苦思甜,不是挺好的吗?我可告诉你啊,校长最讨厌他学生有将军肚了,你得多注意一下,适当地节食,不要像刘长官那样心宽体胖!”
  胡宗南连连点头,深以为然:“你还真没说错,最近肥头大耳的刘经扶日子不好过啊,调动洛阳机场的飞机轰炸西安,他是签字同意了的,如今校长平安回来,他怕得不行,可是校长就是不召见他,让他的心一直悬着。这不,知道我要来奉化,他立即奉上自己的专机,让我代他向校长问好,我估计,这一段时间他要吃不香睡不着了,体重倒是可以减下来!”
  “唉,不仅是刘长官,估计好多人都如此。这次校长出事,许多不甘寂寞者纷纷跳了出来,粉墨表演完一看校长什么事情都没有,偃旗息鼓后心虚得很,处境很尴尬啊!”安毅感慨地道。
  这时候,胡宗南四处看了看,再次放低了声音:“小毅,你猜我的车队在出奉化城的时候,碰到谁了?”
  安毅眼睛转了转,皱眉思考一会儿,终于还是摇了摇头:“中国有四万万人,我们熟悉的也有成千上万,我哪里知道啊?别卖关子了,说吧!”
  胡宗南吃完最后一碗饭,又把面前的汤一口气喝完,惬意地拍了拍肚子,这才破解谜题:“是君山和雪冰他们,力行社几十个人如今都在奉化,一个个哭丧着脸。校长回到南京后,立即召集君山和雪冰到憩庐,当着师母的面大发脾气,说‘我在西安蒙难,你们在南京讨逆,坐地打冲锋,娘希屁,我还没有死,你们就不听我的话了,想改换门庭吗?’随后,便挥退了他们。现在君山和雪冰他们很恐惧很无助,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安毅并不奇怪胡宗南会知道这些,戴笠和胡宗南是把兄弟,因此就算胡宗南身在西北,对南京城里的动静也是一清二楚。他摇了摇头,叹息一声:“原来是他们啊……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十六师接管南京城防的第二天,我赶到南京,在憩庐见到师母时,她还咬牙切齿地说君山他们是白眼狼,辜负了校长和她的信任。”
  “事后,我从我姐那里知道了在力行社总部发生的一切,说实话,我也感到心寒啊!大概坐着一百多号人的会议室,居然没有一个站起来替师母说句公道话,师母回到家里哭了许久,还是楚儿和洁云劝师母入睡的。你说说看,这样公然忤逆之举,对师生感情的伤害有多大?”
  “再后来,随着十六师和宪兵部队控制了南京局势,君山他们感到害怕了,想求见我,并代为向师母转达他们的心意,可是师母不等我考虑斟酌一番就义正词严地拒绝了,你说处在当时我那个位置,我能怎么办?这件事情很棘手啊!”
  胡宗南苦笑道:“君山和雪冰做得是有些过火,雨农把什么都告诉我了,他们收编军校毕业生,发动和组织‘讨逆赴难团’,在校长危难之际公然喊出‘武装起来,开赴泛关,直指西安,与张、杨决一死战,救出校长’之口号,又在夫人至中央全会会场痛陈利弊阻止出兵之际,调动教导总队北上……种种行径,说到底还是投机思想作怪啊,雨农向校长汇报时分析,雪冰和君山他们如此做有两个目的:如校长平安归来,则可得‘勤王’之功,若校长不幸遇难,又可成为拥何继位的元勋,甚至因为力行社的庞大影响力,可以独树一帜……但是,要说君山和雪冰真的处心积虑想谋害校长,却未必尽然,十多年的师生之情不是一下子能够割舍的……唉,还是让私利蒙蔽了眼睛啊!”
  安毅点了点头:“今日祭奠完毕,校长留下我,表示如今我们的党腐化堕落,必须予以坚决清理,我估计力行社很快就会宣布解散,君山和雪冰他们将会是第一批受影响的人。整个力行社上百万人,全因为当初一念之差,落得如此处境,何苦来哉?”
  胡宗南暗暗心惊,他没想到蒋介石对安毅竟然宠信到了这个地步,这样的事情也会找其商议,想了想动情地说道:“小毅,说到底君山和雪冰他们都是我们的黄埔袍泽,力行社基本上就是咱们黄埔前几期学生搞起来的,念着当初的交情,你得帮他们一把才是啊!”
  安毅连连摇头:“怎么帮?现在校长正在气头上,夫人更是视君山和雪冰为仇人,我如何开得了口?何况现在的力行社,已经与当初成立的主旨背道而驰,到了必须整顿的地步了!还不到四年时间吧,被定义为力行社灵魂的铁血、纪律、廉洁还剩下多少?我只看到争权夺利、贪污腐化、纪律松弛,整个一官僚机构,有它不多,无它不少,解散也罢!”
  胡宗南有些急了,安毅可以不在乎力行社,但自认为力行社灵魂人物的胡宗南不可能轻易抛弃,他还想继续通过力行社,施加对黄埔同学的影响,于是连忙道:“小毅,话虽如此,但力行社可是有上百万人啊,真的这样抛向社会,那还不全乱套了?创建一个这样规模的组织,你知道有多艰难吗?虽然现在是出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们可以头痛医头,脚痛治脚,根本没必要一刀切,你说是吧?”
  安毅哭笑不得,其实通过第四厅的情报网络他也心中雪亮,知道胡宗南力保力行社的原因,可是,蒋介石打定主意要对付甚至取缔的,谁能改变?但如果自己拒绝帮忙,那自己在黄埔师兄弟中多年树立的好名声,恐怕就要毁之一旦了。
  就在安毅沉思不已,冷静分析利弊的时候,沈凤道来到安毅身边,歉意地向胡宗南笑了笑,轻声禀报后悄然退下。
  安毅闭上眼,叹息不已,没有对贺衷寒、邓文仪等人派人联络沈凤道请求自己说情发表任何看法。
  看到坐在对面的胡宗南一脸期盼,再想想当年在黄埔时大家亲密融洽相处的情景,安毅终于打定主意:贺衷寒、邓文仪等人怀着负荆请罪之心来到奉化,却苦于没有胆量和能力进入溪口觐见蒋介石,此刻正处于惊恐万状、度日如年中,若是自己仗义帮上一把,虽然未必能改变蒋介石的主意,但多少尽了心力,以后面对黄埔袍泽时也可以坦然面对。
  再者,以安毅对蒋介石的认识,这位黄埔校长对自己的学生从来都不赶尽杀绝,连陈赓这位与自己作对的共产党他都能放过,更何况是贺衷寒邓文仪这些行差踏错的身边人呢?因此看似万分艰难的选择,其实并不困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7/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