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6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5/1395

  别尔扎林下车后,拍着张戒的肩膀大声赞叹:“张,你的战士们非常认真负责。他们的表现,让我想起了我们苏维埃小学课本里的一篇课文,但现在的苏维埃,已经很难看到这么负责的同志了,没想到在你的战士们身上,又得到了重现。”
  张戒自然不知道别尔扎林说的是《列宁与卫兵》的事情,谦虚地说道:“其实他们也是完全按照《步兵训练基础》来实行的,由于我们深入敌后,不能不高度警惕。好在在我们安家军,官兵一致,所以遇到这些事情按照规定办理即可,没什么大不了的。”
  别尔扎林摇了摇头,转身让警卫连长带领部队守好装甲汽车,自己则带着参谋班子和几个警卫员,在张戒的引领下,参观了这座极其简陋的军营。
  营地并不大,新修的二十几排简陋木屋估计可以容纳一个团的战士,训练场地的条件也很简单,除了一块可容纳两千人操练的大操场外,还有就是竖着标靶的射击场和一个布满坑道的训练场地。张戒笑着介绍,安家军以工兵起家,所以除了一般的军事技能训练外,最注重的就是战壕和坑道的挖掘,估计日后在与关东军的抗争中,这些将成为将士们主要的生存手段。
  别尔扎林看得很仔细,他发现操场上受训的一千五百余名官兵极为刻苦,虽然许多人看起来队列和持枪动作非常生疏,射击的成绩也不理想,但那种一往无前朝气蓬勃的战斗精神,那种咬牙坚持决不放弃的顽强作风,让人印象极为很深。
  别尔扎林也是经历过国内战争的老红军,从眼前这支队伍身上,他竟然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当年的自己,也和眼前许多士兵一样,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一个农夫成长为老兵,又到今天的苏维埃上校。
  参观完军营后,别尔扎林直到回到战车上,都沉默不语,直到张戒开口询问,他才感叹地说:“张,说实在的,我原本看不起你们,认为你们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我们远东红军与你们合作,不会有任何好处,但现在看来,你们远比我想象的更为强大,我相信你们只要这样持续坚持下去,再加上我们远东红军的大力支持,最后的胜利一定会属于你们。”
  张戒非常自豪:“谢谢你,上校同志,其实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不过是我们的前辈们做过的。你不知道,我们的安家军成立之初,只是一支由十几个老兵、一百多个枪都没有摸过的码头工人组成,后来在北伐进行中,通过不断磨练自己的军事技能,我们的安家军才能一路发展壮大,到现在已经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军事集团。”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既然我们的前辈都能这样,我们这些接受过更多军事教育的后辈,怎么能落后呢?况且,有了我们司令发展军队的样板,我们依样画葫芦,一定可以带出一支拥有钢铁意志和强大战斗力的精锐之师来。”
  所有这些事情,在列席会议的别尔扎林上校脑海中浮现,让他不胜感叹。在今天的会议举行前,他还受邀欣赏了原北上支队五十二名将士的表演,对于中国军人出类拔萃的军事技能敬佩不已。尤其是当“花和尚”表演轻功和硬气功时,轻轻一纵便飞上几十米高的红松,顺手在一枝松枝上一抹,手腕一抖,地面上刚刚放出的十余条四散奔逃的野兔应声而倒。别尔扎林非常惊讶,冲近一看,发现这些野兔身上布满血洞,通体上下几乎被松针贯穿了,不由得心中一寒。
  会议的最后,别尔扎林代表苏联远东军区讲话:“各位同志,我受苏联远东军区司令员布柳赫尔元帅的委托,前来与贵军取得联系。我先介绍一下中午刚刚得到的消息:日本外相广田弘毅向我苏维埃外交人民委员会和最高苏维埃递交国书,抗议我们远东军区在满洲境内支持抗日武装,要求我们苏维埃政府给予合理的解释。我们远东军区已经否定了日本人的指控,也就是说,以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远东军区不会介入贵部与日军之间的冲突,但我可以保证,只要我们与贵部的合作存在,那么贵部就可以源源不断地从我们远东地区获得粮食和武器弹药的补给。”
  “同志们,今天我很欣喜地见证一支精锐之师的诞生,根据目前日本政府与我们苏维埃间进行外交斡旋等情况,我推测关东军司令部一时间还不会调集大军征讨鸡宁,所以我相信经过几周时间训练后,在我们远东军区提供的装甲车和防空火力的支援下,贵部完全有能力独自面对关东军的威胁,把抗日烽火燃遍东北!”
  会议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昨夜安毅回电到达的第一时间,每一个北上支队的成员都激动不已,安毅开出了如此优厚的条件,苏联人没理由不动心,自己也没理由不努力。许多原本对前途命运忧心忡忡的队员,一下子变得坚定起来,然后便趁着兴致,对目前比较混乱的部队进行了编整,于是就有了今天“东北抗日救国军”第一师营团以上工作会议的胜利举行。
  所有人都坚信,有了强大物资援助的第一师,必然会得到大力发展,说不一定真如安毅在回电中所说的那样,自己一手缔造的部队会成为安家军的一支样板,留名千古。
第1252章
不讲规矩的打法
  七月二十一日,已经蔓延了三天的战火,终于烧到了北平城内。
  起因是驻扎城中的日军第一联队指挥部在凌晨时分,遭受“华北青年抗日锄奸队”的突然袭击,门前警戒的两名日军哨兵被机关枪打成了蜂窝。
  围墙内新建的木质瞭望塔,被机枪打得千疮百孔,盖上防雨油毛毡的木质塔顶没了一半,塔楼上负责瞭望警戒的哨兵半截尸体掉在了半空中,迎风摇摆,距离大门和围墙五十余米的两层办公大楼,被远处飞来的二十余颗手榴弹,炸得面目全非。紧急穿上衣物拿起三八式步枪冲出大楼迎战的日军官兵,在近距离的机枪和冲锋枪打击下,伤亡惨重,天色大亮时,院子里已经倒下一地尸体,地上到处都是横溢后凝固的血迹,情况惨不忍睹。
  整个袭击过程,从头至尾加起来还不到三分钟时间,当百余日军在急促的哨子声中悍不畏死地冲出院门时,因触动地上横七竖八的尸体,引爆了两颗大威力地雷,再次付出了死伤二十余人的惨痛代价。
  硝烟过后,大街上半个人影都没有,日军指挥部门口,一时间哀嚎四起,满目狼藉,青砖砌成的院墙上,满是斑驳的血渍和粘糊糊的碎肉脑浆。
  而此时,剧烈的爆炸声、枪声和喊杀声,仍在市区内各处不断响起,繁华的前门和西单地区十七家有名的汉奸商铺和住宅,均遭到炸弹袭击和枪击,四名臭名昭著的大汉奸和其家人,被蒙面冲进宅院中的杀手乱枪打死,钱财被搜刮一空,平津商界最大的“汉奸头子”侯五亮在日本华北特务机关的严密保护下,大难不死,侥幸逃过一劫,但也落得个住宅被烧、商铺被炸的可悲下场,三枚扔进院子中的手榴弹,差点儿要了侯五亮和他新娶的日本小老婆的命。为了保护侯五亮,北平特务机关有十四名特务毙命,另有十余人受伤,由此可见经受的冲击有多大。
  中日交战双方达成默契的北平城经此袭击,全城为之大乱,二十九军司令部警卫旅、平津警备司令部警备部队、北平警察局各分局警察、数月来以保护侨民为借口强行占领四个城门区的四个中队日军,全部出动,在城中各个街头和重要据点,展开紧张的对峙。
  东交民巷的英美法意比德等国领事馆卫队,急急忙忙地冲到街口两边,紧急封锁戒严,数以万计的欧美日各国侨民,疯狂地涌向了东交民巷,死里逃生的大汉奸们也在日军特务机关的及时保护下,拖家带口逃进了日本领事馆和特务机关控制的大商社。
  混乱中,一名“落单日军”向不远处戒严的北平卫戍司令部巡逻车连开五枪,钻入巷口前,又再扔出三枚日军制式手雷,跳下汽车躲避的一名中校和三名二十九军官兵倒在了血泊中,跟随车后的北平卫戍司令部巡逻队愤怒之下追赶还击,密集的弹雨射向巷口,一阵硝烟过后,巷口里侧十余米处的地上,只剩下一支半新旧的三八式步枪。
  这一针对二十九军卫戍部队巡逻队的袭击,终于引发了一场规模不大不小的巷战,长期受气已经到自尊心崩溃边沿的二十九军将士,终于挣脱了心灵的桎梏,对所有遇到的日军搜索队伍开枪射击。
  本来就狂怒暴躁到处寻找凶手的日军,毫不犹豫地展开对攻,待双方军队上层发现情况不对再想控制事态时,却已经来不及了。
  ……
  上午十点,昨日从庐山返回南京,正在主持召开中央政府紧急会议的蒋介石获得北平方面急报,立即离开会场,赶赴中央军委大院,看到宋哲元于一小时前发来的火药味十足的决战电报时,整个人反而轻松下来,犹如搬掉压在心坎上一块大石头般的通畅感觉,瞬间流转全身,他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下达命令,把目前仍在庐山上研讨下一阶段战略计划的白崇禧、陈诚等人召回南京。
  半小时后,中央军委第四厅北平站发来的一份密电,让蒋介石又喜又忧。
  喜的是宋哲元麾下的北平警卫部队和卫戍部队,终于彻底爆发,击溃了北平街面上曾经不可一世的日军各部,打跑了长期占据北平城四座古老城门的日本驻军,城中残敌惊慌失措之下,尽数逃进了东交民巷的使馆区,二十九军一举控制了北平城。
  忧的是北平这座千年古都发生激烈交火,日军损失惨重,会不会因此而疯狂地对北平城展开进攻,城中数十万来不及撤离的百姓和欧美各国成千上万侨民,是否会因此而被殃及,进而引发的外交抗议甚至外交危机,当如何应对?
  ……
  正当北平城里枪声不断一片混乱之际,第五军团东线战场三个主力师的特种部队,对武清至廊坊一线日军的打击,已经进行得如火如荼。从昨晚十点开始的袭扰战、突袭战、破袭战,取得了巨大成果,十小时之内,消除日军岗哨二十七个,击毙日军哨兵和巡逻官兵两百余人,炸毁桥梁四座,破坏铁路近十公里,把骤不及防的日军第十师团各部打得抱头鼠窜,魂飞魄散,全线龟缩防守。
  当日军的大小火炮,向一个个可疑目标轰隆隆发射之时,我十七军绝大部分行动单位已经快速撤退,等到恼羞成怒的日军成建制出动寻敌,长达五十公里的战线上,已经看不到一个中国军人,等待他们的唯有一具具连皮带、皮鞋都没有剩下的日军尸体和一摊摊血迹,还有两座好不容易修复却又再次被炸断的铁路桥。
  远望西面五公里外严阵以待的安家军阵地,第十师团将佐们只能把打落的牙齿连血吞下,阵阵愤怒地咆哮过后,还得硬着头皮赶回武清县城的师团指挥部,急报天津驻屯军司令部,请求下一步命令。
  以目前第十师团一万八千官兵的实力,无论如何也不能不顾后果地冲过去,与数量上两倍于己,并且装备精良以逸待劳、早早占据有利地形且修筑了三道防御工事的安家军拼命,否则不但得不到任何好处,反而会徒添伤亡。
  天津驻屯军司令部里的将佐们,心里就更不好受了,安家军突然对武清至廊坊一线的第十师团展开全方位的袭击,已经被驻屯军参谋长桥本群联系到北平城突起的战事上来,敏感的桥本群绝不认为这是两起没有任何联系的孤立事件,特别是安家军派出一股股精悍小部队袭击第十师团沿线部队的行动,无疑是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实力雄厚的安家军,开始主动向自己发起进攻了!
  在桥本群的建议下,驻屯军司令香月清司急召第五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中将参加会议,一群将佐就目前的形势和可能出现的情况,展开紧张讨论。
  北平城中日本驻军被赶出去之后,二十九军似乎一下子就理清了如同乱麻一般的北平地区各战场关系,与驻扎北平城郊的其主力第三十七师、第一三二师、第三十八师一部和六个守备旅连成了一片,对分布于丰台至长辛店、汤山至高丽营至顺义一线实施南北夹击的日军大大不利,尤其是南面丰台一线攻打南苑的河边正三旅团,一个不慎,很可能有招致全军覆没的危险。
  而北平东南方向的黄村战场,迟迟没有结果,顽强的二十九军官兵,仍在前赴后继地抵抗,黄村阵地三度易手,又再次回到交战之初的状态,气焰嚣张不可一世的川岸文三郎中将的二十师团已经非常疲劳,原计划今日将矶谷廉介的第十师团第八旅团北调助战,力争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击溃守军,拿下黄村,完成与长辛店至丰台一线的河边旅团连成一片的战略目的,可安家军突然发动的小规模全方位袭击,彻底打乱了驻屯军司令部的战略部署。
  如何判断?如何应对?成了华北驻屯军将佐极为头疼的问题,在后续援军尚未到来之前,每做一个决定都关系到整个战场的胜败,容不得半点的失误。
  争论不休,与会将佐意见分歧很大,参谋长桥本群终于忍耐不住,高声示意安静,把自己和香月清司苦苦分析的态势详细摆出来:“诸位,经过司令部的反复分析,我们认为目前整个战场的关键点,并不在北平城的得失,虽然我们的第一阶段目的,确实是占领北平天津两大城市,并打通平津之间的联系,建立起稳定安全的通道,但是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北平城突发的危机,使得已经宣布反抗我们大日本帝国的宋哲元、张自忠等华北军队高层迅速统一了立场,从此与我们走向彻底地对立,并趁机击溃了我北平守军,一举控制了北平城。”
  “这一意料之外的突变,让宋哲元部各师各旅连成了一片,我们此前所制定的‘分割敌人、三面夹击’北平城的计划,要想继续实施难度将会很大,山岡重厚中将统率的第一零九师团继续攻向北平意义已不大,至少我们认为,在三日内各师团及混成旅团将无法击溃北平东郊的守敌。”
  “其次,原定命令第十师团第八旅团北上增援二十师团的计划,因为安家军的突然发难而无法执行,而且安家军的突然进攻,蕴藏着我们至今仍然看不到的重大阴谋,这个时候,如果第十师团分兵一半北上,武清至廊坊这条重要的战略运输线很可能会遭到安家军优势兵力的打击,进而威胁到天津的安全,如果天津被敌人围攻,整个战局将急转直下,陷入无比的被动。因此,我们现在面对的已经不是如何攻打北平的问题,而是如何保证目前我们来之不易的战场优势。诸君,请大家指正吧!”
  桥本群说完后一个九十度的鞠躬,众将佐对照地图细细思考,再也没有喧哗吵闹,大家都已经明白,目前的关键点确实已经不是“占领北平、打击中国人的抵抗意志”了,而是必须考虑中国军队的下一步动向,提前研判,做出有针对性的战略部署。
  第十师团师团长矶谷廉介上前一步:“香月君、桥本君,我认为应该把山岡君的第一零九师团调到黄村战场,从东面夹击黄村之敌,而且速度越快越好,只要拿下黄村,就能顺势占领大兴,进而与河边旅团连成一片互为犄角,安家军也就不敢轻易向我发动进攻,只需坚持三到五天,国内新开来的两个师团就能登陆天津,到那时,我们完全可以集中精力对付阴险狡猾的安家军。”
  矶谷廉介的话,正和香月清司和桥本群的意思,但是性格迟缓的香月清司还是非常尊重中国通板垣征四郎的意见:“板垣君,你有何看法?”
  在关东军整整待了八年的板垣征四郎,对于自己的老对手安家军无比熟悉,对着地图思考了一会儿,微微颔首:“我同意矶谷君的意见,而且建议司令官阁下应立即对天津城南的五十三军施加足够的压力,我师团可密切配合,缓缓向南实施压迫,迫使驻守在天津南面琉璃河一线的万福麟五十二军不敢轻举妄动;其次,在调动德川中将的华北航空兵团出战的基础上,再请求关东军航空兵集团军予以大力协助,对安家军和黄村守敌进行密集的轰炸,以断绝敌军主动进攻的计划。”
  “我们只要坚持三天,与安家军之间保持三天的均势,随着援军的到达,战场的主动权就会再次回到我们手里,至于北平城,只要占领了黄村和大兴,拿下北平城就指日可待了,诸君可别忘了在北平北面还有我们的三个独立混成旅团在进攻,守卫唐山的第七混成旅团,也随时可以西调围攻北平!”
  板垣征四郎解说得很细致,香月清司略一思索,精神为之大振:“好!很好!诸位,就这么决定了,矶谷君,你的第十师团继续严密警戒西面的安家军,二十师团则和一零九师团一起,夹击黄村!务必毕其功于一役!”
  “嗨依!”
第1253章
强硬的碰撞
  板垣征四郎回到自己的第五师团临时指挥部,就接到好友石川浩一发来的电报。石川浩一此刻正率部自承德南下,抢占战略要地南口。
  石川浩一电报话语不多,寥寥几句,就让板垣征四郎意识到安家军超常规打法背后蕴藏着的巨大阴谋……围攻天津!
  石川浩一的及时来电,终于挑动了板垣征四郎心里刚按捺下不久的沉重忧虑,引起他的极大重视。
  自认为是中国通的板垣征四郎对稳健多智的石川浩一非常佩服,如果说整个日本军界谁对安家军最为了解,答案只能是曾经与安家军领袖安毅做了两年同事、又在数年前率部与安家军频繁交手,对安家军的组成历史、主要将领以及作战特点最有发言权的石川浩一。
  板垣征四郎不敢怠慢,立即乘车赶赴驻屯军司令部,向香月清司汇报。
  香月清司看完石川浩一的电报,再听完板垣征四郎的解释,立即意识到自己忽略了一个最大的隐患,立即召唤参谋长桥本群和一众参谋将佐商量对策。
  此刻,天津机场的四十余架日机已经起飞,分别对宋哲元部的黄村守军、安家军第十七军前沿阵地展开轰炸,在第一轮的轰炸中,并没有遇到中国空军战机,这一不合理情况,再次令香月清司等人迷惑不解,忧心忡忡,毕竟保定清苑机场和开封机场驻扎有中国空军两个大队的情报已经获得反复的证实,甚至中国空军总指挥周至柔前往太原与阎锡山协商的内容、一到两个大队的空军战机即将转场天元机场的情报,都已通过各地特务机关,及时呈报给了驻屯军司令部。
  这个时候中国空军没有出击,任凭日机对中国军队展开狂轰滥炸,背后是否隐藏着什么天大的阴谋?
  下午四点,香月清司、桥本群终于采纳了板垣征四郎较为稳妥的计策:第五师团派出一个旅团,与驻屯军天津守备旅团一个步兵联队、一个骑兵大队、一个重炮大队紧密协同,主动向南面占据琉璃河一线的万福麟五十三军发动进攻,力争将万福麟部击退,进而减轻天津城来自南面的威胁,为后续部队的到来赢得宝贵时间。
  香月清司和板垣征四郎等将佐都没想到,他们做出的这一决定,正好与安家军将领的决定针锋相对,一场事前双方谁都没有料到的激烈碰撞即将发生,双方参战部队合计达到六万余人,超过了七七事变以来的任何一次交战规模。
  香月清司等日军将佐更没料到的是,驻扎沧州北面青县一线的庞炳勋第四十军两个师也已经开始向北移动,日军将面临开战以来的最大挑战。
  万福麟乘坐在奔驰的越野车里,前后四辆同样牌号的越野车,一路严密护卫。
  离开保定至今,已有五个多小时,距离五十三军新设立在静海的司令部不到五十公里,再有一个小时左右,万福麟就能回到自己的司令部,开始指挥一场令他心跳加速的、震惊全国的攻坚作战。
  五辆性能优异的“大豹子”越野车,都是安毅慷慨赠送的,其中两辆还加装了最先进的无线通信设备,他非常清楚地记得安毅向他介绍通信设备的功能时自信的话语,同样记得午饭后安毅送行时的那句话:“前辈,不要舍不得,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为了国家民族,放开打吧,损失多少,安毅加倍补偿,而且经此一战,五十三军必将威名远扬!”
  极为突然而且极为机密的总攻发起时间,定为傍晚七点,距离大沽港仅有六十余公里的庞炳勋部两个主力师,已经提前开始行动,最迟会在日落西山之前到达预定位置,略作休息补充,即可发起攻击。
  万福麟直到现在,仍然不得不佩服安毅的坚忍阴狠,周至柔麾下空军部队请战声一片沸腾,第十七军各师将士上呈司令部的请战血书高达数千份,可安毅仍然能容忍日军飞机对第十七军东线前沿的两个师展开一轮又一轮轰炸,依然能无动于衷地看着黄村的宋哲元部三个旅在日军一次比一次猛烈的进攻中摇摇欲坠。
  这种深入骨子里的冷酷和坚韧,出现在一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身上,不得不让万福麟和庞炳勋等军中老将感慨万千。
  下午六点,西边天空的太阳仍然火辣辣的灼人,刚刚回到司令部洗去一脸尘土的万福麟被前线传来的消息惊呆了:天津日军主力突然分三路前出,对我军前沿阵地展开突然的、狂风暴雨般的密集炮击,三十多架日军飞机在空中不断轰炸扫射,一一六师和一三零师前方阵地官兵,出现了较大伤亡,请求军座下达反击或者撤退的指令。
  万福麟和麾下将校大吃一惊,第一个想法就是安毅制定的计划已经泄密,连忙急电安毅说明情况,同时致电庞炳勋,询问如何处理?
  十分钟后,安毅复电,建议万福麟部主动后撤五公里,并且非常明确地告诉万福麟,日军纯属恐吓性攻击,目的是探测五十三军的反应,绝对不敢主动渡过琉璃河向华北纵深前进,并且再次强调:无论发生什么情况,原定作战计划不能改变。
  三分钟后,庞炳勋部的电报到来:我军两个主力师前方没有遇到任何日军主力部队,本部已经行进到位,略作休息后,将按照原定计划发起进攻。
  下午六点三十五分,日军看到五十三军各部迅速后撤,随即停止进攻和炮击,天空上也只剩下两架侦察机在不断盘旋,看到五十三军两个师后撤五公里后原地展开防御,日军也没有更进一步的行动。
  此时安毅的电报再次到来,以无可争议的口吻,再次明确按原定计划行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5/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