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7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0/1395

  民众的怒火得到宣泄,发出了惊天动地的欢呼声。
  刘义成对这一幕非常满意。胡继秧之所以会在出发前交代要杀死此战俘虏的鬼子,是由于救国军已经失去了东北战场的主动权,原先那种废物利用,鬼子当免费劳力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救国军军部已经做出决定,鸡西、双鸭山、鹤岗等矿山,都会在日军到来之前炸毁。与其留着这些鬼子白白消耗粮食,反倒不如通过公开审判的方式,迅速获得民众的认同。
  这中间还有个险恶的用心,那就是让北安人双手沾上日本人的鲜血,日后若是日军反攻,那么百姓们肯定会担心日本人的报复,届时再动员百姓转移,就容易多了。
  接下来的审判异常顺利,人们往往更无法宽恕身边的人背叛。对于那些华奸、恶霸,人们纷纷来到高台上,对着话筒控诉他们的罪行,下面的口号此起彼伏,人们群情激愤。对于这些败类,临时政府采用了比较文明的办法,全部拉出去枪毙,代县长刘义成的解释是虽然他们是败类,但是毕竟还算是人,就留个全尸吧!
  救国军的仗义,迅速获得了人们的认同。
  公审大会不仅使得救国军迅速获得了北安各族民众的认同,在悄然无声中把北安人捆绑上了自己的战车,还借此威慑了大批被俘的、罪行不大的伪军,他们纷纷请求加入救国军,在日后的战斗中洗刷自己的耻辱。几乎没费什么口舌,第五师便凭空增添了三千多兵力,此次公开审判大会收获之丰,大大出乎了第五师将士的预料。
  与此同时,相似的戏码在救国军新占领的各个县城不断上演,使得救国军声名大噪,华奸和日伪军为之胆战心惊。
第1397章
紧急转移
  牡丹江一线的战事,已经持续了六天,但局势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严峻过。
  日军以牡丹江城为中心,在南北二十余公里的战线上,向固守的救国军第二师、第八师、第九师、第十师发起猛攻。
  日军的决心很大,先后在这一线投入了第七师团、第八师团、第二十一师团三个师团和八个独立旅团,救国军苦守战线,借助铁路的机动能力,随时封堵江防漏洞,让日军苦战数日竟束手无策。
  在此期间,日军驱赶数万民工,修筑牡丹江城至江西村、牡丹江城至卡路屯铁路,决心攻下牡丹江东岸的救国军阵地后,江东铁路悉数拆毁,主要地点修筑要塞和关卡,以免再次被游击队利用。
  十九日晨,由于一股冷空气突然南下,导致牡丹江地区从凌晨一时起,便大雾弥漫。为防止日军趁着浓雾封锁江面选择发起渡江作战,救国军不要钱似的向着空中发射照明弹,试图探清日军的动向。
  可是,在这能见度不足五米的夜晚,这样的举动,只能是求得一种心理上的慰藉。在牡丹江西岸的各个渡口,日军密密麻麻,到处都是,但是一个个却井然有序,没有任何噪音发出,大队、中队、小队的佐尉和军曹,带着部队默默地上船。
  就在这时,东岸的黄泥沟、南岭屯一带,闪过一片半圆形的亮光,随即密集的闷雷声传来,位于卡路屯码头的所有日军,都惊愕地望着东方的天空,空气好像瞬间被撕裂了。几乎是一瞬间的事情,一枚重型炮弹咆哮着落下,圆形的火光冲击波,瞬间画出了一个雪亮的大圈,方圆数十米范围,所有的东西都飞向天空,土块、石头、大树、人、卡车,都跟着黑黝黝的地皮,冲天掀起。
  转眼间,又有几枚大口径炮弹落在码头四周,一时间山崩地裂,地动山摇。
  日军的服从性和纪律真是可怕,尽管遭遇突然袭击,但所有士兵只是默默地趴下,忍受着炮弹在身边炸开。所有人都记得出发时各级官佐的话,绝对不能出声,否则会给进攻带来意料之外的灾难。
  其实,这只是救国军试探性的炮击,大雾之中,谁也不知道江岸对面发生了什么事情,只能用这种手段,检测对岸是否有军队集结,但很遗憾,除了炮声外,浓雾中没有任何声音传来,于是,炮声很快就沉寂了。
  不过就是这十来发重型炮弹,让牡丹江西岸的码头上,一片狼藉,十几辆汽车被抛到了远处,熊熊地燃烧着。正在上冲锋舟的日军死伤惨重,尸横遍野。
  待炮声停下,日军就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一样,再次开始列队上船,装满一条,便向对岸冲去。
  很快,第一批船冲上了牡丹江东岸的海浪峪,日军开始修筑滩头阵地,可是此刻浓雾封锁,设置在四百米开外的救国军阵地上,却什么都没有发现,照明弹依旧徒劳地升上天空,尽管负责警戒的官兵一直圆睁着双眼,不过是徒费精神罢了。
  很快,一个联队的日军上了岸,各种轻重装备均布置到位,日军开始向救国军的阵地摸去。
  “轰……”的一声,不知道是谁踩中了救国军在阵地前沿布置的地雷,日军的进攻终于暴露了,所有守在一线的官兵,迅速警醒过来,举起枪,向着浓雾笼罩下的阵地前方,盲目地射击。
  日军见行迹暴露,也不再刻意隐藏行踪,立即进行还击,轻重机枪、掷弹筒、迫击炮,拼命地向前方发射就行了,也不管是否命中目标。
  大雾之中,到处是爆炸的闪光,枪口的火焰,满耳都是喊杀声、机枪声、手榴弹爆炸声……
  硝烟和大雾混在一起,几步外就看不见人,这对守方来说,是极为不利的一件事情。由于枪口失去了准星,大炮、迫击炮均无法施展威力,日军很快便冲上了一线阵地,中日军队短兵相接,许多地方出现了拼刺刀的场面。
  由于大量扩军,后编成的救国军第八、第九、第十师主要以华裔红军战士为骨干,配备的武器也是全苏联制式,不再拥有安家军近战的优势,战局很快便进入焦灼状态。
  为了尽量减少部队伤亡,遵从救国军司令部下达的尽量保存有生力量的命令,负责该地段防线的指挥官,黯然下达了撤退命令,准备用修建在缓坡上的碉堡群来消灭对手。
  日军看到中国军队退却,发出巨大的欢呼声,然后在各级官佐的指挥下,再次向前发起冲锋,但很快就被救国军精心构筑的第二道阵地挡住了。
  牡丹江地区地处长白山北部,西部为张广才岭,东部为老爷岭,整个地区凸现山势并且连绵起伏,亦纵横河流,自古以来便被称为“九分山水一分田”,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呈现出中山、低山、丘陵、河谷盆地四种地质形态。
  第二道战线主要由碉堡群组成,全都修筑在山岗上,射击口开得很小,“哒哒哒……”地往外喷吐着火舌,把日军一批批扫倒在地。
  日军处于由下向上的仰攻状态,原本精心构筑的碉堡子弹打不进,手榴弹扔不进,炸药包爆破筒靠不近,但这次为了击破江东防线,日军指挥部特意向各师团调拨了大量火焰喷射器,以丰富突破堡垒群时的进攻手段。
  火焰喷射器其实并不是日军的制式装备,绝大多数鬼子也没受过专业培训,操作手法极为生疏,再加上背上背着一大筒燃料上战场,心中自然是无比的紧张,常常是前出至碉堡很远的地方就选择开火,结果只能是做无用功。只要日军没射准,长长的火焰和特有的“嗖嗖”声,立即就会成为指引救国军官兵射击的参照物,四面八方的子弹都会集中过来,日军的火焰喷射手迅速变成一个个大火人,在浓雾中凄惨地嚎叫着。
  拜大雾所赐,还是有大量火焰手冲到了碉堡前十几米处,他们小心翼翼地趴在地上,冲着机枪火舌喷出的方向,射出一股股火焰,只要对准了射击孔,碉堡里面的机枪手就没办法了,整个碉堡会迅速充斥火焰,连撤退都没有时间,除了慷慨赴义别无选择。
  随着一个个碉堡的沦陷,迫击炮、轻重机枪和大炮在浓雾中又无法发挥应有的威力,迅速判断清楚敌我形势的救国军指挥官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当即宣布撤退,首先让炮兵部队撤出战斗,然后依次是预备队和前线各条战线的将士。为了预防牡丹江沿线被日军截断,这一次部队没有选择南北转移,而是退入东部的崇山峻岭,向老爷岭一线撤退,然后利用连绵起伏的群山,与日军进行周旋。
  ……
  鸡宁县城,救国军司令部。
  军长唐红雷听到各条战线传来的噩耗,神色凝重,站在大幅黑龙江地图前,细细观察战局演变。
  副军长张戒有些庆幸地说道:“幸亏昨天我们优先把牡丹江东岸的民众转移了,否则眼睁睁地看着咱们的老百姓落入鬼子的魔爪,这会儿肯定不好受。现在牡丹江沿江阵地虽然沦于敌手,但我主力未遭受严重损失,牡丹江东线地势险要,尤其是通向鸡宁的道路,关川险阻,加上我们连月来的不断施工,雷区遍布,许多险要地方都布置有要塞,日军要想完全突破,不是那么容易的。”
  唐红雷点点头,突然下令:“命令各部,在列车和装甲列车撤离后,铁路桥梁全部予以破坏。若是大口径重炮和不便搬离的重型武器一时间撤不下来,也要坚决予以爆破,决不能让坛坛罐罐束缚我们的手脚,更不能让宝贵的物资落入日寇之手。”
  “这次日军的决心很大,后续兵力还在源源不断增加中,我估计此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将由攻转守,只能坚决地执行临出发前司令给我们制定的游击作战策略,现在到了真正考验我们的时候了。”
  通讯参谋领命而去,军政治部主任兼鸡宁市长安明祈道:“现在我们得紧急搬迁鸡宁的军工厂、药厂、纺织厂等系列工厂……我觉得绥芬河城是个不错的选择,该地距离日军的控制区比较远,从牡丹江开始,一路上都是崇山峻岭,非常利于我们展开游击作战,兼有铁路与苏俄连通,既方便撤退,又可以及时支援前线各部作战,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这个你做主就行了,以后工业和民政这一块,你都要主动承担起来,我只负责打仗就行了……唉,谁也没料到,这场大雾来得这么不是时候,局势恶化之快让人瞠目结舌,各个矿山的炸毁工作要迅速摆上议事日程,不要到时候手忙脚乱,把好好的资源留给日本人。还有那些日本俘虏,如果能够为我所用的,经过严格的审讯并且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表明忠诚的,可以考虑留下来,参照第四厅转发的保定大营编成的那个别动队,配属各部使用,其余冥顽不灵的,全部埋到矿井里,让日本人头疼去吧。我就不信,如此多管齐下,打击不了小鬼子的嚣张气焰。”
  说到这里,唐红雷看了看表,站了起来:“已经六点了,我现在去仓库清查一下咱们的家底儿,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咱们要在山上渡过,这些东西必须得妥善转运。好在未雨绸缪,我们在张广才岭、锅盔山、老爷岭、太平岭、完达山上都修建了物资存储点,未来一年内倒不担心将士们饿肚子。对了,向老乡们购买驮马的事情办得如何了?”
  安明祈跟着站起:“现在远东红军支援的数千辆卡车全部都负责运送人,一列列火车也装满了人,那些骡子、驴子、驮马等大型牲畜没法携带,全部让我们政府工作人员用银元买下来了。鸡宁城里,许多商家不愿意离开,我也代表政府,用银元把他们的物资全给买了下来,然后让他们去附近的乡下躲一躲,等日军的怒火过去了,再出来经商。那些商人感恩戴德,纷纷撤离了县城。”
  二人在侍卫和警卫员的簇拥下,来到司令部大门外,只见浓雾笼罩下的街道,全都是拖家带口,行色匆匆,拿着包裹、行李箱,向城外逃难的人群。除了北门,其余三个城门外的军营,都设为了汽车转运中心,鸡宁周边的群众,将通过一辆辆往来于中苏边境的汽车,进入苏联远东地区。救国军和鸡宁政府已经做出庄严承诺,将确保民众的利益,分配到远东各地的民众,都会有救国军派驻的联络人员,及时处理与苏联人之间的纠纷,维护中国人的利益。
  唐红雷驻足看了好一会儿,叹息一声:“虽然才占据这个城市一个多月,但真舍不得离开这儿。毕竟这是咱们亲手建设的第一个城市,许多工厂企业都凝聚着咱们的心血,现在全部都要搬走,异地重建,想想都觉得不是个滋味儿。”
  安明祈安慰道:“放心吧,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现在的暂时放弃,是为了将来更好的收获,等以后打跑了日本人,咱们想怎么建设都行。就怕到时候你舍不得离开部队……对了,军长,你说现在咱们麾下都有十个师的人马了,而且现在还有五个师正在编整,你说要是回到咱们安家军序列,咱们俩会做到哪个位置啊?”
  唐红雷咧嘴一笑:“怎么说也得是个军长吧?说起来,这一切真像是做梦一样,今年一月离开叙府的时候,谁会想到我们会发展到现在的规模?不过话又说回来,别看咱们这么多人马,真要和夏叔、虎头叔他们碰上,他们一个军就能轻松打垮咱们。”
  安明祈也很高兴:“所以说,完全没必要缅怀过去,咱们向前看就行了。这东北满地都是大山,何处不可去?只要咱们把在叙府军校学到的山地战常识拿出来,我就不信小日本能够拿咱们怎么样。”
  “听你这么一说,我心情好多了,走吧,咱们各忙各的,争取早点儿把活计干完,日本人留给咱们的时间不多了。”
  说完,两人各自带着人,快速离去。
第1398章
气可鼓不可泄
  自十九日起,除东北外的全国各战场,突然平静下来。中日双方就像约好似的,竞相约束部队,不得擅起战端。
  停驻徐州机场、早已经准备好利用夜色对日本东京进行凝固汽油弹攻击的五架战略轰炸机,在蒋介石的严令下,不得不返回老南昌机场,等待下一次出击的机会。
  根据赵瑞的密报,这是第二厅得到徐州机场的密报后,由徐祖贻捅给蒋介石的。蒋介石这个时候一门心思等着日苏开战,岂能容忍安毅坏自己的好事?连续发来三道电报,要求安毅必须服从大局,否则军法无情。在这种情况下,安毅不得不做出让步,但在给蒋介石的复电中强调,一旦战火重开,约束即失去效应。
  中日停火,除了苏联外,对各方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
  蒋介石需要利用这段停火时间,整顿军队,调集桂军、川军、湘军等地方军阀部队进入苏沪宁地区,同时抢运枪支弹药,补充前线消耗;日军则要利用这段时间,削平东北地区的心腹大患,同时继续加强和巩固在上海租界和浦东地区的防守,为下一步行动计划的展开争取到宝贵的时间,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军的战机数量将会及时得到补充,力争在重启战火前获得对中国空军压倒性的优势;而对于安家军来说,上海以西数个机场的修筑,长三角两翼的要塞群建设、吴福线的国防工事建设、叙府的轻重武器和部队的运输、叙府军工生产计划的调整等等,都需要时间,因此,这场牵引世界各国目光的大战,就这样诡异地戛然而止,留给各国军事观察家太多的疑问。
  夜幕降临。
  自抗战来,南京首次放开灯火管制,街道上的路灯竞相点亮,从天上看,好像一条银河洒落人间。
  钟山脚下的中央体育场,自抗战来全国首次立功将士授勋大会正在举行。
  “蒋委员长万岁!中华民国万岁!抗战万岁!”
  呐喊声如山崩海啸般扑面而来,从肃立于体育场上的陆海空三军共六万名官兵发出的震耳欲聋的欢呼,让整个南京城都为之震动。这六万官兵,大多是奉命赶去上海参战的中央军各部,包括胡宗南第一军、薛岳第五军和黄杰第八军三支中央军嫡系部队。
  蒋介石的专车……叙府产“金星”牌三开门豪华防弹轿车,在前九后五共十四辆黑色越野车的护卫下,缓缓开进了体育场。
  看着车窗外面神情激动大声呐喊的官兵,蒋介石神色激动,连忙叫停车队,快步走下车,冲着列成整齐方队的官兵们挥着致意。
  估计是感觉这样有些不过瘾,很快身着大元帅戎装的蒋介石,昂首挺胸,以军人的矫健英姿,走进了士兵们中间,原本整整齐齐横竖成列的方队,随着蒋介石的突然进入,迅速发生了混乱。
  蒋介石面带亲切的笑容,和身边的每一名军官和士兵握手,用微笑和话语,鼓励热血沸腾神情激动的官兵们。
  紧跟在将委员后面的外国记者,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这一幕,官兵们的拥护和欢呼,看不出任何作伪的成分,多少年了,蒋介石恐怕是自民国建立以来,首位真心获得全国全军衷心拥护的统帅。在抗日这面大旗下,蒋介石终于实现了他的导师孙中山先生的愿望,真正实现了全国全军的军令政令统一。
  中国记者则满怀豪情,自北伐胜利以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工农业稳步上升,尤其是江浙、南昌、湘西、川南等地的工业发展,势头极为喜人,现在中国已经能够生产处包括飞机、汽车、收音机等在内的几乎所有工业产品,除此之外,国民教育、交通运输、物资流通均取得重大进步,号称黄金十年。自中日开战以来,中国与列强之一的日本交锋,丝毫不落于下风,日军损兵折将,损失还远在中国之上,这难道不能说明,蒋介石治国有术、治军有方吗?
  身处官兵们中间的蒋介石,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和激动,这些一脸崇敬、对自己满怀爱戴的官兵,是自己能够下定决心与日军对抗的信心之所在,是维护国家统一、主权完整的决定性力量,有了他们的拥护,自己可以面对一切挑战。
  随着蒋介石走出被他搅乱的方队,激动的官兵们立即归队,士兵和军官都站得笔挺、昂首挺胸,以便在蒋委员长面前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当蒋介石走上主席台的时候,全场肃静,此时的六万人体育场,除了官兵们的呼吸声外,再也听不到其他任何声响。军队永远是纪律的象征,即便是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依然保持着最基本的纪律。
  以标准的军姿转过身体,在话筒前站定,望着体育场上整齐如林的陆海空三军官兵,蒋介石感到自己一生追求的东西终于实现,内心的激动无以复加。
  “三军将士们!今天,是一个极为光荣、极有意义的日子,我将在这里,为你们中间许多立下卓越功勋的军官、士兵还有英雄团体授勋,这是足以让历史铭记的一刻。当然,你们中的许多人正在开拔前线,还没有机会立下功勋,但这不要紧,我相信以后,你们一定会用自己实际的表现,为你们挣得一枚英雄的勋章,国家和民族,将会为你们所做的一切,深深地感到骄傲,你们为国家强大民族复兴所做的努力,也将永远地铭刻在史书上!光荣永远属于你们,我英勇的将士们……”
  蒋介石的讲话声,被排山倒海的欢呼所打断,他含笑看着台下,等持续十分钟的掌声慢慢停下来,才又继续讲道:“身为你们的领袖,这场战争具体将向什么方向发展,什么时候才可以结束,我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是我确信,不论这场战争打到何时何地,你们……我英勇的将士们,都将会是保卫我们国家民族的决定性力量,党国以你们为荣,中华民族以你们为荣,光荣永远属于你们!”
  台下再次爆发出山崩海啸的欢呼声,而且声音越来越响亮,大有划破云霄之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0/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