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7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7/1395

  蒋介石连连摇头:“不妥,不妥,此举肯定会大大地刺激英国人和美国人,对中国的抗战大局不利,我不赞成这么做……并且,这只是你一厢情愿的推测,谁知道国际形势会向哪个方向变化?英国号称日不落帝国,绝对不会坐视我们侵占其利益,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树立这样的强敌。”
  安毅没想到蒋介石竟然是这个答案,他想了想,退而求其次:“这样吧,校长,如果局势一步一步向着我预测的方向发展,请允许我负责东南亚战局甚至是整个太平洋的战事,不管走到哪一步,出了什么事情,你都可以推到我身上。毕竟中国的情况列强都清楚,由我来承担责任,谁也不会怀疑。”
  宋子文看着安毅,若有所思,蒋介石则愣了一下,摆摆手笑着说:“好吧,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就按照你说的办吧!现在还是谈谈上海的战事。安毅,你有没有信心把日本人阻挡在上海一线啊?”
  安毅霍然站起,向蒋介石庄严地敬了个军礼:“校长,学生在此保证,决不让日军在上海前进一步,学生此去,不成功则成仁,日军击破上海防线的唯一前提是踏着我的尸体过去。为此,我想把新二军调到江南来,布置到吴福线,随时应对南北两翼日军之攻势。”
  蒋介石目光变得异常严峻:“安毅,你的意思是日军要在上海大打特打?”
  安毅点点头:“日军凭借着海上优势,肯定想在近海地区消耗咱们的有生力量,而我们要确保江南膏腴之地,也不得不在此与日军展开战略决战,同时向全世界表明我国永不屈服的决心。我知道校长的心思,第九集团军和辞修将军麾下两个军,都算得上是校长的御林军,现在全都派到了上海,但是……他们对城市攻坚作战和与日本人作战没有多少经验,很可能会出现大量伤亡。”
  说到这儿,安毅语气有些低沉:“我听说在今天上午八十八师在对八字桥、持志大学的进攻中,第264旅长黄敏中(黄梅兴字)将军阵亡了。敏中将军是我黄埔一期学长,虽然平日我们交流不多,但我知道他是委座爱将,他的逝去,对校长打击肯定很大。这个仗若是一直这样打下去,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敏中将军出现。所以,校长,请允许我接手上海攻势,学生保证把上海日租界拿下来……”
  蒋介石摇摇头:“安毅,我明白你的好意,但是,现在全国民众都在看着上海,都在看着我蒋某人。如今,两广、湖南、四川、陕西等地的军队正在源源不断向南京集结,阎百川也摒弃前嫌,率领晋绥军奋力杀敌,若是在这个关头,我把自己的部队撤下来,由你顶上去,别人会怎么看?李德邻、阎百川、刘甫澄、何云樵、韩向方等人会怎么想?他们会不会就此也存下保存实力消极抗战的心思?我之所以要在上海,用我心血建成之军队打上一仗,正是为了坚定全国全军的抗日信念啊!”
  安毅大为动容,声音有些哽咽地道:“校长……”
  “放心吧,我一切都有分寸的。”
  蒋介石摆摆手,安慰道:“我已交代文白和辞修,若是实在不能坚持,就调你的安家军上去。你的提议我答应了,新二军调到无锡,进可攻退可守,但必须得随时准备好列车,江南地区水网密集,机械化部队若是陷在其中,那可是进退不得啊!此外,根据戴笠的最新情报,日本人已经得到了首批从美国运来的战机,很快就会投入战场,你把西南空军一团也南调至苏州机场吧,这样加上南昌、杭州两个机场,你手头就有三个大队的战机可以调遣,应对起来也就从容多了。”
  安毅非常担心:“那黄淮地区的空中安全怎么维护?另外,我担心日军会从江苏、浙江、福建沿海实施登陆,我们得加强对海岸线的监控才是!”
  “放心吧,这些我心里都有数。鉴于华北局势已急转直下,囤积大量战机于保定清苑机场非明智之举,我已决定调中央空军第三大队进驻南京机场,第四大队进驻淮安机场,第五大队进驻徐州机场,重新编成的第九大队进驻郑州机场,此外,我中央空军几个独立飞行中队,继续留在清苑机场,配合西南空军六团行动。”蒋介石耐心解说道。
  安毅心中稍稍放心,看看时间,差不多该启程了,就想向蒋介石和宋美龄等人告别,蒋介石再次拉住他的手,谆谆告诫:“安毅,你知道,我任命冯焕章将军担任战区司令,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第三战区全部都是我的嫡系,领军的也都是你在黄埔时的老师和师兄弟,冯焕章是调动不了人的,因此实际上整个战区是由你和墨三(顾祝同字)在负责,而近年来墨三长期担任行营主任职务,带兵打仗的时间不多,所以你更要扛起战区指挥作战的大任来。”
  “我很清楚,目前上海各军各师中你的黄埔师兄弟甚多,文白、辞修他们还是你最尊敬的师长,张向华等人更是老资格的北伐名将,但是,事关党国生死大事,不要恪于情面,谁犯了错一视同仁。若是他们不听你的指挥,你就给我来电话,我亲自收拾他们!”
  “校长!”
  安毅大为感激,蒋介石这一番推心置腹的话语,赢得了他发自内心的尊重,至少在国家民族大义上,蒋介石是无愧于他领袖的身份的,在当今的中国,确实只有蒋介石才能承担起团结全民族抗战的重任!
  同时,安毅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原本到上海只是想指挥安家军作战,给予日本人沉重一击,但蒋介石这一番话语,却突然把他推到了前台,让他不得不面对许多困难和挑战。
第1379章
特战群英(一)
  黑夜下的沪江大学,分外寂静。
  经过白天一整天的激战,负责该段进攻的八十七师暂时退回了攻击阵地,舔砥伤口,驻守此处的日军,也终于有机会喘息一下。
  沪江大学拥有思晏堂、怀德堂、思雷堂、大学图书馆、教员住宅楼、女生健身房、男生新膳堂及大礼堂等四十四栋校舍,自六月大学整体搬迁至重庆后,该地便被日军无耻占领,修筑大量明暗工事,并且将面对军工路一侧的校舍全都改造成坚固的城防堡垒,成为杀伤八十七师大量官兵的帮凶。
  五条黑影,在夜色中高速移动。
  经过白天的连番苦战,整个街区散发着浓浓的硝烟和血腥气息,周边漆黑一片,所有房屋都紧闭着,也不知道户主是搬走了还是躲在家中苦撑战火过去。黑影来到沪江大学前面两百米处,躲入墙角阴暗处仔细观察,只见大学四周的仿古式围墙早已在日间的炮火中坍塌,日军利用围墙墙根,堆砌起里三层外三层的沙包阵地,环绕大学一圈,直至与后面的黄浦江相连。日军戒备极为森严,每隔数米就有一挺机枪,从明灭的香烟烟头就可以明白,不知道多少日军置身于阵地中。
  黑影中为首一人,是第二路军司令部直属特种大队分队长马建辉少校。
  此次司令部直属特种大队负责整个战线东北面沪江大学至公大纱厂一线日军的清除,全大队五个中队二十五个分队均留下一半人马休息,另一半分批潜入该地段,按照下午大队准备会上商定的方案,一切以杀伤鬼子为第一要务。马建辉艺高人胆大,主动接下了任务最为艰巨的沪江大学的行动。
  马建辉做了个跟我来的手势,迅速进入旁边一条巷道,很快来到一个下水道前,双手发力,拳头大的铁锁,被他一把扯断,然后气沉丹田,重达百斤的水泥盖被他轻松提了起来,放到了一旁的墙角。
  马建辉率先跳下窨井,四条黑影没有任何犹豫,向散发着臭气的下水道跟着跳下。等五人再次出现时,已经在沪江大学内靠近新膳堂的一口枯井中。
  枯井井壁看似笔直陡峭,实则有许多洞眼,五人经验都极为丰富,身手了得,手脚并用,很快就来到了地面上。
  四面一片宁静,可以清晰地听到后方黄浦江面传来的波涛声,远处依稀有火光透出。马建辉比了个手势,让大家检查一下自己的随身装备,然后一马当先,向光亮来源的地方摸去。
  穿过两栋房子中间的巷道,映入眼帘的景象,让五名见多了杀戮的特种战士,大脑充血,浓郁的杀气布满全身。
  只见前面被一圈高楼包围的地方,是一个很大的操场,根据地图,这里是沪江大学师生们做早操的地方。操场上散布着十余堆篝火,操场四周,立着许多木桩子,上面赫然挂满了尸体。
  由于经常吃鱼肉、动物内脏、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品,现在西南地区的民众很少有患夜盲症的,马建辉等特种队员视力更是超群,篝火的光亮虽然昏暗,但可以看到那些吊着的尸体中,大多是受伤后被日军抓获的国军官兵,还有许多穿着长袍马褂的普通百姓,甚至还有一些女人。
  嗅着空气中传来的浓重的血腥气息,五名特战精英怒火满胸。
  马建辉咬牙切齿,回头看了看身后四位眼里喷射出怒焰的战友,用冷到骨头里的声音轻声说道:“看到了吗,这就是日本人,残忍,暴虐,嗜杀!这笔血债,一定要用血来偿还!”
  四名特战队员一起点了点头。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五人连忙闪入大楼底部墙壁凹陷部位,隐身于一片黑暗之中。
  只见后面巷道里,列队走出一个小队的鬼子。
  由于学校外围防守严密,四周的校舍里,又住满了军队,因此担负巡逻任务的这队鬼子非常松懈,只知道机械地跟随着前面的人走,而走在队伍前方的军曹打着呵欠,不断地擦拭惺忪的眼睛,根本就没留意四周,很快就从五人身前走了过去。
  马建辉冷酷一笑,抽出了靴子上的军刺,向日军巡逻队扑了过去。身后四条黑影,有样学样,也跟着摸了上去。
  很快走在后面的一个鬼子便被马建辉割断了喉咙,倒数第二个鬼子兵还算是比较警觉,听到细微的风声,立即就将肩膀上的枪放了下来。
  其余的鬼子也被惊动,纷纷腾挪开以便空出空间放平刺刀搏杀。可是,马建辉等人的动作实在太快了,他们的枪还没来得及递出,冲到最前面的马建辉已经腾身而上,手里的军刺划出一道淡淡的光影,在排列于倒数第二个位置的日军的咽喉处划过,同时另一只手的拳头,击打在了第三个鬼子的咽喉上,“咔嚓”一声,鬼子手里的枪无力地掉到了地上,颤抖的右手不信地摸了摸已经血肉模糊鲜血喷涌的下颌,不甘地倒地死去。
  跟在马建辉身后的特种战士,脸上蒙着一层面纱,虽然穿着一身黑色夜行衣,但依然可以看出她的身材极为婀娜诱人……不错,她是一个女兵,名叫唐芬,安家军特种部队中少有的巾帼英雄。她来历不明,但马建辉知道,由特务团团长肖毅夫亲自带来交到自己手里并嘱咐要好好照顾的,肯定不是一般人。
  此后历次执行任务,也证实了这一点,唐芬身手了得,出手狠辣,一身功夫极有可能还在自己之上。
  这一次行动再一次证实了马建辉的判断,唐芬分明是后出手的,可是她却和自己几乎同时到达,此刻出现在她手里的,是两把略微显得有些纤细的匕首……这是唐芬的独门武器,据说是由叙府冶金研究所特制,里面有不少高科技成分,削铁如泥。
  两把匕首在虚空中各自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唐芬身形微屈,在两名日军举起的刺刀中间一闪而过,而她的身后,两个鬼子兵已经变成了两具倒在地上双腿不断抽搐的尸体。几乎同一时刻,她左手的匕首毫不停顿,再次划过一个鬼子的咽喉,另一支匕首从另一个鬼子的钢盔上飞过,只听细微的金属切割声传来,鬼子的头盔竟然诡异地被匕首削成了两段,顶上一段,血淋淋的头盖骨连同头盔一起,飞落地上,发出一声金属撞击声,而沿着额头上被平整削开的脑袋里,血水和着脑花突突地冒了出来,那个鬼子兵瞪大着眼睛,惊骇地倒下地去,死不瞑目。
  余下三个鬼子兵连同带队的军曹还没反应过来,另外三名特战队员已经各自锁定一个目标,用军刺挡开鬼子捅出的刺刀,轻轻松松地便解决掉了对手。
  这时军曹终于想起应该呐喊示警,可是来不及了,唐芬已经冲了过去,身体直接撞入鬼子军曹的怀里,一支膝盖顶在了他的前胸,这一下加上身体撞击的力量,鬼子军曹直接就横飞出去。紧接着,唐芬一个鸳鸯连环踢,两只纤小的皮靴重重地击打在鬼子军曹的太阳穴上,在空中接连翻滚几圈,直接撞到了校舍的墙壁上。不用说,从骨头发出的“噼啪”断裂声,就知道这个军曹死定了。
  几乎是一眨眼的时候,充其量也就十余秒钟,十一个鬼子全去见了他们的天照大神。
  这时,巷道上方的窗户突然打开,一个愤怒的声音咆哮着:“巴嘎!深更半夜的,弄出这么大的声音干什么?明天还要与支那人打仗!”
  “嗨!”
  马建辉连忙用娴熟的带着东京口音的日语回答:“沟门那萨伊(对不起)!刚才有个混蛋走路睡着了,把肩上的枪和钢盔掉地上了!”
  “快滚吧!别耽误休息!”随即窗户“啪”的一声关上了。
  马建辉冷冷一笑,立即和四个战友一起,把尸体抬到墙角阴暗处,待看不出什么破绽,迅速向附近一栋楼摸去。
  大楼门口处,站着两个日军哨兵,胸前抱着枪,无精打采地靠在两根水泥柱子上。唐芬做了个“让我来”的手势,顺着墙根摸向大门出。她身轻如燕,一丝响声都没有发出,两个鬼子哨兵甚至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就被迅速接近的唐芬左右开弓,用纤细的匕首捅破了太阳穴。
  马建辉立即带人跟上,再次把两个哨兵拉到了墙角的阴暗处。
  很快,五人摸进了大楼。这栋楼明显是学生的宿舍楼,每一间屋子,左右靠墙的地方都铺着一层通铺,四个鬼子一间房屋,左右各睡两个。
  从一楼开始,五个人分成两组,马建辉和唐芬一组,另外三个特种战士一组,对这些睡得像死猪一样的日军官兵,展开了无情的屠杀。
  唐芬出手的狠辣,让习惯了杀戮的马建辉也感到有些不适应,她就像是与日军官兵有刻骨的仇恨一样,总是干净彻底地一刀一个,直接切掉这些鬼子的脑袋,在她手下,鬼子糊里糊涂脑袋就掉了。
  马建辉在叙府士官学校受过专业训练,对人体结构极为了解,总是用最省力的办法解决对手,一般都是逮着鬼子的脖子一拧就完事,轻松惬意,两手还不沾血腥,但唐芬就不同了,每一间屋子都被她弄成了屠宰场,鬼子兵那失去脑袋的脖子里不断地喷出鲜血,很快一间屋子就被鲜血淌满,如此血腥的场面,连马建辉都感到一阵反胃,心说这还是女孩子吗?
  一个多小时的无情杀戮,从一楼杀到四楼,当两队人马再次于一楼大厅会合的时候,唐芬娇喘吁吁,捧着隆起的酥胸大口地出着气,看来切脑袋还真是个体力活,一口气切上百八十个,累得她够呛。
  “休息一下?”马建辉轻声问道。
  唐芬摇摇头,从贴身的衣襟里掏出颗药丸,放进嘴里,过了一会儿,气息逐渐平稳下来,娇声道:“走,去下一栋楼。”
  马建辉笑了笑,轻声道:“咱们先顺着校园溜达一圈,找到日军的指挥部再说。刚才咱们那么费劲,才干掉不到四百人,太没效率了,等下我们先把鬼子的指挥部整个干掉,然后伺机再消灭点鬼子,今天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明天一早,等八十七师弟兄发起进攻的时候,这里的鬼子没了指挥,想必难逃溃败的命运。”
  “走吧!”
  唐芬冷冷说完,率先向楼外走去,四名铁骨铮铮的汉子相互看了一眼,连忙跟上。
第1380章
特战群英(二)
  二十四军特种大队分队长高初少校,带着九名本分队队员,分别潜伏于四川北路几栋摇摇欲坠的高楼之上。
  在日间的连续激战中,这几栋四五层高的大楼,经过反复的争夺,下面的基脚炸塌多处,每一栋大楼都呈现不同程度的倾斜,日军指挥官见势不妙,只得撤出大楼,退向两百余米外的吴淞路,再次利用林立的高楼,构筑起坚固的城市防御工事。
  望着日租界里黑漆漆一片,高初对着小型步话机,说了句小心戒备,便沉默下来。
  出发前已经向队员们说好,经过特种部队司令官安晋将军与空军协调,半小时后西南空军二大队,将派出轰炸机,向日租界区投掷十余枚凝固汽油弹,把租界区照亮后,剩下的就交给自己来解决。
  高初微微闭上眼睛,经过多年来的训练,他已经习惯了寂寞,相对于训练时一个人在山林里连续潜伏一周,现在的一切对他来说只是小儿科罢了。
  “来了!”
  听着天空上飞机马达的轰鸣声,高初举起了手里的狙击枪。
  由于夜间作战,狙击枪装上了消音器。这种消音器能有效降低射击时发出的声音,还具有消焰的作用。
  对面吴淞路街道和散布四周的高楼上,日军防空阵地上高射机枪和高射炮的声音密密麻麻地响了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7/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