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8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3/1395

  所有这些企业,均是吞噬钢铁的怪兽,据说安毅引导参观的,只是其中的一些代表性企业,在西南、湘西、滇南还有大量类似企业分布,可想而知钢铁方面面临的压力有多大了。
  安毅趁热打铁,叫随同参观的总政治部主任展到中将、副总参谋长穆追忆中将、总后勤部副部长张杨中将带领客人们四处参观,然后把布柳赫尔、柳申科夫、瓦西里和互林四位黄埔时的老师带到了生产车间的员工休息室,叫沈凤道和林耀东看好门,不要让外人进入,这才压低声音说道:“在座都是我安毅在黄埔时的老师,因此我也不隐瞒各位尊长,现在西南的钢铁产量,自给自足已经非常勉强,更不要说支援其他地方了。因此,我殷切期望蒙古的建设,能够得到老师们的全力支持。目前,西西伯利亚的战事虽然暂时以远东的胜利而告终,但我们千万不能因此而忽视对莫斯科方面的警惕,事关一个政权的生死存亡,为了挽回败局,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做出来,我担心的是在关键时刻,斯大林可能会勾结日本人。”
  “在这种情况下,身为远东共和国最忠实的盟友,我认为加强蒙古的建设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必须尽快实行。此前我们已经开始在蒙古进行煤矿的扩建和火电厂的建设,蒙古的煤铁资源丰富,我想就近利用资源,再引入我们叙府的先进技术,加快蒙古的工业化进程,从根本上解决蒙古军和东北军的后勤补给问题。”
  “可是,若是仅靠叙府千里迢迢运送机械设备到蒙古,仅靠空运恐力有不逮,老师们想想,一个个零部件拆散后装上飞机,到了那儿又再慢慢组装,太耽误时间了,另外诸如铸造大口径无缝钢管所需的万吨水压机的运送更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因此,我想请远东方面代为生产发电厂、钢铁厂、机械厂、车辆厂、拖拉机厂等工厂的生产线和机械设备,所需费用由我方以美元为结算单位。叙府于今年七月与德国柏林间开通了空中航线,可以从叙府转道柏林,进而到欧洲任何地方,老师们可派专人到瑞士银行开设户头,届时我把钱直接转入账户即可。”
  布柳赫尔、柳申科夫等人相互看了一眼,怦然心动。
  要知道,现在的远东,看起来似乎风光八面,已经占据了苏联一大半的领土,若是再一举拿下莫斯科方面位于中亚的加盟共和国,那么苏联四分之三的领土,都将被远东占据,似乎距离胜利只有一步之遥。
  但这只是表面的,就算加上西西伯利亚新纳入管辖的地区,整个远东共和国也不过三千八百万人口,而莫斯科控制的地区,人口却有一亿五千万,同时,苏联百分之八十的工业区都在欧洲部分,目前西西伯利亚的石油、天然气还深埋地下无人相识,东西伯利亚的水力、矿藏和森林资源也并未得到开发利用,苏联建立前,西、东西伯利亚被沙皇视之为殖民地和流放叛徒的大监狱,承担着为欧洲部分输送粮食、肉类、黄油、兽皮的重任,工业仅有煤矿、铁矿、掘金矿和手加工作坊,苏联成立后,随着两个五年计划完成,西西伯利亚又发现了许多新的铁矿和煤矿,于是就有了一座座钢铁厂、机械厂、军工厂和拖拉机厂出现,但与欧洲部分相比,规模要小许多。
  仅仅以一个简单的数字进行对比,现在苏联的钢铁总产量是3500万吨(生铁+钢),远东共和国控制范围内只有700万吨的产量,占总产量的百分之二十。西伯利亚和远东资源丰富,之所以不能再扩大,主要是受制于人口,毕竟各行各业都需要人,任何一个环节占用了过多的资源,那么其他部门就要出问题。因此,远东共和国的一众领袖,虽然声色俱厉,在斯大林和莫斯科高高扬起做作威逼状的屠刀面前,怡然不惧,针锋相对,但心底里早就在谋求退路了。
  现在的远东,和苏联一样,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民众手里的钱根本没多大用处,需要的食物、衣服、自行车和住的房屋,全部由政府按照各自在工作岗位的表现进行分配或者是奖励,用手里的卢布在市面上根本就买不到什么东西。
  因此,远东共和国的高层若要假公济私,是最方便的,因为哪怕生产再多的东西,也可以由政府买单。
  随着远东公开建国,并公开与莫斯科方面决裂,至今为止,虽然仅有墨西哥与远东共和国建交,但欧美各国致力于消灭红色政权的各基金会,却开始通过美国、墨西哥、澳大利亚等国,源源不断地把维系战争所需的战略物资,一股脑儿地向海参崴送,力图让远东坚持把大战维系下去,全部战死光才好。他们却不知道,远东高层许多官员,对于自身的前途,并不太乐观,可惜莫斯科方面堵上了所有的退路,只能通过其他方面想办法,现在安毅给出的美金,目前看作用似乎不大,但若是远东政权遭遇颠覆,有了钱就可以全身而退,不用担心自己和家人受苦。
  布柳赫尔四人凑在一起商量了一下,最后和安毅关系最为亲昵的柳申科夫一把抓住安毅的手,神色无比凝重地说:“安毅,我们答应你的请求,这笔钱就当是为远东所有的官员、红军将士、技术专家和工人储备的应急基金,我们不会轻易动用,但若是动用的话,表示远东政权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中,局势也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现在唇齿相依,不管为人为己,都会对蒙古的建设加以扶持,你所需要的一切机械设备,可以开个清单给我们,远东七家大型机械厂,五家机床厂,都是美国经济危机期间购买的新机器,可以生产各种型号的机床和机电生产线,不过关于大型火电发电机组、万吨水压机和汽车、飞机等生产线,还得靠你们派出技术专家,帮助我们解决。我想如此多管齐下,蒙古的建设会很快走上轨道。不过,我们也有一个请求,那就是帮我们改进战斗机、轰炸机和侦察机,接下去的战斗将会越发惨烈,没有高性能的战机配合作战,我们实在不放心。”
  “放心吧,此乃分内之事,我方义不容辞!”
  安毅点头允诺,心中喜悦不已,有了远东的帮助,通过便捷的铁路运输,源源不断的生产设备就可以从远东各大城市运抵蒙古,随着轻重工业的建立,东北军区和蒙古军区的实力都将得到加强。届时,就算是苏联卷土重来,也可以轻松应对,毕竟有着希特勒在西方虎视眈眈,斯大林未必敢在东线投入更多的兵力,等到苏德开战那就更不用说了,斯大反过来还要看蒙古的眼色行事。
第1468章
情义无价
  二十九日中午,在叙府大礼堂为远东共和国政府代表团一行送行的宴会上,特邀出席的特拉斯大为不满,一见到安毅的面,便把他拉到一边,劈头盖脸地质问道:“安,你是不是和我的两个干女儿闹矛盾了,原本她们见你回来,非常开心,在我耳边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可这两天,她们都沉默了,人也憔悴许多……安,你是不是要始乱终弃啊?”
  安毅微微有些尴尬,俊脸微红,小声解释:“尼古拉,你看我是那种人吗?我不过是太忙了……想必你也知道,自打回叙府后,我就一直开会,连家都没回。后来,又陪远东来的客人参观访问,这些天一直在叙府、泸州、自流井和昭通四个城市转悠,忙得脚不离地的,还没来得及去看墨兰和茹怡她们……对了,估计是见我没搭理她们,在使小性子了……尼古拉,你放心吧,楚儿和洁云已经说好了,明天就把墨兰和茹怡叫到家里,大家一起吃饭,然后一家老小去看电影院看新出的电影。一年里最后一天,无论如何也得休息一下,你说是吧?”
  “没事就好,我马上就要有儿子了,现在就等着抱干孙子了!”
  特斯拉转嗔为喜,笑眯眯地说完,便去找苏联的几个火箭专家聊去了。
  这一次,远东共和国让代表团里所有的专家都留了下来,由叙府方面安排,加入各个研究所。安毅极为满意,寄望他们能在自身充电的同时,也能凭借着其在各专业多年的摸索,给予一些陷入停滞状态的研究,以建设性的建议。
  远东共和国的高层,对未来充满了忧虑,加上此番南下考察,对叙府的现代化程度感到震惊不已,尤其是对叙府通过温和的改革措施,消除阶级对抗和敌视,借助种种福利的推行,使得耕者有其田,工者得其所的尝试,大受启发,虽然这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信仰,但到底把安毅放到了一个对等的政府首脑位置上,而不仅仅是学生和一个地方军阀头子。
  在这种情况下,几位首脑有意回去后把所有的研究机构,全部转移到叙府,一来是保护专家学者们不受战争和卑鄙的暗杀手段侵害,二来是通过对叙府科技的吸收,再反过来帮助远东和西伯利亚提高科研水平,形成良性循环。
  安毅原本就对苏联的人才虎视眈眈,可惜一直未想到如何窃为己有,没想到这一回天随人愿,远东高层竟然生出这么个念头,爱才心切的安毅,自然是大为赞同,力主早日促成此事。
  就连此时的安毅也没有想到,这一波人才的纳入,是叙府继二九年经济危机、犹太人迁移后,第三波大规模的人才潮,而且是最为凶猛的一波,收获之大,影响之深远,远远地出乎了他的预料。
  仅以核物理为例子,早在三十年代初期,苏联物理学家库尔恰托夫便在自己的研究所里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原子加速器,证实核裂变可以产生巨大的能量,对世界的发展和毁灭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随后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一整套理论。不过由于受肃反影响,库尔恰托夫和他的同事们莫名其妙地遭到猛烈抨击,内务部的官员指责研究所把国家资金都糟蹋在了“毫无现实意义”的核物理上,随后便将库尔恰托夫和其同事逮捕关押,像其他专家一样,发配到古格拉接受思想改造,在这中间,有三名核物理专家受不了严寒的天气,冻死在北极圈附近。
  远东红军对古格拉集中营的解救,救出了大约十五万科技工作者,许多都是苏联各行各业的标志性人物,其中就包括库尔恰托夫,若是能够将之引入,与犹太人科学家充分进行交流,叙府的核武器研究将再次提速。
  当然,安毅不会那么傻,让人空手套白狼,叙府的诸多核心机密,比如雷达、无线电、电磁、计算机等技术,依旧要严格保持,届时新成立的研究所和实验室,将在给予一定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重新寻找研究的方向,力争做到百花争鸣,而不是一条道走到黑。
  到了现在,安毅才算是真正松一口气。
  十八号从南京返回叙府后,便连夜召开整军会议,这一开就是五天,期间连家也未赶回,每次都是睡醒就接着开会,好不容易才把叙府的军事体系确定下来。
  为了应对一触即发的安南战事,在二十四军和二十六军基础上,编成了两个方面军,共计六个集团军和两个方面军直属警卫军,在添加坦克、装甲车、轻重火炮及专业兵种后,三十余万军队,已经通过铁路,及时地送到了安南边界的文山、蒙自、安心、勐腊等地,只待一声令下,大军即浩浩荡荡南下,扫荡安南全境。
  后续的方面军正在按照计划编成,蒙古的发展也有了着落,至此安毅完全轻松下来,决定新年这几天,留在家好好陪陪妻儿,还有……
  午宴在总政治部主任展到中将的主持下开始。
  首先是安毅讲话,安毅也未多说什么,只是祝愿叙府和远东的友谊地久天长,希望远东派驻叙府的朋友,能把叙府当成自己的家乡,为双边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添砖加瓦;然后是布柳赫尔用流利的中国官话致答谢辞,表达了对此行所取得收获的满意,表示以后将把双边合作长期进行下去。
  安毅与布柳赫尔、柳申科夫、瓦西里、互林坐在一起,陪同的有瓦佳、亚历山德罗、米哈伊诺维奇、杜伊莫维奇四位白俄领袖。
  如今,白俄已经成功融入了安毅集团的方方面面,二十余万白俄,有四分之一在军队系统工作,有一半从事与教育有关的行业,最后一部分则活跃于商业流通领域,生活富足安宁,心灵有所寄托,对于苏维埃,也不再像原来那么仇恨。
  通过分布于远东及苏联境内的白俄情报网,瓦佳、亚历山德罗等人心里也很清楚,现在的远东共和国,对于安毅集团来说,非常的重要,而白俄却与安毅集团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因此酒席间全然不提当初被赶出家园流离失所的辛酸往事,只谈了这些年来一天比一天好的幸福生活,盛赞安毅是最慷慨大度的人。
  布柳赫尔、柳申科夫等人刚开始有些尴尬,要知道白俄大多是俄国贵族、资本家和大地主,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是属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必须打倒的对象,数十万白俄流落中国,其悲惨的遭遇,一度是苏维埃报刊杂志热点报道的对象,其大意不外乎人民群众当家做主,昔日的贵族老爷成为了最肮脏的乞丐。不过随着安毅集团崛起白俄获得解救,苏联国内的媒体便很少提及了,倒是国际上的报刊不时地传出些新闻,大多是对叙府地方政府人道主义的关怀盛赞不已的报道。
  如今,叙府政府又成为世界上唯一收留犹太人的政权,这更掀起了媒体的好奇之心,抱着恶意的揣测来找新闻,结果许多记者走访了昔日人人唾弃的白俄后,得出了一致结论:安家军和叙府政府是真正兼爱非攻、与人为本的军队和政府,是世界受压迫人民的最理想的归宿,如果你受到了不公平待遇,不妨考虑移居叙府。
  此事在欧美引起广泛的关注,最近,这些在欧美各大报纸上公开发表的新闻,被有心人收集起来,开始在东南亚各地大肆传颂,许多民众都从报刊杂志中白俄老人、少女和孩童那发自内心的微笑中,体会到安家军的仁义,一颗颗小小的种子,已经在不知不觉间生根发芽。
  经过瓦佳等人有意调剂气氛,慢慢地布柳赫尔和柳申科夫等人也放开了,谈笑风生,聊起了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理、别林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等文豪的小说,聊起列维坦、列宾、苏里柯夫、克拉姆斯科伊等艺术大师的美术作品,聊起奔放豪迈的俄罗斯歌剧、交响乐和室内音乐。
  这时,柳申科夫突然站起来,用中国官话大声提议:“同志们,朋友们,我们请安毅唱一首歌怎么样?他为我们远东创作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白桦林》等歌曲,深受远东人民喜爱,人们常常把这些歌曲挂在嘴上,回味悠长。当初我离开黄埔的时候,他曾临时为我们创作了首扣人心弦的歌曲,现在我们请他临场发挥,再次为我们献上一首原创歌曲,如何啊?”
  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出席午宴的安家军三总部、海空军司令部、公安部将校,热烈鼓掌,与会的政府代表和军队记者,也都大声叫好,安毅见推辞不过,只好站起来,苦笑着向柳申科夫道:“老师,你这明明是赶鸭子上架嘛,灵感哪里说有就有的……”
  柳申科夫坐下,满含追忆地道:“安毅,你还记得在黄埔时,跟我学手风琴的事情吗?那时候没有什么娱乐,兼之我思念妻子和孩子,每到下午四点半,就会到军校西北角江边的大石头上拉琴,那个时间恰好是半小时休息喝水的时间,你经常来河边听我拉琴,慢慢我们就熟悉了,我开始教你枪法和手风琴……看你手上厚厚的茧子,我就知道枪法你没落下,就是不知道你的手风琴忘记没有……”
  安毅一听,十分感动,当即叫人送一部手风琴到礼堂来,随后大步走到主席台上,在侍卫拿来的一张凳子上坐下,再把手风琴背好打开固定皮扣,凝眉想了想,极富斯拉夫风情的、慷慨激昂的曲调飘逸而出。
  柳申科夫细细凝听,布柳赫尔和瓦西里、互林三人也投以关注的目光,目光中渐渐透露出惊讶拜服之色。
  等把整首歌用手风琴完美的演绎了一遍,待第二遍乐声响起,安毅富有磁性的男声才随着优美的音乐声传来:“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漫的轻纱。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姑娘唱着美妙的歌曲,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鹰,她在歌唱心爱的人儿,她还藏着爱人的书信……当这歌声姑娘的歌声,跟着光明的太阳飞去吧,去向远方边疆的战士,把喀秋莎的问候传达……驻守边疆年轻的战士,心中怀念遥远的姑娘,勇敢战斗保卫祖国,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
  安毅一曲唱完,手风琴的余韵戛然而止,台下响起震耳欲聋的掌声,一个工作不久的小女兵,发出激动的尖叫声,随后才在周围人满含深意的注视下,羞红了脸,但却又舍不得把视线从安毅身上挪开,连耳根都羞红了。
  安毅这时候也注意到了小女兵,微笑着向她点了点头,小女兵扬了扬手里的记事本,再指指左胸的位置,安毅这才注意到,她佩戴了个记者证,原来是参军入伍当了。这么说来,她应该是总政治部新创办的《七九军报》的记者。
  柳申科夫越是品味越是觉得这首歌唱到心窝里去了,站起来非常激动地说:“这又是一首非常经典的歌曲,我相信每一个远东共和国的战士,都会喜欢这首歌曲,并且唱着它走上战场。谢谢你,安毅,有了这首歌,此行就显得圆满了。”
  安毅向柳申科夫鞠了一躬,又对互林说道:“互林老师,谢谢您传授我工兵知识,还有瓦西里老师和加仑老师,虽然你们没有亲自教授于我,但你们不远万里来中国,帮助先总理创立黄埔军校,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我也一样要向你们表示感谢。柳申科夫老师说他很怀念当初他和瓦西里老师离开黄埔时我作的那首歌曲,那我现在再演奏一遍,就当是我们友谊长存的见证吧……”
  说完,安毅坐下,稳定了下心神,双手在按键上跳动,《啊朋友再见》的曲调响起,所有人再次沉浸在安毅营造的悲壮而又充满英雄主义气概的音乐天地里。
  “那一天早晨从梦中醒来,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一天早晨从梦中醒来,侵略者闯进我的家……如果我在战斗中牺牲,你一定把我来埋葬……把我埋在高高的山岗,再插上一朵美丽的花……每当人们从这里走过,都说啊多么美丽的花……”
  当安毅放下手风琴回到座位上,大家才如梦初醒,礼堂里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柳申科夫眼睛微红,感动地看向安毅:“转眼快十二年了,昔日青涩的少年已经变成了今天统兵一方的元帅,统一的伟大苏维埃,也变成了两个不同的国家,唯有这一首歌,还是没变,每次听到它,我都会生出一种难言的感动。安毅,我为有你这样的学生而骄傲。”
  听到柳申科夫这番话,布柳赫尔和瓦西里、互林等人也唏嘘不已。
  安毅刚想谦虚两句,就见沈凤道神色匆匆而来,走到安毅身边后,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份急电,安毅看了一眼,眼睛中射出一丝如寒冰一般的锋芒,想了想附耳嘱咐沈凤道一番,目睹沈凤道转身离去,这才对布柳赫尔和柳申科夫说道:“法属安南出了点事情……两天前,近三万法国军队带着四万安南军,从西贡出发,经边和、隆庆,一路向北,在保禄以南的山区,击溃一股义军,似乎感到杀得不过瘾,便洗劫了附近五个华人村庄,他们把我华人男丁的头颅砍下来,抹上石灰充当乱党,然后对妇女进行无耻的侮辱,再在下体捅入刺刀,和失去头颅的壮丁及被杀死的老弱一起,扔入大坑中掩埋……”
  “一群法国巴黎大学新闻系的学生,恰好在那一带写生,用照相机忠实地记录下了这一幕,照片和新闻在西贡发行的法文、越文及中文报纸上公开披露,引发轩然大波……”
第1469章
入怀微乱
  在岷江机场送走远东的客人,安毅刚刚钻进防弹越野车里,正在思索南京国民政府会对法军的大屠杀作何反应,于下午五点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自己又该说些什么时,一个小女兵站到窗前,俯下身子,巧笑嫣然道:“安大哥,我也要回城,不介意搭个顺风车吧?”
  安毅的思路被打断,不悦地抬起头,看到小女兵笑颜如花的样子,不由哭笑不得地摇了摇头,指指身边的空位:“你肯定把李桃他们都给收买了,不然一般人很难靠近我的车。”
  小女兵神气活现地道:“那是,谁让我们同生共死过?当初在微山湖的那个岛上,我们建立了纯洁的同志关系,他们不帮我帮谁?”
  安毅点了点头,转头四处看看,发现随行的三总部和空军、海军司令部的将校正诧异地望向这边,觉得有些不妥,一把将小女兵拉上车,由于用劲过大,竟然把整个软玉温香的娇躯,拉入了怀里,感受着长成的傲人双峰,鼻息间嗅着淡淡的少女体香,不由心神一荡,迅速把她扶正,然后故作严肃地问道:“我听老沈说,你是在得到我安然无恙的诊断后,才随家人来到叙府的。在此之前,你一直照看我,还喂我和青姐吃东西,直到我姐姐龚茜和妻子楚儿、洁云的到来才离开……可惜我昏迷不醒,什么都不知道……你和你家人还好吧?”
  周紫微点了点头:“一切都好!有沈大哥、小九哥、赵大哥照顾,在南京时许多试图搭讪的登徒子都给赶跑了,到了叙府,又有杜大哥、丁大哥、展大哥、龚大姐和楚儿、云儿姐呵护,少了苍蝇的困扰,我好得不得了。家里从西南银行贷款,在金沙江南岸的商业区开起了百货公司和家电公司,生意不错,现在一切都上了正轨。前两天总政治部创办《七九军报》,我跑去应征,结果政审体检文化考核全部合格,就正式入伍当兵,成为军报的记者了。”
  小丫头神气活现地把别后经历说了一遍,不过语气间,还是隐隐透露出一丝对安毅的情意和感激。十七岁的大姑娘,放在农家都是几个孩子的妈了,心细如发,知道若不是看在安毅的面子上,家里怎能事事顺心如意?
  安毅也很高兴能够帮助吴佩孚的家人。
  至少在民族气节上,那个旧军阀头子是不亏的。尤其是得到第四厅的密报,这次河北军队之所以顺利撤离,其中就有吴佩孚辅佐程潜运筹帷幄的因素在里面,因此不管是为了抗日大业,还是私人的情感,安毅都很愿意帮助周紫微改变她和她家人的命运。
  车队徐徐启动,出了军用机场大门,一路向南疾驰。
  看到窗外又飘起了鹅毛大的雪花,安毅连忙把窗户关紧,不让冷风灌进来,这才又问道:“碧城女士如何了?她在报社日子过得还如意吧?”
  周紫微神色间微微有些黯然,秀眼红了起来,一副泫然欲泣的样子,让安毅还以为吕碧城受了什么委屈,正琢磨着究竟是那个名女人能力不足无法胜任,还是思想落伍不适应这个时代,这时周紫微已经开口了,安毅一听才知道是自己理解错误了。
  “由于叶青姐出事,龚大姐安排我三姨暂时在《三江日报》负责一些文字处理及编辑的工作,我三姨很快进入工作状态,根据青姐出事前发回报社的采访记录,再加上自己的真实感受,一连写下四篇白话时政评论,引发轰动。”
  “后来,我三姨受命为《三江日报》撰写社评,针对冀东之战、胡将军率部突围、第五军团遭遇日军毒气攻击、你的讨日檄文和对日本进行毒气威胁等进行评注,都大获成功。三姨的社评影响深远,全部被叙府广播电台引用,几篇文章还被《申报》、《大公报》、《中央日报》等报社转载。”
  “龚大姐见我三姨确实有能力,就让她暂时担任《三江日报》主编,又过了两个月,叶青姐依旧不见好转,就扶正了,正式成为主编。不过,想到青姐现在的样子,我就感到一阵难受。”
  看到周紫微长长的睫毛扑扇之间,眼泪已经如断了线的珍珠般滚落了下来,但她却紧紧地抿紧了玉唇,控制着不让哭出声来,安毅怜意大起,把她揽入怀里,轻轻地拍着她的背,当做亲妹妹一般安慰道:“放心吧,没事的,如今科学昌明,会慢慢好起来的。今天的饯别宴你也看到了,叙府将迎来数万前苏联专家,其中便包括许多医学界的权威,再加上犹太人医学家的努力,我们叙府的人体和生物学研究会更上一层楼。这次回叙府,我第一时间就去总医院看过了,青姐虽然还未醒过来,但她脸色红润,呼吸平稳,我坚信她不会就这样轻易离开我们的。”
  周紫微抽泣间,嗅吸着安毅身上散发出来的雄性气息,香腮一片晕红,心如鹿撞,伏在安毅怀里,乖巧地点了点头。
  安毅抱了一会儿,突然感觉有些不对劲,周紫微那凹凸有致的少女娇躯,紧紧地贴在身上,少女芬芳的气息一股股袭来,只觉得心猿意马,竟然鬼使神差地紧了紧双手。周紫微玉臂自然而然地搂紧了安毅的颈项,把一颗美丽的头颅埋进了他的怀里,就像风中那朵不胜娇羞的玫瑰。
  安毅心里暗骂自己一句,然后扶正周紫微,掏出手绢擦去她白嫩的仿佛吹弹得破的娇颜上泪珠的痕迹,强忍荡漾的心神,没话找话地问道:“这几月生活还习惯吗?毕竟南北方气候、水土、风俗、人际关系和饭菜口味差别很大,许多人要过上好几年才慢慢适应下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3/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