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7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1/1395

  许阁森向约翰逊道:“松井先生认为他无敌的日本军队,仍有希望反败为胜,在华北取得一场空前的胜利,我们为此而争辩。约翰逊,你怎么看待此事?”
  约翰逊耸耸肩:“我什么也不知道,只知道日本军队一败再败,不仅送光了自己在华北的空军,还把自己的军队葬送了好几万。虽然我不明白战争接下去会怎么发展,但至少目前来看,中国军队是一个胜利者,不是吗?”
  松井太久郎怒目圆睁,直直地看了一会儿许阁森和约翰逊,“哼”的一声,拂袖而去。
  许阁森摇摇头:“看看我们的日本朋友,多么狂妄和傲慢,约翰逊,不知道贵国什么时候才能主动站出来,制止日本人的粗暴与无礼?”
  约翰逊喝了一口酒:“难,很难!我们国内现在孤立思想盛行,两个月前的民意测验中,大概有三分之二的被调查人员认为参加上次欧战是一个错误。七月卢沟桥日军制造事端,发动对华战争后,罗斯福总统发表演讲,称日军的侵略会影响到美国,如果不及时制止,最终战火会波及美国,但是,总统这番话除了华人的报纸和媒体大力赞扬外,其余的媒体都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华尔街日报》甚至直接警告总统:请停止煽动战争!甚至有议员威胁要对总统进行弹劾。就在几天前,和平主义者征集了‘使美国置身战争之外’的二千五百万人的签名。我亲爱的朋友,你说说看,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政府能怎么办?”
  许阁森十分惊讶:“真想不到,贵国的情况如此复杂,这么说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贵国都不会对中日之间的战争进行干预了?”
  约翰逊点点头:“应该是这样,为了顺应民意,罗斯福总统已经有意在公众面前疏远了与华人议员和官员的关系,并且在众议院和参议员的强烈要求下,制定了今后两年的基本国策,强调美国干预全球事务的目的,必须是为了确保世界秩序的稳定和国内复兴的利益,求得和平、稳定和国内贸易的扩大。对国外出现的区域性战争,强调美国应置身于冲突之外。今年二月份,国会又再次延长了中立法的时限,禁止向交战国出售武器,禁止美国公民乘坐交战国船只旅行,因此,中国政府和军队想从美国得到支持,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许阁森大为失望:“我国政府一直希望美国能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和我们大英帝国一起携手,震慑德国和日本,维护欧战后形成的凡尔赛体系,但现在看来,非常艰难啊!”
  约翰逊摊开手,做出一副无可奈何的姿势,没有继续延续话题的意思。其实他心里非常清楚,之所以美国会对日本采取纵容的态度,还有着经济和军事等多方面的因素在里面,就连罗斯福总统那番演讲,也不过是想试探一下美国民众的反应,并没有真想打算破坏他一贯坚持的孤立主义思想。
  现在中日间战争的结果,虽然让人大跌眼镜,但对美国的财团而言,却是一个大利好,毕竟现在的日本是美国在外贸方面仅次于欧洲和加拿大的第三大主顾,在远东则是美国的第一大主顾,日本在战争中遭受的损失越大,需要补充的东西也就越多,各大财团又可以从中大捞一笔了。
  从某一点来讲,此时的美国正在支持日本扩大在中国的战争。
第1299章
一丝玄机
  中南海居人堂是一座两层的西式建筑,整个楼体和外部的辅助装饰,与其周围具有鲜明中国园林风格的古建筑群落,有着明显的差异,同时居人堂也是中南海里最庞大的一栋楼。随着战区司令部从石家庄迁移至北平,居人堂便成为战区指挥中枢之所在,程潜的办公室设在居仁堂的东面,中间分别是会议室和会客室,西面则是挂满了军用地图的作战室。
  会客室里,待侍女送上香茗退下,程潜做了个请的姿势,安毅客从主便地举起茶杯轻抿一口,略微消除周身的暑意,放下杯子后用请教的口吻说道:“颂公,不知道安毅这个第一集团军司令长官的任命,从何而来?此前,我已肩负着叙府绥靖公署主任、第二路军司令、宜昌行营主任、总参谋部次长等职务,现在又再加上一个第一集团军司令的职务,难道委座就不怕我消化不良?”
  程潜放下茶杯,右手摇了摇:“安将军,难道你没从这个任命中,窥得一丝玄机吗?安将军身为全军参谋次长,自然不可能长久驻留华北,但安家军第五军团战力卓绝,若是交由外人指挥,免不了会被人诟病,甚至以为委座在削弱将军的权柄。为了避免流言发生,团结大多数人一致抗日,所以委座索性任命将军为集团军司令,这样平日不在时,则由胡将军以第五军团司令的身份代为指挥,需要协调的不过就是启予将军的三十二军,那样就可以避免内耗,做到步调协调一致,把所有的精力用到抗击日军上来。我这样解释,将军能够体会到委座的一片苦心了吗?”
  安毅默默地点了点头,若有所悟:“这么说起来,我就不用费事再组建直属于集团军司令部的各部门和相关部门的主官了,眼下战事正急,一时间让我去哪儿找人来充数啊……”
  程潜笑了起来:“这就要视安将军是否真的需要了,一般来说都是要设立的。集团军司令对于司令部直属的各部门和其长官,具有不可辩驳的设立和拔擢权,比如老弟的第一集团军初创,这正副参谋长职务、政治部主任职务、直属各处处长职务、直属警卫师师长职务、宪兵团团长职务等等,都需要由安将军亲自任命,由战区司令部审核后,上呈中央军委和军政部批复。一般情况下,上面都不会驳回来,这些要职军衔普遍不低,而且都是直接由中央财政拨付薪资的,其中的油水可不少啊!我听说刘经扶的第二集团军,他的亲戚朋友安了不少好位置。”
  安毅呆了一下,没想到其中还有这些门道,但想想刘峙基本上没有实业,但出手一向阔绰,生活方面也极为奢华,若说没有从经手的军务中动手脚,谁也不会相信。不过刘峙是自己的老长官,安毅也不愿落得个刻薄寡恩的骂名,于是有意转变话题问道:“颂公,安毅还有一事不明,刘经扶调第五军团十七军北上,用意何在啊?目前平津战线稳定,十七军沿着北运河、青龙河、龙凤河与武清一线,正在积极抢修防御工事,与天津城南的三个军相互呼应,形成牢不可破的坚固防线。一旦十七军抽身北上,第二十九集团军下辖的冯治安将军七十七军能否承担如此艰巨的任务?要知道守武清就意味着守保定,天津以西地段一马平川,一旦被天津日军突破,后果不堪设想啊!”
  “应该是不妨事的!”程潜略微考虑,便和声安慰:“目前宋明轩的第二十九集团军兵力充足,至今日上午十一时,由通县和香河起义部队编成的第六十九军再立新功,一举收复顺义、高丽营和怀柔三地。日军独立第二十一旅团自知不敌,主动越过潮白河,向古北口方向逃遁,预计下一步会撤向承德。二十九集团军在京东地区形成一字长蛇阵,再有张自忠将军的第五十九军移师廊坊,居中策应,则天津之日军不足虑也!”
  “石川独立第二十一旅团撤向古北口了?”安毅有些惊讶:“此人非易于之辈,此前的南口战役,卫俊如将军和汤克勤将军都在其手下吃过亏,照理不应该不战而溃才是啊!这其中莫非有什么阴谋?”
  “阴谋?”
  程潜大为不解,连连摇头:“不会吧,我听说这个独立第二十一旅团系日本关东军新编不久的旅团,战力并不强,是以才会在大军压境后不战而退,垂手将驻防要地让于第六十九军,何来阴谋之说?”
  “石川此人我曾经共事过,性格坚韧,打仗极为悍勇,民国二十二年长城一线作战,我部曾经多次与其率领的第七独立旅团交手,并未占得上风,有一次该旅团落入我军两个旅的伏击圈也无法将其击溃,承德更是其亲率一百二十八骑拿下,照理不应该表现如此不堪才是……”安毅皱起了眉头。
  程潜笑着道:“不管如何,日军不战而逃是活生生的现实,我们不用伤脑筋追究其缘由……正因为宋明轩连立数功,刘经扶快坐不住了,他准备明日一早出兵,向冀东地区发起反攻的号角。同时,由于昌平至南口一线再无防守压力,卫俊如的第十四集团将分出一部加入察北战场,另一部则移师通县,加入到对冀东地区的攻击序列中。数日之内,通县至香河一线将云集三十余万大军,军容之鼎盛乃近年罕见,收复冀东指日可待。”
  安毅见程潜言辞间充满了乐观,提醒道:“颂公,不知你想过没有,如果日军在冀东地区设下陷阱怎么办?旬日来日军频频调兵,但平津和淞沪一线均无警讯传来,那么日军的援兵究竟置于何处?”
  程潜微微皱眉,举起茶杯润润喉咙,语重心长地劝告:“安将军,日军之阴谋诡计固然需要堤防,但是,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固步不前。眼下我华北各大兵站的粮食都在严重消耗中,如若不能迅速击溃日军,一旦后勤吃紧,必将导致军心士气不稳。反之,如果我们能够抓住日军丧失制空权、兵力不足的有利时机,把战线快速推进至长城一线,那么接下来是战是和,我们都可以占据绝对的主动。国家疲弱,经不起过多的损耗啊!”
  安毅苦于证据不足,没有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不由暗自着急。如今就连生性谨慎的程潜都持这个态度,可见全军上下,对于与日军接战心情有多么的急切了。
  想了想,安毅转而求其他:“颂公,昨日天津大战五十三军和四十军损失惨重,我已经命令保定兵站先行送去足够的枪支弹药,但如果补充的官兵由宜昌、武汉或者是南京方面调动的话,未免等的时间太久,我听胡司令说战区司令部招募有一批新兵,能否优先满足我们第一集团军?”
  程潜看了安毅一眼,沉吟道:“这批新兵大约四万余人,身强力壮,经过一周半的基础军事训练,花费不菲啊……”
  安毅一听这话便知道是什么意思,当即表态:“花费多少,由我安毅承担即可。目前战事要紧,新兵早一天进入部队,即早一天形成战力,时间不等人啊!”
  程潜一听,脸上乐开了花,主动解释道:“不是我程颂云趁机要挟将军,主要是招募新兵投入颇大,加之战区司令部新成立不久,账面上几乎空空如也,设在各地的兵员招募点都需要开销,新兵的训练也需要枪支弹药等方面的投入,我这个家难当啊!”
  “我理解颂公的难处,不说别的,就说这中南海吧……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后,命令北平市政府把中南海面向公众开放,后来宋明轩入主北平,也遵循中央命令,仅仅把中南海当做宴请宾客的场所。如此八九年下来,整个园子都有些残破了。这回战区司令部入驻,不说别的,估计首先得拿出一笔钱来修复一些古建筑,我说得对吧?”
  程潜连连点头:“是啊,我不忍心眼睁睁看着这满园的皇家建筑就这样荒废了,所以适当地修修补补,自己也住得舒服一点,何乐而不为呢?对了,安将军,不知你选那栋宅子当你的集团军司令部驻地啊?”
  “中南海?”安毅惊讶地问道:“我们集团军司令部可以设置在这里?”
  程潜笑着说:“当然可以,这个地方这么大,当然要物尽其用。现在我住在涵元殿,与几位老友同住。要不你就住进紫云轩吧,那里正好空着!”
  安毅耸耸肩,无所谓地道:“对于住的这些,我没什么具体的要求。紫云轩附近不知道有没有宽敞点的地方,设置我第一集团军司令部啊?”
  程潜道:“我看颐年堂就不错嘛,就在紫云轩的前面,走路也就几分钟,我看正好合适。”
  安毅一听不再拒绝,程潜看到天色渐晚,邀请安毅一起共进晚餐。安毅有些牵挂胡家林和叶青等人,刚想出言拒绝,程潜已经站起来,笑着说:“我已经吩咐过了,胡将军率部将日军俘虏押解到警备司令部后,即邀请他到中南海来,部队要是没地方驻扎,就干脆搬进紫禁城去,反正那里大片的宅子空着。”
  “让部队住进紫禁城?”安毅听了一阵汗颜,但看到程潜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这才想起紫禁城里有价值的文物和古董早就打包运往内地,现在的紫禁城不过就是些空荡荡的大屋子,只需嘱咐官兵爱护好那些古建筑就行了。
  和程潜一起步出会客厅后,安毅果然看到胡家林正在与程潜的参谋长晏勋甫、副参谋长张谞行等人叙话,叶青则和一个绝美的女孩闲聊着,不时发出银铃般的笑声,不由愕然。
第1300章
预作安排
  和叶青相谈甚欢的女孩看到安毅,高兴地站起来打招呼:“安将军,没想到在这里见到你。”
  安毅迎上前,向叶青点了点头,然后视线落到女孩美得惊心动魄的容颜上,微微责备:“周姑娘,上次离开保定时,你不是说回家就劝子玉大帅和你父母离开北平吗?怎么现在还在这儿?”
  周紫微无奈地摇了摇头:“安将军,不是我们不愿意离开,而是回到北平后,我们即被人算计,忙得焦头烂额的,根本就没时间、也没精力想其他事情。”
  安毅非常惊讶:“出什么事情了吗?”
  周紫微叹了口气:“非常糟糕,日本人收买了我外公的心腹,在外公日常使用的檀香中添加了一种让人浑身乏力的药物,结果我外公就此卧床不起,我和我母亲每天都得早早起来,赶到东城的什锦花园忙着照顾他老人家的日常起居,我连学校都没时间去。这个时候,咱们周家的生意又遭人恶意破坏,债务缠身,只能勉强维持着不至于倒闭,但要想盘兑出去,却是千难万难。转眼间半年过去,上月下旬二十九军与日军在北平城里大打出手,乱兵在什锦花园胡同口纵火,焚毁了几间房屋,危急之下外公一家临时搬离了什锦花园。住进我们周家后,外公身体竟然意外好转,随后奸细不告而别,我们渐渐才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
  “哦?什么人如此胆大妄为?”安毅生平最痛恨的就是汉奸卖国贼,听了周紫微的话,恼火地问道。
  “唉,说起这个就让人心酸……”周紫微叹了口气,幽幽道:“跟随在我外公身边好多年的左膀右臂,觉得我外公东山再起没了指望,所以都存了别样心思,借着出卖我外公去谋取自己的利益。我外公深为倚重的秘书长陈廷杰主导了此事,据说参谋长张方严也参与了。尤其让人难以相信的是,我二婆也悄悄收受日本人赠送的礼物!”
  周紫微的母亲,乃吴佩孚的原配李氏所生,由于李氏早亡,不受吴佩孚二夫人张佩兰待见,还没长开就被许给北平商贾世家周家的二公子周怀立,周家的大公子周怀仁娶的是吕碧城的四妹,这就是整个吴、周、吕三家的关系。
  安毅怎么也没想到,曾经威名赫赫的吴佩孚竟然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如不是还有嫁到周家的大女儿和外孙女帮忙,处境难以想象。
  这时,谁也没注意到,一位身形臃肿、身穿长袍马褂、鼻下有着两撇浓须的老者,迈着缓缓的八字步踱入房中。听了周紫微的话,老者摇头感慨:“惭愧啊,想我吴子玉戎马一生,到老了身边尽被宵小包围,若不是想见到山河光复那一天,早就了此残躯,断绝日本人的念想了!”
  安毅惊讶地转过头,周紫微慌张地站起,叫了一声“外公”。
  “子玉兄何出此言?在日本人煞费苦心的拉拢下,子玉兄依然洁身自好,世人仰慕不已。此番我大军集结,不日便将日寇赶出华北,子玉兄更应该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协助颂云开展工作才是,何来此等厌世之言?”程潜连忙上前安慰。
  安毅此时已经明白,眼前这位其貌不扬的老者便是曾经叱咤风云的北洋名将吴佩孚,连忙上前见礼:“玉帅,晚辈安毅向您问好。前辈统军数十年,统治过数省之地,拥兵数十万,却没有私蓄,不置田产,清廉之名天下皆知。尤其让人敬佩的是,前辈始终坚持民族气节,不投靠日本人当汉奸,这份磊落胸怀,让晚辈万分敬佩!”
  “你就是打得日本人鬼哭狼嚎的安家军统帅安毅?!”吴佩孚说完,冲着安毅看了好一会儿,连连点头:“平日经常听闻安家军的赫赫威名,总是觉得雾里看花朦朦胧胧,今天看到安将军本人,才知道果然名不虚传。子玉出生时,先父曾梦到抗倭名将戚大帅,因戚帅号佩玉,便为子玉取名为佩孚,希望子玉能像戚帅那样,做一个无愧于国家和民族的人。安将军,子玉虽纵横一时,但外战上从无建树,而你却做到子玉想做而没做到的事情,子玉深为感佩!”
  安毅没想到吴佩孚的名字还有这个来历,刚想谦虚几句,周紫微低下头,乖乖地走到吴佩孚身边,小心地搀扶着自己的外公,怯怯地道:“外公,我不该……”
  “无妨!无妨!我吴子玉光明磊落,家丑不怕外扬!谁要是卖国求荣当汉奸,不管他是谁,就是我吴子玉的敌人!”吴佩孚拍拍周紫微的纤纤玉手,以示安慰:“紫微,安将军非凡人啊,竟然在半年多前就预测到日军会在平津一线动手,主动劝慰外公和家人南下,这份敏锐的观察力,外公不及也。”
  “哦?安老弟去年就已经预测到华北中日两国会有一战了吗?”
  程潜感兴趣地问道。此时程潜的心里颇有些惊疑不定,暗自揣测安毅和吴佩孚之间有什么不为外人道的秘密。
  一直以来,对于吴佩孚、靳云鹏、曹汝霖这些北洋旧人,南京政府清楚他们的能力和影响,但却不能简单地采取赶尽杀绝的做法,那样会失去很多人心,因此,受到点拨的历任平津首脑,都对吴佩孚等人抱着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既不允许他们复出威胁到政权的稳定,又要注意收拢和利用,甚至不惜花上一大笔钱把他们圈养起来。
  这次战区司令部迁移北平,程潜急需军事方面的宿将为自己出谋划策,这才请出了吴佩孚,但心里依然忌惮蒋介石会怎么看待此事,此刻骤然发现吴佩孚和安毅之间似乎有某种联系,不免多了几分疑虑。
  安毅解释道:“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看法,辞修将军、耿光将军也都持相同的见解。去年年底经人介绍认识周小姐,偶然听说了她与玉帅的关系,为了避免日本人的骚扰,所以我提出了让玉帅一家举族西迁至叙府的建议。”
  程潜了然地点点头,这时吴佩孚却一脸郑重地对程潜道:“颂云老弟,我拜托你的事情办得如何了?”
  “子玉兄,如今华北我中国军队连战连捷,为何你会匆匆安排身边人南下?难道说,你对当前的战局不看好?”
  吴佩孚迟疑了一下,看了安毅一眼,摇摇头:“时局混乱,小心一些总是好的。我受你邀请,带着家人和随从入住翔鸾阁,前两日听来访的碧云女士讲起发生在梅花庵的惨事,惊出一身冷汗。日寇无恶不作,连出家人都不放过,真乃禽兽不如。如此这般,我怎能放心自己的亲人留在这么危险的地方?”
  安毅看到周紫微眼睛一下子红了,一副泫然欲泣的模样,知道可能是日军继宛城对我平民屠杀后制造的又一血案,连忙问道:“梅花庵在哪个地方?发生什么事情了?”
  胡家林、沈凤道、林耀东等人围了过来,程潜和战区司令部诸位将领也都竖起了耳朵仔细倾听。
  周紫微娇躯微微颤抖,显然是受到的惊吓不小。吴佩孚安慰地拍了拍她的后背,然后道:“梅花庵位于昌平城北、天池之南的山麓中,是一个有五十多位比丘尼修行的庵堂。碧城皈依三宝后,法名曼智,便在梅花庵带发修行。七月初局势不稳,主持劝碧城暂回北平修行,等局势稍好才复归。”
  “南口、宛平之战后,北平周边局势趋于明朗,碧城返回梅花庵,却发现那里已经被付之一炬。碧城心急如焚,最后在庵后的一口枯井中,发现奄奄一息饱受摧残的比丘尼数名,日寇丧心病狂,占领昌平后,由于远近民众逃之一空,日军兽欲无法发泄,不知道怎么地就找到了梅花庵,对手无寸铁的五十余出家人行那禽兽之事,后来为了掩盖其罪行,又把尼庵团团包围,放上一把火,许多师傅冲出火堆,又被日军推了回去,直至活活烧死。只有几位师太跳进废弃的枯井里,适有倒塌的石板恰好挡在了井口,这才幸免于难。”
  “我听闻许多日本人也信佛,没想到他们连出家人也不放过,对于寻常百姓如何,更难以想象了。要说以前我对日本人还抱有一丝希望,经过此事之后,我已经彻底醒悟,中日两国不分出个生死存亡来绝无和解之可能!我吴子玉就算拼了这把老骨头,也不让日人占我一寸河山……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沦陷近六年的东北民众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了?”
  众人听得目赤欲裂,对日军的暴行非常愤慨,也都明白了吴佩孚坚持要送走女眷的用意。
  早在吴佩孚讲解的时候,叶青便拿出纸笔记录下这悲惨的故事,吴佩孚讲完后,她来到周紫微身边,轻轻把她揽入怀里,安慰一番后,凑到周紫微的耳朵边,小声问道:“紫微妹妹,我可以采访一下吕碧城女士吗?”
  周紫微抬起头看了叶青一眼,一脸痛苦:“我三姨骤然遇到如此惨事,精神几近崩溃,我不想她再受刺激了。”
  叶青笑了笑,也不勉强,但心中却打定主意,一定要把此事弄个清楚,向全国民众控诉日军的罪恶。
  吴佩孚仰首叹息:“国家贫弱,百姓遭殃,现在我很懊悔当年的所作所为,若是国家团结一心,何至于……”
  程潜打断了吴佩孚的话:“子玉兄,现在日军已被我华北军队赶出了北平,一旦冀东收复,则数年内可保平津平安。你家人的事情包在我身上,不过现在天色已晚,我们暂去吃晚饭,稍后再谈此事。估计这会儿紫光阁那边已经等不及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1/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