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6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1/1395

  蒋介石自然知道在手下两个大将中如何取舍,因此不再提起这个话题,而是把关注的焦点放到了华北问题上:“诸位,宋明轩现在恐怕已经无路可走了,连续两天的三次交战,被动防御不知何去何从的二十九军损失惨重,虽然宋明轩他们没有给中央报来详细战报,但是从第五军团司令部和军统局发来的密报中,可以肯定二十九军至少战死了四千人,受伤者不计其数,逃散者甚至超过万人。表面上看,二十九军似乎只有两个旅与日军发生激战,实际上的损失,几乎相当于两个师啊!如果他们再不清醒过来,全力抗战,目前的混乱状态恐怕会继续加剧,届时,损失的恐怕就不止两个师了。”
  白崇禧不无遗憾地摇了摇头:“明轩将军犯了兵家之大忌啊!根据我们的分析,二十九军内部实际上已经处于分崩离析的边沿,这个时候整个局势非常微妙,也极为严峻,两年中从六万余人急剧扩充一倍以上的二十九军,不可能仍然拥有长城抗战时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驻华日军和日本间谍长期的拉拢腐蚀,已经造成二十九军内部的分化,这个时候一个不慎,很可能会出现大批的甚至成建制的官兵投入日寇怀抱,甘当汉奸走狗,掉转枪口助纣为虐。”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占尽先机的第五军团心存顾忌,始终不敢放手一搏,一天天看着战机即将消失,我们心里不是个滋味啊!”
  “以健生看,三日内华北日军会不会再次向我军发动上规模的进攻?”蒋介石沉吟一下,有些犹豫不决地问道。
  白崇禧知道蒋介石需要几天时间继续说服宋哲元,想了想还是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依照目前的局势,依旧很难确定。位于平津腹心的廊坊已经落入了日军手里,在战略态势上日军占据主动,不过日军华北驻屯军司令部知道以他们目前的兵力,根本就无法撼动我第五军团,所以除了利用飞机频繁轰炸挽回颜面之外,只能默默忍受被第五军团突然重创的巨大耻辱,向宋明轩等冀察军政要员进一步施加压力,企图在迫使二十九军分化瓦解的同时,为日军援兵的到来争取更所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我们的第五军团不主动出击,整个局势也难以预测,因为,我们不知道已经出现严重分裂迹象的二十九军各部,会不会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骤然暴起发难,进而促使战争全面升级。”
  蒋介石连连点头,深以为然:“安毅,你的意见呢?”
  “学生认为,大战一触即发,而且就在未来三天之内,因为从下午传来的情报上大家都知道,张自忠将军已经忍无可忍了,他统辖的天津地区三十八师已经做了全面动员,日军三个旅团正在向三十八师各驻地压迫,日军第五师团也已经快速南下,这个时候,只需要打响一枪,战争就会瞬间升级,进而演变成中日间的全面大战。”安毅明确回答。
  蒋介石一脸沉重:“形势严峻啊……第五军团各部准备的怎么样了?”
  “随时可以发动。”安毅慨然回答。
  蒋介石欣慰地点了点头:“好,我们不打没准备的仗。走,一起前往会议室,不能再等宋明轩的态度了,既然大战在即,我们还有什么可顾虑的……”
第1244章
钦州风浪
  七月十八日,晚八点。
  夜空万里无云,漫天星斗闪烁着熠熠光芒,还未长满的皎月高悬天际,银色的月光笼罩着南中国海的钦州湾,海面波光粼粼,夜色无比的动人。
  这时,三艘巨大的邮轮,从南方海面乘风破浪而来,距离大陆越来越近。
  “快了,快了,我看到巨大的港口轮廓了,这里就是拿破仑口中的睡狮国度……中国吗?”
  “刚才听船上的广播,应该就是这儿了。希望我们能够在东方找到一块可以休养生息的地方,再也不用担惊受怕,担心随时在街头被人扔石头了!”
  “呀,好亮的灯光,岸上好像有人在列队迎接我们,不会是可怕的纳粹吧?我不喜欢再回到集中营去!”
  “放心,这里不是德国,就算是有纳粹也不要害怕!”
  ……
  七嘴八舌的交谈声,在三艘万吨邮轮上此起彼伏。由于是大搬家,许多家庭甚至带着锅碗瓢盆,因此原本一艘邮轮便可以容纳此次全部七千余名犹太难民的迁移,但实际上却用了三艘。
  第一批犹太移民以科学家、教师、工程师、熟练技术工人及其家属为主,其中包括科学家费密、柏林大学教授迈特纳女士、物理学家齐拉特先生和他们的家人。由于川南和安家军在对待白俄上的良好表现,加上欧洲国家对犹太人遭遇的漠视和美国对犹太移民的谨慎,使得几乎每一个遭遇纳粹迫害的犹太人,都把去东方看做是一件脱离苦海的机遇,心中充满憧憬与渴望。
  尹继南在给安毅的电报中,转达了犹太集团高层的意见,特别提出了如何让犹太人专家学者和知识分子发挥作用的问题。安毅在回电中明确承诺,将充分尊重这些人才,将在滇南地区为他们建造专门的研究所、实验室和高等学校,继续从事他们喜欢的研究及实验教学工作。
  三艘万吨巨轮缓缓停靠在钦州港码头,犹太难民扶老携幼,在犹太共济会官员的引导下,在港口维持秩序的安家军将士的无私帮助中,以家庭为单位,住进了港口区外新矗立的十个大型聚居点。
  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每个家庭将从货物登领处领回自己家庭的物品,接受疫病观察和体检等工作,顺利完成后等候中方管理人员的召唤,在安家军官兵的护送下登上前往滇南的汽车,以分段运送的方式,进行陆地上的千里大迁移。
  整个安置迁移工作,紧张繁忙而又有序,接待、运输、食品保障、安全等方面简明高效,有条不紊,就算是以德国人的严谨目光注视,也挑不出丝毫毛病来,这让七千多犹太移民的心,慢慢地安定下来。
  尤其是安家军工作人员的良好表现,温暖了每一个犹太移民的心,他们彬彬有礼,有问必答,有求必应,脸上始终挂着温馨而又亲切的笑容,与在德国时受到的冷遇迥异。尤其是当数十名在邮轮上患病的妇女儿童,得到安家军医务人员的精心照料,并且还用上了在欧美等国炒成天价的盘莫西林针剂,让所有犹太移民的心热乎乎的。
  前来钦州港观察难民迁移的卡普兰非常惊讶,踏遍了十个大型聚居点,访问了上百个家庭,卡普兰得出一个结论:安家军完全是以对待自己亲人的态度,来接待这些被全球厌弃的犹太难民的,在安家军里,民族平等真正地落到了实处,这让卡普兰对自己当初的选择无比庆幸,更对自己的情人安毅多了几分眷恋和喜爱。
  通过向聚居点和后勤医疗部门的工作人员采访后,卡普兰知道主持这一切的正是安毅的妻子欧楚儿,负责整体运送和护卫任务的,则是安家军总部后勤部队的三个团。
  为了这次贯穿东西的犹太难民迁移,川南方面派来了以欧楚儿领衔,配以医务人员、翻译小组等各方面专业人才的专业队伍,再加上安家军直属部队的严密保护,整个搬迁工作井然有序,事前担心会出纰漏的桂系军政两界目瞪口呆,对于安毅集团优秀的组织能力和执行能力越发地敬佩。
  ……
  夜已经很深了,广西南宁桂军司令部会议室里,得到华北最新消息的李宗仁,召集桂系将领开会,讨论剑拔弩张的平津时局和桂军北上等问题。
  “诸位看看这份战报,是不是日本人真的患了失心疯,竟然在其主力尚未到位之前,悍然向安家军发起进攻,结果却弄了个灰头土脸,自取其辱?”李宗仁含笑问道。
  黄旭初沉吟一下:“日本人狂妄自大惯了,九一八事变凭借着区区一万多人,硬是把张学良三十多万装备精良的军队赶出了东北,自以为可以以一当十,所以不排除这个可能。当然,更大的可能还是安家军有意设套,故意示敌以弱,然后突然发难,结果骤不及防的日本人果然上当受骗,在安家军猛烈的打击下,全线崩溃。还没正式开战,日本人就丢掉了差不多两个联队,这下华北驻屯军高层有乐子吃了。”
  黄旭初此话一出,全场哄笑,显然对于安家军教训狂妄自大的日本人感到很解气。
  陈志标不动声色,等大家笑完才问道:“不知道安家军方面负责指挥作战的是谁?”
  所有的桂系将领中,陈志标心底最不是滋味。当年独立师下辖四个团中,独立团团长尹继南就不说了,他是安毅的同窗师弟,从工兵连时就担任安毅的副手,所以他是最早晋升军长的。当年与自己地位相若的一团长夏俭、三团长顾长风、独立团团副路程光,如今都已经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安家军王牌部队的中将军长,威名远播,而自己这个二团长,却仍旧在桂系担任教导师少将师长,默默无闻几近平庸。
  如今,安家军第十七军、二十四军、二十六军、江防司令部、西南空军,以及第二路军直属各师,涌现出无数蜚声军界的新人,连当年的小兵邓斌都已经是中将副军长了,不知道这回率部在华北大发神威的又是哪一位后起之秀?
  李宗仁目光从陈志标脸上掠过,含笑点点头道:“具体指挥作战的是第十七军副军长鲁逸轩。此人亦出身黄埔,二八年独立师重建时加入安家军,担任三团团长,北伐成功后担任独立师新二旅旅长,中原大战时担任独立师副师长,随后老蒋为了分化安毅集团,提拔鲁逸轩担任第十七师师长,前往江西剿共,直至长城抗战前才重新归入安家军序列。长城抗战后,留在华北的安家军编成第十七军,由胡家林出任军长,鲁逸轩担任副军长职务,数月前基于华北驻军实际,中央重组第五军团,胡家林担任军团长,原六十八师师长张承柱晋升军团副司令,预计鲁逸轩很快就会接替胡家林,出任十七军军长职务。这个鲁逸轩不简单啊,排兵布阵阴险狡诈,连日本人都上当受骗了,估计日后又是安家军中独当一面的大将。”
  陈志标霍然站起:“司令,属下请求调教导师北上华北参战。这些年来,虽然我教导师上下日夜刻苦训练,却苦于没有实战的机会,前段时间,属下和师里团以上将校在钦州港观摩安家军举行的空地联合演习后,感觉受益良多,同时清醒地认识到,若是我们不奋起直追,在实战中磨砺自己,只会与安家军的距离越拉越大!请司令考虑属下的请求,同时这也是我教导师一万八千将士的共同心愿。”
  “志标精神可嘉啊!不过还请耐心等待,我军北上抗日为期不远了!”李宗仁摆摆手,示意陈志标坐下,然后对身边的黄旭初道:“以行,健生已经到庐山月余,受到蒋委员长重用,事无巨细均与之商议,可见我等原本的担心是多余的。”
  “我之所以留在南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想协调这次犹太移民的搬迁事宜,没想到安家军事无巨细,什么都先想到了,如今一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进行中,我们就没多少可以帮忙的地方。现在广西有以行坐镇,又有安家军在钦州港专事犹太移民及物资采购等事宜,加之我军已遵照中央军委指示,编成第十一、第二十一两个集团军,枪支弹药已补充到位,是时候北上了……我决定择日启程前往庐山,你意下如何啊?”
  黄旭初微微颔首:“华北小日本刚刚吃了大亏,肯定无法忍受,眼见着一场空前惨烈的大战就要爆发。虽然现在还无法判断中日全面开战的时间,但我相信日军绝对不会善罢甘休,大战一触即发,不过从目前的兵力对比来看,日军兵力还暂时处于劣势,只能继续从其国内调兵,我们这时北上,正当其时。”
  李宗仁轻轻一掌拍在案上:“好!我这就给蒋委员长致电,并知会健生确定出兵日期,在此之前,我们需要以全体八桂将士的名义,向全国发表北上抗日的宣言。”
第1245章
远东风云
  依旧是七月十八日,不过这里发生的一切,均处于保密状态,外界并不清楚。
  符拉迪沃斯托克,即中国人通常称之为海参崴的苏联远东城市,距离鸡宁的空中直线距离仅为两百多公里,但由于关东军与苏联远东军之间的紧张对峙,导致双边国境互通的公路基本全无,并且苏联境内的道路也是崎岖坎坷不平,加之有一段十多公里的无人区,使得两地消耗在路上的时间大大加长。
  负责与苏联远东军区联系的张戒刚开始被当做逃难的中国劳工被关进了设置在边境上的难民营,张戒连连用俄语沟通,终于引起了负责劳工营管理的红军工兵团团长的注意,很快将消息上报给边防师师部。
  师部派人核实了张戒所说情况后,派出一位副师长,陪伴张戒前往符拉迪沃斯托克,住进了市政府旅馆,张戒悬着的心才慢慢放下。
  一路颠簸辗转,从难民营出来后,一路上起码经过了三道由监视线、散兵壕、交通壕、铁丝网、反坦克壕和各种明暗碉堡构筑而成的坚固防线,并且发现沿途工事中参与修建的人员,竟然大部分都是在明晃晃刺刀和轻重机枪威逼下辛劳工作的中国劳工,这让张戒极度的震惊和不安。
  张戒是四川内江人,今年五月刚满二十六岁,四川大学毕业,三一年考入叙府士官学校,同年年底经过考核,至德国米尔维克海军学校留学,专攻舰船指挥,三四年转至柏林军校装甲兵专业学习,三五年初曾一度担任尹继南的参谋,三五年下半年回国后报名参加“北上支队”选拔,出任支队副队长。
  虽然在国内时,张戒就知道苏联在十月革命后,为了改变远东地区的人口比例,开始有预谋有计划地对这一地区的华人进行清洗,动辄以“反革命”、“同情白俄”、“间谍”等罪名逮捕关押,然后发配西伯利亚进行劳动改造。九一八后,苏联对日本的戒心加大,开始严密控制中国人进出,加大了对华人尤其是年轻华人的镇压力度,各种罗列的罪名五花八门,触目惊心,但近距离亲眼目睹,还是让张戒有一种愤怒压抑的感觉。
  苏联远东军司令布柳赫尔元帅其实就是黄埔军校和北伐军军事总顾问加仑,与安毅之间有着一段师生情谊。因此,当还在哈巴罗夫斯克(中国人称之为伯力)远东军区司令部主持军事会议的布柳赫尔听说从满洲境内来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年轻人竟然是受昔日学生安毅委派,并且还将与自己洽谈一笔交易时,便有些动心了。
  不过想想国内愈演愈烈的大清洗,布柳赫尔有些不放心,沉思一下主动拿起电话,拨通后爽朗地笑道:“柳申科夫,瓦西里还在你那里吗?哈哈,你们都在就好,想不到吧,你们在黄埔的学生安毅派人来符拉迪沃斯托克了,随身还带着几本你们委托安毅编写的射击和工兵教材,要让你们两位老长官指正呢!”
  电话里柳申科夫又惊又喜:“真的是安毅派来的人?我听说这些年那小子发展得不错,已经是中国仅次于蒋校长的大军阀了,他怎么会派人到东北?”柳申科夫现在是沿海集团军司令,是远东军区屈指可数的大将,而瓦西里则是沿海集团军的政委,由于两人曾有过黄埔共事的经历,因此相处非常愉快,也深得布柳赫尔元帅的信任。
  如今苏联国内的大清洗越演越烈,去年的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的审判案,有八万多人被卷入到这个案件里面来成为牺牲品,今年到现在为止,仅仅只是皮达科夫、拉狄克的审判案,便已经有四十多万人遭到逮捕和关押,被枪毙超过十万人,而在布柳赫尔元帅严密控制下的远东地区,也波及了七万人,其中包括大量远东军中的中高层将领。
  布柳赫尔胆战心惊之下,开始有意识地限制内务人民委员部在远东地区的活动,并加紧了对麾下军队将领的笼络,并制定出种种安全措施,以确保自己和家人不会被秘密逮捕。
  布柳赫尔笑着说:“具体情况我也不是很清楚,等下我会赶至符拉迪沃斯托克,和你们会合后一起去见见安毅派来的代表。转眼间,你们已经与安毅分别了十一年,我也有十年没见到他了,不知道小家伙这回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说到这里,布柳赫尔放低了声音:“两位亲爱的战友,请你们密切注意内务部在远东的行动,我不希望你们等内务部的人上门逮捕你们了,你们还被蒙在鼓里。”
  电话另外一边沉默了一下:“布柳赫尔同志,我们会密切团结在以你为核心的远东军区领导层周围,对一切敢于破坏远东地区和平稳定的阶级敌人作坚决斗争。不过元帅同志,我和瓦西里也密切希望你能注意自己的安全,这个时候,稳定压倒一切啊!”
  布柳赫尔满意地放下话筒,负责这条电话线的是他的亲信,因此他并不怕自己与两位大将的对话会传到内务部和国家安全总局的人耳朵里。作为远东地区的实际领导者,布柳赫尔对于莫斯科的政治风向一清二楚,也知道斯大林已经开始把手伸向自己,所以也预作打算,拥军自重。
  在布柳赫尔看来,远东军区所拥有的二十五个步兵师、六个骑兵师、一千五百余架战机、一千八百辆坦克、七十九艘潜艇,一百六十四艘舰船,是自己与莫斯科讨价还价得保平安的关键,因此他极为重视和下属将领的沟通,也在极力创造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独立于整个苏维埃联盟体系的条件。
  这次与安毅使者的见面,未尝不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如果传闻中自己那位拥有“点石成金”能力的学生真的能够给远东的发展带来源源不绝的财富,让远东拥有自我恢复和造血能力,他不介意与之进行合作,加大自保的本钱。
  晚上十一点,布柳赫尔和柳申科夫、瓦西里一起,出现在张戒下榻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市政府宾馆。
  张戒有些手忙脚乱地向布柳赫尔这位苏联元帅和柳申科夫、瓦西里两位苏军大将行黄埔军礼,然后恭敬地送上这些年来安毅亲自撰写、北上支队出发前两个月由白俄专家学者翻译成俄语的《工兵操典》、《士官军事基础》、《陆军步、炮、工兵种战术协同》、《步兵基础训练》、《步兵射击训练》、《步兵师战训与内务管理》、《山地训练与作战初探》《山地作战基础训练》、《山地战概论及战例分析》、《狙击作战十原则》、《论游击战》等书籍。
  柳申科夫和瓦西里如获至宝,拿到一旁欣喜地翻阅,不时交头接耳,小声点评。
  布柳赫尔感兴趣地看着眼前这个已经镇定下来的中国人,单眼皮,薄唇,鼻子略钩,身高约180CM,看起来极为朴实,但一双眸子精光四射,衬托得他整个人的气质显得自信而有主见。
  布柳赫尔招呼张戒在身边坐下,好奇地问道:“年轻人,我就是你所要找的加仑,我和两位将军一样,都曾经是你们安毅将军在黄埔军校时的老师。据我所知,贵国中央政府一直在竭力避战,只想保住华北,对于东北和满蒙地区已经弃之如敝屣,你能说说你们是怎么到东北,并且想做什么吗?”
  张戒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这半年来北上支队进入东北慢慢发展壮大的经过,最后道:“如今我们已经成功攻陷鸡宁县城并光复周边地区,同时从伪军和解救的矿工中,编成了两万军队。元帅可能不知道,这些劳工中有一部分是东北军、西北军和抗日义勇军中俘虏的老兵,也有新近被俘的抗联将士,拥有一定的战斗力,加上我们从辽西向东满转移过程中,曾开设了一个军官速成班,所以我们并不是乌合之众,而是拥有完整建制和战略战术指导思想的先进军队,有信心在三江平原给日寇以严重打击!”
  布柳赫尔不可置信地笑了笑:“日本关东军拥有五十多万军队,就算是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苏联,也可以感受到日本人几乎无法控制的野心,我不觉得你们能够在关东军的疯狂进攻下坚持下来。若是你们打了败仗,再次退入长白山区,不是和以前我们一直支持的抗联一样了吗?我们不能拿苏联人民的血汗,去支持你们无谓的消耗。”
  张戒摇了摇头:“元帅,我承认目前东北的局势是敌强我弱,但这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我们没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必要时,我们是会撤入长白山区,但这并不是消极的防守,而是为了积蓄力量,给予日寇更进一步的打击。正如我们的安司令在《论游击战》书里所写的那样,通过消灭小敌,削弱大敌,扰乱敌之侧翼与后方,配合正面战场,破坏日伪政权,唤起民众起来抗敌,牵扯日军更多的兵力和注意力。”
  “这两年来,日本关东军与元帅统率的苏联远东军区,局势越发紧张,多次发生武装冲突事件,上月下旬日军战机飞临远东各大城市,传播大量反对苏维埃的传单,随后又在申奴哈岛(干岔子岛)和大别基切夫岛发生激烈交火。以关东军在对待苏维埃的强硬立场上可以看出,一旦他们肃清了内部,必将把魔手伸向苏维埃的远东地区,因此,事实上我们与贵方的利益时一致的,只要我们钉在满洲一天,关东军就不能腾出手来,对苏维埃的远东地区也就造不成威胁。”
  布柳赫尔默默倾听着,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张戒知道眼前这位苏联元帅,人生阅历无比丰富,自然早就清楚在东北境内扶持反日武装的意义,因此也不失望,继续道:“当然,若是我们中国的抗日事业需要由苏维埃来输血,这对元帅和你领导的远东军区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你们也需要获得苏维埃中央下拨的武器装备做补充。”
  “因此,我方想出一个折中的方法,直接通过瑞士银行中转,将购买粮食和军火物资的美金打到你们指定的账户上,然后通过远东的补给线,源源不断地输送给我们。我相信通过这样的贸易方式,既可以拉动和刺激苏维埃的工业生产,也解决了我们的后勤补给问题,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布柳赫尔神色间有些动容。通过中国方面的情报,他知道此时自己的学生安毅,实际上已经是中国第一巨富,西南地区经济日新月异的变化,新技术新科技层出不穷,不断地刺激着苏联高层,所以对于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没有取得理想中的效果,克里姆林宫方面极为恼怒……自诩为先进生产力代表的苏联,在医药、日用化工和电子电器等方面的科研成就却比不上中国一个地方政权,这说明苏维埃的科技工作者没有尽全力,是思想落后的表现。这也是大清洗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布柳赫尔进一步想到莫斯科传来的消息,斯大林同志对于自己非常不满,多次在党的会议上对自己进行点名批评,说远东地区发展滞后是领导班子无能,必须得坚决进行整治,不由心里一紧。
  “张戒同志,你提出的这并不是一个好主意。我们伟大的苏维埃是一个以物资经济为主体的国家,所有工厂的生产计划早在一年前便制定好了,绝无更改的可能,所以你们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补给,是不现实的。并且,我们的伟大领袖斯大林同志,对于资本主义的腐朽堕落深恶痛疾,对于中国川南地区在经济危机期间扯苏维埃后腿的行为非常愤怒,尤其是川南收留纵容白俄的行为,对于我们伟大的苏联而言,是难以接受的。所以对于与你们之间的交易,我个人并不看好,甚至由于我的建言可能招致斯大林同志对我们有不好看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1/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