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8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3/1395

  (注:真实数据是截至去年1937年,苏联红军装备火炮30684门、坦克2802辆、装甲车1087辆、装甲列车106列、飞机6285架,海军装备战列舰3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40艘、潜艇184艘。本时空由于远东的分裂,一度导致大清洗加剧,数据应小于历史数据。历史上,一直要到1939年切实地感受到德国的威胁,苏联才会进行军事装备大跃进,大量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从古格拉集中营和各地的劳动改造场所释放回莫斯科,极大地提高了苏联的工业产能,仅仅只是1939年一年,便生产坦克2794辆、火炮15000门、飞机10137架,为随后的卫国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亚地区的许多红军部队,都进入过新疆地区,帮助盛世才统一新疆进行过战斗,在他们的脑海里,中国军队完全不堪一击,只要抵挡住他们第一波攻击,随后的战斗就简单了。
  苏军的指挥官和政委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看着那些吓人的伪装物被子弹打成稀巴烂,推动那些玩具的士兵被打成马蜂窝。
  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被苏联军官和政委们视为毫无用处的玩具,并未停止他们前进的步伐,一辆辆依然毫发无损、势如破竹地继续向战壕挺进,坦克表面不断闪出火花,子弹被装甲完全格挡开了。
  这下,苏联的军官和政委们愣住了,他们一直相信苏布中央下达的命令,相信中国人只拥有少量的坦克和装甲车,其余的大多数都是中国人伪装出来吓人的东西。而事实呢?等着安家军的坦克和装甲车那黑黝黝的炮口,冒出一串串白烟的时候,还在思考当中的许多苏军指挥官和政委们,已经被炮火击中,然后成为一具具残缺不全的尸体。
  经受过多年布尔什维克主义熏陶的苏联士兵,并没有因此而崩溃,他们做着毫无意义的射击动作,越来越多的安家军坦克开炮之后,壕沟里很快躺满了支离破碎的尸体。尽管情况非常的糟糕,但是在一线作战的苏联士兵并没有想过要投降或者逃跑,因为后方的内务委员正带着督战队紧盯着,哪怕出现一丝懈怠,都会遭到M1905式和M1910式重机枪的无情射杀。
  “乌拉!”
  眼看着守下去只会坐以待毙,苏联士兵在政委们的带领下,勇敢地发起了反冲锋,他们拿着单兵武器,爬上壕沟,疯狂地向前冲锋,整个场面蔚为壮观。
  但是,人力毕竟不能同钢铁相抗衡,大群大群的苏联军队,还没有冲出一百米,就被坦克上装备的机枪成片扫倒在地。特别是最后五十米的距离,成为了恐怖的死亡封锁线,起码有三四千人倒在冲锋的途中。
  整个突破战总共花了一个多小时,随着赶上来的工兵部队架设简易桥梁,坦克部队成功地冲过一道道战壕,撕破了苏联军队构筑的防线,然后调转方向,向苏军进行炮击。紧跟在坦克后面的装甲运兵车,车门大开,一队队步兵,跃进苏联人的战壕,从背后打击对手,苏军被成功合围。
  经过长时间的作战,苏联军队被消灭将近六成,所有率领部队发起突击的红军政委们,全部死于进攻途中,而内务部的督战队,也终于引来天空中盘旋的轰炸机群的留意,一架架仿造德国斯图卡的B2轰炸机,俯冲时发出恐怖的嘶鸣,然后一颗颗炸弹落到了那些督战队所在的阵地上,发出巨大的爆炸声响。没过多久,那些双手沾满自己人鲜血的内务部队,便在空中和地面部队的配合下,消灭殆尽。
  没有了来自督战队的威胁,苏军被分割后辛苦支撑的战线,终于宣告崩溃,在部队与部队之间无法取得联系并协同作战的情况下,早已胆寒的部分苏军军官,要求有条件地投降。
  萧无接到前线的急报后,答应保证投降的苏军俘虏的生命安全、个人财产所有权以及从军官到士兵相应的待遇,但是必须得全面解除武装。
  负责谢米帕拉丁斯克地区防御的苏军早就在安家军空地一体的协同下失去了继续战斗的勇气,若不是政委们的鼓动以及督战队的威慑,恐怕早就崩溃了。
  在得到保证之后,被推举出来担任代表的一个师长,终于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谢米帕拉丁斯克作战正式宣告结束。
  随后,萧无向方面军司令部发去捷报,同时命令大部队继续前进,留下一个摩步团收拢和看管解除武装的苏军俘虏,并且等待后面的远东军来接收和管理。
  当萧无的指挥车从苏军辛苦经营的防线上路过的时候,透过防弹玻璃车窗,看到阵地上依然燃烧的熊熊火焰和翻腾蒸腾的硝烟、看着那些战死的苏联士兵千奇百怪的尸体,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身旁的副官和参谋人员说:苏联红军比想象中的还要坚强,接下去的战斗将会更加残酷。在这场血与火的较量中,只有真正的强者,才正笑到最后。
第1515章
历史的抉择
  收到谢米帕拉丁斯克会战结束,我机械化军团在付出不到五百人伤亡的代价,全歼苏军三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和一个坦克团,合计二万八千余人,消灭苏军中亚军区位于哈萨克斯坦东北部地区有生力量的战报后,安毅非常高兴,当即向蒙古军区司令员尹继南上将和战前由总参调任的副司令兼军区参谋长穆追忆中将发去贺电,祝贺入哈作战取得第一场关键性胜利,指示政治部门给在战斗中表现杰出的集体和个人记功,同时勉励各部再接再厉,戒骄戒躁,力争在以后的对苏作战中,再次取得辉煌的胜利。
  在沙盘前推理完战斗过程的副总参谋长杨飞上将,有些奇怪地说:“怎么苏联人会对我们进攻的路线如此清楚?谢米帕拉丁斯克是哈萨克东北地区重镇,交通四通八达,由北向南进攻,还可以由库隆达(今库伦达市)、帕夫洛达尔(今巴普洛达尔)和埃基巴斯图兹等地南下,但以上地区苏军并未构筑防线,也就是说,苏联人吃准了我们会由鲁布佐夫斯克发起进攻,这一点相当可疑!”
  总参情报部部长刘卿知道杨飞在怀疑什么,有些不以为然:“应该不是我们的问题……如今远东共和国风雨飘摇,动摇的人肯定很多,莫斯科方面只需通过铁路和公路等系统的奸细,就可以侦查到我军的调动线路,进而做出判断并预设阵地,是很正常的事情。其实我觉得苏军主动集结迎战更好,这将极大地方便我们正面击破!若是他们钻山沟打游击,我们才真正头痛了!”
  安毅皱了皱眉头:“刘卿,你自己就是情报官员,应该知道若是我们内部出现泄密,那将是一件极为可怕的事情,而且我们的机械化集群是通过铁路秘密调动并开拔到鲁布佐夫斯克以南地区的,沿途都进行了清场,远东方面知道的人也不多,所以在这件事我支持杨飞。防微杜渐是我们的老传统,在专注于前线作战的同时,我们也不能放弃我们队伍自身的建设。回头你和杜易好好查查,把所有知道我军调动的将领都梳理一遍,打消心中的疑虑,未来才能更好地作战。”
  “是!”
  刘卿回答完脸涨得通红,主动解释道:“能够得到我军具体调动情况通报的,基本上都是相处多年的老弟兄,所以我才会那么想,以后我会多加留意。”
  安毅点点头,刚想说上两句,这时黄智从对战役的追思中清醒过来,微笑着说:“从刚刚结束的这场大战来看,经历了大清洗的苏军,战术素养还是很低的,他们对我们采取的集中大量坦克进行突击的作战方式,感到很不适应,竟出现以血肉之躯向正面的坦克发起冲锋这一匪夷所思的情况。”
  “苏军的指战员头脑也不清晰,恐怕连他们自己也没想过,就算靠近坦克后又能如何呢?他们没有准备相应的单兵爆破武器,甚至连集束手榴弹都没有想起使用,有这样的惨败不足为奇了。我现在突然很期待接下去发生在乌斯季卡缅的战斗,根据我们空军的侦查,乌斯季卡缅作为堵截我们进入哈萨克斯坦的又一个重要地区,集结了苏军起码四个师以上的兵力,若是我们再一口气吃掉这部敌人,那么整个哈萨克斯坦东北部,将任由我们驰骋了。”
  “希望如此吧!”
  安毅大步来到沙盘前,指向乌斯季卡缅北面的列宁诺戈尔斯克:“其实我们的主要目的,还是通过对乌斯季卡缅的攻击,把分布在列宁诺戈尔斯克北面这一片山林地带的苏联红军吸引回去。山地作战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残酷得多,一个山沟,一个洞窟,一片树林,还有那些林立于山间、如同迷宫一样的风化了的巨大岩石,都有可能成为掩护对方发起进攻的据点。”
  “虽然我们通过航拍,有针对性地按照实际比例做出了沙盘,但置身于战场,却远不是看地图和沙盘可比的,一个不慎就要死人,而且要死很多人。这也是我同意西方面军临时改变作战计划的根本原因。现在,我只希望我们的对手变聪明一点,哪怕就此撤退保存有生力量都行,就是不要留在这片山区与我们死磕。”
  黄智消瘦的脸上泛起一丝潮红,兴致勃勃地分析:“我觉得接下去的战事不会太难……当前苏军面临的三种选择:一是坚定不移地执行战前计划,即便南面的乌斯季卡缅遭受攻击甚至沦陷也不为所动,坚决留在这方圆百里的山区与我们作战,不断袭扰和阻击我们的南下部队,这样我们就将因无法顺利打通交通线,大大延迟步兵入哈作战的时间,这么做的缺点就是由于退路断绝,补给全无,最后在我军重重围剿下,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第二个选择是等到乌斯季卡缅遭受攻击的时候,再南下支援,那么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还未赶到乌斯季卡缅即已沦陷,而此时我军已经顺利通过和托和尔山地区,失去有利地形的苏军将陷入我军合围,溃灭只是时间的问题,这是最糟糕的一个决定;第三就是从现在起便放弃阻击任务,掉头南下,准确判断双方形势后立即选择南撤,保存有生力量,依靠哈萨克斯坦的战略纵深与我们周旋。若我是苏军的指挥官,必定毫不犹豫地选择第三条,不管怎么说,先保存自己再打击敌人是主要的,若是人都死光了,还怎么保卫大片国土?”
  安毅微微一笑:“关键是现在指挥作战的苏军指挥官,几乎全部都是紧急提拔的所谓思想过硬、政治过关的人,许多连营长一下子提拔到师长团长的位置上,除了对政委和内务委员唯命是从外,在军队中根本就没有任何威信,更不要说拿出建设性的意见来。我猜莫斯科方面下达的指示,必定是要迎头痛击、全歼我入哈部队,现在轮到那些担负几乎不可能完成任务的政委和内务委员们头痛了!”
  杨飞感兴趣地问道:“这么说起来,惊慌失措之下,苏军甚至有可能会选择第二条应对措施?那我们不是赚大发了?”
  安毅没有直接回答,目光落到栩栩如生的沙盘上,感慨地说:“这段时间,我恶补了不少历史知识,才知道原来这些地方以前都是中国的领土,直到上世纪中晚期,俄国人通过《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天津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才从中国西北割去这大片土地,这次我们进军中亚,不过是拿回老祖宗的东西。”
  “俄国人处于严重的思想和军事混乱中,这给了我们浑水摸鱼的大好机会,若是早几年晚几年,我们面对这块硬骨头都没有什么好办法,现在却恰到好处,这不能不说是老天开眼。因此,我们不排除昏头昏脑的俄国人,会做出最有利于我们的选择……”
  安毅说到这里,突然想起什么,向刘卿问道:“政治部门组织的政权接受队伍,派出去了吗?”
  刘卿回答道:“总政组织了五个运输机大队,共五百架AN5、AN6大型运输机和蚊式运输机一起参与抢运接收人员和物资等事宜,我想这会儿谢米帕拉丁斯克那里已经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情形了。”
  安毅高兴地说:“只要我们的第一块实验田获得成功,那么整个中亚都可以如此办理,对此我充满了期待。”
  ……
  陕西,延安。
  宝塔山下杨家岭的一处光线甚好的窑洞里,身材高瘦神采奕奕的毛主席,与神情激动稍显局促的黄汉对面而坐。
  “黄汉同志,你在抗大表现得很好,不仅对军事教学工作一丝不苟,而且还把前些年在川湘鄂贵地区武装发展革命根据地的经验总结成册,中央和军委的同志看过后都很受启发,说你黄汉能文能武,大将之才,我听到后很欣慰。我们共产党人,就是要能上能下,不仅可以带兵打仗,军事教育和理论工作也不能放松。”
  说这番话的时候,毛主席一直微笑着看着黄汉。
  黄汉心情激越,霍然站起,立正敬礼:“主席,黄汉永远都会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不管干什么,都会牢牢记住自己是一名光荣的无产阶级战士,只要革命事业需要我,到哪儿都是干革命!”
  “其实抗大的工作也很重要,担负着为民族解放战争培养大批抗战骨干的光荣使命,仅第一期便招收1065名学员,其中红军师、团以上干部38人,像罗荣桓、罗瑞卿等同志也是学员,可想而知教育工作有多重要。去年抗大第二期开学时,仅大学部就有14个队1300多名学员,今年第四期从报名情况来看,学员猛增到5500多人,除了大量来到延安的知识青年外,还有八路军、新四军和国统区地下党派来的干部900多人。”
  “在教育别人的同时,我也在接受政治思想和战略战术的教育,主席亲自兼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经常为我们授课,我从中受益匪浅。主席,黄汉愿做革命的螺丝钉,永远为革命事业服务。”
  “好一个螺丝钉!”
  毛主席脱口赞道:“好一个黄汉,不愧是我毛泽东一直看好的人才!黄汉,你知道吗?从江西苏区开始,我就关注着你,征程万里到陕北后下令把红二十军解散,指战员分配进其他部队的时候,我也犹豫过,这样对待一支关键时刻挽救党和中央的功勋卓著的部队,恰当吗?可是,左思右想之下,我还是那么做了,我想看看,一位屡次拒绝国民党和地方军阀诱惑的共产党高级将领,在面临不公正对待的时候,会如何表现。事实证明,你完全值得组织的信赖,政治思想和军事技能都是出类拔萃的。”
  “主席……”
  黄汉热血上涌,一张脸涨得通红,虎目中噙满了热泪。
  毛主席示意黄汉坐下,然后道:“黄汉,现在组织上要交给你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你敢接下这个重担吗?”
  黄汉再次站起,目光坚决:“就算是刀山火海,黄汉也决不退缩,请主席尽管下令吧!”
  “没那么严重!真要让你这样的人才去上刀山下火海,我还舍不得呢!”
  毛主席笑了起来,起身拉着黄汉来到窑洞一壁的大幅西北地图前,神色变得极为严肃:“黄汉,我接下来要告诉你的,除了涉及我党今后的发展战略外,还有我们的同志千辛万苦搞到的机密情报,这些都属于需要高度保密的范畴,你能保证连自己最亲近的人也不透露吗?”
  看到黄汉郑重地点头,毛主席满意地道:“好,我来告诉你第一个秘密。很多人都很奇怪,蒙古省莫名其妙地就回归了祖国的怀抱,而且还突然冒出个兵力高达五十万的蒙古国民革命军,怀疑其与远东共和国政府有关。黄汉,对此你有何看法?”
  黄汉略一思索,立即回答:“从尹继南出任蒙古省省长看,这件事与安家军脱不了干系,那个所谓的蒙古国民革命军,极有可能便是安家军暗中发展的部队,这次安毅突然从叙府调集重兵北上,肯定怀有不可告人的图谋。”
  毛主席眼睛一亮,赞赏地说:“黄汉,你能看到这一点,很好。没错,蒙古的回归,确实是安家军一力促成,而契因却是去年年初安毅预先布下的一颗棋子。当时,安毅派遣了一支特种部队北上,原本是想作为一支偏师骚扰日军后方,谁想这支部队充分利用了日本关东军入关作战的有利时机,解救矿工和劳工,编组军队,攻城略地,飞速发展,其后又从苏联的地方分裂势力远东共和国那里得到源源不断的兵员和物资补充,短短的一年时间,便把东北的粮仓三江平原纳入管辖,并在北满大多数山林地区建立起了巩固的根据地,建立起了抗日民主政权,兵力迅速膨胀至百万。”
  “远东与苏联开战后,由于远东军兵力捉襟见肘,于是便邀请安家军入驻蒙古,就这样,安毅兵不血刃地便收回了祖国丢失多年的蒙古主权。不管政治立场如何,至少在维护国家民族这一方面,我是佩服安毅的。”
  “原来是这样……”
  黄汉恍然大悟,随即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既然蒙古已经有这么多部队了,那安毅再次派遣李金龙和叶成两位虎将率部北上,莫非还有更大的企图?”
  “中亚!”
  毛主席微微叹息:“抛开个人信仰与追求的理想、主义而言,我不得不佩服安毅的决心和魄力,中亚许多地区,一直便是中国的领土,也只是近代才丢失,此时趁着苏联内乱夺回,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我们党内有许多苏联回来的同志,对苏联充满了感情,而且中亚是我们苏区连接苏联的桥梁,一旦被人控制,那么从三五年我们便孜孜追求的打通国际交通线的梦想,将会就此断绝,这是党内许多同志不愿意看到的,所以……”
  黄汉脸色一变,急声道:“主席,您不会是下令,让我到蒙古去发展革命根据地,拖安毅的后腿吧?对此我保留意见,不管怎么说,安家军都是在做利于国家民族的事情。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虽然信仰共产主义,但我们首先是一个中国人,若是在这件事上拖后腿,我不知道史书上会如何记载此事。”
  毛主席笑了起来:“黄汉啊黄汉,你以为我的思想如此狭隘吗?你不要插话,听我慢慢道来……”
第1516章
巨大转变
  在萧无留下看守俘虏和主要战略要点的摩步团官兵的无线电波指引下,一架架银色的运输机,在谢米帕拉丁斯克机场跑道上依次降落。
  一个总队的武警官兵快速由运输机洞开的机舱下到地面,集合完毕后,一个中队的官兵从驻防机场的摩步团将士手中,全面接管了机场防务。
  通讯中队立即在机场布置好四部雷达车,架设电台,铺设好通讯线路,接上电线,短短的十分钟时间,设置在控制塔的机场指挥中心便构筑完毕。
  担任接收委员会主席的总政治部副主任黄应武中将来到机场控制塔,第一时间与西方面军司令部、蒙古军区和南华总部进行了无线电联络。与此同时,武警总队官兵开始控制城区各个交通要道,从远东军手里正式接过了谢米帕拉丁斯克的防务。
  一个小时后,第二波运输机到来。
  这次运来的,是从南华、滇南、叙府各地抽调的富有经验的民运总队的干部和从各所大学抽调的精通突厥语和俄语的志愿者,其中包括部分犹太人和白俄学生。在武警部队控制住局面后,民运总队的干部和志愿者,便在远东军派出的政工人员的配合下,深入城镇和乡村,挨家挨户进行走访和户籍登记。
  在中亚这样一个一切东西都归苏维埃所有的土地上进行土地改革,非常的简单,因为经过二十多年的不间断清洗,旧俄时代拥有大量土地的沙俄王室贵族、教会寺院、巴依地主、高利贷商人和富裕农民全都被打倒,所有的土地都是公有的,安家军接手的完全就是一张白纸,想怎么画就在上面怎么画。
  为了迅速赢得民心、提高农牧民生产积极性,安家军在中亚地区推行了土地国有、但允许私人承包的土地政策。
  政府在分配给农牧民足量的土地和牧场后,不会征收任何税赋,为了提高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还允许民间自由贸易,但政府的农产品和畜牧产品的收购价格,将比市场价略微上浮10%,如果是价格过低不足以保本时,甚至会以高出市场价20%到30%进行收购,以充分确保农牧民的可持续生产。政府将组建农村信用联社,向农牧民提供低息贷款和高产农作物种子,农机农具等也可以向信用联社进行申请租用,未来收获后只需用很少的农产品抵消租用费用。
  在处理中亚地区的民族、宗教信仰等问题上,这一回安家军也捡了个大便宜。
  早在苏联建立后,苏布中央便开始致力于民族划分的工作,采取了在主体民族众多的地区划界并建立共和国,这样使得各个民族由混杂居住状态而转变成各个民族聚在一起,分地区居住,这极大地方便了苏维埃政权的管理,同时也在政治上消除了伊斯兰教会在中亚地区的强大影响力。
  要知道历史上中亚地区不管名义上是谁统治,但一直未出现过统一的政治实体,只是靠共同的伊斯兰教信仰维持一定程度的“统一”,所以伊斯兰教会在该地区政治生活中一直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3/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