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6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2/1395

  坐在蒋介石右下首第一位的汪精卫扫了安毅一眼,脸上的笑容缓缓消失,侧首一望,正好和陈公博、高宗武等人无奈的目光接触,几个人似乎都苦笑一下,分别望向安毅,安毅却在和白崇禧低声交流,根本不理会任何人。
  蒋介石清咳一声:“安毅将军,最后的战果统计出来没有?”
  安毅立即站起来:“回禀委座,统计出来了,整个战役歼灭日军三万七千四百余人,俘虏日军一千三百五十三人,其中包括消灭冀东伪军四千六百余人,俘虏七百三十余人;共缴获各种火炮二十七门,轻重机枪一百七十五挺,长短枪约一万六千支左右,掷弹筒、军刀、战马和军用物资一批,以上数字不含自黄村南下助战的二十九军三十八师、骑九师两个旅又一个团的歼敌缴获数字。”
  “我第五军团各军牺牲将士两万九千四百余人,伤者超过三万人,其中,第十七军六十八师伤亡超过三分之二,已不堪再战;直属装甲旅因战损以及敌机轰损失大半,已后撤休整;第十七师伤亡过半,余部撤回保定大营休整补充。东线阵地目前由孙连仲集团军三个步兵师师接防,十七军第四十师协防。”
  蒋介石脸上带着微笑,心中却隐隐作痛,以安家军如此强悍的战斗力和精炼装备,仍然损失了一个师,由此可见此战的惨烈。与会将领一样在心里飞速盘算,暗暗吃惊,唯有文官们劈劈啪啪再次鼓掌,结果掌声又再响起一片。
  蒋介石点点头,继续问道:“日军有何动向?”
  “关东军紧急驰援天津的两个独立混成旅团,于战役结束后两小时登陆天津港,敌二十师团、一零九师团残部败退至唐山。至属下登机返回南京之前,天津日军已经增加三万人,加上第五师团以及驻屯军直属各部、紧急征集的侨民武装,目前天津日军约为五万五千至六万人之间。”安毅几乎不用考虑,立即说出准确的数字。
  “这么说,安将军已经提前估计到这一形势,没有再围攻天津徒增伤亡,很好!正如战前健生将军指出的一样,主要目的在于消灭日军有生力量,灵活机变,应对得当啊。”冯玉祥大声评点,赞誉颇高,众将随声附和,会场又是“嗡嗡”一片。
  安毅没有坐下,而是望向蒋介石,大声禀报:“委座,诸位,日军两个师团已经乘船进入渤海湾,关东军新编三个独立混成旅团正在乘坐专列快,速通过山海关南下,另有三个日军师团昨日下午至今日凌晨陆续乘船离开日本本土,日军两个特混舰队也随之开往华北海域。另外,根据第四厅沈阳站密报,以及北平站侧面证实,原配属关东军的三百架战机已经组成航空兵团,转而由华北驻屯军节制指挥。今日上午至中午四个半小时,我中央空军三个大队与日军航空兵团发生频繁空战,我空军战损约为四十一架,日军约为三十三架左右,我军处于劣势,详细战报由空军总指挥周至柔上报委座和军委。”
  会场顿时一片寂静,胜利的笑容已经从众人脸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凝重和担忧。
  安毅继续说道:“刚才我在门外碰到叶秘书长,得知汪副主席和几位部长提出响应日军建议停火和谈的提案,说实话,我非常反对。日军历来诡计多端,毫无信义可言,他们的大规模援军正在源源不断开来,目的就是为了扩大战争;北平以北至南口以东的日军三个独立混成旅团,正在悄然布阵,随时都有可能进攻驻守北苑屏障的二十九军各部,日本大使川越茂请求停火谈判之时,日军的战机仍在与我中央空军激战,以及轰炸我前线各军阵地,如果我估计不错的话,保定机场或许已经在日军的袭击之下,因为,我们中央空军老式战机太多,有许多甚至是一战后列强淘汰的老式战机,飞行员训练和经验不足,难以抵抗日军精锐的航空兵,到了明天,日军航空兵军团完成交接与作战部署,我们将更为艰难。因此,我断定日军并没有任何和谈的诚意,而且我非常担心原本已经下决心抗日的二十九军,会再次被日军的诡计所麻痹。”
  众人随即议论纷纷,汪精卫等人听完安毅的介绍和分析,没有人再敢站出来提出和谈事宜,文官们的眼中露出惊慌之色,武将们则是满脸忧郁,沉思不已。
  蒋介石看看气氛不对,缓缓站起大声宣布:“诸位,今日的会议暂时到此,明日上午继续开会,但是,必须在明日中午之前形成一致意见,值此非常时期,我们的任何一个决定,都关系到党国的存亡。散会!军委常委留下。”
  蒋介石再次坐下,除了军委常委之外的文武官员很快离去,常委们在蒋介石的示意下,坐到他左右两旁。
  “健生,我现在担心的不是第五军团各军阵地,而是二十九军的宛平、卢沟桥和南苑等战略要地,此时此刻,还有将近两个联队的日军和已经暗中投靠日军的华北保安部队上万人,处于二十九军各部之间,若是日军突然发难,很可能给二十九军造成极大伤亡。”蒋介石郑重地提出问题。
  安毅听到这几句话心中大定,知道蒋介石的抗战之心不会动摇了。
  白崇禧点点头:“委座说的太关键了,只是,宋明轩将军他们看来还是难以下决心!唉,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啊……”
第1265章
无意之得
  就在华北战事陷入胶着,安毅为汪精卫等人蛮不讲理要求必须单方面停火、宋哲元态度再次摇摆的时候,东北地区的局势又出现戏剧性的变化。
  “嗖……”
  “轰轰……”
  在大口径列车炮的怒吼中,硕大的炮弹如流星一样,飞落在绥芬河城外的高山上,溅起冲天的硝烟和火光,一座刚刚建好的碉堡,瞬间土崩瓦解,躲藏在里面的一个小队日军悉数毙命。
  这列装甲列车是第一师在夺取鸡宁时的意外缴获,配备了240毫米的巨炮,射程达到惊人的四十公里。原本这是日军为了对付苏联红军堡垒群而特意从法国采购的杀手锏,没想到今天却成为了救国军用来攻打绥芬河要塞的攻城利器。
  绥芬河一线的国防工事,从三四年六月份开始修建,至今已经拥有南部的鹿鸣台、中部的绥芬河、北部的观月台三处独立而又相互连接紧密的要塞阵地,其中鹿鸣台要塞群,核心阵地以鹿鸣台为主,分别由东观山、龙头山阵地组成,该要塞阵地由第十国境守备队驻守,配备日伪步兵、工兵和炮兵,人数五百余人。绥芬河要塞群,核心阵地以天长山为主,分别由地久山、山田台、靖国山组成。该要塞由第二国境守备队驻守,配备日伪步兵、工兵、炮兵,合计兵力一千余人;观月台要塞群,核心阵地以鸟青山要塞为主,由第十一国境守备队驻守,同样也是配属日伪步兵、工兵和炮兵,合计兵力约五百余人。另外,在绥芬河镇中,还部署有一个联队的机动兵力,随时策应南北要塞。七月下旬,随着附近城镇的驻守兵力回收绥芬河,现在整个地区的日伪军已经膨胀至两万,已经有了防御的底气和本钱。
  让驻守绥芬河日军可惜的是,这些依山修建的要塞群的射击口,全部都是对着国境线苏联一边,对来自背后的攻击,显得有些无能为力,但驻守此处的日军军官也极为凶悍,不仅统统给要塞在背后开了口,还硬是逼着关押在绥芬河劳工营里的中国劳工,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抢修了几条工事和数十个碉堡,并把大炮运上了山顶,试图与进攻绥芬河的救国军第一师第一旅和师属教导团展开对轰。
  实际上,从日军主动收缩兵力后,第一师已经迅速调整了兵力部署,由原来制定的强攻改为围攻,在距离绥芬河二十五公里外的绥阳设立了前线指挥部,突前的部队则迅速抢占了绥芬河城外日军炮火射程外的数个高地,大约一个团的战士部署其上,与绥芬河诸要塞形成对峙之势。
  在上一阶段的行动中,第二旅在抗联各部的配合下,成功解救了十余万在庙岭、半截河和虎头等边境线附近被驱赶修筑国防工事的中国劳工,其中身强力壮的五万余人,已经被紧急征召入伍,装备的是苏联红军换装下来的莫辛·纳甘步枪、00/02P型76.2毫米火炮、02/26型75毫米火炮和1910/30型107毫米加农炮。
  为了帮助抗日救国军训练军队,布柳赫尔已经紧急下令,远东红军中具有中国血统的红军士兵退役,不日久将赶赴鸡宁,解决救国军各级指挥官和训练教官人手不足的问题。
  这几天来,装甲列车总是没事就到绥芬河外逛一遍,直到将拉载的炮弹打完,才班师回营。由于双方射程不对等,修筑在高山上的敌军炮兵对装甲列车束手无策,只能单方面挨炸,愤怒之下派出步兵强攻,意图截断铁路、阻止列车炮的攻击,但却遭到救国军炮兵和保护部队的迎头痛击,几天下来,已经丢掉了上千人的性命,对士气的打击非常严重。
  绥芬河守军也曾向关东军司令部求助,但是由于华北战事正急,关东军飞行集群已经悉数赶赴华北助战,归华北驻屯军节制指挥,少数的空军在救国军密集的防空火炮下,并不占据优势,因此植田谦吉和东条英机只能给驻守绥芬河的高桥弥二大佐去电……充分利用防御工事与叛军对抗。只要坚持一月,华北局势就会巨变,届时帝国军队东西夹击,定能将这股叛军悉数歼灭。
  装甲列车继续开动,炮口不断调整,轰鸣声中,又是一发炮弹射了出去,这回不偏不倚,刚好落到了驻守对面山顶的日军炮兵阵地上。
  只见一片火光冲天而起,随即冒出更多刺眼的亮光,大地微微颤抖,突然一颗蘑菇云挣脱束缚直上云霄,紧接着又是几十颗蘑菇云朵冲上天空,强大的爆炸和冲击波,瞬间将绥芬河城外严密布防的山头夷为平地。
  直到这个时候,巨大的、连续的爆炸声浪才传到救国军将士耳中,只见敌人的山头宛若被无数的重炮轰炸,激射的火光和咆哮的硝烟,四处弥漫,一波又一波爆炸接踵而至,让人怀疑是不是地底下释放出了什么可怕的恶魔。
  在环形铁轨上指挥装甲列车作战的原东北军炮兵团团长钱富贵感受着一声比一声响亮的爆炸,不由睁大了眼睛,有些莫名其妙地挠了挠头。经过几天的战斗,他几乎已经摸熟了列车炮的一切,好像240毫米的炮弹没有这么大的威力啊!
  原来,日军为了抵御救国军的进攻,保证山顶上弹药的充足,之前指使劳工,把许多弹药从面对苏联一边的要塞,搬运到了绥芬河城后面的山顶上,以确保对救国军进攻的压制。
  没想到列车炮发射的炮弹,刚好落在经过树枝巧妙伪装、垒砌成小山一样的炮弹箱上,巨大的热量和冲击,导致了部分炮弹的连环殉爆,其中一些飞溅的穿甲弹,居然炸穿了数米厚的山顶岩石层,直接窜入山腹中的物资和军火仓库。
  这下热闹了,由于大量的燃料被引燃,潘多拉的魔盒终于打开,山崩海啸的爆炸接踵出现,驻守山头的日军几乎哼都没有哼一声便去见他们的天照大神了,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迅速波及到了绥芬河镇,日军一片惊慌失措,到处逃跑寻找躲藏的地方,但依然不断有人被飞溅的岩石碎片、巨大的声响和强劲的冲击波给干掉。
  等爆炸声稍微停歇,早已听到动静的救国军后续部队,已经在列车的运送下,火速赶往绥芬河。而布置在第一线的救国军将士,自然也不会放弃这个痛打落水狗的机会,在冲锋号的鼓励下,奋勇向前,一举杀入了绥芬河镇,与晕头转向的日军展开贴身肉搏。
  经过一天的战斗,绥芬河一线的日军基本上被肃清。
  此次意料之外的大捷,取得歼灭日伪军两万的佳绩(其中大部分是被炸死),整个三江平原就此连为了一体,并且与苏联之间,也有了铁路连通的口岸,从此后西南和南洋、欧美支援的物资,便可以源源不断地通过铁路交通,运抵根据地,极大地充实了抗日救国军的实力。
  尤其重要的是,此次大爆炸处于绥芬河的背部,面向苏联一方的要塞和军火库并没有受到波及,再加上解救的六万多关押在地下要塞里的中国劳工,为救国军的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
  ……
  由于苏联远东军区对抗日救国军的刮目相看,以及布柳赫尔、柳申科夫和瓦西里等将帅对抗联高层的暗示,杨靖宇、赵尚志、李延平、周保中、夏云杰等人已经初步打定主意,回到部队后即开展思想工作,力争获得军中大多数人的支持,把队伍并入救国军中,再不济也要实行和抗日救国军相同的政策,以打破日军利用‘集团部落’计划来绞杀抗日军队的阴谋诡计。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与安家军渊源深厚的金洪默在和唐红雷、安明祈彻夜交谈后,率先做出决定,把自己掌握的抗联第二军并入救国军中,他将出任救国军第二师师长,按照安家军一个师三个旅共计二万二千人的规模组建部队,缺额部分由新兵中补足,不过第二师的政治部主任和连级以上的指导员,将由安明祈派人担任。一旦东北的抗日形势好转,第二师将挥师入朝,为朝鲜民族的独立自主而奋斗,抗日救国军不得阻止,对此唐红雷和安明祈简单商议后,同意了金洪默的请求。
  金洪默的决定,对前来鸡宁会盟的抗联各军高层触动很大。特立独行的金洪默第二军,是这大半年来东北地区最活跃的抗联队伍,经常袭击日军据点和炮楼,还曾经用计骗开过延吉城的大门,将库存的军火和物资洗劫一番后扬长而去,被日军恨之入骨。这样一支作风顽强、战斗力强的队伍也主动加入救国军,让所有观望的人大吃一惊。
  不过金洪默也表示,第二军内部肯定有不同意见,回去后他将尽力做工作,实在不愿意加入救国军的,可以留在老根据地,继续顶着第二军的帽子与日寇作斗争。只要是为了抗日大业,他不在意这一点小小的利益。
  即便是这样,与会者中还是有对救国军的方针政策明确表示不感兴趣的,比如第八军军长谢文东,他就说“减租减息”破坏了士绅的利益,实施起来很困难,第八军控制范围内将不会贯彻落实。
  对此唐红雷和安明祈也不勉强,依旧是好酒好茶招待,但在暗中已经将种种特殊情况上报给第四厅,请代为查找关东军隐藏在抗联内部的奸细。
  同时,随着救国军新加入人员的增多,张戒受命组建保密处,请求川南方面尽快支援电波检测和干扰设备,第四厅复电告之所需一切物资已经正在运往海参崴的路上,预计半月以内即可送达,告诫救国军再接再厉,应对关东军有可能的疯狂报复。
第1266章
利益的交换
  “那群小偷、骗子、强盗,可恶的卖国贼!我要把他们统统挂上绞刑架!”莫斯科内务部大楼里,叶若夫脸色狰狞,挥舞着拳头,愤怒地咆哮着。
  随着雷克马河流域的古格拉集中营被远东军区接管,肃反委员会下辖的十四分局被强行解散,大约有五千余名隶属于内务部和“契卡”的武装力量被肃清。随后,贝加尔湖以东地区,开始了大规模的肃清行动,所有内务部和肃反委员会的官员均被逮捕关押,五万余人的内务部政工和武装人员,被押解到远东地区,等候进一步的审查与安排,这是内务部从成立到现在所遭受的最重大的屈辱。
  叶若夫两年前还是中央组织部分配事务官时,便撰文《破坏者、暗杀者和日本—德国—托洛茨基特务活动的教训》,提出反对派最终必然会走向暴力和恐怖主义……这成为了肃反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随后,受到斯大林赏识的叶若夫便以火箭般的速度得到提拔,去年九月,叶若夫接替雅戈达成为内务人民委员和联共(布)政治局候补委员,兼任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掌握着全国党政干部的分配权、统领内务部的军队、掌控全部党政监察机构、指挥边防和社会安全部队、负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安全、操纵全部情报间谍系统。
  对叶若夫的任命,事实上在中央政治局中引起了震动,但由于斯大林的鼎力支持,委员们对此不是噤若寒蝉,就是奉承有加。叶若夫从斯大林那里接受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调查并领导对他的老上司雅戈达的审判工作,使得雅戈达被以叛国罪判了死刑。叶若夫在将雅戈达处决前,将其脱得赤条条的,并命令警卫将其痛打一顿。
  前内务部部长雅戈达只是无数死于叶若夫手下的人中的第一个,从去年底到现在,清洗进入高潮,第十七次党代表大会选出的一百三十九名正式和候补委员中,被逮捕和遭枪决的便有九十八人,苏联红军军官团总共八万五千人中,有近四万名被撤职并关押,流放至西伯利亚的古拉格或直接被处决。
  当然还有数不胜数的苏联平民被当地“契卡三驾马车”(即特别审判团,由审判员、军代表、契卡人员三人组成,可直接判处死刑)指控(一般没有证据)为“反革命分子”或“破坏分子”来满足叶若夫定下的流放与处决的配额。叶若夫还指挥安全部门内部……包括内务人民委员会和军情总局的彻底清洗,撤换并处决了很多由其前任任命的、甚至还有他自己刚刚任命的干部。在肃反过程中,叶若夫始终坚持“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的原则,但很短的时间内,他清除了国安机关二万五千人中的一半。叶若夫接手内务人民委员部工作后,在今年七月份前,至少有一百九十万人被逮捕,而且至少七十万人被判“叛国罪”而处决。在古拉格服刑的人数骤然上升至一百一十万,另有大批囚犯死于前往古拉格和流放地的路上。
  今年二三月间,叶若夫组织了对布哈林和李可夫的“专案”,五月份亲自起草了关于镇压前富农分子和反苏维埃分子的命令,开展了一场大规模镇压这些已经被迁徙到边缘地区的人们的战斗;进入七月后,叶若夫亲自起草了将远东黄种人迁离边境地区的决议并主持了这项工作,这也是张戒在进入苏联远东地区后发现那么多中国劳工被关进集中营的原因。实际上中国国内所流传的苏联人对华裔的清洗,只是肃反扩大化的一个表象,并非是针对哪一个族群,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整个苏维埃的各民族都在经受狂风暴雨的洗礼。
  但进入七月下旬后,由于远东军区突然出现的与中央大规模的对抗现象,叶若夫的好日子似乎到头了,尤其是今天晚上收到内务部和契卡在整个远东地区被全面清算的消息,叶若夫愤怒得几乎要抓狂。要知道叶若夫所有的权力,都来自于斯大林的信任,但在整个国家的利益层面上出现问题时,他叶若夫肯定会被当做替罪羔羊推出来,以平息各大军区和各加盟共和国的怒火,否则军队、地方就会和苏维埃中央离心离德,斯大林的统治便会出现极大的动摇,甚至有可能会被推翻。
  “首长,斯大林同志的秘书刚刚打来电话,斯大林同志要你去克里姆林宫一趟。”叶若夫的机要秘书安德烈面带忧色地禀报道。
  叶若夫心中一凛,挥挥手示意安德烈出去,坐在办公椅上沉思了好一会儿,这才起身吩咐备车。
  在这一刻,叶若夫已经打定了主意,必须给远东军区、贝尔加军区和驻蒙军罗列一系列罪名,证实他们早就反叛的意思,毕竟有日本的抗议摆在那里,再加上专门针对内务部门的打击,都可以证明远东军区早就心怀不轨,其他的证据不过是锦上添花,加大斯大林同志的认知,这样可以极大地洗脱自己的责任。
  ……
  德国,柏林。
  得到苏联和英国等方面谍报人员反馈的情报后,元首希特勒紧急召见了中国驻德国武官及安毅集团代表尹继南。
  “尹将军,听说苏联远东地区出现了大规模的武装叛乱,包括远东军区在内的六十多万红军与莫斯科方面决裂,请问贵国对此持何等立场?”希特勒神色严肃地问道。
  由于中日开战,尹继南曾经多次求见希特勒,希望德国方面能说服日本,避免中日战争的扩大化,但与中国经济关系联系密切的德国政府却毫无回应。现在涉及到德国国家的利益了,希特勒就迫不及待地跳出来,对此尹继南非常不满,但是自己祖国贫弱并遭遇战争,不能过多地纠缠这个问题,当即正色回答:“元首,现在我国的立场其实已经不重要,目前在华北一线,我中国军队正与日军展开大规模的战争,并且在廊坊一度取得了歼敌三万余的佳绩。但是,随着日本后续兵力的到达,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行将爆发,根本就没有多余的精力考虑苏联远东的事情。不过,我私下琢磨一番,又与我的兄长安将军通过电报,我们一致认为,目前的局势对帝国而言,是一个绝好的扩张机会!”
  说到这里,尹继南来到希特勒办公室一壁悬挂的大型世界地图前,拿起摆放在底部的指挥棒,指向苏联的远东地区:“元首请看,这片广袤的区域占据了苏联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并分去了苏联红军近四分之一的兵力,一旦真的脱离了苏联,那对苏联的西西伯利亚、乌拉尔、高加索和中亚地区将构成非常大的威胁,极大地牵扯苏联的注意力。届时,苏联布置于西线的部队,必将大为减少,这对德意志帝国的扩张,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此外,由于苏联远东地区的分裂,必将给其各加盟共和国以示范效应,若是帝国加以利用,说不一定苏联会从此走上解体的道路。苏联是一个整体,要对付起来将非常艰难,但若是分裂成若干个小国,那对德意志帝国而言,再美妙不过了,完全可以在时机成熟的时候,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整个西线,直逼莫斯科,达成拿破仑都没有实现的梦想。届时,元首将站在这个时代的最高峰,德国也将一举成为全世界最伟大的国家。”
  希特勒听了尹继南的分析,极为振奋,实际上从去年开始,希特勒就在不断冒险,试探英美等国的底线,前年三月,希特勒向全世界宣布,德国实行普遍兵役制,要扩大德国军队和征兵数额,这一举动实际上已经正式宣布《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军事限制已经废除。去年三月,就在日本二二六兵变后不久,希特勒不顾惊慌失措的将军们的反对,悍然下令出兵莱茵非武装区,两营德军越过莱茵河进入莱茵区,英法两国出乎意外地执行妥协政策,并未出兵阻止,这极大地刺激和助涨了希特勒的冒险心理。
  现在的希特勒,已经把下一步目标盯向了和日耳曼民族同根同源的奥地利还有捷克的苏台德地区,有鉴于现在英法等国的外强中干,希特勒有信心取得在与英法等国较量中的又一次胜利,不过在完成德意志民族的大统一后,如何把纳粹的势力扩展到全欧洲,他还有些摇摆不定,毕竟“东进”和“西进”都有其各自的好处,向东进攻苏联的话,可以降低英法等国的敌意,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恐惧,得到大量援助。但“东进”的问题是苏联的国土太过庞大,仅仅靠道义上的支援,根本无法满足大规模的战争需要,相反,若是先和苏联结盟,采取步步为营的方式,逐渐蚕食西欧诸国,只要占领法国,就能获得大量的资源和工厂,德国的国力将会膨胀至巅峰,那个时候再对苏联发起进攻,结合整个欧洲的力量,似乎更容易实现理想。不过,现在苏联远东地区出现的巨变,无疑是给希特勒打开了一个窗口,就目前形势而言,顺应英法等国的幻想,拿下波兰后再进攻苏联,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尤其是当苏联分裂成一个小小的国家,让德国一口一口咽下,消化后再进军,再消化,那将会是一个再美妙不过的扩张了。但具体如何实施,如何才能削弱和分裂苏联,希特勒还需要进一步斟酌完善。
  尹继南沉默一下,继续说道:“在西班牙内战中,元首应该可以感觉到苏联人在飞机和坦克研究等方面所展现出的天赋,因此,不管是出于哪方面的考虑,苏联都必须继续混乱下去,毕竟一个全身病痛的病人,比起一个身体健康力量聚成一团的巨人好对付得多。因此,德意志非常有必要支持一下苏联远东军区争取和平和自由的行动,这样德意志做出任何选择,均不用考虑来自东线的威胁,可以游刃有余地调拨自己的资源。”
  希特勒眼睛盯着苏联无比巨大的国土,连连点头:“没错,没错,我要帮助那些对抗斯大林暴政的勇士,我还要警告日本人,不要尝试去改变远东的现状,我们需要在远东保持一个能够牵制苏联军队的强大存在。一旦苏联如我们所想那样发生大规模的骚乱和解体,那德意志帝国便可趁势拿下乌克兰和高加索地区,获得丰富的战略物资资源,德意志的崛起将势不可挡!”
  看到希特勒被自己刺激得再次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讲,阐述他的伟大抱负,尹继南不由苦笑一下,默默地开始充当忠实听众的角色。
  去年德国与日本签订同盟协议,尹继南虽然代表中国政府和川南军政两界竭力阻止,但希特勒为了得到日本全球第三的海军的帮助,还是一意孤行,对此尹继南无可奈何。不过好在德国人还需要川南的各种最新科技,需要安家军先进的军队理念,需要中国占据全球产量一半的钨、锑等工业原料,所以依旧对中国表现出足够的善意,双边的合作继续加深。
  为了补偿中国,希特勒对于大量犹太人迁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的纳粹德国,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军事和工业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因此对犹太人的那些人才都看不上眼。
  希特勒更感兴趣的是,如何在扩张的情况下不刺激英法敏感的神经,为纳粹德国牟取更多的利益。日本在中国频频冒险并取得极大成功,大大地刺激了希特勒的欲望,在他看来,英美法等国对于日本人侵犯他们利益的行为,连一声硬话都不敢说,不是纸老虎是什么?只要成功把握住英法等国的心态,德意志必将成为欧洲的新霸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2/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