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8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1/1395

  刘卿道:“等大军过完,武警部队和民运总队的初步工作完毕,给原住民分配灌溉条件较好、较为肥沃的土地缓和民族矛盾后,就正式进行移民安置工作,原则上是按照与原住民一比一的比率进行迁移,新移民得到的土地,大多为新垦土地甚至是荒地,以减少敌对情绪。根据咱们的规定,汉族、瑶族、僮族、傣族、佤族、回族等中国境内有的民族,统一称之为华族,而只要父母中有一方为华族,则其下一代则当之无愧为华族。这样算下来,原住民中大概有一半人是华族,迁移后华族与京族、芒族、高棉族等民族的对比基本上达到三比一,要不了二三十年,整个安南的华族将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安毅非常高兴,如此润物细无声地改变,不太可能引起民变,只要让百姓切实感受到新政府的好处,让大家得到实惠,丰衣足食,再从教育源头上紧紧抓住京族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概念,那安家军的统治就稳若磐石了。
  为了统一思想,普及汉语汉字教育,以后官话将改称普通话,即各民族、各地讲不同方言的人可以用通语进行交际的基本话语。普通话以中国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具体涵义是“普遍”和“共通”的意思。由于民族平等的政策,各民族依然可以保持自己的文字和语言,但是在官方办公、广播、报刊杂志和沟通东西南北的商业交往中,必须使用普通话。
  以前人们接受启蒙教育,在涉及学习生字时,往往采取死记硬背,然后用两个常见的字进行反切或直拼出这个生字的读音,由于太过繁琐又不易读准,使得汉字的学习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难题。为了让汉字教学更加容易,由安毅提议,叙府研究院专家学者群策群力,《汉语拼音方案》于去年开始在川南、滇南、湘西和黔西的中小学校实施,效果明显。通过拉丁字母作为汉语拼音的符号,引入声母韵母的概念,再加上声调,可以方便的读出每一个汉字的读音,任何生涩难懂的字,都可以通过拼音读出来。这样由字及意,再进行反向联想,一个汉字便跃然于脑海中,学习简单多了。同时,针对汉字中一些字笔画太多,书写极为困难的状况,对部分汉字进行了简化处理,简化字应运而生。义务教育阶段,每学习一个生字,都会包括简繁两种字体,进入大学和走上社会后,选用何种字体,由人们自行选择。
  随后,安毅又接到第四厅发来的情报。
  华北方面,进入下旬后,中日间依然互有攻守,战成一团,但规模都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双方都明显地保持了克制。
  还有一条消息,让安毅感到惊讶莫名:日本海军秘密放弃了超级战列舰计划,“大和”、“武藏”号超级战列舰停止建造,转而将所有资源用于生产航空母舰、舰载机及以航空母舰为主力舰和核心的配属战舰。以后的配属战舰不再强调主炮的口径,转而注重防空防潜,所有的战斗,都交由舰载机去解决。
  看完情报,安毅没理出个头绪,天色已然暗了下来。就在他准备下班回西园时,沈凤道来报,德国驻叙府全权代表约瑟夫·赫本·鲁斯顿刚刚打来电话,邀请安毅至顿河西餐厅用餐,有要事相商。
  安毅连忙问同时兼任国安部副部长的老沈:“德国方面有最新情报传来吗?尤其是慕尼黑的!”
  沈凤道自然清楚安毅指的是什么,摇摇头:“由于四国首脑汇聚,慕尼黑的警备级别太高,咱们的人混不进去了,我想可能是会谈有结果了!”
  安毅微微颔首,便叫老沈先去备车。
  说起来,这个约瑟夫·赫本·鲁斯顿到叙府已经三年多了,头衔由最初的经济联络官变成了事务全权代表,但安毅很少与他见面。听说此人经商颇有天赋,看到什么赚钱就做什么,逮着叙府的稀奇物向欧洲贩运,慢慢地又积攒下百万身家,提供给纳粹党的政治献金日益丰厚,再次获得了希特勒信任。
第1482章
想得更远
  华灯初上,顿河西餐厅。
  约瑟夫·赫本·鲁斯顿带着妻子艾拉·凡和女儿奥黛丽·赫本站在包厢门口,把安毅迎了进去。
  “安将军,恭喜贵军顺利进入安南,相信要不了多久,叙府的影响力就可以扩大到整个中南半岛。这一回,德国和叙府同时取得历史性的突破,真让人高兴啊!”约瑟夫一边走一边向安毅说道。
  安毅微笑不语,随便在包厢中央的餐桌前找了个位置坐下,约瑟夫和妻子在安毅对面坐下,已经九岁的奥黛丽·赫本就坐在安毅身边,一双灵气十足的眼睛,扑闪扑闪地看着安毅,可爱极了。
  白种人的发育惊人,才三年不见,小赫本已经有一米五的个头,亭亭玉立,容貌惊艳脱俗,果然和印象中那个赫本已经有了七八分相似,和电影《罗马假日》里安妮公主的形象慢慢重合。
  安毅大为惊讶,这个蝴蝶的翅膀扇动也太大了,竟然把这个号称二十世纪最美丽的女人也送到了叙府,在这里,她还能有历史上那么伟大的成就吗?
  在小赫本崇拜的目光下,安毅心情没来由地一阵愉悦,笑着对约瑟夫道:“元首那边也有好消息吗?”
  约瑟夫点了点头:“虽然一波三折,但事情最终还是圆满解决了。就在今天下午,《慕尼黑协议》成功签署,德国终于获得了对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的所有权,德意志帝国的领土,再次得到扩张。”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安毅总觉得约瑟夫并不像他想表现的那么开心,眉宇间竟有一丝意兴阑珊的意味。
  随后,约瑟夫介绍了德国得到苏台德地区的前因后果,让安毅对整个事件有了一个较为直观的印象。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是上次欧战奥匈帝国崩溃后,根据《凡尔赛和约》新获独立的国家,是法国在东欧同盟体系的重要成员国,有一千四百万人口,其中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共九百五十万,少数民族五百万,少数民族中有三百五十万日耳曼居民,主要居住在西部与德国接壤的边界山区……苏台德地区。
  吞并奥地利后,希特勒返回柏林的第二天,密令纳粹党在捷克斯洛伐克制造事端,上月十九日,苏台德地区的日耳曼人公开集会,要求效仿奥地利,把日耳曼人占绝大多数的苏台德地区并入德国,构成真正的大德意志帝国,遭到军警驱散,引发德国政府强烈抗议,以武装保护侨民为借口,调集重兵于捷克边境。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无奈之下,答应同苏台德地区的日耳曼人谈判。
  本月一日,苏台德地区日耳曼人领袖汉莱因对媒体宣布,同捷克政府之间的谈判已告破裂,捷克斯诺伐克军警在苏台德对日耳曼人开枪射击,导致数十伤亡。根据这个情况,戈培尔开始发动整个德国的媒体,大肆渲染捷克斯诺伐克对日耳曼人的“恐怖行动”,紧张局势慢慢趋向顶点。
  随着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进行战争动员,从三日那一个星期五开始的周末,演变成了一个危机的周末,在此后四十八个小时之中,伦敦、巴黎和布拉格的政府,都惶惶不安,以为德国马上就要对捷克斯诺伐克发起进攻。
  在巴黎、布拉格和伦敦,人们认为随着谈判失败,希特勒马上就要对捷克斯洛伐克宣战,英国和法国政府在德国的威胁面前,在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下,开始准备对德国的战争。
  捷克的战争动员,使得希特勒极为被动,但他知道,自己没有退路,希特勒在德国的神话,是通过一个接一个的冒险胜利来达成的,若是就此失败,那么他和整个纳粹党,将在德国声名扫地,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签发“绿色方案”,宣称:“我的不可变更的决心,就是在最近以军事行动粉碎捷克斯洛伐克。”他下达命令:“为了帝国的利益,必须在年底拿下苏台德,明年三月前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希特勒的举动,吓坏了德国的将军们,陆军参谋总长路德维希·贝克坚决反对。他在十三日递交的条陈中说,他深信,德国如果对捷克斯洛伐克发动进攻,就会引起欧洲大战,英国、法国都会反对德国,而美国将成为英法的兵工厂。德国要取胜,实无希望,仅仅缺乏原料这一点就使它无法赢得战争。
  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希特勒深信只有他的判断才是正确的,于是在十四日宣布了向捷克发动进攻的最后命令。希特勒在致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长官凯特尔将军的信中,这样写道:“只有在我坚信法国一定会像我们重占莱茵兰非军事区以及进占奥地利时那样无所作为,英国也不会进行干预,我才决定进攻捷克斯洛伐克。”
  面对着希特勒的坚持,贝克决心不顾一切,作最后的努力。十四日,他给陆军司令勃劳希契呈上条陈,说:“在充分意识到这一行动的严重性而同时也充分意识到自己责任的情况下,我认为,我有责任向武装部队最高统帅迫切要求取消他对战争的准备,并放弃以武力解决捷克问题的意图,除非军事情况有根本改变。就目前而言,我认为它是毫无希望的,这种意见也是参谋总部全体高级军官所共有的。”
  随后,贝克又补充了一项建议:如果希特勒固执己见,坚持要战争,高级将领应当集体辞职。可是,国防军的将军们,对希特勒的冒险都持观望态度,没有人理会贝克,于是,贝克愤然辞去了陆军参谋总长的职务,以示抗议。
  希特勒的信息十分灵通,由于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各地纷纷爆发民族起义,他断定焦头烂额的英、法两国,不会寻自己的晦气,而苏联现在陷于内战之中,斯大林连战连败,更不可能影响自己的既定战略,因此心里笃定可以获得苏台德地区。
  就在贝克辞职的同一天,张伯伦派了伦西曼勋爵,带着和平的使命到捷克斯洛伐克去充当苏台德地区危机的“调解人”。
  早在十六日,在英国下院宣布伦西曼将衔命出使的时候,张伯伦说,他派伦西曼赴捷是“应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的请求”。事实上,伦西曼是张伯伦强迫捷克政府同意去的。张伯伦清楚,伦西曼要在捷克政府和苏台德人之间进行“调解”是不可能而且是讲不通的。他们知道苏台德人的领袖汉莱因并不是一个能自作主张的人,目前的纠纷是布拉格和柏林之间的问题。从伦西曼到达捷克的当天晚上以及以后几天的活动看,捷克人完全知道伦西曼是张伯伦派来为把苏台德区转交给希特勒而铺平道路的。
  当伦西曼对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拼命施加压力时,希特勒便以战争相威胁。在十七日,时值亚洲的民族起义沸反盈天之际,德国动员数十万军队参加军事演习,德国的Bf109、A26战斗机和斯图卡轰炸机飞临捷克斯洛伐克领空,不断地作出俯冲轰炸的动作,把捷克斯诺伐克民众吓得躲进防空洞,久久不敢出来。
  这天下午,希特勒还到基尔湾检阅德国的海军演习,并邀请外国驻德武官参观,以炫耀武力。空军司令戈林邀请法国军事代表团“参观”飞机工厂和飞行表演,结果将目睹A26战斗机优越性能的法国空军参谋长吓呆了,他认为:“在远东法属安南殖民地情况不明的情况下,如果法德开战,法国空军将在两周内被消灭、连一架飞机都不会剩。”
  希特勒一方面以武力吓唬英、法,另一方面又宣称,如果满足德国对捷克的要求,将别无他求,准备同英国达成广泛的协议。
  在基尔湾检阅海军演习时,希特勒还在“派特里亚”号邮船上接待了匈牙利的摄政霍尔蒂海军上将和匈牙利政府的成员。希特勒告诉他们,匈牙利如果要想在捷克的宴席上分尝一脔,他们必须赶快采取行动。而此时,波兰外交部长约瑟夫·贝克上校对捷克的一块领土特青地区垂涎欲滴,因此,希特勒也不担心波兰人会出来添乱。
  与此同时,德军最高统帅和陆军总司令部正在日夜工作,忙于制定在年底前向捷克斯洛伐克入侵的最后计划。
  十九日,适逢星期天,戈林在纽伦堡纳粹党大会上发表了一篇演说。他说:“欧罗巴的一块小小的地方在折磨着全人类……这个可怜的侏儒般的民族在压迫着一个文明的民族,我们决不能妥协!”
  此时的国际形势是:希特勒,决不后退;捷克,剑拔弩张。而英、法却为自己位于亚洲的殖民地纷纷独立而焦头烂额,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英国首相张伯伦打了一个电报给希特勒,愿前赴柏林屈尊求见。十九日下午四点,伦敦和柏林同时宣布,英国首相张伯伦将飞往德国,会见德国元首希特勒,共同谋求和平之路。
  这一消息使英、法乃至欧洲害怕战争的国民都大大松了一口气。自从上次欧战结束,很少有人想再打一次相同甚至更大规模的大战。他们普遍认为,如果爆发战争,“遮天蔽日的轰炸机群将把城市炸成废墟”。
  特别是在伦敦,许多家报纸都对张伯伦的“勇敢精神”表示赞扬。例如,《每日先驱报》称这是“避免看来越来越令人可怕地逼近的战争的一种努力,因而它必然会赢得各方……不管是什么党派……舆论的同情”。
  这次会谈中,希特勒向张伯伦谈到了他的主要要求:“英国是否愿意同意割让苏台德区?还是按民族自决的原则作出割让?如果英国同意这种割让,那么就可以向全世界宣布,这是一项基本原则的决定。然后毫无疑问就可能在该地区取得很大程度上的安定……可以继续按照这些原则进行会谈。但是,首相必须首先表明,你是否接受这个基础?”
  张伯伦说:“眼下,我还不能代表英国政府做出这样的保证,英国政府没有授权我做这种保证。不过,就我个人来说,我同意苏台德地区脱离捷克斯洛伐克的原则。”
  希特勒和张伯伦在“非常亲切友好”的气氛中分手告别。在分手之前,他们两人又单独会谈了一会儿。希特勒说,就他而言,苏台德问题是必须予以解决的最后一个大问题。他还说到德英的密切关系以及两国之间的合作,说与英国保持良好关系,是他最为关心的事。
  张伯伦在二十一日回到伦敦后,就马上说服国内接受希特勒的要求。不过,这次他碰到了没有料到的反对,张伯伦甚至控制不了他的内阁。
  二十一日晚上,希特勒在挤得满满的柏林体育馆内,宣称战争与和平问题现在要看捷克怎样决定,不管怎么说,德国都必须拥有苏台德区。随后,希特勒感谢了张伯伦争取和平的努力,并且重申这是他在欧洲的最后一次领土要求。
  张伯伦害怕战争爆发,便给捷克总统贝奈斯发了一份电报,警告他,如果捷克政府不接受德国的条件,德国军队马上就会得到越过捷克斯洛代克边界的命令。贝奈斯还没有来得及回答这份电报,第二份电报马上就来了。张伯伦提出了进一步的警告:“这个计划如果不能实现,贵国除遭到武力侵略与武力肢解以外,别无其他出路。而且,虽然这可能引起无数生命的冲突,但是,不论这一冲突的结果如何,捷克斯洛伐克都将再也不能按原有疆界重建故园。”
  张伯伦办完了这件事情以后,在二十二日早上向全英国发表广播讲话。他说:“现在我们为了一个遥远的国家中我们完全不了解的民族之间所发生的争吵,在这里挖掘战壕,试戴防毒面具,这是多么可怕,多么不合理,多么不可思议!战争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在我们投入战斗之前,我们必须明白,这是一个生死攸关的大问题。”
  随后,张伯伦又分别向法国和意大利、美国进行了沟通,重点阐明了现在这个时候,应该集中精力对付亚洲殖民地的叛乱,而不是与德国进行生死较量。
  似乎感受到了张伯伦的焦虑,美国驻柏林大使向国内报告说,英国驻德大使对英国国内反张伯伦势力的发展十分不安,并提醒美国政府注意,张伯伦的倒台就意味着战争。他呼吁美国政府公开支持张伯伦,以巩固他的地位。美国驻英、驻法大使,也向本国政府发出了同样的呼吁。
  罗斯福为了搭救张伯伦、达拉第,于二十三日发给希特勒和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贝奈斯两封内容相同的信;国务卿赫尔则给张伯伦和达拉第发出两封同样的信,呼吁他们继续谈判,以便“和平地、公正地和建设性地解决争论的问题”。二十四日,罗斯福又给墨索里尼一封秘密信件,请他“帮助继续努力,以求用谈判或其他和平手段就争论问题达成协议,而不要诉诸武力”。
  当晚,罗斯福给希特勒去信,建议在欧洲某一地区立即举行会议,由对于捷克斯洛伐克争端直接有关的各国参加。这个建议说:“继续谈判仍然是唯一的途径,通过这种途径,眼前的问题可以在持久的基础上得到解决。”
  于是,慕尼黑会议正式举行。
  昨天午后,阿道夫·希特勒在巴伐利亚欢迎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的政府首脑。为了使会议按其既定的目标进行,一大早他就前往德奥边境迎接墨索里尼,并且为在会议上采取共同行动而定下了基调。张伯伦动身到慕尼黑之前,已经打定主意不让任何一个人阻碍他同希特勒迅速达成协议。至于达拉第,由于法属安南局势不稳,中方尤其是安家军表现出的强硬态度,一直浑浑噩噩的,到后来知道中国军队越过中安边境,正式进军安南后,更是表现得失魂落魄。
  会谈在柯尼斯广场的首府里举行,从一开始就有一种“普遍亲善的气氛”。没有人当主席,整个进程都是很随便的亲切交谈,墨索里尼发言时接触到了实质问题,他说,“为了提供一个实际解决问题的办法”,带来了一个明确的书面建议。其实,这个建议本来就是前一天在柏林德国外交部由戈林、牛赖特和威兹萨克草拟出来交给墨索里尼的。
  心不在焉的法国总理“欢迎意大利领袖的建议”,说他是本着客观和现实的精神提出来的;英国首相也“欢迎意大利领袖的建议”,并且宣称他本人也想到过一个同这个建议相似的解决办法。
  由于“意大利建议”受到全体与会者的热烈欢迎,剩下的就只有少数细节还要推敲了。中国时间今天下午四点,希特勒、张伯伦、墨索里尼和达拉第在《慕尼黑协定》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个协定规定,德国军队将在明年的一月一日,也就是明天进军捷克斯洛伐克,并且在一月十日前完成对苏台德区的占领。
  听完约瑟夫的介绍,安毅暗暗感叹。
  和自己相比,希特勒更像是带着幸运光环的主角,轻轻松松就获得一个大国工业门类齐全的大片领土,而自己谋取毫无工业基础的安南,却殚精竭虑,处处寻找道义上的制高点,唯恐行差踏错一步导致局势发生不可预测的变化。以叙府现在看似强大、实则虚弱的生产能力,在列强的干预下,要不了多久就支撑不住,最后不但自己和安家军要倒霉,失去了西南工业支撑的中国也要饱受列强欺凌,后果不堪设想。
  好在至今为止,事情完全照着预想的发展,没有出现不好的势头,也算是一种安慰吧。
  “安将军,除了表示恭贺外,我还带来了元首对于您的谢意。元首说,没有中国的朋友在亚洲牵制英法的注意力,《慕尼黑协定》不可能这么容易便签署。他询问中国的朋友,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
  约瑟夫提起希特勒,一脸的严肃。
  安毅想了想,道:“现在我们刚刚进入安南,许多事情还未理出头绪。但我想,无论何时,能源和电力的建设,都处于首要位置。因此若是可能的话,我想请德国朋友在安南的西部高原上,帮忙修建大型水电设施,铺设供电输电系统,我们愿意拿出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与德国朋友分享。同时,在大型船舶的设计及制造上,我们的能力还有所不足,特别是船舶的大型动力系统,对我们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非常需要德国朋友的帮忙。”
  约瑟夫点了点头:“还有吗?”
  安毅想了想,又道:“德国刚刚把苏台德地区纳入德意志版图,若是我预料不错的话,未来三到五个月,德国将把捷克斯诺伐克剩下的部分一起吞并。我想在捷克斯诺伐克犹太人向滇南迁移过程中,请元首予以方便,不要太过为难他们,这样也可以为元首赢得个好名声。”
  约瑟夫没想到安毅提的竟然是这个请求,情不自禁地抓起同样一脸感激的妻子艾拉·凡的手,动容道:“将军不愧是一个仁厚为怀的人,竟然如此有爱心,竟然把难得的向希特勒寻求帮助的机会,让给了犹太人,也不枉犹太人把将军视为真正可以信赖的朋友。”
  说到这里,约瑟夫放低了声音:“安将军,可能你对我身为一个英国皇家的男爵,却跑到德国加入纳粹党感到疑惑不解吧?”
  安毅看了看一脸神秘的约瑟夫,又看了看他美貌的妻子,最后看了一眼依然睁大着若璀璨星辰的眼睛看向自己的奥黛丽·赫本,有些不解:“难道不是因为先生是纳粹党的忠实信徒吗?”
  约瑟夫摇了摇头:“在这个时候,将军依旧先牵挂犹太人的安危,若是我再隐瞒下去,也太不够朋友了。安将军,其实我的真实身份是犹太人共济会导师会的五大主导师之一。两百多年前,为了争取更大的影响力,共济会不断地招收非犹太裔的贵族入会,从第二代总导师蒙塔魁公爵开始,贵族便在共济会中占有一定的支配地位。后来沃顿公爵成为新一代总导师,继续奉行上层路线的政策,许多犹太人家族因此受益,受到皇家敕封,跻身于上流社会。”
  “进入二十世纪后,世界范围内开始大规模排犹,我们不得不转入地下。由于从一开始,希特勒就鼓吹要对犹太人实行种族主义灭绝政策,共济会高层非常忌惮,我肩负的任务就是打入纳粹党内部,承担着关键时候帮助犹太人的责任。很可惜,由于在金融市场上投资失败,又在纳粹派出的金融专家监督下,找不到合理的扭亏为盈的借口,慢慢地在希特勒心目中失宠,进而也失去了对纳粹党高层施加政治影响的机会。若不是安将军慷慨出手,现在德国、奥地利境内的犹太人,估计已经血流成河了。”
  “这一次我之所以和将军坦诚一切,是想问问将军,以后会如何对待犹太人?”
  安毅故作茫然不解状:“我不知道先生在说什么?什么犹太人,什么共济会?我们叙府接收犹太人,不过是本着人道主义的立场,真不知道约瑟夫先生在说什么……”
  “哥哥,我爸爸说得是真的,最近三四个月来,一个叫卡普兰的姐姐频频造访家里,奥黛丽和艾拉都吃醋了,爸爸没办法,才悄悄告诉艾拉和奥黛丽内幕的。爸爸说,若不是置身叙府,安全方面有着绝对的保证,至死他都会保守秘密……”
  “以前,奥黛丽一直认为爸爸是无情无义的人,在外面长期不回家,回到家就和艾拉吵架,不是好人,现在奥黛丽才知道,原本爸爸背负了太多责任和使命,为了保护更多的人免于灾难,不得不如此。奥黛丽很感激哥哥,我们一家若不是迁移来叙府,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1/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